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手捂法测装置气密性,放手后,试管中有方正水柱简体

来源: 作者:郭银荣
一个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在一堂实验课中 ,就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实验验证。下图是一个粗略测定周围环境中SO2 含量的装置 ,对此特殊装置 ,该如何检查气密性呢 ?用一般的气密性检查的方法都无法证明装置的气密性 ,如 :用手握住试管 (或给试管微热 ) ,试管中气压增大 ,玻璃导管中有无液柱上升并高于试管中液面的现象。因为当给试管微热时 ,气体膨胀 ,使单向阀①和②均打开 ,装置中的气体向外排出 ,致使内外气压相等 ,试管中的水就不会压入导管而使导管中液柱升高。  又如 :从玻璃管中往试管中加水 ,也没有玻璃管中水柱高于试管中液面 ,且长时间保持不变的现象。因为由玻璃管向试管中加水后 ,试管中液面上升 ,管中空气被压缩 ,单向阀①和②也打开了 ,使装置内外气压仍保持相等 ,所以玻璃管中液柱不会比试管中液面高。又如 :向里推注射器活塞 ,试管内玻璃管中也没有出现液柱高于试管中液面的现象。原来当向里推注射器活塞时 ,使单向阀①关闭 ,而单向阀②打开 ,气体不会被推入试管中而是由单向阀②排列装置外 ,当然试管中的气压不会增大 ,玻璃管中也就不会有液柱上升了。刚才几种做法都......(本文共计1页)
       
         &
相关文章推荐
《高中生》2006年01期
《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年14期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化学教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大理石或石灰石(填药品名称)作为反应物,发生装置可选用如上图中的B.步骤二:检查装置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将导管末端浸末在水中,用手捂试管,发现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步骤三:反应并收集气体.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到底哪种方法更好,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做如下实验研究(用的药品与发生装置一样)
(1)比较收集时间:分别收集满一个集气瓶的二氧化碳,记录时间
甲:收集时间较短乙:收集时间较长
原因:D(选择填空,下同 )
(2)比较收集到气体的浓度:分别朝两个集气瓶中加入两滴管的澄清石灰水
甲: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乙: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且甲中石灰水恢复澄清的时间比乙A.
原因:EFA.时间短&&&&&&&&&&B.时间长&&&&&&&C.产生气体速度不一样D.气态分子间隔大,运动速度快,不同气体分子更易混合,不易分离E.过量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F.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结论:综上所述,排水法(填收集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更好.反思: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仍有不足之处,请写出一点混有少量水蒸气思考:丙同学对甲同学做完实验的废液进行了研究.(1)测出该废液的pH<7,则废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Ca2+、H+.(2)向此废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则下列图象表示正确的为B.(3)若取此废液10g,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20g,最多可以产生沉淀1g,气体0.44g,则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分析:步骤一、运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制取装置的选择方法解答.步骤二、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利用了气体压强的变化.步骤三:运用对比实验来探究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哪种方法好、运用分子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结论:运用步骤三中的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运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的特点解答.思考:(1)运用pH<7说明溶液呈酸性,结合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解答.(2)运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解答.(3)运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答:解:步骤一:实验室运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常温下即可反应,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故答案:大理石或石灰石;&B步骤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住容器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导管离开水面后容器内由于气压减小导管中有一段小水柱,故答案:有气泡;&导管中有一小段水柱步骤三:对比实验来探究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哪种方法好,结合题中提示故答案:
(1)比较收集时间:分别收集满一个集气瓶的二氧化碳,记录时间
甲:收集时间较短乙:收集时间较长
原因:D&&&&&(选择填空,下同)
(2)比较收集到气体的浓度:分别朝两个集气瓶中加入两滴管的澄清石灰水
甲: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乙: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且甲中石灰水恢复澄清的时间比乙&&&&&A.
原因:EF&&&&&&结论:由步骤三可得出运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故答案:排水法反思:运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水蒸气会混入气体中,故答案:混有少量水蒸气思考:(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溶液中含有钙离子,由题意知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故(1)答案:Ca2+;&H+(2)滴加碳酸钠先和溶液中的酸反应,溶液的pH增大,再和溶液中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这一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等于7,氯化钙全参加反应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的pH会大于7且增大,故(2)答案:B&&&(3)解: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x&&&&&&&&&&&& 1g106x=1001gx=1.06g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y&&&&&&&&&&&&&&&&&&&0.44g106y=440.44gy=1.06g故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g+1.06g20g×100%=10.6%故(3)答案:10.6%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侧重知识的运用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1)在大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三分之一的稀盐酸(1:1),取一支中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另一支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CO2,集满.发现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号).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⑤向大试管内5粒石灰石再倒入三分之一的盐酸(1:1)(2)实验时用大试管与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制取该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此装置还可以制取气体,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说明为什么可用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制该气体.(3)用试管进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主要出现了如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4)小刚在做完实验后,准备将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他决定利用该废液,测定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将废液过滤,然后向废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时没有发现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的溶质除含有CaCl2外,还含有的微粒是;若不用指示剂,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可变成主要含氯化钙的中性溶液.分析2:所滴加的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在实验室可以很方便的制取.步骤一:选取药品与反应装置.实验室经常选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填药品名称)作为反应物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除了选择B以外,还可选用图1中的C、D、E或F.装置E或F相对于装置C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步骤二:检查装置气密性.若选择B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组装好仪器后,将导管末端浸末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步骤三:反应并收集气体.在小试管中,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图2装置正确的是B,判断气体已集满的现象是:当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装置如图3),可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步骤四:检验二氧化碳气体.(1)向两根收集好二氧化碳的试管中,均注入约占试管三分之一体积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同时用力上、下振荡,小明同学观察到两根试管中的液体都变浑浊,且用排水法收集的试管中更浑浊,说明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更高,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CO2+Ca(OH)2=CaCO3↓+H2O.(2)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的原因是:C.A.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B.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时当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并不代表是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C.气态分子间隔大,运动速度快,不同气体分子更易混合,不易分离,二氧化碳很难将空气排干净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从盐酸中挥发出来的)
科目:初中化学
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在实验室可以很方便的制取.(1)实验室经常选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作为反应物,发生装置可选用如上图中的B(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组装好仪器后,将导管末端浸末在水中,用手捂试管,发现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会有水进入导管,说明气密性良好;(3)用排空法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可用AC方法(填字母)A.燃着木条&&&B.带火星木条&&&C.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D.涂有酚酞的玻璃片;(4)甲同学现用某浓盐酸与石灰石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澄清石灰水不一定会变浑浊(填“一定”或“不一定”);(5)要除去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最好用C(填字母)A.氢氧化钠&&&B.氢氧化钙&&&C.碳酸氢钠&&&&D.浓硫酸;(6)测出该废液pH<7,则废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Ca2+、H+;(7)向此废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则下图表示正确的为BD.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工业园区二模)二氧化碳是一种奇妙的气体,在实验室可以很方便地制取.步骤一: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通常情况下,在玻璃导管和乳胶管连接时,左(填“左”或“右”)手拿乳胶管,另一只手拿玻璃导管,并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然后轻轻旋转而入;步骤二:在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时,将以下操作按先后顺序填在横线中BA(填A&B或B&A);A.用手握住发生装置的大试管;B.将发生装置的长直角导管长的一端浸入水槽内水中;步骤三:反应并收集气体.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到底哪种方法更好,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做如下实验研究(用的药品与发生装置一样)
1、比较收集时间分别收集满一个集气瓶的二氧化碳,记录时间
甲:收集时间较短乙:收集时间较长
原因D(选择下列序号填空 )
2、比较收集到气体的浓度分别朝两个集气瓶中加入两滴管的澄清石灰水
甲: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乙: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且甲中石灰水恢复澄清的时间比乙A
原因EF(选择下列序号填空 )A.时间短B.时间长C.产生气体速度不一样D.气态分子间隔大,运动速度快,不同气体分子更易混合,不易分离E.过量的二氧化碳参与反应F.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结论:综上所述,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更好,但仍有不足之处,请写出一点混有少量水蒸气;步骤四:同学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后余下的废液进行分析和实验,其过程如下:(1)为检验溶液中盐酸的存在,该同学首先对废液进行微热处理,其目的是除去少量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测出该废液的pH<7,则废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Ca2+、H+;(2)该同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其实验现象如下:刚开始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后沉淀逐渐下沉并逐渐消失,有少量气泡产生(一开始时几乎看不到气泡).随着碳酸钠溶液的不断滴入,沉淀、沉淀下沉、沉淀逐渐消失并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不断重复出现.等到碳酸钠加到一定量后,白色沉淀不再消失且逐渐增多而气泡却不再产生.则,刚开始时产生白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CaCO3+2HCl=CaCl2+CO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图象中的C(填序号)能表示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随碳酸钠溶液不断滴入的变化情况.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______;(举一例)②图B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2)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用特制的小花(用红色石蕊试纸扎制且晾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即氨水)小红看后认为实验方案还有缺陷.为了使实验设计更加严谨科学,小明还应补充做的实验是______;补做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
难度:简单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 .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D.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注:单向阀原理说明:当注射器推活塞时,①关闭,②打开;当注射器拉活塞时,①打开,②关闭.(1)甲、乙两同学欲对上述整套装置检查气密性:甲同学是用手捂住试管(或微热试管),观察导管中是否有液面上升的现象.是否能?______(填能或不能);乙同学是先从玻璃导管向试管中注入水,观察导管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是否形成高度差,且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差是否变化的方法.是否能?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上述两种方案均不能,请思考新方案,并填下列空白(若上述可行,则不填下列空白):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填操作方法)______,看到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向试管中加入0.00127%的碘水10g,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入2~3滴淀粉溶液,配置成溶液A.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A溶液由______色变为______时表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此时应停止抽气.(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每次空气质量测定中SO2的最高浓度限值(mg/m3):一级标准:0.15;二级标准:0.50;三级标准:0.70.该课外活动小组分成第一活动小组和第二活动小组,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当反应恰好完全进行,记录抽气时间和次数如下(假定每次抽气500mL).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分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抽气时间20分钟21分钟抽气次数100130SO2含量:mg/m3①在实验过程中,需缓缓抽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若快速抽拉,则测定的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②判断该地点的空气中SO2含量属于______(填数字)级标准,______(填“第一”或“第二”)小组的测定结果准确,另一小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两个小组所用药品和装置均无问题)______.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下列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是______(填物质的编号;&):A.石灰石&&B.氮气&C.铁丝&&D.红磷&&E.面粉&F.二氧化碳.(2)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1简要叙述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2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填装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在后续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为“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请把这一步骤用“题示”两个字填入下表相应步骤的“操作”栏中,且不必填该步骤的“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栏.步骤操作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ABCD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 (填序号).上述所有仪器&&& 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B、属于固液型加热的反应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2)甲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㈠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3)若要得到干燥的CO2,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如图画出了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请你补充画出其它部分,并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B.倾倒液体C.检查气密性D.稀释浓硫酸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1)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 (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 ,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如果该发生装置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还缺少的实验用品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 .(3)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CaC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乙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应该是&&& &(填字母)A、CaC2+H2O═C2H2↑+CaOB、CaC2+2H2O═C2H2↑+Ca(OH)2.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j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龙源期刊网 .cn 新时代下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分析 作者:寇林娟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7期 摘 要:计算机是一门与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向相接轨的技术性课程,因而教师只有结合新时代下的教学需…榆中县下坪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装置气密性检查的一般方法步骤和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进一步理解检查气密性的原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立科学思维方法,根据原理来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器材:试管、单孔塞、导管、橡皮管、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启普发生器、烧杯、注射器、广口瓶(带双孔塞和导管)、两个干燥管、锥形瓶、抽滤瓶等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教学难点:检查气密性具体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都必须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只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才能使用。实验装置不同,所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同,但是原理相同。提出问题: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 图1
图2学生实验:如图3检查气密性,图3右侧的烧杯和导管中的现象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图3学生分析原因预测: 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导管口有气泡;移开手后冷却至室温,压强变小,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教师点评:连接装置后只有导管一个出口,最好用水液封即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烧杯的水中。为什么呢?密封气体的压强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时才会看出装置是不漏气。所以,水液封后用手捂住试管对气体加热(外界温度过高时可用酒精灯微热或仪器放入冰水中冷却),方便观察温度改变后气体压强的变化。学生实验:如图2检查气密性, 方法一如图3手捂的方法方法二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分液漏斗中注水,打开活塞,一会儿看到水不能持续滴落,说明装置不漏气。学生分析原因预测:方法一原因和图1相同, 方法二滴落的水使瓶内的气压变大,大于外交界气压时,水不再滴落,说明装置不漏气。教师点评:两种方法的原理都是把装置内的气体密封起来,然后改变体系的压强;出现稳定的压强变化,则气密性良好。小结:根据上述原理分析,得出一般的检查步骤:1、将装置密封起来(一般一处用水液封),
图42、改变密封装置内气体压强(手捂、加热、注水、注射器、移动改变高度)。学生分组讨论:一、下列装置检查气密性有哪些方法? 图5
图6学生讨论结果预测:(1)先将长颈漏斗液封,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的方法,观察现象。(2)长颈漏斗(球形漏斗)下端出口要加水密封,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再往长颈漏斗中继续倒水观察现象。(3)长颈漏斗(球形漏斗)下端出口要加水密封,用注射器连接导管推拉活塞改变气压观察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图7
图9实验现象(1)图3装置产生气泡的速度慢且少,图5装置没有气泡产生 (2)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锥形瓶中液面且保持一段时间不变(3)拉注射器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教师点评:(1)手捂的现象不明显还会出现没有气泡的现象,原因是仪器容积太大或瓶壁太厚,使热量散失太多使气压变化不明显。(2)学生在描述时往往不注意长颈漏斗内的液柱应保持一段时间内不下降,若慢慢下降说明漏气。(3)第3种方法要注意推拉活塞要慢慢进行,若装置稍有漏气,快速推拉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学生分组讨论:二、下列装置检查气密性有哪些方法? 图10 学生讨论结果预测:(1)先将一端用止水夹夹紧,然后将另一端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的方法,观察现象。(2)先将一端用止水夹夹紧,然后往另一端导管倒入水,观察现象。(3)长导管下端出口要加水密封,用注射器连接短导管推拉活塞改变气压观察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 图11
图12 实验现象(1)没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倒吸水柱不明显。 (2)加水至导管中很难完成。(3)拉注射器是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图11),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图12)教师点评:(1)仪器容积太大或瓶壁太厚,使热量散失太多使现象不明显。(2)往玻璃管内倒水操作比较困难。(3)第3种方法要注意要在短导管端慢慢推拉活塞,若在长导管端推拉活塞则无法检查。学生分组讨论:三、下列装置检查气密性有哪些方法? 图13 学生讨论结果预测:(1)用止水夹夹紧长橡皮管部分,另一端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右管的方法观察现象。(2)用止水夹夹紧右侧橡皮管,往左侧管内倒水观察现象(3)往左侧管内倒水,在右侧用注射器连接导管推拉活塞改变气压观察现象。教师演示实验: 图14
图15实验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冷却后导管内有水柱。(2)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3)推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拉时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教师点评:(1)一个人操作很困难。 (2)实验比较容易进行,但要注意液面差需保持一段时间不变,效果比较好。(3)在慢慢推拉活塞时,一个人操作很困难。另外在实际运用中常用先在管中倒入适量水使两端液面相平(图14),再用止水夹夹紧右侧橡皮管,然后上移或下移左侧玻璃管,观察现象,有液面差(图15)说明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漏气。学生分组讨论:四、下列装置检查气密性有哪些方法? 图16 学生讨论结果预测:(1)用止水夹夹紧支管上的橡皮管,往分液漏斗中倒水,打开活塞,观察现象。(2)用止水夹夹紧支管上和分液漏斗上的橡皮管,往分液漏斗中倒水,打开活塞,观察现象。教师演示实验:图17实验现象:(1)水均匀连续流下。(2)如图17,水不能滴下。 教师点评:(1)因为橡皮管的连接使分液漏斗中的气压和抽滤瓶中的气压相等,水能流下,所以无法检测装置气密性。(2)抽滤瓶中气体有三个出口,检查气密性时,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用止水夹夹紧另两处的橡皮管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一会儿,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再往下滴,表明瓶内气体压强变大,装置不漏气 不管何种装置,如果发现装置漏气,必须找出漏气的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再次检验,直至装置不漏气时才能进行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分析能使学生掌握装置气密性检查的一般思路,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装置气密性检查的一般方法步骤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进一步理解检查气密性的原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科学思维方法,根据原理来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要点清理 简介: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幼儿园小班元旦亲自联欢活动方案 芽芽班圣诞亲子联欢活动方案活动时间:xx年12月25日下午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表演活动和游戏活动。2、与家长一起体验迎新年的快乐。3、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12月25日是圣诞节。活动准备:1、布置场地 2、联…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礼仪 1.家庭中的基本称谓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称谓可分为称人、自称,对他人称爱对他人自称这四种称法,它表示家庭和亲戚之间关系的特定名称。 称人,即称呼自己交谈的对象。如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等,此种称呼比较简单。 自称,就是在谈…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毫米水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