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额叶皮层下缺血灶脑挫伤伴脑内血肿枕骨骨折严不严重

额部脑挫伤的手术治疗特点
作者:[1]&[1]&[1]&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1257&&
16:10:06&&
文字大小:
【摘要】目的:探讨额部脑挫伤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总结额部脑挫伤患者的发病、病情进展及手术特点。结果:额部脑挫伤以老年人居多,水肿较重,早期病情发展慢,晚期常突然恶化。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结论:额部脑挫伤手术指征宜放宽,术中减压应充分,硬膜缝合应严密。
【摘要】目的:探讨额部脑挫伤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总结额部脑挫伤患者的发病、病情进展及手术特点。结果:额部脑挫伤以老年人居多,水肿较重,早期病情发展慢,晚期常突然恶化。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结论:额部脑挫伤手术指征宜放宽,术中减压应充分,硬膜缝合应严密。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关键词】 脑挫伤;额部;手术;方法;指征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脑挫伤是比较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而以额部为主的脑挫裂伤因其有早期意识障碍轻、晚期病情变化快且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使其与传统的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不同[1],且国内外对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指征的把握尚无统一的认识。我院近年共行额部脑挫伤手术72例,为进一步提高认识,现分析报告如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 资料与方法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1 一般资料:在我院于1999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凡入院时神志清醒、在住院后行开颅额部血肿清除并能保持随访6个月以上者均为入选对象,共72例,其中男54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44±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2例,坠落伤5例,跌倒5例。本组均经CT检查证实,其中双侧额部血肿60例,单侧额部血肿12例;合并轻度颞叶挫伤(或血肿)15例,明确合并枕部骨折62例,合并枕部硬膜外血肿17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2 排除标准:①合并比较重的颞部挫伤或硬膜下血肿而同期手术者;②术后证实为自发颅内(额部)出血致摔倒而发病者;③合并较重的颈、胸腹部、骨盆等重要部位损伤致休克和(或)呼吸困难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多发伤患者;④明确原发脑干损伤者。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3 方法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3.1 一般治疗:入院后均给予必要的监护及补液、止血、抑酸等对症支持治疗,及时复查头颅CT,伤后6 h起视脑肿胀程度选用脱水剂,并根据间接颅内高压征象(如脑沟、脑室、脑池显示情况等)调节剂量。进食困难2 d及以上者予鼻饲饮食。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3.2 手术时机:保守治疗期间如出现血肿明显增大,或意识障碍加重,或难以控制度颅高压征象时,行开颅手术。本组术前神志清醒42例,嗜睡或意识模糊14例,浅昏迷12例,深昏迷4例。其中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手术时在伤后3 h内者1例,3~6 h者4例,6~24 h者34例,24~72 h者25例,72 h以上者8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3.3 手术方法:平卧位,全身麻醉,取传统冠状瓣切口开颅,如行双额手术,则分别取双侧额骨骨瓣,吸除脑内血肿及部分周围脑组织。本组共开骨窗112个,其中行去骨瓣减压33块(骨瓣),全部行硬膜外引流。其中同时行血肿残腔引流者28例,并于术后2~3 d引流液明显减少或引流液较多、但颜色变淡时拔除。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2 结果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评判,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55例,轻残9例,中残6例,植物生存2例。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 讨论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1 临床症状:额部的脑挫伤多为由于枕部或枕顶部受力而引起的对冲性脑挫伤,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早期病症轻,血肿小,但随着止血、消肿等保守治疗的进行,极易引起迟发性出血及广泛性脑水肿,晚期部分患者病情常突然变化,如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2 临床特点:①致伤原因多为颅脑减速性损伤:本组合并枕部骨折62例,占86.1%。②老年人居多,容易发生迟发性血肿:老年人多有脑萎缩,颅内空间大,且多伴有血管硬化,早期少许脑挫伤出血不易自止;晚期由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缺血缺氧,酸性代谢物质的蓄积,致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逐渐陷于麻痹,血管床扩大,引起血细胞渗出等局部代谢变化,形成血管周围血肿。③早期症状轻,晚期病情变化快:可能原因有:①由于额叶脑挫伤多位于额极或额叶底部,常常无明显神经系统缺损表现。本组患者中入院时神志清者62例,其中50例有轻度头痛,30例在伤后曾经呕吐,6例有精神症状,均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②部分患者在基层医院使用了甘露醇,致颅内压一时性下降,“填塞效应”消失,解除了对小血管的压迫使之再出血。③入院时脑挫伤血肿较小,随着保守治疗的进行,血肿渐增大,水肿亦加重,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与中脑近乎水平)及前床突的阻碍,病灶对中脑结构的压迫比较弱,但是到了晚期,一旦压力突破,病情常常迅速恶化,几乎没有像颞部血肿那样的意识渐变过程及单侧瞳孔变化经过。本组病员中有4例在保守治疗3~5 d时,由意识清楚,迅速转变为意识丧失并双侧瞳孔散大,虽行积极手术,仍有2例出现植物生存的不良后果。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3 手术时机:笔者认为额部外伤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积极手术:①轻中度意识障碍,即使血肿量达不到通常要求的30 ml[2],亦应考虑手术治疗。本组病员中有20例患者,血肿仅12 ml,但水肿较重,约8例已经出现意识障碍。②患者脑挫伤范围广,血肿大,占位效应明显,双侧脑室额部夹角明显增加(常大于120°),中线无明显移位,但基底池受压变窄或消失,此时虽然神志清,亦考虑积极手术,因为此类患者没有颞部病变那样的意识、瞳孔等指标的渐变过程,所以不能单纯以意识状态和阳性体征来判断病情的轻重。③老年患者伤后早期脑挫伤灶比较大,估计尽量强力脱水勉强可以保守治疗,因额极、额底血运差,血肿吸收慢,长时间大剂量强力脱水不良反应比较多,亦可考虑手术。④不能因精神症状误认为意识障碍而影响对手术指征的把握。⑤《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指出在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颅内压力检测达到30 mm Hg(或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才行急诊开颅手术[2],但目前国内接受颅脑外伤的医疗单位主要是县市级医院,要做到准确颅内压监测并不容易。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4 手术应注意的问题:①尽量用冠状瓣,保留骨瓣,因为从美观的角度,前额颅骨缺损对患者影响较大,因额肌薄,皮下组织容易显现。比较用线锯斜拉,放回骨瓣后丝线固定,用骨屑及脑胶填塞骨孔,及用铣刀开颅后用颅骨锁(1块骨瓣至少1枚)固定这两种开颅方法后发现,颅骨锁对患者的感观影响更大。②术中减压要充分:彻底清除坏死的脑组织及血肿,若颅压高,可切除部分额叶,因清除血肿及破碎脑组织后,剩余的组织因曾受压迫、缺血,仍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脑肿胀,对于多个脑挫伤灶患者,手术减压后,原来被挤压的小的挫伤灶会因“填塞效应”的消失而再出血,使手术效果减低。另外,额底脑挫伤在脑功能方面多位于相对“哑区”,切除后对脑功能的恢复影响不大。③双侧额部挫伤伴血肿时,在行较重一侧手术后,为避免单侧减压引起中线结构移位、血管牵拉,和镰下疝的发生,另一侧病灶的手术指征亦应适当放宽。④术中不宜盲目灼闭前额叶较粗的回流静脉,否则容易造成创面血流不畅而加重术后水肿。⑤因额肌不发达,术后硬膜缝合需切实严密,且血肿残腔不宜置引流管。本组置引流28例,虽未出现颅内感染,但是出现脑脊液皮漏4例,而未置脑内引流者84例,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有文献报道,对于较重的额部挫伤,为了充分减压,可去除骨瓣,不缝合硬膜[3]。笔者认为不妥。因为额部皮瓣薄,脑脊液漏处理相当困难,如果仅仅为了减压充分,则宁可多切除失活脑组织,也要确保硬膜的严密缝合。⑥多数外伤患者合并颅底骨折,嗅神经极易损伤,且对冲性额部挫伤多位于前额底及两侧额叶的内侧面,手术多在颅底操作,故术中应尽量避免嗅神经的医源性损伤,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⑦因多数患者为对冲性脑挫伤,合并枕骨骨折,故术后应常规立即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枕部硬膜外血肿,如必要则及时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术后当日发现枕部血肿并手术6例,预后明显比手术次日发现血肿者要好。即使未发现枕部迟发血肿,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有了术后CT片,更便于向家属做病情告知。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总之,对于前额叶的脑挫伤患者,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切不可单纯以患者的意识水平、血肿量的多少、中线的移位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此类患者病灶小,水肿重,且消退慢,后期病情变化突然,手术减压应充分,术中不宜置血肿残腔引流,开颅后的颅骨重建要细致,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参考文献】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1] 王玉海,蔡学见,时忠华,等.对称性前额叶底部挫伤诊断治疗体会(附11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28.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2]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 石传江,熊 辉,王允胜,等.单侧开颅额部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伤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1062 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365医学网 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所属病种
作者简介单位: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简介: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CDEGHJKLMNPQSTWXYZ>>>>热点专题:||综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来源:&& | 1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机制双额叶脑挫裂伤多为前额接触力冲击伤及枕部着力的减速性对冲伤所致, 由于着力时头颅突然停止运动,脑组织在颅内相对运动,额极撞击颅前窝而致伤。因额骨眶板表面粗糙,易造成额叶底面因磨擦而损伤。前额叶底部血管受到大脑镰的卡压,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水肿,挫裂伤灶常集中在额极、额底,有时累及颞极。随着病情发展,可继发大面积脑水肿。有学者阐述对冲伤的损伤机制为对冲伤的损伤灶,属于继发性的外伤性血管麻痹性缺血灶,病灶的转归取决于血流动力学破坏程度、血管壁破坏的程度以及病灶的生化过程,且脑血液循环继发性改变决定疾病的严重性。双侧额叶挫伤脑组织都可能导致严重脑水肿或脑内血肿形成,使颅内压急剧上升,颅内压升高可降低脑灌注压,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中央疝形成,在轴向方向压迫脑干,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患者突然死亡。2 双额叶对于枕部着力,受伤当时有昏迷史的患者应引起重视。随着CT等检测技术的问世,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诊断并不困难。早期 CT扫描不仅可发现挫裂伤区点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和 (或)低密度水肿区,而且还能发现各脑室、脑池大小情况,但因左右半球均有颅内压增高,中线结构移位者不多见。因颅底伪影的影响,有时双额叶脑挫裂伤容易漏诊。阅片时应仔细观察脑室系统,环池是否受压、有无弥漫性脑肿胀,对枕骨骨折的患者亦应引起重视。3 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方法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由于其血肿小且位于所谓的功能&哑区&,部分患者早期意识障碍轻,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往往给予保守治疗,但随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突然,发生脑疝或呼吸骤停,常因来不及抢救危及生命。故治疗不能以常规血肿及脑挫裂伤的手术指征来衡量,不应拘泥于从意识状态、血肿大小、中线移位程度来决定是否手术。本病保守治疗期间应加强甘露醇脱水治疗,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对有病情进展倾向者每日行CT检查1次或多次,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4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CT的复查为患者的诊治争取了时间,保守治疗过程中观察到GCS评分下降、瞳孔出现异常、复查CT显示脑室受压、基底池变小或消失则果断改行手术治疗。5 双额叶脑挫裂伤方式手术方式均行冠状开颅, 双侧去骨瓣减压,避免因单侧减压引起中线结构移位和镰下疝的发生。原因为手术一侧减压后填塞效应消除,两侧压力不平衡,血管及挫伤脑组织受牵拉移位。迟发性脑内血肿再手术,加重了患者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手术以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为主,Yoon等[5]观察到损伤神经元培养液中有致损伤物质,加入正常神经元培养液中,可使正常神经元死亡增多。因此,对于挫伤、坏死脑组织尽量清除不能姑息,对额极尚未失活的脑组织尽可能保留以免术后发生明显的精神症状。总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切不可因其意识尚好,无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而忽视,密切注意其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测颅脑 CT改变,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有手术指征时及时手术。掌上淘医安卓版
全球医院网公众号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分享到:相关阅读:······上一篇:下一篇:疾病热文阅读推荐········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点击查看我来说两句脑外科编辑推荐····疾病热点排行榜········精品推荐····热点药品全站热点推荐省份地区科室不孕不育呼吸内科脑外科血管外科其他科:精神病科急诊科脑外科合作商家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 陈学龙律师、 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 陈杰律师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公司移动应用掌上淘医安卓版掌上淘医TV版分享到:王茂凯& 刘京平& 陈焕磊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 胶州& 266300)
  【摘& 要】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013年来收治的78例重型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单侧标准大骨瓣或改良标准大骨瓣及冠状切口双额骨瓣,总结手术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78例患者1年后随访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48例,轻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额叶脑挫伤病人临床病情变化迅速,一旦形成脑疝其预后不佳,加强对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CT动态观察,对有明显占位效应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减压是治疗此类病人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重型;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2
  【Abstract】investigate frontal lobe brain contusion and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 in 2009 --2013 years of clinical data 78 patients with severe frontal brain contusion patients, surgery unilateral standard large trauma or modified-standard large trauma and coronal incision double the amount of bone, summary surg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efficacy. Results 78 patients 1 year after Glasgow Outcome Scale at follow-up (GOS score): good recovery in 48 cases, 14 cases of mild disability, severe disability in eight cases, plant survival in 2 cases, 6 deaths. Conclusion The frontal lobe contusion patient clinical condition changes rapidly, once formed herniation its poor prognosis, strengthen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T dynamic observation of the frontal lobe brain contusion patients, to have significant mass effect by early surgery to remove the hematoma Deals pressur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such patients.
  【Key words】 fro surgery.
  额叶脑挫裂伤作为颅脑损伤中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损伤,由于额叶所处的解剖位置以及毗邻关系,使得额叶脑挫裂伤具有了十分特殊的临床表现, 常常由于枕部或顶枕部着力而导致额叶底部、额极脑挫裂伤,往往伴有额叶脑内血肿。本文总结了我科2009年-2013年手术治疗的78例重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对其临床诊治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3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6~72岁,平均36岁。其中车祸伤48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原因导致的外伤11例。入院时GCS评分9~12分47例,3~8分31例。头颅CT均显示有额叶脑挫裂伤。致伤机制:对冲性颅脑外伤69例,冲击性外伤9例。伴有颞叶血肿的22例,伴有其他部位血肿的15例,伴有枕骨骨折的有43例。双侧额叶血肿对称无明显中线移位者17例。并发脑疝者8例,骨盆或四肢骨折13例,肺挫伤、血气胸及胸腔积液7例,肝或脾等腹腔脏器破裂4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伤后的入院时间分布在30分钟-22小时之间,均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伤后到手术的时间在1?5小时-5天之间,行单侧手术的患者有55例,双侧手术患者23例。手术的具体方法是单侧脑挫裂伤选择标准大骨瓣或改良标准大骨瓣,切口的上缘超过中线1~2cm,下缘达颧弓,以便清除额极和颞极挫伤脑组织。双侧挫裂伤伴有血肿比较大的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后缘要控制在不超过冠状缝,双侧骨瓣开颅,在中线部位保留一个2cm骨桥。对于额底部挫伤比较严重的患者,骨瓣的下缘要到达眉弓的上缘,以便充分显露额底,尽可能的把挫伤严重而失活的脑组织予以清除。硬脑膜实行严密的修补,根据患者脑搏动情况以及脑肿胀程度,来确定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或一侧去骨瓣来进行减压,或骨瓣复位。本组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患者45例,双侧去骨瓣患者16例。
  2 结果
  78例患者1年后随访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恢复良好48例,轻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
  3 讨论
  3.1损伤机制
  额叶脑挫裂伤多为车祸或高处坠落等导致枕部着力的减速性暴力导致的对冲伤,因额骨眶板表面粗糙,易造成额叶底面因磨擦而损伤[1]。因前颅窝容积狭小,内侧受大脑镰所限,后方为蝶骨嵴。脑挫裂伤或血肿导致的前颅窝内容物体积及压力骤增,只能向后越过蝶骨嵴直接压迫丘脑或向下推移脑干而导致临床上所脑称的&中心疝&[2]。额叶脑挫裂伤相对严重,呈现出单侧或双侧的较为广泛的脑挫裂伤合并脑内多发性的斑片状或者是团块状的血肿,有时候患者会伴有颞极部的损伤现象,由于额叶所处的位置和造成颞叶沟回疝所形成的关系是间接的,所以脑疝形成的时间要比颞叶损伤形成脑疝所需要的时间长,额叶占位传递到颞叶沟回的压力消失的时间会更长,因此,重型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就是进展看似缓慢实际却比较快速。
  3.2诊断
  结合头部明确的外伤史,通过颅脑CT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初次影像学检查为阴性或仅呈点状挫裂伤的轻微脑挫裂伤患者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原发昏迷史的患者,务必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等方面变化的同时动态CT复查,尤其伤后早期要多次复查CT及时排除挫裂伤灶及血肿的扩大。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真查体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征兆。脱水剂减量时要慎重,一旦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淡漠或明显烦躁、小便失禁等情况时,应及时根据复查头颅CT的结果,凡头颅CT显示有明显额叶挫裂伤,占位效应明显,特别是有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受压迹象,脑室明显变窄,侧脑室额角明显受压,双侧额角间夹角明显增大(大于120度)者,同时患者的意识由原来的清醒变为嗜睡、朦胧状态甚至昏迷者,应及时手术[3]。
  3.3手术方式
  单侧开颅术适用于单侧额叶脑挫裂伤或以一侧挫伤及血肿为主的,一般选择外伤标准大骨瓣或改良标准大骨瓣切口,前方跨额部中线1-2厘米,骨瓣尽量靠中线,下缘达颧弓,以便清除额极和颞极挫伤脑组织。术中清除额极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同时将部分脑底池打开,释放脑脊液,随之颅压会逐渐下降,以利更好暴露颅底及大脑镰。利用显微镜的良好照明,可沿鸡冠切开大脑镰至上矢状窦下方,必要时可咬除部分鸡冠,以改善视野[4]。但硬膜破裂处应用骨蜡、医用胶封闭防止脑脊液漏。操作尽量在直视下进行以免止血困难。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嗅神经、大脑前动脉、胼周胼缘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等。近中线发现动脉切忌轻易电凝,用棉片压迫止血[5]。双侧额叶脑挫裂伤通常采用冠状皮瓣双额叶开颅,术中保留中线2cm骨桥。对于额底部挫伤比较严重的患者,骨瓣的下缘要到达眉弓的上缘,以便充分显露额底,尽可能的把挫伤严重而失活的脑组织予以清除。双侧额叶血肿清除后减压效果好,可避免非对称性颅脑损伤后产生的脑组织移位及减压后对侧血肿的扩大。保留中线骨桥,可减少术中矢状窦的出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病人术后外观。根据患者脑搏动情况以及脑肿胀程度,来确定进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或一侧去骨瓣来进行减压,或骨瓣复位。[6]。
  4 结论
  重型额叶脑挫裂伤因病情危重,变化突然,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CT检查、颅内压监护,准确把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并熟练掌握手术方式及术后的综合处理从而提高手术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4]张定平 ,谭绪云 ,肖春明 ,等 .前额叶底脑挫伤的临床救治 (附55例报告 )[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11).
  [5]元少鹏 ,何碧强 ,胡建军 ,等 .38例双叶脑挫裂伤诊治体会 [J].中国伤残医学,2009(3).
  [6]张定平 ,谭旭云 ,张丽明 ,等 .单侧开颅手术治疗一侧额叶脑挫裂伤伴对侧近中线区脑血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88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诊治分析.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88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救治体会和经验教训,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危险因素、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我科2005年3月~2014年3月,88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资料,分析病情演化过程,总结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指征及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减压术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8例患者,保守治疗38例,手术50例,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51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要高度重视,要连续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动态头颅CT复查,脱水剂不可过快过早减量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尽早手术治疗,预防脑中心疝的发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指征。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常见严重脑损伤,虽然早期症状较轻,脑内出血量少,因为额叶所处的位置特殊,为脑部的哑区,所以临床上易造成假象而形成病情发展似缓而急的临床特点[1],经常造成病情突然恶化,甚至来不及抢救而导致极严重的后果,临床治疗上一直较难把握,其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指征尚无统一标准[2]。我科2005年3月~2014年3月收治88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取得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59例,女29例;年龄5~77岁。车祸伤60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4例,摔伤9例。受伤时几乎均为枕部或顶枕部着地所致的减速性脑损伤。  1.2临术表现本组88例伤后均有原发性昏迷史,昏迷时间多数&30min,多有头痛、头昏、频繁呕吐。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GCS)13~15分40例,9~12分19例,5~8分21例,3~5分8例。单侧瞳孔散大22例,双侧瞳孔散大10例,伴烦燥不安、大小便失禁31例。同时伴枕骨骨折33例,骨盆和(或)四肢骨折14列,肋骨骨折11例,血气胸7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5例。  1.3颅脑CT表现本组88例入院时颅脑CT均显示双额叶近颅底层面脑组织低密度区伴点灶样出血,部分出血多者融合成脑内血肿,其中中线无移位者45例,移位1.0cm者10例;纵裂池内高密度8例,鞍上池、第3脑室、环池受压20例。伤后24h复查颅脑CT,62例出现脑挫裂伤灶扩大融合,血肿周围的水肿范围多虽进行性扩大,常常超过血肿量体积的数倍。一般都有基底池消失,环池缩小,双侧侧脑室额角有明显受压的变化甚至消失,侧脑室额角间夹角明显增大,中线结构多有不同程度的移位。  1.4方法本组88例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50例。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气道通畅,对病情较轻者,密切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动态头颅CT复查前提下,予以预防感染、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病情较重或在观察过程中病情加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根据主要血肿部位采取冠状皮瓣切开头皮,清除坏死脑组织和脑内血肿,在中线留≥2.5cm的骨折,以免损伤矢状窦,双侧创腔内置引流管引流,并去骨瓣减压以及气管切开术,术后严密观察减压骨窗张力及患者的意识状态,术后予以预防感染、止血、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治疗。  2结果  本组88例患者,保守治疗38例,、手术50例,按照GOS评分标准:良好51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其中自动出院3例中,有2例术后2周双瞳孔仍散大、光反射消失,需呼吸机通气,预后差,且患者家属无法承担高额费用而放弃,1例术后1月,呈植物生存状态,最终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讨论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主要发生于后枕部着力的减速性损伤的患者,额叶脑组织在前颅窝底凹凸不平的骨嵴上移动碰撞所引起,多见于交通伤和坠落伤,多伴有枕骨骨折,枕部头皮挫伤,少量由前额冲击伤引起。由于着力时头颅突然停止运动,脑组织在颅内相对运动,额叶撞击颅前窝而致损伤[3],这类患者伤情严重而且复杂,水肿消退缓慢,中线移位不明显或没有中线移位,病情变化迅速,一旦发生脑疝,往往来不及救治[4]。头颅CT检查因为颅底伪影的影响,前颅凹底的脑挫裂伤很容易漏诊对枕部着地,枕骨骨折的患者应引起重视,笔者认为能够在早期(伤后24h内)明确手术指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对提高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3.1发病机制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有如下几点:①枕部着力的减速对冲伤为主,另有一部分是前额接触的冲击伤。由于前颅底粗糙不平而造成额叶底部挫裂伤较重,导致急性脑血管扩张,脑水肿以及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率高,且进行性加重[5];②双额叶后部为视丘下部及脑干等重要结构,因为颅内压增高所致的脑移位很容易造成继发性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侧额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