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乳)高级导管内癌,累及小叶,伴微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三级,(多灶,最大者长径1mm)

例1.女性,55岁。因“间断左乳头血性溢液20d”于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未及肿物。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患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剖宫产术后,胆囊切除术后。已绝经,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否认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
B超检查示:左乳头外侧局部导管扩张,最宽处达0.5cm,不除外导管内乳头状瘤。左腋下可见淋巴结肿大。乳腺钼靶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溢液涂片未见肿瘤细胞。行左乳腺小叶切除术。冰冻病理示左乳腺导管内癌,可疑间质浸润。遂行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取前哨淋巴结1枚,冰冻病理示可疑转移癌,决定改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导管原位癌,可见局部多灶间质浸润,直径约2mm,腋窝淋巴结(8/19)可见转移癌。见图1。免疫组化:ER(+),PR(-),C-erbB2(+),P53(-),E-cadherin(-),CyclinD1(-),Ki67<5%。术后诊断:左乳腺癌 pT1apN2cM0。术后行辅助治疗:CA序贯T方案化疗(CTX 600mg/m2,THP 50mg/m2,每21d 1次*4;序贯多烯紫杉醇75mg/m2,每21d 1次*4)及同侧腋窝辅助放疗。后序贯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2.5mg, 每天1次)。
例2 女性,70岁。因“发现左乳血性溢液2周”于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未及肿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患高血压病、肺结核,肝血管瘤术后,曾行双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已绝经,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否认乳腺癌、卵巢癌家族病史。
B超检查示:左乳内上象限近乳晕区多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最大1.0cm*0.8cm,乳腺癌可疑;左腋下多个轻度增大淋巴结。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象腺肿物,乳腺癌可能性大。溢液涂片见少量重度异型性导管上皮细胞。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示可见癌细胞。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6 cm*5 cm*0.7cm。大部区域为导管原位癌伴坏死、钙化,呈粉刺型及小叶癌;少部有间质微浸润,直径<1mm,呈导管癌,腋窝淋巴结0/16癌转移。见图2、3。免疫组化:ER(+++医 学 学 习 网搜集),PR(-),C-erbB2(+++),P53(+),E-cadherin(+++),CyclinD1(+++),Ki67 10%。术后诊断:左乳癌 pT1micpN0cM0 (2003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 2.5mg ,每天1次)。
NCCN(2007版)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及导管浸润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已有明确定义和诊疗指南,但对DCIS伴有间质微小浸润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尚需深入认识。本文两例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但是治疗方案及预后明显不同,其中详尽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复习上述两例病人病理切片,例1病理报告为DCIS,但乳腺间质可见多灶的浸润癌组织,导管内可见坏死,癌组织突破基底膜,直径2mm,正是由于有间质浸润且界限>1mm,其病理诊断就已不能诊断为DCIS,而应是IDC;结合腋淋巴结8/19可见癌转移情况,根据AJCC(2003版)乳腺癌TNM分期,该病人的最终病理诊断为IDC;pT1apN2cM0。属于II期乳腺癌,复发高度风险[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8个,C-erb B2(+)]。按照NCCN(2007版)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尽管对病人实施CA*4序贯T*4辅助化疗及胸壁及锁骨上区域辅助放疗,最后序贯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内分泌治疗,但术后19个月仍发现肝脏转移。例2病理报告为DCIS,少许间质内有散在不规则的单个癌细胞浸润,侵入间质直径<1mm(图3),虽然此例病人同样具有间质浸润,但是间质浸润<1mm,病理诊断为典型的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I);淋巴结转移(–)。根据AJCC(2003版)乳腺癌TNM分期,最终病理诊断为DCIS-MI,pT1micpN0cM0。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转移。
对于DCIS-MI临床仍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定义DCIS-MI?(2)如何选择检查方法?(3)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如何?(4)如何选择局部治疗?(5)如何选择全身治疗?
复习相关文献,归纳如下。
乳腺癌伴有微浸润是指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同时最大直径不超过0.1cm,如多灶微浸润时,应以直径最大的微浸润灶作为分期的依据(而非各浸润点直径的总和作为指标),同时应标明多灶微浸润索引。
2.2 检查方法
B超、钼靶摄片、MRI、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以及手术活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认为钼靶摄片在乳腺癌的非创伤性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最大,近年来随着乳腺MRI的发展,尤其是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功能与代谢成像和分子影像的新进展,使得乳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但对于DCIS-MI的诊断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检查方法。Leikola等[1]回顾研究了20例DCIS-MI病人,发现超声可见的肿块是预示DCIS的病人出现微浸润的危险因素,而体检触及肿块、钼靶检查所见肿块形状和大小并不能提示微浸润。Velden等[2]发现MRI诊断DCIS-MI的特异性为83%(10/12);Dillon等[3]对89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空芯针活检发现93例为DCIS,而其中有13例(14%)术后病理为DCIS-MI,存在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因此,就现有资料而言,对DCIS-MI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MRI、空芯针穿刺对DCIS-MI病人的特异性不高,存在对病变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而B超检查对DCIS-MI有一定诊断意义且具有价格便宜、开展方便的优点,应推荐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医学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 京ICP备1201791 手机登陆请访问:合作网站:病理报告显示;高级别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_乳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6,011贴子:
病理报告显示;高级别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收藏
哪位好心人可以帮助我解答?(左乳单切标木)高级别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备注:另见 ER(-)PR(-),P53(+),C-erbB-2(3+),CK5(-),E-cadherin(+)Ki-67(+,20%),P63(-),Cal 破您(CP)(-)按上述报告显示主任医师是这样解释:1.病人胆子大一点不做化疗。2.病人胆子小一点,安全一点做化疗。出院时我也问医生需要配药吗?医生说不需要。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麻烦各位专家、好心人给点建议。非常感谢!
即拿即用的大数据,100+数据,省,市,县,格网四个层级,方格,蜂格两种风格.
我建议你做化疗,因为只是导管内癌可以不化疗,但你伴微小浸润了,并且ER,pR阴性,化疗敏感型,做了更保险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当前位置: &
& 乳腺导管原位癌微小浸润的讨论
赵建新医生信息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微小浸润的讨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林增茂,赵建新,段学宁,刘荫华
1 病例简介
例1 女性,55岁。因“间断左乳头血性溢液20d”于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未及肿物。双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患
B超检查示:左乳头外侧局部导管扩张,最宽处达0.5cm,不除外导管内乳头状瘤。左腋下可见淋巴结肿大。乳腺钼靶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溢液涂片未见肿瘤细胞。行左乳腺小叶切除术。冰冻病理示左乳腺导管内癌,可疑间质浸润。遂行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取前哨淋巴结1枚,冰冻病理示可疑转移癌,决定改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导管原位癌,可见局部多灶间质浸润,直径约2mm,腋窝淋巴结(8/19)可见转移癌。见图1。免疫组化:ER(+),PR(-),C-erbB2(+),P53(-),E-cadherin(-),CyclinD1(-),Ki67&5%。术后诊断:左乳腺癌 pT1apN2cM0。术后行辅助治疗:CA序贯T方案化疗(CTX 600mg/m2,THP 50mg/m2,每21d 1次×4;序贯多烯紫杉醇75mg/m2,每21d 1次×4)及同侧腋窝辅助放疗。后序贯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2.5mg, 每天1次)。
例2 女性,70岁。因“发现左乳血性溢液2周”于日入院。查体:双侧乳房未及肿物,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既往患高血压病、肺结核,肝血管瘤术后,曾行双侧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已绝经,月经婚育史无特殊。否认乳腺癌、卵巢癌家族病史。
B超检查示:左乳内上象限近乳晕区多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最大1.0cm×0.8cm,乳腺癌可疑;左腋下多个轻度增大淋巴结。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象腺肿物,乳腺癌可能性大。溢液涂片见少量重度异型性导管上皮细胞。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示可见癌细胞。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6 cm×5 cm×0.7cm。大部区域为导管原位癌伴坏死、钙化,呈粉刺型及小叶癌;少部有间质微浸润,直径<1mm,呈导管癌,腋窝淋巴结0/16癌转移。见图2、3。免疫组化:ER(+++),PR(-),C-erbB2(+++),P53(+),E-cadherin(+++),CyclinD1(+++),Ki67 10%。术后诊断:左乳癌 pT1micpN0cM0 (2003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口服来曲唑 2.5mg ,每天1次)。
NCCN(2007版)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及导管浸润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已有明确定义和诊疗指南,但对DCIS伴有间质微小浸润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原则尚需深入认识。本文两例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但是治疗方案及预后明显不同,其中详尽准确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复习上述两例病人病理切片,例1病理报告为DCIS,但乳腺间质可见多灶的浸润癌组织,导管内可见坏死,癌组织突破基底膜,直径2mm,正是由于有间质浸润且界限&1mm,其病理诊断就已不能诊断为DCIS,而应是IDC;结合腋淋巴结8/19可见癌转移情况,根据AJCC(2003版)乳腺癌TNM分期,该病人的最终病理诊断为IDC;pT1apN2cM0。属于II期乳腺癌,复发高度风险[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8个,C-erb B2(+)]。按照NCCN(2007版)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尽管对病人实施CA×4序贯T×4辅助化疗及胸壁及锁骨上区域辅助放疗,最后序贯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内分泌治疗,但术后19个月仍发现肝脏转移。例2病理报告为DCIS,少许间质内有散在不规则的单个癌细胞浸润,侵入间质直径&1mm(图3),虽然此例病人同样具有间质浸润,但是间质浸润&1mm,病理诊断为典型的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I);淋巴结转移(–)。根据AJCC(2003版)乳腺癌TNM分期,最终病理诊断为DCIS-MI,pT1micpN0cM0。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转移。
对于DCIS-MI临床仍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定义DCIS-MI?(2)如何选择检查方法?(3)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如何?(4)如何选择局部治疗?(5)如何选择全身治疗?
复习相关文献,归纳如下。
2.1定义& 乳腺癌伴有微浸润是指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同时最大直径不超过0.1cm,如多灶微浸润时,应以直径最大的微浸润灶作为分期的依据(而非各浸润点直径的总和作为指标),同时应标明多灶微浸润索引。
2.2 检查方法 &B超、钼靶摄片、MRI、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活检、空芯针穿刺活检以及手术活检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认为钼靶摄片在乳腺癌的非创伤性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最大,近年来随着乳腺MRI的发展,尤其是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功能与代谢成像和分子影像的新进展,使得乳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提高。但对于DCIS-MI的诊断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检查方法。Leikola等[1]回顾研究了20例DCIS-MI病人,发现超声可见的肿块是预示DCIS的病人出现微浸润的危险因素,而体检触及肿块、钼靶检查所见肿块形状和大小并不能提示微浸润。Velden等[2]发现MRI诊断DCIS-MI的特异性为83%(10/12);Dillon等[3]对895例乳腺癌病人进行空芯针活检发现93例为DCIS,而其中有13例(14%)术后病理为DCIS-MI,存在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因此,就现有资料而言,对DCIS-MI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MRI、空芯针穿刺对DCIS-MI病人的特异性不高,存在对病变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而B超检查对DCIS-MI有一定诊断意义且具有价格便宜、开展方便的优点,应推荐应用。
2.3生物学特征和预后 &&多数学者认为DCIS-MI是介于DCIS与IDC之间的乳腺癌,其生物学特征及恶性程度也介于二者之间。Mascarel[4]报道了1248例病人,包括722例DCIS、243例DCIS-MI和283例IDC,分析3组的临床、病理特性和预后情况,得出DCIS-MI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介于DCIS与IDC之间:DCIS-MI病人的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级和肿瘤大小与DCIS相类似,淋巴结转移情况介于二者之间,总体预后较好,但较DCIS的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低。
2.4局部治疗 &乳房全切除术对于DCIS是一种治愈性手术。随着IDC保乳手术的成功,近年有学者转向探讨保乳手术治疗DCIS的可能。目前已有大规模试验显示保乳手术后辅助放疗可以降低DCIS病人同侧乳房的复发率,但对其能否减少同侧浸润性复发结论不一致。NSABP B-06试验对76例DCIS病人平均随访83个月,发现单纯保乳术后病人的同侧乳腺癌复发率较保乳加放疗组病人显著升高(43%vs7%,P≤0.01)[5]。EORTC统计了10853例DCIS病人,其中有1010例接受了保乳手术,术后接受放疗的病人与未放疗的病人的局部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vs25%,P≤0.0001),但未能显著降低浸润性复发[6]。NSABP B-17试验将行保乳手术的DCIS病人随机分为单纯保乳组和术后放疗组,随访10.7年,前者的浸润性复发和非浸润性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后者(16.8%vs7.7%,P=0.0%vs8%,P=0.001),但二者的4年总存活率无明显差异(86%vs87%,P=0.80)[7-9]。对于DCIS-MI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暂缺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osner等[10]和Solin等[11]对DCIS-MI病人分别进行了乳腺全切除和保乳手术,二者的总存活率无明显差异(表1)。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病人情况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选择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而乳房全切除加一期成型也是可行的选择。
表1 DCIS-MI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
随访时间(月)
局部复发率(%)
总存活率(%)
乳腺全切除术
多数学者认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有益的:Sakr等[12]认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有效评价DCIS和DCIS-MI的病人腋窝微转移情况;Zavaqno等[13]发现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发现9.4%的DCIS-MI病人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Parra等[14]发现对于高分级的DCIS和筛状癌、伴有坏死的DCIS以及DCIS-MI病人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有19.6%(10/51)的病人淋巴结阳性。
2.5全身治疗 &NSABP B-24试验针对1804例DCIS女性病人在行肿物切除和放疗后随机分为他莫昔芬组和安慰剂组,平均随访74个月,发现他莫昔芬组的乳腺癌相关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8.2 vs 13.4%, P=0.0009),显示他莫昔芬对于ER阳性的DCIS女性病人是有益的,这与IDC病人资料是一致的[15]。因此针对ER(+)的DCIS-MI病人,选择他莫昔芬是合理的。但辅助化疗的选择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是否可对复发低危险度的病人参照DCIS处理,而对复发中、高危险度病人参照IDC处理,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综上所述,DCIS-MI已有明确定义,但是尚缺乏特异性术前检查方法,其生物学行为介于DCIS和IDC之间,可能有少数病人预后不佳。手术方式建议选择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或者乳房全切除加一期成型,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帮助腋窝评价,术后可根据准确,严格的病理结果,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辅助治疗。本文例2为70岁老年病人,病理分期pT1micpN0cM0,改良根治手术并辅助内分泌治疗是适宜的治疗。
随着临床诊断手段的进步,DCIS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目前,DCIS的治疗方式已经明确,应选择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或乳房全切加一期成型,术后根据激素受体情况选择内分泌治疗。DCIS-MI是介于DCIS和IDC之间的乳腺癌,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治疗的关键。DCIS-MI应通过病理确定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的癌细胞直径,如果直径&1mm时,则属于IDC,应按照相应分期处理。
参加讨论者(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翔、尹洪芳、田利国、刘荫华、江泽飞、李波、李挺、杨德启、张嘉庆、屈翔、赵建新、段学宁、秦乃珊、徐玉秀、高献书、涂巍、蒋宏传
[1]Leikola J,P&ivi Heikkil&,Martti Pamilo et al, Predicting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DCIS in the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biopsy[J]. Acta Oncol,):798-802.
[2] Arjan P, Schouten van der Velden, Carla Boetes, et al. The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s and size assessment of in situ and small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 Am J Surg,) :172-178.
[3]Mary F,Dillon, Enda W,et al. Predictors of invasive disease in breast cancer when core biopsy demonstrates DCIS only[J]. J Surg Oncol,):559-563.
[4]Isabelle de Mascarel,Gae¨ tan MacGrogan,Simone Mathoulin-Pe& lissier,et al.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J]. Cancer,):.
[5] Fisher ER, Leeming R, Anderson S, et al.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DCIS) of the breast[J]. J Surg Oncol,):139-147.
[6] Bijker N, Meijnen PH, Bogaerts J, et al. Radiotherapy in breast-conserving treatment for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ten-year results of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 randomized trial 10853 [abstract]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5,94(Suppl 1):A7.
[7] Fisher B, Costantino J, Redmond C, , et al. Lumpectomy compared with lumpectomy and radi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ductal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8] Fisher B, Dignam J, Wolmark N, et al. Lumpectomy and radi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ductal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7[J]. J Clin Oncol, ):441-452.
[9] Fisher B, Land S, Mamounas E, et al. Prevention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 in women with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 update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experience[J]. Semin Oncol,):400-418.
[10] Rosner D, Lane WW, Penetrante R. Duct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a curable entity using surgery alone without need for adjuvant therapy[J]. Cancer,):.
[11] Solin LJ, Fowble B, Yeh IT ,et al, Micro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treated with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definitive irradiation[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2,(23): 961–968.
[12] Rita Sakr, E. Barranger, M. Antoine, et al.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Value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J of Surg Oncol –430
[13] Giorgio Zavagno, Valentina Belardinelli, Renato Marconato, 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mamm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J]. Breast, ):146-151.
[14] van la Parra RF, Ernst MF, Barneveld PC,et al. The value o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DCIS with microinvasion of the breast.[abstract] [J]. Eur J Surg Oncol,2007 Sep 10:1016.
[15] Fisher B, Dignam J, Wolmark N,et al. Tamoxifen in treatment of intraductal breast cancer: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24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69):.
给赵建新医生留言:
给赵建新医生的留言列表
&&&&ljxlamw123&& 00:00
提问:乳腺B超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囊性结节,需不需要治疗?
所患疾病:
乳腺纤维瘤?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25岁,院内体检外科触诊右乳有结节,建议行B超检查。行B超检查后,超声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囊性结节。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现未予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是否能找您看病。2、是否需要治疗?
医生回复:&&&&&&&& 00:00
周四上午肿瘤门诊可以找我看病,一般不需治疗。
&&&&dy1alu10-07-27 00:00
提问: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后2个月,手术部位仍然有痛感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所患疾病:
乳腺腺病与纤维瘤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乳腺腺病与纤维瘤微创手术后2个月仍有痛感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微创手术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纤维瘤微创手术后2个月仍有痛感,应该怎么办?
医生回复:&&&&&&&& 00:00
在观察一个月,一般就不痛了,不放心就找医生看看。
&&&&mycgppgkliu&& 00:00
提问:乳腺纤维腺病
所患疾病:
乳腺纤维腺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所患疾病:乳腺纤维腺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14年病前发现肿块现在毕超结果 双侧乳腺结构稍混乱 右侧乳腺外上象限9-10点距乳头约4CM处可见回声肿块 大小约1.2CMX1.2CM 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 周边呈毛刺状 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多发点状强回声 CDFD示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余腺体可见导管局限性扩张 宽约0.4CM 左侧腺体内未见明确肿块 乳腺腺体样结构 左侧厚约0.8CM 右侧厚约0.5CM 未见异常淋巴结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在北京301医院治疗过 病理诊断 右乳腺纤维腺病 部分呈硬化性腺病伴少数导管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CK[34BE12][+] P63[+] S-100[+] ACTIN【PAN][+] CK5[+]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需要怎么治疗 用不用把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切掉
医生回复:&&&&&&&& 00:00
是穿刺结果还是切除后病理结果?是否行钼靶检查?结果?
&&&&hweorceijmin&& 00:00
提问:男性,41岁,双侧甲状腺肿大(左侧单发大小38mm*16mm,右侧多发)是否手术,是否恶性
所患疾病:
甲状腺肿大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41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
此次病情:
1. 2010年.6月体检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
2.2010年7月B超诊断甲状腺双侧多发结节占位
超声所见:甲状腺双侧叶形态尚可,右叶可见多个不均质回声光团,大小分别约25毫米*15毫米、18毫米*11毫米、17毫米*9毫米、边界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左叶可见一个高回声光团,大小约38毫米*16毫米、边界清,峡部可见一个低回声光团,大小约5毫米*3毫米,边界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3、验血结果:
3.2000 pg/ml
1.2700 ng/dl
1.3365 uIU/ml
过氧化酶抗体
IU/ML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未做治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还需做哪些检查
2、是否需要手术
3、该肿瘤是否是恶性的
医生回复:&&&&&&&& 00:00
最好行细针穿刺后再定。
&&&&454yz10-07-31 00:00
提问:左乳下方红肿
所患疾病:
侵润性导管癌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2009年7月发现左乳为侵润性导管癌,是你给我做的手术,术后进行了化疗、放疗。就在半个月前左乳下方发现红肿并有疼痛感、皮肤也有灼热感。4天前我在外地的医院看(因我没在北京)做了双乳B超,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大夫说没事,给我开了新癀片2盒,几天过去了,还不见好转,就只好请教你,谢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很好,一切正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不知道像现在这样的情况是否正常,会不会引起其它病变?
期待你的回音!
医生回复:&&&&&&&& 00:00
看过再说!
赵建新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赵建新 医生,或者
赵建新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赵建新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赵建新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ljxlamw123 给留言
提问:乳腺B超提示:右乳外上象限囊性结节,需不需要治疗?
患者 dy1alu812233 给留言
提问:乳腺纤维瘤微创手术后2个月,手术部位仍然有痛感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患者 mycgppgkliu 给留言
提问:乳腺纤维腺病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17号三层307室 公司总机: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浸润性导管癌存活30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