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不同?

西医是怎么“打败”中医的
[摘要]胡美强调的是实验,而王老先生强调的则是传统。两人都清楚,对方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拥有不同的概念。中医追随的是经验,而西医依靠的是实验。作者:张丰,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读书人,媒体人,现居成都。1906年,鲁迅在日本放弃了学医。去日本之前,他认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而现在,他则认为即使是西医也无用了,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就是在这一年,美国医生胡美(Edward H.Hume)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时,也会运用西医创造“奇迹”来感化信众,但是,在胡美身上,才真正体现出西医与中医的系统性冲突。1906年的长沙,依然是中医的天下。找外国医生看病,在当地一度被认为是犯忌。一位女士看到医生的白大褂,大惊失色,以为医生是在为自己送终。来雅礼医院就医的,大多是试过各种中医药方无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较低的民众。雅礼医院的挂号费是40文,而名中医看病,则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雅礼医院的影响力仍越来越大。官员和当地有势力的乡绅,都是把中医请回家看病。有一次,长沙的财政主管梁先生病倒了,派轿子来请胡美,当胡美抵达时,他发现长沙最好的中医王老先生也在。“我们劝说母亲将你们都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两种医学体系中获益。我们希望你们一起检查病人,说出你们的观点。”在长沙,这是第一次把最有名的中医和西医请到同一个病人家里,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十分罕见的事件:中西医同台竞技,现代性十足。《道一风同》详细记录了这一历史性场面,在今天中西医争吵不休而西医似乎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最初的PK看起来是如此新鲜。胡美鞠躬要求王先生先给病人检查。王先生坐在病人床左边的椅子上,面对着他,凝视了很久,检查他的头部。脸部和脖子有肿块,脖子上有静脉震动。到此时为止,王先生没有将手放在病人身上。他俯下身,倾听各种可能的声音:不规则的呼吸,低沉的呻吟。此后他开始问问题。病人病了多久?这是第一次发病还是反复发作?他受过湿还是受过凉?在病前有没有家庭矛盾?又问了几个问题,王先生走到床边。“他精确而严肃地移动着。仆人们把一堆书(约有三英尺高)放到他手边;他把病人的左手腕轻轻地放在书上,长时间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接着,将右手腕放在书上,一样仔细聆听脉搏的声音。他仔细观察病人的口腔、舌头和眼睛。”轮到胡美了。他按照西医的检查方式给昏迷的病人检查,感觉脉搏,检查瞳孔、舌头、反射,使用听诊器和温度计。他甚至把病人的袖子挽起,测量血压,高得可怕。接着,胡美在椅子上坐下,请王先生先出示诊断。王先生的回答很长,讲述了有关昏迷的各种可能性。最后他说:“你看到我仔细检查了左手腕和右手腕各三个脉搏点位。我们从秦代王叔和的教义中学会有关脉搏的技艺,他教导说任何疾病的特性最终都能通过两个脉搏彻底地检查发现。外国医生,如果你亲自感觉一下左边脉搏,你会发现最左边的脉搏,最靠近肘关节的那个,几乎消失了;最靠近手指的脉搏,几乎感受不到。这些观察,连同长期经验和对伟大医学圣人教义的关注,让我确信病人得了严重的肾病,还有相当严重的心脏病。我请求你再检查一遍,说说你是否同意我的诊断。”病人身体肿胀起来,胡美用手指深深压进组织里,留下重重的凹痕。胡美的诊断已经让他做出独立的诊断,但出于对老医生的尊重,他再次把了脉。雅礼医院刚开业不久时,一位官员来看病,胡美只为他一只手把了脉,这位官员勃然大怒:“只把一只脉,怎能做出完整的诊断?”此后,胡美很注意在形式上做到完美,不激起病人的反感。胡美把脉后,告诉老中医,倾向于同意他的结论,但是他补充说,他将保留自己的判断,直到精确的实验室工作完成。最后的化验结果,肯定了王老先生的判断。王老先生从来没有见过实验室里现代的实验,比如那些化学化验和显微镜。一起出去的时候,胡美邀请王老先生访问雅礼医院,参观病房和实验室,“我相信你会有兴趣看到显微镜下显示的肾病。”王老先生答:“谢谢你友好的建议。我怕自己不能完全理解。我们有关疾病的概念与你们西方非常不同。”他还补充道:“希望学生们不要忘记扁鹊和张仲景,以及有关脉搏的权威王叔和的名字和教义。”这次同台竞技,算是打了平手。西医的诊断结果和中医相同,病人几天后死亡,显示出不管西医还是中医都还有局限性。正如书名所示,胡美在《道一风同》中对中医并没有偏见,除了对那种靠占卜看病的江湖郎中略有调侃之外,对真正的名中医,胡美往往抱着学习的态度。胡美去为一个腹痛难忍的孕妇看病,诊断之后,他认为除了流产没有别的办法,孕妇的家人请来中医,开了中药,6个月后,孕妇产下一个胖小子。胡美一直对这位中医的药方感到好奇。我更感兴趣的,是诊断结束后两人的对话。胡美强调的是实验,而王老先生强调的则是传统。两人都清楚,对方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拥有不同的概念。中医追随的是经验,而西医依靠的是实验。胡美来华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医学院,换一个词,就是“现代医学院”。这条路的艰难超乎预料。胡美初到长沙,根本不敢开医院,没有人会在外国人开的医院中看病。他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第一天,老师教他在百家姓中为自己找一个名字。这样,Hume就成了“胡美”。医院开张时,他已经会问病人“贵姓”“贵庚”。胡美建立现代医学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第一个找他做外科手术的,是一位土匪。胡美帮他取出腿上的弹片,养好伤,他就可以躲过官府的排查了。没过多久,长沙出现针对外国人的骚乱,这个土匪是队伍中的一员,他阻止了同伙对医院发动的袭击。这是中国最传统的报恩故事,而不是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性叙事。1914年,雅礼医院终于发展为集医院、医学院、护士学校为一体的湘雅医院,“董事会”中,不乏长沙本地的大佬,他们大都找胡美看过病,痊愈后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湖南都督谭延闿,他的肺炎被治愈后,“完全被现代科学折服了”,他劝说绅士们同意湖南省与耶鲁大学使团合作,开办现代医学教育。胡美对长沙当地政治介入很深,以至于谭延闿躲避袁世凯的追杀时,先化装成一位杨先生躲到医院里,在夜里由胡美护送到江上的美国轮船上。西医对中国现代进程的参与,首先是作为现代科学话语的一部分,它代表着“进步的”文化,是西方强大的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西医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着中国的政治进程。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在革命之前,孙中山是一位医生。革命家不断流亡海外的经历,包括他们对孙中山的崇拜,都让他们很容易把西医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而接受下来。袁世凯死后,长沙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重点,频繁更换着主政者,但是不管哪位军阀统治,他们都会和湘雅医院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医是缺席的。尽管长沙的大佬也请名中医看病,但中医始终无法和权力建立真正的联系,他们的诊断和药方,往往更具神秘性,对保密的要求也很高,这一切都妨碍了他们参与公共空间。1926年,蒋介石率北伐军进驻长沙,此时,他正遭受牙疼的折磨。湘雅医院的医生立即前往。“一位看上去很精神的青年人,穿着衬衫,领口开着,来到桌前。医生问道:‘先生,贵姓?’‘蒋’,他直率地回答。旁观者都笑话医生没有认出将军。”接下来是意味深长的一幕,医生直接为蒋介石检查了牙齿,而省略了面对中国病人必须做的把脉。医生很快为蒋拔了牙,而蒋也表示感谢。某种程度上说,这是西医的一个标志性胜利,外科手术,消炎,这一切都很自然地完成,再也不需要把脉这些模仿中医的伪装。美国医生请求蒋介石成为湘雅医院的资助人。蒋介石说:“感谢你们西方人为帮助中国人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们不能再支持帝国主义了。”正好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他希望教育部选择一组医学院,进行国有化。他问道:如果被选中,董事会的成员会同意改名国立湘雅医院吗?“那就是方向,”美国医生回答。蒋介石很精明地区分了西医中科学的成分和意识形态的成分,对西医进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化:西医不再是西方的、洋人的、充满阴谋的,而是中国的、现代的、日常的。几年后,湘雅医院正式成为国立医疗结构,而胡美的使命也宣告完成。有趣的是,在如今的湘雅医院官网上,“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湘雅的医疗水平,并多次介绍亲友来院看病”,政治上的肯定,仍然是一个价值要素。图书信息:《道一风同:一位美国医生在华30年》作者:[美]胡美 出版社:中华书局译者: 杜丽红 出版年: 页数: 207定价: 29.00元ISBN: 3————————————————————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margot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世界上有两种医学,一个中医一个西医,西医也称之为现代医学,而对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西医,也是可以看出各种的不同,而大家都会知道,西医的副作用是严重过中医,而西医是属于形,中医是属于神,简单来讲,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其实一起来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些方面吧。
  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
  看问题角度不同
  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依靠对象不同
  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而已。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中庸医学。
  毒副作用问题
  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有人提出,中药是多靶点作用,其实是不合适的: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的PPA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中药应向世界铺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系。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西药的副作用远比疾病来得更严重中医与西医的不同是在于形与神,西医是属于形,中医是属于神,形与神不同点,形是一个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物体,而神是看不到摸不到但却实际存在的物质,因此一般外科治疗车祸外伤骨折损伤以西医较优,因为伤科不是疾病,属于形,病人的自愈能力很强,因此只要处置得宜都会好的。但人们却惑于此,以为西医可以治好病,完全不知伤与病是完全不同的。也因此一旦有病就找西医看,长期服了许多西药,不但未好反而造成更多的后遗症,由于本身的病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使得病情变得更棘手。这时由于病痛很难过无法忍受,才来看中医,看了中医以后又希望隔夜病就好了,如果没好就极尽所有可能的漫骂中医,殊不知任何的疾病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中医的话,很快就会好的,没有任何疾病西药是可以治好的,所有的西药都是控制的,都需要服用一辈子的。但是你必须知道原来你的一辈子是一百年,长期服用西药以后,只剩六十年或七十年,运气好的或许有八十年。更有甚者很多病人死亡时,根本是死在手术台上或化学疗法或放射线治疗,与病情无关。西医却说是死在疾病上,愚蠢的人在死时仍然不知是西医造成的,还一再的感谢西医,此类人是到死时都是笨蛋,何其悲乎。任何一种病如果一开始时是中医在治的,假以时日都会有效的,当然如果遇到好的医师必然恢复更快,无论如何服用中药都比西药来得好,尤其在内科病上,中药的效果尤其惊人,西药的副作用远比疾病来得更严重,会让病人死得更快。结论是一般伤害如车祸,刀枪伤,骨折,等,你可以去看西医,如果有内科疾病,应该去看中医。
  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中医学
  其医理是:宏观描述全面,微观操作模糊。重在观(病)人。
  中医理论的来源与基础,就是&天人合一&的思考。
  即古人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大自然的所有构建与运行规律,在人体上都能得到反映;或者说,人体机制与运行,就是大自然全息的一个缩影。
  对&天人合一&理论基础的解读方法,或诊治的操作方法,就是&取类比象&&&用自然界的事,来比喻人体的事。
  &取类比象&的具体内容,就是阴阳、(金木水火土)及其平衡与生克关系。
  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使人们对人体状况、及其运行规律,便有了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的认识与思维,从而,既摆脱了对疾病原因无知的盲目性,也能避免&医头&、&脚痛医脚&的纯粹经验性医治弊端。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及其平衡与生克关系,则建立了整套中医学判断疾因及治疗的程序。
  虽然,大自然的构建与运行,与人体的机制与运行,这二者之间为何存在、或是否存在着全息与缩影的关系?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关系,是否代表了人体内的脏器及其他构件的运动真实?这一切,至今并未得到科学的证明。
  但,在数以千年、甚则万年计的时间中,中医学的无数成功实践的经验,却又表明,这种理论,似不是虚妄。
  由于中医学是建立在这种&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因此,中医在诊治病人时,无论对什么病,他们都是站在审视病人整体状况的&全科医生&角度,去探寻、发现、判断病人的全部现状与致病的原因,由此,再作出应对的医治方案。
  所以,中医的诊治过程,不仅仅是看病,而是更重在看人&&看病人体征的全部状况。
  如果说,西医是重在&驱邪&&&消除致病因素(杀灭病菌病毒);中医则是重在&扶正&&&调整、恢复人体内受病因伤害的部位。
  照说,中医学的这种诊治思维,应是较高明,也应是很有疗效的。
  然而,大量现状,却表明,当代中医的成绩,非常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其疗效,很不理想。
  疗效的不理想,其原因,是在于诊治操作方法的不精准。
  在实践中,诊断与治疗,都常常难以命中疾病病因的靶心。
  导致这种不理想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取类比象&为基础的种种方法,均太粗犷。
  因为,无论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生克乘侮理论,还是风寒暑湿热燥之六淫比喻,在中医学中都缺乏&量&的精准衡度。
  例如:五行的生、克、乘、侮状况,其发生,都缺乏可以度量的标准;而风寒暑湿热燥之六气,入人体后,何种程度才成了有害之&淫&,也无标准可判量。
  这样,对病人状况的判断,在脏器功能上,因对五行生克关系无标准;在对风寒暑湿热燥之状态影响的或益或害,无法正确度量,故而,诊断便没有了确定性,却往往出现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会出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局面。
  而没有量的精准衡度,在医疗实践中,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用药,便容易广泛出击、似是而非,难以命中疾病的真正病因,更遑论消除病因了。
  ※、现代医学,即西医
  其医理特点是:宏观描述有缺陷,微观操作步骤明确。重在看病。
  1、以解剖学实证为基础,研究人体患病的状况;
  2、以现代物理、生物、化学知识,解读认知人体内的种种现象。
  3、以消除致病因素(病菌、病毒及生化伤害)为主要治疗手段。
  其优点是:
  1、它展示的知识,都能得到实证的支持。因而,清楚、确定、明白、易懂。
  2、对疾病的诊断,有种种明确的生化物理指标支持。因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都有绝不含糊的明确步骤。疗效也可预见。
  所以,它能借助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医疗操作的精准度,从而不断提高疗效。
  其缺点是:
  1、对不能明确显示现有生理指标异常的疾病,无能为力。
  具体表现在对很多所谓疑难杂症,无法明确诊断,更无法治疗。
  2、对一些虽能显示生理指标异常、但尚不明其产生原因的疾病(、、癌症等),无法治愈。
  3、导致西医存在上述第1、第2点不足的原因,是因为整个现代医学体系,都是基本建立在已不具生命活力的人体解剖学问的基础之上,故而,重要考量致病因素及消除它。而对有生命的活人其内在脏器及所有构件的运动、或工作状况,还远远缺乏足够的认知,也重视不足。
  毕竟,即便同一个脏器,在有生命时与已死亡时的状况,绝不会一样。在有生命体征时,有许多状况是可以看到,而在一具尸体中,那些状况则可能已消失。()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正统中医在理解疾病上的全局观和辨证论治
  西医一直以中医的诊断手段在科技上的落后而诟病中医,认为只能靠眼看、询问(望闻问诊)、手摸(诊脉)等诊断方式的中医不科学。但实际上西医曲解了科学的定义。科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日常)现象来假设事物(及变化)的规律,然后加以验证探索是否正确。正统中医是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基础,经过一代一代中国行医先辈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精华(张仲景《伤寒论》总结的也是过去几千年的古人的经验),从千百万次观察归纳出假设,再经过长期考验,临床确实无误的就上升为中医学说,那完全是标准严格的科学理论,怎么能说它不科学呢?而反观西医的诊断学说,是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用定性定量的直观数据阐明致病原因、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及损害,比如X光、CT、肠镜、胃镜等,近年来甚至飞跃到分子生物、DNA结构的层面,进一步把人体解剖得清清楚楚,把每个细胞分子是干什么的弄得明明白白,从而查出哪部份器官的细胞出了问题,然后针对这部份细胞采取措施,那看似很合乎道理的。但正是这些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把西医带到了一种片段的、局部医疗方式,因为人体是个完整的有机体,只考虑到局部的问题,解决这部分的问题,却破坏了人体整体各部分的平衡和造成相互关系的紊乱,从而制造出另外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更不容易解决。西医忽略了整体,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偏于外因,对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个体矛盾不能理解也不愿理解,而是发展出了名目繁多的病名,医院里的分科越来越细,各科的医生都是彼此分割的,只能看属于自己科室范围内的疾病,例如一个病人在肿瘤外科治乳癌,往往被西医放疗、化疗后到转移成肝癌,这时就变成肝胆科的事了,如果癌又从肝胆转移到了肺,肝胆科的医生则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一个病人被不同的科室转来转去,西医却忽略了人是一个整体的基本观念,不研究病的传变和人体自身原因。这样导致治疗疾病的方式往往趋于无效,或治标而不能治本(治疗或用药一停则病再犯)。因此,西医实际并不科学,中国俗语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这个意思。
  正统中医(经方派)辨证法中不立病名,是因为立病名会让疾病的定义变为更狭隘,这正是老子所谓的&名可名,非常名&。中医学讲究同证(症)同治,《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更是相当灵活。三阴三阳每一病都可有多种不同的证候表现,而同一证候表现又往往可以出现在不同的(西医)病中。然而,《伤寒论》中一方一证的对应关系却是相当肯定的。书中每一方都因一定的证候表现而立,都有严格而确定的指征,因而见是证,即可用是方,并不受何种(西医)病名的限制。例如,不论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还是厥阴病,只要有寒热往来,胸胁满或痛、呕等证,便可用柴胡汤。由于《伤寒论》中方与证有着这种对应关系,从仲景本人开始,就有将某方的适应证称作某方证的情况,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等,后世就更为普遍。
  中医采用的是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叫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方案,即根据患病时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证候)来制定非常符合这个病人具体情况的这样的治疗方案或方剂。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根据方证的异同,故一个方剂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西医病名),只要证候相同,此为&异病同治&;而同一种疾病却可能因证候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剂,此为&同病异治&。正是这种以人体整体表现出来的证候为分析依据并加以治疗验证的医学,才是真正科学的典范。一些西医学者想用大样本统计方法来验证中医药方的有效率(即统计某一种方剂治疗某种疾病的所有患者的有效率),这恰恰是违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理。
  正统中医在治疗手段上的科学性
  西医把各类疾病的病因完全归咎于细菌、病毒的感染,一心想研发杀菌灭毒的药物,拿白老鼠等小动物做试验,有效了就拿来给人治病。事实上,细菌、病毒是人体生病后的滋生物,并非感染细菌、病毒才生病的。一个健康的人,气血流畅,抵抗力强,一般细菌、病毒根本无可奈何,因为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西医的化学药片、抗生素之类的治疗手段,等于是外来的军队,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西药、抗生素之类的手段,就产生了抑制免疫系统(immunesuppression)的副作用,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diseases)。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被诊断为&自身免疫疾病&,比如红斑狼疮、甲状腺炎等等,而又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仅因为发烧去西医院治疗后就患上了尿毒症、白血病,这些都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西医的方法除了有扼杀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巨大副作用,连治疗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抗生素、西药归根结底是一种杀灭、清除方式,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而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剩下的那小部分细菌为了生存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变异了的细菌对这种抗生素就产生了抵抗性。这时候,需要更强的抗生素才能对付这些死里逃生的细菌。同样的戏剧会继续上演&&而细菌又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包括我们所吃的鸡鸭鱼肉许多也都注射有抗生素)变得愈来愈强,研发越来越强的抗生素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一批超级无敌细菌,所以现在社会的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对于无力控制的疾病或新一代细菌,西医则冠之以新的病名以开脱失责,而西药厂则根据新病名制造新药,不管能不能治,先推销给医生和病人赚取利润再说,甚至反过来,西药厂每年频频赞助&敦促&医学界不断&发现&新病名,好让这条生财之路源源不断。近十年我们所接触到比较有名的&新病&就是H1N1猪流感、禽流感、非典,还有更多不知名的比如猛爆性、第二型糖尿病、冷气病、HHD之类奇奇怪怪的新病名正以每年3%的速度在增加。德国最佳医药记者耶尔格&布勒希则撰文戏称西医和西药厂为&疾病发明者&。
  其次,西医所有治疗手段在医疗学角度讲是属于&对抗疗法&(allopathy)。这种医疗的方式,只不过是医学界许多医疗方式的一种。对抗疗法的传统特色是以对付病症为医疗的重心,而且根据&病菌致病学&(germtheory)这个理论去进行。他们认为人体出了问题,主要是因为某方面的东西过多或过少,因此想办法把过多的减少,把过少的补充,若有菌的话,就想办法杀了它们,这些都是对抗式的手段。西医不明白健康究竟是从何而来的,身体的所谓病症有甚么作用。人身体出现了的病症,其实只不过是身体的一种抵抗的方法。我们身体天生都有一种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永远在帮助我们,我们的身体不会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事情。但正是由于西医的这种对抗疗法,对许多常见疾病也只能勉强控制而无法根治,也即治标而不能治本(药一停则病再犯),甚至大多数情况下会促使病情恶化。比如支气管哮喘,病人觉得无法呼吸,西医就提供类固醇来使气管扩张,却不知人的气管不是煤气管道,而有其他需要的生理功能,今天你用类固醇来使气管扩张,长久使用的结果一定会让人体本身气管扩张的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最后导致没有气管扩张剂便有生命危险的窘境,而且一但人体本身气管的扩张功能丧失,那么类固醇的使用量也会愈来愈大,最后引发更严重的副作用(青少年骨骼停止发育、心脏病、肝癌等);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过敏性皮肤炎的患者身上,西医无法根治此病,最多也是给予类固醇治疗,结果是用药愈用愈多,但是皮肤炎却也愈来愈严重;又例如目前为数众多的糖尿病病人,一开始只是吃胰岛素的药来控制血糖,但时日一久,必使人体本来分泌胰岛素的细胞退化,所以过了一段时日后,口服的必定失效,而要改成注射,当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全部失去作用时,就算是注射胰岛素也无法控制血糖,因此许多糖尿病病患,也都有在吃药打针,最后却仍难逃死于高血糖并发症的原因;还有利用激素治疗月经不调最后导致子宫大出血、女性长胡子等男性特征等等。因为西医总是觉得,体内缺什么就补什么,结果一旦让药物取代人体原本有的正常功能,那最后必定导致人体那部份的功能退化乃至消失,而终生要靠愈来愈高剂量的药物来控制,直到不能控制,这样无法根治的医学,纵然在分子生物学上日新月异,仍是无法救病人于苦海之中。
  最后,西医的终极杀手锏-&开刀放疗&登场,仍然无法摆脱&技术手段先进,治疗理念落后&的局面,内试镜手术或是麻醉科学的进步可以让开刀的时间缩短,但是把人体当做战场、&遇到癌细胞、癌变组织就是要把它杀死或切除掉,甚至玉石俱焚&的治疗观念却没有改变,而忽略了患癌而死之病人,常非原位癌而死,而是死在转移癌上,所以开刀开完了,放射线做完了,体内看不到癌细胞、肿瘤就以为&手术非常成功,放疗非常成功&,又云这次手术比去年缩短了三十分钟,可以在国际期刊说是&科学进步&,不过几月,病人却因转移癌而死,因此统计报告上似乎是治疗成功,其实却是失败,乃掩耳盗铃也,所以西医为防癌转移又多加一项,化学疗法,以为如此一来便可一举消灭全身潜伏的病灶,但病根未除(即下文提到的扶正排邪),故情况有目共睹,自然是毫无改善。这样的西医科学算是进步吗?
  和西医理论相反,中医哲学帮助人发挥本身的抗病与复原本能,与人并肩作战,以张仲景《伤寒论》经方为例,则着眼于如何扶正人体正气、同时将病毒排出体外,200多个经方所使用的治疗手段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具体来讲,其一是汗法,&病在表者,汗而发之&,比如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子发汗解决太阳表证。其二是吐法,&病在上者,因而越之&,比如用瓜蒂散催吐解决胸膈实证。其三是下法,比如用大、小承气汤等方子通便排泄解决胃肠实证。其四是和解法,比如用柴胡剂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其五是温法,比如用四逆汤治疗三阴虚寒证。其六是清法,比如用黄芩、黄连等治疗内里有热。其七是补法,比如用人参、甘草等治疗正气亏虚。其八是消法,用虻虫、水蛭等消磨除去瘀血。这八法是中医治疗观念的总纲领,也是从《伤寒论》才开始建立起来的。
  说到中西医对待疾病的看法,可以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房间(人体内)的角落里有一堆垃圾,由于时间长腐烂了,导致引来苍蝇蚊虫细菌生蛆,西医的办法就是不断用各类杀虫消毒药水喷洒在上面,以期达到杀灭蚊虫、消毒灭菌的效果,而中医则是将垃圾移走、丢弃到垃圾桶,改变了环境,则细菌蚊虫不再滋生。这里和西医截然不同的区别在于正统中医不将杀灭病毒作为目的,而是想办法改变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环境,采用手段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积极运作从而迫使病毒被请出体外即可。从浅显易懂的角度讲,正统中医认为人生病(也包括任何西医命名的病)是因为病邪入侵体内,病邪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运用八法)将病邪请出体外,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症自然就消失了。这种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方法不会引起病毒的变异,因而可以做到有效根治疾病。
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中医,西医,区别相关文章:
网友阅读最多的文章:
推荐文章列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痹症西医叫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