眼睛各项检查定做过需要会诊癌症患者眼睛发酸要到医院吗

回复:青光眼没什么可怕的,我一个老患者的建议:_青光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184贴子:
回复:青光眼没什么可怕的,我一个老患者的建议:收藏
回复:224楼建议定期复查,查视力、查眼压,十岁确诊,现在十七岁了,已经七年了,视神经有没有损伤,损伤情况如何,您监测过没有,这病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眼压检查可能麻烦一些,但视力检查到处都有,很方便的。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做青光眼手术要插尿管不?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主你好,我很想知道您介绍眼睛保健操的方法,可是在贴吧里却找不到您写的帖子,请您指教,谢谢。
能找到,你往前面翻(我三十年的锻炼办法),你找到后顶起来。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请教老清光,药品一般都会有耐药性出来嘛?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220楼你好, 我问一下,你苏肽生开始用了吗? 用后效果说一下啊, 有没有改善视力和视野. 谢谢了
我用的药还没有这种情况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谢谢老表青光大伯的鼓励
我男朋友刚检查出来患了青光眼 对这个还是挺恐惧的 看了楼主的贴 觉得有一点信心了 谢谢楼主啊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得了这个 晚上看电视没问题吧?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有什么好的方法治疗青光眼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青光眼同仁医院还没有给我确诊呢我之前的症状是,眼痛,头痛,鼻梁发木,还头晕,恶心但是现在吧,眼睛不疼了,就是内眼角晚上的时候会觉得发痒可是头还是会疼,偶尔也晕晕的,脑门,鼻梁还是发木这到底是不是啊?我之前做了3项检查,医生说不太像青光眼就差住院观察一天24小时眼压了,可是现在没有床位一直等着呢,好着急请各位帮帮我可以吗?我刚18岁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哦,还是要确诊才可以,建议你做做眼保健操
我个人反对楼主对大家宣传青光眼不可怕的说法,当然在心态上要积极治疗,但不重视青光眼是绝对不可取的!楼主个人眼压保持较低水平,视野受损小,但不代表其他病友眼压都能稳定在低水平不伤害视神经,群里多数是年轻人,眼压抖动大而且发展的,楼主的言论被人误解青光眼不严重会对病情伤害很大的,我不反对病友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我也以老青光眼患者的资格说,这样不可取,我先天性青光眼,今年42岁,85年发病,86年手术,结果仍然没控制住,直到88年在家乡遇到好中医控制住至今23年头了,视野当初缺损部分无法恢复,至今仍在寻觅治疗办法,有愿意探讨的加我群,我希望楼主慎重,不要轻易告诉大家不在意青光眼的,因为很多人用药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西药的使用不是那么理想的。残阳无语。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呜~我想lz主要目的是,想让那些换上青光眼的患者从恐惧的阴影中解放出来。我本来很怕青光眼,可是看了lz说的话以后我心态好多了,个人觉得悲观和恐惧也是很可怕的。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刚刚被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一周,既不敢将结果告诉单位的人,担心有歧视,又得经常请假去复查,用药一周来眼压由51降到36,医生说再观察几天,不行的话就得手术。真不想手术啊,因为听说闭角型手术才有效,一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日子,我就情绪很低落,大家都说我最近变了一个人,呆呆傻傻的,自卑的很。
最近老青光没来呀,祝他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哈~
最近不少发达国家都在研究肝细胞移植技术,在眼科方面的应用。前段时间看过个论文,说是美国的研究小组,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肝细胞移植研究,在青光眼视力受损的老鼠眼内进行手术,结果证明老鼠的视力明显有所改善,肝细胞移植技术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下一步将对狗等动物进行试验,因为狗的眼睛结构和人类有所相似。国内很多医院都在研究者个技术,而且网上有好多文章,介绍了几名外国的先天性视觉神经发育不良的盲童来中国进行肝细胞移植手术,恢复光明!虽然目前这还是属于实验性的,离临床大规模应用还有些距离,但是肝细胞移植技术,无疑为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伤患者带来了希望,甚至为失明的患者也带来了复明的希望!支持干细胞研究,希望干细胞移植技术能快速进展,早日应用到临床当中来,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就是这篇文章,说是视神经发育不良的盲童来华进行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视力康复,能见光明!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是个远视眼,不戴眼镜,裸眼视力基本都在0.8以上。11月份常规体检,说眼睛有点炎症,就自己去做了比较全面的检查,眼底正常,视野正常,就是眼压在18到21区间,说是正常上限偏高。于是我经常去复检,眼压基本都在这范围,医生让我做个角膜厚度,没做。有次检查,医生说眼底都好的,没问题,让我不要担心眼压,说眼压高是远视用眼要更费力造成的,让我别担心眼压。后来有次感冒,咳嗽厉害,眼睛都痛。第二天又去检查,眼压一眼22,21,17,虽然平均值属于正常,但有单次到22的,我又非常担心,医生说可能是感冒影响的,让我感冒好了再去复查,也没复查。唉,我总是非常担忧,害怕会瞎。自从11月那次检查以后,就去网上看了很多青光眼相关的知识,结果总觉得自己眼睛哪里不舒服,每天都觉得自己有青光眼的症状,每天害怕。去医院检查不少次,每次都是眼压在18到21,医生说正常偏高,上限,我总是害怕。每天都觉得眼睛不舒服,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样下去,迟早吓出病。想问问大家,青光眼能否保持一辈子视力?上次挂的是专家门诊,专门找了个青光眼的专家医生,医生说眼底好就没事,不要紧,但不是说青光眼早期发病时眼底是好的么?还说青光眼早期没有症状,那到底怎么才能发现早期青光眼?
回复:166楼不知道你去同仁看眼睛了吗?我在同仁看过张舒心的,他的号比较难挂,要是经济条件好的话可以挂他的特需号或是眼科会诊中心,人比较少,只不过是挂号费要330.他周一出门诊,周三眼科会诊中心,周四特需。
是不是得了青光眼要去大医院做正规检查才行,光凭感觉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准确,我开青双眼都做了手术一年多了了,现在控制的还好,有问题可以交流qq
请问你的视野有没有缺损?我的右眼有一点缺损,怎么办?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母亲得青光眼已经5年了,现在右眼睛失明了,右眼都已经看不到了,但眼压还是很高,用了好多的眼药水都不好使,不知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来降低眼压,减轻她的痛苦!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大家有没有人用过“清华眼宝明目贴”,
不用相信,绝对没用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注意!糖尿病人出现这些症状要查眼睛! - 今日头条()
注意!糖尿病人出现这些症状要查眼睛!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底的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出现以下7个症状,及时就医!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如小球、蝌蚪或蜘蛛网;2、视物有闪光感;3、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5、视力减退,夜间尤为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6、出现重影;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预防糖尿病眼病,就要定期进行检查,3个检查最关键,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三种筛查方式。1、检查视力:最简便的方法,但阳性率比较低。在家通过视力表不定期测试视力,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视力表贴在光线充足处,1.5米外测试。2、眼底镜检查:最常用的方法,医生用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可以初步评价视网膜病变程度。3、眼底荧光造影:是目前较准确的方法,能对病变准确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激光光凝治疗。预防糖尿病眼病措施1.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99%的1型和60%的2型糖尿病人在患病10年左右,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2.控制血压、血脂,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3.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做眼底检查,监测眼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1型糖尿病人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人则应从发现糖尿病起,每年检查一次。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则应缩短眼科随诊时间。糖尿病人一旦发生眼部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4.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和高脂肪的食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补充眼部所需营养,胡萝卜素也可以保护视力,预防眼病的发生。糖友们平日可以多食用胡萝卜、枇杷、橙子、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水果。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糖尿病病友必须戒烟;适当锻炼,但避免剧烈运动;脑力劳动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阅读、使用电脑等造成的视疲劳,从而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地址:北京·丰台·光彩路中段·石榴园南里15号。(地铁10号线石榴庄C口斜对面)微信:bjrjtnb | 电话: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一篇老文:40万人放弃行医 责任推给医生 患者付出代价
作者:张亮亮&&&来源:人人网
“常规”的上午、中午和下午&章青医生30来岁,很瘦。她留一头短发,带着些自然卷,刘海底下配着一双圆圆的眼睛,一双手干燥瘦削,手指很长。&8点15分,章青走出办公室,到了十九病区的护士工作台,拽出放病历的小推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8点32分,她开始查房。拿出病历,敲门,进门,逐一询问里面的产妇,查看腹部的切口恢复状况,检查子宫位置,这就是章青的一整套查房动作。十九病区的都是剖宫产产妇,每检查完一道手术切口,章青都要把产妇肚子上的腹带重新系好。&查房结束,9点10分,章青得以在电脑前坐下来。她登陆病历系统,开始对着病历本往电脑里输入病人情况。看着12本厚厚的病历,告诉记者:“还欠着前天的都没登记完,今天先补上那天的再说。”&刚把第三份病历放到电脑前,章青的拷机就响了,她起身回电话,听完通知后,下楼出了住院部,到了门诊楼三层的“特需门诊”——这里的妇产科今天无人值班,章青便顶上了。患者一个接一个地被带到里面,碰上她们去做检查的间隙,章青就翻看电脑里刚给患者开出的单子,对药量进行增减。&终于没有人再进诊室了,章青又检查了一遍给最后一位患者开出的单子,就趴在了桌上。“能来这里(特需门诊)的都是有钱人,今天不算忙,忙的时候一上午要看20个特需。”10点48分,章青回到住院部十九病区的办公室,继续往电脑里登记住院病人的病程记录。&11点多,一名医生走进来招呼章青吃饭,章青从冰箱里拿出两个盒饭——前一天中午和晚上吃剩的,急匆匆走到办公室对面的“理膳间”,翻出一只断了一个把手的铝锅,把两盒剩饭倒了进去,往里面加了些自来水,热饭。&饭还没有热好,接到护士的通知,章青去病房给病人换药。15分钟后,章青和她妇产科的同事们陆续从各个病区回办公室,同事帮章青捎了一盒食堂的盒饭,里面有大半盒饭,卧着两个狮子头和几根青菜。午餐时间只有10分钟,医生们快速地填满了肚子,便出了办公室回到各自的病区,没吃完的泡饭仍然搁在铝锅里。&章青去了趟病房,回来继续坐在电脑前登记病程记录。安静一直持续到了12点半,拷机没有再响起来。章青走回十七病区的医生宿舍——一个六七平米的小屋,爬上自己的单人床,安排记者在旁边的双层铁床上休息,自己很快就睡着了。&13点40分,午睡结束。章青又回到她的办公室开始登记病程,20分钟后,拷机响了,于是又下楼、上楼,来到特需门诊开始接待病人。这之后,只要拷机声一响,章青就必须马上赶到门诊楼,然后再快步走回住院楼的办公室整理堆积如山的病历记录。“拿起拷机,就要像狗一样被叫来叫去。”&偶尔的间隙时间,她也会跟记者聊两句。问起平时有没有一点时间做些个人爱好时,章青瞪了瞪眼睛,笑了:“个人爱好?个人爱好就是睡觉!”&晚餐很丰盛,因为同事们从食堂打了一份砂锅辣鱼回来,五个盒饭一人一个。马上就要进入夜班了,记者问章青:晚上吃宵夜吗?她摇摇头。劝她多吃些晚饭,她跟同事们相视一笑,开起了玩笑:“低调,要低调。不能多吃,吃得越多晚上病人越多,吃得少人少,这是长期以来总结出的经验。”&战斗打响——黎明前的攻坚战&没有收拾碗筷的时间,拷机响了。 17点一过,“战场”正式转移到门诊楼的急诊室。&这是一位见红的孕妇,章青赶紧给她做了检查,查宫口,测胎心,结论是孕妇必须去做B超和心电图,孕妇被家属搀着去做检查了。三分钟后,又送进来一个先兆流产的孕妇……急诊一个接着一个,到了18点40分,门外没有病人了,章青赶回到住院部,去特需病房、产房查房。&21点35分,拷机又响了,章青出办公室,坐电梯下楼,穿走廊,进急诊室。四名患者,一个接一个,都是孕妇。时至午夜。趁着一名孕妇刚去做检查还没有回急诊室,章青抽空又回了住院部。出急诊室,穿走廊,坐电梯上楼,进办公室,一路都是用小跑的速度疾走着,“三分钟,一百多步,我数过。”&20日凌晨的第一分钟是在急诊室度过的。直到1:55,住院部和门诊楼间的走廊上,章青来来回回匆忙的脚步声踏完了一个又一个的三分钟。&指针指向凌晨两点整。&又送走一个患者,章青听了听门外的电子排号器终于安静下来,便一下子趴倒在急诊室的桌上,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闭着眼睛轻声说:“你回我宿舍休息吧。”“那你呢?”“我就在这儿睡会儿。”章青指了指窗边的一张急救台,上面放了一床被褥和枕头。“我给你带杯水下来吧。”“不用。这会儿赶紧抽空休息一下,到两三点的时候,一些特殊业务就会来了,一般要到后半夜才会消停点儿。”因为医院挨着附近的“红灯区”,章青经常在半夜接待一些特殊职业的病人。&记者还是给她带了半杯开水下楼,送到急诊室,刚到门口,便碰上一位病人,拿着挂号单在妇产科急诊室前敲门。看完病,送走了病人,记者把水递给她,她喝了一小口,记者问:“是怕没时间上厕所吗?”她点了点头,一声不吭地在急救台上又睡下了。&凌晨3点14分,一个男人扶着大腹便便的妻子,焦急地敲响了急诊室的门……又来了一位病人,接着又是一位。送走一位病人去B超室,章青趴在了办公桌上,一直在旁边只是看着她工作的记者,连轴转20个小时熬到现在,也头昏脑胀了。章青轻声宽慰:“三到四点是最累的时候。这会儿病人们在家睡了一觉都醒了,就来医院了,过了这一段就好了。”&
做B超的病人回来了,因为她有,体内还有56mm的囊肿,章青给她开了进一步的心电图检查,告诉她把刚才的六项检查费共60.50元交清,再去办理住院手续。病人家属犹豫着,喏喏地走出了急诊室。另一名患者又进来了,章青又开始忙碌。&凌晨3点36分,一个护士打过来电话通知:那个患需要缴清60.5元检查费然后住院的病人没有缴费,逃费走了。“又逃了一个。”章青无奈地说。医院病人逃费经常发生,产生的经济损失,一部分算在医院头上,剩下的则算在科室和值班医生的头上。&4点零6分,一小时前执意回家的一位病人重又敲响了章青的诊室门,她的腹痛变频繁了。这次章青没有再多说什么,病人家属催着她说:“医生,我们肯办了,办住院。”送走这位病人,章青叹了口气,看了看门外,说:“下半夜了,是消停的时候了。回宿舍安心睡觉吧。”4点30分,章青一句话也没说,手术帽都没有摘就和衣睡了。&愉快的换班&两小时后记者醒了,这时章青已经起来。6点46分,章青拿起病历本进了十七病区的产房,开始查房。查房时意外发现了昨晚逃费的病人,据护士说,这个病人四点半左右就回来了,因为疼痛加剧,乖乖缴清了费用,遵医嘱办理了住院手续,进了产房。章青听完,笑了笑,继续教年轻的父母怎样给小孩包尿布,嘱托孕妇42天内的生活注意事项。&半小时后,章青查完产房出来了,哼着歌儿,话也多了起来。剩下的工作只有十九病区的例行查房,然后交班——24小时的工作就要结束了!&从十九区的护士台里推出小推车,章青带着12本病历,又开始逐个敲响她的12位病人的房门。7点58分,查房完毕。&推着小车进办公室的时候,章青有点兴奋,“开天辟地第一次在8点前查完房!昨天一晚上只接了5个病人住院,做了一台手术,还是别的病区医生做的。以往忙的时候,值一个急诊夜班,我要接待15个病人,做5台手术。有一个礼拜天,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一直在手术室里面待着,我那个恨呐,就算是骡子是马也该歇歇!”她认为昨晚雨大是看急诊的病人少的主要原因。&她接着说,赶上忙的时候,值完夜班还不能下班,因为病人太多而无法结束工作,于是要继续工作第二个24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医生会说“医生的全日制工作很可能不是24小时,而是48小时”。不仅如此,万一出了差错,值班医生还要挨领导批评。“经常有医生累得坐在椅子上哭。”章青盯着手中的病历本,说,“我们的钱都是拿命换来的。”&星期日,早晨8点整。换班的医生来了,医生们集中在十七病区产房外的办公室里,准备交班。对面的小浴室里,熬了一宿的护士们正在匆忙进出。记者问章青:“你平时也会洗个澡再回家吧?”“要看我有没有力气洗。”她说。&8点32分,交班结束。章青把病历本递给了她的同事周医生:“今天雨变小了,病人会很多。”章青说着,掏出拷机,交到了她手里。&医生收入:是高还是低&“风险很高、收入很低、付出很多、理解很少”,专业人士眼中的医护行业这一特点,与普通老百姓所认为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国家统计局2006年工资统计报表数据显示,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的19大类91个行业中,卫生行业在岗职工以人均24030元的年收入排名24位,略高于全国行业间人均年收入21001元的平均水平。&“医生接诊一个病人的费用, 比擦一双皮鞋还便宜”&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卫平研究员目前正在做有关医护人员收入的调研。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这些年医护人员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这种增长一方面是在医护人员收入过低基础上的增长,是试图纠正“脑体倒挂”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医疗服务量迅速增长的结果。&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医院的门诊人次在2000年至2006年间,从4.31亿人次增长到6亿人次,增长了近40%;城市医院的住院人数从1398万人增长为2320万人,增长了65.95%。李卫平说:“随着医院医疗服务量的大幅度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严重超负荷。”&即便医护人员收入有了增长,但在李卫平看来,目前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仍不合理,收入不能直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她说:“北京地区医院的普通挂号费为0.5元,主治医师挂号费1元,诊疗费为2.5元,造成医生接诊一个病人的费用,比擦一双皮鞋还便宜。”&据统计,2006年中国内地医护人员支出仅占医院支出的26.86%。相比之下,香港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却占医疗机构总支出的80%。&李卫平说:“(中国内地)医院的这种收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生收入分配只能间接或直接地以其服务后产生的药品和检查收入为依据。”&她认为,“医疗行业具有高教育投入、高专业技术、高劳动强度和高执业风险等特点,医生应当有较高的收入。”&“以后越来越没人愿当儿科大夫了”&目前,中国医护人员的收入一般包含基本工资、津补贴和奖金三部分。根据2006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统计,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的人员收入构成中,基本工资占45.59%,奖金34.18%,津补贴24.22%。&在这个基础上,如再将基本工资的30%~50%作为奖金发放,则实际上奖金在人员收入中所占比例最高。&改革开放以来,医院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数次大的改变。李卫平告诉记者,从演变过程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宽奖金限额的过程。在一定的总额控制下,试图给医护人员必要的激励。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大多数医院采取院科两级核算的奖金分配制度,让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主要与所在科室的“效益”相联系。&这样的初衷是想利用团队激励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成本,但由于客观上各科室医疗手段的不同,造成收入水平相差甚远。在一些用药少、缺少手术的科室,主任医师的收入甚至还赶不上其他效益好的科室的护士。&
一位曾在北京某医院儿科工作过的主治医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儿童用药量少,只有成人的1/6到1/3,导致儿科的奖金远远低于其他科室,但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却丝毫不比其他科室少。再加上工作压力大,这位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的医生不久就辞职,做上了医药代表,为医药公司推销药品和医疗器械。&目前,医院效益较好的科室一般是骨科、脑外科、创伤、心内科,这些科室可以大量地用到进口的各种医疗材料,而且手术多,因此收入高。&“现在决定医生收入差距的不是医术水平,而是你所在的科室。”另一位仍在儿科工作的医生跟记者说,“以后越来越没人愿当儿科大夫了。”&“医院靠药品和检查收入来弥补支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医院是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当时,在国家“包工资”的情况下,医疗收费不含人力成本,因而长期执行低于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但近些年来,国家财政补助不到医院总收入的10%,只能承担离退休费,其他的费用都需要医院自己去挣。”李卫平说,“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执行不含人力成本的医疗服务价格,医院就只能依靠业务收入,尤其是其中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来弥补支出。”&2006年政府下拨的财政补助所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仅为6%,医院超过90%的收入不得不从“市场”取得。&与此同时,药品和检查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中国内地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1.42%——相比之下,香港公立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仅为7%。&“这就容易对医生行为造成误导,使医生认为奖金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是来源于药品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生私自收受药品回扣提供了道德上的借口。”李卫平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位医生对记者说:“承担大致相同的医疗工作,不同的医生收入差距可能超过5倍,关键就看你怎么做。”&部分医生为了弥补收入不足,开始在体制外寻求收入,出现了医生兼职行医的执业行为。“你经常可以在周末的航班上看见很多医生。他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到其他城市的医院做手术或会诊的。”李卫平说。当然,并不是什么医生都能兼职行医的,必须要有一定声望。&40万人放弃行医&一方面,很多患者把“看病难、看病贵”归咎于医护人员的高收入,对医生为提高收入开高价药、拿回扣和收红包深恶痛绝;但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却埋怨工作强度和压力大,收入低、与劳动付出和技术含量不成比例。&在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看来,医护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风险很高、收入很低、付出很多、理解很少”。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压力大、收入低,很多已经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医学毕业生都放弃了从医,“一个医学院士的博士生,毕业后,却去卖保险,很遗憾”。&“现在,很多医院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中国医师协会信息部副主任张帆告诉记者,日前她刚受卫生部委托,去各地医院调查,发现“北京一家三甲医院,2300多张病床,却只有47名住院医师,大量一线的工作需要主治医师,甚至副主任医师去做”,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医护人员“缺口更为严重”。&张帆自己就是医生改行的一个典型案例。她1988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开始当儿科医生,她的丈夫也是医生。“一个家庭里有两位医生,孩子就荒废了,根本没有教育孩子的时间。”张帆说。&1996年,张帆从医院出来,进了外企,怀里还揣着军官证,第一次拿到5000块钱的工资,张帆说,当医生的时候从没见过这么多钱。“我还有一个朋友,带着崇高的理想选择了当医生,医学硕博连读后却去卖保险。”提起自己这个朋友的经历,张帆难掩心中的惋惜。&据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卫生人才网报道,最近6年中国共有100多万人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但有40万人没有注册。也就是说,这40万人都没有选择从事医疗行业。&“在医护行业,收入高和收入低的现象都是事实。”蔡忠军说,“但收入高的毕竟是少数,而普遍的低收入、高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医护队伍的稳定。你去问一问,有哪个医生还愿意自己的子女去做医生?”&举证倒置下的自我保护性医疗&举证责任倒置极大程度上加重了自我保护性医疗现象,而这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后患者付出的是生命和痛苦&今天的中国人得了感冒会怎么办?排队,挂号,拍片,验血,排除一切可能引起感冒的其他疾病之后,再去开药、打点滴。 部分医院还流行一个“秘方”,感冒可以在2天内治好:糖皮质激素加大剂量抗生素点滴,保证48小时内见效。&而在世界范围内,针对普通感冒的治疗,目前西方国家的原则应该是不使用抗生素,或至少在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时,不得使用抗生素——一般医生只给病人开一点阿司匹林来抑制症状。&在这个问题上,普通患者所感受到的,就是在中国“看病贵”,一个普通感冒也要花几百甚至上千块钱。而在职业医生眼中,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异常复杂,一个感冒要做那么多的检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一个名词——“自我保护性医疗”。&医学并非万能,“意外”责任在谁?&
1970年,陈毅元帅因时常感觉右下阑尾部隐痛而就医,经过多次专家会诊,结果都是慢性阑尾炎,因而采取保守疗法。但到了最后,陈毅疼痛到无法忍受,医生开始做阑尾切除手术,打开后,却发现是肠癌——对元帅的疾病也存在误诊。&“30多年过去了,将肠癌当作慢性阑尾炎的误诊率一直没有下降。”作为一名资深的病理专家,来自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无可奈何地告诉本刊记者。&电视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情节是:打了120,来了急救车,病人一上车,家属放了心。现实中情况并非总是这样。“要向患者强调的是:疾病复杂,人类认知有限,现代医学并非万能。在已知的疾病谱系中,现代医学只能解决其中的1/3,剩下的疾病,目前依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纪小龙说。&因此,一个病人进入医院,如果“出了意外”,显然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人生了病,你说责任在谁?如果他因为病而死了,责任又在谁?今天的中国,似乎一个人生病,只要进了医院,一切责任就将全部归于医生。”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说,如果这仅仅是普通大众的一种“感觉”,关系也不大;现在的问题是:似乎中国的法律也认可了这一点。&“举证倒置的法律解释令整个卫生行业震惊!疾病的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有一个疾病只有一个原因或一个结果,多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海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左白衣(化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名医生在病人“发生意外”之后不能解释清楚原因,怎么能简单地指责医生失职?&另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误诊的不可避免。在医学界,流传这样一句话:“名医都是从死人堆里站起来的”。“会总结的才能成名医。医院看病,有错误是必然的,不出错是不可能的。”纪小龙说。也就是说,即使发生误诊而导致病人死亡,也不能简单地就给医生定罪。&纪小龙说,即使如美国的先进,疾病的误诊率依然很高。但在美国,很多医院通过为医生购买行医保险来解决这一问题。出了医疗事故,赔钱的是保险公司,而不是医院或医生。但如果一个医生出现医疗事故多了,他的行医保险金便会随之升高,医院不愿接收一个要交高保险金的医生,他的饭碗便岌岌可危。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生也会更加谨慎,保险费就更低,形成良性循环,利己利人。纪小龙认为这也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办法。&但在目前的中国,这一切责任全推给了医生。&医生自我保护,患者付出代价&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加重了一种现象:自我保护性医疗——即在面临医疗风险尤其是重大医疗风险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和目的,医方以自感合理合法、加大保险系数的手段来选择、实施往往会带来多重后果的医学决策及行动。&是治疗原则重要?还是先考虑自我保护?在医疗纠纷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巨大压力下,很多医生开始采取了自我保护性治疗,加多了患者的检查项目,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一个迫于医疗纠纷压力而改行的眼科医生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患者就医时,处处想着留证据,有的患者甚至带着微型摄像机去看病;医生也随时想着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看个感冒也要将患者全身查遍,甚至连颈椎和艾滋病都要查一查。而对于疑难杂症则宁可不治,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医生的从业信条。&“否则,要你倒举证的时候,你怎么个举法?所以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左白衣说。&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孙福川曾经组织学生就“手术协议书签字”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专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60%以上的医生承认,在遇有医疗风险时,曾将自我保护放在首位。&孙福川将自我保护性医疗的特点概括为:医方在初步认可、重视患方知情同意等自主权的过程中,伴有对己方权利受限的失落感、无奈感;医方关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时,伴有对应尽义务的再界定、获减免等诉求,充满法律与伦理的内外冲突。就其行为本身而言,这种选择的主观动机是规避风险,但客观效果往往会是更大的风险和危害。&“过度自我保护的陷阱经常出现在如下情境中:为加大自我保险系数,不该作为乱作为,例如在病情诊断中‘海选海开’辅助检查单,尤其是所谓高级、现代检查手段;为加大自我保险系数,该作为时不作为,例如面对有风险的患者或者必须使用侵袭性医学手段时,把风险完全转嫁给同事、他院,或者让患者独自承担,等等。”孙福川在其论文《自我保护性医疗的伦理扫描》中如此分析。&妇产科是左白衣的专业,他提到,举证责任倒置施行之后,即使最保守、最强调手术指征的产科学教授,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所谓原则。为什么?产妇一旦出事,医生无法举倒证,所以不论是否需要剖宫产,都一刀切了了事。这样,剖宫产率就再次为现代医学在中国攀登了一个数字高峰:60%~90%。尤其是大医院、名医院,名誉和官司都输不起,他们的剖宫产率更加高。“类似事情多起来之后,什么治疗原则,我们都得放一放。”左白衣说,医疗过程中,医生的签字也畏首畏尾,该做的手术不敢做,而改为保守治疗。&最后为这一切后果买单的,显然都是患者。“自我保护性医疗恐怕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后大家付出的是生命和痛苦。因为医疗水平降低之后,钱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左白衣说。&照本宣科的危险&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医生面对疾病和病人有多种做法,其中有一个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照本宣科”。&现在杭州一家社区医院当医生的袁唐红有着10年的乡镇医院工作经验,他说,如果乡镇医院在面对农村病人时也如同城市大医院那样采取自我保护性医疗,那么情况会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乡镇医院里,医生很多时候要处理城市医生很难遇到的一些严重问题,”袁唐红说,“如果大家都按照教科书、医疗手册那样去下药,最终这类病人十个人中或许要死掉九个。治疗这类病人,医生的经验比什么都重要。”&
袁唐红拿农药中毒病人为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按照教科书,即使是重度农药中毒的病人,也只能用5个单位(毫克)的阿托品梯次加量来治疗。由于阿托品有强烈的副作用——导致心跳加快,因此加量要慎重。&“然而,如果你真的一直用这条原则来处理,那么农村里那些喝农药自杀的病人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袁唐红说,他一般都是先给重病人注射30个单位的剂量,然后准备100个单位以上的剂量做随时的加量准备。“最多的一次,我前后用掉了将近3000个单位的阿托品——后面部分用量主要是用以对付病人对阿托品已经形成的依赖——把整个县城所有医院的储备都用光了,但病人得以挽救。”袁唐红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宁可让病人死于用药过量,也不能让他因为下药过分保守而死于农药,因为后一种情况更容易出现。&袁唐红所遇到的还有一个案例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误服了老鼠药,送到医院时已经急剧抽搐,对症的药物是用安定来止住抽搐。按照规定,这么大的小孩最多只能用3毫克的安定剂量。然而,袁唐红凭经验就知道3毫克的剂量肯定远远不够,他直接下了10毫克,然后看情况增加。最终,他用了20毫克的安定,才把抽搐止住,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但现在,谁还敢这么依照经验治疗?所有医院都形成了约定:按照规范来做,病人如果要死,就让他死好了,反正这样我们就不会担当责任。”袁唐红无可奈何。日10:10&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很真实,也很悲哀
那又怎么样,反正他们闹闹也能看上病,他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在自怨自艾
高层和所谓的精英该反思了
应该被人尊重的职业,现在是不是人都能践踏。。。怎一悲哀了得!!
后悔一辈子的职业 呵呵
医生的悲哀,哪有什么尊严
医务人员很辛苦
医生的悲哀,哪有什么尊严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患者眼睛充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