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安,睡眠障碍诊断与治疗,病症大约一年,能治疗吗

那么,这个小柴胡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呢?传统认为,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了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症。这就是说,这个方子是一个转枢纽的方子,因为少阳为枢,然后下面邪气就该进入阴经了。但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其实小柴胡汤的治疗思路是特别的多的,比如江尔逊老中医就认为小柴胡汤是三阳之方,凡是邪气在三阳的时候,都有机会用到。实际上看《伤寒论》原文,三阳病和厥阴病等篇章里也都用小柴胡汤,所以仲景从来没有把它当做是专门在少阳病时用的方子。那么这个方子原来是做什么的呢?原来,在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时候,他参考的是号称是伊尹做的《汤液经法》这本书,这本书历史上有记载,但是后来没有了,谁也没有看到过,后来文革以后,河北的民间出了个手抄本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是从敦煌的石窟中传出的,后来原本在文革中毁了,这个书是陶弘景写的,里面就提到了张仲景写书参考《汤液经法》的事情,陶弘景说:“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皆奉之。”就说明了这事儿。同时陶弘景记录了《汤液经法》里的方子,就有这个小柴胡汤,叫大阴旦汤,比小柴胡汤多了味芍药,陶弘景写道:“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因此,研究这个大阴旦汤,也可以看出这个小柴胡汤最初的立方思路。其实,六经是张仲景创立的,他把当时道家的一些方子的名字去掉,给纳入了六经的范围,用来说明寒邪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各个层次防御体系的反应。而这些方子在创立的时候,并没有用六经来说明,这些方子用的是大小阳旦、大小阴旦、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鸟汤、大小玄武汤这样的名字,用的是四时对应四方,对应人体的各种症状的模式,并不是说仅仅用来治疗寒邪的,是天行病,就是传染病的。张仲景把他们归入六经,使得世界上从此多了六经这种辩证方式,但是,也导致后世很长时间,大家都以为外感病就是寒邪,直到明清以后温病学说出现,才改变了这一个局面。其实如果早看到敦煌卷子,也就该明白最初的中医不是这样的,最初的中医就是把外感病叫做“外感天行(天行是流行病的意思)”,说这外感天行可以在人的身体上造成寒热等各种情况,我们只要调整这些寒热,就可以治疗外感天行了。其实,这个思路是非常的科学的,是符合外感病的本质的。但是,现在我们应用小柴胡汤也早就不限于外感病了,用的最多的还是内伤病。这里面有很多的理论问题,我就不多谈了,几千字都写不完,我的结论是:只要是胸中气乱,寒热错杂,升降不利,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很多人认为小柴胡汤就是治疗少阳胆经的病的,其实我认为远比这个要广,它是治疗整个上中下三焦的气机不利,升降不通,寒热错杂的情况的,其中以肝胆不和为主。张仲景提到的少阳等,只是半表半里,和胆经并无实质联系。大家可以看,张仲景并没有写“足少阳胆经”的字样,不信您找找。我的看法,小柴胡汤和肝经倒是关系也很密切。在中医里面,肝主疏泄,一切情志方面的郁滞,都和肝的关系密切,如果肝升胆降,那么气机就上下流通了,我们讲过的黄元御的圆圈就旋转起来了,但是现在如果精神总是郁闷,气机不升降了,那么也就卡在了那里。这样,就开始郁滞生热,导致咽干、心烦、胸闷、心悸、目眩;胆气上逆,则口苦,总有恶心的感觉,想呕;脾胃气机不升降,则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那么,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升的、半夏是降的,炙甘草是守中的,这三味药形成了一个车轮,看过我的书的朋友都知道,这是黄元御的拿手好戏,其实黄元御的思路就是从这里来的,黄芩是清热的,党参是补虚的,生姜和大枣是调和脾胃的。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子,我在应用的时候,如果患者的舌头红,舌苔薄,说明阴虚,我会按照《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记录,加上白芍,同时我的经验是加上生地九克、制首乌九克。如果神志不宁,我会加上龙骨和牡蛎,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义,加强收敛潜镇的力量。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方子是万能的,一个方子只适合它的方证,这个小柴胡汤就治疗气机逆乱于中焦,导致三焦气机不通,寒热错杂之证,具体一定要有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呕逆、心烦、胸闷、情绪不好、失眠、易发脾气等证,一般脉是弦的,如果大家有上述的表现,自己不要服药,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然后去找个医生,让他确认一下,服药的时候就三副,我的经验是:只要是小柴胡汤证,一般三副一定能够有明显的效果,如果三副没有任何改变,对不起,您的问题不在这,另找思路吧。当然,除了内伤病,外感的也有很多机会用到小柴胡汤,很多人说经期感冒用这个方子特有效。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我举个例子:有位老太太,他的女儿有天问我,说她母亲身上总是起疙瘩,很痒,怎么都治不好,类似疹子一类的东西吧(其实具体是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老母亲在外地,我就让她家人拍摄了舌图,然后了解到老太太是感冒后患的病,也有口苦、目眩、呕逆等证,于是我就认定是小柴胡汤证,开了小柴胡汤,服用后,立刻就不痒了,三副的时候,突然变成身体的一半(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忘记了)起了一些疙瘩,另外半部没有,我也不解其故,遂令其停药,晚上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突然想到,《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是邪气往外发了一半,正在半阴半阳,应该继续发,想明白了以后,就告诉她要通知母亲,不要担心,继续服一两副,结果,她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告诉她,不用服了,已经全部好了。其实,这是停药后,药力仍然在起作用的缘故。在小柴胡汤的应用中,记住一定要找医生帮助分析,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汤证的脉象很关键,而且最重要的是:小柴胡汤治病,几副药就见效,但是达到效果就可以停止服用了,不能常服,尤其不能没事儿就跟保养品似的常服,如果没事儿就服,容易伤身体。日本以前就有位厂长,生产小柴胡汤颗粒,他告诉所有的人,这个方子可以谁都服用,爱怎么服就怎么服,多久都可以,是保健佳品,结果很多人相信,常年服用,有的人就导致了间质性肺炎――因为他忘记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对证才可以服用。就跟青霉素似的,这个药是好药,治疗细菌感染很有效,但是如果您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便喝,那就是毒药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明白。但是,药物的效果是有限的,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朋友严重失眠,几副药调好了,满意而归,没多久,又来了,犯病了,为什么呢?因为股市又跌了。其实,药物只是帮助我们渡过这一关,但是真正和你一起前行的,是你自己那颗心。只有当你自己的那颗心平和了,才能调理好之后,把健康保持下去。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心正了,做事才能平和,行事平和了,也就少郁闷,这样也能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我有很多朋友,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为了让患者的心静下来,就让患者每天给菩萨磕头五十个,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五十遍,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讲静心的道理他听不懂,不得已,让他磕头念经,结果每天专一地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心就静了,这其中,医生是用心良苦啊。我自己也曾经面临郁闷的情绪,自己的读书的时候,有的时候觉得心里面压力很大,我怎么办呢?当时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隔壁就是中日友好医院,我就在傍晚的时候,去医院的院子里,结果看到住院的患者在院子里休息康复,看到他们痛苦的样子的时候,心里就无比的悲哀,在这些患者的背后,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个巨大的鉴真大师的塑像,慈悲而安详,我每次看到这些,心里的压力就全部驱散,代之以求胜之心――如何为推动医学的发展做一点点事情?一般我会在那里坐半个小时,然后就回去看书了。这是情志疗法,用慈悲之心战胜郁闷。大家可以试试,在电脑里放张贫困山区孩子的照片,自己郁闷的时候,看看这个照片,立刻就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应该走出郁闷,用郁闷的这个劲头,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在《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的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是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但是,我觉得慈悲胜过一切,即使你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有的毛病,可是只要生出了一颗慈悲之心,那么,所有的郁闷就立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阴和阳之间――谈郁(三) 我觉得郁闷这事儿还没跟大家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在是太多了,所以就再和大家聊聊。郁闷这个事情可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产物了,古代估计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么明显,现在几乎每个都市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郁闷,月薪两千元的,看着月薪五千的,觉得很郁闷;拥有五千万资产的,看着拥有五个亿的,也很郁闷;家里房子是五十平米的,看着拥有一百平米的郁闷;租房的看着拿着入住通知去收房的郁闷;没女朋友的看着有女朋友的郁闷,结婚的,看着没有结婚的郁闷――看到了美女,自己没有机会了。所以郁闷久了,就会导致身体的失调,肝气开始变得不舒,火气郁积在身体内部,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很多的病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中医认为,肝胆是阴阳之枢纽,涉及到身体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果加重,则病会由阳入阴,如果减轻,则会由阴出阳,外感病尤其是这样,而内伤病,则会导致阴阳的气机紊乱。我在前面介绍过了,我一般是用小柴胡汤来调理这种情况,今天我再把我的心得讲讲,其实,小柴胡汤是我通常用的开路方,因为小柴胡汤力道淳厚,我把它做为劈山开路的方子,有肝胆气机不畅的,我通常会用三五副小柴胡汤,把患者的身体局面迅速改善,但是,我基本不用小柴胡汤一直治疗下去,因为路开出来了,接着用轻剂调理就可以了。那么,我用什么样的轻剂呢?就是四逆散。四逆散这个方子很简单,就四味药,我通常用的分量就是:柴胡六克、枳实六克、白芍六克、炙甘草六克。就这四味药,疗效也很惊人,我下面慢慢来聊聊。这个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写的方子,这个方子很奇怪,张仲景的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这让很多人奇怪,说这是少阴病的方子啊,和调和肝胆没有关系啊?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读书要是这么读,就是死读书了,我看到现在很多人学《伤寒论》都是死抠条文,真是替他们遗憾,条文是要熟悉的,但是不能死抠,在古代有有很多的医家提出,说张仲景的书早就面目全非了,竹简错乱,被重新整理多少次了,我们必须要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看出条文背后的真正含义。我看《伤寒论》,条文我也看,但是我不背,我会去分析每个方子的真正的含义,看他们到底是作用于哪里,起到什么作用的。在我看来,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是它的简化版。如果单看它的条文,会觉得不清不楚的,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看小柴胡汤的条文,第九十六条,就清楚了“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中咳、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与四逆散汤证相应。《伤寒论》第229条小柴胡汤证治中有“大便溏”,于四逆散下利相应。148条:“手足冷”与四逆散之“四逆”相对应。所谓“四逆”就是四肢逆冷,手足冷的意思。不多说了,总之,我认为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可以起到善后的作用,其中枳实下降,通利脾胃,柴胡上升,炙甘草守中,这是一个车轮的阵势,然后加上白芍,平肝养营,这个白芍在大阴旦汤里面是有的。所以,当气机逆乱于胸中,寒热错杂严重的时候,我们用小柴胡汤清寒热,同时升降气机,当寒热清除,我们就可以用四逆散来继续升降气机,做善后调理。当然,四逆散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多聊。反正我是一直这么用的,小柴胡汤三五副开路,清理寒热,然后就用四逆散,可能会服用一段较长的时间。举个例子,有位女士,最大的问题是月经前容易发脾气,同时感觉自己饿,平时不这样,但是月经前就会饿得不得了,这个时候,正好她丈夫遇到了我,于是就请我给她调理一下,当时我是见识了她发脾气有多厉害,当她丈夫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就发火了,电话的扬声器声音本来不大,但是她的声音还是很大地传了出来,我当时心里就知道此病该怎么调理了。后来见面后诊脉,查舌,我就先开了小柴胡汤加味,加了些养血的药物,几副后,就改为四逆散加味了,加的药物是随着阴历月份的时间变化的,先是养阴,然后稍微加点补阳的,最后是活血通络。一个月经周期下来,她就反应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同时感觉身体状态变化很大,以前是无精打采的,现在精力充沛了,睡眠也非常的好了。现在还在继续的调理中。顺便说一句,她觉得面部的皮肤改善了很多,用她自己的话形容,“是美容院花几万元的效果”,因为她脸上的斑都很浅了,这种祛斑在北京的美容院,多少钱都敢要的。&那么,药物也不是万能的,除了药物,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自己来疏解郁闷呢?我的建议是:动静结合。动,是调阳;静,是守阴。运动对情绪的调理作用,西方也是这样认为的,西医分析出了运动可以使得大脑产生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如果你觉得郁闷,那么,如果和大家去打打球,参加一下集体的运动,这样郁闷会马上就烟消云散了。因为郁闷,是气郁于中,而动为阳,可以疏解气机,这样郁滞消散,就把问题解决了。就如同有团雾气聚集在那里,但是天晴了,阳光直射,同时又有动的风吹来,这些因素都是和雾气对立的,那么,雾气还会长期的存在吗?不会的,很快就会被消散掉的。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我的建议是:最好这种运动是群体性的,比如几个人参与的打球,比如羽毛球,两个人需要互动,在互动中,人是最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当然,自己的运动也很好,总之如果能够运动,则郁闷之气会很快散去的。除了运动,另外的静坐也是个很好的方法。静为阴,静可以收敛心神,这是釜底抽薪的方法,把心神收敛,不让它去参与郁闷的思考,那么这样也会起到疏解郁闷的效果。但是静坐是要讲究方法的,我这里要介绍的是我经常用的静坐法,具体的方法是,随意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身体的姿势也以舒适为好。然后,微闭双眼,此时关键的是要放松,放松身体和心情,心里面要开始忘记一切,不执着于任何念头,做到似有似无,空空如也的感觉,开始的时候会有杂念,但是如果能够做到有几个瞬间能够没有任何念头,那就是成功的。这样一般做个十分钟(或长或短,随意),然后睁开眼睛,就会觉得头脑清楚很多,心也静很多。其实,这是让我们的心念沉静下来,这是用最基本的方法告诉我们自己,其实任何的烦恼都是自己心里生出来的,而我们清空它,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的,只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心就认为这是真实的,于是就起了浮躁之情,其实那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可能都是假象。为什么是假象呢?因为本质的东西你没有看到和听到,你不知道有了大房子的人的后代会因为这个大房子兄弟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你只看到了他现在的大房子,你不知道赚了高薪的人,在被老板骂的时候自杀的心都有了,他晚上要赔客户喝到吐血,你只听说了他月薪多少。这个世界上,凡事都有两面,看到一面,我们就要想到另一面,这是对事物的正确看法,我是过了四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以前看事物也不是这样,结果自生了很多烦恼。其实,很多你羡慕的事情,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就该体会它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了。比如,你娶到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美女明星或者主持人,恭喜你,但是,在婚礼上是你自我感觉幸福的顶点了,因为从此,你将见识她的另外一面,化妆时间之长,卸妆之后的巨大反差,抠鼻子,乱扔东西,情绪波动莫名其妙,必须让你放弃开会跑过来陪她等。最后你会想:我怎么如此的不幸,找了这么一位啊,真羡慕我的同事找个医学硕士的那个!虽然不漂亮,但是有共同语言啊!行医的人,有个好处,是看到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但是看到的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我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各有烦恼,互相羡慕。康熙皇帝有一次很羡慕地谈论了老农民为什么身体那么好,这个清宫档案里都有记录。其实以一国之君之无所不有,还用羡慕什么呢?文献告诉我们:他羡慕农民的健康。当然,在静坐的时候,不要想这些,呵呵,不要有任何执着的念头,被打断就打断,思路跑了,就回来重新清空,随意自然,这样就是好的。能够进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境界,哪怕是瞬间,都是好的。稍微调整一下心态,你就会发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次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都是上天对你的赐予,享受一下吧,这是无比美妙的生活。&舌头对应五脏的关系舌尖对应的是心脏。左右对应的是胆肝。在心的上半部对应的是肺。在舌头的中间对应的是脾胃。舌根对应的是肾。舌尖对应心肺如果一个人的舌尖上有明显的红点,则可能是情绪变化过大,导致心肺有热、心火旺盛、睡眠不好。遇到这种情况,应尽量静心宁神,缓解情绪上的波动。可用竹叶、莲心等中药熬汤喝,同时少吃易引起上火的食物。舌中对应脾胃如果一个人只有舌中位置的苔脱落,而整个舌其他地方都有苔,应该好好关注您的脾胃,尽快到医院做胃镜检查。&舌根对应肾、膀胱、尿道舌根白腻、苔厚,多半为下焦(腹腔脐以下)湿热,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涩痛或小便变红、身体消瘦、手脚怕冷、后背凉、大便溏稀,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舌边对应肝胆若舌边颜色偏暗,则可能是肝胆功能异常。1.舌胖大反映出人的脾有问题,可能为脾气虚,若伴随全身乏力、没有胃口、动辄出汗、大便偏软等症状,则表明身体抵抗力下降。2.舌面光滑无苔,中医称之为“光滑舌”,也叫“镜面舌”,这是由于体内阴虚内热、阴液亏虚,出现怕热、易怒、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症状,可吃些酸的食物来缓解,如乌梅、山楂等。3.舌苔薄而白,为外感风寒,应少吃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充足的睡眠。水湿重的舌像图与原因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齿痕舌的原因,就是体内湿重,造成牙齿压迫舌头。造成体内水湿重的主要原因是,冷饮、空调、环境、饮水过多、运动过少 。在四川、湖南等地,外界湿度大,需要吃辣椒来去湿。但在北京等地,气候干燥,吃多辣的,会上火。罗大伦:生气也能导致淤血&&& 血液不能正常流布,却病理性地停留在经脉之中,就变成了淤血。&&& 我们可以用高速公路来作比喻,有的淤血在经脉里面,就像在路面上不走的车辆,包括那些占领了应急车道的车辆,它们的危害最大。有它们存在,我们的气血运行就会严重受阻。&&& 还有一些淤血在经脉之外,这就好比被撞出了高速公路的车辆,虽然对运输的影响不大,但它们可能随时着火,而且这些淤血会造成诸如疼痛之类的问题,也是一些麻烦制造者。  所以,要想保持健康,使身体的修复部队能够及时到达需要的部位,就一定要祛除淤血,保持气血通畅。  那么,这个淤血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这样几个因素可以造成淤血。  第一,受伤导致的淤血。跌打损伤之后,受伤的地方青一块、紫一块的,这就是淤血。&第二,气滞导致的淤血。血液运行靠气来推动,如果气不推动了,血液就不再流动,那这个人就完了,没法儿生存了。很多时候,气确实会消极怠工,比如我们生气了,气郁结在了那里,造成了气滞,这个时候它推动血的力量就会减弱,血液流动性差了,也就导致了淤血。这种情况叫“气滞血淤”。很多人觉得生气不过是一时的事儿,是功能性的,气过了也就没事儿了,其实,生气也是可以导致病理性改变的,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第三,导致淤血的原因是虚损――因虚致淤。气虚了,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结果便造成了淤血。这就像一个家庭,丈夫如果委靡不振,家庭气氛就会低迷,妻子当然也就没有了精神。  第四,导致淤血的原因,叫寒热致淤。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道理,寒会导致肌体的收引,从而使血液流动缓慢,此时就容易产生淤血;热会烁灼血液,使得血液浓缩,血液的浓度一高,也容易造成淤血。  一个人如果有了淤血,会出现哪些症状,又该如何识别呢?  大体上,会有这样一些症状――  疼痛:一般疼痛的地方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疼痛加重。  肿块:淤血会沉积在体内,导致肿块,肿块一般也固定不移。  出血:因为脉络淤阻,血液会离经妄行,一般出血血色紫暗或有淤血块。  体表症状:口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有淤斑淤点,肌肤甲错等。  我们的身体,本来应该是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但如果有了淤血,往往就会造成气血失调,这就好比一条河道阻塞了,上边形成了堰塞湖,水多得不得了;而下边却干旱得大地龟裂。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只有疏通河道,才能使干旱的大地得到滋润。  自古以来,医家都认为淤血导致的多是怪症,很多病症都稀奇古怪的,有的时候是寒证,有的时候是热证,其实,这都是气血失和、阴阳不调的结果,只要淤血一解除,气血调和了,所有的症状就会烟消云散。&&& 那么,怎么祛除淤血呢?  其实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活血化淤。  这里给大家讲个例子吧。  有位朋友的朋友,看了我的书后,辗转找到我,说他的妻子自从生完孩子,身体一直虚弱,所以一定要问问我,该怎么调补。  没见他妻子之前,我也觉得这是个虚证,心里设想了很多种滋补的方法,就等见面后确定服用哪种了。  当时,她生完孩子已经几个月了,我见到她的时候,乍一看,也觉得是个虚证――脸色不好、精神头儿也不足。我问,以前都是怎么调理的。他们告诉我,已经服用过很多补品了,什么冬虫夏草、人参都服用了不少。前面的医生给开的各种补品,他们也都认真地服用了。  我接着问:“效果如何呢?有改善吗?”  他们苦笑着回答:“没有效果,还不如服药前呢。”  此时,她的症状是:虚弱、无力、自汗、浑身发热。  于是,我给她诊脉查舌。  当我看到舌象的时候,大吃一惊,原来,在她舌体的侧面,有两块淤斑,颜色很深,但因为靠近舌根部,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不会注意到。这就是淤血的指征。我是搞舌诊的,读博士的时候研究课题就是舌诊,那个时候看了几千副舌头的照片,天天研究舌象和疾病的关系,所以对舌象特别敏感,有时候,通过其他很多方法都找不出病因,但只要让我看到舌头,就总能找出一点线索来。  当时我就明白了,这是淤血造成的疾病。  我忙问她,是剖腹产还是自然产?  她回答:剖腹产。  我告诉她,可能这就是淤血产生的原因。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剖腹产的人特别多,好像很少听说谁自然生产。要知道,剖腹产也有它的问题,因为它和自然的生产方式相违背。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因为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呼吸系统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少了一个自然的锻炼环节,所以之后呼吸系统总是容易出现问题。稍微运动就呼呼地喘,非常容易出汗。有的时候,我看一个孩子的运动状态,立刻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剖腹产生产的。对产妇来说,剖腹产毕竟是手术,而且是针对生殖系统的手术,因此非常容易产生淤血。  这位女士就是如此,因为有淤血,她之前所有的补药都白吃了。这就好比是高速公路堵塞了,我们有多少救助物资,都会拥堵在那里,无法到达目的地,有的时候,救援物资堆积多了,反而会产生一些副面的影响。  她所体现出的热证,其实是假象,只不过是气血不和导致的郁热。在她的身体中,会出现这里是热,那里是凉的状况,这就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仔细问她,果然她虽然上半身热、出汗,却总是觉得腿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容易误认为她是寒证,从而误用一些温补的药。&&& 调理其实很简单,只要祛除淤血就可以了。我给她开了一个活血化淤的食疗方子,就是熟地九克、当归六克、赤芍六克、川芎三克、桃仁六克、红花六克、益母草九克、羊肉二两(羊肉自备)。以上为一天的量,每天服用一次。这个方子,其实是中医里面一个非常普通的方子,叫桃红四物汤,我用的量非常小,同时加上了调血的益母草。  方子开完以后,我就走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朋友为了抓这个方子,走了两家药店,其中第一家看了方子以后,告诉他某某药没有,不给抓,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方子量太少,药店觉得不赚钱,就不给抓了,后来他又去了别的药店才抓到。  结果,这位朋友告诉我,他妻子服药三天以后,就觉得汗出得少了,精神头儿也足了。一共服用了两个星期,原来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  他很感慨,原来吃冬虫夏草花了几千元,结果却越来越重,这次的药膳只花了十几元(没有算羊肉的价钱),却恢复了健康,真是不可思议啊。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啊,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堵塞了,只要把它疏通就可以了,后面的工作,我们的身体自己就能解决了。但如果我们不重视气血的通畅,总是让身体处于堵塞的状态,那么我们的自我修复系统,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发挥作用啊。   多说一句,像这种产后留有淤血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产妇会出现各种症状,有的甚至稀奇古怪。其实根本问题就是气血阴阳在局部得不到平衡,所以会出现怪证。但只要进行活血化淤调理,使气血调和,那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文章网址:&& /s/book/0/20/20991/35.shtml生气是慢性病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发怒说成“生气”,从小到大一直用这个名词。学了中医之后才晓得原来人一发怒,真的会在体内产生“气”,严格说来“生气”根本就是一个中医的名词。&&&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都会生气,动物生气之后接下去就是打斗,因此,生气是打斗之前身体的准备动作。身体透过生气调整内分泌,使身体达到打斗时的最佳状态。&&& 动物的生气有点像一个国家的备战一样,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会立即进行备战,将大量的资源投入战争的准备中。一旦战争威胁消失,这些投入的资源多数成为废物。就像前苏联解体之后,必需花费很大力气销毁各种洲际飞弹和坦克一样。&&& 动物的生气和国家的备战一样,身体将许多资源进行调整,让身体的配置进入战斗的预备状态,准备应付接下来的战斗。一旦状况消失,这些调整的资源就成了废物,必需排出体外。因此,生气就像国家的战争一样,会大量消耗资源,非常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 《黄帝内经?灵枢篇》中对疾病的原因有一段:“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起居”,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明白生气是最原始的疾病根源之一,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 和多数的疾病一样,长期生气会在人的身上留下痕迹。从外表看长期火暴脾气,经常处于发怒状态的人,多数会造成秃顶。严重的还会使头顶的形状改变,头顶中线拱起形成尖顶的头形。生气的程度轻一点的,则会在额头两侧形成双尖的M字形的微秃,这种人脾气一定急躁。&&&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发脾气时,气会往上冲,直冲头顶,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严重的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吐血,吐出来的是肝里的血,程度轻一点的,则出血留在肝内,一段时间就形成血瘤。这些听起来很可怕,可是却是真实的情形。&&& 所谓的生气并不单指发出来的脾气,有些闷在心里的生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使得气在胸腹腔中形成中医所谓“横逆”的气滞。妇女的小叶增生和乳癌很可能都是生闷气的结果。&&& 另外一种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这种人外表修养很好,好象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里经常处于生气或着急的状态。这种人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这样的人,额头特别高,也就是额头上方呈半圆形的前秃,是最大的特征。&&& 血气较差的人气会往下沉,形成腹部胀痛,经常以为是肠胃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是生气造成的。&&& 从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太盛时会使脾脏也跟着旺起来,如果血气很旺盛的年轻人,这时会产生许多白血球,去处理肠胃的问题,很可能一些年轻白血病患者的真正病因根本就是来自生气。&&& 生气会造成肝热,相反的肝热也会让人很容易生气。从中医的观点,怒伤肝,肝伤了更容易发怒,两者会互为因果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人体长期透支体力,使血气下降到阴虚火重的水平,由于这时的人体使用的能量是透支的“火”,肝必定比较热,肝火也比较旺,人就很容易生气。因此,调养血气,使血气上升超越阴虚的水平,也会使人的脾气变得比较平和。&&& 暴怒还会造成肝热,继而使肺也跟着热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失眠,我们曾经遇到一个五天五夜无法成眠的人,就是生气造成的。&&& 在医院中身体虚弱的病人,有时候一生气就会造成生命的危险。例如,痰比较多的病人,一旦生气,会使痰上涌,造成严重的气喘,一不小心就窒息死了。&&& 由于生气会使身体造成许多问题,因此,日常保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不生气”。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把气闷住,而是修养身心,开阔心胸,或者寻求一种宗教信仰,使得面对人生不如意时,能有更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人的过错,根本没有生气的念头。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环境让人无法不生气,那只有转换环境一途。&&& 生气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因此这个问题只有病人自己修养才有机会克服。&&& 医生只能在病人生气之后设法将生气造成的伤害减到最低。做法是按摩或用针灸肝经。最简单的,就是生了气后,立刻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趾关节后方凹陷中),可以让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这时这个穴位会很痛,必需反复按摩,直到这个穴位不再疼痛为止。&&& 也可以在生气的当天找一个针灸医生,在太冲穴扎针,并留针三十分钟,隔两天再扎一次,直到这个穴位按起来不再痛,头顶也不在发热为止。&&& 或者吃些可以疏泄肝气的食物,如陈皮、山药等,也很有帮助。最简单的消气办法则是用热水泡脚,水温控制在摄氏40-42度左右,泡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最好泡到肩背出汗(在室温摄氏25-28度),有的人需要半小时,血气低的人有时要泡两个小时。&&& 如果由于生气而在肝里留下了血瘤,那就需要很长时间的保养,当血气能量很高时,身体才会开始处理这个问题。&&& 我们的一些朋友明白了生气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就再也不敢生气了。&&& 生气的实质意义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人类最愚笨的一种行为。因为生气造成死亡的人,中国人称之为“气”死的人,其实也是真正“笨”死的人。&&& 以目前医学的诊断方法,很难定义病人的疾病是由于生气造成的,也许将来有一天,可以做到这一点,人们将会发现,生气很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篇二: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
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
焦虑症发作时常伴有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出汗、尿急等一系列症状,这种与现实不相符的焦虑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幸而治疗焦虑症的方法有很多,那么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下吧。
专家指出,焦虑症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亏损,或为痰热淤血扰心。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肺、肾、胆等脏腑。因本病以虚证为主,实证较少,故焦虑症的中医治疗一般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虚证以益气、养血、滋阴为主,并可酌加宁心安神之品;实证则以清热化痰,宁心镇惊为主。那么
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
北柴胡10克,条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川桂枝10克,制大黄1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淮小麦(先煎)30克,大红枣5枚,熟酸枣仁10克,生甘草10克。
①夹痰热者,加胆南星10克,淡竹茹10克或天竺黄10克;
②肝火炽盛者,加龙胆草12克,山栀子10克;
③阴虚火旺者,去桂枝,加知母10克,川黄柏6克;
④肝胃阴虚,去桂枝,加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
⑤久病气虚者,加西党参15克。
每日1剂,早、晚煎服,30剂为一个疗程,总疗程为3个月。若症状基本控制稳定后,均改服中成药逍遥丸(浓缩型),每次8粒,每日3次,共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
方中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开散,疏肝透表,并疏畅气机郁滞之主药;黄芩苦寒善清泄胆腑之邪热为辅药,配柴胡一清一散,共解少阳之邪热;半夏和胃降
可使用猫薄荷、洋甘菊、蛇麻草、杓兰、西番莲、保哥果、玫瑰果实、迷迭香)及香蜂草、西伯利亚人参、并头草、缬草根。
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有哪些?上述的介绍就是有关于焦虑症的中医治疗秘方了,患上焦虑症以后,患者就会出现很多的焦虑感,并且还会特别的紧张,尤其当他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特别的不安,我们要注意焦虑症的到来,还要多了解该病的治疗方法。专家指出,焦虑症的中医秘方遵循了中药治疗的一贯原则:辨证治疗,从而使焦虑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原文链接:/jlz/0898.html
篇三:焦虑症中医治疗
焦虑症中医治疗焦虑症中医治?焦虑症中医治有哪些?关于焦虑症中医治,下面为你解答。祖国医学认为, 焦虑症作为情志障碍,尤与肝胆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有关,其病因病机多因邪入少阳,肝失 疏泄,胆的分泌功能失调,气郁失达,郁而化热,扰乱心神而出现焦虑诸症。以下是几种焦 虑症的中药治疗方,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1.肝肾阴虚表现:怕恐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午后面红,易出汗,四肢弱,眩晕耳鸣, 五心烦热,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成药:①朱砂安神丸,每次 2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②健脑补肾丸,每次 9 克,每日 2~3 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酸枣仁 24 克,生山药 30 克,茯苓 15 克,研细粉煮稀粥食用,早期分食,隔日 1 剂。②连心麦冬、天冬、枣仁(微炒)各 10 克,粳米 100 克,白蜜适量。前 3 味先煎取汁,与 粳米煮粥。粥熟调入白蜜稍煮即可,每日分作 2 次服完。连服 1 周。 2.心虚胆怯表现: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心悸食少,恶闻声响。舌多正常,脉细数或 弦细。 中成药:①宁神定志丸,每次 9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②解郁安神冲剂,每次 10~ 20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人参 5 克(或潞党参 30 克),茯神 15 克,枣仁 10 克,砂糖 30 克。将人参、茯 神、枣仁煎汤,调入砂糖,代茶频服。人参用纱布包煎,可连续煎用 3 次。②连心麦冬 10~15 克,朱砂 0.5 克,粳米 50~100 克。 先将麦冬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 粥熟调入株砂及适量砂糖 服。分 2 次服,日一剂。 3.痰热扰神表现:惊恐不安,心烦不眠,多梦易惊,口苦目眩,胸满痞塞,烦躁不安。舌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成药:①牛黄清心丸,每次 3~6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②安神温胆丸,每次 6~9 克,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①黄连 6 克,肉桂 2 克,朱砂 1 克,研细粉,每晚睡前服 3 克。②鲜橘汁 30 毫升, 生姜汁 10 毫升,白蜜汁 40 毫。 先将粳米 100 煮毕,临熟时下橘汁、 姜汁至粥熟,然后下白蜜、 竹沥。1 日内分 2 次服用。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睡眠障碍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