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在医院做胸部胸腔积液的原因引流手术时,不锈钢止血钳断了一截留在胸腔导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范文一:【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09-0359-01  1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  1.1 目的: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回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同时预防和治疗胸膜腔的感染。  1.2 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2 胸腔闭式引流的安置部位  胸腔闭式引流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引流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积聚的最低位。  3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和用物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单瓶,双瓶,三瓶。用于排液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则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4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和记录  (1)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患者我们必须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是否有水柱波动是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的范围大约4-6cm为正常值。若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发现病人气促胸闷,则提示血块堵塞引流,应捏挤或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每小时小于80ml,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固。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5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  (1)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常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2)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  (3)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6 胸腔闭式引流术拔管的基本常识  (1)拔管指征:置管引流48-72小时后,引流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或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24小时引流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胸片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时,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屛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和并包扎固定。  (2)拔管后观察: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2)09-0359-01  1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与适应症  1.1 目的: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的膨胀,回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同时预防和治疗胸膜腔的感染。  1.2 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2 胸腔闭式引流的安置部位  胸腔闭式引流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引流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积聚的最低位。  3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和用物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单瓶,双瓶,三瓶。用于排液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为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则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4 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和记录  (1)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患者我们必须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是否有水柱波动是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在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的范围大约4-6cm为正常值。若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发现病人气促胸闷,则提示血块堵塞引流,应捏挤或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每小时小于80ml,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固。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5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  (1)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常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2)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  (3)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6 胸腔闭式引流术拔管的基本常识  (1)拔管指征:置管引流48-72小时后,引流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或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24小时引流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胸片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时,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屛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和并包扎固定。  (2)拔管后观察: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范文二: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      自发性气胸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急骤,必须及时采取医疗护理措施,才不至发生意外。一般气胸抽气后,胸腔内既可维持负压,症状改善。张力性或交通性气胸单纯穿刺抽气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常需采取封闭引流手术进行治疗。现仅就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体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4~82岁,其中肺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28例,血气胸11例,食管癌根治术16例,脓胸清除术3例。   1.2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出血量大,每小时超过200 ml,连续3 h且持续增多,血色鲜红,出现血压持续下降、脉速等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开胸手术止血,出血量减少;1例肺癌根治术患者烦躁,自行拔除胸管,及时给予处理,脱离危险;1例气胸患者水封瓶内液体量逐渐减少,管道接错,及时重新接管,无出现意外。通过以上临床实践,体会到护理观察中认真、细致、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控制。   2护理体会   2.1水封瓶、橡皮管以及玻璃接管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检查连接处有否漏气,如皮管已软则须更换,用消毒巾包好高压消毒。平时准备2套,以备急需。   2.2单纯封闭引流时,要注意玻璃管在水面下的深度,一般深入水面1~2cm既可。如果太深胸内空气不易排出,过浅使玻璃管离开水面有进入空气的危险。如排气管在水面下16cm深度时,胸腔内气体压力一定要超过16cm水柱才能排出体外,这样会使胸腔内保持一定正压,以致压缩肺不易复张。在搬动玻璃瓶时,要防止晃动,以免管口离开水面,使外面空气进入胸腔。   2.3胸腔内已有感染,胸液多,最好用两个瓶子,即在水封瓶与胸腔之间再接上一个玻璃瓶盛分泌物用,插入瓶内两根玻璃管至瓶颈部即可,不能太深,以防在抽吸时渗出物流入水封瓶内,或逆流至胸腔。   2.4采用电动吸引器连续抽气。直接加连于引流瓶则吸力太大,致使肺突然膨胀而紧贴胸壁,一旦关闭吸引器,则又可造成压力突然悬殊,而把水封瓶内的水倒吸上去。所以采用电动吸引时,应在接近吸引器处加一个调节压力瓶,此瓶内加一根长玻璃管,垂直插入距瓶底1cm处,并保持水平面在16cm左右,上管口通气大,这样装置就能保证抽吸的负压不会太大。如果超过负16cm水柱时,外面空气就会由玻璃管穿通水面进入瓶内,来缓和吸力。如果水封瓶不够用,亦可用一个插有3根玻璃管的瓶子代替三个瓶子。插入水面最深的玻璃管外端直通大气,作为调节压力用;插入瓶中水面下1~2cm处起封闭作用的玻璃管,外端接胸腔引流管。缺点是:如胸腔有分泌物时则瓶内液面会上升,不能保持恒定。另外,抽吸时因从调节管进入空气泡很多,水面波动大就妨碍观察胸腔引流排气情况。   2.5引流皮管的长度应以适合病人翻身为宜,过长易受压、弯曲,导致引流不畅;过短则病人翻身时容易脱出。皮管中段可用别针等固定于床缘,下段应保持垂直。   2.6引流瓶应放在距离胸腔以下70~80cm之地面上,过高则瓶内液体易被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搬动病人时,不要把瓶子提高过床面,更不可将瓶子从病人身上越过,如需这样做时,可将胸腔引流管用止血钳夹住,待搬运好放回地面时再放开。   2.7装置好水封瓶后,护理人员必须随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因为引流管一旦阻塞,张力气胸可产生皮下气肿、纵隔移位,危及生命;一般气胸则可延长肺复张的时间,易并发感染。起封闭作用的玻璃管内的水柱,随呼吸运动上下移动,则表示引流通畅。若肺或气管有破口,不断有空气进入胸腔,则每次呼气时管内即有空气通过水面排出。玻璃管内水柱波动微弱或不动,则表示已有阻塞。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也可能是肺复张或局部胸膜粘连。应报告医生检查原因。通常插入胸腔的针头或导尿管最易阻塞,尤其在有渗出物或血液时往往被血凝块、纤维素阻塞,此时可挤压皮管以排除阻塞物。其次是引流管在胸腔位置不恰当,或包扎不良致皮管扭曲而阻塞,应检查确定情况后予以纠正。   2.8若观察胸腔压力有改变,可将通胸腔之玻璃管插入水中稍深一点,视观察管中水柱上下波动情况。水柱在水平面以上者为负压,负压越大水柱越高;水柱在水平面以下者为正压,正压越大水柱越低;由此可粗略估计压力情况,不必再连接气胸计测压力。如发现玻璃管水柱突然波动剧烈,则表示病人可能有呼吸道阻塞,导致肺不张,应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为痰阻塞呼吸道,可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2.9如果管口不断有大量气体排出,除了肺本身裂品未愈合继续形成高压(张力)气胸外,还应考虑到引流切口封闭不严,或引流管本身有破损漏气,打开敷料后夹住皮管,并令病人咳嗽即可判断。如有漏气,应以大块凡士林纱布严密封闭,引流管漏气常在裂口或旧针眼处,要更换胶皮管或暂用胶布粘贴。   2.10瓶内的水宜每日用凉开水更换一次,瓶子、橡皮管每2日更换1次,操作前应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腔,装好后松开。加水后应注意玻璃管要水面下的深度,如有渗出物进入水封瓶,则应经常换水或另加一个瓶子蓄存,并记录渗出物的性质及量。如瓶水经蒸发或抽吸逆流后减少,亦应及时加水,以防管口脱离水面,失去水封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润润.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B):1446.
范文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 17:1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注意避免引流管折迭、扭曲,以保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引流管有无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水封瓶玻璃管水柱是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予以注意。台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引流管被血块堵塞或引流管被压迫、扭曲,失去引流作用,所以术后初期要经常挤压引流管。二是肺膨胀良好,已无残腔,此为正常现象。在吸气时,若水柱明显升高,波动范围过大,则提示有气道阻塞,肺表面或支气管残端有漏气或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应立即告诉医师作及时处理。1.胸管与水封瓶之间引流系统,均应完全密封,固定牢固,切勿漏气。这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玻璃管应置于液平面以下2~3cm保持直立位。胸腔闭式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条严密包盖。如水封瓶被打破或更换时,必须确切钳夹引流管,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2.水封瓶位置。水封瓶位置不可高于胸部,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处,勿使水封瓶倒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腔。3.预防感染。一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以预防胸腔内感染。4.准确地记录胸腔液量和质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胸液应自血性逐渐转变为血清样。5.拨管指征:术后48小时听诊,术侧肺呼吸音清晰,引流量少,24小时小于50~100ml,胸液呈血清样,引流管水柱波动小,胸透证实术侧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液;全肺切除后,如胸腔引流不多,呈血清样,24~48小时即可拨管;术中污染严重者,胸腔引流时间可适当延长,直至肺膨胀良好,胸液量少而清澈,无发热等感染征象,方可拨管;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引流已阻塞,失去引流作用者可拨管。拨管后可采用穿刺、抽液、抽气等方法使肺膨胀;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清晰,夹管24小时以上无气急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拨管后注意事项:拨管后不要让患者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孔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有些患者拨管2天后仍有胸液从引流口漏出,应即时更换敷料并作相应处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7、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8、拔管后观察
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范文四:[摘要]目的: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总结了15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结论:术后的护理是胸腔闭式引流术成败的关键环节,对术后的密切观察与科学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手段一般是将特殊硅胶管或外科胸腔引流管插入胸腔,从而更好地平衡胸腔负压,将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全面而细致的术后的护理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病的发生,使患者恢复良好,是该手术成败的关   键环节。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施科学系统护理,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其中自发性气胸13例,肺手术后2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3-6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治疗,经过术后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术后护理      2.1心理护理   经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因对手术内容缺乏正确了解,加之呼吸困难、伤口疼痛,患者往往承受极大的思想负担,术后不敢轻易活动,给患者术后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与不适感,容易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对此,医护人员首先应加强对患者的体贴关心,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探视。其次,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相应病情、手术内容、主意事项及术后护理要点等,通过科学的宣教,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此外,还应主动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所需,从心理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胸部严重受损后发生血气胸是导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与及时有效的紧急护理显得至关重要。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主要通过对心率、脉搏、血压和呼吸变化进行观察,每隔2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直至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因手术创伤,患者术后三天内常伴有低、中度热,对此,医护人员每天要对患者测量4次体温,体温升高则遵医嘱给予退热。病情危重患者,采取持续的心电监护,若出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抢救。   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3.1必须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初期每0.5~1小时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一次,避免引流管滑脱,受压扭曲、堵塞等现象。一旦出现堵塞时,对引流管给予自上而下的用力快速挤压,反复操作,使血液、脓块及纤维物等尽快流出,恢复引流管通畅。本组15例无堵管现象。   2.3.2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水柱随呼吸而有节奏波动,说明肺已复张,胸腔呈负压。反之,如无波动,则可能:①引流管滑脱至皮下;②引流管出现堵塞;③脓腔引流管贴住肺和胸壁等。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3.4定时更换引流瓶术后每日更换引流瓶及无菌生理盐水一次,一切按无菌操作严格执行,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度适度,一般为60~70cm。更换引流瓶时应盖紧瓶盖,各部连接紧密,切勿漏气。认真观察排气情况和引流液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对于慢性脓胸患者,根据伤口与引流量情况及时给予换药和更换引流瓶。   2.3.5若出现引流不畅,应首先查明原因,结合引流管堵塞原因,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2.4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伴有伤口疼痛,对此,医护人员应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协助患者生活所需,提供安静舒适环境,加强医患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疼痛忍受力较差者,必要时可遵医嘱通过给予药物去疼痛。剧烈咳嗽、排痰时用双手轻按切口与胸部,可减轻牵引引起的疼痛。术后三天若有疼痛加剧者,考虑可能存在伤口感染或胸管置入过深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通过对15例患者的疼痛护理与观察,有13例应用上述方法疼痛减轻,另有2例施局部封闭后疼痛减轻。   2.5拔管的护理   当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水封瓶内无气泡外溢,患者呼吸音清晰,胸部X线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或引流管内无水柱波动,表明胸腔处于负压,可考虑拔除引流管。拔管之前应夹闭导管24~36小时,患者未感不适即可拔管。拔管应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嘱患者用力深呼吸,摒气,迅速拔出胸管,同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敷料覆盖,并用胶布固定以免气体进入胸腔。拔管24小时内观察患者是否呼吸困难、气促、创口异常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3讨论      良好的护理往往对患者康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术后的护理是胸腔闭式引流术成败的关键环节,对术后的密切观察与科学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作为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职业责任感与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科学、细致的护理,严格、密切的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素苗.胸腔闭式引流障碍原因分析及处理[J].现代医院,):85-86.   [2]李芳.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J].当代医学,.
范文五:【中图分类号】R521.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5-02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3~7d, 15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7~14 d,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护理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其治疗多主张反复间断抽放胸液,以每周抽放2~3次为宜[1]。但反复胸穿加剧患者痛苦,胸水亦难以抽尽,且常有并发症等不足[2]。我科2005年3月~2010年12月,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40例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结核性胸腔积液25例,癌性胸腔积液15例。临床表现:多为胸闷、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1.2方法物品准备:无菌胸腔穿刺包,XF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袋,常规生化检查试管3枚。操作:患者取合适体位,反坐在靠背椅上,两前臂叠放在椅背上,头伏其上。经胸部B超定位: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取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5~6肋间。常规消毒局麻,以连接注射器的穿刺针保持负压而缓慢进针,有突破感、胸腔积液进入注射器即停止推进。以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经穿刺针内送入胸腔,拔出穿刺针,再将导管套在导丝上向前推进入胸腔至10~15 cm,退出导丝而留置导管。以注射器试抽液并调整导管至引流通畅。连接引流袋,最后用3M敷贴固定导管,形成一套封闭的引流系统。胸水压力较大用输液夹控制引流速度,老年皮肤松弛者予皮下缝针,以防止导管脱落及穿刺口渗液。癌性胸液患者引流完毕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化疗方案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一般采用顺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生物制剂采用香菇多糖、胞必佳等增强免疫功能。治疗结束用肝素帽封口,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及导管,固定于胸壁上。   2护理   2.1穿刺置管的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和情绪低落,甚至绝望。因此,首先因人因病对病人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释置管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及此治疗方法的优点,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胸腔穿刺前30 min鼓励患者适当进食,为患者摆好穿刺体位,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穿刺中嘱患者不能用力咳嗽和深呼吸,待医生停止操作后才能说话或咳嗽,以防形成气胸。术后指导患者保护引流管的措施,学会带管坐起,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以背带式随患者身体吊挂,卧床时悬挂床边。   2.2引流过程的护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的胸水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引流速度以不超过150ml/h,引流量24 h不超过2 000 ml为宜,对高龄及体质较弱患者引流速度及每日引流量应控制在800~1 000 m,l防止纵膈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置管排液的同时要鼓励患者轻咳、改变体位,尽可能使胸腔积液全部排出,一般控制在24~48 h后排尽胸腔积液,给予胸腔内注射药物。引流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明显乏力、气短、出虚汗,血压≥90/60 mm Hg,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夹闭导管,给O2吸入,待症状好转后可继续引流。   2.3引流管的护理嘱患者注意固定导管,防止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因胸腔渗出液中含大量的纤维蛋白,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径细,直径仅1o7 mm,故易引起导管阻塞。本组有9例患者发生引液不畅,排除导管打折后可考虑引流管堵塞,若引流量突然减少常提示有堵塞可能,需立即处理。可用生理盐水10~20 ml低压冲管, 7例及时排除, 2例冲管无效拔出导管。注入化疗药前后,均给予生理盐水20 ml推注冲管,一次引流完毕用肝素5~10 ml(生理盐水250 ml+肝素钠12 500 U)封管。   2.4预防感染由于置管引流时间较长,以及经管向胸腔注入化疗物或激素,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故应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插管后第一个24 h更换敷贴1次,以后每周更换敷贴及肝素帽2次。引流期每天更换引流袋,严禁引流液倒流。引流期间禁洗淋浴,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敷贴如污染、松动或潮湿及时选择碘伏溶液消毒更换敷贴。本组病例无1例感染。   2.5饮食感染患者由于原发病及引流出大量胸腔积液,丢失大量蛋白质。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尽可能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汤、牛奶、蔬菜、水果等;进食较少者,应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结果   本组40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3~7 d,引流积液600~1 000l 15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7~14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引流过程中9例出现堵管, 7例给予生理盐水推注冲洗后,引流通畅。2例因堵管而拔管,重新置管。   4体会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积液,与传统的方法比较,操作简便、安全、迅速、节省时间[3],避免多次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感染的机会。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溶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导管有端孔和侧孔,引流不易发生堵塞,引流彻底,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置管后患者可自由活动,舒适度提高,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一次穿刺即可持续引流,引流彻底,避免包裹性积液的形成,不易出现种植转移及形成瘘道[4]。通过调节胸液的引流量,控制引流速度,避免由过多过快引流引起的复张性肺水肿。引流过程如有不适,可随时调节速度或关闭引流系统,无需拔管,还可动态观察胸水的消失情况,适时应用抗肿瘤药物,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胸腔置管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心理,术前,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置闭式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和此治疗方法的优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术后,我们通过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确保导管固定通畅,无感染发生,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3.   [2]齐景宽.胸腔积液[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   [3]张文雅.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J].临床和实用医学杂志, ): 846.   [4]孙洪文,周华,奎宏,等.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 ): 62-63.
范文六:[摘要]任何损伤或破坏胸膜腔的完整性,都会使胸膜腔的负压消失,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就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若护理不当,将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紊乱,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7年-2009年共收治69例患者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11-155-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21~78岁。其中用于外伤性气胸8例,外伤性血胸12例 ,外伤性血气胸20例 ,自发性气胸11例,脓胸2例,开胸手术后的引流16例。   1.2结果 本组病例中,5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保守治疗期间出现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 ml,且连续3 小时并持续增多,血色鲜红,出现血压持续下降、脉速等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开胸手术止血,出血量减少;1例开胸手术患者烦躁,自行拔除胸管,及时给予处理,脱离危险;其余患者均引流通畅,无堵管,脱管现象,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体会   2.1 妥善固定 引流水封瓶应放置于安全、便于观察且较低位置,以利于引流。一般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瓶内长管插入水面以下3~4cm,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1] ,且留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引流水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水封瓶须低于胸腔60cm,防止吸气时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水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2.2 保持引流的密闭与通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水封瓶两部分组成。在应用前应检查好以确保不漏气,在行闭式引流术后24h内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等堵塞,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如果水柱无波动,应注意判断原因,检查患者呼吸音及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或是堵塞,根据情况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2.3 观察引出液性质、色、量引出液性质、色、量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对于严重的血气胸患者应严密观察出血量,必要时用胶布贴在引流水封瓶上,注明时间,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一般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 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 ml,24 h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引流液由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 ml,连续出血3 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   2.4 气体排出观察引流水封瓶中如有气体排出,须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情况。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 h引流可望排气停止。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2.5 意外及处理 主要是引流管从穿刺点滑脱及接头脱落。多发生于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时,未将引流管及引流水封瓶放妥,在用力的情况下,导致过分牵拉而使引流管滑脱甚至拔出。此时往往必须重新安置引流管,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在胸腔闭式引流管与水封瓶之间一般有接头,注意接管与引流管之间应在对合良好的基础上略紧,以防漏气及逆行感染,应经常检查接头有无松动,接头是否有破裂等,并及时处理。脱管处理: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连接部位脱出时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其次是注意观察引流水封瓶的水平面。引流水封瓶中应盛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连接引流管下端的长管应在水平面以下3~4cm以保持一定的负压,如水过少或管道过短,致使管道在水平面以上未被发现,即可造成气胸。更换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2]。   2.6 对症护理患者大多因疼痛不适,身上带有引流管,活动力下降以及对伤情的担心而出现焦虑、恐惧,要安慰患者。应按时给予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及排痰,必要时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使痰液咳出,促进肺的膨胀,预防肺部感染。   2.7 拔管指征及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24h内水柱停止波动且不再有气体或(和)液体排出,或引流管中无气体排出,引流量在50 ml/24 h以下,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即可拔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预置在引流管切口处的缝线[3]。拔管后24 h内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有无胸闷、气促,局部有无渗液、出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利用重力的原理,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因此是各种类型气胸及开胸手术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也能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有助于判断胸腔内是否继续出血;也是预防胸腔内感染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变化,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参考文献   [1] 顾恺时,李颖则,陈文虎,等.胸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宋乃鹏,李相云,金庆涛.自发性气胸细管持续负压吸引疗法[M].临床肺科杂志,):78.   [3] 冯卓荣.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摘要]任何损伤或破坏胸膜腔的完整性,都会使胸膜腔的负压消失,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就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若护理不当,将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紊乱,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7年-2009年共收治69例患者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11-155-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21~78岁。其中用于外伤性气胸8例,外伤性血胸12例 ,外伤性血气胸20例 ,自发性气胸11例,脓胸2例,开胸手术后的引流16例。   1.2结果 本组病例中,5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保守治疗期间出现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 ml,且连续3 小时并持续增多,血色鲜红,出现血压持续下降、脉速等失血性休克表现,立即开胸手术止血,出血量减少;1例开胸手术患者烦躁,自行拔除胸管,及时给予处理,脱离危险;其余患者均引流通畅,无堵管,脱管现象,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体会   2.1 妥善固定 引流水封瓶应放置于安全、便于观察且较低位置,以利于引流。一般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瓶内长管插入水面以下3~4cm,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1] ,且留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引流水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水封瓶须低于胸腔60cm,防止吸气时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水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2.2 保持引流的密闭与通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水封瓶两部分组成。在应用前应检查好以确保不漏气,在行闭式引流术后24h内每30~60min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等堵塞,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如果水柱无波动,应注意判断原因,检查患者呼吸音及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或是堵塞,根据情况及时处理。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2.3 观察引出液性质、色、量引出液性质、色、量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对于严重的血气胸患者应严密观察出血量,必要时用胶布贴在引流水封瓶上,注明时间,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一般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术后24 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 ml,24 h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引流液由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 ml,连续出血3 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   2.4 气体排出观察引流水封瓶中如有气体排出,须观察引流瓶内气泡逸出情况。咳嗽时有少量气体逸出为Ⅰ度,说话时有气泡逸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逸出为Ⅲ度。如有中小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有破裂,破裂口不大,通常24~48 h引流可望排气停止。如有大气泡逸出,提示肺脏层胸膜破裂口较大,或肺有较严重裂伤,须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排气停止,引流管无阻塞,提示肺漏气已修复。   2.5 意外及处理 主要是引流管从穿刺点滑脱及接头脱落。多发生于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时,未将引流管及引流水封瓶放妥,在用力的情况下,导致过分牵拉而使引流管滑脱甚至拔出。此时往往必须重新安置引流管,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在胸腔闭式引流管与水封瓶之间一般有接头,注意接管与引流管之间应在对合良好的基础上略紧,以防漏气及逆行感染,应经常检查接头有无松动,接头是否有破裂等,并及时处理。脱管处理: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连接部位脱出时应立即用血管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其次是注意观察引流水封瓶的水平面。引流水封瓶中应盛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连接引流管下端的长管应在水平面以下3~4cm以保持一定的负压,如水过少或管道过短,致使管道在水平面以上未被发现,即可造成气胸。更换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2]。   2.6 对症护理患者大多因疼痛不适,身上带有引流管,活动力下降以及对伤情的担心而出现焦虑、恐惧,要安慰患者。应按时给予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及排痰,必要时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使痰液咳出,促进肺的膨胀,预防肺部感染。   2.7 拔管指征及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24h内水柱停止波动且不再有气体或(和)液体排出,或引流管中无气体排出,引流量在50 ml/24 h以下,经X线检查肺膨胀良好者即可拔管。拔管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住,迅速拔除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或收紧结扎预置在引流管切口处的缝线[3]。拔管后24 h内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有无胸闷、气促,局部有无渗液、出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利用重力的原理,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恢复胸腔内负压,促使肺膨胀,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因此是各种类型气胸及开胸手术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也能观察肺漏气及引流量,有助于判断胸腔内是否继续出血;也是预防胸腔内感染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变化,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参考文献   [1] 顾恺时,李颖则,陈文虎,等.胸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宋乃鹏,李相云,金庆涛.自发性气胸细管持续负压吸引疗法[M].临床肺科杂志,):78.   [3] 冯卓荣.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范文七: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概述:胸腔闭式引流瓶是指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且引流系统与大气压不相通。它主要是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病人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二、目的:主要目的是将胸膜腔的气体或液体排出;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平衡胸腔两侧的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三、适应症:1、自发性气胸,肺压缩大于50%者。2、外伤性血、气胸。3、大量胸腔积液或持续胸腔积液,需彻底引流,便于诊断和治疗者。4、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和促进肺复张。5、开胸术后引流。四、护理:1、体位:半卧位2、置管部位:排出气体---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骨。引流液体---患侧7,8肋骨,腋中线或腋后线。引流脓液---脓腔最低点。上肺叶切除---2根,上---排气,下---排液。全肺切除---胸管夹闭.3、影响引流的因素:水封瓶:胸部水平下60---100cm,禁高于胸部。管短—咳嗽、深呼吸
感染。管长—扭曲、增大呼吸道死腔
影响肺膨胀。翻身活动—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保持通畅—挤压15—30分钟/次。正常水柱波动4—6cm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
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腔大;
水柱平液面,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有漏气处;水柱在液面以上无
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4、维持引流系统密封,长管液面下2—3cm,接头固定,预防感染。
更换或倾倒时放无菌生理盐水500ml,并做好标记。严格无菌操
作。5.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颜
色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淡红色。引流量100ml/hr,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6.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正常者术后引流液为淡红色;引流液出现绿色或咖啡色怀疑有吻合口瘘;引流液出现乳糜样改变(米汤样)患者为乳糜胸。7.拔管指标:48小时后,肺完全复张,12小时内引流液量少于50ml,无气体
排出,水柱无波动,听诊呼吸音清晰。8.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护引流管,勿使引流管脱出,打折。9.健康宣教:A.讲解胸腔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B.指导病人及家属在活动或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脱出、打折。C.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胸部水平。避免引流瓶过高,瓶内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
范文八:【摘要】 本文总结了胸腔闭式引流具体护理要点、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强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作者单位:158100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杏花医院   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的胸腔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牢固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要点,明确其目的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 护理要点   1.1 保持管道密封 使用前严格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及广口瓶有无裂缝,各连接处,包括皮肤切口处均要求密封,以避免发生漏气或滑脱,并按无菌操作法安装,防止感染。水封瓶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 cm为宜,在水平面处用胶布粘贴作为标记以便观察和记录引流量。   1.2 保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压力管中水柱的波动情况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通畅时,可见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若无波动,可让患者作深呼吸或咳嗽;若仍无波动,表示引流管不通,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一般可挤捏引流管使其畅通,所以应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可防止血块,纤维块堵塞;若波动过大,提示肺粗糙而有漏气、余肺扩张不全或肺不张。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幅度为4~6 cm。   1.3 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搬动患者时,须将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每天定时更换水封瓶1次。   1.4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 术后24h内总引流量不超过300~500 ml,48 h左右水柱波动微弱,引流液甚少,在50 ml以下,色泽由血性变为血清样;术后2~3h引流液颜色可较深,但Hb定量在20~30 g/L以内;定量超过50 g/L以上,要考虑胸内出血可能。若持续每h出血量>10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注意有无失血性休克发生。   1.5 预防胸腔感染 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每天更换水封瓶,注意观察水封瓶中液体的量和性状,手术伤口每天更换敷料,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数次。如有体温升高、畏寒、胸痛加剧,提示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   1.6 拔管的护理 拔管过早会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出引流管十分重要。一般胸部手术后,如引流液明显减少,玻璃管末端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可先夹管24 h,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无异常,即可拔管。拔管24 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对血胸、脓胸的引流,拔管时间应待腔内出血停止、脓液充分引流干净、脓腔容量  2 健康教育   2.1 心理护理 ①尽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②向患者解释开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做好详细的术前健康教育;介绍同种疾病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使患者有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2 呼吸功能的锻炼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min左右,3~5次/d,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3 出院指导   ①告知患者如发生畏寒高热、切口剧痛、呼吸困难及时就诊;②如伴随有肋骨折,注意骨折卧平板床,3个月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③保证休息,合理活动及调配营养。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范文九:一 心胸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常规护理。2、心脏病按心功能情况分级护理.3、术前一天,需准备水封瓶,做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者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医师。4、术前一天,注意大便情况,送手术室前排清大便,一般病人术前—天中午12时,常规口服轻泻药果导2片,小儿酌情减量,如手术日早上仍未解大便,可用开塞露或甘油条助排便,必要时用生理盐水灌肠。5、术前一天测量体温4次,如体温超过37.5℃,应报告医生 。6、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注意病人情绪,给予耐心的安慰解释,术前一晚观察睡眠情况,必要时按医嘱用药。7、术后病床和用物准备,除按一般外科术后准备外,还要准备氧气、吸氧管、血压计、听诊器、弯盘、约束带、吸痰器、、吸痰管、静脉切开、气管切开用具、开口器、舌钳、喉头通气导管等抢救用物。(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术后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详细了解手术过程情况,包括病情、输液、输血量、尿量、胸腔引流液量和胸腔引流瓶底水量标记。3、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周围循环情况、神志及瞳孔大小等。4、吸氧至病人麻醉清醒无缺氧情况时止。5、麻醉清醒后无休克者,采用半卧位。6、病人回病房后立即测量体温,高热者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心搏超过120次/分时,且有发热者,应积极采取降温治疗,避免高热而增加心脏负担。体温低于正常者,给予保温复温,必要时报告医生处理。7、注意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每小时引流量超过100毫升,连续4--6小时或突然流出100毫升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配血和手术止血准备。8、避免因疼痛而影响病人正常呼吸,应及时使用止痛剂。9、气管内麻醉后排痰困难者,雾化吸入每日2--3次.10、胸腔引流管拔除后,一般无特殊禁忌者,应鼓励患者离床活动,并适当作患侧肩、肘关节活动。11、胸外科手术病人,除消化道手术外,术后6小时如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情况,可喝水,术后第一天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亦可随病人喜爱选择饮食。如病人进食量不足,报告医生。二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二、有效体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三、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四、妥善固定。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 超过200毫升,连续4小时不减或每小时超过100毫升,连续5小时不减,应及时通医生,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六、引流瓶每日以无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 一、三、体外循环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思想顾虑和紧张,恐惧情绪,使病人身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3、术前防止受凉,适当限制活动。4、术前一天量身高体重.5、术前一日中午给服轻泻剂,下午给半流饮食,送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便.6、术前晚督促病人及时休息,并服镇静药,必要时灌肠。(二)术后护理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置监护病房加强护理。立即连接好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动脉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左 心房监测;连接好导尿管、胃管、起搏导线等, 保持各种监测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保
持静脉输液通畅。3、调整病人体位,约束四肢至病人清醒,能合作者可解除约束。4、向麻醉医生和术者了解术中情况,如有无意外,如何处理,术中出入量(含胶体和晶体)、输血量、尿量、电解质平衡、血气分析和肝素中和情况等,目前特殊用药的用法和用量。5、监测体温、根据需要保温或降温。6、有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者,按胸腔闭式引流常规护理。7、对血压、心律、心率、呼吸、尿量、神志等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有异常情况者及时报告医生。8、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恶心呕吐者,可分次小量饮水;术后24小时,无腹胀、肠鸣恢复可进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进食量和更改品种。9、病人病情稳定后,可转普通病房。应做好交接班工作,并继续加强巡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术后护理工作。四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l、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半坐卧位。3、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4、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5、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6、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7、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线5厘米宽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五、肺叶切除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一般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避免呼吸道感染,如有感染按医嘱用药控制感染。3、如作上肺叶切除,需准备双管水封瓶一个或二个水封瓶。4、支气管扩张和肺脓疡患者,要按病变部位指导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5、记录每日痰量。(二)术后护理1、按一般胸外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2、常规吸氧,根据肺叶切除大小,考虑呼吸代偿情况,酌情增加氧量和时间。3、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术后4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一次,稳定后可延长间隔时间。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胸腔出血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及量,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脉搏加快、颈部气管移位、呼吸音减弱、血压下降或引流量增多等,及时通报医生,并备好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气管切开包及氧气。5、注意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如体温上升,体位性咳嗽、吐咖啡色痰等,应及时通报医生。6、为预防肺不张,应鼓励和协助病人咳嗽咯痰,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口鼻内分泌物。肺段切除术后早期咳嗽,往往有血痰咳出,应给予耐心解释,消除顾虑。注意双侧肺呼吸音。7、全肺切除后的胸腔引流管,是作为肺内调节压力用,故应夹闭引流管,不能随便开放。如病人呼吸困难,同时气管偏移健侧较重,应通知医生,开放夹子,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开放时,嘱病人勿剧烈咳嗽。8、输液速度一般每分钟20-30滴为宜,防止肺水肿。9、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10、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注意药物反应情况。六、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注意有无食管和气管压迫症状,如有气管移位或气管压迫征者,需备好氧气,气管切开用具和吸痰器等。3、如有上腔静脉压迫征者,不宜在上肢作静脉滴注。(二)术后护理1、按一般胸外术后护理常规和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病情稳定后给予半卧位。3、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勿过饱。4、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吸氧。5、有纵隔引流者连接胸腔引流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必要时可用负压吸引以利引流。6、作正中切口者,应注意引流通畅,以及有无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和颈静脉怒张。7、鼓励病人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七 食道贲门疾病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胸外科术前护理常规护理。2、根据梗阻程度,能进食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食后有无潴留和返流现象。不能进食者,按医嘱静脉补液或输血。3、保持口腔清洁。4、术前晚开始禁食,手术日晨留置胃管,如梗阻严重者,术前三晚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食道,行肠代食道者,术前需作肠道准备,全麻术者,术前留置尿管。(二)术后护理1、接胸外科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3、注意口腔清洗,朵贝氏液漱口每日四次。预防腮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4、密切观察病情,定时翻身,协助病人作有效的咳嗽,必要时用胸带和腹带以降低伤口张力,减轻疼痛。5、胸腔引流管保持通畅,一般术后24小时引流量减少,若引流量过多,可能是损伤胸导管,淋巴液流出,造成乳糜胸,应手术结扎胸导管。6、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做好饮食护理。一般3—4天可拔除胃管,进食流质,第一天清流质50m1,每2小时一次,以后流质半量--全量。一周后进半流质,两星期后进食无渣软饭,进食过程观察病人反应,出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肠吻合口瘿现象,立刻报告医生。7、术后一周左右,有高热、气促、心率加快,注意是否发生食管瘘,有胸腔引流管者,可口服美兰,观察引流液是否变成兰色。如无胸腔引流管者,可吞服小量碘油作X光检查。如证实为食管瘘者,应立即禁食,手术修补瘘口或作空肠造瘘术。八 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1、如有肋骨骨折应给予多头胸带包扎固定,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应给予
厚棉垫加压包扎固定,方法为由下向上,呈叠瓦式固定。2、观察病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程度,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3、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4、根据病情给予吸氧2—4升/分,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
导管吸痰。如为严重的胸外伤肺挫伤病人根据病情可给予气管切开。6、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7、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准备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药品并配合医生进
行有关处置。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的情况。8、病人疼痛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9、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九 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2、.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护理措施1、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止咳剂。2、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排便措施。3、胸痛剧烈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剂。4、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5、给予高蛋白,适量粗纤维饮食。6、半卧位,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在3L/min以上。7、.卧床休息。健康指导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2、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3、保持大便通畅,2 d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十 心先天性脏病手术护理常规1、紫畸形引流,主动脉缩窄等等。轻者多无症状,一般是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时而就诊。如缺损较大,患者可有心慌、气急多汗,活动受限等表现,还易发生呼吸道感染。2、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此类患者的静脉血,即未氧合血经心脏畸形混入体循环中,所以表现出青紫,此类先心病的畸形往往比较复杂。如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法鲁氏三联症、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这些患儿出生以后即有或逐非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此种先心病患者的畸形不造成末氧合血进入体循环,因此不表现出青紫。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部分型静脉渐出现紫绀。其紫绀程度由于病情轻重而异。在啼哭、吃奶或活动量增加时紫绀加重。(一)术前护理常规1、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护理。(1)根据病人心功能情况区别对待,心功能差者要限制其活动,并加强巡视。(2)完成各种术前检查。(3)注意防止和控制呼吸道感染,(4)对中度以上肺高压病人,术前一周每天吸氧3次,每次30分钟。(5)对重度肺高压病人术前置入漂浮导管监测者,做好漂浮导管的护理。(6)心功能较差的病人,输液时注意输液速度。2、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护理(1)适当限制病人活动,以防出现晕厥或外伤。(2)做好家属解释工作,耐心对待患儿,以取得配合。(3)按医嘱施行氧气治疗,一般术前一周每天吸氧3次,每次30分钟。(4)鼓励多饮水,因病人血球压积高,血浆含量少,鼓励病人多饮水。(5)多巡视病人,及时发现心衰、咯血、低氧性脑病发作等,若发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二)术后护理常规到公共场所免,避免呼吸道感染。4、定期1、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及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2、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肺部护理,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协助病人咳嗽排痰。3、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起床活动。一般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三)健康指导1、紫绀型心脏病患儿根据其病情不同,有些需做缓解症状的减状手术,有 些需做根治术,手术后紫绀会有所减轻,有的完全消失。在术后早期要限制活动量,加强营养,使体力和心功能尽快恢复,学龄儿童一般术后半年可以上学,但暂不要参加体育课与左右剧烈活动。2、儿童术后应加强营养供给,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利生长发育。3、注意气候变化,尽量不到公共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4、定期门诊随防。
范文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一、概述1、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系附着在胸壁内面和覆盖在肺表面的浆膜。包裹肺并深入肺叶间隙的是脏胸膜,而遮盖胸壁、横隔和纵膈的是壁胸膜,二者在肺门处相连接,相互移行,形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胸膜腔。胸膜腔为一潜在的密封腔隙,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浆液。腔内压力维持在-0.78~~--0.98kPa(-8~-10cmH2O),吸气时负压增加,呼气时减低。稳定的负压非常重要,既能维持呼吸正常,又能防止肺萎缩。2、气胸
指胸膜腔内积气二、病因和分类根据气胸的性质,一般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三类。1、闭合性气胸
多并发于肋骨骨折,由于肋骨断段刺破肺,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2、开放性气胸
多并发于因刀刃、锐器、弹片或火器等导致的胸部穿透伤。胸膜腔通过胸壁伤口与外界大气相通,外界空气可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3、张力性气胸
主要原因是较大的肺泡破裂、较深较大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病理生理病理生理1、闭合性气胸
空气通过胸壁或肺的伤道进入胸膜腔后,伤道立即闭合,气体不再进入胸膜腔,胸腔内负压被抵消,但胸膜腔内压仍低于大气压,使患侧肺部分萎陷、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2、开放性气胸
患侧胸膜腔与大气直接相通后负压消失,胸膜腔内压几乎等于大气压,伤侧肺被压缩而萎陷致呼吸功能障碍;若双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患侧显著高于健侧是可致纵膈向健侧移位,使健侧肺受压、扩张受限。表现为:吸气时,健侧负压增大,与患侧的压力差增加,纵膈进一步向健侧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腔内压压力差件减少,纵膈又移回患侧,导致其位置随呼吸而左右摆动,称为纵膈扑动,此可影响静脉回心血流,造成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同时,此类病人在吸气时健侧肺扩张,不仅吸入从气管进入的空气,而且吸入由患侧肺排出的含氧低的气体;而呼气时健侧肺气体不仅排出体外,同时亦排出患侧支气管和肺内,使低氧气体在双侧肺内重复交换而致病人严重缺氧。3、张力性气胸
胸壁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时从裂口进入胸腔,而呼气时活瓣关闭,气体只能入不能出,致使胸膜腔内积气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升高,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程为高压性气胸。胸腔内高压使患者侧肺严重萎陷,纵隔显著向健侧位移,并挤压健侧肺组织,影响腔静脉回流,导致严重的呼吸和循环障碍。在有些病人,由于高于大气压的胸膜腔内压,驱使气体经支气管、气管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或壁层胸膜裂伤处进入纵隔或胸壁软组织,并向皮下扩散,导致纵隔气肿或颈、面、胸部等处的皮下气肿。 临床表现1、 闭合性气胸(1) 症状: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其程度随胸膜腔积气量和肺萎陷程度而不同。肺萎陷在30%以下者为小量气胸,病人可无明显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的症状;肺萎陷在30%——50%者为中量气胸;肺萎陷在50%以上者为大量气胸。后两者均可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的症状。(2) 体征:可见气管向健侧位移,患侧胸部饱满,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2、 开放性气胸(1) 症状:表现为气促、明显呼吸困难、鼻子扇动、口唇发绀,重者伴有休克症状。(2) 体征:可见患侧胸壁的伤道,呼吸时可闻及空气进程胸腔伤口的吸允样音;胸部和颈部皮下可触及捻发音,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心脏向健侧移位。3、 张力性气胸(1)症状:病人表现为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发绀、意识障碍、大汗淋漓、昏迷、休克、甚至窒息。 (2)体征:气管明显向健侧偏移,颈静脉怒张,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皮下气肿明显;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消失。不同类型气胸的处理 (1) 闭合性气胸小量气胸者的积气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无需处理。1) 中量或大量气胸者,可先行胸腔穿刺抽尽积气减轻肺萎缩,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出积气,促使肺尽早膨胀,2) 应用抗菌要防治感染,(2) 开放性气胸1) 紧急封闭伤口:使开放性气胸立即转变为闭合性气胸,赢得抢救生命的时间。可用无菌辅料如凡士林纱布、纱布、棉垫或其他清洁器材封盖伤口,再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然后迅速转送至医院。2) 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减压,暂时解除呼吸困难。3) 清创、缝合胸壁伤口,并作胸膜腔闭式引流。4) 开胸探查:对疑有胸腔内器官损伤或进行性出血者,经手术止血、修复损伤或清除异物。5)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吸氧,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3) 张力性气胸1) 迅速排起减压:危急者可在患侧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连线处,用粗针头穿刺胸膜腔排气减压,并外接单向活瓣装置。2) 胸膜腔闭式引流:目的是排出气体,促使肺膨胀。放置胸腔引流管的位置是在积气最高部位(通常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3) 开胸探查:若胸腔引流管内持续不断逸出大量气体,呼吸困难未改善,提示可能有肺和支气管的严重损伤,应手术探查并修补裂口。4) 应用抗菌药防治感染。护理措施1, 维持有效气体交换(1) 现场急救:胸部损伤病人若出现危机生命的征象是,护士应协同医生施以抢救。(2) 维持呼吸功能1) 对开放性气胸者:立即用敷料(最好是凡士林纱布)封闭胸壁伤口,使之称为闭合性气胸阻止气体继续进入胸腔。2) 闭合性或张力性气胸积气量多者,应立即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3) 供氧:及时给予气促、呼吸困难和发绀病人吸氧。4) 体位:病情稳定者取半坐卧位,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5) 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和各项参数,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参数。(3)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和缺氧等症状;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幅度等;气管移位或皮下气肿有无改善。2, 减轻疼痛与不适(1) 当病人咳嗽咳痰时,协助或指导病人及其家属用双手按压患侧胸壁,以减轻咳嗽时疼痛。(2)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3, 预防肺部和胸腔感染(1) 密切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2) 严格无菌操作。1) 及时更换引流瓶,避免胸腔引流管受压、扭曲、保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2) 及时交换和保持胸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3)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帮助病人翻身、坐起、拍背、咳嗽、指导其做深呼吸运动,以促进肺扩张,坚守肺不张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5) 加强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护理:对于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包括清洁、湿化和保持通畅,以维持有效气体交换。4, 作好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 保持管道密闭1)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有无脱落。2) 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3) 用油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4) 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5) 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钳夹闭胸壁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6)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2)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应及时更换。3)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4) 按常规定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 保持引流通畅1) 体位:病人取半坐卧位和经常改变体位,依靠重力引流。2) 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其阻塞、扭曲和受压。3) 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排出,促使肺扩张。(4) 观察和记录1) 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有无波动是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水柱波动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的范围大约4~6cm。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如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表现为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引流管,应积极采取措施,捏挤或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5) 拔管1) 拔管指证:置官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逸出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即可终止引流,考虑拔管。2) 协助医生拔管: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其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固定。3) 拔管后观察:拔管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病人基本情况及事件发生经过骆杜氏
诊断为结缔组织病
感染性休克
肠套叠术后患者于2011年五月16日九点二十分转入我科,患者神志清楚,配合治疗护理,患者消瘦,胸壁薄弱,由管床医生给予行右侧颈内深静脉穿刺术,穿刺失败后给予留置右侧胸膜腔闭式引流管,接无菌引流瓶,但无气体逸出及水柱波动,由医生给予松动缝合线后向外试拔胸膜腔引流管后可见有大量气体逸出,水柱波动明显,并伴有广泛皮下气肿。于日19点五分时给予患者整理床单位,将患者自床单元右侧平移至左侧时,右侧胸膜腔闭式引流管一侧空意外脱出至皮肤外,患者心率由13 6次每分降至80次每分,指脉氧有99%降至89%,患者神志丧失,呼之不应,当班护士立即封闭脱出侧空,通知值班医生,由值班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给予患者重新留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可见水柱波动及气泡逸出,同时立即给予患者经口保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指脉氧逐渐上升,五分钟后指脉氧升至100%,于19点十分患者神志转为清醒,给予其心里护理,生命体征平稳。病区讨论分析及处理意见分析原因:1,引流管固定不牢固
2 时未妥善处理胸膜腔闭式引流管至侧孔脱出3,管道护理意识不强处理意见:1,加强引流管的固定
2,移动患者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操作流程进行
3,加强管道护理意识
4,总结经验教训,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腔积液引流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