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焦斑病怎么治 花生焦白斑病防治方法法

热门搜索:
最新农药产品
规格:30g*40袋/件
厂家:山东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规格:160g*70袋/件
厂家:山东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5元/件
规格:160g*70袋/件
厂家:山东瑞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0元/件
规格:35g*40袋/件
厂家:唐山华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规格:35g*40袋/件
厂家:唐山华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规格:35g*40袋/件
厂家:唐山华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花生焦斑病防治
花生焦斑病防治
发布时间: 14:42 浏览次数:169
&  花生焦斑病近几年发生较重,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100%,急性流行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可引起花生叶片大量枯死,造成花生严重损失。
  症状:
  该病通常产生焦斑和胡椒斑两种类型症状。常见的焦斑类型症状,通常自叶尖、少数自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楔形向叶柄发展,初期退绿,逐渐变黄、变褐,边缘常为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早期病部枯死呈灰褐色,上面产生很多小黑点,该病常与叶斑病混生,把叶斑病斑含在楔形斑内。胡椒斑类型症状产生病斑小(直径小于1毫米),不规则至圆形,甚至凹陷。病斑常出现在叶片正面。在收获前多雨的情况下,该病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水渍状大斑块,迅速蔓延至全叶枯死,并发展到叶柄、茎、果针。
  病原及发生规律:
  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部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及予囊壳在病残株中越冬,子囊孢子扩散高峰是在晨露停息和开始降雨时,气温25~27℃,相对湿度70%~74%,有利于予囊孢子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采用轮作、深翻、掩埋病株残体,适当早播,降低密度,覆盖地膜等措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选用1∶2∶200倍(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70%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标以10%~15%病叶率,病情指数3~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视病情发展,相隔10~15天喷1次,病害重的喷2~3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农药第一网的一栏查看。
相关病虫害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花生病害
我的图书馆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花生病害
本周为大家带来的是花生病害合集。花生黑斑病危害特征 常造成大量落叶,荚果发育受阻,产量锐减。叶片受害:黑斑病斑一般比褐斑病斑小,颜色较深呈黑色,叶正背两面有近圆形或圆形病斑,黄晕不明显;为害晚期,叶背病斑有轮纹状排列小黑点,并有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有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秆发病: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秆变黑枯死。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与禾本科、薯类作物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当病叶率达到10~15%时开始防治,可用下列药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花生褐斑病危害特征 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小斑点,有黄晕;潮湿时,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几个病斑汇合在—起,使叶片干枯脱落,仅留顶端3~5个幼嫩叶片。叶柄、茎秆受害: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中间稍凹陷。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与禾本科、薯类作物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当病叶率达到10~15%时开始防治,可用下列药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0~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花生锈病危害特征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针尖大小白斑,后变黄色,随着病斑扩大,病部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的粉末,长满夏孢子堆的叶片很快变黄干枯,出现早衰现象。为害严重的花生荚果不能结果,在土中腐烂。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避开发病高峰期;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在花生锈病中心病株率10%左右,或叶片产生1~2个病斑时开始防治,可选以下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福美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花生冠腐病危害特征 花生出苗前发病:造成烂种。出苗后发病:引起根冠和根颈部腐烂,初期为黄褐色,后为黑褐色至黑色,表皮纵裂,呈干腐状,最后只剩下破碎的纤维组织,植株为枯萎状。拔起病株易断头,断口在根颈部,附近可见黑色的霉状物,维管束变紫褐色。防治方法 ①注意种子质量,播前精选饱满无病,没有霉变种子;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播种前种子处理:可用萎锈灵·福美多等种衣剂拌种处理,或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③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可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花生茎腐病危害特征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茎枝,引起腐烂。苗期发病:种子萌发后即可感病,受害子叶黑褐色干腐状,沿子叶叶柄扩展到茎基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黑褐色腐烂,其上密生黑色突起小点;病株变黄,萎蔫下垂,数天后即可枯死。花生成株期发病:主茎和侧枝成段变黑枯死,密生小黑点。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播种前种子处理:可用咯菌腈、嘧菌脂等药剂拌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③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花生白绢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叶片发病:初期枯黄,边缘焦枯,最后枯萎而死。根茎发病:基部组织软腐,呈纤维状,表皮脱落,严重的整株枯死。果柄和荚果发病:长出很多白色菌丝,呈湿腐状腐烂。湿度大时可见白色绢丝状菌丝覆盖病部和四周地面,后产生油菜籽状白色小菌核,最后变黄土色至黑褐色。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播种前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0%萎锈·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③在花生下针期,可用下列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花生网斑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茎、叶柄也可受害。叶片受害:一般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叶正面产生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大斑,边缘呈网状不清晰,表面粗糙,着色不均匀,无黄晕;只有当正面病斑充分扩展时,背面才出现褐色斑痕。叶柄和茎受害: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严重时引起茎叶枯死,后期病部有不明显的黑色小点。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深耕深翻,适时播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花生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10~15%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可用下列药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多·锰锌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倍液。花生焦斑病危害特征 花生焦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茎和果针。叶片染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发病,病斑楔形或半圆形,由黄变褐,边缘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变灰褐、枯死破裂,如焦灼状,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叶片中部病斑初与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后扩大成近圆形褐斑。该病常与叶斑病混生,有明显胡麻状斑。在焦斑病病斑内有黑斑病或褐斑病、锈病斑点。收获前多雨情况下,该病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小渍状大斑块,迅速蔓延造成全叶枯死,变黑褐色,并发展到叶柄、茎、果针上。茎及叶柄染病:病斑呈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上生病菌的子囊壳。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深耕深翻,适时播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当10~15%病叶率,病情指数3~5时,可选用: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相隔10~5天喷1次,病害重的喷2~3次。严重时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或30%苯甲·丙环唑倍液。花生根腐病危害特征 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出苗前受害:烂种、烂芽。苗期受害: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防治方法 ①合理轮作;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三唑酮、咯菌腈或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③该病最好提前预防,发现病情及时防治:可采用多菌灵、福美多等与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淋。也可用:50%三氯异氰尿酸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淋根部。花生疮痂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初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色淡,干燥时破裂或穿孔。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中部下陷,有的呈典型“火山口”状,斑面龟裂,木栓化粗糙更为明显,多数病斑融合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气;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②发病初期,可选择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中后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0%已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1500倍液,连喷2~3次。花生青枯病危害特征 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期最多。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主要侵染根部,使主根根尖变褐软腐,根瘤墨绿色。从根茎部开始发生,向上扩展到植株顶端,纵切根茎部,初期导管为浅褐色,后变黑褐色。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深褐色,在湿润条件下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病株上的果柄、荚果呈褐黑色湿腐状。初期通常是主茎顶梢叶片失水萎焉,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防治方法 ①实行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处理;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肥水管理,减少地下害虫,增强植株长势;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②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或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倍液。花生炭疽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以下部叶片发病较多。先从叶缘或叶尖发病,病斑沿主脉扩展,褐色或暗褐色,从叶尖侵入的病斑沿主脉扩展呈楔形、长椭圆或不规则形;从叶缘侵入的病斑呈半圆形或长半圆形,病斑褐色或暗褐色,有不明显轮纹,边缘黄褐色,病斑上着生许多不明显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小黑点转为朱红色小点,用放大镜看还隐现黑色刺毛状物。该病与斑枯病不易区分,如有刺毛状物或朱红色小点时,即为花生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重病区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地;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清沟排水。②结合其他叶斑病及早喷药预防控制,可选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连喷2~3次,隔7~15天喷1次。花生病毒病危害特征 花生病毒病分为:花生条纹病毒病(别名:轻斑驳病)、花生黄花叶病(别名:花生花叶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别名:花生普通病毒病)、花生芽枯病毒病。发生广,为害大。花生条纹病毒病:植株顶部嫩叶叶色浓淡相间斑驳,沿着侧脉现绿色条纹,植株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植株顶部嫩叶初期变现为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网状明脉等多种症状,病株中度矮化。花生矮化病毒病:初在顶端嫩叶出现明脉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现辐射状绿色小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小,叶缘波状扭曲,病株常中度矮化,荚果发育明显受阻,形成很多小果和畸形果。花生芽枯病毒病:顶端叶片初期伴有坏死,顶端生长受抑,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勿从病区掉种;适当早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或与高杆作物间作;及早拔除病株,清除周围杂草及寄主植物,减少侵染来源;及时诱杀或药杀传毒虫媒。②防治秋蚜:田间有蚜虫墩率20~30%,每墩蚜20~30头时,应马上喷洒50%吡蚜酮乳油倍液,或2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③花生苗期可喷施植物病毒疫苗500倍液,具有免疫和治疗作用。发病初期可用50%三氯异氰尿酸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200~3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0.5%香菇多糖水剂250~350倍液,间隔5~7天,连用2~3次。花生立枯病和纹枯病花生立枯病花生纹枯病危害特征 花生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苗期幼荚染病:腐烂不能出土。根颈和茎基部染病:形成黄褐色凹陷斑,有时为许多小斑,绕茎一周呈环状斑后引起整株死亡。拔起病株可见和土粒粘在一起的白色丝状菌丝。茎基部现暗褐色狭长干缩凹陷斑。后病部组织撕裂。果柄和荚果染病:呈黑褐色腐烂。花生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成株期。叶片染病: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褐色病斑,渐向内扩展病斑连片成不规则云纹斑。湿度大时,下部叶片腐烂脱落,并向上部叶片扩展,在腐烂叶片上生白色菌丝和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暗褐色。茎部染病:形成云纹状斑,严重时造成茎枝腐烂,植株易倒伏。果柄、果荚染病:果柄易断,造成落果。后期病部产生暗褐色菌核。防治方法 ①避免连作或与纹枯病重的水稻田轮作;搞好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②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三唑酮、咯菌腈或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③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亩用药液60~75L,隔10~15天一次,连防2~3次。花生烂种发生规律 种子质量差、贮藏不当、贮藏期过长或种子大小不匀、播种深浅不一,造成出苗不其或缺苗断垄;播种过早或播种后,遇到连阴天,外界气温低,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整地质量不高,种子发芽率低;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浓度过高或诱发根蛆为害;常年连作,苗期病害严重的都易发生烂根。防治方法 ①精选良种,对留种的花生要做到适期收获并及时晾晒,科学贮藏;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晾晒;轮作倒茬;适时播种;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1%的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等拌种,可预防病害、降低烂种发生的几率。花生黑腐病危害特征 由于患部表面病征呈红色(病菌有性态子实体子囊壳),故称红腐病。此病发生于花生中后期特别是在收获前的植株生育后期,主要侵害植株近地际部,病株主茎与侧枝茎基部、根头部、子房柄、荚果等部位均可受害,致茎部变褐腐烂,部分皮层脱落,断吊烂荚普遍,病株外观呈叶片枯萎乃至全株枯死,病田现一窝窝枯死病中心。拔起病株检视,患部表面密生棕红色小粒点病征,病株附近的土壤亦可见粘附着棕红色小粒点。防治方法 ①重病田实行水旱轮作1~2年;收获时彻底收集病藤集中烧毁,避免用病藤沤肥,以减少初侵染菌源;高畦深沟栽培,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防止大水浸灌,雨后及时排水;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勿偏施过施氮肥。②播前精选种子,剔除可疑种子,进行种子消毒:40%三唑酮·多菌灵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按种子重量0.3%拌种并密封48小时后播种。③从下针结荚期开始,加强巡查,发现中心病株,随即喷施:75%百菌清+70%甲基硫菌灵(1:1)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30%氧氯化铜(1:1)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4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施用,着重喷施植株下部及地面。花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引起地上部分生长发育不良。凡是花生入土部分(根、荚果等)都能受线虫为害,播种半个月后,花生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侵入主根尖端,使根尖膨大变为纺锤形或不规则的虫瘿,初呈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经多次再侵染,形成须根团并有腥臭味。花生受害后,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机能受阻,且根瘤减少,茎叶变黄,开花推迟,结荚很少。到7~8月雨季来临时,病株由黄变绿,但仍比健株矮小,结果少而秕。此外在根颈、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在病区收获时要深挖细收,不要将病果、病根遗留在土壤中,同时将花生苗、杂草连根挖除,烧掉;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深耕土壤。②播种前处理:用5%噻唑膦颗粒剂,或0.5%阿维菌素10-20倍液,或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在开沟时沟距60厘米,沟深15厘米,把药撒匀后覆土。花生缺了啥元素?点击图片查看完整缺素图谱解农业难题 学植保技术购农资产品 请来小农人
TA的最新馆藏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花生焦斑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正文)
花生焦斑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
  花生焦斑病是怎么引起的?如何防治?
  (1)发病规律:花生焦斑病是由落花生小光壳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该菌子囊果散生,初期埋于寄主组织内,后露出,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壁厚,有孔口,孔口呈短乳头状突起,内生数个子囊,子囊初无色透明,近卵圆形,成熟时变黄褐色,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圆形或椭圆形,浅褐色,有3~4个横隔膜和1~2个纵隔膜,隔膜处缢缩。病菌以子囊果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越夏。遇适宜环境条件,释放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雨水或气流传播。花生生长期可出现多次再侵染。每次再侵染后,即出现1次发病高峰。病害在多雨年份或花生田低洼积水,田间湿度大,病害重,土壤肥力较差或偏施过量氮肥,花生长势弱或生长过旺,病害发生也较重;增施磷、钾肥的病轻。
  (2)防治方法:
  ①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发病初期喷药,隔20~30天喷 1次,共 2~3次,每亩喷药液60~75公斤。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每亩喷 60~75公斤药液,一般喷2~3次。还可用50%胶体硫1:150~1:200倍液,连喷2~3次。
  ②合理施肥。花生田要施足基肥,不过晚、过多偏施氮。  
  ③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④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可因地制宜地选种抗、耐病品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刘静
更多相关资讯: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世界工厂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热门资讯点击
热门关键词&&&&&&DOC文档下载
游客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0元
邮箱/手机号:
您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为您创建此邮箱/手机号的账号,密码跟您输入的邮箱/手机号一致,以方便您下次登录下载和查看订单。
支付方式: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当日自动登录&&
合作网站一键登录: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花生焦斑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 100%,急性流行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可引起花生叶片大量枯死,造成花生严重损失。症状:该病通常产生焦斑和胡椒斑两种类型症状。常见的焦斑类型症状,通常自叶尖、少数自叶缘开始发病。病斑呈楔形向叶柄发展,初期退绿,逐渐变黄、变褐,边缘常为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早期病部枯死呈灰褐色,上面产生很多小黑点,该病常与叶斑病混生,把叶斑病斑含在楔形斑内。胡椒斑类型症状产生病斑小(直径小于 1 毫米),不规则至圆形,甚至凹陷。病斑常出现在叶片正面。在收获前多雨的情况下,该病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水渍状大斑块,迅速蔓延至全叶枯死,并发展到叶柄、茎、果针。病原及发生规律:花生焦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部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及予囊壳在病残株中越冬,子囊孢子扩散高峰是在晨露停息和开始降雨时,气温 25~27℃,相对湿度 70%~74%,有利于予囊孢子发生。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采用轮作、深翻、掩埋病株残体,适当早播,降低密度,覆盖地膜等措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防治:选用 1∶2∶200 倍(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或 75%百菌清500~8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300~400 倍液防治。病害防治指标以 10%~15%病叶率,病情指数 3~5 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视病情发展,相隔 10~15 天喷 1 次,病害重的喷 2~3 次。专利查询
本文(花生焦斑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为本站会员(极品人渣)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网址:】,按提示上传提交保证函及证明材料,经审查核实后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分享当前资源【花生焦斑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到朋友圈,您即可以免费下载此资源!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操作提示:任选上面一个二维码,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选择的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元price_share
&|&&|&经营许可证()(C)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生斑枯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