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科学课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您的位置: &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优质期刊推荐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科学课堂中_百度知道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科学课堂中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间所包蕴的心理教育内容更是丰厚的广泛的,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科学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科学教学还涉及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制的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攻击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究结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三明实验小学课题组林启福执笔
【课题的提出】
一、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近年来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也都在自觉地进行“全面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然而,总体上看,目前“全面融合”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使“全面融合”真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力且有效的途径。
首先,大部分教师对“全面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融合”的意识和观念。许多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仅限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活动。
其次,教师缺乏“全面融合”所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毫无疑问,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知识,而且对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与方法。
再次,学校管理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上存在误区,导致重专门途径建设而轻基本途径的实施。
二、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知识、重分数、重选拔。表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上重分析讲解、重标准问答、重整齐划一,形成了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以应付各级考试(或竞赛)为目标的状态,致使学生被动受教。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僵化,同学之间情感淡化甚至恶化,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如何改善课堂师生、生生交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心理在课堂上健康发展就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涵之一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需要渗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并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的研究,旨在通过该项研究,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课题的界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就是在学校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各种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科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和谐等。
【课题的理论依据】
首先,“全面渗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的增强显然不是单纯地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就可以实现的。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说到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
其次,“全面渗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每一所学校每天都要进行并且事实上也都在进行的工作。这种常规性的工作无论是在时空资源的占有程度上,还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占有程度上,抑或是在师资人力资源的占有程度上,都是其他工作所无法相比的。
再次,“全面渗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宜的教育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政策、舆论导向等外部条件,也包括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能否为自己的教育工作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将知识能力的发展与个性心理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利用现有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尊重、相信、爱护学生,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解放学生的全部心理机能和精神力量,依靠学生自身的心理动力机制,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强壮的身体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品质的人。
【本阶段研究目标】
一、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主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
二、学生在人格品质上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主要表现为,悦纳自己,热爱他人,正视现实,憧憬未来,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敢于创新,自控情绪,心境良好。
三、在语文和数学及体育等学科和少先队活动中开始开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这三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课题成员的组成】
【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
【课题的实施过程】
一、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意识,建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机制
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伊始,学校领导就非常重视对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件和理论的学习,在学习和探讨中我们感觉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又没有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心理素质如何就更加显得重要,而旨在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政教处、教务处、少先队、部分教师及各教研组有关人员和年段长班主任等共同研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我们确立了“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工作方针: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校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是在某个场所进行的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应该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学科渗透、咨询与辅导等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途径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1.面向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同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第一,关心、支持教师的工作,组织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聘请专家讲座,使全体教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
第三,对年段长、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培训,学习心理教育理论,研讨心理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从理论上和方法上武装这支骨干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普遍、深入地开展;
第四,选送教师外出接受心理教育培训;
第五,为教师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心理教育动态和心理教育的成功经验。
2.面向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心理教育。
第一,开设心理健康课,对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编发心理健康知识,推介专家们有关心理调节的文章,指导学生自我调节,并将部分内容制成网页(上因特网),方便学生调阅;
第四,构建心理咨询室,配备人员、配置电脑等,目前已完成对部分学生的心理测试,并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无纸化管理。通过咨询与心理测量活动,及时发现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和进行团体辅导,如在高年级举办以耐受挫折为主题的心理辅导讲座、在低年级举办以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为主题的心理辅导讲座;
第五,完善心理咨询室,采用面谈和网上咨询两种咨询方式,对在心理素质或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每一位步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效的辅导。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进行学习方法辅导
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常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和习惯的辅导,预防学习疲劳及考试心理辅导等。学习方法不当是我校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若不加以辅导,虽然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常能通过摸索,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多数情况下要走一些弯路,而许多学生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辅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
开设学习方法课和在一般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辅导是学校进行学习方法辅导的主渠道,其优势有:面向全体学生、可用于辅导的时间长、信息量大、载体全。前者侧重辅导一般学习方法:我们在两个年级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课,旨在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认识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后者侧重辅导课程学习的方法:由于不同学科教学之间有较大差异,各学科宜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实施学法辅导的具体办法,但各学科都要运用系统论思想扫视学科教育任务与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学习方法要素,构建本学科学习方法辅导的目标体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辅导方案,如体育学科的“示范、模仿、重复训练”辅导模式,把学习方法辅导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三)全方位地开展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多角度、多层面地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在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学科创造性教学和创造性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等等。
2、在课外活动方面,通过学术讲座和心理健康讲座、科技节、艺术节、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以及日常常规教育等形式以及班级建设、校园建设等活动,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良好创造教育氛围,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
3、在个性教育方面,通过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个性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4、在学校与社会结合方面,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有关知识的教育,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的进行。
2、建立课题研究的骨干队伍
建立以政教处、少先队有关人员及年段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每学期在选配班主任时注意把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教师作为候选对象。学校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及组织外出学习等,及时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近年来我校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人员的培训方面做了许多工作:①选派学校2位教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证培训和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心理学的继续学习,其中有20几位教师参加专升本学习);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要求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近年来我校教师共撰写论文30几篇,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汇编20几篇、市级5篇以上;③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为师生讲解心理健康的知识。
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
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低年级:快速适应学习生活,保持愉快的心境,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关心他人和集体。
中年级:学会自我管理与监督,重视意志力的训练,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学习潜能的开发,在克服困难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努力成为同学们喜欢的人。
高年级:自信心的训练与培养,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的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不良情绪、焦虑心理,应对升学的压力,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理想与志向,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五、加强课题研究的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学校将要求教师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课题,去年我校课题《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学校要求教师每学年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分析,便及时总结、提高和交流,每位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开展几次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课,学校每学年开展三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并出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六、做到课题研究有活动、有载体、有抓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而这样的一种自我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挖掘潜能的目标。
1、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在动态跟踪的过程中获得学生心理发展资料:新生入学时,做好最初的学生心理调查、在入学后的每个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我们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学生心理测试调查有利于我们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提供了依据,还可以让我们较早地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另外还有助于我们开展各种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各类心理课题的研究。例如:我们对低、中、高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共10几个题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比较,并写出详细问卷报告,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发现共性问题。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共有几个方面,主要为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质较差、合作与交往能力差、情绪起伏大等。二是分年级比较研究。如:自信心方面,低年级学生平均得分比高年级学生平均得分高;低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到了中、高年级时反而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心。又如:在进行“遇困难时是否愿向他人意求助及如何求助”的调查时,低年级学生中明显表现出对他人帮助的渴望及求助方法的简单明了;中高年级学生中希望得到他人帮助的渴望就没有低年级学生那么明显,反映出其内心复杂的一方面。
另外,我们对各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心理测试,分析出各自的心理特性、不同教师(同一学科)教学风格差异与学生个性发展、学科成绩间的关系、同一教师授课的不同班级间学生心理特性对教学的影响。也尝试从学科的学习策略、倾向与思维训练,辅助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对偏科学生进行有效辅导。
2、开展主题教育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主题,设置了许多新的内容,如:学生心理测验、角色模拟、“校园心理剧”等,尤其是“校园心理剧”,内容新颖,方式奇特,互动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校园心理剧”即授课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矫治功能的剧情,将学生存在和预设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写成剧本,让学生来演,学生根据剧情预设的内容,把自己及其周围同学、亲人身上发生的心理上的烦恼表演出来,让学生通过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问题,演员学生与观众学生通过剧情表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消除内心矛盾、困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由此使一些学生摆脱了“心理阴影”,广大学生更加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肯定自我,同时萌发更强渴望对外交往的热情。这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心育活动开展,让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3、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我校在开展心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我展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及相互交流等。例如:在开展“小制作——泥塑、布贴、纸浮雕、手工”活动时,学校只确定活动主题,具体的创作要求及时间不限定,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与制作。另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与一位学生结对子共同来完成一件作品;在活动的结束时,学校会举办一次大型的作品展示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学生自己担任现场解说或是发放学生自己准备的解说词等。学生在动脑、动手及与教师同学进行合作的过程获得体验,同时当学生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得到他人的认可时也获得平常无法体验到的快乐。我校曾经有一位男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表现也非常不好,经常因违反纪律受到批评,所以该学生的家长非常生气失望,也不管孩子的事甚至也不来学校,父子关系非常僵,在一次小制作活动中老师发现这位学生做泥塑时非常认真且手法灵巧,便邀请该生一起来完成一件作品(作品主题为“童年的记忆”),在师生的努力下完成名称为“卧牛”的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这位家长到学校看见了自己孩子的泥塑作品,这位家长会心地笑着对老师说,没想到我儿子还有这一手,我真小看了他。此后,这位父亲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他们父子的关系也逐渐得到改善。一件小小的作品,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4、重视个案的咨询与辅导工作。
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每一封学生来信、每一个学生电话、每次学生的咨询,辅导教师都要认真进行回复并按要求进行记录,对于个别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工作组进行联系制定相关辅导计划。近年来共收到学生来信近上百封、电话达多人次、学生咨询多人次。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耐心帮助、疏导,切实使许多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消除隐患,并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实行跟踪教育和服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5、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品质形成、文化知识学成的主要阵地。而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非常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例如:采用“班干部竞选上岗”和“班干部轮换制”相结合的形式来让学生管理班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和能力参与竞选“值日班长”、“卫生责任人”、“文明礼仪监督员”、“信息报道员”、“学习互助小组帮教员”等职务,并在经过一段时的适应后进行调整,同时每周在班内做好的小结和评价,这样使得班级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沟通、合作管理、共同分享。班主任(或心理辅导教师)在指导这项工作时,就可以让学生体会角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组织团体内的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这里需要我们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最大限度做到少说教、少讲大道理、不批评、不指责,尽量减轻团体成员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建设“小天地”,让学生的心自由飞翔。
【本阶段主要研究措施】
一、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
任何一项研究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加强研究的宏观统筹和微观指导,我们成立了由校长挂帅,各教研组长,负责老师具体实施的三级研究网络,将研究成员分为管理小组,实验研究小组,测试分析小组,资料汇集小组4个操作管理组,形成了立体管理网络,确保课题研究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二、加强理论学习,构建目标体系
为了提高研究水平,使研究能规范深入地开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践论》、《认识论》等作为研究的哲学基础,从《现代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组成员开出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使课题组成员能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施并审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活动,在研究理论中,根据素质教育总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研究总目标。
课题组老师通过自学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心理健康知识摘要,学科渗透的方法,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等学习资料供广大教师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1)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方面,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我们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教师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不伤害学生,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在没有笑脸的教师面前,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2)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
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
(3)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需要我们每位老师有意识地主动培养。我们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讲清该学科对未来生活、将来事业、为国为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上好不偏科;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展示该学科的美去吸引学生主动钻研;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阅读、记忆、思维和动手操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我们改变教学观念,一堂课上多讲一例,少讲一题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处理好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关系,要使学生有兴趣去学,要越学越有兴趣,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数学教学为例,课题的引入就采用游戏、魔术、实验、故事、录像、录音、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多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分组比赛、个人表演、作品展示、相互提示、实验材料互通有无等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允许相互补充提醒,互相质疑问难,比一比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将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场所。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学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合群的性格、学习的信心、追求真理的人格。
五、进行提高学习激励性的评价
学科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渗透在各项活动中。为了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逐步变得有胆量,为了让自卑、抑郁的学生能有成功的机会、树立起信心。我们除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训练外,还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印发了奖券,以发言为例,如果是从不发言的学生,这次发言了,不管是对是错,我们都是表扬后发给一张“积极发言”奖,以树立起他发言的信心。而经常发言的同学,当他的发言具有先进性或创新性时,特别是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后也发给奖券。这样一来,学生受表扬的机会比较均等,全班每一位同学都以自己的原有基础为起点进行评价,使他们都有机会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成绩,让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我们的奖券还有勤学善思、发明创造、优秀实验、关心集体、学习进步、作业认真等。这样横向按进步来评价学生,使学生东方不亮西方亮,今天不亮明天亮,每个人都能在班级这个晴朗的天空中闪亮,使他们自信,使他们成功。
我们请了校外教师到家长学校作辅导报告,指导家长如何评价孩子,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六、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我们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学生心理档案,创设和谐宽松悠美的环境氛围,由课题组老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列出咨询安排表,每天都有老师值班,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大队部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雏鹰”电视台安排了“知心姐姐的话”专题节目,找准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学生乐于接受的辅导。
【课题研究的成效】
二年来,我校多数教师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这一实验课题,并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构建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我们逐步加深了对课题内涵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在市教育局副局长赖丽纹、福建省青少年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福建师大教育学院心理系叶一舵教授,福建省青少年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三明市教科学所长洪水兰等有关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我们明确了以群体预防为主,个别矫正为辅,注重整体发展,积极主动教育的总体思路,初步构建了“学校全员参与与全面渗透”相结合,心理教育课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主动监控与被动干预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班队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结合"模式,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在社会上也有较大的反响。
同时,我们认识到强化管理是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长期化,取得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尤其应重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为此,我们初步构建了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
1、健全机构: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具体由李正富老师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健全制度:制定各种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如《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课题研究的职责和管理制度》等。
3、分工负责:校长负责督促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规范自身言行,以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李正富老师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主性教学结构,并有机指导教师利用教材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政教处负责指导班主任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班队活动,负责指导家长学校教师上好儿童心理辅导课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上好心理教育课,优化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甄别高危学生群,对轻度适应不良学生进行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教育研究。
二、学生心理品质明显优化
通过“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得到了优化。如学生在学习兴趣、知识积累、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心理辅导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了解了心理健康的一些知识,懂得一些调节自己心理的方法。他们遇到烦恼时,有的在心理日记本上向教师倾诉,有的主动找心理辅导教师咨询,有的向同学请教,有的自己运用小方法调节等等。更为可喜的是,他们学会了关注他人,经常有一些同学向心理辅导教师提供近段时间情绪不太好的学生事迹,提醒心理辅导教师关注他们。学生已经成为心理教育的小主人。
三、教师的理论水平、课堂教学及科研素质显著提高
1、通过学习与实践,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辅导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培植了一批优质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探索学习”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2、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显,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主体是凸现的,个性是明显的,创新意识是勃发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成为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然实现的过程。
3、通过“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显著提高。他们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开展行动研究,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既提高了教育效果,又丰富了理论素养。老师们所撰写论文,开展活动和辅导,取得了一批成果。今年我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杯’论文先进学校”,其中林启福校长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探索》和李正富老师的《建构一个“以心育人育人之心”的教育模式》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等奖;陈祥备老师的《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亓雪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等奖;王红宝老师的《让孩子健康快乐》、邢淑红老师的《以学会关心为突破口&
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吕新香老师的《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等11篇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二等奖。心理健康活动课在省级、市级上公开课,其中杨建强副校长执教的《和异性交朋友》在全市小学教师开示范课。我们还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林启福校长、黄碧蓉、李正富等老师还外出多次作讲座。同时,教师们将有关心理学理论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中,他们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教学质量优异,师德水平高尚,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好评。
四、学校整体工作深入发展
自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来,学校一直以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口,通过全面启动、全员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深入发展。目前,学校因为科研成绩卓著,并被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校”。学校在课题研究期间,顺利通过“省级素质教育评估”实验校的验收。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仍然有部分教师对课题理念认识不够到位,实践意识不强。
2、教师对自觉提炼自己教学经验的意识不强,整体上对教科有畏难情绪,没有找到教研与教科的结合点。
3、课题组成员需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课题管理有待规范。
4、课题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课间活动模式还不成熟,活动内容有待改进和完善,活动时间需要沿长。
5、课堂研究领域的教学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大力开发各科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真正体现快乐地各学科的思想和内涵。
6、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目前还只是常规统计和处理,需要进一步处理,希望能对有关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这方面的业务水平。
【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的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改水平,使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 (1)严格要求,勇压担子。
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对他们勇压担子、加砝码,要求青年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培训,促进群体。
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完善自己,并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观、研讨,开阔眼界,学习先进,改革教学,将多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座、听课、教研,使全体老师都能受益,使课题实验更有利地开展。
2、探索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我校课题虽说已是市级的实验重点课题,但实验中仍会出现些没有预测到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发现、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使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积极倡导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享受到浓浓的乐趣,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潜能就会尽情地释放,我们的课题实验目标将更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