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突然大哭一直哭,还打人,什么情况

在“打人”和“爱哭”背后, 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图)_网易新闻
在“打人”和“爱哭”背后, 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插图/顾汀汀  星期日周刊记者 王崇
你好,称呼你王老师吧:
我儿子三岁两个月了,前几个月偶尔骂人,我不理他,他就不怎么说了。最近两个月,他天天说,还对人吐口水,甚至动手,我现在和他说道理,根本一点用也没有,用力打了他几次只能管用一会,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王崇,你好:
我儿子二年级了,比较幼稚好动,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所以进入小学以来,因为人际交往有些受挫,所以老是希望以惹人家(拍人家一下什么的)的方式来引起人家的注意,结果被认为是打人。这样逐步引起了恶性循环。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打过两次同学,平日喜欢惹惹同学。学习在中上水平,学得比较轻松,老师说学习不用发愁,但行为习惯不好,尤其是有打人的现象,将来怕出现问题。
小孩自己也很沮丧,觉得自己因为打人就变成差生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打人。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焦急的家长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好:
我很认同你们,“骂人”、“打人”或者未经同意就触碰他人身体的行为,需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不可以。不过在实现这个教育目标之前,成人需要做三个步骤的工作。
首先,在想法上把人和行为分开。一个可爱的、完整的人不等于他(她)的一个行为。成人(比如妈妈)可以在心里体验一下对孩子的这种感觉:“不管你做了什么,妈妈都爱你。同时,妈妈会坚决有力地制止你这个行为。”
第二,有意识地选择教导孩子的时机。等到成人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再发紧,心里不再那么生气、担心,而是比较平静的时候,再去教导孩子。除非遇到危险和紧急的情况,否则成人不要急着带着情绪去制止、教导孩子。
第三,温柔又坚定地教导孩子。心里带着对孩子的爱,蹲下来,平视着他(她),确定孩子也在看着你,然后清楚、坚定地告诉孩子:
“你很好,妈妈很爱你;这个行为不可以。”
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当他“骂人”或者“打人“时,你可以成为“爱的容器”:带着爱,温柔又坚定地把他抱起来,微笑地对他摇摇头,然后抱一会儿,不让他离开你的怀抱。孩子可能会挣扎,你需要用力坚持,控制住他的身体,直到他放弃挣扎。
对于七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多说一点:
“打人、骂人是粗野的行为,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不过你很好,妈妈很爱你。”
或者是说,“妈妈爱你。妈妈要告诉你,触碰别人的身体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这一步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心里带着对孩子的爱”,努力不让孩子激怒你。
从长远看,这一步成功的关键之二是,成年人教导孩子的,自己需要首先做到—成年人之间不可以有打人、骂人的行为(包括打骂孩子);成年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得到他人的许可才能触碰他人的东西。7岁以下的孩子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意味着你用语言教导幼儿,效果远远不如你自己先做到。你用打骂教导幼儿,他学到的肯定是:“我生气的时候可以打人、骂人”,以及“我打骂别人,别人就会害怕,就会听我的话”等等信息。
重复上述的三个步骤,尝试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看看孩子是否学会了“不可以做什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不会觉得自己很“坏”,很“差”,或者感觉很屈辱。孩子们只是在学习新事物,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样。
此外,关于孩子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根据你们的来信还不得而知。我最好奇的第一件事是:发生了什么,所以孩子要“打人”或者“骂人”?
比如,打人骂人之前,是否有人对他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还是他听到身边的孩子或者大人说了骂人的话,他只是在模仿?—七岁前的幼儿就是这样。
我好奇的第二件事是:“打人”或者“骂人”的时候,孩子有着怎样的情绪?他是不是通过“骂人”、“打人”在表达愤怒、难过?
第三件事,孩子“打人”、“骂人”的表达方式是从哪里学来的?孩子身边的成年人会打人骂人吗(包括打、骂孩子)?还是孩子从同龄人身上学到的?电视节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
有心的家长带着上面的三大问题去询问孩子,或者去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就能找到答案。
找到孩子打人、骂人背后的原因,就可以教孩子正确的做法来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当孩子难过和生气的时候,你要鼓励和陪着孩子用语言对身边的孩子或者大人表达情绪(而不是用“骂人”、“打人”的方式):“请你不要这样对我。你这样我很难过,我很生气!”成人之间可以表演给孩子看,然后让孩子也来参与表演,练习说上面的话。
当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需求时,聪明的成人会用欣赏的话来鼓励和激励他们继续保持:“你说得真棒”、“这么说,我感觉你很真实”、“你很有勇气”!
如果“惹别人”是为了和别人玩,或者想要触碰别人的身体,成人需要帮助孩子练习如何征求别人的同意,同时练习接受别人的拒绝。
如果孩子在模仿“打人”、“骂人”,那就去询问他体验下来感觉怎么样。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对别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最重要的,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让他模仿。
王崇,你好:
我女儿现在是2岁5个月,我是近两个月才带她的,之前女儿一直放老家给婆婆带的。我女儿怕生特别爱哭,没有耐心。怕生,我带她两个月现在好多了。爱哭,比如我去商场买东西付钱的时候她就闹腾一定要走,不让我在那边排队,不答应她就一直哭。现在是我老公上班,我全职带她,平时家里就只有我们俩。到做饭时不让我做饭,一定要我陪着她,不让我离开她,我一离开她就哭。有一次我女儿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做饭时不让做,哭着让我抱着她。她越是哭我越不想理他。没办法做饭我就把她关起来,不让她靠近我,她就在里面拼命地叫:“妈妈,给我开门。”当时我一边做饭一边纠结,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心情特别糟,过了十几分钟后我问女儿,我说你以后还哭不哭了。她说妈妈我不哭了,然后我就把她放出来了。结果放出来我女儿还不让我做饭,我问女儿,你错了没有,她说我没有错,我都崩溃了,开始对她大吼大叫,最后商量半天还是不让我做饭,我又把她关进去了。当时我委屈地眼泪一直流,不管她怎么咆哮,我最后把饭做好才把她放出来吃饭,后来我们一起吃饭,情绪就好点了。结果晚上做饭还是这样……我本来脾气挺好的。我也知道打女儿不对,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我女儿因为爱哭不讲理,被我和我老公打过好多次。
为此我对教育她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吃完晚饭我就上网查各种教育孩子的经验。在这里请求你们的帮忙,希望你们能多帮帮我,谢谢!
越来越没有信心却仍然没有放弃努力的妈妈,你好:
刚刚接手照顾女儿,不知道怎么面对女儿“爱哭”,在“越来越没有信心”的情况下,却又不愿意一“打”了之,仍然努力“吃完晚饭就上网查各种教育孩子的经验”,还主动给我写信……作为一位新手妈妈,你真是不容易,又不简单。
你的女儿刚刚经历了人生中一个很大的分离。2岁3个月之前,她生活的环境,照顾她疼爱她的奶奶,一下子消失了—她去了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陌生环境。所以,她会觉得很不安全:怕生、爱哭、不让妈妈离开,都是很自然的反应,是小小的孩子保护自己的办法—她已经知道,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妈妈是可以保护她、让她觉得安全的人。
我建议你帮助孩子逐渐建立起安全感。办法很简单,尽可能24小时陪伴在她身边,包括你去上厕所的时候。你去做饭的时候,也带她去厨房、或者她能看到你的地方,让她自己有一些东西玩。锅子、锅盖、勺子都是好玩具。可以给她一盆水,放上小勺子小容器,让她蹲在地上玩;也可以直接让她站在小凳上在水槽里玩(怕弄湿衣服,就给孩子穿上雨衣雨裤)。遇到孩子哭泣的时候,抱着她,慢慢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很害怕?妈妈陪着你。妈妈爱你。”每天在孩子入睡前,告诉她:“宝贝,妈妈爱你。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永远不离开你。”你可以尝试两三个月看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呢 有哪些原因呢
来源:久久健康网
栏目关注:
宝宝两三岁时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但是有时候自家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呢?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宝宝为什么爱打人呢?有哪些原因呢?下面小编来告诉你吧,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宝宝两三岁时开始和其他小一起玩耍,但是有时候自家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呢?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宝宝为什么爱打人呢?有哪些原因呢?下面小编来告诉你吧,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宝宝爱打人,这种现象很正常,一般来说是不需要家长去干预、协调,他们很快就会和好如初,构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1、宝宝不懂分享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生下来就是家里的宠儿,他们不懂得分享。当他们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彼此都会对对方的东西产生兴趣,既想玩对方的,又不允许他人玩自己的玩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争执。
  2、宝宝喜欢模仿
  现阶段的宝宝特别喜欢模仿别人,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打闹,觉得好玩,就会去模仿学习。
  3、家庭环境影响
  如果家长之间经常发生争吵,也会影响到宝宝的日常行为,变得爱打人,用暴力解决问题。
  4、错误的成长教育
  父母害怕宝宝受到欺负,便教宝宝&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等错误方法,导致宝宝变得爱打人。
编辑: 夏木宝宝夜里睡觉总是发脾气。打人。我经常被他打醒。有时候还会哭找妈妈。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睡觉前哭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