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足病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正确认识糖尿病需要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2.血糖升高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糖尿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但不能因为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就认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有很多因素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但并不表现为糖尿病。&
  肝炎、肝硬化等各种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
  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速尿、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均可引起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停药后,血糖会很快恢复正常。&
  当进行中度或者剧烈体育运动时,肝脏中储存的葡萄糖会释放出来,使得血糖水平升高。&
  另外,血糖水平在早晨4点至8点之间显著上升,妊娠期、月经期等也可使血糖浓度升高。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症状。例如,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极易饥饿;恶心、呕吐等。由于这些症状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现,因此往往延误对糖尿病患者的正确诊断。 &
  4.糖尿病与吃糖有关吗&
  这里所指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的总称,糖又被分为多糖、双糖、单糖。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等所含的淀粉便是多糖,多糖类的淀粉虽然不甜,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之下,会被分解为单糖,而且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是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但它的吸收和利用需要有胰岛素的帮助。如果含淀粉或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再加上体力运动少,缺乏足够的能量消耗,身体里的胰岛素无法帮助多余的糖类吸收和利用,就有可能使血中的血糖升高,甚至通过肾脏滤出成为尿糖,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5.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6.肥胖的人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也可称为苹果型肥胖。这种肥胖的体型像一个苹果,肚子大,腰围粗,四肢则较细。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积在心脏、胰腺、肝脏和肾脏周围,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
  据统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肥胖患病率越高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也越高。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力活动减少,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到75岁之间,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因此造成了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多。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团...当前位置:
>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注意什么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注意什么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 14:48:58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出现很多的症状,很多患者都知道,而引发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是很大的。那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要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做一个介绍。
  1、关键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就是对并发症的预防。国际糖尿病联盟为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建议空腹血糖应低于6.0mmol/L,至少应低于7.8mmol/L;餐后血糖应低于8.0mmol/L,至少不高于10mmol/L。凡是已经发生了并发症的患者,说明糖尿病治疗很不理想。所以说,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预防并发症只能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糖尿病控制不好,并发症就不可避免。
  2、防治感染要积极
  感染对于糖尿病人,如同船漏偏遇风雨天,是一次严重的应激,我们都知道应激是什么概念,应激就是一次打击,将会促使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异常分泌,这时血糖也就异常升高,无疑在短时间内加重了糖尿病病情。糖尿病病人中死亡率较高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昏迷,感染恐怕是最危险的诱发因素。
  所以说,糖尿病一旦遇到感染,哪怕是感冒发热都要及时接受治疗,必要时使用高效抗病毒或抗菌药物,及时遏止感染的发展。
  3。合理使用降压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以彼此加重病情,高血糖就是血压增高的原因,高血压就是糖尿病死亡率的一个显著独立因素。所以两病治疗要齐头并进,这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4、不忘纠正脂代谢
  高血脂与高血糖一样,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物质基础。单单高血糖本身就足以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如再加上高血脂,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就更大。
  5、减轻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人中有74%存在胰岛素抵抗。
  6、 胰岛素抵抗从简单意义上讲
  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所以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糖耐量下降、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病基础,而这些疾病的存在,就是血管并发症的当然条件,可见胰岛素抵抗对人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减轻胰岛素抵抗,就要改变原来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积极减肥。
  7、高胰岛素血症要降低
  高胰岛素血症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凡具有胰岛素抵抗的人都有高胰岛素血症,已经发现高胰岛素血症就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由于胰岛素抵抗,代偿性地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说,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互为因果。因为高胰岛素血症的人胰岛素生物活性低、敏感性差,所以患者不会发生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的形成是由于当胰岛素抵抗时,血浆葡萄糖不能有效地在循环中消除,而进一步刺激胰岛素释放,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因此,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机制。
  8、降低高胰岛素血症,
  就要从造成高胰岛素的源头抓起,即要控制高血糖,肥胖者则要使体重下降,当胰岛素抵抗减轻后,高胰岛素血症也就得到缓解,否则,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呈恶性循环,将会给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带来难以抗拒的局面。
  9、常服有关预防药
  糖尿病可引起许多并发症,这是众所周知的。为预防下肢末梢神经并发症,糖尿病人可常规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C代谢异常,同时其代谢紊乱与糖尿病的发病及其一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维生素C的治疗有利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专家指出,我们主张在糖尿病确诊后即应开始有目的地补充维生素C,而且要长期服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文章周排行
创立10年,被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访问过870,710,521次!超过3,462,671人在这里学到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
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我们欢迎您的到来,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远离糖尿病!
糖友网()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
ICP备案号: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97号糖尿病有哪些急性并发症需要注意?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非酮症高渗透性昏迷等。
酮症酸中毒昏迷:是指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发生原因: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胰岛素治疗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各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感染、创伤、手术及精神打击等应激状态时。
酮症酸中毒昏迷的症状:典型的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表情呆滞、疲倦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嗜睡而逐渐进入昏迷状态。患者常有严重脱水,呼吸深、快,呈大呼吸,呼气中含有烂苹果气味。由于血糖明显增高,血液浓缩,从而易发生脑栓塞,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的严重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极度升高,不合并酮症。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 发生原因: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往往发生在症状性高血糖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液体摄入不足以阻止高血糖诱导的渗透性利尿引起的严重脱水。诱因可能是伴发急性感染或其他情况。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症状:临床表现为血糖极度升高,尿量增加,疲乏无力、头晕、食欲不振,症状可持续数日或几十日。病人脱水日趋严重,表现烦躁、精神恍惚、反应迟钝、淡漠乃至昏迷。有的伴有癫痫样发作,可偏瘫、失语。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变、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会增加2-4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往往会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
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8倍。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甚至剧烈的胸痛、呼吸短促、出汗
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由于血管病变使氧和营养物质向周围组织转运减少,出现以痛性痉挛和疼痛为特征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常发生于动脉栓塞后。早期表现为肢体皮温下降,足部发凉,上举后变苍白,下坠后发紫,静脉充盈迟缓,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后期皮肤变薄,萎缩,毛发脱落,最终出现溃疡和坏疽。
脑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风的危险和痴呆、偏瘫等。
微血管病变会引起糖尿病性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性肾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典型的糖尿病肾病多见于1型糖尿病,几乎50%的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年龄、病程的增长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发病在20年后蛋白尿的累计发生率再25%-50%
糖尿病性眼病:在糖尿病患病过程中,眼睛的大部分组织都可受到影响,从而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症状的眼部病变。主要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由所累及的神经种类、部位、功能与程度决定。
不打针不吃药,三天降低各项指标,免费体验,二十年行业经验,十万康复案例,
荣获糖尿病治疗国家科技创新奖,自然疗法,糖尿病三高肥胖签约调理,
加微信进糖友群,十分钟内解答你的疑问,还获得一份三高肥胖康复文档,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边旅游边健康,三天降低血压血糖,荣获糖尿病治疗国家科技创新奖,微信
边旅游边健康,三天降低血压血糖,荣获糖尿病治疗国家科技创新奖,微信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 怎么判断它的严重程度?
丁香医生羽方
大家说起糖尿病,都说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特别是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友的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严重的还可以威胁生命。对付并发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预兆?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今天,丁香医生给大家分享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还有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赶快对照自己,检查一下吧。温馨提示:如无特殊注明,图片中的预警级别,是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轻到重时的危险因素和具体表现。为了预防并发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将糖尿病并发症遏制在萌芽状态,在出现一级预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白白错过缓解病情、治疗疾病的机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病情从一级预警,到二级预警,甚至到三级预警。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常常与血糖管理不好、高血压、高血脂有关。这就提醒我们,糖友治疗糖尿病时,不能只盯着血糖一个指标,血压、血脂、肾脏功能、体重、运动量等,都需要达标。糖尿病哪些指标是需要注意的?点击:治疗糖尿病,只看血糖是不够的怎么做到指标达标?这里,丁香医生送给大家六句话:管住嘴,控饮食,糖脂达标体重稳;迈开腿,常锻炼,运动达标身体健;用好药,遵医嘱,「三高」控制好帮手;勤监测,常体检,病情状况心里明;戒烟酒,不熬夜,并发症都远离我;心开朗,多交往,享受生活乐陶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ndrew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