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宝4岁睡眠期中央区见大量尖慢波,儿童棘慢波怎么办发放,是怎么回事

日期:四肢肌肉不规则抽搐、流涎、频繁点头等,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EEG特征】发作间期可见顶区为主的4~7Hz的θ节律,枕区可见4Hz节律持续性发放,睁眼时抑制。棘慢波活动常伴有轻微的发作,睡眠可激活棘慢波发放。肌阵挛发作时EEG表现为全导不规则的棘慢波、多棘慢波短暂爆发,肌阵挛一站立不能发作时不规则、无节律的棘慢波活动(肌阵挛)突然转为高波幅慢波活动(失张力)。可有左右侧交替的棘慢波,但很少有恒定的限局性放电。在持续状态时,EEG表现为不规则的多形性超...睡眠可激活棘慢波发放的相关内容日期:孕期对乳房保?⒎?凹八?哂心男┮??(1)乳房:早孕期的反应之一是乳胀。随着孕周的增加,在内分泌激素的刺激下,乳房逐渐增大,乳头增大发黑,乳晕着色,同时出现很多散在的、结节样的突起。到孕晚期,挤压乳房还可挤出几滴稀薄...日期:孕期对乳房保养、服装及睡眠的要求 (1)乳房:早孕期的反应之一是乳胀。随着孕周的增加,在内分泌激素的刺激下,乳房逐渐增大,乳头增大发黑,乳晕着色,同时出现很多散在的、结节样的突起。到孕晚期,挤压乳房还可挤出几滴稀薄的黄色液体,这就是初乳。如果平时乳房发育正常日期:孕妇选择的睡眠姿势 怀孕后,胎儿在母体内不断生长发育。为了满足和适应胎儿的需要,孕妇全身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都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子宫逐渐增大,子宫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到了临产前,整个腹部几乎都被子宫所占据,这必然...日期:孕妈妈需要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嗜睡是妊娠反应的一种表现。睡眠,还能保护处于负代谢状态的母体,使她们少得?N?烁?新杪栌?煲桓隽己玫男菹⒒肪常?≡翊采嫌闷酚Ω每悸且韵录父龇矫妫?铺 孕妇适宜睡木板床,铺上较厚的棉絮,避免因床板过硬,缺乏对身体的缓冲力,从而转侧日期:宝宝充足睡眠指导手册 手册一 宝宝睡觉好处多多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时,除了吃奶之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睡觉: 2~3个月时睡16~18小时; 5~9个月时睡15~16小时; 1岁14~15小时; 2~3岁为12~13小时;...日期:探究小宝宝睡眠的10个问题 如果宝宝的睡眠问题让你不得不在夜间一次次披衣起床,也许,我们提供的这些小方案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你并不是唯一为宝宝睡眠问题而困惑苦恼的妈妈,...日期:新生儿猝死与睡眠不当有关 曾有一些研究推测,变异的免疫反应作用于呼吸系统的细菌和病毒可能是导致新生儿猝死的诱因。据美国全国健康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00年美国全国新生儿猝死(sids)的发病率比1990年时的5417人有所减少。减少发病率的一个原因主要是通过教育家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百度拇指医生 - 提供专业、及时、准确的健康咨询服务
拇指医生找不到您要访问的网页了&_&!!你好,脑功能呈中度异常。过度换气双颊区,中央区,顶区,多导联可见棘慢...
你好,脑功能呈中度异常。过度换气双颊区,...
你好,脑功能呈中度异常。过度换气双颊区,中央区,顶区,多导联可见棘慢波,尖慢波,什么情况啊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7050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分析考虑患者是癫痫。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症状和脑电图的表现应该应用抗癫痫的药物,服用药物期间注意定期到门诊复查。
问脑电图睡眠区可见两侧额中央区可疑...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颈糜烂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13983
指导意见:你好,你的情况考虑可能是癫痫引起的,建议你复查一次核磁共振看看。
问双侧枕区稍多量棘波,棘慢波发放是哪种癫痫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恶性营养不良病,维生素A过多病
&&已帮助用户:10
病情分析:你好,脑电图有棘波出现说明此部位有脑细胞有异常放电。意见建议:建议积极药物控制脑部异常放电情况,以免出现脑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问左侧颞部导联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严重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62174
问题分析:您好,有可能是癫痫,建议医院确诊,癫痫病确实是一个顽疾,但是不代表是不治之症,保持积极的心态,对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意见建议:癫痫是由于神经元细胞异常放电所致的一中慢性脑部疾病。癫痫的治疗应该从癫痫发作的机制入手,癫痫发作是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只有真正神经元细胞正常了,才能彻底杜绝癫痫的发作。
问脑电图,双中央区尖慢波,棘慢波发放。诱发电位,双侧大脑半...
职称:医师
专长:胃炎、胃溃疡
&&已帮助用户:11354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情况不同的疾病可产生相同的症状,建 议去医院详细检查,然后再对症治疗,祝你健康
问两侧枕顶和左侧额额极前颞区多量高至极高幅棘慢波尖慢波可向...
职称:医师
专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
&&已帮助用户:243497
指导意见:你好,宝宝的情况建议应该去医院神经内科检查,可以检查脑电图,头颅CT,平时注意休息,注意保暖
问孩子9岁,前、中、后颞区导联可见高波幅棘波、棘慢复合...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冠心病
&&已帮助用户:1449
病情分析: 前、中、后颞区导联可见高波幅棘波、棘慢复合波频繁出现,同时波及双侧前额区、额区导联,睡眠期放电较多 说明是癫痫波可能是癫痫意见建议:建议去正规医院行24小时脑电图在确诊,规律服药会控制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脑电图-儿童疾病-育儿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当大脑的细胞群受到病理影响时,可产生脑电波改变。脑电图检查在儿童主要用于惊厥、意识障碍、癫痫、智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有利于颅内病灶的发现和定位。
给小儿做脑电图检查时,要向他解释清楚,以减少恐惧,取得合作。记录时要分别描记四个导联,20分钟以上,这样可提高阳性率。要记录脑电背景活动时,最好让病儿保持清醒、安静、闭眼。闭眼描记易捕捉到癫痫病儿的痫样放电波。
(一) 小儿脑电图的特点
小儿脑电图因年龄而异,并随年龄不断成熟变化,但无明确的年龄界限。小儿年龄越小,则慢波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波逐渐减少,3岁时可出现α波活动,6岁时两枕部可见α节律,12岁时已趋向成人脑电图活动。儿童脑电图中有不少正常图形在成人可能被视为异常,应予以注意。
1. 新生儿和3个月内婴儿 
(1) 交替性背景节律 新生儿睡眠(尤其静态睡眠)时的脑电图中易见交替性背景节律,此型在早产儿清醒描记中也可见到,并于44周孕龄前先后从清醒、动态睡眠和静态睡眠记录中消失。与暴发抑制图形的主要区别是: 交替性节律图形中交替后期间的背景波幅大于5μV,而暴发抑制的间歇期无脑电波或低电压持续20秒以上。
(2) 正常尖波、棘波 未成熟儿脑电图中易见散在分布的尖波、棘波,但不应局限在某一区域。
(1) 清醒记录 头后部慢活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顶枕区α节律常有慢活动插入,甚至两者重叠在一起,类似棘-慢综合波。此时必须在其他部位看到典型棘-慢综合波,才能肯定为异常。这种正常的慢波活动类型特点为: 
1) 多相位慢活动,又称幼年后位慢波。主要表现为高波幅,2~4Hz阳性波为主的多相位慢波,反复出现在枕部α节律中。一般从3岁后增多,9~10岁达高峰,13岁后明显减少。约占儿童的30%。
2) 后位慢波节律,间断出现在枕区α节律中,为2.5~4.5Hz中、高波幅慢活动,持续1~3秒或更长时间,见于25%左右的正常小儿,多集中于4~7岁,以后渐渐减少,有的11岁时仍可出现。上述慢活动睁眼时减少,在过度换气时减少更明显,背景节律常有一过性两侧不对称,双颞或枕区较多见。
过度换气,此方法主要为诱发在一般描记中不易出现的全面性棘慢波或局限性棘波。正常小儿过度换气时常有明显θ波或δ波慢活动,甚至有3Hz慢波暴发,也可在一侧明显。有时慢波形态很尖,甚至难与尖波区别。因此,小儿过度换气时慢波的数量以及有无慢波暴发的出现,皆无病理意义。停止过度换气后1分钟慢波仍持续存在可疑有异常。
(2) 睡眠记录 小儿睡眠各期脑电图均与成人不同。
1) 思睡与觉醒中慢活动: 从14~18个月起,正常思睡和觉醒期均有显著慢波活动。思睡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中、高波幅θ节律。7岁后这种现象显著减少,但可持续到11岁。同时,正常慢波暴发将随睡眠的进一步加深而消失,真正的棘慢波常持续存在到中度睡眠期。
2) 顶尖波: 儿童顶尖波波幅较成人高,时限短,呈棘波状。位相呈阳性、阴性或双向,有时几个顶尖波连续出现,或非固定地显示在一侧,均不应误为是痫样放电波。
3) 纺锤波: 月龄3个月后,正常婴儿浅睡中均应见到纺锤波,若在一次睡眠周期的整个浅睡过程中或10分钟以上连续记录中始终不见纺锤波应视为异常。
生后1~2年内纺锤波常有半球间不对称,只要不是恒定地在一侧缺失,应视为正常。正常小儿纺锤波波幅较高,形成棘样纺锤波,均属正常波形。当纺锤波高达200~400μV,且分布广泛,持续存在时,应视为异常。
4) 深睡中头后部慢活动: 4岁前正常小儿中度和深度睡眠时的脑电图中,枕区可出现非节律性尖形高波幅双位相δ波,4岁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
5) 14和6Hz阳性棘波: 7%~58%的正常儿童于思睡或浅睡期出现14和6Hz的正相棘波,青少年期达高峰,此种波形与癫痫、人格变态或自主神经疾患无确切关系。
6) 6Hz良性棘慢波: 或称快的棘慢波,主要在思睡阶段中发生,常以全面性暴发形式出现,持续1~2秒,很少超过4秒。此种波无肯定临床意义,与病理性棘慢波的主要区别在于,6Hz良性棘慢波的棘波成分矮小,随睡眠深度加深而消失,而病理性棘慢波不但持续存在,而且数量更为增多。
(二) 小儿异常脑电图
这里主要介绍婴幼儿和儿童的异常脑电图。
1. 非特异性异常
(1) 异常慢波活动 有θ波为主和δ波为主的两种异常慢波活动,可为弥漫性,也可为局限性。
(2) 不对称 指两半球对应区的波幅不对称与频率不对称,当两枕部波幅持续相差50%以上,其他部位持续相差20%以上,或(和)持续性脑波频率不对称,则提示相应部位为异常部位。
(3) 过量β活动 未用镇静剂的清醒记录中,背景β活动明显增多,多数波幅大于等于30μV(小于等于3岁)或大于等于20μV(大于3岁)。
(4) 低电压 清醒记录中,任何部位波幅均不超过20μV。
(5) 脑波严重抑制 暴发抑制指以θ波和δ波为主的暴发图形,间以相对静息的间期。脑电静息为所有头区均无肯定的自发或能经生理性的药物性诱发的大脑电活动。
(6) 异常睡眠图形 纺锤波消失指足月后3个月以上的小儿,全过程或10分钟以上浅睡记录中无睡眠纺锤波;极度纺锤波指波幅高达200μV以上,分布广泛,且持续时间达3秒以上。
2. 痫样放电或发作波 可为全面性、局限性或多灶性。表现有: ① 棘波或尖波放电;② 棘慢波、尖慢波和多棘慢波放电;③ 3Hz棘慢波放电;④ 高峰节律紊乱;⑤ 阵发性节律性放电: 指突出背景的α、β、θ或δ样节律性发放。
(1) 昏迷图形 可为α、β、θ或纺锤波型。
(2) 三相波。
(3) 周期性复合波 在慢波背景活动中,全脑反复出现一个或多个尖波,或高波幅δ波组成的暴发波群,持续0.5~3秒,间歇3~30秒,通常见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三) 常见的小儿疾病的脑电图改变
1. 颅内肿瘤的脑电图 小儿脑肿瘤的特点为: ① 小脑天幕下肿瘤多于大脑半球肿瘤;② 以中线结构部位的肿瘤为多;③ 主要为胚胎残留组织肿瘤和胶质瘤,而转移癌极少。不同部位肿瘤的脑电图改变不同。大脑半球凸面肿瘤的脑电图异常率可达90%以上,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可达80%~90%,而大脑深部结构肿瘤、中线结构肿瘤及后颅窝肿瘤的脑电图,一般早期可呈正常,但当出现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弥漫性慢波化异常脑电图。
大脑凸面肿瘤的脑电图一般特征: 
(1) 局灶性慢波 系肿瘤引起周围脑组织水肿所致,最为常见。
(2) 局限性低电压或平坦波 系大脑表面巨大肿瘤,或浸润广泛的胶质瘤,或大量脑细胞破坏和死亡引起。
(3) 懒波灶 大脑有肿瘤时有时可呈同侧α波变慢,振幅变低或α指数减少,睡眠纺锤波减慢或消失。多见于顶、枕部皮质直接侵犯的浅表肿瘤。
(4) 局灶性和一侧性基本波的波幅增高 可见于脑膜瘤、星形细胞瘤等生长较慢的肿瘤,病灶侧α波增强,易被误认为对侧α波减慢。
(5) 慢波位相倒置 对皮层及皮层下肿瘤的定位颇有价值。
(6) 病灶周围的棘波放电 为肿瘤刺激该部或其周围较正常的脑组织结构。
大脑深部及幕下肿瘤的脑电图可以正常,但大多数不正常。皮质深部或皮质下病变可有一侧θ节律,中线深部病变多引起两侧的广泛性异常,重者可见基本电活动变慢,或α节律消失,取而代之的为θ波或δ波,常呈阵发性出现,波幅一般较高,有时在双侧额部间歇地出现2Hz左右的高波幅δ波,一般两侧对称,称额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或枕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这两种δ活动主要见于脑室系统肿瘤、小脑蚓部及半球肿瘤等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但脑桥小脑角肿瘤或脑干肿瘤的脑电图大多正常,惟肿瘤晚期有颅内压增高征或昏迷时,脑电图可以异常,呈非特异性弥漫性慢波化表现。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的脑电图 无论是脑炎、脑膜炎还是脑膜脑炎,都有广泛性弥漫性脑实质及脑膜的损害,从而成为弥漫性慢波异常脑电图的病理基础。脑电图改变与感染的病程及病情有密切关系。病期不同,脑电图也不同;病情严重,脑电图改变也明显,严重者呈高波幅大慢波;病情好转时,大慢波减少,代之为θ波,最后为α波;若病情恶化,则δ波增多增慢,甚至成为平坦脑电图。
(1) 脑膜炎脑电图 一般来讲,脑膜炎病儿的脑实质受累较脑炎轻,所以脑膜炎的脑电图异常程度多较轻。由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在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率高,有时可高达70%,主要表现为基本电活动的慢波化,多为枕部高波幅,严重者有δ波增多。一般随临床症状改善后这种脑电图变化减轻或消失。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或病情较轻者,脑电图变化较轻。在急性期及病情较重者显示非特异性广泛性θ波及δ波。发生惊厥时,可有痫样放电。若病情严重,颅内压增高,可见广泛性0.5~3Hzδ活动,有时为额部间隙性节律性δ活动或枕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随病情好转,慢波减少,快波增加。若为结核瘤或局限性结核性蛛网膜粘连时,脑电图可见局限性改变。化脓性脑膜炎的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急性期病情较轻者,脑电图可以正常或轻度异常;严重病例,可呈广泛性δ波或θ波活动;当合并脑脓肿时,可在广泛性异常的基础上有局灶性δ波;临床有惊厥发作者,可有尖波、尖慢波放电。
(2) 脑炎的脑电图 脑炎的脑电图改变较脑膜炎明显,临床症状愈明显,脑电图异常率愈高,可达90%~100%。脑炎的脑电图异常多呈弥漫性异常,两侧基本电活动变慢,α节律消失,呈弥漫性θ波或δ波活动,有时呈一侧性慢波活动,有时在弥漫性慢波活动基础上呈局灶性改变。若有惊厥发作,可有痫样放电存在。
(3) 脑寄生虫病的脑电图 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等,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广泛性慢波活动,或在广泛性异常基础上呈局限性慢波。慢性期有惊厥发作时可有尖波、棘慢波放电。脑寄生虫病的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不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3. 癫痫的脑电图 癫痫的诊断最主要是临床上有癫痫发作,排除了其他进行性脑部疾病后作出的。临床发作时脑电图上出现相对应的暴发性异常波。暴发性异常波的主要类型有: 
(1) 棘波 周期为20~70毫秒,是兴奋性过高的表现,见于各种类型的痫样发作。Gibbs认为前额部棘波、一侧性棘波、多棘波与临床密切相关,可达90%左右,中颞部或额部棘波为80%,枕部、顶部棘波为70%左右。颞中部与中央区的棘波放电灶或棘慢波放电灶是诊断小儿良性局灶性癫痫不可缺少的脑电图改变。
(2) 尖波 周期为70~200毫秒。与棘波一样,多为负性波,少数为正性波,呈单相性或双相性,偶为三相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癫痫。
(3) 棘慢波与尖慢波 棘慢波综合,由一个棘波与其后的一个慢波综合而成,尖慢波由一个尖波与其后一个慢波组成,可见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发作期可见弥漫性棘慢波或尖慢波;发作的间歇期可有棘慢波或尖慢波阵发,或局灶性改变。3Hz棘慢波见于典型失神发作,发作开始时可能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5~4Hz棘慢波放电,最后可能为2.5Hz棘慢波。若为3Hz多棘慢波放电应考虑失神发作伴有强直阵挛性发作的可能。颞中部或中央区的棘慢波放电灶或尖慢波放电灶可见于良性局灶性癫痫。
(4) 高峰节律紊乱 特征为高波幅的棘波、尖波、棘慢波、多棘慢波和慢波阵发。有时有间歇现象,有时为持续性发放,有时左右不对称。可分为: ① 典型高峰节律紊乱;② 不典型高峰节律紊乱;③ 周期性高峰节律紊乱;④ 非对称性高峰节律紊乱,主要见于婴儿痉挛。
(5) 高波幅慢波暴发 有3Hz高幅δ波或6Hzθ波阵发。
脑电图检查如能适当地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选用诱发试验,通常可使癫痫波的检出率提高至80%~90%。过度换气较易诱发3Hz棘慢波发放,常伴临床失神发作。对于夜间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病例,若常规脑电图阴性,可做睡眠描记,能大大地增加阳性率。
(6) 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发作性疾病,其可分为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而小儿非癫痫性发作占小儿人群的10%左右,是前者的10~20倍。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有生理性因素[脑血管疾病如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昏厥、偏头痛,心血管病变如阿斯综合征、Q-T延长综合征,睡眠障碍,多发性抽动等]和心理性因素(心理障碍如情感性擦腿,屏气发作,癔病性发作,精神病性发作,非癫痫性强直性发作等)。因此在碰到发作性疾病时应区别是癫痫发作,还是非癫痫发作。诊断癫痫发作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并做规范的脑电图检查,有条件者应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EEG)检查,达到明确的诊断。
规范的脑电图检查是区别小儿癫痫发作与非癫痫发作的重要方法,Video-EEG检查可见临床发作同时的发作期脑电图改变: 痫性放电和放电后电压变平、电活动变慢,是区别两者的最有力证据。
(7)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ES)指的是一次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多次发作,而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我们平时诊断ES往往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而往往对占ES中25%的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认识不足。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见于失神状态、不典型失神状态及颞叶癫痫持续状态等,其临床上的共同特点为意识障碍,呈木僵样,伴有定向障碍,脑电图对诊断起重要作用。癫痫持续状态时EEG背景活动变慢,伴有痫性放电,而持续状态停止后,背景活动增快,同时有较典型的痫样放电,不少可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或精神疾病,因此及时检查脑电图和正确判断对正确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8) 睡眠慢波相脑电持续状态 有些病人有脑电图改变而未见临床上典型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而在睡眠慢波相时见到持续性慢波发放,或棘慢波发放占整个描记时程的80%以上,可见于颞中部中央区棘慢波放电的癫痫发作、获得性癫痫性失语综合征,对此也应给予药物治疗。
4. 儿童智能低下、脑瘫及其他系统性疾病而影响脑功能时,也可以出现非特殊性脑电图异常。智能低下者脑电图大多正常,不正常者可有痫样放电或弥漫性慢波化。脑瘫的脑电图可以正常,也可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化,或局灶性慢波,有20%~30%病例有痫样放电。智能低下与脑瘫有时可表现为高幅β波活动或睡眠波的异常。肝性脑病大多可见三相波。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及脑膜白血病者,都可以出现非特殊性脑电图异常: 弥漫性慢波化,或在弥漫性基础上呈局灶性改变。
5. 精神异常时脑电图改变
(1)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警觉程度下降和日间有不可抗拒的发作性睡眠,大多数病人伴有一种或多种的其他症状,如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幻觉症。而脑电图检查,觉醒时的脑电图大多数表现正常波形,仅有少数病例有慢波增多,可为阵发性慢波活动或散在慢波,而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入睡倾向,约20~30分钟即可描记到睡眠脑电图,且睡眠发作时脑电图在入睡初期即可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相(REM睡眠),而正常人在入睡时先非快速眼动相(NREM睡眠)开始,经过60~100分钟后才进入REM睡眠。目前为了诊断明确多采用多导睡眠描记图,可显示睡眠潜伏期短,REM睡眠潜伏期短,在日间睡眠中即使短至10分钟睡眠,也可见到REM。若经多导睡眠潜伏期试验也可显示睡眠潜伏期短于5分钟,睡眠初期REM周期在日间睡眠发作和夜间睡眠时均增加。
(2) 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有部分病例可伴有癫痫发作、先天性风疹、结节性硬化、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等。尽管脑电图检查对诊断孤独症无特别的诊断价值,但有部分病例脑电图检查可见异常发现,如α节律不规则,慢波活动增加,甚至有痫样放电、阵发性活动或睡眠慢波相的脑电持续状态。
(3) 注意力缺陷障碍 病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障碍,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易激惹、冲动、坐立不安等,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各家报告不一,异常率高低不一,异常波形也不一,其主要由于对于注意力缺陷障碍的诊断标准认识不一,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伴发症不一,同时各家对脑电图操作与判断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异常率明显差异,应认识到绝大多数病儿的脑电图是正常的,可有少数伴有α节律不规则、慢波增高或α波高耸等非特异性改变。对于出现尖波或尖慢波阵发或散在病例,应注意是否存在惊厥病史以供治疗参考。
(4) 多发性抽动 多发性抽动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低不一,其主要表现为α波节律不规则、慢波活动增多,甚至出现高幅θ波、δ波的阵发活动,与尖波很相似。对于氟哌啶醇治疗后的病儿,更易出现高幅θ波、δ波阵发,且背景慢活动增加。少数多发性抽动病例可伴有癫痫发作,脑电图检查可出现尖波、尖慢波阵发性活动。
(5)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为原发性(梦游症、夜惊、梦魇等)和继发性(睡眠不安、入睡困难、睡眠过度等),易与癫痫相混淆,对于这些病儿做脑电图检查,一般无痫样放电或痫性放电。对疑似癫痫发作者,可做视频脑电图检查,若为癫痫发作者,发作时Video-EEG可有同步的痫性放电;若无同步痫性放电,则多为非癫痫性发作,因此有睡眠障碍的病儿应做视频脑电图检查。
6. 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无论是氯氮平,还是利培酮,均可引起脑电图的异常改变,尤其是氯氮平更为突出,可表现两枕部的α波抑制,成群或散在的θ波增多,或呈短程的θ波阵发,或成群或散在δ波增多,特别在氯氮平应用的病例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散在或阵发,应结合病史、服药史作出临床诊断。
因此,脑电图是目前检查脑功能,特别是大脑功能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棘慢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