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竹茹的作用与功效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中药姜竹茹的作用是什么
温馨提示: 中药姜竹茹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医疗器械销售排行榜
医疗器械关注较高商品
还没有任何项目!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别名:青竹茹、淡竹茹、姜竹茹、竹二青、竹二皮、淡竹皮茹、竹皮、麻巴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适用体质:痰湿体质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止咳、活血;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
处方中常出现竹茹、鲜竹茹和姜竹茹。
竹茹指的是生竹茹,为原药村去杂晒干入药者,长用于清肺化痰。
鲜竹茹为竹茹鲜品入药者,长用于清热化痰。
姜竹茹为竹茹用姜汁拌匀后再炒至黄色者,长用于化痰止呕。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竹茹日常用法
饮食养生剂量:5~9克;煎服。
竹茹、佛手、茯苓各5克,山楂1枚。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闷30分钟,当茶服用,可重复冲泡。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竹茹、陈皮各15克。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可治失眠。
竹茹12克,鸡蛋2个。水煎去渣,取汁。然后打入鸡蛋,煮熟,喝汤,吃鸡蛋。可醒酒。
1.妊娠恶阻
制半夏15g,竹茹10g。每日1剂,水煎煮后,去滓,所得煎液混匀后加面粉50g,烧成稀糊,多次少量分服。赵成春等共治疗88例孕妇,痊愈56例,好转29例,无效3例。
&2.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
陈皮、半夏、黄连、柴胡各6g,竹茹、枳实、桔梗、党参、麦冬各9g,钩藤12g,生龙骨15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王立华等共治疗30例患儿,痊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3.反流性食管炎
竹茹、枳实、党参、旋覆花(包)各10g,黄连、法半夏、茯苓各12g,陈皮、干姜各6g,吴茱萸、炙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服。裴静波共治疗3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4.4%。
4.治胃热呕吐
陈皮60克,竹茹10克,大枣12枚,生姜5克,甘草15克,人参6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3服。
5.治伤暑烦渴不止
竹茹6克,甘草3克,乌梅2枚。水煎,去渣,取汁,温服。
竹茹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
竹茹选购保存
以丝细均匀,干燥,色绿,质柔软,有弹性者为佳。
置于通风干燥处,密闭保存。
同功效中草药
:可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
:润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缓肝气、滋阴、调味、除口臭、疗疮...
:有痰湿者不宜服。糖尿病人,对白砂糖不适的人禁食或少食。
:祛痰,止咳,平喘主治。主治慢性气管炎;咳嗽;气短;吐白沫痰。
相关中药方剂
:助肺利湿,清热化疹。
:方中香青蒿, 淡黄芩广郁金清热利湿,鲜石斛、鲜芦根、鲜竹茹生...
:清热降逆。
:本方用黄莲清胃热,苏叶通肺胃,加渗湿的茯苓,开宣肺气的枇杷叶...
:降逆止呃。
:本方中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丁香、柿蒂温中止呃;橘皮、竹茹...
Copyright (C)2016版权所有女人邦,女人帮帮忙
女人邦,微信公众号【ladyband_com】
女人邦,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或者直接输入 "",
即可访问女人邦,手机版
姜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正确认识才能正确的使用中药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药材类别】:藤木类【性味】:性微寒,味甘。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甘……
姜竹茹的功效与作用【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药材类别】:藤木类【性味】:性微寒,味甘。 ①《别录》:微寒。 ②《药性论》:甘。 ③《纲目》:甘,微寒,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苦,性凉。 ⑤《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归经】:入胃、胆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阳明胃经。 ②《药品化义》:入胆、胃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膀胱、脾经。 ④《本草求真》:入肺、胃。 ⑤《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淡竹、青竿竹、大头典竹等的茎秆去外皮刮出的中间层。【产地和分布】:1.通常栽植于庭园。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多生于平地、丘陵。分布于广东、广西。 3.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形态特征】: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箨耳及其繸毛均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浮;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5mm,呈帚刷状。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姜竹茹的功效与作用2.青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箨片基部较狭;箨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期6~7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注意事项】:寒痰咳喘、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①《本草经疏》: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吐忌用。【竹茹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恶阻,不安。 ①《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②《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 ③《本草》:主噎膈,鼻衄。 ④《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 ⑤《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 ⑥《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 ⑦《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烦躁。 ⑨《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姜竹茹的功效与作用【附方】:①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三十枚,半斤,五两,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②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 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③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一分,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④治产后虚烦,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生淡竹茹一升,麦门冬五合,甘草一两,小麦五合,生姜三两,十四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竹茹、小麦,取八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二服,羸人分作三服。(《千金方》淡竹茹汤) 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穰)各二两,三两,甘草一两(炙),一两半。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三因方》温胆汤) ⑥治伤暑烦渴不止:竹茹一合(新竹者),甘草一分(锉),两枚(椎破)。上三味,同用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圣济总录》竹茹汤) ⑦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 ⑧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⑨治妇人病未平复,因有所动,致热气上冲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栝楼根二两,淡竹茹半升。上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作二、三服。(《类证活人书》青竹茹汤) ⑩治齿龈间血出不止:生竹茹二两,醋煮含之。(《千金方》) ⑾治黄泡热疮:真麻油二两,青二两,青竹茹一小闭,二十粒(去皮、尖)。上药入麻油内,慢火煎令黄色,去渣,入松脂(研)半两,熬成膏,每用少许擦疮上。(《济生方》竹茹膏)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扩展阅读:
的相关资讯:
两周内免登录
还没有女人邦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