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左叶10*8mm囊状肝脏低密度囊肿影,怎么治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肝脏增大。形状不规则。肝脏实质多发结节状。团状低密度影。分界不清。密度不均匀。肝左叶见较大囊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约13X10CM,其密度均匀,囊壁斑点状钙化灶,病灶明显向肝外突出,邻近结构明显受压。请问是怎么了。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1)
擅长:外科
肝功能如何?这种情况不好说,有可能是肝硬化,肿瘤,囊肿等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
向医生提问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投诉类型:
投诉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胆囊炎 胆囊息肉 肝左叶小囊肿怎样用药
病情描述:
12年5月底体检(B超检查):肝脏:体积正常 形态正常 上届第6肋间 肋下 包膜 实质回声均匀 肝内管系走行正常
胆囊:体积正常 囊壁光滑 囊壁可见直径3mm的强回声,后无声影
脾脏:厚径:27 肋下0
超声诊断:胆囊壁强回声,考虑胆囊息肉
12年10月30日复查(64排容积CT):检查名称:上腹部VCT平扫
影像表现:肝脏大小、形态尚可,肝左叶见直径约7mm的囊状低密度影,余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囊壁轻度增厚、毛糙,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胰腺、脾及所扫双肾未见明显异常,所扫腹腔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现在症状:12年10月国庆节过后,感觉右腹部隐痛。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10月30日检查后医生开了两样药:肿节风分散片和头孢丙烯分散片。
有没有其他的药缓解治疗,听说上边的两样药比较高端,属于其他药不管用时才用的,是这样吗?我现在用得着吃这两样药吗?
共8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你这描述的情况建议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比较好,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多食新鲜的蔬菜,避免剧烈的运动。
本回答来自: 关口镇三店医院& | &
& | & 20:46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可选择利胆素,复方胆通胶囊,舒胆片等必须少食糖.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本回答来自: 故城县医院
& | & 20:48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可以应用中医消炎利胆丸等药物是,或配合护肝片治疗看。严重的话需要手术治疗。做好饮食及生活调养观察。
本回答来自: 甘屯乡社区医院
& | & 20:48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你好,胆囊息肉病手术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一般息肉超过1厘米才考虑手术。
本回答来自: 北京同仁医院
& | & 20:50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你好,可能是由于胆囊炎引起的,可以做B超检查帮助诊断,确定后可以采用消炎利胆片进行对症治疗,不吃晕腥油腻的食物,多喝开水有利于症状的好转。
本回答来自: 新建县大塘医院
& | & 20:50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胆囊息肉引起的原因就是有炎症刺激引起的症状,息肉一般是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口服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建议去医院微创手术的方法治疗。
本回答来自: 辛集医院
& | & 20:50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胆囊息肉,直径小于10毫米的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对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原则上不考虑手术,强调B超动态观察,每4~6个月要做1次检查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者;B超动态观察时,发现胆囊息肉体积增长较迅速就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忌辛辣食物早康复
本回答来自: 冠县人民医院
& | & 20:53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属于胆囊炎结石引起的,建议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排石汤调理,避免不良刺激清淡饮食多饮水忌辛辣油腻烟酒。
本回答来自: 冠县人民医院
& | & 20:56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购药推荐:
肝胆外科疾病相关疾病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我的图书馆
干货丨肝脏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1.&好发于30~60岁男性。2.&多为肝细胞癌,AFP阳性,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关系密切。3.&可有肝区疼痛、肝肿大、全身和消化道症状。4.&巨块型:肿块直径≥5cm,最多见。结节型:每个癌结节<5cm。弥漫型:<1cm小结节弥漫分布全肝。小肝癌:≤3cm,少于2个结节。5.&主要由肝动脉供血,90%肿瘤血供丰富。【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T1WI上为边界不清楚稍低信号,T2WI上稍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2.&肿瘤周围可见假包膜,呈低密度,T1WI为低信号。3.&增强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匀,门脉期和肝实质期迅速下降。▲巨块型肝癌&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中央坏死无强化▲弥漫型肝癌CT平扫示肝内弥漫分布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小肝癌&CT平扫示肝右叶小低密度影,增强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外生型肝癌&MRI示肿块明显不均匀“快进快出”强化【鉴别诊断】&不典型肝癌需与肝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炎性假瘤、转移性肝癌、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鉴别。【检查方法】&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最常用,MRI可提供更多信息。肝动脉造影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二、&转移性肝癌【临床特征】1.&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AFP多阴性。2.&多来自门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如结肠、胃、胰等。3.&除原发肿瘤症状外,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低密度,T1WI多为边缘较清楚的多发低信号结节影,T2WI呈稍高信号。2.&增强动脉期肿瘤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平衡期低密度,典型表现&为“牛眼征”。▲病灶增强呈“牛眼”&▲CT平扫呈低密度,T2WI呈边界清楚稍高信号【鉴别诊断】&肝囊性转移瘤需与肝脓肿、肝结核、肝包虫病等鉴别。【检查方法】&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最常用,MRI可提供更多信息。三、&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特征】1.&常见肝良性肿瘤,90%单发,10%多发。常无任何症状。2.&多见于30~60岁女性。【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表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2.&肿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其信号强度越来越高,即“灯泡征”。3.&增强呈“早出晚归”征:动脉期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填充,强化程度接近同层大血管;平衡期呈等密度/信号。▲CT示典型“早出晚归”、“渐进性”强化▲CT平扫呈低密度影,增强呈“渐进性”强化▲典型图像【鉴别诊断】&常需与多血供的肝细胞癌或转移性肝癌鉴别;不典型血管瘤还需与肝腺瘤、FNH鉴别。【检查方法】&首选CT或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四、&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临床特征】1.&青年女性常见,多无自觉症状。2.&由正常肝细胞异常排列形成,病理特征:中央性星状瘢痕。3.&无包膜;很少出血、坏死、恶变。【影像学表现】1.&CT平扫呈均匀等或略低密度;瘢痕呈低密度。2.&增强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瘢痕无强化呈低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大多数为稍高或等密度,瘢痕可有强化,瘢痕延迟强化是FNH的特征性表现。3.&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边界不清;瘢痕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CT平扫呈略低密度,瘢痕呈更低密度,增强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为稍高或等密度,瘢痕有轻度强化【鉴别诊断】&需与血管瘤、肝腺瘤、原发性肝癌、纤维板层样肝癌鉴别。【检查方法】&CT、MRI和放射性核素检查。五、&肝囊肿【临床特征】&薄壁囊性灶,内充满清亮液体。常无症状。【影像学表现】1.&肝实质内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轮廓光整,密度均匀,CT值接近水,0~15Hu;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增强后无强化。▲&CT示肝右叶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增强无强化【鉴别诊断】&有时需与囊性转移瘤、肝脓肿、肝包虫病鉴别。这些病变囊壁都较厚,且厚薄不均,边缘不整,有强化等。【检查方法】&首选B超和CT。六、&肝脓肿【临床特征】1.&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以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常见。2.&多为单发,可多发。3.&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叩击痛、肝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全身中毒症状。【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见肝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多不清晰。2.&脓腔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T1WI呈低信号,T2WI呈极高信号;密度/信号可不均匀。3.&脓腔内可见液平或气液平。4.&脓肿壁为较厚环状,密度及T1WI信号低于肝而高于脓腔;T2WI呈稍高信号。5.&急性期脓肿壁外周可出现水肿带,T2WI呈明显高信号。6.&增强后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腔和周围水肿带无强化,构成“环征”。▲&CT示肝右叶局部多发囊性灶,囊壁较厚,增强囊壁明显强化▲&&CT示肝左右叶厚壁囊性灶,增强囊壁明显强化【鉴别诊断】&早期肝脓肿未出现液化需与肝癌鉴别。结合临床有无炎症反应,血AFP是否升高,抗炎治疗后脓肿有吸收可以鉴别。【检查方法】&首选CT和超声,MRI可反映肝脓肿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对诊断和疗效观察有较高价值。七、&肝包虫病【临床特征】&流行于牧区,临床表现肝区胀痛。【影像学表现】1.&肝内大小不等、圆形水样密度囊状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锐利,境界清晰;囊壁薄,常出现环状、半环状钙化。囊壁和囊内分隔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2.&增强后囊内不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3.&囊内囊,内外囊分离出现“双边征”、“水上百合征”、“飘带征”,为肝包虫囊肿特征性表现。▲CT示肝右叶孤立囊性灶,边界清楚,增强其内纤维分隔轻度强化&▲&CT示肝左叶病灶环形及团、点状钙化【鉴别诊断】&包虫囊肿需与肝囊肿鉴别,前者常见钙化。【检查方法】&X线片和CT可显示肝包虫病特征性钙化;CT、MRI和超声可显示单囊、多囊病灶,尤其CT显示囊内囊和囊壁分离征象颇具特征性。八、&肝硬化【临床特征】1.&病因常为病毒性肝炎和酗酒。2.&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和正常肝小叶改建为结构异常的肝细胞结节为特征。3.&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1.&钡餐检查可显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2.&肝叶大小比例失调。3.&肝脏边缘凹凸不平呈波浪状,肝门、肝裂增宽。4.&肝脏密度不均。5.&脾肿大、腹水、门静脉高压,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扩张,脾门附近、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6.&肝硬化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当低信号结节内出现等或高信号时提示癌变可能。▲CT示肝外缘波浪状改变,肝裂增宽【鉴别诊断】&再生结节有时需与早期肝癌鉴别,前者为门静脉供血,增强扫描动脉期结节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等密度,与肝癌强化方式不同。【检查方法】&首选CT、超声,MRI有助于鉴别再生结节良恶性。九、&脂肪肝【临床特征】1.&肝脂肪含量超过5%可致脂肪肝。2.&分弥漫性和局灶性。【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肝实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低于脾实质密度;肝内血管呈略低密度或相对高密度。2.&T1WI和T2WI可出现肝实质信号增高,脂肪抑制序列可使肝信号减低。3.&反相位图像含脂病变部分与正相位比有明显信号下降。▲CT示肝实质密度弥漫减低,强化减弱【鉴别诊断】&局灶性脂肪肝平扫表现片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常与肝癌等占位病变混淆,但局灶性脂肪肝低密度区内血管走形自然,可资鉴别。【检查方法】&CT扫描最有价值,磁共振正反相位检查可检出少量脂肪组织。十、&肝脏外伤【临床特征】1.&分开放性和闭合性。2.&肝右叶最常见;可见肝出血、血肿、包膜撕裂、血液及胆汁流入腹膜腔等。3.&可有腹痛、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贫血、休克等。【影像学表现】1.&肝包膜下血肿形成透镜样低或等密度区,局部肝边缘变平。2.&肝实质内血肿多为圆形或卵圆形,随时间推移而缩小。3.&肝撕裂可见肝实质线样低密度,边缘模糊,随时间推移可变清晰。4.&胆汁瘤或胆汁假囊肿常位于肝包膜下或肝局部周围,为薄壁均匀液性囊肿。5.&根据CT表现,肝钝性伤可分五级:Ⅰ级:肝包膜撕裂,表面撕裂<1cm深,包膜下血肿直径<1cm,仅见肝静脉周围轨迹;Ⅱ级:肝撕裂1~3cm深,中央和包膜下血肿直径1~3cm;Ⅲ级:肝撕裂深度>3cm,实质内和包膜下血肿直径>3cm;Ⅳ级:肝实质内和包膜下血肿直径>10cm,肝叶组织破坏或血供中断;Ⅴ级:两叶肝组织破坏或血供中断。6.&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早期血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CT平扫示肝右叶不规则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不清▲CT增强示肝内多发不规则大片无强化低密度影【鉴别诊断】&明确的外伤史非常重要。【检查方法】&B超和CT均为重要检查方法。谢谢观看,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编辑丨田小贱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脏数枚小囊低密度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