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徐州四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三病房方医生方医女工作认真,态度好平易近人

& 周围神经病损
宋荣蓉医生的周围神经病损患者投票
最近两年宋荣蓉医生的患者投票(2)对排名影响大
两年前宋荣蓉医生的患者投票(2)
您的投票和反馈是病友们求医路上的指路明灯,也是鞭策医生努力提升专业水平的动力!
继续完善看病经验
为本次看病过程打分
本次看病费用总计(元)
目前病情状况
为什么选择该医生就诊
本次挂号途径
还有什么想表达的(感谢或建议)
如评价医生、分享经验等,不少于30字
患者姓名(其他人不可见)
手机号(仅用于核实,不公开)
1.网站郑重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保密,仅医患双方可见。
2.请您务必填写真实资料,医生才能给您准确的医疗服务。
3.一旦信息建立,将无法编辑或删除,请确认无误后提交。
*患者姓名:
*患者出生日期:
*患者性别:
*患者所在省市:
与患者关系:
*电话号码:
注:请填写真实手机号码,仅用于核实不公开。
大夫最近收到的评论
周围神经病损最新咨询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29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哈医大四院张卓伯教授: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_新浪黑龙江_新浪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脑卒中的概念是:眼歪了、嘴斜了、手脚不好使了——这才是脑卒中;而公众不清楚的是,脑卒中非但有上述表现,还常伴有精神症状,甚至由此影响智力而致痴呆。
  今年60出头的刘大妈,两个月前被家人发现了异常之举:出门买菜,经常忘记找零;回家的路,居然绕道一两个小时才能找到;问她今天是星期几,老人常常挠挠头笑而不答。在哈医大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科主任张卓伯教授通过追溯病史了解到,刘大妈患有脑卒中病史已长达10年之久,同时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结合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其他病变的可能,张主任初步判定大妈为认知功能障碍,通过进一步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打分,老人得分仅为17分,最后被确诊为血管性中度痴呆。
  记者问:什么是血管性中度痴呆?与老年性痴呆有什么区别?
  张卓伯教授介绍:血管性痴呆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为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血管性痴呆在欧美等国家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位最常见的痴呆原因,患病率为0.9-3.0%,占所有痴呆病人的10-50%。在亚洲及发展中国家,血管性痴呆患病率与西方国家的水平比较没有大的差异,一般在2-3.8%。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1-3%,年发病率约在5-9例/1000人。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随年龄而直线上升,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年发病率为1.2-4.2%,平均病程5年,而且存活率低于普通人群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记者问:血管性痴呆有哪些危害?
  张卓伯教授介绍说:从临床角度看,根据病因和起病的形式,血管性痴呆主要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单一梗死所致痴呆、小血管病变所致痴呆、出血性痴呆、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痴呆、混合型痴呆及各种脑血管炎以及先天性脑血管异常等所致痴呆。MID型痴呆最为多见,是由多发且较大的脑动脉堵塞引起的,常可同时累及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组织。而在出血性痴呆中,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和淀粉样血管病性脑出血,均可构成致命的一击。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痴呆,大多继发于心脏停搏或严重持续性低血压的全脑缺血、缺氧等情况。
  记者问:血管性痴呆有哪些临床表现?
  张卓伯教授介绍:一旦患上血管性痴呆,病人就会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差,计算力、定向力减退,或血管病继发的神经损害问题。后者如大脑优势半球皮层病变,还有可能表现为失语、失用、失读;皮质下病变则可能发生相应的运动、感觉障碍,或幻觉、木僵、淡漠等精神症状;MID型痴呆病程多呈阶梯式进展,每次发作后可残留一些神经精神障碍,反复发作叠加,直到智能全面衰退;单一脑梗死大多急性起病,常伴有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和体征,如瘫痪、失语等。
  根据上述表现类型,在老人发病的早期,家人及亲朋好友就应该学会察言观色,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到轻微的异常之处,以便早干预、早预防,延缓痴呆的进程。
  记者问:血管性痴呆患者改怎么治疗?
  张卓伯教授介绍说:目前血管性痴呆诊治原则包括防治卒中、改善认知功能和控制行为及精神症状,主要应用促进脑循环、改善脑组织代谢、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物。对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中、老年人,还要及时、系统、积极、正规地纠正原发疾病,其中特别要注意对心房纤颤的防治。心房纤颤时,伴有或不伴有心脏病,均可引起脑梗死。研究显示,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率比无房颤的同年龄、同性别者高8.5倍。同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脱垂及心肌梗死也均易引发房颤,是导致脑卒中发作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十分重要。
  记者问:哪些方法可以预防血管性痴呆?
  张卓伯教授介绍说: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引发血管性痴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吸烟、酗酒等,它们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杀手”。
  1。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合理饮食,注重劳逸结合。
  饮食上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一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
  吃饭要七分饱,多吃干果并增加咀嚼次数,可预防血管性痴呆。这是因为新的短期记忆存储在与大脑有密切关系的负责记忆的“海马”区域细胞里。随着年龄增长,“海马”细胞开始退化,使使短期记忆力逐步下降。当人咀嚼时,脑内的“海马”区细胞便会大量增加,好记性也就不会丢失。
  同时,血管性痴呆高危人群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忌烟忌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防止过度肥胖,以改善体质,提高全身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运动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运动量大小以既强健体魄又不感觉疲乏为度,要量力而行,掌握分寸,从而达到延迟衰老的目的。
  还要注意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培养开朗的性格,到老年期时更要保持阅读和各种学习,强调一定的脑力劳动,加强智能和记忆力训练,并多多参加社区活动及户外活动,防止孤独闭塞的生活方式,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这些做法对大脑功能都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可以延缓智力衰退,防止痴呆的“偷袭”。
  张卓伯教授简介:哈医大附属四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黑龙江省脑卒中筛查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金鸥 王海娇)
03-16 08:47|分享
03-16 08:14|分享
03-16 08:08|分享
03-16 08:07|分享
03-16 08:04|分享
03-16 08:00|分享
03-16 07:53|分享
03-16 07:42|分享
03-16 07:29|分享
03-16 07:21|分享
图说黑龙江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医大四院心内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