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葡萄糖代谢检查显示放射性分布放射性浓聚是什么意思思

PET-CT检查中注射的药物是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
  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通常简称为18F-FDG或FDG。FDG最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类的医学成像设备:FDG分子之中的氟选用的是属于正电子发射型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fluorine-18,F-18,18F,18氟),从而成为18F-FDG(氟-[18F]脱氧葡糖)。在向病人(患者,病患)体内注射FDG之后,PET扫描仪可以构建出反映FDG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接着,核医学医师或放射医师对这些图像加以评估,从而作出关于各种医学健康状况的诊断。
  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的Tatsuo
Ido首先完成了18F-FDG的合成。1976年8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bass
Alavi首次将这种化合物施用于两名正常的人类志愿者。其采用普通核素扫描仪(非PET扫描仪)所获得的脑部图像,表明了FDG在脑部的浓聚(参见下文所示的历史参考文献)。
  &作用机理与代谢命运
  作为一种葡萄糖类似物,FDG将为葡萄糖高利用率细胞(high-glucose-using
cells)所摄取,如脑、肾脏以及癌细胞。在此类细胞内,磷酸化过程将会阻止葡萄糖以原有的完整形式从细胞之中释放出来。葡萄糖之中的2位氧乃是后续糖酵解所必需的;因而,FDG与2-脱氧-D-葡萄糖相同,在细胞内无法继续代谢;这样,在放射性衰变之前,所形成的FDG-6-磷酸将不会发生糖酵解。结果,18F-FDG
的分布情况就会很好地反映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磷酸化的分布情况。
  在FDG发生衰变之前,FDG的代谢分解或利用会因为其分子之中2'位上的氟而受到抑制。不过,FDG发生放射性衰变之后,其中的氟将转变为18O;而且,在从环境当中获取一个H+之后,FDG的衰变产物就变成了葡萄糖-6-磷酸,而其2'位上的标记则变为无害的非放射性“重氧”(heavy
oxygen,oxygen-18);这样,该衰变产物通常就可以按照普通葡萄糖的方式进行代谢。
  临床应用
  在PET成像方面,18F-FDG可用于评估心脏、肺脏以及脑部的葡萄糖代谢状况。同时,18F-FDG还在肿瘤学方面用于肿瘤成像。在被细胞摄取之后,18F-FDG将由己糖激酶(在快速生长型恶性肿瘤之中,线粒体型己糖激酶显著升高)),加以磷酸化,并为代谢活跃的组织所滞留,如大多数类型的恶性肿瘤。因此,FDG-PET可用于癌症的诊断、分期(staging)和治疗监测(treatment
monitoring),尤其是对于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淋巴肉芽肿病,何杰金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肺癌。另外,FDG-PET还已经用于阿耳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早老性痴呆)的诊断。
  在旨在查找肿瘤或转移性疾病(metastatic
disease)的体部扫描应用当中,通常是将一剂FDG溶液(通常为5至10毫居里,或者说200至400兆贝克勒尔)迅速注射到正在向病人静脉之中滴注生理盐水的管路当中。此前,病人已经持续禁食至少6小时,且血糖水平适当较低(对于某些糖尿病病人来说,这是个问题;当血糖水平高于180
mg/dL = 10
mmol/L时,PET扫描中心通常不会为病人施用该放射性药物;对于此类病人,必须重新安排PET检查)。在给予FDG之后,病人必须等候大约1个小时,以便FDG在体内充分分布,为那些利用葡萄糖的器官和组织所摄取;在此期间,病人必须尽可能减少身体活动,以便尽量减少肌肉对于这种放射性葡萄糖的摄取(当我们所感兴趣的器官位于身体内部之时,这种摄取会造成不必要的伪影(artifacts,人工假象))。接着,就会将病人置于PET扫描仪当中,进行一系列的扫描(一次或多次);这些扫描可能要花费20分钟直至1个小时的时间(每次PET检查,往往只会对大约体长的四分之一进行成像)。
  生产与配送手段
  医用回旋加速器(medical cyclotron)之中用于产生18F的高能粒子轰击条件(bombardment
conditions)会破坏像脱氧葡萄糖(deoxyglucose,脱氧葡糖)或葡萄糖之类的有机物分子,因此必须首先在回旋加速器之中制备出氟化物形式的放射性18F。这可以通过采用氘核(deuterons,重氢核)轰击氖-20来完成;但在通常情况下,18F的制备是这样完成的:采用质子轰击富18O水(18O-enriched
water,重氧水),导致18O之中发生(p,n)核反应(中子脱出,或者说散裂(spallation)),从而产生出具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形式的18F。接着,将这种不断快速衰变的18F
-(18-氟化物,18-fluoride)收集起来,并立即在“热室(hot
cell)(放射性同位素化学制备室)”之中,借助于一系列自动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或亲电取代反应),将其连接到脱氧葡萄糖之上。之后,采取尽可能最快的方式,将经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FDG化合物(18F的衰变限定其半衰期仅为109.8分钟)迅速运送到使用地点。为了将PET扫描检查项目的地区覆盖范围拓展到那些距离生产这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回旋加速器数百公里之遥的医学分子影像中心,其中可能还会使用飞机空运服务。
  最近,用于制备FDG,备有自屏蔽(integral
shielding,一体化屏蔽,一体化防护)以及便携式化学工作站(portable chemistry
stations)的现场式回旋加速器(on-site
cyclotrons),已经伴随PET扫描仪落户到了偏远医院。这种技术在未来具有一定的前景,有望避免因为要将FDG从生产地点运送到使用地点而造成的忙乱。
氟代脱氧葡萄糖
来源:维基百科
江苏南京第八一医院PET-CT中心预约电话:
(8点-22点)医保改革检查费降价了,PETCT检查价格:6849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A1型题以下有关脑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影像正确的是()。
A.脑肿瘤复发常表现为放射性增高
B.放疗和化疗效果明显者,后期典型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浓集
C.瘢痕组织局部放射性明显增加
D.原发脑肿瘤典型表现是局部放射性减低
E.高代谢肿瘤的患者预后较好,平均生存期明显高于低代谢肿瘤患者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AD见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区,多不对称;多发梗死性脑痴呆见颞、顶和枕叶等处皮质局限性rCBF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呈对称性
B.AD见颞、顶和枕叶等处皮质局限性rCBF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呈对称性;多发梗死性脑痴呆见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脑细胞功能低下区,多不对称
C.AD见颞、顶和枕叶等处皮质局限性rCBF增高影,呈对称性;多发梗死性脑痴呆见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区,多不对称
D.AD见颞、顶和枕叶等处皮质局限性rCBF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呈对称性;多发梗死性脑痴呆见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和脑细胞功能增高区,多不对称
E.AD见单个皮质局限性rCBF和脑细胞功能低下;多发梗死性脑痴呆见大脑各叶皮质多个局部血流脑细胞功能增高区,多呈对称性
A.脑皮质和灰质核区的放射性分布低于白质和脑室区
B.脑皮质和灰质核区的放射性分布高于白质和脑室区
C.脑皮质和灰质核团的放射性分布与白质和脑室区相似
D.脑回放射性分布比脑沟部位厚且浓
E.脑室放射性分布高于白质和脑室
A.局部脑血流量
B.局部脑功能
C.既反映局部脑血流量,又反映局部脑功能
D.既反映脑摄取量,又反映脑清除量
E.局部脑代谢
A.脑皮质慢性低灌注状态
B.大小脑交叉失联络
C.基底节区和皮层放射性分布减少
D.两侧基底节放射性分布增高
E.尾状核放射性分布增高,豆状核放射性分布减少
A.口服过氯酸钾以封闭脉络丛、甲状腺和鼻黏膜
B.使OM线垂直于地面
C.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D.戴眼罩,塞耳塞
E.光照暗淡,保持安静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radionuclide studies in oncology),的放射性检查分为肿瘤显像和肿瘤标志物测定两大类,前者是将亲肿瘤的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使肿瘤显像,后者是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特异产物或相关产物的血浓度,均可达到诊断肿瘤或进行定位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肿瘤特异显像。肿瘤或一部分一般均可由检查、和探测到,但在良、恶性鉴别和定性方面尚不十分满意,特异性较高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利用99mTc、111In或131I标记的肿瘤特异性抗本可以使具有这种的肿瘤显像,特异性很高。这种显像称为放射免疫显像(RII)。当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的后,若某处浓聚显影,则可诊断该处为分泌AFP的肿瘤,如和。当标记的抗癌胚(CEA)的抗体后,某局部显影,即可诊断该处为分泌CEA的。早期肿瘤复发,有时其他检查结果阴性或难以与局部等鉴别,而本法对明确诊断甚有帮助。目前已可制备几十种较AFP和CEA特异性更高的抗肿瘤,使肿瘤显像的细胞学诊断特异性更高。但由于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尚不能达到商业化程度,故应用还不广泛。131I、131I-MIBG(131碘-间位碘化苄胍)、99m-PMT(99m锝-5-甲基)和99mTC(V)-DMSA〔99m锝(V)-〕显像分别对功能性转移灶、和及其转移灶、肝细胞癌和髓样癌有相当的灵敏度和很高的特异性。
②肿瘤非特异显像。67Ga-对多种肿瘤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但一些灶也能聚集显影,故阳性结果的意义尚需结合临床情况考虑。201TlCl和99mTC-葡庚糖等也是一种肿瘤显像剂。肿瘤组织的和增高,对18F-FDG(18F-氟-α-脱氧-D-葡萄糖)和11C-等吸收增多,用PET可以使之显影。吸收增多的程度与的程度呈一定关系,故可用于肿瘤分级和对复发与瘢痕和鉴别。
③显像。很多肿瘤可发生骨转移,特别是和发生率很高,术前和术后探测有无骨转移灶,对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99mTc-MDP(99m锝-盐)骨显像对骨血流和成骨活性十分灵敏。骨转移初期,病灶局部血流和成骨活性一有增加,该部位即可吸收较多的99mTc-MDP而出现异常浓集影像。
经验表明,骨显像可以较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故在有条件的地方已成为一些肿瘤术前和术后定期的常规检查项目。但异常浓集影像并无特异性,凡局部血流和成骨活性增加的病变皆可得到类似的结果,故需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考虑其意义。当出现多发性放射性浓聚区,与X射线检查所见不一致时,应高度考虑为骨转移灶;必要时短期内复查,如果浓聚有所发展则更可肯定为骨转移。
④显像。将的微粒注射在特定的淋巴区,微粒被吞噬并至内,然后被引流至,部分滞留于此,部分继续向前引流,可依次显示淋巴管和各群的影像。当淋巴转移时,由于淋巴结被肿瘤细胞,淋巴引流受阻,淋巴链影像将出现中断(局部不显影)或局部放射性淤积浓聚。这种表现可以提示淋巴转移。内乳淋巴链显像不仅有助于诊断有无内乳淋巴转移,并有助于乳癌的正确布野,提高疗效。在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淋巴显像,可以评估是否已达到清扫的目的。本法可靠性稍差,但方法简便无创,运用得当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主要有三类。
①性抗原。如 (AFP)测定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达80%左右,癌胚胎性抗原(CEA)测定对消化道、肺和有相当高的检出率,能较为有效地观察疗效和监测复发。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已可应用株来制备特异性更高的,现制成药盒供应的已有 19-9、Ca12-5和Ca-50等。Ca19-9对的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并可与相鉴别。Ca12-5是诊断非粘液性卵巢癌的特异性指标,Ca-50对诊断和的阳性率较Ca19-9和CEA为优,并在80%的AFP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呈阳性结果。
②。这类抗原不是肿瘤细胞的特异产物,但在肿瘤患者内常有明显的增高。如β2、、等具有广谱肿瘤诊断的参考价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价值,但必须注意少数等疾患时也可增高。
③。体肿瘤较为少见,但有关对这些肿瘤的确诊有重要意义。如()增高对诊断甲状腺癌和监测有无复发,增高对诊断甲状腺,和分别对诊断和,和分别对诊断瘤和,对诊断多种异位ACTH瘤, 对诊断等都很有价值。
出自A+医学百科 “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放射性升高;⑶帕金森病(PD):又称振颤麻痹,主要表现为:基;4、癫痫:;脑血流灌注显像一般表现为:发作期呈现局灶性放射性;5、脑肿瘤治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原发性恶性脑肿;将脑血流灌注图像同CT或同磁共振图像叠加融合为一;6、其它;①精神分裂症:从脑前向后放射性呈梯度改变,额叶放;②抑郁症:额叶和顶叶前部放射性稀疏;③偏头疼:部分患者可见脑内局部放射性升高
放射性升高。
⑶帕金森病(PD):又称振颤麻痹,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前部和皮层内放射性降低,两侧基底节放射性不对称。
脑血流灌注显像一般表现为:发作期呈现局灶性放射性浓聚,rCBF增高;发作间期该区呈现放射性减低区,rCBF减少。
5、脑肿瘤治疗后复发与坏死的鉴别: 原发性恶性脑肿瘤手术治疗后,原病变部位瘢痕组织形成,组织密度增高,如肿瘤复发CT诊断较为困难。脑血流显像瘢痕组织放射性缺损及稀疏,肿瘤复发部位放射性升高或浓聚。脑肿瘤的坏死区脑血流显像放射性缺损,对放疗定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将脑血流灌注图像同CT或同磁共振图像叠加融合为一张图像,可提高诊断水平。
①精神分裂症:从脑前向后放射性呈梯度改变,额叶放射性减低最明显。
②抑郁症:额叶和顶叶前部放射性稀疏。
③偏头疼:部分患者可见脑内局部放射性升高;部分患者呈现脑内局部放射性减低。
显像剂:18F-FDG 临床应用:
1、脑功能研究。
正常人静息左右大脑半球代谢率基本一致,同脑血流灌注图像相仿。机体受外界刺激时相应脑组织部位葡萄糖代谢加强,放射性升高;机体各种表现异常,其对应的脑组织代谢既有异常,该部位即可见放射性分布异常。
2、癫痫灶的定位诊断。
①发作期:病灶区放射性浓聚,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因为18F-FDG静脉注射后,需要一定的摄取时间(40分钟);癫痫灶兴奋可传播道其他脑组织部位,呈现多个浓聚灶,所以要在发作早期注射显像剂。
②发作间期:病灶区葡萄糖代谢减少放射性降低,当表现为多个放射性减低区存在
时,一般以放射性减低最为明显或面积最大
者为主灶,术后其它减低灶多恢复正常。某些继发性癫痫表现为放射性浓集,如脑血管畸形。
①早老性痴呆:最适于早期诊断,病变早期以单测顶叶及扣带回后部放射性减低较为明显,晚期患者多呈明显对称性颞叶、额叶中部放射性减低。其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可根据受累脑叶、受累范围、放射性减低程度评估病程及疗效。
②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呈脑内散在、多发、不规则的放射性减低区,可显示较小病灶,灵敏度明显高于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4、脑肿瘤:
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葡萄糖摄取较低,恶性度高者大多葡萄糖代谢活跃放射性浓聚,脑代谢显像主要用于肿瘤复发和疗效观察。瘢痕组织及肿瘤坏死葡萄糖代谢率低,放射性稀疏缺损,肿瘤复发部位葡萄糖代谢率升高,放射性浓集。经有效的放疗、化疗后肿瘤组织葡萄糖代谢率降低。葡萄糖代谢显像同CT或MRI图像进行融合成像可提高对肿瘤的定性、定位判断,有助于对手术、放疗方案的制定。
四、心血管系统
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剂:99mTc-MIBI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18F-FDG 极坐标靶心图:影像的中心为心尖,周边为基底,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左侧为前、后间壁,右侧为前、后侧壁。
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临床应用:
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①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是负荷试验心肌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再分布影像呈正常或明显充填,提示为可逆性心肌缺血。
②可以准确评价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程度和冠脉的储备功能。
③可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
⑵冠心病危险度分级。 Ⅰ高危的影像有以下特征:
①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
②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③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 ④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或右心室暂时性显影。
⑤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⑥休息时LVEF降低。
Ⅱ若低危表现或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提示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低于1%,预后良好。
⑶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在冠心病概率较低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36%,而在冠心病概率较高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99%。
⑷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表现为病变部位可逆性缺损,治疗后择期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如出现可逆性损伤,则高度提示再狭窄或治疗无效。如出现正常,则提示血管通畅,治疗有效。
2、心肌梗死的评价 ⑴急性心梗的诊断。
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不可逆损伤。
②可较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和并发症的缺血面积。
③急性心梗是负荷试验的禁忌症,只能做静息显像。心梗6h后即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灌注异常。
⑵急性胸痛的评估。 ①在急性心梗的患者,一般静息心肌显像时都会发现有灌注缺损。
②临床上急诊心肌显像为正常的患者中,几乎没有急性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而心肌显像为异常的患者,80%以上的病人后来证实为急性心梗可不稳定性心绞痛。 ⑶指导溶栓治疗。
治疗前的病变部位存在放射性缺损区。治疗后显像,如果显示缺损区缩小或消失,治疗有效;如果显示缺损区无缩小,治疗无效。
⑷急性心梗预后的早期估计。
①所谓高危患者的指征主要包括梗死周围有明显的残留缺血灶(危险心肌),急性梗死的远处出现缺血(多支血管病变)和心肌显像剂摄取增高等。
②心肌显像为正常以及表现为单支血管病变的小而固定的缺损都提示为低危患者。
③静息时或溶栓后心肌灌注缺损范围较大的患者比灌注缺损较小者的预后明显差。
①如负荷心肌显像为正常或仅为固定缺损则提示为心脏事件的低危患者。
②对于有明显的负荷诱发的可逆性缺血患者,应做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认识,如果问题不大可以考虑继续手术,以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
⑴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呈可逆性缺损,则该部位心肌存活。
②若表现为病变部位不可逆性损伤,则支持心肌梗死诊断,进一步行MIBI硝酸甘油负荷试验或41TICL延迟显像,如表现为原固定缺损区的放射性填充,则该部位心肌存活;若仍为放射性缺损,则该部位心肌坏死。
⑵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联合。
①当心肌灌注缺损区18F-FDG摄取正常或增高时,提示心肌细胞存活;而血液灌注缺损区FDG代谢显像无显像剂摄取,则提示心肌坏死。
②血液与代谢显像心肌的显像分布均匀提示为正常。血流-代谢不匹配模型在心肌功能障碍的患者,是心肌存活的有力证据。
③局部心肌血液与葡萄糖代谢呈一致性减低,呈匹配图像,为心肌疤痕和不可逆损伤的标志。
⑶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与心肌脂肪酸代谢显像联合。
①脂肪酸代谢显像缺损区,葡萄糖代谢显像示18F-FDG摄取正常,表明局部心肌存活。
②脂肪酸代谢显像与葡萄糖代谢显像呈一致性缺损,表明局部心肌不存活。
5、其他心肌疾病
⑴扩张性心肌病多表现为心肌显像剂分布呈不规则稀疏,或呈“花斑”样改变,心室腔明显扩大,形态失常。
⑵肥厚型心肌病表现为心肌壁呈不同程度的肥厚,非对称性肥厚者尤以间壁增厚更明显,间壁:下壁之比大于1.3,心室腔相对缩小。
⑶心肌炎辅助诊断,多表现为左心室心肌呈不规则的显像剂分布稀疏,严重者出现分布缺损。
五、骨骼系统
骨显像的原理:骨组织类似于离子交换柱,能与体液中可交换的离子或化合物发生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作用。骨显像剂经注射随血液到达全身骨骼,通过离子交换或化学吸附作用而分布于骨骼组织。
骨显像的显像剂:99mTc-HMDP 正常静态骨显像表现: ①在正常人骨显像图上,全身各部位骨骼结构显示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
②通常密质骨或长骨骨干放射性较低,而松质骨或扁骨如颅骨、肋骨、椎骨、盆骨及长骨的骨骺端等显影较浓。
③显像质量好的图像应能分辨肋骨和椎骨,软组织不显影,但因显像剂从肾脏排泄,双肾和膀胱显影。
④儿童及青少年骨骺普遍较浓,尤以骨骺部位显示为放射性浓聚灶。
⑤在正常成人的骨显像图像上,还常可见一些正常的放射性摄取增高的表现。
超级骨显像:
超级骨显像指全身骨骼对放射性显像
剂呈普遍、均匀的摄取增加,表现为全身骨骼显影异常增强和清晰,双肾常不显影,软组织放射性很低,其产生机制可能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有关。超级骨显像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恶性肿瘤骨骼广泛转移。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①骨显像可较X线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可进行全身骨检查,因此临床上全身骨显像被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骨转移灶时首选的筛选检查。
②骨转移性肿瘤病灶在骨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是多发性放射性浓聚灶,其分布以中轴骨及四肢骨近端受累较多,少数病例表现为单发病灶。断层图像椎弓根浓聚可作为骨转移的诊断。
③个别转移灶也可能以溶骨病变为主,呈放射性缺损区或“冷”“热”混合型改变。④弥漫性骨转移可呈超级骨显像。 2、原发性骨肿瘤
①比X线早3~6个月,可以及早检出病变,且可进行全身骨检查。
②可准确显示原发肿瘤浸润的实际范围,骨显像显示的肿瘤浸润范围往往较X线检查的范围大。
③有助于检出远离部位的转移灶。 ④有助于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复查。 ⑤恶性肿瘤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的放射性高度浓聚,骨轮廓常变形,三相骨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浓聚。
⑥如骨样骨瘤:多见于少年儿童,好发于股、胫骨,常为单发。典型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异常浓聚,可有“双密度”表现。①骨显像较X线早1~2周发现病变部位,最常见的征象是在病变部位出现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
②用三相骨显像可鉴别骨髓炎与软组织蜂窝强炎,因骨髓炎病变部位在骨骼,故三相骨显像时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均可见病灶有放射性浓聚,而蜂窝织炎病变在软组织,血流相和血池相病灶呈放射性浓聚,而延迟相则病变部位放射性浓聚不明显。
⑴创作性骨折。
①对于某些部位如胸骨、骶骨、肩胛骨、手、足等处的隐匿性骨折,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
②监测和评价骨折的修复和愈合过程。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在骨显像上表现为由早期放射性浓聚随着骨折愈合而放射性浓聚逐渐养活,延迟愈合可表现为骨折处持续放射性异常浓聚。
⑵应力性骨折。
①可比X线早数周发现病变,常发生于胫、腓骨干。
②其特征性变化是在三相骨显像的血池相显示局部血流增加,延迟相骨折部位出现卵圆形或梭形的放射性浓聚影。
⑶骨移植。
①一般骨移植后2周至3个月,在三相骨显像上移植骨处放射性不低于周围正常骨组织,与骨床连接处放射性浓聚,提示血供良好,移植骨存活。
②相反,如果呈放射性缺损区则移植骨无成骨活性。
⑴股骨头坏死。
①比X线早数月发现病变,可预测股骨头存活情况。
②坏死早期表现为坏死区放射性缺损,周边放射性浓聚,呈典型的“炸面圈”样改变。
⑵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 ①比X线早数月发现病变,单侧最为常见。
②特征表现为股骨头骨骺部位放射性摄取减低或呈放射性缺损。
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①骨显像上呈广泛弥漫性显像剂摄取增加,以颅骨、长骨干骺端、肋软骨连接处和胸骨等更明显。形成肋骨连接处的“串珠征”和胸骨处的“领带症”。
②肾脏不显影或显影差。 ⑵Pager’s病(骨炎)。
骨显像特点是受损骨呈高度放射性浓
聚,浓聚区均匀且边缘整齐,常波及整个长骨,骨外形变粗弯曲,亦可表现为整个颅骨和一侧骨盆受累。
⑴类风湿关节炎。
显像特点为双侧腕关节、掌指及指间关节的放射性浓聚。
⑵HPO(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骨显像见四肢骨干和干骺端的骨皮质呈对称性、弥漫性放射性增高,四肢长骨骨干皮质显影增强所形成所谓“轨道征”或“双条征”较具特征性。关节周围由于继发性骨膜炎亦呈放射性增高,上述改变下肢比上肢明显。
九、泌尿系统
异常肾图及其意义: 1、分侧自身异常
①持续上升型:出现在单侧者,多见于急性上尿路梗阻;双侧同时出现,多见于急性肾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所致的上尿路引流不畅。
②高水平延长型:多见于上尿路不全梗阻或梗阻性肾盂积水伴肾功能受损者。
③抛物线型:多见于脱水、肾缺血、肾功能受损和上尿路引流不畅伴轻、重度肾盂积水。
④低水平延长型:常见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慢性上尿路严重梗阻,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当梗阻原因解除,肾图有可能很能快恢复正常。
⑤低水平递降型:见于肾脏无功能、肾功能极差、肾缺如或肾切除时。
⑥阶梯状递降型:见于输尿管反流和因疼痛、紧张、尿路感染、少尿或体位等所致尿路不稳定性功能性痉挛。
2、双侧对比异常
小肾图可见于肾动脉狭窄可先天性小肾,对诊断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有特殊价值。
肾动态显像的显像剂: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的临床应用: 1、肾血管病的诊断
①单侧血管主干病变时,表现为灌注相
患侧肾影显示延缓,体积缩小,放射性分布减低,边缘欠清晰;功能相示肾影小,肾图曲线表现为患侧与健侧有明显差异,典型者呈小肾图。
②严重者肾脏不显影,肾图曲线呈无功能图形,提示该肾无灌注,或肾功能近似消失。
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显影明显扩张,并消退缓慢。给以利尿剂后放射性明显排出。
②肾外上尿路机械型梗阻: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显影明显扩张,并消退缓慢。给以利尿剂后放射性不排出。
③肾内梗阻示显影迟缓,肾影淡,排泄明显延迟,呈持续上升型肾图曲线。
①轻度的受损可仅表现为肾功能定量指标的异常。
②较严重的功能受损则显示血流灌注和显像剂摄取减低、分布稀疏及排泄延缓,甚至整个肾脏不显影。
①移植成功且没有排异反应的肾,其血流灌注、显像剂摄取、排泄等表现与正常肾脏相似。
②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绝大多数发生在移植初始24h内,肾动态显像表现为血流灌注仅轻度减少,而肾实质摄取显著低下,呈肾动脉灌注影浓于肾实质影的典型影像,膀胱内长时间无放射性。
③超急性排异多发生在术后几小时内,肾动态显像表现为血流灌注和肾实质均不显影。该时间段肾图呈低水平抛物线形应考虑超急性排异反应。
④急性排异反应多发生在术后5d~3m,肾动态显像示移植肾影增大,血流灌注明显减少,肾实质摄取放射性量少而且缓慢,清除延迟。
⑤慢性排异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几个月至数年,肾动态显像表现为肾血流灌注和肾实质摄取均减少。
①在肾动态显像功能相和灌注相均表现为病灶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提示良性病变。
②在功能相显示放射性缺损,灌注相显示放射性聚集增强,提示恶性病变。
①先天性在单侧肾脏缺如肾脏显像示患侧肾脏不显影,对侧肾脏常代偿性增大。
②马蹄肾前位影像可显示双肾下极相连,两侧肾脏大小可不一致。融合肾两个肾影重叠并融合。
③肾下垂者坐位时肾门中心部位下降超过3cm,卧位时可回复正常位置。
④异位肾常伴形态失常或体积缩小,位置也无法回复正常。
肾动态显像完成后,令受检者憋尿,然后排尿,若肾脏和/或输尿管有明显放射性升高,则提示存在膀胱尿返流。
③全身骨髓分布基本正常,活性水平2级,这类患者贫血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十一、放射性核素治疗
I治疗Graves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⑴适应证。 ①Graves病患者。
②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或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或甲状腺肿大明显的青少年及儿童患者。 ③
Graves病伴WBC或PLT减少的患者。 ④Graves病伴房颤的患者。 ⑤Graves病合并桥本病、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甲状腺摄碘率增高的患者。
⑵禁忌证。 ①妊娠和哺乳患者。 ②AMI患者。
I治疗Graves病的疗效评价标准: ①痊愈:随访半年以上,患者甲亢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血清TT3、TT4、FT3、FT4恢复正常。②好转:甲亢症状减轻,体征部分消失,血清TT3、TT4、FT3、FT4明显降低,但未降至正常水平。③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血清TT3、TT4、FT3、FT4水平无明显降低。④复发:131
I治疗后的患者,已达痊愈标准之后,再次出现甲亢的症状和体征,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再次升高。⑤甲低:131I治疗后的患者出现甲低的症状和体征,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TSH高于正常。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核医学考前精华版97等内容。 
 核医学(最终版)考前小抄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  核医学完整版-复习考试必备,全面有重点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学医的同学看过来:全面总结核医学考试重点,是备考期末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资料 ...  昆明医科大学核医学精华版 重点 思考题重点 思考题隐藏&& 核医学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知识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活度、 元素、 核素、同位素、...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最终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帮助核医学考试,必过 一、前三章: 1 、基本概念:①核医学:是用 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 行医学研究的...  光电效应 2. 1. 康 普顿效应 3.电子对形成 污染检查和监测, 摄入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 限值内 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是:重在预防 核医学总论 1 闪烁探测器的基本结...  五年制第七版核医学重点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总结重点 五年制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 算机技术,化...  天宇考王-手机版、网页版、单机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2015 年核医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天宇考王核医学主治医师考试题库,试题量:2218 道。 A1 型题...  《检验核医学》考前复习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检验核医学》考前复习 《检验核医学》考前复习第一章 绪论&核物理基础知识 本章重点: ? ? ? 基本概念 射线...  核医学 核素 稳定核素 放射性衰变 湮灭辐射 半衰期 贝克 光电效应 电子准直 静态显像 ROI 技术 阴性显像 放射免疫分析 照射量 确定性效应 分离现象 冷结节 SUV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射性浓聚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