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体位不包括右肩位吗

冠状动脉造影投照体位的选择 的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心血管网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心血管网观点
[]& 16:17:19 &基础的东西很重要,学习了,谢谢[] 2.
[]& 0:00:38 &基础的知识很重要,我学习了,谢谢李教授![] 3.
[]& 21:43:46 &拜读且学习之[] 4.
[]& 12:15:58 &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5.
[]& 9:09:21 &本文对实际工作很有益,如能附上有关图片,指导意义就更大了。[] 6.
[]& 10:31:59 &如果配合图片介绍,将更佳[] 7.
[]& 21:50:47 &李教授您好;您在长城会讲的支架前病变测量技巧发表在您的网站[] 8.
[]& 23:02:54 &讲的不错,希望再讲讲造影技巧方面,最好是出版一个详细的PCI光盘[] 9.
[]& 23:48:41 &讲的还不错,若附点解剖图及造影对照图示就更好理解了。[] 10.
[]& 21:58:41 &拜读而保存先[] 11.
[]& 22:35:37 &李教授的专著也拜读过,受益颇多!!!!![] 12.
[]& 23:52:50 &好的,李的冠造书不错[] 13.
[]& 23:18:55 &讲的很好,对于左回旋支多用右前斜,除非想看近段[] 14.
[]& 16:34:18 &讲的具体最好配图会更好[] 15.
[]& 22:15:09 &收益非浅[] 16.
[]& 21:04:52 &值得认真研读和体会![] 17.
[]& 18:49:50 &很实用,多读、多体会。[] 18.
[]& 16:53:16 &这些东西对临床非常有用,是非常好的经验总结,一般的教科书或专著上面是看不到的. 非常受用。[]
[1] [后一页]
····················
课件下载排行
 编辑部 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1,本账号发布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纯属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涉及政治言论一律相应删除,请大家监督。 3.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个人收集和互联网,仅用于分享、学习、交流等使用.如在使用下载、浏览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及时站内留言或留下信箱等联系方式.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分析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分析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54|
上传日期: 20:25: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我的图书馆
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
冠状动脉造影的投照体位(from&)
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以图像增强器(image intensifier)的位置而定,即从图像增强器位置来观察心脏,而不是根据X线束的方位来定位。
冠状动脉投照体位及X线解剖右前斜30°时,投照垂直通过心脏的长轴,为心脏的侧面观
左前斜位60°时,投照从心尖穿过,为心脏的正面观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同一病变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投射体位才能充分地显示清楚。冠状动脉造影的目标就是利用两个相互垂直、图像清楚的投照体位对病变行准确评价。基于此病变的处理才能有的放矢,并可及时观察手术并发症。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冠脉造影经验 - 心血管内科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8326|回复: 6
冠脉造影经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liukang72 于
17:40 编辑
CAG是PCI的基础,建议还是规范操作为好。安贞医院的办法适合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CAG老手,而非初学者。求实而言,CAG看似简单,实际涉及许多内容,一般情况下,左右冠均较机械,但特殊情况下方看水平,如冠脉起源异常,走行异常,开口处病变,等等。如何既要导管到位,又不至于掩盖实际存在的病变或导致新的并发症,需要一定的功夫。CAG过程中,造影剂的推送速度及其用量也很有学问:推送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导管的弹出,推送速度过慢,可能会导致血管远段显示不良或误认为血流缓慢;造影剂用量过少影响显影,过大可能会诱发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还应该注意的是,防止片面追求速度,操作粗鲁,误伤血管内膜,导致夹层,使原来的小问题复杂化。这种教训很多。我本身即有CAG引起猝死的经历,也有操作不当导致弥漫性夹层的教训,只得借鉴。万事开头难,原朋友们循序渐进,既防过左,又防过右。左前斜时,冠脉造影左冠造影完后,进入右冠造影时,造影管末端顺时针转动,导管尖端在屏幕上是怎么转动,是向屏幕里面转动还是向外面转动(我刚上手,觉得逆时针转动导管末端时导管尖端是向屏幕外面转,但其他人说不是),如果要进入右冠,顺时针转动导管末端可以不,还是逆时针转动呢,向哪个方向转动更加方便,这一点没有搞明白,谢谢!你可以找一根右冠导管在体外实验一下,找右冠是体外顺时针转动并上提,影像为从左侧向右转动,当管头指向你时(与屏幕垂直),轻轻上提即可。顺时针转动右冠管的时候,管头其实是从左向咱们的方向,就是你说的“外”转的,至于为什么要提,想一下啊,你下管子的时候是往里送,管子呢是贴着主动脉弓上缘,而在旋转的时候,要边提边转,在主动脉弓侧则是贴着下缘的(送的时候是贴着上缘),所以,放心提吧,大约3-5cm没问题的,另一关键是顺时针旋转不一定是180°,可能是270°,一般先旋转大概1圈,提管子,等待,一定等待,等待大约5秒,这是等待你的旋转力从尾巴传到头的过程,要不好多人都是转的快,旋转力还没传送到呢,继续转,结果常常跑掉!请细细体会!单纯的冠脉造影,未使用普通肝素或少剂量肝素者,术后即可拔鞘绷带加压包扎6h即可解除绷带。对于使用肝素u以上者,术后监测ACT时间,一般4-6h即可拔鞘,卧床制动6h可解除绷带。对于术后使用starclose封堵器者,术后2h即可下床活动。
我们都是偏保守在解除绷带后4-6小时才允许患者下床活动。本人在基层医院从事介入工作六年,并先后三次到多家三甲医院学习介入,也初步有了一点经验。看国内诸多介入书籍,讲大方法、方向的多,讲实际操作细节的极少。而我们介入工作是一实际动手性的工作,理论再丰富,再简单的冠脉病变,可能也做不下来。所以,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介入中的点点滴滴,以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经挠动脉行冠脉造影,很多习惯股动脉操作的术者用泰尔茂的多功能导管进右冠多不习惯,不易进入。我的经验----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视下,略后退出左冠口,退出后,略逆时针旋转前送管子至窦底(顺时针旋转,往往再次进入左冠)。出左冠后,前送管子,管尖上翘,多已到窦底。(左前斜位--管尖朝向脊柱,窦底多在膈肌上2-4厘米处)顺时针旋转(在窦底),至管尖朝向我们时,始轻提管子,多能顺利弹入右冠。泰尔茂多功能管最远的那个弯曲比普通JR往上翘,按股动脉常规操作方法,边提边转,很容易管子口已在右冠口上面,则很难到位。
最好不要让泰尔茂的多功能导管弹入右冠口,否则有将右冠口撕出夹层的风险。
做完左冠造影后,透视下,左手轻柔的向内送导管,导管会后退出左冠口,再向下边送入窦底,边顺时针旋转,边轻提导管,多能顺利转入右冠。
桡动脉造影---常规选用泥鳅导丝,但全程需X线透视,否则易进小分支,盲送导丝,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很大的优点是---挠动脉痉挛率低。
有医疗单位采用普通绿导丝行挠动脉造影,造影完毕,退导管前,送入绿导丝,用一20或50ml注射器在导管末端,边推注盐水,边退导管(保留导丝在升主动脉)。送其他导管时,沿保留着的导丝送入即可。优点:送导丝时不必全程透视,不易进分支血管。导丝支撑力好。缺点:挠动脉痉挛几率偏高。
桡动脉介入途径:
A 造影成功率很高的,常是5f的tiger共用管,穿刺成功的话一般造影不成问题的;
B 桡动脉的介入途径的不成功是两方面:1 穿刺不成功;这需要多次 细心 与耐心的考验,还有自信很重要的。2 挠动脉痉挛,特别是6f和6f以上的导管,在东方的人种容易发生。我们这里常规予“鸡尾酒”。
C 我们常规选用泥鳅导丝150cm,需要交换用260cm。
D 有时&不急时&也做急诊PCI,感觉还可,要有自信才行。
F PCI时支撑力与股稍差,
G 介入无小事,注意桡动脉介入途径的并发症也是重要一环,术前多准备,术后多观察,直到病人出院才OK。
冠脉穿孔---自制带膜支架
冠脉穿孔是PCI一危急的并发症,有时必需带膜支架处理,而国内许多导管室不备带膜支架,病人病情不稳定,术者亦焦急万分。怎么办?---自制个带膜支架,可能就解决问题。(本人与专家交流加上自己设想的方法)(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批评指正)
方法:需要两个支架
1.选好一个能覆盖住穿孔部位的合适支架(stent1)
2.再拿一个同样尺寸的支架(stent2)
3.把stent2用高压泵小压力打起来,把支架撤出
4.把支架2球囊用剪刀剪下,把囊芯抽出
5.把支架2球囊套在stent1上,注意两端对齐
6.把stent2套在支架1上,小心地把stent2捏在stent1上(先小力气捏,旋转90度,再捏 剩余部分,然后加大气力捏平,注意支架表面不要有突起).这样组合的带膜支架就制好了,顺导丝,送至病变处释放即可。
欢迎大家继续完善或提出更好的方法。
支架大小的选择---
1.支架直径--目测选取支架,LAD所选支架与所估计血管直径比例,可为1.1:1 ;而LCX所选支 架与所估计血管直径比例,可为(0.9-1.0):1
2.支架长度---
目测法--需选好 尽可能暴露病变部位且不短缩的造影体位,(如:LADd病变--正头位,LADp
病变---右肩位或肝位) 反复观看以前放过支架的造影,根据已知支架的长度去锻
炼你的眼睛。----久而久之,你的眼力就很准了。
球囊测量法---比较准确。选好球囊,到病变部位,扩张前或后,测一下病变长度。对选支架
导丝测量法--部分导丝前端有长度标示,可做参考
1,手推造影剂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排空注射器甚至导管里的空气,防止气栓;
2;推注速度要适当,流速太快易导致冠脉内皮损伤,甚至夹层出现。
3;随时注意压力变化,
4;导丝旋转不要太快,否则容易导致冠脉多点损伤。
经挠动脉介入治疗时
1、选用泥鳅导丝,产生前臂动脉血管边支的几率小,一定要透视下,不要盲送,
2、挠动脉容易痉挛,有时送造影导管可以通过,但送guiding时不能通过,这是阻塞位置多在挠动脉,可以给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地尔硫卓,也可以换用肱动脉,不要暴力操作。
3、对于动脉硬化严重的病人,进入升主动脉困难,可以让病人深吸气憋住气,
4、多功能导管进行左冠造影容易,进行右冠造影不能就位时,可以将导管头端塑直一些即可,必要时及早更换右冠造影导管,
5、造影前一定要留个空白影像后再推造影剂,判断动脉硬化情况,
6、完全闭塞病变,对侧血管造影时,一定要多踩一会判断侧枝循环情况
造影角度的调整----
展露病变是造影的基本要求,体位角度不佳,可能会遗漏病变。现对蜘蛛位造影角度,做一
探讨。常规角度多选LAO45度、加足位30度。但病人心脏若垂位或横位,此角度可能就不适合,需要做一调整。
记住---冠状动脉是分布在心影表面的,永远不会在心影外面。
有时,蜘蛛位冠脉展开不清楚时,选LAO20度、加足位40度,多能解决问题。1。做过几例桡动脉近端狭窄的,鞘不能完全放进去,造影显示高度狭窄,但此时保留原有鞘管位置,送导丝造影管,往往能顺利通过,只不过因为鞘管没完全送入,转管子的时候得提防点鞘管,病人也会略有不适。
2。退球囊时一定要注意透视,忽略此项很容易引起guiding反向运动(大佬除外),深插入冠脉,造成夹层,曾经碰到过一例,教训。
3。当病变处于比较远端的时候,注意导丝远端最好打成圆环状,避免远端血管穿孔。
4。当造影管或Guiding因为型号的原因到不了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该换就换,不要硬撑,见过教授捣鼓了半个小时未成功后换根管一分钟到位,不该省的不要省。
5。曾经见过教授处理大的冠脉血栓,球囊低压力扩张,来回拉扯球囊以磨碎血栓,最后冠脉内注射欣唯宁,不知是否可有循证依据。
后面还有的想起来再慢慢说PCI时,很多情况下,选择GC很重要。术前一定要多读造影片,判断PCI难易度。对于钙化、远端、扭曲等等病变,选择强有力支撑的GC,有时是关键措施之一。GC支撑度不足,导丝过去了,可能球囊过不去,可能支架过不去,到这时再换GC,费时耗神,还增加出并发症的几率。挠动脉右冠GC,除了AL外,还有XBR、XBRCA可选。
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当中有不少病例主动脉增宽。左冠导管顶端到达主动脉根部后,随着导丝的撤出,导管的头端部分会恢复其自然弯曲。尽管再次送入导丝并适当旋转可以将导管顶端送入左冠开口,但问题或应注意的细节是造影完毕撤出导管时应在透视下撤出导管。因为导管在升主动脉根部易恢复自然弯曲,若未透视直接撤出导管,导管会在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打折。若在透视下撤导管,则易及时发现这一现象,在送入导丝消除弯曲后可安全撤出导管。
巧用“吸屏气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动作,可使双肺充气,纵膈变窄,从而使弯曲的血管相对拉直。挠动脉造影时
若锁骨下动脉扭曲,惯用此法,以使导丝进入升主动脉。已被大家所熟识。
另外,升主动脉扭曲,右冠脉开口较高,导管不易到位时,用此动作可使血管暂时拉直,利
于导管到位。 若右冠脉弯曲,支架不能通过弯曲血管段时,采用此动作,亦可使血管暂时拉直,利于支架通过。
送导丝尽量保持头端呈旋转状态。前些天碰到一例右冠中段支架术后复查患者,造影提示中段支架内50%管状狭窄及溃疡形成。Guiding到位后,送入BMW导丝至支架近端时头端弯曲成勺状,窃喜,可以大胆推送导丝至远端了,可是感觉到一点点阻力,退出导丝重新再进,头端还是弯曲,旋转不是很利索,不过还是放至左室后支。后进球囊时才发现,原来导丝进入支架外侧了,Guiding也被顶了出来。
可能与上次支架释放后贴壁不良也有一定关系。
初学术者在经挠动脉造影时,左冠口大体位置,往往心中不了解。造影导管提上提下、左转右转,反复冒烟来寻找左冠口。既增加了病人的造影剂量,又使自己多吃X线,有时还造成挠动脉痉挛,为此,被迫改为股动脉,耗时费力。
左冠开口多在气管分叉下第二椎体左“猫眼”处,在此部位转动造影导管,适当冒烟,可较迅速找到左冠口。许多心血管介入医生在使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会碰到以下情况:桡动脉穿刺时,穿刺针回血很好,导丝进入一定距离后,前端有阻力。根据本人的经验,如果使用的是CORDIS的穿刺钢针,且钢丝伸出穿刺针时有明显的磨砂感,此时送入鞘管,穿刺成功概率相当高。而如果使用TERMU的穿刺套针时,此时送入鞘管,往往会出现回抽无血。最可能的原因是导丝和鞘管头端进入血管内膜下或细小分支。而如果发生鞘管回抽无血的情况,大部分医生的选择是退出鞘管,压迫止血,同时换对侧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其实可以做以下尝试:将鞘管止血阀打开后,缓慢后撤鞘管直到出现大量回血,提示此时鞘管头端位于桡动脉主血管真腔内,使用0.014”普通弯头钢丝(一定用弯头,如果使用直头导丝,很有可能再次进入血管内膜下或细小分支)送入鞘管,轻柔推送,此时钢丝往往能够顺利进入血管真腔。
经股动脉行PCI或TAVI时,如果患者髂动脉严重扭曲,往往需要换用长鞘。但有时长鞘无法沿普通钢丝送入,此时常用的方法是换用超硬钢丝(该钢丝近头端1-2CM柔软,余体部较普通钢丝硬很多),往往能够成功。较少见的情况是,硬钢丝不能通过扭曲的髂动脉,此时可以首先使用普通钢丝送入降主动脉,然后沿该钢丝送入JR造影导管,然后退出普通钢丝,送入超硬钢丝,再退出JR造影导管,最后沿超硬钢丝送入股动脉长鞘。
介入无小事。 在目前医疗环境下,作为术者PCI前、中、后与家属的沟通,是最终手术成功很重要的一部分。沟通不到位,即使手术很成功、很漂亮,家属也可能有怀疑。所以一定要向患者家属讲明白,讲仔细,最好用通俗的语言。比如,把心脏比作机器,负责全身的供血,冠状动脉就是机器本身的油管路,油管路狭窄了或者堵塞了,那么机器就犯憋,人就胸闷或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油管路完全堵塞了,机器可能随时灭火,人的心脏也就可能随时停止。若能迅速把血管畅通(放支架),疏通了油管路,机器灭火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所以,时间越早越好。家属多数能够理解,尤其是劳苦大众,对术中风险,也了解比较清楚了。记住交待病情,还是宁重勿轻的好。对于AMI早期未PCI治疗的患者,后期准备处理。向家属讲--心梗好比-供应一块地的水沟完全堵了,那么这块地的庄稼几乎要完全旱死。我们放了支架,畅通了水沟,那么可以救活那些焉焉了的庄稼(将死未死的),从长远来讲,对心功能是有利的。多数家属能够理解并同意治疗。
1.桡动脉造影,穿刺血管时两点很重要,首先摸好血管,进入皮下要用针尖感觉血管,退针手掌下缘做好支撑,心平静气,刚开始时见到喷血不要慌(适应它),导丝不顺溜最好别轻易下鞘。到了一定数量(50例)后,技巧就固定了,心理是关键,一定自信。所谓的悟性,其实就是就是这两项:固定技巧,提高信心。当助手穿成了血包,不要轻易改左手或该股,摸不请血管,凭感觉和信心也要把它穿上,是提高心理的有效过程,到了这个阶段,心理很放松,无所谓,肯定能穿上,反而很容易了;
2.冠脉口是个肚脐眼,养成先要用导丝指引下基本放到附近,抖抖管头,一般自己就跳进去了,会随着心跳摆动,都不用冒烟,几乎都在里面,调整同轴,电影时先轻推,后加力。大的导管室不怕费材料,爱换管子,其实就用一跟管子,不易到位时,放松心情,依据影像,灵活琢磨,反而增加和磨练实践经验,
3.对于公用管挂右冠,大家讲的都是好经验,转出左窦时等一等,等管头冲着屏幕里面时,边提边转,转提要连贯,提的不够时容易跳入窦房结支,不要轻易冒烟,此时轻撤逆旋,然后前推管子,管头平了就进入主干了。对于锁骨下动脉扭曲的,主动脉结向左突出大的,单纯旋转提拉可能就难,我的办法是,用泥鳅导丝反过来送入(不能出头),挺直管子,感觉挂上好后,在透视下保持管头不动轻撤导丝过了弯曲后快撤。左手固定导管找个支点,抽推药物、开关压力、变换体位,全由右手完成,这样的病例弄上几个心中就有数了,以后仍然是固定技巧,心理自信。
4.当然还是要多实践,勤琢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多体会急诊,经历几次台上室颤,低血压,心率慢,血流不好等慌乱的感受,当你扛下来以后,你自然就提高了....想想那些大腕当时条件不好,还不如我们进步快呢,经历更曲折呢
PCI时支架长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环,选长了易覆盖边支、形成血栓,选短了未完全覆盖病变 或多置入支架,再狭窄率高、血栓形成几率高。如何选得恰好,确需功夫。首要是多看、多琢磨,练眼力,久而久之,自然眼力大增。但看也要有技巧地去看。不知各位站友对“各冠脉不同部位病变在何种不同造影角度下估测病变长度误差更小”有否经验?欢迎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冠脉穿孔---自制带膜支架
冠脉穿孔是PCI一危急的并发症,有时必需带膜支架处理,而国内许多导管室不备带膜支架,病人病情不稳定,术者亦焦急万分。怎么办?---自制个带膜支架,可能就解决问题。(本人与专家交流加上自己设想的方法)(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欢迎批评指正)
方法:需要两个支架
1.选好一个能覆盖住穿孔部位的合适支架(stent1)
2.再拿一个同样尺寸的支架(stent2)
3.把stent2用高压泵小压力打起来,把支架撤出
4.把支架2球囊用剪刀剪下,把囊芯抽出
5.把支架2球囊套在stent1上,注意两端对齐
6.把stent2套在支架1上,小心地把stent2捏在stent1上(先小力气捏,旋转90度,再捏
剩余部分,然后加大气力捏平,注意支架表面不要有突起).这样组合的带膜支架就制好了,顺导丝,送至病变处释放即可。
欢迎大家继续完善或提出更好的方法。左冠开口多在气管分叉下第二椎体左“猫眼”处,(见图)在此部位转动造影导管,适当冒烟,可较迅速找到左冠口。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非常感谢& &,对我这初学有几大的帮助
阅读权限220
学习和拜读了,感谢楼主分享,请继续支持我们!!!
很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谢谢,非常有帮助!
学习和拜读了,感谢楼主分享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