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能传播乙肝 唾液传播病毒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唾液可以传播吗?
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唾液可以传播吗?
核心提示: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唾液可以传播吗? 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肝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乙肝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乙肝传播率大概在14%左……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乙肝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乙肝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亲吻。   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么病毒传播方式具体有哪些呢?   1、乙肝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染。  2、乙肝胎源性传播:如乙肝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乙肝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近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乙肝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也是乙型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这种乙肝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乙肝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口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效果而已。所以蚊虫本身并不会传播。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唾液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大吗?
唾液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大吗?
09-03-26 &
什么是乙肝 &br&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br&乙肝的传播途径 &br&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br&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br&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br&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br&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br&乙肝二对半检查 &br&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br&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br&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br&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br&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br&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br&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br&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br&       1.HBsAg(表面抗原)&br&       2.HBsAb(表面抗体)&br&       3.HBeAg(E抗原)&br&       4.HBeAb(E抗体)&br&       5.HBcAB(核心抗体)&br&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br&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br&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br&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br&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br&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br&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br&       总蛋白:    G/L      60-83&br&       白蛋白      G/L      35-53&br&       球蛋白:    G/L      25-33&br&       谷丙转氨酶  U/L      0-40 &br&       谷草转氨酶  U/L      0-50&br&       总胆红素    umo/l    0-20&br&       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br&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br&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br&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br&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br&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br& &br&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br&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br&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br&什么是“澳抗” &br&  “澳抗”的全称是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免疫指标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于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故称之为“澳抗”。 &br&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br&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br&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br&  (2)忌酒;&br&  (3)生活规律,勿过累;&br&  (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br&  (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br&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br&   由于人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br&&小三阳&患者为什么有的转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br&   小三阳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也不强。但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型肝炎病毒。如果与病毒&和平共处&, 就不会引起肝损伤,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与病毒&作战&, 就会在&作战&的同时,破坏肝细胞, 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在&作战&时,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会全愈。而在&作战&时,只破坏肝细胞,而对病毒的&杀伤&不利,就发展成为慢性肝炎,造成长期的肝功能异常。  &br&e抗体阳性是不是一定好 &br&   e抗原阳性转变为e抗体阳性,可能有二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为阴性,继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预后良好,传染性没有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阳性,或者血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的HBVDNA仍阳性,虽然病毒复制降低,但仍在复制,仍有传染性,肝脏仍在受损,病情仍在发展。因此,e抗体转阳并非都是好事。此外,还有一种变异的乙肝病毒,始终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HBVDNA 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未减少过,这种类型的乙型肝炎对人的危害更大。 &br&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br&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较弱, 一般接触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并参加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宜从事餐饮,保育员等工作,其他职业均可参加。学校和单位也不应因为HBsAg(+)而拒绝接受这些人员入学或工作。 &br&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br&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或很少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后者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br&亲吻和性交是否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br&   由于亲吻和性交都接触了病人的体液,因此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检查要求检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则应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 &br&怎样预防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 &br&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另外,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药(丹参等)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均有软化肝脏,减少肝内纤维生成的作用。  &br&乙肝病人能结婚生育吗 &br& (1)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迁延期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连续化验肝功能六个月及一、二年内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可以结婚。 &br&   (2)肝功能一贯正常,仅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的乙肝患者也暂不宜结婚或过性生活,若婚后才发生一方呈“大三阳”时,而对方“两对半”全阴性,待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时,才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复制指标未转阴前,应采取避孕措施(若患者为男方,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br&&br&   (3)单项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但也非绝无传染性,应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再结婚。&br&&br&   (4)慢性表抗原HBsAg携带者若仅伴抗-HBe一项阳性者可以结婚。&br&&br&   (5)“两对半”中呈1.4.5或1.5阳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传染性。等抗-HBe滴度明显下降后才结婚。&br&&br&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阳性的患者,虽可结婚,但性生活应有节制。&br&&br&   (7)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生育。&br& &br&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 &br&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除母婴传播外,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机率远比母婴传播小。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大  很大 非常大!要注意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预防措施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传染性:急慢性肝炎都具有传染性,不过一般有一个传染期的,过了这个传染期就不会传染了,应明确是何种肝炎,比如1.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消化道传播)。被甲肝病人大便污染的水、食物等,未经彻底消毒被人饮用或食用就很容易引起甲肝的暴发流行。近年来由水产品传播的甲肝屡有发生,泥蚶、毛蚶、牡蛎、醉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 因此,须严格消化道隔离。2.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①输血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②医源性传播:由医疗过程中各种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等引起感染。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而导致传播。③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传给新生儿。④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被感染。 须严格血液隔离,避免体液接触,同时亲人朋友需注射疫苗。3.丙型肝炎具有与乙型肝炎相似的传染途径。如吸毒者因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而造成丙肝的传播。在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多见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单采浆的献血者和曾应用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浆的人。那时候我们对丙肝病毒还一无所知。 4.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由于丁型肝炎病毒是个没有外壳的病毒,它必须穿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这个外衣才能繁衍后代,因此丁肝病毒感染一般发生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中。 5.戊型肝炎传播途径和甲型肝炎相同。水源污染造成戊肝的传播和流行尤为突出。如果水源是被戊肝病毒一次性污染,则引起短期戊肝流行;如果水源持续被污染,则引起戊肝长期流行,可达数月之久。很多原因可以引起肝脏发炎,比如说细菌——肝脓肿;药物——药物性肝损害;饮酒——酒精性肝炎;中毒——中毒性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只有部分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传染性。急性或慢性要结合肝功能,二对半,HBV-DNA病毒复制数量来判断传染性强弱。乙型肝炎病毒在中国感染率很高——大约在10%以上。绝大多数病毒感染者没有什么症状,我们以前曾经叫“健康携带者”,其实这些人肝脏还是存在有细微的病理改变的,并非是真正的健康携带者。比较合适的叫法叫“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人没有明显症状,就是肝功能检查大多数也是正常的,但是具有传染性,具有高度隐蔽性,是人群中乙肝病毒的最大传染源。他们也许就在你的身边,还和你共进午餐呢!所以,我们建议人们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每年一次。早发现早治疗,与人与己有益!肝功能正常也可以具有传染性!因为有正常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在我们国家,母亲传染给孩子是主要途径,也就是说母亲怀孕和生产过程中传染给了孩子,也叫“垂直传播”,所以有“父亲有病,病一个,母亲有病,病一窝”的说法。再一个传播途径就是血源传播,包括使用血液制品——血浆、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输血、不洁注射等等造成的感染。所以,我们提倡慎用血制品。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就是性传播,乙型肝炎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性传播疾病,人体的各种体液都含有乙肝病毒。家庭传播主要来源于密切接触,特别是共用餐具的传播,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在家庭里,我们也提倡分餐。急性乙型肝炎很容易发现,就是前面所讲的肝脏受损伤后的症状,包括疲乏无力、不想吃饭、恶心厌油、肝区隐隐约约涨痛,部分有黄疸的病人会出现尿如浓茶色。急性肝炎要及时治疗,恢复很快,并可以防止慢性化。特别提醒的是千万别乱吃药,还是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慢性肝炎往往有急性肝炎病史,也有部分慢性肝炎是隐袭性的,悄悄的来,不知不觉发作了,让你感觉莫名其妙的,“怎么会得肝炎呢?没有感觉呀!”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怎样发现得了肝炎呢?自然肝功能检查最重要了!如果肝功能有问题,一定要仔细检查其他项目。因为肝功能异常并不一定是传染性肝炎呀!肝功能只是代表肝脏功能的状况,并不是说是否有肝炎病毒感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伤口接触乙肝患者的唾液会被传染吗
伤口接触乙肝患者的唾液会被传染吗
伤口接触乙肝患者的唾液会被传染吗您好&#160&#160我想问一下&#160&#160&#160就是昨天我嘴巴破裂流血&#160&#160随后大意用了乙肝患者的水杯漱口还喝了几口水&#160&#160&#160好担心会不会被传染乙肝呀&#160&#160急啊
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直接与医生电话沟通,咨询更便捷,解答问题更详细,同时可获得健康顾问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肝硬化、肝腹水、丙肝、肝炎
擅长:乙肝、大三阳、小三阳
擅长:大小三阳、肝腹水、肝硬化、丙肝、乙肝等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其他
专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128086
指导意见: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父婴)垂直传播 ,体液传播(性传播,唾液传播)
如果当时你接触乙肝患者唾液时,有口腔溃疡活伤口时,就有可能感染如果不放心的话,建议你去正规肝病专科医院检查:两对半,肝功能。没问题的话可以接受注射乙肝疫苗。
问伤口碰到了乙肝病人的口水,会不会被传染?
职称:医师
专长:艾滋病、传染性肝炎、脂肪肝、狂犬病、脱发、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等
&&已帮助用户:55038
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看手上有伤口,如果碰到了乙肝病人的口水,那也不要紧的,乙肝病人唾液中不会有病毒的,所以不必担心,而且你的情况之前注射过乙肝疫苗,产生了抗体那还是具有保护效果的,所以不必担心。
问如果伤口碰到乙肝患者的唾液是不是一定會傳染,那現在...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病
&&已帮助用户:64079
病情分析: 你好;乙肝转阴没有特效根治办法。建议检查肝功,只要肝功检查正常,不要担心。 意见建议: 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问皮肤擦伤接触乙肝患者唾液会被传染吗
职称:其他
专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128086
指导意见: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父婴)垂直传播 ,体液传播(性传播,唾液传播)
如果当时你接触乙肝患者唾液时,有口腔溃疡活伤口时,就有可能感染。
问流血的伤口接触的乙肝病人的唾液,会传染吗
职称:医师
专长:社区医师、妇科
&&已帮助用户:120017
你好这位朋友,流血的伤口接触的乙肝病人的唾液,不会传染
问乙肝病人唾液喷到了我的口腔溃疡上我是否会感染乙肝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0044
问题分析: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他人。1.血液传播:如输血、血浆、血清及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2.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3.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病毒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时发生乙型肝炎对胎儿也有感染。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及夫妻都有传播乙肝病毒的可能。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及吸血昆虫的叮咬能传播乙肝病毒。意见建议: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长期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在皮肤黏膜破损时,易感染乙肝病毒。
问一位乙肝携带者将唾液喷到了我脸上,我脸上没有伤口,会不会感染乙肝病毒,而且患者肝炎检查结果乙肝表面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已帮助用户:15011
问题分析:该患者此三项阳性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三阳,有的可有传染性,乙肝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破损的皮肤传播等。意见建议:如果你的面部没有伤口,被患者唾液沾染一般及时清洗掉是不会传染的。乙肝可以经过性接触,唾液,泪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方式传播,所以如果有局部皮肤破损时一定要注意密切接触时的卫生。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乙肝相关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同类科室问答排行x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日累计回答人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病毒唾液传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