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失禁是上行传导束损坏,还是脊髓传导通路通向膀胱的传出神经损坏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某人因车祸造成脊椎在胸部处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由于A.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B.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C.脊髓排尿中枢破坏D.脊髓中联系大脑的传导束被破坏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某人因车祸造成脊椎在胸部处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由于B.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 A.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B.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 C.脊髓排尿中枢破坏 D.脊髓中联系大脑的传导束被破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B.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
扫描下载二维码脊髓背侧损伤大鼠排尿上行传导通路的改变--《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年21期
脊髓背侧损伤大鼠排尿上行传导通路的改变
【摘要】:目的采用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背侧损伤后排尿上行传导通路的改变。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和脊髓背侧损伤17 g/2 cm、17 g/5 cm及17 g/10cm,3个小组,使用该院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在T12~L1水平制备背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仅暴露脊髓,但不损伤脊髓。术后第1天,所有大鼠开腹,BDA注射于膀胱壁。BDA注射2周后取出脊髓组织,行BDA染色并观察其变化。结果神经示踪后BDA免疫组化阳性的神经元呈棕褐色深染。BDA阳性的神经元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通过观察脊髓组织内BDA的变化情况,发现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以上脊髓组织内BDA阳性的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减少;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加重,神经元细胞染色程度减弱。并且在脊髓损伤组中,损伤部位以上出现一侧深染者,向上走行过程中观察到另一侧相应位置也出现明显BDA染色阳性的区域。结论 BDA示踪技术在神经传导的研究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神经示踪结果提示外伤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与排尿中枢间神经通路的传导发生了减弱,并且膀胱尿道与排尿中枢间神经通路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神经支配向对侧交叉传导的情况。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651.2【正文快照】:
绝大多数外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cord ingury,TSCI)患者存在排尿功能异常,且泌尿系统并发症是T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TSCI神经通路损伤的了解。本研究在前期成功模拟外伤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基础上[1-2],应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开明,王星星;[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双卫兵;刘强;;[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Neural Regeneration R2008年03期
;[J];Neural Regeneration R2011年35期
张瑞平;李健丁;刘强;双卫兵;谢军;;[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3期
刘杨;苗宇船;郭继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广明;韩笑;吴辉群;季达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瑞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苏;[D];南通大学;2006年
隆海滨;[D];中南大学;2007年
韩笑;[D];南通大学;2008年
杨扬;[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封亚平;朱辉;刘艳生;沈彩虹;;[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帆;陈建敏;张晓;;[J];创伤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汪建良;余勤;白月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02期
田伟;张焱;孙岚;王征美;;[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杨进顺;吕浩然;廖壮文;赵玉;谭理连;;[J];广东医学;2011年05期
靳安民;徐印坎;张文明;赵定麟;周志华;区士欢;;[J];中华创伤杂志;1987年04期
刘雷,裴福兴;[J];华西医学;2005年03期
谢永刚;张小洺;姚尚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张淑娟;刘辉;李晓光;;[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费琦,王以朋,徐宏光,高增鑫,邱贵兴;[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12期
马延超;董平;钱军;汉华;汪玉良;;[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伟;张焱;孙岚;王征美;;[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曾旭;刘德明;王文敏;杨宝林;;[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陈晓亮;王德春;郑修军;马进峰;王颖;;[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田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吴东;;[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杨刚;唐文渊;钟东;晏怡;;[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章慧平;陈忠;叶章群;杨为民;杜广辉;袁晓弈;蔡丹;孙小松;;[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茅磊;王汉东;潘灏;乔梁;;[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刘大立;张俊;李朝;蔡合金;;[A];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张宏志;冯世庆;;[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喜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张超群 范晓莉;[N];中国医药报;2005年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陈勇;[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索;[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王坤;[N];解放军报;2000年
张超群 范晓莉;[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何卉 陈西敬 王广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徐亚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曾利明;[N];中国改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文明;[D];苏州大学;2010年
时素华;[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青;[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冯书章;[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1年
石文静;[D];复旦大学;2004年
佡剑非;[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胡萍;[D];山东大学;2004年
许亦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刘庆华;[D];复旦大学;2005年
王小元;[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王骏;[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金晓颖;[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张国鹏;[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田明霞;[D];青岛大学;2005年
李彦;[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葛良鹏;[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刘小会;[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丁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陈晓辉;[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卫国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膀胱传入神经阻断与膀胱过度活动症
&&&&&&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美国,OAB已列入10个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位居和消化道溃疡之前。欧洲的一项调查表明,17%的成年人患有尿频、尿急或急迫性其中一项或多项症状,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尿失禁是OAB最常见的症状,文献报告3%的20-29岁,45%的50-59岁的妇女患尿失禁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引起OAB的发病率也很高,发生率在52%~82%之间,前列腺切除后仍有部分患者OAB不消失。膀胱过度活动症多发生于老年和儿童,和伴随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密切相关。
&&&&&&& 近10年来,OAB引起下尿路症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OAB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传出神经的作用实现的。临床上广泛使用的Oxybutynin(奥宁)和新一代的Tolterodine(托特罗定)都是节后神经纤维毒覃碱受体拮抗剂。抗毒覃碱药物不仅干扰了乙酰胆碱对逼尿肌的节后效应, 同时也影响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稳定了膀胱 。一般认为 药物治疗的治愈/改善率仅为40%,服药6个月后71.8%的病人撤出治疗。这说明传出神经阻断并不是解决OAB症状唯一的途径。那么阻断传入神经会不会使病人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改善呢?
&&& 目前对膀胱传入神经的认识
&&&&&&& 排尿反射不仅需要传出神经从脊髓向膀胱传导,而且也需要传入神经从膀胱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完好的传入神经是将膀胱胀满和不舒服的信号传入大脑的关键。膀胱和尿道壁内组织传入神经纤维 (感觉纤维)存在着两种感觉神经末梢,一种感觉神经传入纤维称A-δ纤维,其主要存在于逼尿肌及尿道平滑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组织内,A-δ纤维传入的信号主要来自机械感受器(膀胱胀满或膀胱壁张力),对排尿功能作用较大。另一种是染色较弱的无髓鞘C纤维,其数量占膀胱传入纤维的60%~70%,含大量P物质,主要位于膀胱和尿道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内。此类感受器传导疼痛、温度觉和触觉,对化学性刺激很敏感,而对机械性刺激(膀胱牵拉作用)不敏感,C纤维主要感受伤害信号和初级痛觉。身体其它部位的C纤维则能传入刺激感受,比如手指遇热立即收回的反射过程就是C纤维传入的感受。儿时膀胱C纤维丰富,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当发生急慢性感染或长期刺激变时,膀胱C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就像儿时状态一样,膀胱C纤维这时可以和身体其它部位的C纤维一样传入刺激感受。所产生的反射功能或欲排尿虽是人体防预机制的体现,以便能排出刺激物或细菌,但膀胱C纤维感受刺激同时使患者产生明显的下尿路症状。关于C纤维传入神经对膀胱过度活动的作用,deGroat的研究已较明确。他在实验中发现,猫的脊髓离断后最初膀胱反射消失(不能排尿),几周后C纤维短路传导重新建立,膀胱自动排空。人类有同样的机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膀胱过度活动都是C纤维传导重新建立所致。我们过去在急、慢性家犬实验中证明阻断C纤维神经传入明显增加了动物膀胱容量。而对大鼠梗阻性模型行C纤维传入神经阻断后也明显改善了梗阻后膀胱对梗阻的反应,这些都是减少膀胱过度活动所达到的。
&&& 传入神经阻断治疗OAB的探讨
&&&&&&& 膀胱传入神经阻断的药物有限,人们研究最多的是辣椒辣素 (Capcaicin),以及Resinferatoxin(RTX)。
&&&&&&& 辣椒辣素的作用机制
&&&&&&& 辣椒辣素是辣椒中最具刺激性的成分,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辣椒属植物中的有刺激气味成分,化学名称是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酰胺。分子式为C18H27NO3,分子量为305.40,分子结构图为:
&&&&&&&&&&&&&&&&&&&&& &&&&&
兴奋作用在周围感觉神经末端 ,主要是某些初级感觉神经元感受伤害的无髓鞘C纤维,通过大量释放P物质使感觉神经的P物质耗竭,并抑制其合成,导致初级传入神经纤维丧失活性,阻断感觉由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P物质是一种十一肽,来自C纤维神经末梢,仅限于传入神经通路,在排尿反射中与感觉传入有关。一次性应用辣椒辣素可以长期阻断P物质的传导能力。一般经3-12个月C纤维神经末梢P物质的传导能力可以恢复到阻断前水平。
&&&&&&& 辣椒辣素对 尿动力学的影响
&&&&&&& 辣椒辣素在膀胱功能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辣椒辣素能使膀胱产生一个短暂的收缩。在家犬的实验中,这种收缩大约持续30分钟左右,是P物质大量释放所致。在人类这时会引起疼痛和烧灼的刺激症状,是有些病人需麻醉的原因。但这种收缩在再次膀胱内应用辣椒辣素的大鼠中就不会出现了,说明第一次长期阻断传导的事实。局部应用辣椒辣素使排尿反射兴奋性短暂增加后,膀胱容量得以长期增加,膀胱稳定性增加,但不影响其排尿功能。我们用辣椒辣素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的评价方法是用雄性杂种狗,实验组选1uM或100uM的辣椒辣素,对照组用酒精盐水行膀胱灌注。注药前、注药时和注药后1天、1、2、4、12周分别行泌尿动力学检查并收集漏尿点的膀胱压力、容量及膀胱顺应性。结果显示膀胱灌注1uM和100uM辣椒辣素后分别引起50%和86%的狗灌注后出现多发性膀胱自主收缩,之后表现为膀胱压力降低,膀胱容量增加,从而提高了膀胱顺应性[6]。
&&&&&&& 辣椒辣素对神经介质P物质的影响
&&&&&&&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随着辣椒辣素浓度升高,膀胱组织中粘膜层、粘膜下血管周围和肌层 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高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高浓度辣椒辣素能使膀胱内感觉神经末梢的P物质耗竭。因为辣椒辣素是通过消耗膀胱内P物质,抑制了感觉信号的传递。 有人用每公斤体重50mg的辣椒辣素研究新生鼠膀胱P物质免疫反应的局部脱敏作用,其膀胱P物质免疫反应活性降低60-84%。我们用家犬作实验,从放射免疫分析中发现实验组的膀胱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100uM辣椒辣素1周后P物质下降55%,4周后P物质下降57%,而12周后仍低于正常的53% 。
&&&&&&& 辣椒辣素对膀胱形态学的影响
&&&&&&& 为了了解膀胱组织对各种剂量辣椒辣素形态学反应,我们观察了局部应用辣椒辣素后的膀胱形态改变。实验选用66个雌性的SD大鼠,动物被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 (N=18) 、100uM 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N=24)和2mM 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N=24)。辣椒辣素经尿道插管注入膀胱。动物分别于1小时(N=6)、1周(N=6)、4周(N=6)和8周(N=6) 处死,取出膀胱,测其湿重并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辣椒辣素并未引起明显的膀胱重量增加。100uM 组镜下仅显示固有层表面轻度的血管扩张;用2mM 辣椒辣素治疗组可见膀胱粘膜糜烂、水肿、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肌层表面的局灶性损伤。粘膜层的改变于1周后开始修复,这时可在肌束间见到轻微的慢性炎症,肌束间尤其在浆膜下能见到许多肥大细胞于近血管处。8周后粘膜层恢复正常,而固有层变的更致密,肌层表面出现一些局灶性的钙化。结论:100uM 辣椒辣素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过高剂量的辣椒辣素可引起可逆性的轻度粘膜损伤和炎性改变。
&&& &&&&辣椒辣素对梗阻膀胱的影响
&&&&&&& 一般认为辣椒辣素不能用于梗阻的情况,而临床上OAB又是梗阻最常见的问题。1995年 我们研究了辣椒辣素对患有膀胱颈部分梗阻大鼠的早期动力学影响[8]。实验选用26例雌性SD大鼠,体重250-300克。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ON N=4)、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C N=7)、膀胱颈不全结扎组(ON=7)和辣椒辣素膀胱灌注+膀胱颈不全结扎组(OC N=8)。膀胱压力测定于两周后进行。结果显示C组和OC组膀胱总的P物质含量分别下降了52%和53% ,辣椒辣素消除了正常及梗阻大鼠中出现的不稳定膀胱(CON:C=1:0; O:OC=5:0)。与CON组比较,用药后C组平均膀胱容量增加(CON=0.31±0.04ml与C=0.46±0.08ml),而OC组则比O组减少(O=4.07±0.56ml与OC=2.21± 0.47ml p<0.05) 。 OC 组大鼠的Pmax(86.33±4.30cm H2O)低于O组(99.35±5.47cm H2O) ,其残余尿也明显少于O组。结论表明膀胱颈不全梗阻引起膀胱功能的明显改变,包括不稳定膀胱,排尿压和残余尿增加。辣椒辣素能治疗不稳定膀胱并能改善膀胱对梗阻的动力学反应 。
&&&&&&& 进一步了解辣椒辣素对梗阻的长期作用,实验选31例雌性SD大白鼠,体重201-225g。大鼠同样被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 (CON N=6) 、辣椒辣素膀胱灌注组(C N=6) 、膀胱颈 不全 结扎组 (O N=9) 和辣椒辣素膀胱灌注 + 膀胱颈 不全 结扎组 (N=10) 。膀胱压力测定于灌注 6 周后在动物清醒的情况下进行。结果膀胱 颈部不全结扎导致膀胱重量,压力和容量的明显增加。与 OC 组大鼠 比较,O 组 (0.81gm) 膀胱重量更高 (p<0.001) ;C组膀胱容量比CON 组增加(p<0.001 CON=0.14±0.01ml与C=0.25±0.02ml) ,而 OC 组则低于p<0.05)O 组 (O=5.59± 0.55ml与OC=3.57±0.61ml) ;比较 Pmax,OC组(82.52±5.16cm H2O) 明显高于(p<0.05)O组 (66.56±4.15cm H2O) ;OC组平均残余尿量为2.51ml,而O组为4.00ml;O组不稳定膀胱发生率为56% ,OC组为20%。实验进一步证实辣椒辣素能长期抑制不稳定膀胱,并改善膀胱功能,从而提高了膀胱对梗阻的代偿能力[8] 。
&&&&&&&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由于辣椒辣素阻断传入神经,减少了膀胱对梗阻的反应,稳定了膀胱,延长了膀胱从过度活动的反应走向衰竭的自然过程。
&&&&&&& 临床辣椒辣素的应用尝试
&&&&&&& 辣椒辣素对人类治疗的尝试,不断有小数量报告,主要用于脊柱损伤的病人。我们用于一组 31例顽固性女性尿道综合征病人,其年龄33-66岁,平均46.5岁。病程2-30年,平均6.9年。许多病人有自杀倾向。治疗前夜尿4-20次,平均7.3次。膀胱灌注用100μmol-1mmol/L辣椒辣素溶液。排空膀胱后,以每分30毫升的速率输入至100毫升,保留其溶液在膀胱内30分钟,然后排空膀胱。 随访发现94%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维持时间最长超过12个月,三个月至半年复发者占50%,对治疗完全无反应者仅占6% 。灌注后膀胱压力无改变而容量增加。除局部烧灼痛外并无其它副作用。
&&&&&&& 我们也探讨了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前膀胱灌注辣椒辣素对预防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的作用。临床研究选择诊断为BPH,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辣椒辣素组,分别在术前灌注30%醇盐溶液和含1mmol/L辣椒辣素的30%醇盐溶液100ml,30分钟后排空,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辣椒辣素灌注组患者的膀胱痉挛例数和持续时间、冲洗液转清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来看,辣椒辣素灌注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较术前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膀胱容量和最大逼尿肌压力的改变较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 。临床研究证明术前膀胱灌注辣椒辣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的不稳定膀胱和膀胱痉挛性疼痛,改善膀胱的功能。
&& RTX及其应用
&&&&&&& RTX(Resinferatoxin)是从一种从大戟色素体(类似仙人掌的植物)中提取的辣椒辣素类似物。与辣椒辣素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类似。分子式如下图:
&&&&&&&&&&&&&&&&&&&&&&&&&&&&&
&&&&&&& 虽然在分子结构上,RTX与具有促肿瘤生长作用佛波酯( phorbol esters)相似,但是并没有类似的促肿瘤生长作用。RTX辣度为辣椒辣素的1000倍,而局部刺激作用明显小于辣椒辣素 。
&&&&&&& 膀胱慢性炎症等病变可使初级传入纤维过敏并且激活静止性伤害感受器,引起膀胱不稳定,产生一系列临床上的下尿路症状。动物实验证明,RTX和辣椒辣素类似,也可以激活C纤维膜受体,减弱传入神经冲动。RTX也能使引起反射性排尿的小鼠膀胱容量阈值显著上升,且增加膀胱容量。用RTX同时阻断传入纤维传导非伤害性和伤害性感觉冲动,是否能解除人类OAB引起的症状呢?
&&&&&&& 一项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单次膀胱灌注后,71%病人的排尿频率,无意识遗尿和膀胱容量有部分或全部改善。而且,没有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与基础值相比,可使排尿频率降低23%,且作用持续2个月以上。病人尿失禁发生次数也减少了67%,并维持3个月以上,且在3个月里病人最大膀胱容量增大了48%。
&&&&&&& 我们观察了29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人。RTX灌注后,病人无膀胱区局部烧灼痛及任何局部刺激,无一例需用局部麻醉,无其它副作用。RTX灌注治疗初始时未监测到逼尿肌收缩现象。
&&&&&&& 治疗前7天排尿日记显示日间排尿9-26次,平均15次。夜间排尿3-13次,平均6.4 次。灌注后29例尿频症状于一天后开始改善,其中2例伴尿痛病人症状缓解。RTX灌注1周后 排尿日记显示日间排尿5-15次,平均8.9次。夜间排尿0-5次,平均3次。RTX灌注1个月后 排尿日记显示日间排尿5-20次,平均6.2次。夜间排尿0-6次,平均2.6次。灌注后排尿频率明显少于灌注前(p<0.001)。说明RTX膀胱灌注疗效好,可作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 理论上,阻断传入的c纤维神经有其合理性,辣椒辣素和RTX为今后OAB的治疗带来另一希望,和现有的 托特罗定等传出神经阻断剂共同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将明显改善OAB引起的下尿路症状。
本文摘自中国尿失禁网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7:18
王卫国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卫国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卫国大夫提问
王卫国的咨询范围: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肿瘤
王卫国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泌尿科好评科室
泌尿科分类问答第二册 4、3脑和脊髓_小学自然教案
> 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第三节 脑和脊髓&&& &&&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反射弧中的核心结构神经中枢就都存在于其中。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完整地理解反射活动及其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脑又是形成感觉的地方,体温调节的中枢也位于脑,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习下续内容起着打基础的作用。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本节内容名词概念多,知识抽象。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投影、挂图、模型等;同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对一种具体现象作深入分析,揭示脑和脊髓在神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脊髓的功能。(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三)情感目标1.继续对学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性教育。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脊髓的功能。三、教学准备人脑的纵剖面挂图(或投影)、人脑的模型、大脑的结构挂图或投影、自制投影片(示传导束)。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引入脑和脊髓。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的外层和脊髓的内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灰质;脑的内层和脊髓的外层是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叫白质。(二)利用挂图、投影、模型,介绍人脑的结构和大脑的结构示人脑模型,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为什么说人的大脑特别发达呢?边观察模型边介绍。1.从结构上看:人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体高度密集,皮层表面布满沟、裂和回,使大脑皮层面积大大增加;皮层以下的白质发达,如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胼胝体,以及联系小脑、脑干、脊髓的神经纤维,大大增强了大脑皮层与其它中枢之间的联系。2.从功能上看: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控制着其他低级中枢的活动。(三)结合实例,分析脊髓功能无意中,以针刺手,将发生缩手反射。出示自制投影片(示传导束),要求学生说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接着问,用针刺手,我们还会感觉到疼痛,痛的感觉是在哪里形成的呢?有的人胸部脊髓离断后,从胸部以下会失去感觉,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课本图4―13“传导束”,并自学“脊髓的功能”部分内容。自学以后请学生就上述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结合投影或挂图(最好用简笔画),以针刺手发生缩手反射为例进行讲授。强调两点:1.脊髓中的神经纤维集合成传导束,传导束的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联系脊髓各部分及脊髓和脑。2.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缩手中枢的神经冲动,分为两部分进行传导:一部分传向效应器,完成反射;另一部分由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两方面的功能。(四)小结:结合挂图或模型让学生指认脑的结构;&&& 要求学生复述缩手反射并引起痛觉的神经传导过程。并说明在缩手反射中,是先缩手然后感到疼痛。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脑和脊髓&&& (一)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的结构特点:1.大脑皮层面积大:布满沟、回、裂&&&&&&&&&&&&&&& 2.白质发达,与各部分联系密切&&&&&&&&&&&&&&& 3.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功能特点:1.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2.大脑皮层中的中枢是人体最高中枢&&&&&&&&&&&&&&& 3.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二)脊髓的功能:反射和传导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从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灰质在&&&&&&& ,白质在灰质的&&&&&&& 。白质内的神经纤维,不仅能联系脊髓的各部分,而且在脊髓和&&&&&&& 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大脑由两个&&&&&& 组成。大脑半球表面是&&&&&&& ,也叫&&&&&&& ,其上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因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 和&&&&&&& 数量。2.课后作业&(3)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痛接着缩手(C)先缩手接着感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4)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5)左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可能的原因是(&& )(A)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伤(B)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C)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D)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6)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 (B)视觉中枢(C)听觉中枢&&&&&&&&& (D)语言中枢3.参考答案(1)中央,周围,脊髓(2)大脑半球,灰质,大脑皮层,沟,回,表面积,神经元(3)C(4)D(5)A(6)D4.简要分析(1)略(2)略(3)略(4)略(5)大脑对躯体的支配具有交叉性,即左侧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支配左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6)略。&&(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2.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小脑的功能。(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由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脑各部分功能的学习,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2.教学难点&: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三、教学准备脑结构模型或图,“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投影片(可自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脊髓功能,创造认知冲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的反射中枢,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如用针刺手,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在许多时候,譬如说在医生给我们打针时,针刺了我们的手,我们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婴儿当他(她)的膀胱充满尿液时,会发生排尿反射而出现尿床现象,但同学们似乎是适时排尿,当膀胱充盈时并不发生排尿反射。这些现象如何解释呢?是否和我们前面讲的内容矛盾呢?(二)结合具体事例,解决认知冲突要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先请同学们自学“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部分内容,它能告诉我们答案。自学结束后,请学生回答:1、为什么医生给我们打针时不发生缩手反射?2、婴儿排尿与正常成人排尿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在医生打针时,我们能靠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不产生缩手反射,正是说明大脑对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有控制作用。排尿中枢也是脊髓中的一个低级中枢,也受大脑的控制。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位于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再由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由大脑决定是否排尿。如要排尿,则神经冲动由下行传导束传导到排尿中枢,再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婴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整,所以排尿是无意识进行的。成年人如果大脑受损,或者有关的传导束受损(如脊髓离断),也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三)利用模型挂图,认识脑干、小脑值得注意的是,大脑和脊髓并不是直接相连的,中间还隔着脑干。脑干自上而下可分为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延髓下面连接脊髓。(示挂图或投影)脑干区别于大脑和脊髓的主要特点是:灰质和白质分布不规则。脑干被有些人称为“生命中枢”。显示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脑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两个:1、脑干的白质中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是大脑、小脑和脊髓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2、脑干的灰质中有心血管运动、呼吸和吞咽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一旦脑干损伤,就会危及生命。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示脑模型)。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四)分析实例,巩固知识&&& 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时,为什么要使实验腿放松,否则实验会失败?请几个同学进行分析叙述后教师小结。&五、板书设计&第三节 脑和脊髓一、 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1.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2.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二、脑干&&& 1.脑干的组成:间脑、中脑、脑桥、延髓。2.脑干的特点:灰质和白质排列不规则。3.脑干的主要机能:(1)白质中有联系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传导束;(2)灰质中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三、小脑小脑的功能是:1.维持身体姿势平衡;2.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在制备脊蛙时,把剪去头部的蛙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它能否翻身。如果它&&&&&&&& 说明脑还未除尽,如果&&&& 说明脊蛙制备成功。此实验除去蛙脑,目的是排除&&&&&&& 对&&&&&&& 的控制。(2)在脊蛙反射实验中,蛙在没有&&&&&& 而只有&&&&&&& 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搔扒反射。而&&&&& 也损伤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 功能。(3)脊髓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B)反射和传导(C)上行和下行传导兴奋 (D)反射和感觉2.课后作业&(4)小儿夜间有遗尿现象,其原因是(&& )(A)膀胱小&&&&&&&&&& (B)新陈代谢过旺,产尿多(C)排尿不受大脑控制 (D)大脑发育尚不完善(5)下列有关脑灰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集中于脑的深部(B)集中于脑的表层(C)均匀分散于脑的各部分& (D)在脑的不同部分,分布不同(6)当一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疼痛(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疼痛(C)不产生缩腿反射便感到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疼痛(7)“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脑干(8)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自己右手中指和鼻子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其病变发生在(&&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3.参考答案(1)能翻身,不能翻身,脑,脊髓(2)脑,脊髓,脊髓,反射(3)B(4)D(5)D(6)B(7)D(8)A4.简要分析(4)人的排尿中枢在脊髓下部,属低级中枢,受大脑控制。小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常出现大脑对排尿中枢“控制不力”的情况,从而造成遗尿。(5)脑灰质在脑的各部分中分布并不一致。在大脑中主要分布在皮层,但在脑干等处则呈不规则分布。(6)脊髓的功能是传导和反射,当脊髓上部损伤时,反射仍能进行,但由于传导路径阻断,所以无法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7)脑干的灰质中有基本的生命中枢,如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该病人其他功能丧失,但呼吸、心跳仍在,故脑干未损伤。(8)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骨骼肌群的随意运动。小脑病变,则不能完成如题中所述的精巧动作。&【小资料】神经细胞有多长?神经元虽然只是一个细胞,但由于有伸长的轴突,所以细胞总长度常常很可观。人的神经元可长过1米。长颈鹿脊髓中神经元纤维可一直伸到后肢趾尖,这一神经元的全长甚至超过1米,而鲸相应的神经元更长,可达10米。轴突的直径一般都是较小的。人脑中某些细小的轴突直径只有1微米,但有些动物如乌贼的巨大轴突直径或大至1毫米。(詹迪威) 本文地址: /jiaoan/xiaoxueziranjiaoan/.htm下页更精彩1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小学自然教案】栏目最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