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茶叶祛斑轮斑病的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林地土壤污染、退化、流失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林地土壤污染、退化、流失的问题及对策
黎云昆1,肖忠武2
国家林业局老干部局,北京100714;2.贵州黔南州林业局老干部科,
我国1.2亿公顷耕地土壤几乎都程度不同地被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合成物质所污染。现在,这种污染正在悄悄向我们的3.06亿公顷林地土壤蔓延。林地土壤是不可多得的国家宝贵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关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林业大可不必跟在农业的后面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林木应当按照自然的方式生长,方可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指出了我国林地土壤正在面临的危机,概述了化肥、农药、除草剂、抗生素、塑料薄膜等化学合成物质对林地土壤造成的各种侵害及其严重后果,同时分析了不合理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造成的破坏,提出了防止林地土壤污染、退化、流失的对策。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土壤宪章》(2015年修订版)中指出:“土壤为地球生命之本,然而,人类对土壤资源的压力正在接近临界极限。认真实施土壤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一个基本要素,并提供宝贵的气候调节手段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途径。……妥善的土壤治理需要在各级,包括国家政府、其他公共主管部门、国际组织、个人、团体和公司等,在了解可持续土壤管理原则后采取行动,帮助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零土地退化。”
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获得水分与养料,也没有立足之地。
没有土壤就没有森林、没有粮食,也就没有我们。
目前,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就是农业污染,而农业污染中最严重、最直接的就是对土壤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又进一步导致了地下水、河水及空气的污染。地下水、河水及空气的污染又反过来加重土壤的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始终是国家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正因为如此,我国的耕地土壤几乎都被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合成物质所污染。
现在,这种污染正在悄悄向我们的林地土壤蔓延。我们的林地土壤正在受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和毒害,有的或者干脆流失。
我国林地土壤面临的危机
林地土壤的污染
我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全国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林地面积3.1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29%),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天然林面积12184万公顷,占58.57%,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在我国的林地上,有人工林面积6933万公顷,包括: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薪炭林。
林地土壤的污染主要来自人工林中用材林与经济林的林地,此两项林地占人工林面积68.0%。其他人工林中也有一些林地存在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的污染的问题。此外,在一些林地中,也包括天然林中,进行了人工种植与养殖活动,也对林地土壤造成了污染。
我国用材林面积10.4万公顷,占人工林面积39.4%。用材林建设主要分为速生丰产林与珍贵树种林两个重要内容,每年造林约133万公顷(2000万亩)。
速生丰产林
一些林地被用来种植、桉树、杉木等速生丰产林。
杨树的速生是以大肥、大水、大坑为前提的,没有这个条件,杨树只能长成小老树。
桉树、杉木的种植,化肥的施用是必须的。且此两种树大多种在坡地上,很多化肥就施在地表,一阵雨下来,施加的化肥便顺坡而下,流进河里。以广西桉树种植施加化肥为例,“造林后连续追肥2-3年,每年1-2次。第1-2年追肥,每次每株500-700g;第三年追肥每次每株500-1000g。肥料养分为(氮、磷、钾)含量25-30%的桉树专用追肥” [1]每棵树追肥使用量下限为每株每年500g,上限为1600g。此计算未将基肥列入。若按种植密度每公顷1500株计,每公顷年施化肥量为下限为750kg(亩均50kg),上限为2400kg(亩均160kg),远远超过。
珍贵树种林
珍贵树种主要指能够生长珍贵木材的树种,这种木材可以制作高档家具、工艺品、装修材料等木制品。珍贵树种的种植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战略物资的储备,珍贵树种也是也好的经济树种、观赏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的树种。因此,珍贵树种的种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以降香黄檀为例,南方各省凡可能种植的地方,都在大力引种推广。拥有66.7公顷(1000亩)降香黄檀种植规模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很多种植降香黄檀的企业往往急功近利,大规模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及各种生长素。
经济林是指利用树木的果实、种子、树皮、树叶、树汁、树枝、、等等,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包括淀粉、油脂、、药材、、饮料、涂料及果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乔木林和。我国经济林面积1980万公顷,占人工林面积28.6%。
一些林地被种上了苹果、梨、桃、葡萄、柑橘、荔枝、枣、核桃、板栗、龙眼等果树,一些林地被用来种植香蕉、火龙果等非木本植物。这些果林无一例外地要使用各种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以柑橘为例,仅为防止柑橘炭疽病的侵害,“春夏秋嫩梢叶期要各喷一次杀菌剂,幼果期(5-6月)、果实膨大期(8-10月)要注意加喷2-3次,以保护果实,药剂可选择波尔多液、代森锰锌、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和溴菌腈等,……喷药时树冠枝干、叶面正面及背面、花果都要喷布均匀,以提高防效。[2]
南方毁坏林地比较严重的是香蕉的种植,一块林地种植香蕉3-5年以后,土壤基本毒化,不仅不适宜再种香蕉,也很难再种其他植物。火龙果对林地土壤的破坏更为严重,火龙果多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山地上,又实行全面垦复,农药、化肥、除草剂,及富集养分的林下土壤顺坡流走,贻害无穷。
木本油料林
木本油料林主要指油茶、核桃、八角等,目前这些树种也是采取大规模集约化种植,不施农药、化肥、除草剂几乎是不可能的。
油茶林中可以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有:“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发生剂、生长抵制剂和生长延缓剂、青鲜素、矮壮素、多效唑。”[3]
[1]这里的复混肥当指按一定配比混合的化肥。八角的植株密度以果用林每公顷50株计,每株每次按500g计,则每公顷施化肥量为5000kg。
其他工业原料林
除速生丰产林以外的工业原料林中规模较大的有、紫胶林、杜仲林等。我国现有橡胶林10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橡胶纯林的种植不仅改变了热带雨林的性质,而且使林下土壤严重地受到了伤害。景洪市景哈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的《橡胶树合理施肥》:“施肥数量:苗期(1~2龄)每年每株胶苗施有机肥10~15公斤,橡胶专用肥0.2~0.4公斤,要采用少量多施的方式,橡胶树每抽一蓬叶施一次,年施5~6次,每次0.05公斤。幼树期(3~7龄)每年每株施有机肥15~20公斤,橡胶专用肥0.3~0.5公斤,年施3~5次,每次0.1公斤。开割胶树每年每株施有机肥20~30公斤,橡胶专用肥0.5~1.0公斤,年施2~3次,每次0.3~0.5公斤。”[4]海南2007年橡胶林“施肥量共1182182t,平均每公顷使用肥料6.825t。其中以有机肥为主占72.84%,……。”
[5]也就是说,每公顷橡胶林施加了1854kg化肥。
茶、桑等叶用林
茶、桑等叶用林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林地上种植。现在这些林木也大都实行集约化经营,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在所难免。以茶树为例,我国茶树种植约为180多万公顷。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为化学防治,其对林地土壤的污染不容忽视。茶树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轮斑病、茶饼病、茶白星病、茶圆赤星病、茶芽枯病、茶红绣藻病等。以茶云纹叶枯病为例,“江南、西南茶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病害流行时期,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5-7d;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安全间隔期10d;非采摘期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秋季结束后喷施45%石硫合剂结晶100倍液,可有效地抑制病害的蔓延和。”[6]
林下种植是林农、林工致富的主要手段。林下种植的种类很多,有蔬菜、粮食、果品、药材、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林下种植的污染也很惊人,如一些地方在林下规模种植蘑菇、木耳、人参、等,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的污染一如农业,甚至比农业严重。广西林下种植广豆根(中药材),追肥“每年施2次复合肥,在3-4月与11月中耕除草后一起进行。幼苗生长期平均每株10g,第二年后平均每株20g。”
[1]广豆根每公顷种植62000株,则第二年后每公顷施化肥量为1240kg。
林下种植的另一种污染是地膜覆盖的塑料。以花生种植为例,“一般采用无色透明的微膜,厚0.007mm,用量65-70kg/hm2,和超微膜,厚0.004mm,用量42-45kg/hm2。”
[7]农膜为一次性使用,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对土壤的污染。
林下养殖对林地土壤的污染主要是抗生素的污染。林下养殖的种类有鸡、猪、羊等。有的地方将林中小溪截流,形成水面养鱼、鳖等。鸡、猪、羊等若不施加抗生素可能会生病,生病就不会长肉,不长肉就会影响经济效益。于是,不管这些畜禽有病没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打一针抗生素。鱼鳖等不便打针,就在饲料里拌上抗生素直接撒入水体。
林下养殖的畜禽粪污可通过流径造成林地土壤污染。粪污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渗入地下后,有的会因降解不完全和厌氧发酵,产生恶臭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对林地土壤造成污染。
“全国畜禽粪便年生产量已达到约20亿t,是工业废物的2.4倍。畜禽粪便进入水体流失率高达25%-30%。D(化学需氧量——本文作者注)排放总量中,粪便中的氮、磷流失量已经超过化肥。”[8]
林地土壤的污染物质及其危害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到50万-60万吨,其中约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每年使用农药的面积在2.8亿公顷以上。”
&“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污染,而且也对环境生物(包括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和土壤生物等)产生危害影响,从而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2007年我国农业使用量162万t,居世界第一位。单位耕地农业用量是美国的5倍以上。” [8]
农药的施用量与地区的发达水平成正相关关系,越发达的地区,施用量越高。“集约化农区施用水平低则20kg/667m2,高则50kg/667m2,除30%-40%被作物附着和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使全国933.33万h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10]
农药对林地土壤污染的途径
农药对林地土壤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农药直接喷洒在林地土壤中;
&农药喷洒(或附近的农田、林地用药飘散)在植物的枝叶上,枝叶随之落入林地土壤中;
&喷洒或挥发至空中的农药,随雨水而下,又落入林地土壤中;
&附近的农田或林地用药,飘散至林地;
&农药随着被污染了的水体作为灌溉水又回到土壤中;
&农药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或畜禽体内,又随着有机肥回到土壤中。
影响人体健康
林业也是生产人类食物资源的产业,林木的根、径、叶、花、果很多都是营养丰富、很好的食品,有的还是珍贵的药材。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知食品的提高,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森林食品出现。
农药在森林食品中的残留会危及人们的健康,还会影响森林食品顺畅地进入国内外市场。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流行的农药,多数均有对人体无害的说明,但是否有害,需要时间来证明。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人们认为六六六、DDT对人体无害,夏日的夜晚,到处可见用六六六来驱赶蚊虫,很多家庭都备有驱赶蚊虫的DDT喷雾器。后来的实践证明,当时的认识是错误的。六六六、DDT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有大害。随着时间的推移,今日我们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农药,很有可能会在将来被证实是有害的。
一些农药不仅有害人体健康,而且可以使植物染上异味。例如,植物的根和块茎吸收了六六六以后会带上一种抹不掉的霉臭味。
农药的使用,污染了林地土壤,这样的土壤只能生产对人体有害的食品。
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有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些植物及动物可以将环境中分散的农药残留富集起来,如水中的绿藻能将环境中DDT的残留聚集起来,其聚集的浓度可以是环境中浓度的几百倍,这种绿藻随后被食草性鱼吃掉,食草性鱼又被食肉性鱼吃掉,最后在食肉性鱼体中DDT的含量竟可高达环境含量的数万倍。再往后,这种肉食性鱼被人吃掉了。
有害物质不仅污染了整个环境,而且积蓄在动植物体内,有的甚至进入了生殖细胞,以至于改变和破坏了遗传物质。
农药的毒害,让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无一幸免。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十分顽固的。
“我国已于1983年全面禁止了DDT、六六六的生产和使用。禁用24年来,土壤中的总体残留量仍然很高。广州菜地中六六六检出率为99%,DDT为100%。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检出率仍达100%,一些地区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
这些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有的直接进入动物体内,有的通过植物进入动物和人类体内。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鸟类、爬行类动物体内甚至人体内都可以检出农药残留。
林农及种植企业的工人在使用完农药、除草剂及各种生长添加剂等化学药剂后,往往将剩有残液的容器随意丢弃在林地里,由此造成了局部林地土壤的毒害,甚至造成畜禽中毒及人身伤害事故。
我国多数在林地中从事种植、养殖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危险化学物质容器应做弃置处理的意识。也许,我国的农药生产企业甚至农药管理部门就缺乏这个意识。
破坏了土壤的自我更新机制
农药进入土壤,会杀死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这些微小的生物不仅创造了土壤,而且使土壤充满了生机。没有他们,植物无法吸收氮、铁锰硫等元素;没有它们,动植物就不会腐烂,形成植物可以吸收的有机质,岩石和细小的石粒就不会转变成土壤成份。
一些低等的动物也随着农药的使用消失了。一些类的及一些低等昆虫,可以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使之成为肥料,并在林地表面的碎屑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施加农药的结果,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就灭绝了。又如,蚯蚓可以将森林里的各种有机物变成肥料(除了橡胶、塑料),蚯蚓的运动对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有重要意义。施加农药的结果,蚯蚓也死掉了。
农药的使用还会阻止植物根系制造氮肥的作用。 “由于受六六六、(一种有机氯杀虫剂)、高丙体六六六、七氯和滴滴涕的影响,固氮细菌形成豆科植物必需的根部结瘤全都被妨碍,即他严重破坏了在菌类和更高级植物根系之间那种奇妙而又有益的关系” [11]
破坏了生态平衡
森林里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在正常的情况下,其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如果我们的森林生态是稳定的,一般情况下,鸟和虫会保持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一有虫,鸟就来了;虫子多了,来的鸟也就多了;鸟来的多了,虫子就少了。一有虫便打药的危害最大。一打药,鸟就不来了,虫子没有了天敌,自然就会泛滥开来。打药的结果还会增加虫子的抗药性,再打药就需要加大用药的剂量。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竞赛,最终受害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人类本身。
打药的结果不仅会使害虫、害兽很快获得抗药性,而且它们会以更高的自我繁殖率来向人类报复。例如老鼠,当一部分老鼠被毒饵药死后,其他剩下的老鼠会加快繁殖的速度,以延续种群的繁衍。
有害物质不仅污染了整个环境,而且积蓄在动植物体内,有的甚至进入了生殖细胞,以至于改变和破坏了遗传物质。
在这场根本不能取胜的战争中,受伤的是一切生命,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林业使用农药的后果更为严重
1.2.1.7.1&
药物更容易飘散
林木远比农作物高大,其喷药设备需具有更大的动力及更高的射程,所喷射的药物难以落到靶标体,更容易飘散在空中,若在城镇中施用,或可直接喷洒在建筑物上,甚至落在行人头上,由此对环境和施药者及人畜的危害更大。背负式机动(电动)喷雾机,农药利用率大约为50%;而用于林木的高射程喷雾器,农药利用率不会超过15%。
1.2.1.7.2&
污染的连片面积更大
在林地上使用农药往往采用飞机喷洒的形式,一次性喷洒农药的连片面积远远超过农业,因此对生态、对环境,甚至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比农业更为严重。据中国森防信息网2015年4月28日报道:“航空防治作业已经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方式之一。2010年以来,年均航空防治作业面积近300万公顷,占防治作业总面积的15%,且逐年递增。”将航空防治作业作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方式之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2.1.7.3&
农药污染更容易扩散
林地多为山地或坡地,农药直接或间接落入林地后,很容易被雨水带出喷洒区域,由此造成更大的面源污染。
1.2.1.7.4&
农药被误用的可能性更大
林区地处偏远,信息不畅,加之林区职工和林农对五花八门的农药宣传难以分辨良莠,更容易受不良药商的蒙骗,以致购买了被国家禁止或过期的农药。部分林区的职工和林农为了能够收到“见效快”的效果,往往擅自加大剂量或浓度,由此造成更大的林地污染。此外,对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人体健康的伤害,缺乏必要的识别和防护技能。
1.2.1.7.5&
森林食品将不复存在
我国林地不仅承担着生态建设、环境建设和培育木材的任务,而且承担着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无污染的森林食品的任务。目前,森林食品的社会需求越来越旺盛。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树木的根、茎、叶、花、果实,林中的野花、野草、菌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林下的种植、养殖产品,均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类清洁食品、营养食品的重要资源。森林食品将成为我们人类的重要食物资源,林地的土壤一旦被污染,森林食品将无以为继。
1.2.1.7.6&
将受到极大的破坏
森林拥有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最多、最重要的物种资源库。我国林地土壤养育着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些物种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物种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以现在的科技能力,还不能够创造出一个物种。一旦一个物质消失了,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不可弥补的。在林地中施加各种化学药剂,会造成大规模的物种毁灭。
我国化肥施用情况
“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是1/3,成为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 [9]
我国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万吨。种植业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 [12]
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十分惊人的,可以达到总施加量的三分之一。新华网河南频道报道:“河南省农业厅土肥站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省每年施用的300
多万吨化肥中,只有三分之一被农作物吸收,三分之一进入大气,三分之一残留在土壤中,残留化肥已成为巨大的污染暗流。”残留的化肥不仅污染了土壤,而且增加了植物对人工施肥的依赖性。
我国林地中速生丰产用材林使用化肥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全国共有260万公顷的速生丰产林,如以桉树每年每公顷750kg至2400kg施加化肥量计(见1.1.2.1条),则每年化肥施加量为195万吨至624万吨,按河南省农地化肥残留率折算,每年将有55万吨至208万吨化肥被残留在速生丰产用材林使用林地中。
化肥的长期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孔隙度减少,土壤中的各种小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这种状况下很难成活。如果没有了土壤中的生物世界,植物也不可能存活。例如根瘤菌在板结的土壤中很难生存,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就不能为植株制造氮肥。
土壤的板结使得植物的根系活动受阻。植物的根吸收营养物质,是要消耗能量的,而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此过程需要一定的氧气。土壤板结,氧气不足,妨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
板结的土壤,也不利于根系的自由伸展。植物的根系不发达,植物就不能健康地生长。
造成土壤酸化
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至今,中国境内耕作土壤类型的pH值下降了0.13到0.80个单位。……人为引起土壤酸化可能是酸雨造成的,然而过度使用某种类型的氮肥则是另一个原因,后者被研究人员确认为造成中国土壤酸化的罪魁祸首。” [12]
土壤的酸化可以造成以下几种问题:
&大多数植物是生长在中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中,pH值的下降会影响到一些植物的存活;
&土壤的酸化会影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如根瘤菌等的存活,从而影响到植物直接制造养肥与吸收养分的能力;
&土壤的酸化会影响土壤中各种生物的构成,从而影响到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的酸化还会使有毒金属变成可溶于水的离子,从而加速污染的扩散,并使重金属的危害得到恶化。
导致土壤营养失调
正常情况下,林地土壤的营养状况大致是平衡的。化肥的使用改变了土壤中原有的营养构成,导致土壤营养失调。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长期这样施用会加剧土壤中磷、钾的耗竭。
土壤中氮肥过多也会抑制植物对其他元素的吸收。“生产上过量施氮、磷肥比较普遍,如作物施氮肥过多,抑制铜、钾、硼元素的吸收,作物缺铜、钾、硼元素,缺硼常见如甜菜“腐心病”,……等。施磷过多抑制钾、铜、锌的吸收,缺锌比较突出,叶发淡,暗灰色,不结实;缺铜表现为不发苗,叶色浓绿,不展叶等。”[13]
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的含量
一些化肥的原料为矿物,如磷肥的原料为磷矿。磷矿中就含有一些重金属和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在加工中无法去除。一些化肥是石油化工产品,这些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也会混有部分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所有这些有毒的物质最终会被带到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起来。一次施用化肥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经年累月的施加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重金属是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土壤环境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纯净的化肥对人体无害,但人们还生产不出来这样的化肥。化肥中携带了难以避免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并在林地土壤中逐渐积累起来,这些物质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土壤越种越贫瘠和过度使用化肥有相当的关系。从另一个方面讲,土壤质量越差,就越需要更多地使用的化肥,
对于植物而言,也是如此,施用化肥的结果,使得植物对化肥产生了依赖,由此丧失了植物自己寻找养分的能力,也丧失了植物自制肥料的能力。非但如此,很多植物被化肥“惯成”了宠物,人们必须施加三份化肥,才能够满足植物吸收一份化肥的需求。植物的娇惯,造成了土壤贫瘠,土壤的贫瘠又直接促成了植物的娇惯。
化肥在林业上使用的效果并不明显
农作物一般生长其不超过一年,所以,化肥在农业上使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在林业上使用的效果并不明显。林木生长周期相对农业而言是比较长的。我国给林木施肥,一般只在林木生长的早期施加,待林木长大后即停止施肥。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曾经做过对比试验,一组林木早期施加化肥,一组林木早期不加化肥。前一组在施加化肥以后,生长明显快过不加化肥的那组林木,但在停止施加化肥以后,这组林木立即进入停滞生长状态。因为这部分林木在停止施加化肥后,需要面对“自己找食吃”的局面,这些吃惯了“甜头”的林木,很难适应新的情况。而第二组林木保持原来的生长速度。到采伐时两组林木生长速度基本一致。他们的结论是,是否使用化肥,对林木的最终生长根本不起作用。
1.2.3.1& 的敏感植物
除草剂是有针对性的。除草剂一般会把农业植物作为保护对象,而视林木为杂草。在一些林地里喷洒除草剂的后果往往是杂草没杀死,倒把林木杀死了,或者林木的生长受到了阻碍。
除草剂对林木的影响近年来开始受到重视。“近几年除草剂飘移药害日趋严重,必须引起重视。飘移危害……柳树、杨树、桦树整株叶片变白枯萎,落叶松叶片变白,严重影响观瞻,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影响。”
[13]一些降香黄檀种植企业发现,部分喷洒除草剂的林地,降香黄檀的生长严重受阻。
影响植物自制氮肥
除草剂的使用会妨碍豆科植物根瘤菌的活动,从而影响植物自制氮肥的能力。除草剂的使用会使“硝化作用会受到除莠剂(即除草剂——本文作者注)2,4-D的作用暂时中断。” [11]
根瘤菌的作用在珍贵树种种植中尤其应当受到重视。很多珍贵树种是豆科植物,如,在红木33个树种中,有27种树种为豆科植物。
破坏生态平衡
森林环境中有多种病虫害的天敌,也有很多可以抑制病虫害发生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这些生物与病虫害可以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有的除草剂毁灭了林中的野草野花,而这些植物恰恰是蜂类的蜜源植物。有的除草剂可以抑制鸟类的繁殖。
除草剂使得林间的野草灭绝了,但土壤与野草是相互依赖的。土壤给予了野草,野草也会对土壤加以回报。野草的生长有利于土壤中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野草也持续不断地促成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此外,一些野草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没有弄明白,一些野草对人体健康、对环境的作用,我们也没有搞清,一味地杀死这些野草,显然是不明智的。
除草剂的药害
除草剂不仅对植物有害,对动物及人体健康也有害。
“羊吃了喷过药的蓟草,猪吃了喷过药的瞿麦草而引起严重疾病;开花时,蜜蜂在喷过药的芥菜上采蜜就会中毒;一些野樱桃的叶被(一种主要的除草剂——本文作者注)喷洒后,对牛就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但是野樱桃的叶子毒性很大。……2,4-D另一个奇怪的药效,对牲畜、野生动物,甚至是人都有重大反应。10年前做过的一些实验表明,甜菜和谷物用这种化学药物处理后,其(硝酸盐在人体内也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作者注)含量立刻急剧增高。”
除草剂的药害主要可归纳如下:
&除草剂本身安全系数较小,容易误用或使用过量;
&一些磺酰胺、磺酰脲类的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土壤残留污染;
&除草剂与其他除草剂或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不当也容易造成药害;
&除草剂的雾滴挥发或漂移到临近的敏感作物上就会发生药害;
&一些除草剂人体体表接触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摄入体内,会导致胸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抗生素对林地土壤的污染
抗生素对林地土壤的污染主要是伴随着有机肥的使用而造成的。由于认识到化肥存在的缺陷,近年来有机肥的施用又被重视起来。
人粪尿是有机肥的主要来源,但这种有机肥不被抗生素污染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人不可能不得病,病了就要吃药打针,就要输液,而这些药物,多为抗生素。
我国医学界对抗生素的使用还格外重视,几乎所有的病症都可以使用抗生素。
“我国抗生素使用滥用情况严重,有数据表明,药物处方中西方国家抗生素比例为30%,而我国占70%。” [8]
&“美国人发明了抗生素,却不倡导大量使用抗生素,在美国购买一支杭生素比购买一支枪要难得多。而中国每年使用抗生素1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8g左右,抗生素的使用是美国人的10倍。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而在中国,不少医生动辄给患者乱用抗生素,甚至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如再不加以制止,我们的儿孙将会有病无药可医。”
有机肥的另一个来源是畜禽粪便。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14]
这些抗生素施加到饲养动物体内,一部分变成人们的食物进入人体,最终有以人粪尿的形式成为有机肥;另一部分被动物直接排出体外,成为畜禽粪便,最后又被当作有机肥被输送到地里。
以鸡的饲料为例,饲料中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杆菌肽锌、泰诺霉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等”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是放养鸡群中最常发生、而又防不胜防的疾病。这些主要依赖抗菌药物防治的疾病,是造成鸡肉、鸡蛋药物残留、增加饲养成本的罪魁祸首。”
于此可见,不含有抗生素的有机肥几乎没有。
这些含有抗生素的有机肥被运送到林地,污染了林地土壤。
抗生素对林地土壤的破坏
土壤中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抗生素一般为抗微生物药物,可以抑制或直接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此外,还影响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进入土壤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
一些抗生素对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一些抗生素直接影响植物对钙、钾、镁的吸收。
抗生素进入土壤中会诱发土壤中的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土壤中的耐药菌还可以通过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直接进入人体,使人体的耐药性提高。
抗生素对水体的破坏
施加到林地土壤中的抗生素,因林地多为坡地,比较容易地流入了河湖。这些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也包括农业使用的),又随着灌溉水重新返回到林地土壤。部分抗生素随水进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这些地下水会神秘地转移到其他地区,将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带到没有污染的林地。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有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和类金属砷等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铜、锌等元素。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不可逆的,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被发现。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会导致土壤中动物的患病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下降、微生物生理活性下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重金属随着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进入土壤。“氯化乙基汞随拌种进入土壤的汞量可达3-6g/hm2;又如磷肥中含有各种重金属也会进入土壤。据估计,我国磷肥进入土壤中的Cd(镉——本文作者注)总量约为37t/a。”
[17]由于这些化学物质是持续施加的,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中会逐渐积累。
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是很难去除的。重金属在土壤的残留可以由食物链导致动物和人体健康受到威胁。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因采矿而导致重金属镉对土壤的污染,人们又吃了被污染的土地上生长的“镉米”,由此引发了日本的公害病“痛痛病”。我国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现象的报道。
我国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及固体废弃物残留量中“锌为0.49万吨,通过农药等进入环境。” “铜为0.25万吨,通过饲料添加剂进入环境。”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和蔬菜的种植影响最为突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有40%的农田菜地重金属污染超出安全标准。”
油污对林地土壤的污染主要来自在林地施工作业的各种机械,还有一部分来自畜禽养殖加工厂。油污进入土壤后,会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可以阻断土壤中氧气进出的通道,从而影响土壤生态。伴随着油污进入土壤的还有重金属及其有害物质。被油污污染的林地,往往还散发着恶臭。
各种生长调节剂
各种生长调节剂可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延缓剂、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保鲜剂、杀雄剂等。
这些生长调节剂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也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将林地变成不毛之地。“芒果树为了控稍徒长,每棵芒果树用 100
g灌根,再用400倍喷
2遍,造成大面积芒果树矮小,叶畸形,扭曲,果实稀疏变小、近乎绝产,小树栽不活,已成癌症田”
农膜覆盖为我国粮食及蔬菜的增产带来了暂时的利益。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每年有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40%,这些农膜在15-20cm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
“农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降解周期一般为200-300年,并且易于破碎,不易清除。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t,在发达地区尤甚。我国目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农田中,普遍存在地膜残留的问题,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t。”[8]
农膜在林业上的应用近年来也在迅速扩大。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对土壤的侵害可以也以下几种方式:
&影响播种的植物种子和自然落种的种子与土壤的紧密接触,致使这些种子不能正常发芽;
&影响已种植的植物种子的发芽、破土;
&阻断土壤中各种生物的通道,降低其活性,甚至造成一些生物的死亡;
&阻挡氧气、水分与养分在土壤中自由地流动;
&影响植物的根系自由地伸展。
现在一些企业和农民也认识到了农膜的危害,他们将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收集起来烧掉。但是他们不知道,由此造成的危害会更大。燃烧农膜产生的二噁英的污染,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即使将农膜回收,制作再生塑料、再生桶,同样会产生二噁英。
林地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的破坏
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现有的林地土壤是千百年、上万年一点点积累形成的。形成1cm林地土壤,需耗费100年至数百年的光阴。的确,岩石可以在阳光的暴晒下,在风雨的侵蚀中,慢慢变成土壤颗粒。地衣产生的酸性分泌物也可以促进岩石的风化。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以百年、千年、万年计的。林地土壤不仅富集营养,而且还富集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各种菌类等微生物,林地土壤也构成了有益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系统。欧洲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林地土壤的价值,他们认为林地土壤是国家财富。一个建筑商购买了一块林地,国家会派出专门人员将林地土壤用推土机铲起运走,剩下的生土地才会交给开发商进行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种植,一般都会考虑灌溉。灌溉用水主要为河水与地下水。河水是有限资源,上游用了,下游就没水,黄河的断流就是这么造成的。灌溉水的另一个来源是地下水,但打井抽取地下水的方法,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生态灾难。
灌溉水渗入地下后会溶解地下的盐层,盐水会因毛细作用由地下升至地表,引起土壤的盐渍化。“由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和印度,盐碱化耕地面积分别达到470万hm2(占全部灌溉面积的23.3%)和470万hm2(占全部灌溉面积的11%)。” [18]
有的地区采用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浇灌技术,没有多余的水分流入地下,但植物的根系也不会伸展至地下去找水、找肥,就等着人们给它喂水、喂肥。这样生长的植物根系大都盘曲在地表浅层土壤中,其抗虫、抗病、抗旱、抗寒的能力非常差。一遇风灾,首先吹倒的就是这样生长的林木。
炼山是林地整地常用的方法。例如,油茶的种植一般就要求炼山。“(油茶)在山区林地清理,通常多用火烧。火烧能疏松土壤,除虫灭病,并留有一定草木灰肥地。但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防治山林火灾。具体方法是:在夏、秋、冬季先将林地杂灌砍倒(俗称砍山),铺开晒干,然后用火烧(俗称烧山、炼山),再进行整地(俗称挖垦)。” [3]
炼山的结果是原生态受到了破坏,土壤暴露于外,造成土壤流失、土壤中的水分、肥分流失,不仅严重破坏生态,还容易形成火灾。此外,土壤表层的一些最富集营养的腐殖土被林火烧成灰烬,另一些腐殖土也因地表覆盖的植物被火烧掉,直接暴露在外,或因林火的影响减少了附着地面的能力。因此一阵风就可以使这些富集营养的表土随风飘去,一场雨就可以使这些富集营养的表土顺坡流走。
炼山的另一个后果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林中原有的其他植物、小动物、昆虫、微生物全部被烧死了。这些生物的栖息地也被毁灭了。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这些生物的。以油茶的种植为例,油茶炼山的结果,使得蜂类昆虫失去了栖息地。没有蜂类的昆虫,油茶的开花授粉就没有希望,油茶就不可能坐果。这样,我们选择的品种再好,管护再精细,最终也产不出茶油来。
很多采用集约经营的林地,其植物的种植,往往需要对林地进行全面垦复。全垦的结果会造成:
&富集营养的表土的流失;
&造成土壤中养分、水分的流失;
&土壤中的各种动物、微生物失去活性;
&破坏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
&种植的目的树种失去了其他植物的庇护。
林地一些植物的种植还实行了坡地改梯田。坡改梯对拥有大规模工程施工能力的企业来讲不是一件难事,但坡改梯的结果会使得原来林下均布的富集营养的表土丧失,生土暴露,且原有的土壤中有益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系统全部打乱,在这样的土壤中种植植物,即使上了很多的肥,也是长不好的。现在的坡改梯一般都是动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大型工程机械对林地土壤的毁坏及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我国林地土壤保护的对策
林木及林间种植的其他植物发生病虫害,根本原因在于生态失衡。因此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植株的健康活力与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根本途径。
保持林地的原生态
保护原生态
对原有的泉、溪、湿洼地、池塘周边,以及山崖、沟边,陡坡,石缝中的原生植物,包括灌木和草,要予以保护。这些植物对保护和涵养水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很多树种需要原生态的环境,有的树种还需要伴生树种和寄主树种。原生态下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包括昆虫)、植物(包括灌草、地衣、苔藓)、微生物(包括菌类),对目的树种的生长都有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生态的保护还包括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避免挖山填谷。保留原生的乡土树种。要避免大面积整地。避免采用机械进行大面积翻耕,避免炼山、全垦。
保留一定数量的高大林木
保留一定数量的高大林木。千万不能因为原生地的高大林木对目的树种有遮闭阳光的作用而将其砍掉。多数鸟类和蜂类为了安全起见,会把巢建在高树上。猫头鹰也会站在高高的树枝上雄视林间,以便发现正在糟蹋林木的老鼠。要保留有鸟巢、蜂巢的林木;保留野生动物隐蔽地的林木;保留不易引起病虫害、火灾的枯立木、倒卧木;保留不影响林木生长的下木、灌草;保留部分可供野生动物(包括鸟类)栖息的灌木、草丛;保留部分长有地衣、苔藓、菌类等低等生物的林木。
鸟类是林木虫害的天敌。鸟类的保护对目的树种的培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啄木鸟,可以有效防止蛀干害虫对林木的危害。珍贵用材树种一旦遭受蛀干害虫的侵袭,危害极大,轻者木材的等级会下降,重者会死树。蛀干害虫采取打药的方式是无法消灭的。能够有效对付蛀干害虫的就是啄木鸟。但一些地方到处张网捕鸟,啄木鸟也深受其害。
鸟类也是森林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林子里有了鸟,便有了生机与活力。
昆虫对于防治病虫害是有很大作用的,如瓢虫可以吃掉为害树木的蚜虫,一些蜂类也会把卵产在害虫体内,从而抑制了虫害的发生。很多昆虫都有的功能。昆虫产物及昆虫体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如:紫胶、白蜡、、等,这些产物在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很多昆虫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食物资源与饲料资源。昆虫也是森林景观的重要组分,例如,翩翩起舞的蝴蝶,闪光的萤火虫,美丽的甲虫等等。
保护林间的野花野草,野花野草不仅是林中的一道景观,也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的一环。很多野花野草是重要的食物资源与药物资源,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资源。一些野花野草还是名贵树种的寄主植物,如假蒿便是檀香的寄主植物。野花野草是构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野花野草对林地土壤的保护与营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避免大面积的纯林。无论种植何等林木,大面积的纯林都会引起生态问题。要提倡采用不同树种的混交。混交以块状混交为最佳。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会因树种的生长速度不一,造成长得快的压住了长得慢的。一些地方将降香黄檀与柚木进行株间混交,这在幼龄期是没有问题的,但柚木的生长远远快过降香黄檀,很快降香黄檀便会被淘汰出局,最终为了保住降香黄檀,只能忍痛将柚木砍掉。显然,这种混交是不可取的。块状混交也容易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混交是防止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不同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可以对病虫害产生抑制作用。荷兰一个城市花园的玫瑰受一种线虫的侵害。他们把金盏花草种种在玫瑰中间,后者能够分泌杀死土壤中线虫。金盏花对玫瑰而言就是野草。
保护林下枯枝落叶层
林间的枯枝落叶层对保护水土,提高土壤的肥力及疏松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当禁止在林下收集枯枝落叶。
枯枝落叶层的主要作用如下:
减轻雨水对表土的溅蚀,减少风对表土的风蚀;
阻挡地表径流,使之渗入土壤储存起来,再慢慢释放;
保持土壤中的湿润,防止水分蒸发、养肥流失;
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有利于土壤中各种生物的生息繁衍;
枯枝落叶层腐烂以后最终成为土壤中的养分;
枯枝落叶层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增加了林间的生物多样性。
正确对待害虫
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没有绝对的害虫、害兽。毛毛虫吃树叶是害虫,没有了毛毛虫,鸟也就不来了,而没有鸟的林子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死林子。鸟到林子里来,是找虫子吃的,不是为了给人们唱歌的。在林子里一个虫虫都见不到,绝对不是好现象。
林木与害虫有矛盾的一面,也有和谐的一面。我们对毛毛虫与林木的矛盾的一面看得多了,其与林木共生与和谐的一面往往很少看到或根本没有看到。例如,吃食沙漠中胡杨叶子的某种尺蠖,其活动强度与环境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关系,温度越高,虫子的活力就越大,吃掉的叶子也就越多,这样就减少了林木枝叶的蒸腾,林木便不会因过分失水而枯死。如果我们发现这种食叶害虫后立刻打药,这种害虫死了,当持续的高温来临时,树叶的过分蒸腾就会使整株林木死掉。
森林的经营者眼睛不能只盯着树,还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看看林子里有没有鸟,有没有蝴蝶、蜜蜂乃至树叶上有没有毛毛虫。如果林中找不到一个毛毛虫,这片森林肯定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肯定有问题。对于林间的鼠兔为害,也可以做等量观。
保持物种多样性是解决病虫害的根本途径。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形成病虫害的几率越小,生态越稳定。
使林间有虫而不为害,保持林间的生物多样性,应该作为我们林木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
慎对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的费用是林木经营管护成本最高的。南方一些省区,一年需砍4-6次草,往往前面刚砍完,后面砍过的又长起来了。
目前的除草,也叫“淸山”,就是把所有生长的杂草全部除掉。其实,只有当杂草的生长影响了种植的目的树种的生长时,除草作业才是必须的。
距幼树较远的杂草不仅不会对幼树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还会有利于幼树的生长,没有必要除掉。幼树的生长是需要其他树种和灌草遮蔽的,让这些幼树暴露在裸露的土地和岩石上,难以躲避炎炎烈日,不利于其正常生长。
要充分利用林间除掉的杂草、小碎石块堆积在幼树周边,这样可以对杂草的生长起到占压抑制作用。
林下的灌草不仅不需要除掉,而且对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灌木丛和草丛还是一些鸟类和昆虫等动物的栖息地或隐蔽地。没有了灌草,也就没有鸟,没有鸟,树上的虫子就会泛滥起来。
控制浇水、施肥
林木在正常的情况下,不需浇水、不需施肥。林木的根系有趋水、趋肥的自然属性,地表有水、有肥,根系就会浮在地表;地表没水、没肥,根系自然就会向下找水、找肥。只有林木的根系深深地扎到地下,林木的生长才会旺盛。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能给林木浇水施肥,要“逼迫”林木自己下去找。
如果林木可以很容易地在表层土壤中得到人工浇的水和施的肥,林木的根系便不会向下发展,从而失去深入到地层深处找水、找肥的能力。这样人工“喂养”的林木,抗病虫害、抗火灾、抗恶劣天气的能力都会很差,寿命也要比自然生长的林木短。一旦由于各种原因,人们不再浇水、不再施肥,林木便失去生存的能力。
此外,林木的根系都聚集在土壤的浅层,遇有大风,极易被刮倒。
林木栽植三年以后依然依靠浇水和施肥才能存活,说明这种树种不适合在当地生长,应当予以更换。
利用自然力防止病虫害
森林发生病虫害与火灾,多半由于这样的森林处于生态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这时候,自然界就要通过特殊的手段——病虫害与火灾——改变这种状态,最终使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所以,有时我们面对病虫害完全可以不动声色,静观其变,让自然力去做调整。
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和林业局上世纪做了一个有益的试验。该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原生树种是山毛榉、冷杉等,后来人们为达到经济最大利润而伐掉了这里的原始林,种上了云杉纯林。云杉纯林长起来后,发生小蠹虫为害,但保护区并没有大举采用人工防治措施,而是任其发展。此后,在枯死的云杉林中长出了大量的山毛榉与冷杉树,原来一些山毛榉、冷杉也迅速占据了上层,并大量自然更新,由此形成了新的森林群落。这个森林群落是自然的群落,所以是稳定的群落,而且山毛榉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其市场价值远远高于云杉。山毛榉与冷杉的混交林抗森林火灾的能力也远比云杉纯林为好。
我国连云港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日本黑松,十几年前曾遭受松材线虫为害,一部分黑松死掉以后,当地的乡土树种——橡树在原地自然生长起来。形成了松橡混交林,而橡树不仅是生态稳定性好的树种,更是价值高的珍贵树种。
提倡使用畜力
大型工程机械在林区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些机械在林区移动需要修路,林区修路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应当慎重。工程机械施工时不可避免地要碾压林地土壤,易形成水土流失,而且也破坏了土壤的自然结构。施工中机械排除的废气、噪声对林中的小动物、鸟类和昆虫的生境有相当大的影响。工程机械在林区施工还可能出现漏油、故障修理等,这对于林地土壤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要尽量少用大型工程机械,提倡节约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提倡使用畜力。如德国对于使用畜力集材,补助实际费用的50%。
提倡直播造林
珍贵用材树种多是主根发达的树种。由于苗木的主根较长,在起苗时往往需要断掉主根。因此,重新植苗后,主根受到破坏的根系可能会永远失去向土壤深处及岩缝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这一能力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植株的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影响林木的寿命。
容器苗则由于苗木的主根发育很快,最终只能盘绕在容器的底部。当容器苗定植以后盘绕的主根向下发育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最自然的方法有时是最好的方法。直接播种造林是最自然的林木繁育方法,最有利于林木的主根生长。采用这种方式造林可以大大提高珍贵用材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珍贵用材树种的抗性和寿命,还可以大大节约造林成本。
杜绝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
林木的生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林木的生长根本不需要化学合成物质。以降香黄檀为例,降香黄檀本是生长在山崖石缝中的野生植物,其最佳生长地为海南西部山区,那里一年有大半时间几乎无雨,土壤贫瘠,日照强烈。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出上品的香枝木(俗称黄花梨)。
现在,一些降香黄檀种植企业嫌降香黄檀长得慢,于是,将农药、化肥、除草剂及各种生长素的施加在降香黄檀的种植上。在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下,有的降香黄檀生长速度竟达到年均径生长2cm,生长速度是提上来了,但这样的降香黄檀是根本长不出香枝木来的。香枝木是有国家标准的,香枝木是指降香黄檀的心材,其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80g/ cm³,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120μm。达不到这个标准,即使种出来,也不是香枝木!因此,对降香黄檀施加各种化学物质根本是不必要的,不仅达不到企业预期的目的,而且,污染了林地,浪费了资源。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植物对农药、化肥、除草剂是有依赖性的,如果你施加了这些化学物质,你必须一直施下去,否则,植物的生长就会停滞。
我们不能把野生的林木惯成“宠物”。
按照林木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管护
我们传统判别树种的优劣,就看生长速度。长得快的品种就是好品种。现在对林木树种优劣的判别,应当是其质量,而不是单纯的生长速度。要保证林木的质量,必须在整个林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地按照这些树种在原生态下的生长条件进行管护。也就是说,林木的培育应当采用近自然的经营方式,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德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地推行了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现在的植树,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符合条件的树种上就行了,而是要建立一个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稳定的。因此,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林木,要考虑到与林木相关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林地土壤,我们才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
世界环保运动的开拓者之一,美国的蕾切尔&卡森在其不朽的著作中描绘了这样一副悲惨的画面:“这是一个安静的春天。这里曾经飘荡着乌鸦、鸫鸟、鸽子、橙鸟、鹪鹩的歌声,还有其他鸟儿的鸣唱,……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消失了,田野、树林、和沼泽被死一般的静默笼罩着。”[11]
如果我们不能善待土壤,这一可怕的寂静就会悄然而至。
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土壤宪章》(2015年修订版),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目前,我们的1.22亿公顷耕地已经不同程度地被污染了,如果我们的3.04亿公顷林地也这么搞下去,中华民族还会有希望吗?
农业上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粮食就会大幅减产,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林业不是这样!林业完全没有必要跟在农业的后面去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林业完全可以走得慢点!
林木应当按照自然的方式生长,不需要给它们施加农药、化肥、除草剂!最重要的是,林木按照自然的方式生长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林地土壤是各种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大千世界。只要林地土壤还在、还干净,我们就可以从林地土壤中获取足够的食物、衣服、木材及各种生活必需品。
林地土壤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林地土壤可能是拯救中华民族的最终法宝。
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我们的林地保护好。林地土壤不能污染、不能退化、不能流失,我们一定要将其干干净净、完完整整地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广西林业实用技术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3
邓秀新等& 柑橘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何方等 中国油茶栽培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景洪市景哈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橡胶树合理施肥
许灿光 中国植胶环境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彭萍等 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曹敏建等 花生历史&栽培&育种&加工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办公室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摘要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程发良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李少华 植物农药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美国 蕾切尔&卡森著& 江月译& 寂静的春天& 新世界出版社& 2015
蒋高明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海南出版社 2011
王险峰等 除草剂药害新进展与解决方法 农药 2009.5
黄玉浩 中国抗生素滥用严重 建议立法进行规范
2010年12月02日
韩占兵 黄炎坤 现代养鸡生产技术 中国农民出版社 2014
赵昌廷 王泉 林地放养土鸡新技术 中国农民出版社 2014
魏惠荣等 环境学概论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13
日本 井上真等 亚洲环境情况报告 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茶叶蛋研究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