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该怎样治疗

最近去做了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是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高危型:阳性HPV39,低危型:阴性。我上网查了一下,知道这种情况会导致宫颈癌,医生给开了治病毒的药,我想知道,这种病能治愈吗?现在单纯用药效果如何?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谢谢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是可以导致宫颈癌的一种病毒,宫颈癌多由此病毒引起,但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不是都引起宫颈癌,只是危险系数高些。
建议做个宫颈活检,...
人类乳头瘤病毒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HPV感染表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疣”,感染粘膜鳞状上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乳头瘤”。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
可以治好 ,我是用网上买的
苗药湿炎消 把人乳头瘤样病毒治愈的,它是口服加外用的,中药成份,治疗效果很好,你可以做个参考。
人乳头瘤状病毒治疗人乳头瘤状病毒医院、疗法虽说有很多,但真正能彻底治好人乳头瘤状病毒的人乳头瘤状病毒医院却寥寥无几,因为所有患者治疗人乳头瘤状病毒的目的都是彻底...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
2015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单位:&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者:
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属于性传播感染。直接的皮肤-皮肤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目前发现,HPV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其中40个以上的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其引起宫颈癌的可能性,201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分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前两者与宫颈癌及高级别外阴、阴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相关,后者与生殖器疣及低级别外阴、阴道、宫颈SIL 相关。常见的高危型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共12个型别;疑似高危型有:26、53、66、67、68、70、73、82共8个型别;低危型有:6、11、40、42、43、44、54、61、72、81、89共11个型别。&&& 下生殖道HPV感染比较常见,国外报道普通人群感染率约10%。中国关于高危型HPV的人群感染率及型别分布的报道存在差异,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 HPV 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可清除HPV,故绝大多数生殖道HPV感染是一过性的且无临床症状;约90%的HPV感染在2年内消退,其消退时间主要由HPV型别决定,低危型HPV需要5~6个月,高危型HPV需要8~24个月;只有极少数HPV感染者发生临床可见的下生殖道尖锐湿疣、鳞状上皮内病变和癌等。2 HPV检测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HPV检测方法主要为病毒基因组的DNA检测,主要分为HPV分型检测及不分型检测。目前,也有HPV不分型基础上的部分分型检测,主要检测12个高危型及2个疑似高危型66和68,其中16、18型为分型检测,而其他为不分型检测。分型检测的优点是可以鉴定感染的HPV具体型别,可以鉴定多型别的混合感染。分型检测在临床上可用于判断是否为同一型别HPV的持续感染或再感染。不分型的HPV检测可以鉴定是否为高危型HPV的感染,而不能鉴定具体的型别,临床上可以用于宫颈SIL及宫颈癌的筛查,不能判断某HPV型别的持续感染或再感染。&&& 其他的HPV 检测方法有细胞学检查挖空细胞、免疫组化检测HPV抗原、HPV抗体检测,但由于敏感性低、特异性差而临床较少应用。目前高危型HPV mRNA检测技术尤其是E6和E7mRNA的检测以及HPV DNA的定量检测技术已经出现,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3 HPV检测的临床应用3.1 高危型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 目前高危型HPV 检测已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3种方法即细胞学与HPV的联合筛查,细胞学筛查以及HPV单独筛查。3.1.1 HPV 及细胞学联合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 联合筛查的起始年龄为30 岁,终止年龄为65岁。对于65岁及以上女性,如过去20年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史,同时已充分接受筛查且结果阴性,则停止筛查。联合筛查可使用分型及不分型的HPV检测方法。(1)联合筛查结果均阴性:则每5年联合筛查1次。(2)HPV阳性且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直接行阴道镜检查。(3)HPV阳性且细胞学阴性:则12个月时重新联合筛查,或者进行HPV16和18的分型检测,若HPV16或18阳性,应行阴道镜检查,若HPV16和18阴性,则12个月时联合筛查。(4)HPV阴性、细胞学检查为ASC-US:每3 年进行1 次联合筛查。另外细胞学为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女性,无论HPV结果如何,均直接行阴道镜检查。3.1.2 HPV检测在细胞学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ASC-US分流中的作用&&& 目前,国内多数地区仍将细胞学作为宫颈癌的主要初筛方案,细胞学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1岁,终止年龄为65岁。对于细胞学为LSIL及HSIL的女性建议直接阴道镜检查;对于25岁及以上女性的ASC-US可采用HPV检测进行分流或者重复细胞学检测。若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建议行阴道镜检查,若高危型HPV检测阴性,3年时重复联合筛查方案。选择重复细胞学进行分流时,若1年时重复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则回归常规筛查;若结果为ASC-US及以上,则建议阴道镜检查。21~24岁女性ASC-US的处理有所不同,因该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多为一过性感染,所以首选12个月时重复细胞学检查。3.1.3 高危型HPV 检测在宫颈癌初筛中的应用&&& 随着大量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有了新的变化。2008年欧洲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EUROGIN)推荐将高危型HPV 检测作为欧洲宫颈癌的初筛手段。2015年来自美国妇科肿瘤协会(SGO)以及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协会(ASCCP)等多个协会的13位专家提出了宫颈癌筛查的过渡期指南,在这个指南中将高危型HPV初筛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替代方案。&&& 高危型HPV用于宫颈癌初筛的起始年龄为25岁,终止年龄为65岁。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人群的分流管理如下:(1)行HPV16、18分型检测,若HPV16或18阳性,直接推荐阴道镜检查。(2)如果其他高危型别检查阳性,则应用细胞学进行分流,检测结果为ASC-US及其以上,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细胞学检测结果正常则在12个月时随访。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群再次筛查的间隔时间,目前推荐为3年。&&& 将HPV 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案的主要优点:(1)与细胞学初筛相比,HPV检测初筛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CIN2及其以上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2)HPV检测初筛具有更高的阴性预测值,可有更长的筛查间隔,降低筛查成本。但HPV检测初筛特异性相对不高、阳性预测值较低,导致受检者心理压力增加、甚至创伤,阴道镜检查率过高、甚至过度治疗。3.2 评估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随访&&& 宫颈SIL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复发、持续和进展为浸润癌的发生率仍比正常人高,利用HPVDNA检测可以协助判断病灶是否切除干净,预测病变进展或术后复发风险,有效指导患者的术后追踪。HPV持续阳性表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机会增加,应严密随访、及早干预;而HPV阴性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建议应用HPV 分型检测判断HPV阳性是持续感染还是再次感染。3.3 评估HPV疫苗的应用效果&&& 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主要为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尚在研发或临床试验中。预防性疫苗包括四价疫苗(覆盖的型别为HPV16、18、6、11)和二价疫苗(覆盖的型别为HPV16、18)。近期九价疫苗已经上市,覆盖型别为(HPV16、18、31、33、45、52、58、6和11),其效果的评估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无论接种了哪种疫苗,后续的宫颈癌筛查仍十分必要。HPV检测可用于疫苗疗效的判定及了解有无其它类型HPV感染,建议应用HPV分型检测。4 HP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1 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4.1.1 尖锐湿疣的诊断&&& 尖锐湿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病变,以20~29岁年轻妇女多见。尖锐湿疣通常依据肉眼所观察到的典型病变做出诊断。病变多见于舟状窝附近、大小阴唇、肛门周围、阴道前庭、尿道口,也可累及阴道和宫颈。病变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顶端尖锐,随病变进展,病灶逐渐增大增多;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或团块状;疣体常呈粉红色、灰白色或棕褐色;柔软,质脆,表面可有破溃或感染。50%~70%外阴尖锐湿疣伴有阴道、宫颈尖锐湿疣。对体征不典型者,需进行辅助检查以确诊。辅助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醋酸试验、阴道镜检查、病理检查及HPV核酸检测。4.1.2 尖锐湿疣的治疗&&& 尚无根除HPV方法。治疗仅为去除外生疣体,改善症状和体征。应根据疣体的部位、大小、数量,患者是否可以自行用药,经济状况以及医生经验而选择治疗方法。&&& (1)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治疗。①局部药物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a.0.5%足叶草毒素酊外用,每日2次,连用3日, 停药4日为1疗程, 可用1~4个疗程,一般每天用量不超过0.5mL。此药刺激性小,患者可自行用药。b.50%三氯醋酸外涂,每周1次,通过对蛋白的化学凝固作用破坏疣体。一般应用1~3次后病灶可消退,用药6次未愈应改用其他方法。c.5%咪喹莫特霜,每周3次,用药6~10h后洗掉,可连用16周。患者能自行用药,多在用药后8~10周疣体脱落。此药为外用免疫调节剂,通过刺激局部产生干扰素及其他细胞因子而起作用。②物理或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有微波、激光、冷冻。对数目多、面积广或对其他治疗方法失败的尖锐湿疣可用微波或手术切除。(2)阴道尖锐湿疣:50%三氯醋酸或10%~25%足叶草毒素酊外用,也可选用物理治疗,但治疗时要防止黏膜损伤。液氮冷冻不推荐使用,因为可能引起阴道穿孔和瘘管形成。(3)宫颈湿疣:治疗宫颈湿疣前需要行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排除宫颈SIL及宫颈癌,宫颈湿疣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可根据病情选用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或者50%三氯醋酸治疗。(4)性伴侣的处理:推荐性伴侣同时进行尖锐湿疣的相关检查,治愈之前禁止性生活。坚持正确使用避孕套能降低发生尖锐湿疣的风险,但避孕套不能覆盖的地方仍有HPV感染的可能。&&& 治愈标准: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疣体消失,其预后一般良好,治愈率较高,但各种治疗均有复发可能,多在治疗后的3 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25%。治疗后需随访,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每2周随访1次。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尖锐湿疣,应及时取活检排除恶变。4.2 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 目前,宫颈癌前病变的处理原则主要依据病变程度、年龄、细胞学结果、HPV检测结果、阴道镜检查中转化区的情况及是否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等综合考虑,进而制定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2014年WHO将宫颈癌前病变进行了新的二级分类,CIN1 相当于LSIL,CIN2和CIN3相当于HSIL。4.2.1 CIN1的处理&&& CIN1多自然消退,特别是年轻女性及孕妇,CIN1的处理比较保守,需要观察。仅少数病例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治疗。目前,对于CIN1的处理,除年轻女性及孕妇外,需要结合之前的细胞学及HPV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1)对于细胞学检测为ASC-US、LSIL 或HPV 检测为HPV16(阳性)、18(阳性)或持续HPV感染的CIN1患者: 建议12个月时进行联合筛查,如果联合筛查均阴性,则3年时进行依据年龄的筛查,3年时筛查再次都为阴性,则回归常规筛查。如果细胞学病变为ASC-US及以上或HPV阳性,则行阴道镜检查。(2)对于细胞学检测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或HSIL的CIN1患者,如果阴道镜检查充分且宫颈管取样阴性,推荐诊断性锥切或在12个月、24 个月时行联合筛查,如联合筛查发现1 次HSIL,则转诊进行诊断性锥切;如联合筛查发现HPV阳性或者细胞学改变未到达HSIL,则行阴道镜检查;如联合筛查均阴性,则在3年时依据年龄重新筛查。此外,回顾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检查结果对于细胞学检测为ASC-H或HSIL的CIN1患者亦可接受,如回顾的结果需要修改,则按照修改后的结果进行处理。&&& 21~24岁的年轻女性及孕妇,CIN1的处理相对保守,处理需要个体化。4.2.2 CIN2、CIN3的处理&&& CIN3进展为癌的概率非常高,一旦诊断,需积极处理。由于CIN2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及重复性差,目前,对CIN2的处理存有争议。CIN2中包括肿瘤性病变以及非肿瘤性病变(反应性鳞状上皮化生、萎缩以及上皮修复性改变等)。为了能更好地区分肿瘤性的病变,2014 年WHO推荐对于诊断有争议的CIN2,可以采用p16免疫组化染色,以提高宫颈病变组织学诊断以及病理医师之间诊断的一致性,p16阳性的CIN2按照CIN3处理,p16阴性的CIN2按照CIN1处理。另外Ki-67免疫组化染色在CIN2的分流中也是比较有潜力的方法。目前,有些病理学家将难以区分的CIN2 和CIN3 归类为CIN2,3。组织学诊断CIN2、CIN3 及CIN2,3 的处理,包括初始处理和治疗后随访。(1)初始处理:除外年轻女性及孕妇,如阴道镜检查充分,宫颈锥切或者破坏治疗均可。对于复发的CIN2、CIN3 及CIN2,3,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或宫颈管活检发现CIN2、CIN3、CIN2,3及不能分级的CIN,均推荐诊断性锥切,不建议破坏治疗。另外,子宫切除不作为CIN2、CIN3 及CIN2,3的首选治疗。(2)治疗后随访:推荐在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联合筛查,如联合筛查阴性,3年时重新筛查;如联合筛查中任何结果异常,推荐阴道镜检查同时行宫颈管取样;如所有筛查均阴性,即使年龄超过65岁,仍然需要至少20年才回归常规筛查。切缘阳性或宫颈管取样发现CIN2、CIN3及CIN2,3者,推荐在治疗后4~6个月时行细胞学检查和宫颈管取样。另外,重复诊断性锥切也可接受,若重复诊断性锥切不可行,子宫切除也可接受。&&& 21~24岁年轻女性CIN2、CIN3及CIN2,3的处理相对保守,需个体化处理。4.3 宫颈癌、外阴阴道SIL及外阴癌的处理&&& 宫颈癌、外阴阴道SIL及外阴癌的处理主要参考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2014年第4版;2015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宫颈癌诊治指南,2012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宫颈癌诊治指南。&&& 本共识执笔专家:薛凤霞,刘宏图,刘朝晖&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感染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感染协作组专家成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丁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惠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宏伟(四川大学附属华西二院)、刘建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朝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瑞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狄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杨兴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帝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张淑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李淑霞(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宋静慧(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毅(北京协和医院)、宋磊(解放军总医院)、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坚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郑建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罗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丽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洪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耿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隋龙(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梁旭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满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熊正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廖秦平(清华大学长庚医院)、樊尚荣(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薛凤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参考文献[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5[J]. MMWR Recomm Rep, 2015,64(RR-03):84-93.[2] IARC Working Group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A review of human carcinogens[J].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Pt B):1-441.[3] Arbyn M, Tommasino M, Depuydt C, et al. Are 20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causing cervical cancer?[J]. J Pathol, ):431-435.[4] Franceschi S, Cuzick J, Herrero R, et al. EUROGIN 2008 road-map on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J]. Int J Cance,): .[5] Massad LS, Einstein MH, Huh WK, et al.2012 updated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bnorm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tests and cancer precursors[J]. Obstet Gynecol, ):829-846.[6] Huh WK, Ault KA, Chelmow D, et al. Use of primary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interim clinical guidance[J]. Gynecol Oncol, ):178-182.[7] Saslow D, Solomon D, Lawson HW,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Pathology screening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J].J Low Genit Tract Dis, ):175-204.[8]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M]. 4th Edition. Lyon:IARC, 2014.[9] Joura EA, Giuliano AR, Iversen OE, et al. A 9- valent HPV vaccine against infection an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women [J]. N Engl J Med, ):711-723.[10] Wiebe E, Denny L, Thomas G.FIGO cancer report 2012:Cancer of the cervix uteri[J].Int J Gynaecol Obstet, (Suppl 2):S100- S109.[11]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cervical cancer, 2015[EB/OL].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cervical.pdf.[12]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性病亚专业委员会.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J]. 中华皮肤科杂志,):598-599.[13]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布的会议通知,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妇产科医生及妇产科从业者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妇产科医生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不负任何责任。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京)-经营性-
Copyright &copy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号
中国妇产科在线所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目的。您从妇产科在线上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及您的健康问题。
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如何治疗高危hpv dna pcr法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如何治疗高危hpv dna pcr法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
09-05-19 &匿名提问
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受到的多种伤害中的一种,它多表现为白带增多、粘稠,或呈脓性,甚至引起腰腹坠胀感,且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加重。而且,它还会引发诸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伴随症状。 子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子宫颈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这种就是宫颈炎。 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妇女病,多是由于子宫颈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 一旦患上慢性宫颈炎,其最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粘稠,有时为脓性。严重时可能还会有腰腹坠胀感,并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呈加重趋势。 阴道检查时会发现,染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有一些病理改变,宫颈糜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慢性炎症期间,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逐渐脱落,而被子宫颈柱状上皮所代替。柱状上皮较薄,因此皮下血管容易显露,因此该处宫颈表面总是呈红色,红色区域就是宫颈靡烂区。根据糜烂面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糜烂面未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度指糜烂面已达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重度糜烂面超过宫颈半径的二分之一或已达宫颈边缘。 宫颈息肉是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使宫颈粘膜增生而形成息肉,息肉从宫颈口或宫颈管内突出,有单个或多个,常有蒂。息肉呈红色,上面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容易出现接触性出血,有时还呈不规则阴道出血。摘除后常复发。 宫颈肥大是由于慢性炎症反复长期刺激,使宫颈组织充血、水肿及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宫颈腺体囊肿是宫颈慢性炎症时,使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增生阻塞腺管开口,形成储留性囊肿,称为宫颈囊肿。 治慢性宫颈炎家用妙方 (1)用20%的硝酸银涂于糜烂处,再用生理盐水棉棒拭净,每周1次,2一4次为一疗程。可治轻度宫颈糜烂。 (2)每天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 (3)取蛇床子、黄柏、苦参、贯众各15克,加水煎汤,去渣,微温时冲洗阴道。 (4)取黄连、黄柏、黄苹JL茶各等份,研未,每次用6克,涂宫颈糜烂处,1日1次。 (5)取艾叶、鲜葱各500克,捣烂,炒热用袋子装上,置放外阴处,并在上面加热水袋热熨1一2小时。 患慢性宫颈炎后应注意: (1)保证休息,多食水果蔬菜及清淡食物。 (2)注意经期卫生和外阴清洁,防止炎症发生 (3)注意产褥期卫生,避免感染。 (4)慢性宫颈炎,尤其是宫颈糜烂在治疗前应先做宫颈刮片,排除早期宫颈癌。 (5)治疗期间严忌房事。 (6)久治不愈者,必要时可接受手术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是一组在人类广泛传播的病毒.它们可引起受感染部位的长出乳头状瘤——通常被称为疣.人乳头状瘤病毒至少引起人类10余种疾病.常见的为寻常疣,学龄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它还可引起多种性传播疾病,其中最主要的为尖锐湿疣.而引起手,足部位 “寻常疣”的HPV与在生殖器和肛门区域引起疣的HPV是不同.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还与生殖道恶性病变的发生有关,如子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和阴茎癌.但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能引起外生型疣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并不会引起癌症.传染途径人乳头状瘤的患者和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美国,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的感染性很强,最常由性接触传播,它可以在疣未产生前或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传染给他人.另外,密切接触,皮肤擦伤,婴儿通过感染的产道,自身接种(通过抓搔传染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和污染物传播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危险因素1,有多个性伴侣;2,过早的性生活(在16岁之前);3,吸烟;4,患有其它性传染病;5,因为临床治疗,艾滋病和其它原因而导致的免疫系统缺陷,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人乳头状瘤病毒临床表现多数肛门生殖器疣都没有明显症状,但患者多有肛门瘙痒,烧灼等症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潜伏期时多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症状时估计感染已经有3个月或几年了.诊断诊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通过肉眼观察多能确诊.对于老年男性怀疑有生殖疣感染者,尿道检查等易漏诊,可以行肛门镜检来帮助诊断.对于活体组织病检查多在下述情况下才使用——1,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无法确定时;2,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病变没有明显改善时;3,患者的免疫功能被损害时;4,疣体有颜色,坚硬的并发生溃烂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尖锐湿疣是一种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的顽固性病,以往激光、冷冻、气化、涂药、抗病毒等手段治尖锐湿疣,痛苦大、时间长、费用昂贵,只能去掉表面疣体,体内病毒根源还在,所以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令患者痛苦不堪。国家专利产品优享康搭档,真正能够一次性彻底治愈尖锐湿疣,永久杜绝复发的新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人乳头状瘤病毒_百度百科
人乳头状瘤病毒
乳头状瘤病毒(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为人类故冠以“人(human)”之称。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HPV属双链闭环的小,包含约8000个。其中包括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E8)、2个晚期读码框架和1个非编码长控区。在早期开放读码框架中,E6和E7基因对细胞生长刺激最为重要,E6、E7编码的E6、E7蛋白分别与抑癌基因p53和Rb结合,引起细胞增殖失控,抑癌基因对DNA的损伤修复功能丧失,导致癌前病变及癌症的发生。而晚期读码框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HPV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组装成HPV的衣壳。自从1976年zur Hansen提出HPV是的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1]
人乳头状瘤病毒种类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不同。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100余种,依其感染的上皮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道上皮HPV,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妇女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下文提到的HPV感染均为女性生殖道感染)。依据不同型别HPV与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低危险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现患率
有关HPV感染的现患率研究,由于检测标本的来源、使用的HPV检测技术、检测HPV的型别以及研究地区人群差异等各有不同,各研究报道的HPV感染率高低不一。通过检测HPV DNA的方法确定的稍高一些,而用细胞学或阴道镜等检测方法却很低。许多应用直接检测法如核酸印迹原位杂交或法检出其感染率大约在10-20%,而用PCR法结果更高。对某大学女大学生(97%发生过,平均性伴侣数为4个)进行检查结果显示,PCR法检测结果为46%,而斑点印迹杂交法仅为11%,可见检测方法影响着HPV感染的检出。Melkert.的实验中用PCR法检出在普通妇女中为4.1%;Herrero报道在Costa Rica农村地区用PCR法检测18-94岁妇女的HPV感染率为16%。目前许多研究应用HC法检测HPV DNA,该方法更灵敏,因此更高。Clavel C等用HC-II法检测1,518名15-72岁妇女HPV感染状况,结果发现HPV感染的阳性率为22.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年龄分布
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习惯。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但大部分资料报道均未区分高危和低危型别。大多数HPV感染可在短期内消失,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大约持续18个月左右,因而低危型别HPV感染的率呈下降趋势。但对于高危型别HPV感染,许多研究报道其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此阶段感染为暂时性,较高,可达到25-30%,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35岁后5-10%为高危HPV状态。对于HPV感染的阳性率在40岁之后是否开始上升或下降还存在一些争议,尚需更详细的资料加以验证。
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因素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因素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而个体的卫生状况好,注意卫生,同房前后卫生,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
(1)性行为:大部分研究表明妇女近期的性伴侣数,性交频率,性伴侣患有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性伴侣数的影响,调整性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2)免疫因素: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是正常人群的17倍。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初次性交年龄小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 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3)怀孕:有研究表明,妇女怀孕次数增多,次数,流产次数等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危险性,畸胎的个数却与HPV感染相关。有些研究表明孕期妇女HPV感染率高,而且病毒检出量也增高,但这可能是由于孕期病毒水平增高而使检出效率提高所致。一项应用PCR法检测HPV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PCR法检测HPV病毒不依赖病毒的含量,结果发现孕期与非孕期妇女的无显著差(9.6%-10.9%)。
(4)口服:尽管口服避孕药可以增加的危险性,但它是否影响HPV感染还存在很大争议。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确实能增加HPV感染的几率,但有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低度病变的发生无影响,却可以增加高度病变的危险性,因此认为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改变疾病的进展状态,而不是直接影响HPV感染率。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HPV感染与的危险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最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许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毫无疑问的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Bosch和Mano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7%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而且各国间无显著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不论是在拉丁美洲采用准确性较低的检测技术(FISH)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还是采用较高灵敏度检测技术(PCR,HC-II)的研究,所有的结果均显示HPV感染与有明显的相关性(OR=3.6-254.2),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Muňoz等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宫颈癌发病率前者比后者高8倍)进行的人群基础上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包括436例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和随机抽取的387例来自病例所在人群的对照,同时采用了三种HPV DNA检测技术(ViraPap、SH 和PCR)。这一研究避免了人群和地区的选择性偏移,同时又考虑到检测技术间的差异,在调整了一些后三种检测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两个国家中HPV16,18,31,33和35型与宫颈癌均呈强相关性,提示HPV与宫颈癌具有病因关系。队列研究是用来验证假说另一种重要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它能够直接体现HPV感染与发生的时序性,更有力地验证病因假说。Campion对100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随访了两年多,56%的HPV16,18者进展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II),而HPV6阳性的对象仅20%发生进展。Murthy等用原位杂交方法的研究显示,63例宫颈发展为原位癌,对组织标本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68.3%,而44例非进展性不典型增生其阳性率为27.3%,相对危险度为5.9(95%CI:2.5-14.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获得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致癌的有力证据。1995年WHO和IARC已将HPV确定为是病因。
HPV型别与宫颈癌
道感染HPV最常见的型别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经常感染外阴、肛门、阴道等部位,属于低危型别,或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妇女中多常见,与无明显关联;而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别。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发现,HPV16和18型最高,在检出的所有型别中,HPV16占50%,HPV18占14%,HPV45占8%,HPV31占5%,其它型别的HPV占23%。HPV的型别与的病理类型有关,在宫颈中HPV16占主要地位(51%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而在宫颈腺状上皮细胞癌(56%腺状上皮细胞癌标本)和宫颈腺鳞细胞癌(39%腺鳞细胞癌标本)中HPV18占主要地位。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HPV型别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HPV感染型别中52和58型较高。在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52和58型较常见。HPV45型在非洲西部宫颈癌组织中很常见,而HPV39和59型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宫颈癌组织中出现。
HPV感染在宫颈癌自然史中的作用
HPV感染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HP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亚临床感染期、潜伏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也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即宫颈上皮,在病理上称(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I)、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 II)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 III),这些均有可能发展为。
在某些自然的或实验条件下,HPV病毒诱发的乳头状瘤虽具有转化为的倾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者和CIN都会进展为癌。对于大多数乳头状瘤,这种转化还需要其它辅助因子的存在,例如吸烟、化学物质、因素(例如HIV感染)和环境协同因素等,均对疣、乳头状瘤转为恶性肿瘤有致突变及启动作用。有学者提出了HPV与HSV协同作用诱发亚性转化的假说:特异性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正常细胞导致乳头状瘤细胞增生,在HSV感染的启动下,引起宫颈表皮内恶性转化的发生,最后导致。这一假说还需进一步验证。
有关HPV感染和CIN对象转归的研究有很多。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HPV感染的妇女在2年内有15-28%进展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尤其是HPV 16和18型感染危险性更高。HPV阳性妇女能否进展到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与HPV的型别有很大联系。有研究显示在低度病变的妇女中,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的妇女进展的危险性大于低危型HPV感染或HPV阴性的妇女。此外,HPV DNA剂量水平、HPV首次感染的时间等也很重要。
人乳头状瘤病毒对人体的危害
病毒分析已经发现100种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发现其中6型和11型危险性低,发育异常也很少;而16、18、31、33、35、45型则具有高危险性,常可引起发育异常。而绝大多数肛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都是6型和11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至少引起人类10余种疾病。常见的为,学龄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它还可引起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为。而引起手、足部位 “寻常疣”的与在和肛门区域引起疣的HPV是不同。
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还与道恶性病变的发生有关,如、、和。但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能引起外生型疣的人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并不会引起癌症。
人乳头状瘤病毒传染途径
人乳头状瘤的患者和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在美国,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的感染性很强,最常由性接触传播,它可以在疣未产生前或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就传染给他人。另外,密切接触、、婴儿通过感染的产道、自身接种(通过抓搔传染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和污染物传播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
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危险因素
1、有多个性伴侣;
2、过早的性生活(在16岁之前);
4、患有其它性传染病;
5、因为临床治疗、艾滋病和其它原因而导致的免疫系统缺陷,使得机体抵抗力下降。
人乳头状瘤病毒临床表现
多数肛门都没有明显症状,但患者多有、烧灼等症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潜伏期时多没有任何症状,出现症状时估计感染已经有3个月或几年了。
人乳头状瘤病毒病毒预防
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主要是避免性接触传播。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可以帮助预防HPV的传播。临床研究已经显示那些经常使用避孕套的男性比那些偶尔使用避孕套或从来不使用避孕套的男性,患上疣的机会更少。
夫妻之间保持忠贞(没有婚外)也是很好的保护方法。有的人在与人发生性关系之前应告诉对方,做好防护措施。并且,在有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疣的情况下也不应发生性关系。
临床研究还显示,切除术对于抵抗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可以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生殖疣常好发于没有行过包皮切除术的男性。另外,包皮切除术还可使的发生率降低1/10。
由于大多数的的发生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传染有关,所以子宫颈癌的筛查很重要。它可以在肿瘤扩散以前就得到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所有性生活活跃的妇女或所有年龄在18岁以上的妇女,都应定期进行检查。其中要包括能发现子宫颈周围异常细胞的巴氏试验(Pap test)。
人乳头状瘤病毒治疗
人乳头状瘤病毒本身无法自愈,治疗的主要目的的缓解症、治疗疣体。患者可以自行使用的药物有0.5% podofilox、5% imiquimod软膏(咪喹莫特软膏)以及凝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有10%-25%的鬼臼毒素酊、80%-90%的三氯醋酸。另外,、激光也可用于治疗。确诊为后推荐使用革疣擦剂.
1、 外观比较典型的(如表面粗糙、外观呈乳头状、、鸡冠状、肉芽、肉丝状等)单靠肉眼即可诊断;
2、 外观不典型的疣体可依靠来鉴别诊断。醋酸白试验自己在家就可以做,方法为:准备3%-5%的醋酸(食用白醋的浓度是4%-6%,可以作为尖锐湿疣鉴别液使用)。将浸透白醋的纱布或纸巾,敷到长出来的增生物上,过3-5分钟后观察突起是否变白(肛门部位的疣体需要10-15分钟),如果出现增生物明显的变白,就可以诊断为尖锐湿疣。
3、 如果外观既不典型,醋酸白试验结果也不明显,可进一步去医院做组织来诊断,若能检测出特征性的凹空细胞即可确诊。额外说明一点的是,凭借抽血化验来诊断尖锐湿疣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也是不准确的。正规的大医院一般不会采取这种诊断方式。
.中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泌尿感染该怎样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