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职工寻找百家健康守门人的守门人

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
本报记者 王慧慧  理想的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患关系融洽,医生通过承担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常见病诊治、慢病管理、上门问诊等一体化服务,当好居民健康守护人。然而,随着签约人数的剧增,全科医生人手紧缺、激励机制缺失、岗位缺乏吸引力等矛盾日益凸显。  30个县试点近1年,签订有偿服务包10万余份  年近六十的吴传林是定远县吴圩镇村民,今年6月在干农活时因意外致脚部受伤。 “我先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医生又帮忙转到县总医院,还免去千把块的医保报销门槛费。出院后村里的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护理创口,真是花小钱得大实惠! ”吴传林说。  作为全省30个首批试点县之一,定远县去年8月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试点范围涉及27个乡镇卫生院下辖的42个村,至当年年底签约服务1449人。据该县卫计委主任张可松介绍,试点中,当地设计了3大类共9种内容详尽的服务包,有免费的基础包、20元的初级包、100元的中级包,单中级包就包括7种,分别针对老人、高血压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今年又“提标扩面”,在全县全面推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已签约居民45820人,提供各类履约服务174349人次。今年1至5月,实行签约服务后新农合县内补偿人次上升、县外补偿人次下降,补偿资金流向县乡的上升、流向县外的下降,县域医共体内上下转诊人数上升,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从48.7%提高到54.6%。  定远的试点成果在多地得到印证。全省30个县试点近一年,已签订有偿服务包10万余份,根据农民需求设计的签约服务包深受欢迎。 “通过签约医生正确引导农民就诊,病人就医流向趋于理性、有序,慢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明显上升。通过将县域医共体和签约服务工作同步推进,在建立柔性转诊机制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省卫计委副主任李劲风认为。  新农合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首批试点县县外住院病人比非试点县少7.14个百分点;县内住院病人比非试点县提高23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幅为11.63%,远高于非试点县。 “今年起,城乡医生签约服务将统一推进。2017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20年,力争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李劲风说。  活多人少压力大,盛行背后多处“痛点”渐显  如火如荼的签约服务工作中,多处隐忧成为严重掣肘。  合肥市五里墩社区卫服中心全科医生陶有春和他的5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除了每周3天的门诊外,还要承担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健康档案录入与管理、慢病群体回访、特殊人群体检等。“中心服务人口7.8万,只有9个家庭医生小组。现在签约居民不断增加,工作量猛增,但医生数量没啥变化,激励机制也没有跟上,我们经常要在非工作日去处理签约居民的事情,越来越感到吃力。 ”  人手紧,是普遍现象。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社区卫服中心覆盖人口8.7万人,仅有7名全科医生。而从合肥市整体情况看,目前全市社区共有612名全科医生,组建了377个家庭医生小组,每个小组服务人左右。 “实际工作中,活多人少压力大,当每个小组服务至1000人左右时,就已经感到很吃力了。 ”长淮街道社区卫服中心主任李娟说。  “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累计有17.3万人,真正注册为‘全科医生’的不足8万人,人才流失严重。我省情况与全国差不多。”安医大一附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唐海沁表示,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是导致全科医生吸引力弱的几个重要原因。由于现行医疗服务模式仍以专科为主,真正的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未完全建立,社会对全科医生概念的理解仍有偏差,从而大大影响了岗位的吸引力和信任度。而对个人收入、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的担忧,也让很多毕业生或参加培训的医生不愿将“全科医生”作为最终的就业选择。 “以中级职称为例,在大医院,专科医生年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但我们的全科医生一年最多6万元,这在全省来说还算好的。 ”芜湖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业文坦言,很多毕业生即使被三甲医院“博士学历”的招聘门槛挡在门外,也不愿到社区当全科医生,因为“全科医生收入太少、职业发展空间太小、社会地位太低”。  社区全科医生极度匮乏,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成为眼下制约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瓶颈”。  全科医生严重不足,破解难题亟须政策扶持  根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专家表示,根据目标要求,全国需要30万至40万名全科医生,目前缺口巨大,“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成为医疗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做不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战时状态’的问题”。  据唐海沁介绍,我省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便成立了全科医学会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2000年起,安徽医科大学开始设置全科医学系,此后曾连招6届学生,为基层培养了不少专业过硬的全科医学毕业生。近几年,安徽作为试点省,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医生全科转岗培训,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唐海沁表示,全科医生紧缺是全国普遍的问题,真正“5+3”培养出来的合格全科医生数量很少,通过大力推进规范化培训和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百姓健康“守门人”、通过提高全科医生工作岗位吸引力留住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基层全科医生骨干的作用,除了提高其经济待遇外,还要在机制上给予基层医生充分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比如,对于工作能力很强的全科医生,完全可以让他参加大医院全科医学教学工作,甚至将其吸收为大医院名正言顺的带教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生工作。 ”  专家呼吁,越是偏远基层地区,全科医生的收入应该越高,在目前城乡差距较大的社会现状下,要吸引高水平人才到最基层当全科医生,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机制,既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全科医生好的薪酬待遇,更要在职业发展、社会认可、子女教育等非经济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只有切实帮助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才能让全科医生安心在基层为百姓提供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_网易新闻
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
本报记者 王慧慧理想的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患关系融洽,医生通过承担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常见病诊治、慢病管理、上门问诊等一体化服务,当好居民健康守护人。然而,随着签约人数的剧增,全科医生人手紧缺、激励机制缺失、岗位缺乏吸引力等矛盾日益凸显。30个县试点近1年,签订有偿服务包10万余份年近六十的吴传林是定远县吴圩镇村民,今年6月在干农活时因意外致脚部受伤。 “我先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医生又帮忙转到县总医院,还免去千把块的医保报销门槛费。出院后村里的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护理创口,真是花小钱得大实惠! ”吴传林说。作为全省30个首批试点县之一,定远县去年8月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试点范围涉及27个乡镇卫生院下辖的42个村,至当年年底签约服务1449人。据该县卫计委主任张可松介绍,试点中,当地设计了3大类共9种内容详尽的服务包,有免费的基础包、20元的初级包、100元的中级包,单中级包就包括7种,分别针对老人、高血压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今年又“提标扩面”,在全县全面推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已签约居民45820人,提供各类履约服务174349人次。今年1至5月,实行签约服务后新农合县内补偿人次上升、县外补偿人次下降,补偿资金流向县乡的上升、流向县外的下降,县域医共体内上下转诊人数上升,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从48.7%提高到54.6%。定远的试点成果在多地得到印证。全省30个县试点近一年,已签订有偿服务包10万余份,根据农民需求设计的签约服务包深受欢迎。 “通过签约医生正确引导农民就诊,病人就医流向趋于理性、有序,慢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明显上升。通过将县域医共体和签约服务工作同步推进,在建立柔性转诊机制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省卫计委副主任李劲风认为。新农合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首批试点县县外住院病人比非试点县少7.14个百分点;县内住院病人比非试点县提高23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幅为11.63%,远高于非试点县。 “今年起,城乡医生签约服务将统一推进。2017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20年,力争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李劲风说。活多人少压力大,盛行背后多处“痛点”渐显如火如荼的签约服务工作中,多处隐忧成为严重掣肘。合肥市五里墩社区卫服中心全科医生陶有春和他的5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除了每周3天的门诊外,还要承担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健康档案录入与管理、慢病群体回访、特殊人群体检等。“中心服务人口7.8万,只有9个家庭医生小组。现在签约居民不断增加,工作量猛增,但医生数量没啥变化,激励机制也没有跟上,我们经常要在非工作日去处理签约居民的事情,越来越感到吃力。 ”人手紧,是普遍现象。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社区卫服中心覆盖人口8.7万人,仅有7名全科医生。而从合肥市整体情况看,目前全市社区共有612名全科医生,组建了377个家庭医生小组,每个小组服务人左右。 “实际工作中,活多人少压力大,当每个小组服务至1000人左右时,就已经感到很吃力了。 ”长淮街道社区卫服中心主任李娟说。“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累计有17.3万人,真正注册为‘全科医生’的不足8万人,人才流失严重。我省情况与全国差不多。”安医大一附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唐海沁表示,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是导致全科医生吸引力弱的几个重要原因。由于现行医疗服务模式仍以专科为主,真正的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未完全建立,社会对全科医生概念的理解仍有偏差,从而大大影响了岗位的吸引力和信任度。而对个人收入、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的担忧,也让很多毕业生或参加培训的医生不愿将“全科医生”作为最终的就业选择。 “以中级职称为例,在大医院,专科医生年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但我们的全科医生一年最多6万元,这在全省来说还算好的。 ”芜湖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业文坦言,很多毕业生即使被三甲医院“博士学历”的招聘门槛挡在门外,也不愿到社区当全科医生,因为“全科医生收入太少、职业发展空间太小、社会地位太低”。社区全科医生极度匮乏,卫生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经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成为眼下制约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瓶颈”。全科医生严重不足,破解难题亟须政策扶持根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专家表示,根据目标要求,全国需要30万至40万名全科医生,目前缺口巨大,“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成为医疗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做不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战时状态’的问题”。据唐海沁介绍,我省全科医生培训工作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便成立了全科医学会和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2000年起,安徽医科大学开始设置全科医学系,此后曾连招6届学生,为基层培养了不少专业过硬的全科医学毕业生。近几年,安徽作为试点省,在全科医生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医生全科转岗培训,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唐海沁表示,全科医生紧缺是全国普遍的问题,真正“5+3”培养出来的合格全科医生数量很少,通过大力推进规范化培训和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百姓健康“守门人”、通过提高全科医生工作岗位吸引力留住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基层全科医生骨干的作用,除了提高其经济待遇外,还要在机制上给予基层医生充分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比如,对于工作能力很强的全科医生,完全可以让他参加大医院全科医学教学工作,甚至将其吸收为大医院名正言顺的带教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医学毕业生选择全科医生工作。 ”专家呼吁,越是偏远基层地区,全科医生的收入应该越高,在目前城乡差距较大的社会现状下,要吸引高水平人才到最基层当全科医生,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机制,既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全科医生好的薪酬待遇,更要在职业发展、社会认可、子女教育等非经济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只有切实帮助解决这些实际的困难,才能让全科医生安心在基层为百姓提供签约服务。
(原标题:家庭医生如何当好健康“守门人”)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当前位置:&>&&>&
  △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举办健康义诊咨询活动  △宽敞整洁的就医环境
  △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巡礼  □高田 王兆锋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社区卫生知识宣传,构筑社区健康屏障,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成为了辖区居民的好朋友,病患者心中“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规范服务提升满意度  东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医疗服务中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合理治疗。控制医药费用,减轻居民负担。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门诊次均费用,减少了抗生素处方、静脉点滴处方比例。中心还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文件的工作要求,认真规划实施。中心本年度工作从综合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提升等4大方面出发,明确工作中心年度工作重点。对每项考核指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科室并具体到责任人。严格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分配挂钩。组织科室认真开展自评,查漏补缺,对照考核标准,逐条逐项开展自查,查找不足。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确保各项指标符合工作要求。  规范人员、财务管理,做好中心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保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认真做好院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公开,完善各项制度;提升中心服务环境,探索符合本中心实际的服务模式,吸引社会各界的力量,为中心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互动,能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  利用公示栏,公示医院主要的诊疗项目和收费标准、药品价格,以及医院的诊疗流程、便民措施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方便群众对卫生事业的了解。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经过全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2015年上半年医院未发现患者投诉医院医务人员和医疗争议事件。  基本医疗服务要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带动服务数量的提升;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居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药,正规配送企业配送,实行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山东省新增药品目录下发到卫生院各科室和村居卫生室,加强基药培训学习。在工作中加强平时的督导检查。自配备和使用基药后,增加了临床用药安全,多年来无药品事故发生,并逐步改善了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  规范医技和护理科室管理;积极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选派骨干到各大医院进修;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培训,合理用药,有效控制医药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努力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改造完善中医药科室硬件基础建设,在保证诊疗环境优美、人性化的同时,合理配置科室,积极引进各类诊疗设备,提高中心诊疗能力,在开展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导引等中医药服务基础上,拓宽中医药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到位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实施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年度内区卫计局、区疾控、区妇幼等机构下达的文件要求,执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等应急预案,一经发现相关事件,及时上报。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算补偿标准和区卫计局核定的各项完成数量进行计算。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村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中心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中心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中心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并免费建档。对35岁以上人群进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至少4次以上面对面的随访,规范管理率达40%以上。对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每三个月随访一次,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监测血压、进行体格检查、监测合并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重点对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按照规范查体、随访,并给予针对性指导,督促坚持治疗。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健康知识传播;让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了健康养生知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知识,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定期主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极大地促进了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全年精心组织和策划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讲座15场,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通过加大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防病工作的意识。重点卫生宣传日做了专题活动宣传,每项活动都有底稿、方案、照片、总结存档,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结核病防治知识资料,计划免疫宣传资料。对本辖区内居民面对面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如高血压的预防、糖尿病病人注意事项等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电话、入户等方式,对中心综合服务能力进行调查,满意率达到95以上。
本文相关新闻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当好社区卫生服务领航人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当好社区卫生服务领航人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守门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