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取精准治疗实现血压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波动的有效控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是一种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其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对于其防治我们需要找出一条创新之路。这就是高血压慢病防治的精准化道路!
  高血压病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发病愈发年轻化,时常有年轻人猝死的报道,甚至不乏不足而立之年者。而高血压正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近年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 医疗负担日渐加重,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有专家预测,至2025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达到27.4%,患病人数将多达3亿。
  然而,当前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依然呈现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态势,情况令人担忧。要实现全球慢病防控目标,中国要在2025年将因慢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4.6%,要实现可持续发那婚后是否,则需要在2030年半因慢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2.9%,而目前为19.4%,任重道远!
  高血压病用药的精准路线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
  每个人的基因型都有自身特点,正是人与人之间 0.5%基因差异决定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对于高血压这种具有复杂致病因素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等外部环境的作用力,更是明确病因、指定个体化干预方案不可缺少的决定性因素。高血压有不同的基因分型,所以血压的控制也需根据不同个体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高血压的亚群中,由于发病机制不同,对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疗效不一,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自身的药物代谢特点来选择降压药物,可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目前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经验以及试错方案,是否有更精确的路线呢?
  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代谢模式,基因型检测可以作出一些判断。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临床实践表明,不同种族的患者甚至同一种族的不同个体在接受同一种药物治疗时,其治疗的效果、产生副作用几率、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和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于药物治疗的反应差异可由多种因素造成,遗传因素就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事实上,目前临床医生还无法掌握高血压患者的动态生理指征变化和用药反应等数据,缺乏对患者个体基因分型的考,通过高血压基因检测可以有效辅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具体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
  目前已开展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只需口腔黏膜拭子刮棒的方法进行样本采集,,通过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芯片杂交、数据分析处理等步骤,通过药品名在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获取所有与该药物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如CYP450),药物转运体(如SLCO基因家族),药物作用受体和药物靶标基因列表及其多态信息。
  其中包括常用的与高血压药物密切相关的多种基因(ADRB1、ACE、CYP2C9、CYP2D6*10、AGTR1、MDR1、MTHFRC677T/A1298C)等,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角度,来判断药物代谢酶和受体的基因变异情况。NGS技术的成熟应用将大大加快基因检测进程。高血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其中ADRB1和CYP2D6与倍他乐克等β受体阻断药有关,ACE与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关,AGTR和CYP2C9与厄贝沙坦等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有关。详细参考E-Seq。
  高血压慢病防治
  高血压慢病防治是全程、全面。高血压慢病防治的五个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含睡眠)和戒烟限酒。每一点均很重要,相互支撑。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高血压病人数据的网络化与大数据化将大大利于慢病防治。
  高血压病运动处方的精确化
  运动的度与量如何控制?
  以运动疗法实现高血压的慢病康复管理。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有效减轻体重、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且运动对血压的控制与药物控制疗效相当,不但能增强体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且针对个体化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制定的有氧运动方案,能有效维持降压效果。
  运动疗法对慢病康复的效果 运动降低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及其递质活性;运动降低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缩血管物质的浓度;运动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分布、改变血管的形态。精准运动疗法所给出的个性化运动处方,会让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形成良好的、科学的健身习惯,增强免疫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状态,减少因“治疗疲竭”所造成的沉重心理负担。
  个性化运动处方与个体有关。目前比较一致地认为有氧训练为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游泳和跳绳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一般以轻、中度为宜,简单地说就是达到运动出汗与气喘程度就可,用心率来计算是这样的:心率(脉搏): 180 -年龄数=最佳运动量心率。小运动量120~140次/每分钟,中运动量141~160次/每分钟,大运动量161~180次/每分钟。
  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min为宜,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须持续5分钟以上;每周锻练3次以上。精确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可以通过在一定运动条件下检测无氧阈、最大脂肪氧化、最大摄氧量,最大力量等值来评价强度,以此为依据制定个体化方案。
  聚焦高血压的精准治疗,推动慢病防治
  以上内容均来自2016年10月北京召开的“高血压慢病防治与个体化康复创新发展论坛”会议,会议上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世界高血压联盟(WHL)秘书长张新华、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孙宁玲、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胡松年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心内科朱庆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药剂科李新刚、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张彦伟、体育科学研究所魏文哲主任、心电医生CEO孙希、血管医生CEO佟虎作了相关报告,聚焦高血压的精准治疗,推动慢病防治。
  ---------------------------------------
  欢迎您关注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微信!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服务信息:
  1.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当您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时,您的健康和快乐也在增长,更多的健康和快乐分享请关注“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方式一:微信公众号:naoxueguan-NGH 方式二:扫描二维码,感谢您的关注!
  2.本微信致力于普及脑血管病的健康知识,提高践行力;欢迎回复提问,本微信编辑将做出及时回复。 邮件请复: naoxueguan-NGH微信编辑清风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原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专家提醒:睡前服用降压药更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发布日期:日&&&文章来源:凯风陕西&&&作者:金功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正在引发全球性健康危机。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10亿成年人(成年人口1/3)正在受到高血压影响,高血压逐渐成为“沉默杀手”。每年高血压引发的心脏病和中风导致940万人死亡,高血压是身体出现健康危险的强烈警告信号,必须提高警惕,严肃对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护生命安全。医生忠告,一旦患上此病,就得终生服药,维稳血压。
  怎样科学合理服用降压药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伟伟最新给出答案:睡前服降压药更能有效控制高血压。使血压全面达标的关键,必须做好两个调整:
  1.调整测量血压的时间
  一般高血压患者,一天量一次血压,这是不对的。专家提醒,正确的量血压时间和次数是:晨起量一次,服药前量一次,睡觉前量一次。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掌握血压的波动值,做好控制血压工作。夜间高血压是个盲区,往往被人忽视。若夜间血压不达标也会引发中风、心梗和肾损伤。标准血压为:白天140-90毫米汞柱;夜间120-70毫米汞柱。一个人要想使血压全面达标,夜间高血压指数一定不可忽视。
  对于依从性血压好的人(专业术语:指听医生话,经常量血压,血压控制好的人),还得定期或不定期地去医院检查有没有动脉硬化,做个颈动脉超声波查查有无斑块和颈动脉内膜的增厚。血压控制好了,还要检查有没有蛋白尿。如若查出以上因素,说明患者夜间血压有升高的问题,需加强夜间血压控制。
  2.调整吃药时间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是早晨服用降压药,这种服用降压药的时间对于部分人是正确的,而对于大多数人却是不科学的。专家经过临床研究,对比早晨服用降压药和夜间服用降压药的两组人员,白天服用降压药的人血压波动大,夜间服用降压药的人更能控制血压的升值。
  睡觉前服用降压药的好处还有,一是能避免血压“蹦极”。早晨有个晨峰高血压现象,血压正高时喝了特效降压药,血压会像“蹦极”一样“刷”地降下来,血压忽高忽低,是极其危险的。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要24小时保持血压平稳,而不是让患者硬性地把晨峰高血压猛地压下去。人的血压一直平稳地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或较低的位置都能适应,最怕的是血压忽高忽低,波动频繁。患者要避免血压“蹦极”,就要把喝药时间调整到夜间。睡觉前服降压药,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到了血压晨峰时间段,药物仍在发挥作用,牢牢摁住血压,不让血压发生“蹦极”现象,保持平稳状态。二是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现象发生。老年人早晨服用降压药后,出现头晕昏倒事件较多,那是因为喝了药物后,血管扩张,若长时间坐着或蹲着,猛然站起来,脑供血不足,就会晕倒。若晚上服用降压药,就会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白天心脏耗氧多,老年人喝了降压药以后,再做些家务,血压陡然降低,就会发生昏倒。如若血压低于60毫米汞柱,心机供血不足,还会发生心肌梗死。晚上服用降压药,可以帮助老年人早晨避免这些危险发生。晚上人是平卧状态,心脏耗氧少,喝了降压药后,即使血压低于60,因耗氧少,也不会出现心脑供血不足现象,不会发生心肌缺血或梗死,至少这类事件会大大减少。
  总之,将服用降压药的时间调整到睡觉之前,适合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晚上血压不高、又没晨峰血压现象,而只有上午9-11点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早晨服用降压药,属个性化治疗)。睡前服用降压药首先能减少人为的血压大幅度波动情况,还能有效地控制白天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伤害和服药后低血压超低现象发生,不仅如此,对于控制晨峰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都有好处,能真正实现血压的全面达标。
(责任编辑:余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个性化指导
目的:正确指导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用药,防止或减缓因血压持续升高而导致的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对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类型,具体化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80例患者血压有效控制在收缩压为110~148mmHg,舒张压为80~98mmHg。结论:患者了解血压波动的类型,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用药指导,减少了服药的盲目性,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11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高血压病人用药必须个性化
核心提示:“高血压病人用药必须个性化,不能分享他人的用药经验。”林曙光主任医师指出,虽然我们可选择的高血压药物非常多,但是高血压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伴随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需由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药。
  降血压别忘带上计算器
  ——访心血管病专家林曙光主任医师林曙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90%以上的病人血压失控。
  有好东西自然应当和朋友分享,但有些东西是不能分享的。有一天,张太太和李先生在公园晨运时相遇。张太太说:“唉,老李呀,最近我被查出患,现在和你是同病相怜了。你得这么多年,好像控制得还不错,不知道你吃的是什么药?”“我一直在服用××药,现在收缩压已经控制到120毫米汞柱,不如你也试试?药店里有卖。”然而,李先生的“成功经验”却没有在张太太身上成功复制,张太太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控制得不好。
  “高血压病人用药必须个性化,不能分享他人的用药经验。”林曙光主任医师指出,虽然我们可选择的高血压药物非常多,但是高血压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伴随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需由专科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药。
  病人自己到药房买药,看起来可省几块钱的挂号费,可是吃错了药怎么办?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控制不好怎么办?……一大堆的问题。
  “我国是个脑卒中多发的国家,全世界有l/3的脑卒中病人集中在我国。为什么?主要是因为相当多的高血压病人尽管接受了治疗,但是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结果还是出现了脑卒中。据统计,我国有1.6亿高血压病人,但血压得到控制的不到10%。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药物治疗和药物运用不当。所以,病人必须找熟悉高血压的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林曙光主医师强调说。
  效果与价格。要同时兼顾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共两百多种。“这两百多种药物还可以组合成多种复方制剂,这样一来,高血压药物种类就更多了,而用药的奥妙并不是老百姓所能够掌握的。因此,我非常反对高血压病人自己买药吃。”林曙光主任医师指出了目前病人的用药误区。
  在高血压药物中,沙坦类(属ARB类)是最新型的降压药,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按每类药物的平均价格由低到高依次为:噻嗪类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
  单纯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只要血压得到控制,就能减少心血管病的危险。所以,只要所服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降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当然是越便宜越好。若选择噻嗪类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作为病人的初始治疗物,将节约大量成本,产生较好的效价比。若使用较贵的新型降压药,病人经济负担可能较重,到后来可能难以为继,造成治疗中断。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所以费用对病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何在价格和疗效之间获得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是治疗的关键。
  另外,我们不仅仅要关心降压药的费用,还应该考虑如何节省不必要的转诊和复诊费用,减少并发症(如卒中、、、肾功能不全等)处理和住院费用等,即应该从病人可能支付的所有费用的整体去考虑。
  看来,高血压病人不但要学会使用血压计,同时也要学会使用计算器,药价与药效要兼顾。
  复方降压药是否更好
  各类降压药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在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使血压达标。因为单药治疗,血压达标率往往只有20%~50%,如果增大药物剂量,则易出现不良反应。如果联合用药,达标率可提高到75%~90%,尤其是合并或轻度的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单药治疗很难达标,而联合用药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达到降压目标。同时,联合用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而且能降低单药使用量,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从联合降压的原则考虑,现在市场上不少降血压药制成复方制剂,复方药是否更好?”笔者问道。
  “配方有个缺点就是不方便,比如说一次同时要吃两种药,如果是固定制剂的复方药,一次吃一片就行了。但是,从中国人高血压特点出发,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同定复方制剂。所以,我主张病人还是多种药物配合使用。等科学试验结果出来了,就可以用复方制剂了。”
  “北京降压0号是一个在国内应用非常广泛,且应用时间较长的复方制剂,您对这个药的看法如何?”
  “北京降压0号也好,上海复方也好,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所研究的降压药,最大的好处是便宜、有效,所以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可以使用这两种药。不过,话也得说回来,上述两种药是以利血平为主的降压药,而单独使用利血平,因不良反应较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被国家淘汰。所以,在没有新的便宜高效的复方降压制剂推出前,上述两种复方药可以继续使用。”
  同类药替换。问题并不大
  笔者问:“有时,病人先找张医生看,张医生开的是蒙诺(ACEI类的一种);两周后复诊,接诊的李医生却让他用洛汀新(也是ACEI类)。病人可能每次见的医生都不同,开的药也不同,这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西医和中医不一样,西医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基本知识是一样的,即便个别医生对某种具体药物有所偏爱,但是给药的大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现在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我国也有自己的指南,医生只要按照指南治疗就行了。尽管有个别药物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是不变的。所以这点不用担心。
  “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如果上一手的医生用蒙诺治疗有效的话,下一手医生是不会随便更改药物的。但如果上一手医生用蒙诺治疗不理想,那自然要给病人换药。另外,在同类药物中作些改动,问题并不大。因为从药理学机制来说,同一大类的药物只要等效量一致,换不同的药物问题不大。”
  降压中药。只能当配角
  市场上有很多中药类的降压药,那么专家对这些药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目前没有一种可靠的中药能够降压,中药只能作为西药降压的辅助用药,不能单独作为一种降压药使用,这点千万要注意。”林曙光主任医师对此一再强调。
  对于轻度的高血压,也不能单独用中药降压吗?林曙光主任医师告诉笔者,高血压病人不管是轻度或中度,在诊断后的3~6个月,可尝试使用非药物疗法,例如:运动、减肥、低盐饮食等。如果经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能降的话,就一定要用降压药。
  笔者问:“现在很多病人使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然不达标,降压药是否难辞其咎呢?”
  林曙光主任医师认为,问题不在降压药本身,而主要在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即病人是否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其次是医生的治疗水平。如果这两点达到的话,那么医生手头所拥有的降压药,是能够使绝大部分病人的血压达标的。然而,目前大多数情况是病人嫌药太多而不愿意吃,医生怕不良反应而不敢开得太多。
  “会不会是有些病人对某种降压药不敏感,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呢?”
  林曙光主任医师说:“当然会有这种情况,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两百多种降压药中,很少有病人对每一类降压药都不敏感的。”
  便宜也有好药
  “从物美价廉的角度出发,您会给普通老百姓推荐使用什么样的降压药?”
  “利尿剂非常便宜,几分钱一片;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几分钱一片;,几分钱一片……这些药物的综合使用,可以使病人的血压降下来,而花费却非常少,可以说物美价廉。”
  笔者问:“现在的降压药有长效和短效之分。以前用硝苯地平降压,弄得血压如同海浪一般骤起骤降。这类药在临床上是否即将被淘汰?”
  林曙光主任医师认为,这是南于不少医生对药物的片面理解而导致的错误说法。如果从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一天吃一次药是最好的。但是,由于硝苯地平半衰期比较短,如果一天服一次的话,可能达不到目标而引起血压波动。如果病人能够遵循医嘱,一天服3~4次,病人的血压还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结合我国国情,如果病人经济条件非常宽裕,可以用非常高级的药,可以一天吃一次;但是,全国8000多万高血压病人在农村,他们用什么药物去治疗呢?其实,硝苯地平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药物。
  林曙光主任医师再次强调,治疗高血压不要离开国情。长效制剂服用方便,但它在效果方面其实没有太大的优势。
(实习编辑:李杏)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风险】即可测试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喝粥养胃”的说法科学吗?喝粥真的养胃吗?不一定!喝粥……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服药时间不正确也会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极大的危险,这是患者朋友特别要警惕的,很多患者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因此吃降压药最好是早上起床就吃,晨练完或吃完早饭再吃药就有可能增加危险性。助力江苏医改,“高血压精准防治十万人基因队列项目”落地南通试点
去年十月,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健康中国”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2017年更是成为分级诊疗慢病下基层医改政策落地的关键年。精准医学作为我国“十三五”计划中的重大科技专项,对推进医疗创新技术在以高血压为典型代表的慢病防治领域中的转化应用,必将发挥出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精准治疗与精准防控在三高慢病管理中的核心应用作用,由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主办、南通普惠精准医疗承办、北京益序医疗协办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及精准防治沙龙”活动于5月20日在江苏南通顺利召开。
此次活动聚合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当地十余家大型医院多位知名临床专家,共同探讨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精准预防与诊疗。活动通过结合药物基因组学在慢病合理用药和临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明确了预防措施,对指导合理用药,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在会上,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监王雯静女士,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益序医疗于2016年自主研发的“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精准用药基因测序产品”对协助推广个体化合理用药的应用价值,展望了大样本人群高血压基因组学数据库对推动中国高血压慢病防治与新药研发的研究价值与发展前景。
日,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正式启动“高血压精准防治十万人基因队列项目”,该项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基因组学专家胡松年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总执行方。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民政部直接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作为国家级医疗大健康资源技术转化平台,中康促将在全国各省的重点城市同步推广该项目,落实慢病防治中心和临床试点基地。
未来通过对大群体样本全面的组学数据分析,该项目不但可以协助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及疗效评估,还将进一步与临床大数据结合,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药物基因组数据库,绘制出中国的高血压基因地图,提高高血压相关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支持原研药的研发。
可以预见的是,“高血压基因队列十万人项目”的启动,对于我国高血压等慢病的精准防治,以及揭示并理解“人体与疾病、疾病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联性与作用机理具有重大意义,这或许将是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治疗的有效实践。
南通作为中康促“高血压精准防治十万人基因队列项目”在江苏省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将就该项目设立临床科研专家工作组,同时与全市多家知名医院达成科研合作意向,旨在普惠大众,推行精准医疗理念——以个性化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医疗效率和用药效果,缩短试药调药周期,减少无效用药支持医保控费,让百姓受益;同时打通慢病管理闭环服务,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改善基层慢病管理效率。
对此,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松年教授,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应用”为题,分享了近年来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变异所导致的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的突破性进展。胡教授还特别列举了近期高血压精准用药项目的数据分析对比结果,佐证了该项目辅助临床用药决策的应用价值。
胡教授表示,一项对利尿剂无应答伴随长期临床预后差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中国人群中ADD1基因的rs4961多态位点的GT + TT基因型与呋塞米联合螺内酯治疗无效相关,与GG型相比,GT + TT基因型增加了约2.5倍的治疗无效风险,这表明绝大多数中国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物无效。
rs4961是位于ADD1基因上影响呋塞米疗效的重要多态位点,其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的频率远高于中国正常人群和欧洲高血压人群。大量的研究表明该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相关,尤其是亚洲人群。
胡松年教授表示,绝大多数西药在做药物研发时,其相关药物代谢的研究脉络是比较清楚的。个体化精准用药就是通过基因检测的手段,在患者用药前先检测药物相关基因关键位点的突变情况,预测药物可能的反应形式,判断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水平,根据患者基因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梳理不同药物的剂量选择,在多种治疗方案中选择相对风险小且更对症的方案,从而增加首剂处方的有效性,避免毒副作用,以实现降低不良反应、减少无效用药、节约医疗费用,实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自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在全国首创了“精准用药门诊”,以医师药师联合问诊的形式,为患者调整合理用药方案,开诊两年来积累了大量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实践经验。
来自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的副主任药师韩菲菲,以基因检测辅助临床个体用药诊断为主线,与大家分享了从个体案例揭示临床用药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通过基因检测预先了解不同个体的基因分型对选择用药方案的必要性。
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药物反应相关基因进行深度测序,进而分析受检者对不同药物的适用情况,可以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基因检测辅助临床诊断,除了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化用药方案外,还可以为一些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疾病提供证据,提高诊断效率。对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吴翔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2016年ESC关于扩张型心肌病和收缩功能减低性非扩张型心肌病定义”的最新修正内容。
声明指出,临床医生应关注DCM患者及其亲属发病的各类病因及多种临床特点,并更新了DCM的诊断标准,增加“收缩功能减低性非扩张型心肌病”这一分类,有助于提高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利用高通量技术的研究报道指出DCM患者存在一个以上潜在的致病基因突变。DCM患者亲属系统性心脏筛查证实20-35%为家族发病,20-25%受累病例可能存在致病基因的突变,最常见的是核纤层蛋白A/C和心脏肌节基因。因此,对临床而言,认真评价患者及其家属的表型将对正确解释基因结果起到关键作用。
再好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不能广泛应用到患者服务中去,终还是镜中花水中月。慢病管理下基层,是新医改政策的核心任务之一。来自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魏美芳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在新医改政策下实施区域分级诊疗的定义、标准、路径、要求、目标以及难点。
据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的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各国政府承诺完成——到2025年要将血压未达标的人群比例下降25%、食盐量相对减少25%、吸烟率相对减少30%,并规定到2030年要使因慢病过早(30-70岁)死亡人数减少25%等。
想要达成如上承诺的慢病疾控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预防与控制,特别是加强基层慢病管理的力度与精准度。因此,双向导诊的分级诊疗和卓有成效的基层随访在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就提出了“慢病管理五大处方”——药物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以及睡眠管理和戒烟限酒的处方,提倡打通慢病管理的医疗保健服务闭环,努力实现对慢病患者全面全程的管理,走出单纯的“就药谈药”的局限性。
“十三五”期间,国家还要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和不少于20种每种5万人的“专病人群队列”。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全民健康认识的空前提高,以及精准医学快速布局发展,通过精确地测量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分子、环境和行为因素,重新定义疾病发生、预后及治疗反应,从而产生更精准的诊断、更合理的疾病预防策略和更佳的治疗选择,并开发新型治疗方案,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
试想在不远的将来,医生或健康管理师会一手拿着患者的基因图谱,一手拿着相关环境、社会、生活习惯、心理、体检等信息,在可靠的基因组学大数据分析系统中做出综合评估,准确预测患者的基因组导向下的可能健康状况,并进行科学的基因组导向下的健康管理,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使疾病不发生或晚发生。
目前,本项目已在全国顺利开展多个试点,希望能够通过专业扎实的科研与优质顶尖的技术,推动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真正为百姓谋福!
点击图片 了解投稿详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压波动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