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磁石的副作用药用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当前位置:
&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磁石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 : 磁石的功效与作用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磁石吗?磁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磁石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磁石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磁石的简介【异名】玄石(《本经》),磁君(《吴普本草》),慈石(《本草经集注》),处石(《别录》),元武石(《石药尔雅》),吸铁石(《乾坤生意秘韫》),吸针石(《纲目》),熁石(《本草求真》),摄石(《药物出产辨》),铁石、戏铁石(《中药志》)。【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矿物形态】磁铁矿(《石雅》) 等轴晶系。晶体往往为八面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有平行条纹。通常成粒状或致密块状体出现。颜色呈铁黑色;晶体有时带有浅蓝靛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5.5~6.5。比重4.9~5.2。性脆。具强磁性。见于许多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海滨沙中也常存在。磁石的功效与作用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⑤《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磁石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磁石的禁忌注意①《本草经集注》:"柴胡为之使。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杀铁毒。"②《本草从新》:"重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磁石的选方①补暖水脏,强益气力,明耳目,利腰脚:磁石十两(大火烧令赤,投于醋中淬之七度,细研,水飞过,以好酒一升,煎如饧),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木香二两,补骨脂二两(微炒),槟榔二两,内豆蔻二两(去壳),蛇床子二两。捣罗为束,与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磁石丸)②补肝肾虚,止冷泪,散黑花:磁石一两(煅,醋炙),菖蒲、川乌(焙,去皮、尖)、巴戟、黄芪、苁蓉、玄参各等分。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汤下,空心服。(《卫生家宝方》磁石丸)③明目,益眼力(《圣济总录》云:治肾藏风虚,眼生黑花):神曲四两,磁石二两,光明砂一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不禁。(《千金方》神曲丸,《纲目》名磁朱丸)④治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磁石一斤(捣研,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细切)。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圣惠方》磁石肾羹)⑤治耳聋耳鸣,常如风水声:磁石(捣碎,绵裹)半两,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上三味,以绢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饮三合,日再。(《圣济总录》磁石酒)扩展阅读:磁石的名家论述《纲目》:"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其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篇二 : 磁石,磁石的功效与作用磁石,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又作慈石。即四氧化三铁(Fe3 O4)。八石之一。《抱朴子内篇.金丹》:“或以荆酒磁石消之。”又为中药。磁石 (药用名亦作慈石) 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形态: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十二面体。晶面有条纹。多为粒块状集合体。铁黑色,或具暗蓝靛色。条痕黑,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不平坦。硬度5.5~6.5。密度5.16~5.18g/cm3。具强磁性。性脆。无臭,无味。常产于岩浆岩、变质岩中。海滨沙中也常存在。分布山东、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湖北、云南、广东、四川、山西、江苏、安徽。目录磁石特性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  辛、咸,平。镇惊安神、潜阳纳气。  用于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仲。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量 煎汤15~50g;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或者,如丸散剂用1~3分。珍珠粉层内服每次~5分,每日~3次。外用适量。  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磁石别名玄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灵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  磁石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嫌“先王之宫廷小”,就在咸阳修造阿房宫。据说,宫中有一座门,是用磁石做的。磁石有吸铁的特性,如果有人穿着盔甲或身上暗藏兵器入室,那就会被磁石门吸住,这样,秦始皇住在里面,就不怕有人去暗杀他了。传说汉武帝时候,还有人用磁石做成棋子献给汉武帝。这种棋子一放到棋盘上,不用动它,就会相互吸引,如同仇人相见立即相斗一样,所以人称“斗棋”。《山海经》上说,“磁石吸铁,如慈母招之”。古人因此把磁石比喻为“慈母”,后人则叫它为“吸铁石”或“磁铁”。磁铁的用途很广,早在战国时,就已被人用来做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了。“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为什么磁铁能指南呢?原来,磁铁能吸铁,是因为它有磁性。这种磁性,不是在磁铁的中间,而是有次序地聚集在磁铁的两头,这两头称为磁板,一头叫正极,一头叫负极。而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铁”,它的两头也有磁极,一头在地球的北极,一头在地球的南极,北极是负极,南极是正极。大家知道,根据物理学上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如果我们用一根磁铁做成棒或针,把它悬空起来可以向四周随意活动,它的正极总是指向有负极的北方,而负极总是指向有正极的南方。这是绝对不会变的,这种性能就叫指极性。司南正是根据这种指极性创造出来的。司南的样子,据学者研究,大致象一把汤勺,头有一根长柄,略略翘起;另一头则是光滑的圆底。这是用整块的磁铁琢磨而成的。与此同时,还要做一个光滑的底盘,底盘是用钢做的(也有用木头做的,但一定要涂上漆以使它光滑),盘的四周刻着分别方向的二十四位和符号。司南就放在底盘中间,轻轻地转动一下勺柄,静止时柄的方向必然指向南方。据说,那时有人到山中去采玉,怕迷失路途,就随身带有司南,以辨方向。司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误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真相似磁石,只是吸铁不得,中麻石心有赤皮,粗,是铁山石也,误服之令人生恶疮不可疗。磁石一片,四面吸铁一斤者,此名延年沙,四面吸得铁八两者,号曰续采石,四面吸得五两上下者,为磁石。2.《别录》:磁石,生太山川谷及慈山。山阴有钱处则生其阳。采无时。3.陶弘景:磁石,今南方亦有。其好者,能悬吸针虚连三、四、五为佳。4.《本草图经》:磁石,今磁州、徐州及南海傍山中皆有之,慈(磁)州者岁贡最佳。能吸铁虚连十数针,或一、二斤刀器,回转不落者尤真,采无时。其石中有孔,孔中有黄赤色,其上有细毛,性温,功用更胜。5.《本草衍义》:磁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也,多滑净,其治体大同小异,不可不分为二也。  磁石药理作用用超分散磁铁微粒(ul-trodispersed ferromagnetic particles)大小为0.2-1μm以50m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后,可使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和白细胞数增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及血浆纤维蛋白分解活性增加,同时中性粒细胞吞噬反应增加。但是,同样大小的磁石微粒(magnetite particles)以50mg/kg静脉注射,不出现上述变化,仅能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活性。  磁石炮制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明显增强。炮制后100%磁石溶液15g/kg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异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使惊厥潜伏期明显延长。         磁石微粒(Magnetite,Fe3O4)直径在0.1-0.5μm之间,用99mTc和111In标记磁石,在电镜和Mossbaner分光镜下识别,当这些磁石微粒注入大鼠体内后,主要聚集于肝和肺两脏器。  磁(慈)石在医药中的应用磁不但在现代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常称磁共振CT(计算机化层析术),以及心磁图和脑磁图的应用,而且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汉的《史记》(约公元前90年)书中的“仓公传”便讲到齐王侍医利用5种矿物药(称为五石)治病。这5种矿物药是指磁石(Fe3O4)、丹砂(HgS)、雄黄(As2O3)、矾石(硫酸钾铝)和曾青(2cuCo3)。随后历代都有应用磁石治病的记载。例如,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约公元2世纪)药书中便讲到利用味道辛寒的慈(磁)石治疗风湿、肢节痛、除热和耳聋等疾病,南北朝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公元510年)医药书中讲到磁石可以养肾脏 ,强骨气,通关节,消痛肿等。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公元652年)药书中还讲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如经常服用可以对眼力有益。北宋何希影著的《圣惠方》(公元1046年)医药书中又讲到磁石可以医治儿童误吞针的伤害,这就是把枣核大的磁石,磨光钻孔穿上丝线后投入喉内,便可以把误吞的针吸出来。南宋严用和著的《济生方》(公元1253年)医药书中又讲到利用磁石医治听力不好的耳病,这是将一块豆大的磁石用新绵塞入耳内,再在口中含一块生铁,便可改善病耳的听力。总的说来,在各个朝代的医药书中常有用磁石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关于医药用磁石的记述内容丰富并具总结性,对磁石形状、主治病名、药剂制法和多种应用的描述都很详细,例如磁石治疗的疾病就有耳卒聋闭、肾虚耳聋、老人耳聋、老人虚损、眼昏内障、小儿惊痫、子宫不收、大肠脱肛、金疮肠出、金疮血出、误吞针铁、丁肿热毒、诸般肿毒等10多种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药剂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聋左慈丸等。我国在1921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编著)记载了利用磁石作重要原料的几种中成药,如磁石丸、磁石大味丸、磁石毛、磁石羊肾丸、磁石酒、磁石散和磁朱丸等。1935年初版、1956年修订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详述了慈(磁)石的种类、制法、用法、主治和历代的记载考证,还列举了磁石在医药上的10余种应用。1963年我国卫生部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列举了以磁石为重要成分的几种中成药,如耳聋左慈丸、紫雪(散)和磁朱丸等。  各家论述1.  《纲目》: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磁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2.《本草经疏》:磁石,《本经》味辛气寒无毒,《别录》、甄权咸有小毒,大明甘涩平,藏器咸温,今详其用,应是辛咸微温之药,而甘寒非也。其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皆风寒湿三气所致,而风气尤胜也。风淫末疾,发于四肢,故肢节痛,不能持物。风湿相搏,久则从火化,而骨节皮肤中洗洗酸也。牵能散风寒,温能通关节,故主之也。咸为水化,能润下软坚,辛能散毒,微温能通行除热,故主大热烦满,及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者,足少阳、少阴虚火上攻所致,咸以入肾,其性镇坠而下吸,则火归元而痛自止也。磁石能入肾,养肾脏。肾主骨,故能强骨。肾藏精,故能益精。肾开窍于耳,故能疗耳聋。肾主施泄,久秘固而精气盈益,放能令人有子。小儿惊痫,心气怯,痰热盛也,咸能润下,重可去怯,是以主之。诸药石皆有毒,且不宜久服,独磁石性禀冲和,无猛悍之气,更有补肾益精之功,大都渍酒,优于丸、散,石性体重故尔。3.《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除大热烦满及耳聋。4.《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5.《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6.《日华子本草》:治眼昏,筋骨羸弱,补五劳七伤,除烦躁,消肿毒。7.《本草衍义》: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8.《纲目》:明目聪耳,止金疮血。9.《玉楸药解》:治阳痿,脱肛,金疮,肿毒,敛汗止血。10.《本草从新》:治恐怯怔忡。11.《本草求原》:治瞳神散大及内障。12.《本草便读》:纳气平喘。13.《南州异物志》:涨海崎头水浅而多慈石,外激人乘慈舶皆以铁叶痼之,至此关,以磁石多不得过。14.《本草拾遗》:出相州北山。磁石毛,铁之母也。取铁如母之招子焉。《本经》有磁石,不言毛。毛、石功状殊也。又言磁石寒,此弥误也。15.《本草图经》:按磁石一名玄石,而此下自有玄石条,云生泰山之阳,山阴有铜,铜者雌,铁者雄,主疗颇亦相近,而寒温铜铁畏恶乃别。苏恭以为铁液也。是磁石中无孔,光泽纯黑者,其功劣于磁石,又不能悬针。今北番以磁石作礼物,其块多光泽,又吸针无力,疑是此石,医方罕用。16.《本草衍义》:磁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熁铁石……其玄石,即磁石之黑色者也,多滑净。其治体大同小异,不可不分而为二也。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其法取新纩中独缕,以半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垂之,则针常指南。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盖丙为大火,庚辛金受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尔。石的有效病例论其明目功用及配伍意义李时珍: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一士子频病目,渐觉昏暗生翳,时珍用东垣羌活胜风汤加减法与服,而以磁朱丸佐之,两月遂如故。盖慈石入肾,镇养真精,使神水不外移,朱砂入心,镇养心血,使邪火不上侵,而佐以神曲消化滞气,生熟并用,温养脾胃发生之气……方见孙真人《千金》神曲丸。但云明目百岁,可读细书,而未发出药微义也。(《纲目》)17.《本草新编》陈士择:磁石能治喉痛者,以喉乃足少阳、少阴二经之虚火上冲也,磁石咸以入肾,其性重坠而下吸,则火归原,以归于下,而上痛自失。18.《本草汇言》:论磁石补肾平肝之功,薛宜生:肾为水藏,磁石色黑而法水,故能养肾而强骨益髓,镇重以象金,故能平肝而主风湿痛痹,善通肢节者也,如古方之治耳聋,明目昏,安惊痫,消鼠瘘痈肿,亦莫非肝肾虚火之为胜耳,此药色黑味咸,体重而降,有润下以制阳光之意。19.《药性切用》徐大椿:引肺金之气入肾而补肾益精,镇坠虚热;为阴虚火炎镇坠之专药。参看目前暂无留言
欢迎转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磁石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磁石为等轴晶系磁铁矿Magnetitum的矿石。主含四氧化三铁。全年皆可开采。采挖后,除去杂石。
  【古代炮制方法】梁代有“炼水饮之,亦令人有子”的记载(《名医别录》)。南北朝时代有用五花皮、、故棉、东流水煮三日夜,捶细,水飞的炮制方法(《雷公》)。唐、宋有“研,水淘去赤汁,干之研之”(《外台》),“如入汤剂,即杵,水淘去赤汁使”(《局方》);醋制:“醋淬七遍,捣碎细研,水飞过”、“陈醋浸七遍,捣碎细研”(《圣惠方》)、“煅,醋淬七遍捣研如粉”(《总录》);酒制:“烧,酒淬七遍,细研”(《圣惠方》)。煅后,醋淬法后代一直沿用。
  【现代炮制方法】
  1、磁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碎。
  2、煅磁石:取净磁石,砸成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煅至红透,趁热倒人醋液内淬制,冷却后取出,反复煅淬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粗粉。磁石每100kg用醋30kg。
  【饮片性状】磁石为多棱角不规则块状,表面铁黑色,粗糙,有金属光泽。质重(密度5.16~5.18g/cm3),质坚硬(硬度5.5~6.5),难打碎,具磁性,气微,无味。煅磁石呈黑色或深灰色粗粉末,光泽减弱,质较酥脆,敲之可碎,或失去磁性,稍有醋气。
  【质量标准】磁石含铁(Fe)不得少于50.0%。
  【炮制目的】磁石味咸性寒。归、、。具有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的功能。
  生磁石擅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多用于惊悸,失眠,头晕目眩。煅磁石聪耳明目,补肾纳气力强,并易于粉碎与制剂,多用于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白内障、肾虚气喘、遗精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心悸失眠:常与、神曲同用,具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作用,可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耳鸣、头晕、视物昏花等。亦治癫痫,如磁朱丸(《千金》)。
  (2)眩晕:常与、、龙骨、、生等同用,能增强平肝潜阳作用,可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
  2、制用(煅制品)
  (1)耳鸣、耳聋:常与、山茱萸、、、等同用,具有养肝肾,聪耳明目作用,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配伍炮、川椒(去目)、猪肾,具有补肾作用,可用于肾虚耳聋,如烧肾散(《圣惠方》)。
  (2)白内障:常与五味子、熟地黄、、石斛等同用,具有补肝肾明目作用,可用于肝肾俱虚,瞳仁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如驻景补肾明目丸(《银海精微》)。配伍、等,可治视物昏暗,欲成内障者,如磁石丸(《瑶函》)。配伍炒五味子、、、、炮附子,可治雷头风而变目内障(《银海精微》)。
  (3)肾虚作喘:常与代赭石、五味子、胡桃肉等同用,能增强益肾纳气作用,可用于肾虚不能纳气,动则气喘。磁石一味,烧令赤,醋淬,更烧,投入酒中,吸尽酒,水飞,蒸饼为丸,具有补暖下元,保神益气作用,亦可治肾虚作喘,如玄石紫粉丹(《圣惠方》)。
  (4)失眠:常与熟地、、白芍、等补血养心药同用,可治缺铁性贫血,神经衰弱失眠者。
  (5)遗精:常与煅龙齿、肉苁蓉(酒浸)、、、等同用,具有补肾益气固精作用,可用于肾虚精滑,梦中遗泄,尿后遗沥,小便白浊,甚则阳痿,如磁石丸(《三因方》)。
  【现代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磁石以磁铁矿为主,混有少量针铁矿(笼统名称即褐铁矿);煅制后磁铁矿及针铁矿大部分转化为赤铁矿,出现赤铁矿的特征线及磁铁矿的特征线,而无原生样的针铁矿特征线。热分析对查明磁铁矿的共存矿物及研究煅制效果十分有效。生磁石热分析曲线:吸热365℃(小)、放热485℃(小),0~235℃有稍许增重,而后至375℃有失重,亦证实有针铁矿存在。即样品有褐铁矿化;但即使表面的风化部位,其中Fe2+并未全部氧化;煅磁石的曲线:放热315℃(微),证实样品中心部位尚保存少量未完成赤铁矿化的针铁矿或未转化尽的黏土矿物。
  磁石的煅制工艺研究有:用加热电阻炉煅制,将药材打成拳头大小块,860℃煅烧30分钟,当磁石全部红透时取出,趁热置30%黑醋中淬酥;以650℃煅烧,恒温30分钟,米醋淬1次,粉碎成细粉,过60目筛;将磁石打碎成0.2cm大,煅至红亮,用50%( V/W)醋淬;煅温900℃(样品红透),煅2小时,煅1次,粒径2.5±0.2cm为最佳工艺等报道。
  对磁石煅制前后含砷量进行比较,发现磁石经煅醋淬后,砷含量显著降低,与生品比较降低约5~25倍,粉碎程度大时,其表面积增大,更易除去砷。其水煎液中含砷量在煅。
  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发现磁石中含有的有害元素钛、锰、铝、铬、钡、锶等,煅制后均有变化,尤其锶煅制后未检出,故说明磁石煅制对消除其含有的有害元素具有一定意义。磁石中其他元素经醋淬后也发生了变化。
  煅磁石主要成分磁铁矿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其他成分在煎液中溶解较多,占水煎出物的98%以上。可见其功效是否取决于磁铁矿还是非铁成分,有待探讨。
  对炮制前后的药理作用比较,发现炮制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明显增强,煅磁石与异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能显著延长异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作用。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惊厥有对抗作用,使惊厥潜伏期明显延长。
  对磁石第一次、第二次水煎液中Fe2+溶出量做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素对煅磁石水煎液中Fe2+含量影响最大,时间、醋的含酸量则影响甚微。水煎液中Fe2+溶出量随温度升高有所下降,但与生品比较,煅制后水煎液中Fe2+溶出量明显升高。
  【附】文献摘录:“炼汁饮之,但久服必有大患。”(《入门》)“阳事不起,慈石五斤研,清酒渍二七日。每服三合,日三夜一”,“子宫不收,痛不可忍。慈石丸:用慈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为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纲目》)
  【总结】磁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强调用活磁石入药,磁性完全消失称“死磁石”,不作药用。南北朝时始用药制水飞法,唐代《外台秘要》记载:“研,水淘去赤汁……”磁石中常含一定量的砷,常是被黏土所吸附,而黏土比重轻于磁铁和硫化物,故以水淘去赤汁是除去磁石里砷的一种简便方法。磁石多用煅法,亦是除去砷的一种简便方法。古代有用五花皮()、地榆制。五花皮祛风湿,地榆除风痹,诸药共制可增强磁石治周痹风湿,肢节疼痛的作用,但后世已失传不用。宋代以后,火煅、醋淬法成为主流的炮制方法。该法有利于磁石的酥脆,有利于Fe2+的溶出,“铁剂”具有补血强壮之效,从而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取得镇静作用,亦有利于钙的溶出,钙也有镇静作用。
  磁石由于产地不同,铁、砷等的含量很不相同;生磁石由于粉碎粒度不同,对各种成分的溶出量影响很大,炮制时亦应注意。经验认为,活磁石用铁屑“喂”上,用厚纸包严密。可使磁石氧化缓慢,有利于磁性保存。
最近更新时间:
中药炮制推荐文章
 豹骨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粉碎,醋浸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酒制、砂炒、油炸等炮制法,豹骨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碎块或小段,表面淡...
 人中白炮制方法在古代有烧炭炮制、炒制等炮制法,现代炮制方法有生用、煅炒制品等炮制法,人中白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小块,长1~2c...
中药饮片炮制关注度排行
中药饮片炮制相关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生,煅磁石药理作用比较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生,煅磁石药理作用比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0:33:5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生,煅磁石药理作用比较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来源:发布时间: 20:37:26评论:&&围观:
煅磁石的作用
1、煅磁石治疔肿:磁石捣为粉,碱、醋和封之,拔根出。(《古今录验方》)&
2、煅磁石明目,益眼力(《圣济总录》云:治肾藏风虚,眼生黑花):神曲四两,磁石二两,光阴砂一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不禁。(《千金方》神曲丸,《纲目》名磁朱丸)&
3、煅磁石治子宫不收,痛不可忍:慈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五钱,为末。(《纲目》磁石丸)&
4、煅磁石治阳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三斗,渍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千金方》)&
5、煅磁石治金疮肠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三两。为末,以白米饮调方寸匕服,日再服。(《刘涓子鬼遗方》)&
6、煅磁石治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乾坤生意秘韫》)
7、煅磁石治耳聋,常如风水声:滋石(捣碎,绵裹)半两,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上三味,以绢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饮三合,日再。(《圣济总录》磁石酒)&
8、煅磁石治金疮,止痛,断血:磁石末敷之。(《千金方》)&
9、煅磁石补暖水脏,强益气力,明耳目,利腰脚:磁石十两(大火烧令赤,投于醋中淬之七度,细研,水飞过,以好酒一升,煎如饧),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木香二两,补骨脂二两(微炒),槟榔二两,肉豆蔻二两(去壳),蛇床子二两。捣罗为末,与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磁石丸&
10、煅磁石治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磁石一斤(捣研,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细切)。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圣惠方》磁石肾羹)&
11、煅磁石补肝肾虚,止冷泪,散黑花:磁石一两(煅,醋炙),菖蒲、川乌(焙,去皮、尖)、巴戟、黄芪、苁蓉、玄参各等分。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汤下,空心服。(《卫生家宝方》磁石丸)&
12、煅磁石治大肠虚冷脱肛:干蜗牛子一百枚(微炒,捣罗为末),磁石二两(捣碎,淘去赤汁)。上药,以水一大盏,煎磁石五钱,至五分,去滓,调蜗牛末一钱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3、煅磁石治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圣济总录》)&
煅磁石的功效
药名:磁石&
别名:玄石、生磁石、磁君、处石、延年沙、续未石、拾针、绿秋、伏石母、玄武石、帝流浆、席流浆、瓷石、熁铁石、元武石、吸铁石、吸针石、慈石、灵磁石、活磁石、雄磁石、摄石、铁石、戏铁石。&
性味:辛咸;平;无毒。&
归经:肾经;肝经;肺经。&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
主治:主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肾虚喘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打碎先煎;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
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
1、煅磁石:取刷净的磁石,砸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内淬酥,捣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晒干,研成细末。(每磁石100斤,用醋两次共50-60斤)3.醋磁石《圣惠方》:陈醋浸七遍,捣碎细研。《博济方》:须烧令透赤,旋投淡醋内淬之,十遍后,捣筛过,入乳钵内,用水少许研细泥,更入水再研,倾于别器,要随水飞过后,干灰白,安纸箱子三五个,便将所飞过汁都研动,匀入纸箱子内着盆合,却一宿,取出后纸箱内晒干或焙干。《局方》:凡使,先以炭火烧通赤。酽醋内淬九遍。捣碎罗过,细研水飞,方入药用。《朱氏集验方》:二两大火煅七次,醋淬,用葱子一合,木通三两,用水同煎一昼夜,去葱子、木通。《普济方》:煨,醋淬,火煨,醋淬三七次。煮米醋数沸蘸七次,研。《证治要诀类方》:炼十次,醋浸七次。《纲目》:醋煮三日夜。现行,取净磁石,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红透,醋淬,研成粗粉。每磁石100kg,用醋30kg。燃后质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以益肾纳气,定痛止血为主。&
2、磁石:拣去杂质,砸碎,过筛。《本草衍义》:磁石,入药须烧赤醋淬。&
煅磁石用于肾水不足,耳目昏聩:磁石能养肾益精,聪耳明目,治肾虚内障,视物模糊,常与朱砂、神曲为丸服,如《千金要方》之神曲丸(即磁朱丸)。若肾虚耳聋耳鸣,可与猪肾同煮服,如《圣惠方》磁石肾羹;若温热病后,肾虚精亏而耳聋耳鸣者,亦可用磁石与熟地黄、山萸肉、石菖蒲、五味子配用,以滋阴益肾,如《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
煅磁石用于肝肾不足,虚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视物模糊:磁石味咸质重,性主沉降,能潜降上亢之肝阳,为治阴虚阳亢,头晕目眩所常用,与白芍、生地、天麻等同用,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如《医醇剩义》滋生清阳汤。&
煅磁石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磁石质重能安神镇惊,与朱砂同用更佳,亦常与茯神、酸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之药同用;小儿惊痫用之,既可安神,亦可镇惊,如《圣济总录》以磁石炼水饮。&
煅磁石用于肾不纳气,上气喘逆:磁石功能入肾,镇摄肾虚不纳之气,故虚喘肾不纳气,常配熟地、胡桃肉、五味子等同用。&
此外,磁石研末外敷,可治痈疮肿毒及创伤出血。&
煅磁石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为之使。恶牡丹、莽草。畏黄石脂。杀铁毒。&
2、《本草从新》:重镇伤气,可暂用而不可久。脾胃虚者,不宜多服、久服。&
温馨提示:以上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淡奶油可以做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联系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煅磁石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