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淋巴癌7年做ect显示腹盆腔可见多发大块状软组织肿块影,放射性分布异常petct 肾上腺浓聚灶。 这是复发的现象吧?

[ect是什么意思]ECT简介_ect是什么意思-牛宝宝文章网
[ect是什么意思]ECT简介 ect是什么意思
ECT简介123456目的:1. 半年来,ECT室工作的汇报 2. 了解ECT的成像原理等有关基本知3. SPECT的应用,特别是在骨 、心 脏 、肾脏 、甲状腺 、脑 、腮腺的应用7ECT室工作的总结汇报1.共检查病人135人次,总收入54120元。 2.骨91人次,甲状腺17人次,心脏15人次,肾脏6人次,腮腺3人次,肝脏1人次,脑池1人次, 8全身骨多发骨转移 单发股骨转移 正常 91 肺性骨关节病 高度可疑 考虑正常 不确定929 3 15 3 19 11 13甲状腺正常 肿大 冷结节 热结节 17 异位 术后 大、低 大、高 断层4 5 2 1 1 1 4 1 610一.ECT的基本知识:1.ECT 的 含 义 及 成 像 原 理 : ECT 是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写,即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 算机断层显像。 11原子 ZAXN---元素---同位素---核素---同质异能 素---放射性核素---衰变---放射性活度 半衰期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质子 中子和 电子组成,质子 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 行,不同能量的电子处在不同的轨道上。在中性原子 中,A=Z+N,Z等于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12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 一位置,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 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和生物学特性。 质子数 中子数及原子核所处 的能量状态三者中任一不同的原子就是不同 的核素。 质子数 中子数相同而原子核所处的 能量状态不同的原子叫同质异能素。能量高 的不稳定的状态叫激发态,用“m”表示;稳 定的状态叫基态。 13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由核内质 子间的库仑斥力及质子与中子间的短 程核力的大小决定。Z较小的核素, Z/N=1,是稳定的;当质子数较多时, 就要有更多的中子才能使核力与斥力 平衡,即N/Z大于1;但当Z大于83时, 核力不能与斥力平衡,全是不稳定的 核素。 14不稳定的核素叫放射性核 素,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并转变 成另一种核素,这一过程叫放 射性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 俘获放射性衰变的类型有α 衰 变,β - 衰变衰变,γ 衰变。 15α衰变放出α粒子,即 4He,α粒子质量大,带电2荷,射程短,穿透力弱,不能 用 显像,可用于治疗。 16衰变发生于中子过剩的 原子核,衰变放出一个电子和 反中微子,原核素的一个中子 - 粒子穿透力弱, 变为质子,β 不能用于显像,可用于治疗。β17电子俘获衰变发生于缺中子 的原子核,如201Ti,衰变时一个质子俘获一个核外电子转变成一 个中子,放出一个中微子,伴有 特征X线及γ线放出。X线及γ线穿 透力强,可用于显像。18γ衰变是激发态原子核(如 99mTc)回复到基态,放出γ光 子―中性光子流。γ光子穿透力强, 可用于显像。19正电子衰变发生于缺中子或质子过 剩的原子核,如18F,衰变时发射一个正 电子和一个中微子,原核素的一个中子变 为质子。正电子射程短,仅1―2mm即 发生湮灭辐射而失去电子质量,转变为两 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 正电子衰变的核素用于PET显像。20放射性核素原子的衰变示随机的, 自发的,并非在瞬间同时完成,而是按 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 各自的衰变速率,用半衰期表示。半衰 期就是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用的时间。 如99mTc为6.02h,Mo为60.02h。21放射性核素的多少,即量,用 放射性活度表示。放射性活度是表示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 位有居里(Ci),贝可(Bq)。1 Bq 为每秒1次衰变,1 Ci表示每秒 3.7*1010次衰变,22放射性核素原子标记到某些化合物 上构成放射性药物,引入活体内,被标记 的化合物根据自己的代谢和生物学特性, 能特异地分布于体内特定的器官或病变组 织,标记在放射性药物分子上的放射性核 素衰变放出射线,被体外的探测装置接受 处理而成像。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 本原理。 232. ECT的特点及与TCT的区别:ECT显像的实质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 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图。既反映了器官组织的 解剖结构,也反映了血供,代谢及功能状态。 疾病的发展过程多数起始于血供或代谢功能改 变,故ECT对疾病非常敏感,可较早发现疾病。 但各疾病缺乏特点,鉴别诊断困难;再者, ECT受设备制造技术限制,像素较少,空间分 辨力较差,造成有时定位困难。24ECT与TCT的区别总结如下: ECT(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 算机断层显像,射线由引入体内的核素随 时发射,实质为核素的分布图,反映解剖 结构、血供、代谢、功能,对病变敏感性 高,可较早发现疾病,但特异性较差,空 间分辨率较低,定性定位较困难。25TCT( 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X线穿透式计算机断层 显像,射线由体外的X线球管受控发射, 实质为密度差别图,反映解剖结构,对大 多数病变敏感性较低,发现疾病较晚,但 空间分辨率较高,定位较容易。263. ECT的分类及归属分类:根据所用核素衰变方式及 相应的探测设备结构不同,ECT 分SPECT和PET两种。27SPECT即 single photon ECT,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 像,所用核素衰变方式为电子俘获 衰变或γ衰变,放出X线或γ线,核 素半衰期较长,制得容易,药物来 源广,价格低,探测设备结构较简 单,图像分辨力较低。 28PET即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 层显像,所用核素衰变方式为正电子发射, 核素半衰期较短,需由加速器生产,放出 的γ射线需由结构复杂的符合线路探测, 检查费用较高,图像分辨力较高。29归属: (SPECT+PET) ―ECT(+γ-照 相机)-核素显像(+核素治疗+功能测 定+体外分析)-临床核医学( +实验 核医学)-核医学( +影像医学)-影 像医学与核医学学位点。304. ECT的发展与展望:1895年 1896年 1934年 1937年 1965年 1966年 1949年 1950年 1957年 1963年 1975年 发现 X线 发现放射性核素 铀 用人工方法成功生产放射性核素 发现 43号元素Tc Mo-Tc发生器问世 药盒试制成功 发明首台闪烁扫描机 研制成功井型晶体闪烁计数器 研制成功γ-照相机 研制成功TCT及SPECT 研制成功PET31近年来,图像融合技术及图像融合机发展 起来, 将PET与CT及SPECT与CT两幅不同 图像融合成一张图像,利用TCT图像解剖结构 清晰,ECT图像反映器官的生理代谢和功能, 有机地把定位与定性结合起来,得到了很好的 诊断效果。 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开发和应 用,ECT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32二. SPECT的设备简介: 1. 检查床、扫描架、探测器、 准直器、操作台、控制器、显示 器。 2.钼锝发生器、活度仪。 3.身高体重计、心电图机、防护 及通风设施。 4.工作站、打印机。 3334三.ECT的检查程序: 申请(部位器官,目的)----预约 (交费后)----医师检查(病史,查体, 其他检查资料,透视应用)----制定检 查方案(扫描方式,病人准备,用药 类型、剂量、方式、时间)----用药----检查----图像显示及处理----报告35四.检查方法分类:1.静态----动态 2.局部----全身 3.平面----断层 4.静息----负荷 5.阳性----阴性 6.早期----延迟(2H以后)36五.常用放射性核素 药物 放射性核素选择的条件: 1.合适的半衰期; 2.衰变发射γ线或X线,单能最好; 3.光子能量,SP ECT显像一般选 择100―200Kev,PET为 511Kev的γ线。 37对放射性药物的要求: 1.靶器官中积聚快,血液中清除 快; 2.靶器官中及病变组织中要比正 常组织分布多,即高的靶/非靶比 值。38201Ti: (一).1.物理半衰期为74小时,在电子俘获衰变中发射 69―83Kev的X线(88%)和135、165、 167Kev的γ线(12%)。 2.常用于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和肿瘤的非特异性显像。 201Ti进入细胞与Na-K泵相关。 3.用于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时,存在再分布现象,早期 反映心肌血流量,2―24h延迟显像反映心肌细胞活 性。 用于肿瘤的非特异性显像,肿瘤细胞恶性程度越高, 代谢越活跃,其血供及Na-K泵的功能亦增强,201Ti进入细胞就多而浓聚。39(二).67Ga1. 物理半衰期为78.1小时,在电子俘获衰变 中发射93Kev(38%)、184Kev(24%)、 296Kev(16%)、388Kev(4%)的γ 线 2. 67Ga肿瘤显像机理不清,但广泛用于各种肿 瘤的诊断与疗效评价。67Ga显像对高度恶性的 NHL非常敏感。对肺癌的敏感性在85―90%。 67Ga可作为肿瘤存活力的标志。疗效好,病灶 区67Ga的摄取减少。40(三).99mTc:钼锝发生器产生,物理半衰期为6.02小时,γ 衰变发射能量为140Kev的单一γ 射线, 被广泛应用于核素显像。 1. 99mTcO4-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显像 2. 99mTc―MIBI 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被动弥散 方 式进入心肌细胞线立体,无再分布现象.也可用于肿瘤显 像. 3. 99mTc―DTPA用于肾 血流灌注显像及GFR测定 4. 99mTc―MDP 用于骨显像41(四)131I:主要发射β线,用于显像的γ线只占10%,半衰期为8.04天。5. 99mTc―SC或植酸钠用于肝脾胶体显像 6.99mTc―RBC血池显像 7. 99mTc―PMT肝胆动态显 8. 99mTc― PYP 用于亲心肌梗死显像1. 131I-6-碘胆固醇 用于肾上腺皮质显像 2.131I-MIBG 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42六 影像检查有效辐射剂量的比较:核医学心脏检查 核医学 骨 检查 核医学 肾 检查 X线 胸片 X线 腹片 X线 钡餐 CT 颅脑 CT 胸 CT 腹3.1 3.5 1.6 0.01 1.1 4.6 1.8 8.3 7.243七.ECT图像分析 (一) 质量 (二) 伪影 (三) 正常图像 (四) 异常图像44(一) 质量1. 范围全 2. 位置标准 3. 结构层次清晰―图像处理454647(二) 伪影1.受检者因素 2.显像剂 3.显像技术481.受检者因素(1) 体动或呼吸过大 (2) 组织衰减 切除的乳腺―肋骨,下 垂 的乳房---心肝,横膈----心肌下壁, (3) 体内外异物 (4) 核素污染―尿汗泪及唾液 (5) 体位不当 (6) 生理条件---甲状腺显像时哺乳期的乳 腺明显显影 (7) 病人准备---饮水不足 492.显像剂(1) 连续数日不用的钼锝发生器内含有多量的99Tc,造成标 记率降低。 (2) 标记液容量过大,需要的标记时间长,标记率降低。3.显像技术(1) 采集时间,过早则血本底过高,靶部位对比度差。 (2) 断层时步幅过大,分辨率下降,甚至产生条状伪影。 (3) 色阶范围设置过窄,可导致缺损伪影。50(三) 正常图像 1.对称 2.均匀 3.合理 4.规整 5.通畅 51(四) 异常图像 1.浓聚----热区 2.稀疏或缺损-----冷区52八.ECT报告注意事项1.鉴别诊断困难 2.密切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资 料 3.注意随访 53SPECT的临床应用54一. 骨骼55(一)适应症:1.肿瘤 2.创伤和骨折 3.代谢性骨病 4. 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情况,人工关节置换后 的随访。 5. 急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股骨头缺血 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 断。 6 .畸形性骨炎的定位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7. 评价骨关节疾病的疗效。 8. 骨病灶活检前的定位。 561.骨肿瘤1)早期发现全身任何部位的原发及转移性 骨肿瘤比X线骨片和CT早3―6个月,甚至一年;一次检查看 全身。对于大多数确诊有恶性肿瘤,且其肿瘤(乳腺癌、肺 癌、前列腺癌)最常转移到骨的病人,有条件的均应行治疗 前骨扫描检查,手术后定期随访。2)肿瘤放疗野的确定及疗效评价; 3)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572 创伤和骨折(1)诊断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 骨折,如肋骨及颅骨骨折等; (2)诊断骨折是否愈合,区 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58(二)检查方法: 1.分类:全身骨扫描、局部断 层、三或四相骨扫描、MIBI显像。 2.药物:99mTc―MDP、 99mTc―MIBI;20―25mci; 3.病人准备:注药前多饮水, 检查前排尿。 59(三)正常图象:1.全身骨扫描: 肋骨清晰可辩,脊椎显影清晰,是骨显像适当的标志, 也是判断骨显像图质量的标志。 成年人,正常全身骨显像呈对称性的放射性浓聚,但不同部位 因其结构、代谢程度、血供状态不同,放射性分布也不同。密 质骨或长骨骨干摄取较少,松质骨或扁骨―颅骨、颌骨、胸骨、 肩胛骨、肋骨、椎骨、骨盆、长骨骨断摄取较多,显影清晰。 并且两侧分布对称均匀。 老年人,颈椎下段及膝部放射性增高,常为退变引起;肩 胛骨下角、骶髂关节、胸锁关节、坐骨放射性增加,可能为重 力作用所致。 10以下儿童,全身骨普遍增浓,骨骺端更明显。 显像剂通过尿路排泄,正常肾脏及膀胱显影。 60611分钟内为血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灌注及通 畅情况;1―5分钟为血池相,反映局部软组织的血液 分布;2―4小时后 延迟相,反映骨骼的代谢活性; 四时相为24小时的显像,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血流相:注药8―12秒可见局部较大血管显像, 后渐见局部软组织轮廓,骨骼放射性较少,两侧显影 时间基本相同。 血池相:局部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 较均匀,大血管显影,骨区放射性分布稍稀疏,两侧 基本对称。 延迟相:骨骼显影清晰,两侧对称,软组织放射 性明显减少。 622.三或四相骨扫描:3.MIBI显像: 10分钟时的早期显像肺内放射性较高; 2―4小时的延迟显像,肺内基本无放 射性,骨骼不显影,放射性分布见于心肝 胆肠内,甲状腺可稍显影,可见双侧对称, 分布均匀的乳房及浓集的乳头影。6364?(四)异常图像分析:1.放射性浓聚区---热区 2.放射性稀疏区―-冷区 3.甜面圈型 4.过度显像 5.闪烁现象651.放射性浓聚区---热区,常见于:1)创伤---18-24个月发生的骨折、应力性骨 折、手术创伤、骨移植、修复术松动 2)炎症---骨髓炎、骨脓肿 3)肿瘤 (1)良性----骨样骨瘤、骨囊肿、骨软骨瘤 (2)恶性----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氏瘤 (3)转移瘤----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 肾癌、甲状腺癌、神经母细胞瘤 664)代谢性疾病----甲旁亢、肾性骨营 养不良、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5)骨纤 6)畸形性骨炎 7)血管性----无菌坏死,特别是股骨 头 8)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9)骨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类风 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672.放射性稀疏区―-冷区1)手术切除后 2)体内外致密物阻挡---心脏起播器、 3)恶性骨肿瘤,多发生于胸骨、胸椎、 盆骨 4)无菌坏死的早期、梗塞 5)放疗后 6)骨囊肿 683.甜面圈型----中心呈显著的放射性冷区,环绕冷区的周围呈现异常放射性增高的圆 环。常见于: 1)创伤----愈合的无菌坏死、骨膜下血肿、 外科缺陷、不愈合的骨折、不存活的骨移植、 辐射治疗 2)急性骨髓炎 3)肿瘤---巨细胞瘤、多发骨髓瘤、源于肾癌 乳腺癌肺癌及骨肉瘤的骨转移 4)畸形性骨炎、嗜酸性肉芽肿 694.过度显像---骨放射性显著的、普遍的摄取增加,多均匀对称,软组织放射性 很少,肾影可缺损,又称为超级骨显像.产生 的机制可能是弥漫的反应性骨形成。 1)常见于继发性甲旁亢、前列腺癌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 2)少见于原发性甲旁亢、软骨病 3)罕见于结肠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维 生素D过多症 705.闪烁现象某些肿瘤的骨转移灶治疗后,症状明 显减轻,但骨显像缺见放射性浓聚增加,再 治疗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改善的现象. 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71(五)异常放射性浓聚的类型及分布特点1. 肿瘤 1)转移瘤: (1)多发性的无规则的放射性热区,分布以中轴骨居多,其中以 脊柱最为常见,其次为肋骨、骨盆、四肢骨近端、胸骨、颅骨, 四肢骨远端较少见。 (2)少数转移瘤为孤立病灶,以中轴骨为多。中轴骨的孤立 骨显像异常,68%为转移瘤。对单发性热区要进行随访,如果 热区范围增大或X线检查为阴性,则高度提示为转移的可能。 (3)少数转移瘤为放射性减低的凉或冷区,为溶骨性破坏改 变。 (4)弥漫性骨转移,少数转移瘤可出现超级骨显像。 (5)诊断----明确的病史+典型征象+排除其他原因 72737475762)原发骨肿瘤:(1)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A骨显像图:病变区放射性摄取正常或轻度增加, 多为良性,放射性摄取强烈或明显增加,多为恶性。 但此法特异性差,特异性仅61%。 B三相骨显像:血瘤灌注和血池相上,恶性骨肿瘤 部位为血供增加或高血供,患/健侧记数值明显增高, TF 值也增高。【TF=(24h患/健侧记数值)/(4h患/健 侧记数值)】。而良性骨肿瘤部位血供正常或轻度增 加,患/健侧记数值及TF 值稍增高。此法鉴别的准确 率约80%。 77C 地塞米松介入延迟骨显像:3h显像结束后口服地 塞米松6.75mg,24h骨显像前分3次服完,24h骨显像。 两次显像条件相同,计算24h/3h放射性摄取比值RUR, {RUR=【(24病变部位计数/像素)/(正常对照部位 计数/像素)】/【(3h病变部位计数/像素)/(正常对 照部位计数/像素)】}。RUR&1.22者为恶性,否则 良性。此法判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 分别为81.5%、87.5%、83.1%。 D肿瘤MIBI阳性显像:恶性肿瘤区放射性高度浓聚; 良性者放射性浓聚不明显。7879(2)恶性骨肿瘤:A 成骨肉瘤:病变部位放射性高度浓聚,且分布不均,热区中 可见到冷的斑块,骨轮廓常变形。显像的主要目的是探查远端 的骨转移,而不是了解局部病灶。 B 软骨肉瘤:浓密的斑片状放射性摄取,与成骨肉瘤鉴别困 难。 C 尤文氏肉瘤:骨干或干骺端及软组织内放射性浓聚,分布 较均匀。骨显像能确立病变范围,手术切除后的残余区、放疗 后3~4个月以上在肿瘤部位仍有很强的放射性摄取,可以认为 均部肿瘤复发、感染、病理性骨折。 D 多发骨髓瘤:病灶以多发为主,单纯热区占2/3,热区合并 冷区占1/3,其中颅骨和髂骨的病灶中央放射性缺损而周围为环 形的放射性增高,呈典型的轮圈征。80(3)良性骨肿瘤: A 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放射性异常浓聚,并且可 有双密度表现,即放射性活性增加区与另一更小更浓 的病灶重叠在一起。骨显像对骨样骨瘤有很高的灵敏 度,骨显像正常,基本上可以排除骨样骨瘤。 B 骨纤维结构不良:又称为骨纤维瘤、骨纤维异常增 殖症。单一骨骼或多骨多发,以局限于一侧肢体骨骼为 主的明显的放射性浓聚,且异常浓聚区与受累长骨横 径一致,一般不累及骨端,好发于年轻人。本病需与 Paget病鉴别。而Paget病发病年龄较大,受累骨弥漫性 放射性增高,累及骨体积增大但仍保持其解剖学轮廓. 812.骨创伤:1)骨折: (1)大多数骨折无需骨显像,但在胸骨、骶骨、肩 胛骨、手足骨处帮助较大。 (2)骨折后骨显像异常的出现与其病程密切相关。 分三期 A 急性期,创伤后2~4周,局部放射性呈弥散性的 增加,其中可见一独特而清晰的线形活性增加。 B 亚急性期,大约持续8~12周,局部可见特征性、 很容易确定的线形异常,而且此期局部的放射性最浓。82C 愈合期,放射性浓度缓慢而稳定的减少直至 最终转为正常。 (3)一般情况,骨折后一天即可出现放射性摄 取异常,90%骨折后2年骨显像转为正常,95% 以上在3年内转为正常。明显超过临床上的治愈 时间。 (4)新旧骨折鉴别:新近的骨折显示强烈的摄 取,而陈旧的骨折放射性摄取正常或轻度增加。 (5)骨折不愈合,骨碎片区放射性聚集普遍减 少,或骨折部位的放射性缺损。 832)骨移植;术后行骨扫描,可检测移植骨的血供和成 活状况。移植骨术后能摄取MDP,即可提示移植骨存 活,其血供较理想。 (1)异体骨和不带血管的自体骨移植,早期呈缺损, 以后移植骨边缘有轻微浓聚,以两端明显,再后期, 存活骨可呈弥漫性摄取增加。 (2)带血管移植骨,成活时,三相骨显像表现为:在 术后一周的血流相和血池相上高于健侧,第2周浓聚最 明显,以后逐渐减淡,至第8周恢复正常。延迟相上, 1~2周均见明显浓聚,第8周浓聚减少,但仍高于健侧。 移植骨未成活,则摄取明显减少,乃至无摄取,并一 直持续存在。 843.股骨头缺血坏死:MRI是首选方法,次为骨显像。早期,局部血供减少,骨显 像呈放射性摄取减少的冷区;中期,缺损 区周围有浓聚反应;晚期,放射性呈现异 常浓聚。854.代谢性骨病:1)代谢性显像特征: (1)中轴骨摄取增高;(2)长骨摄取增高;(3) 关节周围摄取增高;(4)颅骨和下颌骨摄取增高; (5)肋软骨连接处放射性增高呈珠状,连成一串成 为念珠征;(6)胸骨柄和胸骨体侧缘摄取增加形成 领带胸骨;(7)肾影变淡甚至消失。 2)热髌征:髌骨的放射性摄取高于同侧股骨远端, 可见于代谢性骨病或退行性变。863)骨质疏松(1)急性废用性骨质疏松,尤其是卧床者,下 肢有显著的弥漫性摄取; (2)严重的骨质疏松,则出现弥漫性摄取减 少.874)骨质软化:钙、磷和维生素缺乏所致的骨基质形成和矿 化过程障碍的代谢性疾病. X线:广泛性骨密度减低,压力性畸形、假骨折 线出现. 显像:骨放射性浓聚,可累及全身骨,或在中轴 骨更显著,但常见的为长骨(尤其下肢)两端的对 称性增加.此外下颌骨,颅骨的摄取也显著增加. 领带胸骨,肋串珠也可见到.885)肾性骨营养不良综合症:肾功不良引起肠钙吸收障碍,导致钙、磷和 维生素代谢紊乱所致的造骨功能紊乱. 化验示 血磷高,血钙降低, 继发甲旁亢,酸中毒 显像:全身中轴骨和外周骨放射性显著增加, 而肾影常不见,锁骨,下颌骨显得尤突出,肋软骨 念珠症,领带胸骨常见,骨扫描时肺摄取明显升高, 提示肺部有弥漫性钙化.896)原发性甲旁亢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使破骨活跃, 成骨减少,导致骨质溶解吸收并为纤维组 织代替。 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显像:7种代谢性特征均可出现,软组织 钙化灶可见于肝、肺、肾、甲状旁腺部位, 且多变化不定。 907)Paget’s病 即畸形性骨炎, 本病为慢性的局灶性的骨代谢异常疾病,原因不明。 发病过程分四个阶段:a 开始以骨质破坏为 主 ;b.继而成骨增加,骨破坏与新生同在,致骨干 增粗,髓腔变窄。颅骨内外板界限不清,板障增 厚,有时外板消失; c.接下去出现愈合现象,成骨 增加,骨质内疏松变为硬化,骨骼增大畸形;d.缓 解期:骨质无破坏及增生,骨 髓变成脂肪性,但以 后可复发。 91Paget’s病进展慢,早期多限于一骨.病程发展大多累及多骨,但累及全身者少见.累及部位以骨 盆最多见,其他好发部位有颅骨、腰椎、胸椎、 股骨、肩胛骨、胫骨、肱骨。肋骨、手足骨极 少见。病变具有非对称性,长骨的累及一般较 弥漫,从骨骺端向骨干发展,单独累及骨干的 少见。病程进展,可出现骨质增大弯曲畸形, 病理性骨折。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一般正常, 部分患者尿钙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而 酸性磷酸酶正常。 92骨显像见病变骨骼的放射性摄取增高,约为正 常的3~11倍,且均匀分布于累及区域, 正常与异 常区之间过度带很窄,每一累及骨体积增大但仍 保留其正常解剖学轮廓. Paget’s病一般不累及 肋骨. 仅有骨干摄取而无骨骺累及是不常见的。 Paget’s病可能性大的表现包括(1)弥漫性的骨 盆累及,特别是呈单侧且伴明显的骨质增大畸形; (2)股骨、胫骨、肱骨的弥漫性累及伴累及部位 的骨干增粗变形,(3)颅骨的弥漫性的强烈 的放射性摄取。 93二、 脑9495(一)适应症1 .短暂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脑缺血性脑疾病的诊断、 转归预测及疗效观察,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病情 评估。 2 .原发性癫痫病灶的定位,偏头痛病因的诊断及震颤 麻痹(帕金森病)的诊断。 3 .CT及MRI 难以显示的轻、中度颅脑损伤的诊断及 预后评估。 4 .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5 .脑脊液漏的诊断及定位,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96(二)显像方法:脑血流灌注、脑池、血脑屏 (三)脑血流灌注显像 1 .原理:显像剂Tc-ECD能自由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 组织,并在脑组织中稳定停留,显像剂在脑组织中浓 聚的数量与血流量及脑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2 .技术 1)病人准备注射前30―60分钟口服过氯酸钾400mg 封闭脉络丛、甲状腺、鼻黏膜;注射前15分钟保持安 静,在无噪音较暗的室内休息;注射前带眼罩塞耳塞。 2)检查室的光照暗淡保持安静。 3)静脉注射 TcECD15―30mci注射后30分钟显像。 973.优质影像:清晰显示大脑皮层沟回,基底节、丘 脑等结构,对比度好,能分辨出大脑纵裂、外侧裂和 中央沟等解剖标志,大脑皮层灰质和白质,界限清晰。 双侧基底节显示尾状核头部和豆状核,丘脑呈椭圆形。 4.正常图象:大脑半球各切面放射性分布左右基本 对称,额、顶、颞、枕叶皮质结构放射性高于白质和 脑室,呈现放射性浓聚区,基底节、丘脑、脑干、小 脑皮质等灰质结构放射性也高于白质,与大脑皮层相 近,呈团块影。枕叶视觉皮层区亦可呈高浓集区。98995.异常影像: 原则:要在连续的两个以上层面发现,并在其他断 面的相应层面上伴有相应表现。 1)局限性稀疏、降低或缺损,皮质或灰质核团呈 单个或多个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可见于 梗塞、出血、脓肿、癫痫的发作间期。 2)局限性浓集、增高,见于癫痫发作期。 3)交叉失联络现象,当一侧大脑皮层存在局限性 放射性分布降低或缺损时,对侧小脑和大脑放射性分 布亦呈现放射性减低表现,可能系机体自我保护机制。1004)白质区扩大和脑中线偏移,可能是局部病变造成 周围组织缺血、水肿和受压所引起,常见于梗死、出 血、肿瘤。 5)脑结构紊乱,脑内放射性分布杂乱无章,原有结 构无法鉴别,多见于脑挫裂伤。 6)脑萎缩,皮质变薄,放射性分布呈弥漫性稀疏降 低,脑室和白质相对扩大,脑裂增宽,灰质、核团变 小,核团间距加宽。 7)脑放射分布不对称,一侧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或 低于对侧。101(四)癫痫临床症状有感觉障碍、行为障碍、意识丧失、机 体抽搐,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癫痫有 原发和继发之分。 CT、MRI主要是发现和诊断继发性癫痫。对仅有 脑功能异常或代谢异常而无结构变化的病变无能为力。 脑显像对原发性癫痫的致痫灶的定位诊断明显优于CT、 MRI 。 脑血流灌注显像表现为发作间期病灶区域局部脑血 流减少,而发作期癫痫病灶呈高灌注区,而表现为放 射性过度浓聚灶。 102103104三.心血管 105106(一)适应症:1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冠状动脉危险度分 级,心肌细胞活性的评估。 2 .急性缺血综合征的评价:心肌顿抑与心肌梗死后 救活心肌的估价。 3 .心肌缺血治疗(如冠脉搭桥术,血管成形术及溶 栓治疗)效果的评价。 4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室壁瘤及大动脉瘤 的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其分流的定量,上腔 静脉阻塞综合症的诊断。107(二)核心脏病学的主要方面:1.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冠状动脉的灌 注、 与负荷试验相结合评价缺血心脏病、负荷 显像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和 功能意义 2.门控显像估计心室的泵功能 3.诊断和评价心梗108(三)方式1. 心肌灌注显像 2. 亲心肌梗死显像 1091.1)分类:a b c d心肌灌注显像静息 负荷 门控心功能显像 心肌活性检测1102)心肌灌注显像原理:(1)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利用正常或有功能 的心肌细胞能选择性地摄取碱性离子或核 素标记化合物,使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显像 而坏死的心肌以及缺血心肌则不显像(缺损) 或影像变淡(稀疏)从而达到诊断心肌疾病 和了解心肌供血情况的目的,准确反映心肌 局部的血流情况及心肌细胞存活与活性111(2)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通过运动或注射冠状动脉扩张剂,使正常的冠状动脉明显 扩张,血流量增加3~5倍,而冠状动脉 狭窄区扩张程度较轻,不能增加相应的血 流量,使病变区与正常区的反射线分布差 异增大,有利于显示病灶和鉴别缺血病变 是可逆性还是不可逆性,提高诊断心肌缺 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2(3)门控心肌显像:以心电图R波作为门控信号,每个心动周期采集8帧,每个投影面采集 40秒,共采集30~32个投影面。采集结束, 应用专用软件处理和重建,获得心肌收缩及舒 张期的心肌断层像,据此获得心室收缩功能指 标---EF(左室射血分数)、ESV(左室收缩末期 容积)、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SV (左室每搏容量)、左室容积曲线。113(4)心肌活性检测延迟显像或利用药物增加病变区血流量,使存 活心肌蓄积和保留显像剂而显像。心肌细胞的损害分 三种情况---坏死心肌、冬眠心肌、顿抑心肌;区别坏 死后的疤痕组织与可抢救的存活心肌是临床上很重要 的课题。常规的运动/静息心肌显像明显低估了心肌 细胞的活性。PET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是目前心肌 活性检测最准确的方法,但费用昂贵,难以广泛使用; 而应用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改良法判断心肌细 胞活性,相对简单,易于推广。1143)药物TI 2.5-3mci MIBI 20mci 潘生丁按0、56mg/kg 硝酸甘油 0.5-1mg舌 下含服 1152. 亲心肌梗死显像1)原理:急性梗死的心肌组织能选 择性地浓聚某些放射性药物而显像,而 正常心肌和陈旧性梗死的心肌不显影, 从而达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 2)药物:Tc―PYP 15~20mci,116四)技术: 1、静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静注TI 10分钟或 MIBI 60分钟开始显像,后者显像前30分钟吃 油炸鸡蛋以利胆囊排空减少对心脏干扰、 2、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潘生丁 按 0.56mg/kg体重 加入5%GS中,在 4分钟内 静脉缓慢注完,随后静脉注射MIBI 20mci后 1h,进行断层显像、 3、门控心功能显像: 以心电图R波作为门控信 号显像、余同静息、(1174、心肌活性检测:1)硝酸甘油介入Tc―MIBI心肌显像----患者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1mg,5min后静脉注 射Tc―MIBI 20mci,1h后显像。 2) Ti再分布/延迟显像---Ti注射18~24h后显 像。 5、亲心肌梗死显像:静脉注射Tc―PYP 15~20mci后2h,作断层显像。118(六)图象分析:1.心肌灌注显像:主要显示左室壁 1)心脏断层图象分 短轴(垂直心尖)、水平长 轴(平行于膈面)、垂直长轴(平行于室间 隔)。短轴呈环形,可较完整地显示左室各壁 及心尖;长轴类似马蹄形,水平长轴显示侧壁、 间壁、心尖;垂直长轴显示前壁、下壁、后壁、 心尖。1191202)供血 前壁、前间壁、及部分心尖的供血来自左前降支, 侧壁来自左回旋支, 下壁、后壁来自右冠状动脉, 后间壁来自后降支冠状动脉,85%为右冠状动脉的 分支,15%为左回旋支的分支。3)正常图象:除心尖和左心室基底部显像剂 分布稍稀疏外,其余各壁分布均匀,边缘整齐。1214)异常分析:(1)异常诊断原则:确定一个真正的异常分布 必须是灌注缺损至少在三个连续的层面见到。 (2)伪影:最常见的是乳房组织的对前壁的衰 减及膈肌对后下壁的衰减;长期高血压并伴有 左心室肥厚的患者,负荷显像常见间壁放射性 增高,使侧壁呈固定的相对减少的假象。122123(3)放射性缺损的类型: a 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的缺损,静 息或延迟显像恢复正常。提示心肌缺血。 b 部分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的缺损, 静息或延迟显像时缺损区明显缩小。提示 部分心肌不可逆性缺血。 c固定缺损-----负荷显像的缺损,静息或 延迟显像无变化。提示心肌梗死或为疤横 痕织。 124(4)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正常, 而静息或负荷显像显示缺损;或者负荷 显像的缺损轻于静息或负荷显像显示的 缺损。此种情况见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 窄、稳定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治疗。也可见于正常人。125(5)缺血程度分级 a 大缺损----一个以上断层面上出现大于 两个心肌阶段的较大范围受损. b 中缺损----一个以上断层面上出现一个 心肌壁的受损. c 小缺损-----小于一个心肌阶段的受损.126(6)靶心图分析:a将短轴断层影像以极坐标展开成二维图像,中心为心 尖,外周为基底,上为前壁,下为下壁和后壁,左侧为前、 后间壁,右侧为前、后侧壁。 b可将相对技术值与建立的正常参考值相比较,将低 于正常下限的区域用黑色表示,称为变黑靶心图。 c负荷靶心图与静息或再分布靶心图同时显示在一个 画面上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减处理,得到相减靶心图。 治疗前后的相减靶心图可观察治疗后血流改善的情况, 若治疗前后的相减靶心图为空白,则说明无血流改善。 1271282.心肌活性检测:硝酸甘油介入Tc―MIBI心肌显像或Ti再分布/延迟显像若原放射性缺损区有充填,则表明心肌细胞存 活。3.门控心功能显像:1)心室功能参数: a 正常情况下,静息与负荷时功能指标有明显差别。 B静息时,左心室的总体和局部EF均&50%,否则为减低。 C负荷后EF应比静息时增加5%以上,若无明显增加甚至下降 则提示心脏储备功能异常;负荷后EDV应相应增加,ESV应相 对减少。 2)左心室容积曲线:左心室舒张期分为三个时相,快速舒张 充盈期、慢速充盈期、房性收缩。PFR是指快速舒张充盈相的 最大斜率,正常值 &2.1EDV/s。 1291301311324.亲心肌梗死显像:正常人心肌不显影,但胸骨、肋骨、脊柱可显 影。急性心梗时,病变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放 射性浓聚。可分为5级。0级---心肌部位无放射 性浓聚;1级---心肌区可疑浓聚;2级―--心肌 区有明显浓聚,但强度低于胸骨;3级―心肌 区放射性与胸骨相近;4级----浓聚高于胸骨。 一般2级以上为阳性。133(七)临床应用:1.静息/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 (1)冠状动脉造影是了解冠状动脉有否狭窄的 形态学改变的最好方法,但它不能反映局部心 肌的血流灌注及细胞活性;而心肌灌注显像不 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还可确定缺血使可 逆性还使不可逆性,以及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 因此,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简 便而且准确的方法,其灵敏性和准确性可达 90%以上。 134(2)危险度分级,有慢性冠心病的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如下特征之一均预示有较高 的心脏事件发生率。1、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 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 逆性灌注缺损。2、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 摄取增加。3、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 大。4、左主干冠状动脉灌注区可逆性缺损。 如果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即使冠状动脉造影 证实为狭窄,也提示以后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低于1%,愈后良好。 135(3)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90~9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 胸痛的特征有关。在冠心病概率较低(&3%)的人群(年轻无 症状),一个阳性的结果预测价值仅36%,有较高的假阳性; 冠心病概率较高(90%)的人群(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年龄 50~60岁的男性),阳性的结果预测价值可达99%,但会有 较多的假阴性结果;因此,冠心病概率较低的群体,一个阳性 结果的预测价值是很低的,而冠心病概率较高的群体,一个阴 性结果的预测价值也是很低的。所以,冠心病概率40~70% 的群体负荷显像的鉴别价值最佳,这类群体包括非典型胸痛、 有主要危险因素但无症状的患者或者有阳性心电图结果但无症 状的患者。1362)心肌梗死的评价: (1)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梗死的典型 征象为负荷显像时梗死心肌的放射性分布缺损 区在静息或再分布影像区域无充填或再分布。 急性心肌梗死为负荷试验的禁忌症,只能做静 息显像。心肌梗死后6h,一般静息显像均有灌 注异常。但约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自发 性溶栓发生。137(2)急性胸痛的评价:a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急性胸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 b胸痛发生后6h内行急性心肌显像,不稳定心绞痛和 急性梗死者都能发现灌注缺损 ,故显像正常者说明胸 痛与心肌缺血无关。急性心肌显像发现灌注缺损者, 事后再显像若缺损是可逆性的则提示为不稳定心绞痛; 若缺损是不可逆性的则提示为急性梗死。 c急性心肌显像:对胸痛发生6h内的患者,先经过必 要的临床处理,然后注射Tc―MIBI 10 mci ,待病 情稳定后再显像。138(3)评价和指导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注射Tc―MIBI,随后进行溶栓治 疗,1h内进行首次显像。溶栓治疗一段时间后 再注射Tc―MIBI显像。若两次显像缺损区无 缩小,说明溶栓治疗失败,映选择更有侵入性 或创伤性的治疗方法;若治疗后显像缺损区缩 小,说明溶栓治疗成功,可选择更合适的保守 治疗措施。2013-8-41393)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评估: (1)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心肌灌注显像能够简单、 直观地了解心肌血流改善的情况。术后心肌灌注改善 是手术成功的良好评价标准。术后,一年内 移植静脉 的闭塞率为10~20%,10年的闭塞率为50%,在负 荷心肌显像中,移植静脉的闭塞率随着术前所见缺损 区的恶化或新缺损区的出现而明显增加。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第一周负荷 显像正常,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术后约三分之一至一 半的患者发生再狭窄,半年的再狭窄率达30~40%, 术后4周左右,负荷显像异常为再狭窄的征象。 1404)术前心脏事件的预测,即评价接受非心脏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肌血流状态,以预测和防止 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负荷显像为正常或仅 为固定缺损则提示为心脏事件低危患者;若有 明显的可逆性缺血则提示风险较大。 5)微血管性心绞痛------临床上有典型的心绞 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主要见于两 个方面:X综合症、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 厚。此类病人的Ti心肌显像常有血流灌注异常。 141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Tc―PYP显像见心肌区 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即可诊断。其探测的灵敏度取 决于梗死后显像的时间。胸痛后4~8小时即可出现 阳性,5天内可持续显影,48~72小时阳性率最高, 两周左右转为阴性,发病后两周内的阳性率为95% 以左右,特异性大于90%。 2)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估计:亲心肌梗死显像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提示预后较差:一是显像呈持续 阳性,即两周以上仍阳性,表明有连续性细胞坏死或 再梗死可能;二是梗死区较大,特别是出现炸面饼圈 形图象分布者,提示心脏功能较差,梗死中心区已无 残留血液灌注。 1422.亲心肌梗死显像: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四. 肾151(一)适应症1.了解肾脏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功能状态,测定 GFR,病肾、残留肾功能的判定。 2. 肾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囊肿、脓肿、恶 性肿瘤 3. 肾动脉狭窄的诊断。 4. 移植肾的监测及各种肾病的疗效观察。 5. 观察上尿路通畅情况。 6. 尿漏的诊断。152(二) 检查方法:1、肾动态------DTPA 2、GFR测定------DTPA 3、肾静态――DMSA。153(三)药物:1、DTPA:为肾小球滤过型 显像剂。GFR5~10动态 10~20mci。 2、DMSA:肾小管上皮细胞 吸收、浓聚、排泄慢。154(四)病人准备:正常饮食,检查前饮水30 0ml,临查前排尽尿,以免血容 量少或憋尿而影响肾血流和排泄。155(五)正常结果: 1.血流灌注相:腹主A上段显影2S左右,双 肾初显,4~6S后肾轮廓渐清晰,而腹主A 影消退,以后肾影进一步增浓增大。 2.功能相:显像剂注入2~4分钟时,肾实质 放射性达高峰,肾影清晰完整、均匀,随后显 像剂逐渐流入肾盏肾盂,而肾影开始淡化,至 15~20分钟时,两肾放射性基本消退,而 膀胱影象渐增强,输尿管常不显影或隐约可见。 1561571583、肾图曲线:分a、b、c三段。(1) a段:注射后10S左右出现的急剧上升段,放射性60%来自肾 外血管床,10%来自肾血管床,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 (2) b段:继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2~4分钟达高峰,b段上 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肾有效血 浆流量和肾小管分泌功能有关。 (3) c段:继b段之后的曲线下降段,其前部下降较快,后部较慢,代 表显像剂从肾盂经输尿管入膀胱的下行过程,主要与尿流量和尿路通畅程 度有关。无尿路梗阻时也反映肾功能和肾血流量的情况。 (4) 肾图曲线定量分析: a.峰时&4.5(平均2.5分钟) b.峰时差&1分钟 c.峰值差&30% d. 半排时间&8分钟(平均4分钟) e .15分钟残留率&50%(平均30%)1591604. GFR――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 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是判断总 肾和分肾功能的重要指标,GFR随年龄 增加而有所下降, 正常值 男性为:125±15ml/min, 为:115±15ml/min。161(六)异常分析:1.大小、形态、位置异常。 2.肾图曲线异常: 1)急剧上升型―急性上尿路梗阻。 2)高水平延长线型―见于上尿路梗阻伴明显肾积水。 3)抛物线型―见于脱水、肾功能损害和尿路不畅伴轻度肾积水。 4)低水平延长线型―肾功能严重损害或严重梗阻伴大量肾积水。 5)低水平递降型―肾无功能或极差、肾缺如或切除术后。 6)阶梯状下降型―尿返流或疼痛等所致上尿路痉挛。 7)4单侧小肾--一侧肾动脉狭窄或先天性单肾发育不良。 3.峰时、峰值、差、半排时间、GFR值。1622肾图曲线异常:1) 急剧上升型 2) 高水平延长线型 3) 抛物线型 4) 低水平延长线型 5) 低水平递降型 6) 阶梯状下降型 7) 4单侧小肾 3.峰时、峰值、差、 半排时间 1634.结论:1)肾功能是否正常? 2)排泄通畅? 3)肾动脉狭窄的诊断---患侧肾动脉灌注 减少而延迟,早期肾实质影像小而反射 线分布少 ,显影和消退皆延迟。患肾血 流灌注曲线为小肾图形。164五.肝胆165(一)适应症:1.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血管瘤诊断。 2. 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肝血管瘤与肝癌----肝血流灌注及血池显像 2)肝癌与肝腺瘤----肝脏肿瘤显像-----肝胆动 态显像延迟显像。 3)肝腺瘤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脾胶体显 像166(二)检查方法:肝胆动态显像 肝血流灌注及血池显像 肝脾胶体显像 肝脏肿瘤显像1671)机理:肝胆显像剂TC-PMT与胆红素性质 近似,能被肝细胞自血液中选择性地摄取并分 泌入胆汁,继而经胆道系统排泄至肠道。因此 肝胆动态显像可观察药物被肝脏摄取、分泌、 排出至胆道和肠道地过程,了解肝胆系地形态、 评价其功能。肝细胞功能正常是肝胆动态显像 的前提,胆道畅通是药物积聚于胆囊及出现在 肠道的条件。1.肝胆动态显像;1682)药物:99mTC-PMT,10~15mci 3)步骤: (1)病人准备:检查前禁食4~12h,时间 过长,胆流无法进入充盈之胆囊出现假阳性。 (2)静脉注药后立即采集血流灌注相60秒, 然后于5、10、20、30、45、60分钟分别摄 像,60分钟胆囊未显影时应加摄3~4h延迟相。1694)正常图象:按显像顺序,可分为血流灌注相、肝实质相、胆 管排泄相、肠道排泄相。 (1)血流灌注相:注射后即科至30~45S左右,心、 肺、肾、大血管、肝脏依次显影。 (2)肝实质相:肝细胞摄取占优势,注射后1~3分 钟肝脏已清晰显影,逐渐增浓,15~20min达高峰, 以后逐渐变淡。 (3)胆管排泄相:注射后5min胆管内即可出现放 射性,逐次显现左右肝管、总肝管、胆囊管、胆囊。 胆囊一般在45min内显影。 (4)肠道排泄相: 药物排至肠道一般不迟于45― 60分钟。 1705)异常诊断:(1)急性胆囊炎----肝脏影像、肝胆管显影、 肠道排泄相均正常,而胆囊持续4h不显影,可 诊断急性胆囊炎。相反,胆囊显影即可排除急 性胆囊炎。肝胆动态显像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 首选显像方法,其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 和98%。1小时内胆囊显影排除急性胆囊炎的 阴性预测值在99%以上。171(2)慢性胆囊炎----胆囊在延迟 1~4小时显影,即肠道先于胆囊 显影。此征象提示慢性胆囊炎的 可能性在75%以上。1721)原理:血池显像剂静脉注射后,在肝 血池中聚集,标记的红细胞需要一定的时 间,才能于血管瘤病灶血池中的血流相对 较慢的未标记的血细胞相交换,达到平衡 时血管瘤内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组织,可 近于心血池的浓度。2.肝血流灌注及血池显像:1732)药物: 99mTC-RBC, 20~30mci3)技术:弹丸式静脉注射显相剂,平面采集 肝血流相,1帧/秒,共60帧.紧接其后采集早 期影像,,注射后0.5~2h采集延迟相,必要 时需延长至5h,同时行多体位采集或断层 观察.1744)正常影像:(1)肝血流灌注动脉期:放射性依次通过右心房室、 肺,左心显影2~4s腹主动脉开始显影,继续2~4s 双肾及脾脏开始显影。而肝区不出现明显放射性。 (2)肝血流灌注静脉期:双肾显影12~18s,肝区 放射性持续增加,逐步超过肾脏。 (3)肝血池相平衡期:30min或更长时间后, 99mTC-RBC在血循环中充分混合,可见心、脾、肝 等血池影像,正常时,肝区放射性分布均匀,强度一 般低于心、脾血池。1751761771781795)血管瘤的诊断:肝血流灌注相中血流灌注正常或稍 低,而延迟30~60min后的肝血池显像 病灶局部放射性增多呈现过度填充,是 肝血管瘤的典型表现。肝血管瘤在肝胶 体显像时为放射性缺损区。1806)价值研究: 99mTC-RBC SPECT显像是诊断肝血 管瘤的高度特异性的方法。特异性100%; 大于2cm的病灶,其敏感性为83~100%; 1.0~2.0cm的病灶的敏感性为33~58%, 而MR为83%,临近大血管、门静脉、下 腔静脉的病灶SPECT显像受到的影响较大, 而MR不受影响。 1813.肝脾胶体显像:1)原理: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经静脉 注射进入血液后,被肝脏内具有吞噬功能的星状 细胞吞噬,且能在其间存留较长时间。大多数肝 内病变处与正常肝组织不同,不具有星状细胞。 显示为放射性缺损区或减低区。 2)药物: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2~5mci。 3)技术:静脉注射后15~20min开始显像。1824)正常:肝内放射性分布均匀 5)异常分析:肝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出现 放射性缺损区或减低区,可能为肝血管瘤、肝 癌、脓肿、囊肿。若肝血流灌注及血池显像出 现过度填充则诊断为肝血管瘤;若肝胆显像剂 延迟显像为阳性,则为肝癌。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病灶内含有库普弗细胞,能吞噬胶体, 而呈现放射性增浓。1834.肝脏肿瘤显像:1)原理: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有摄取肝胆药物 的可能,但肝癌病灶缺乏有效的胆道系统,摄入的放 射性肝胆药物无法及时地排出,因此,放射性滞留于 病灶局部。周围正常肝放射性迅速降低,衬托肝癌区 为放射性浓聚的热区。 2)药物:99mTC-PMT, 15mci 3)技术:静脉注药后立即采集血流灌注相60秒, 5min采集肝脏前后及右侧位;然后于10、20、30、 45、60分钟、1h、2h、5h分别摄像,必要时加采后 及右侧位。 1844)结果分析: (1)5min时(或胶体显像、超声、MRI、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的反射线缺损、稀疏 区在延迟显像中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等于或超 过周围肝组织,为显像阳性。 (2)肝癌与肝细胞的放射性浓度比值最高达4: 1。肝腺瘤与肝细胞的放射性浓度比值最高达 10:1。185(三)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细胞癌起源于肝细胞,有摄取肝胆药物的可能,但肝癌病灶缺乏有 效的胆道系统; 肝腺瘤内有肝细胞无胆系。 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病灶内含有库普弗细胞,能吞噬胶体,而呈现放 射性增浓;1.肝血管瘤与肝癌----肝血流灌注相中血流灌注正常或稍低,而延迟30~60min后的肝血池显像病灶局部放射性增 多呈现过度填充 的放射性浓度比值4:1之内为肝癌; 4--10:1 为肝腺瘤现放射性增浓的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肝癌与肝腺瘤----肝胆动态延迟显像。病变与肝细胞 3.肝腺瘤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脾胶体显像呈186(一)适应症: 1. 异位甲状腺的定位诊断。 2.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判定----冷、 热、温。 3. 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 断。 187六. 甲状腺(二)检查方法1.静态显像----平面、断层 2.动态显像 (三)药物: TcO4- 5~10mci, 口服或静脉 注射188(四)正常影像1,平面静态显像---甲状腺左右两叶似蝴蝶状,位于 颈部中央,两叶间的下1/3由峡部相连,峡部也可缺 如,峡部或某一叶的上方可见锥体叶。甲状腺内放射 性分布均匀。 2.动态显像---弹丸注射显像剂后8―12秒,双侧颈 动脉对称显影,之后2―6秒左右,甲状腺开始显像, 随后甲状腺逐渐增浓,影像逐渐清晰,显像剂分布均 匀。甲状腺功能正常时,颈动脉--甲状腺通过时间平均为2.5―7.5秒。189190(五)异常分析 1.位置异常---异位甲状腺,正常位 置不见甲状腺影,其他部位出现异常 团块影,形态多为类圆形,多位于舌 根部、舌骨下、胸骨后。 2.体积增大---甲亢、单纯性甲状腺 肿;1911923.甲状腺摄锝功能增强---颈动脉--甲 状腺通过时间增快,甲状腺显影增浓, 常见于弥漫性甲亢; 4.甲状腺摄锝功能低下---颈动脉--甲 状腺通过时间延长,甲状腺显影淡,见 于甲减;1931941955.温结节:放射性分布无异常, 结节有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功能。其恶 性变率平均为5.3%。 6.热结节:结节处放射性高于周 围,热结节恶性变率很小,平均为 1%。分2种。196(1)仅热结节显像,周围甲状腺组织不显影。TSH 兴奋实验,周围仍无显影的甲状腺组织,要考虑先天 性一叶甲状腺缺如或一叶切除;TSH兴奋实验,周 围的甲状腺组织显影,则考虑热结节为功能自主性甲 状腺腺瘤。 (2)热结节周围的甲状腺组织有不同程度显影。 甲状腺激素抑制实验,热结节及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均 受抑制,则考虑为局部甲状腺组织增厚;甲状腺激素 抑制实验,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受抑制,而热结节不受 抑制,则考虑热结节为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1971987.冷结节:恶性变率平均为20.3%。其良 恶性鉴别如下: (1)动态显像---结节处血流丰富,则恶性 可能性大;结节处血流灌注减少,提示良性 病变的可能性大。 (2)99mTc―MIBI显像----原冷结节处有 99mTc―MIBI填充,则提示恶性病变。反之 提示良性。199200(六)甲状腺重量的估计 公式: W=S*H*kW--甲状腺重量,单位 g; S---甲状腺的面积,单位 cm2; H---两叶甲状腺的平均高度,单位 cm ; k---常数,0.23―0.32,不同单位取值 不一。201七. 甲状旁腺(一)适应症: 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2. 甲状旁腺瘤术前定位。202203(二)检查方法 1.原理:甲状旁腺摄取MIBI,不摄取 TCO4-,但甲状腺既摄取TCO4-,也摄取 MIBI,故MIBI影像减去TCO4-影像即得甲 状旁腺影像。 2.药物:99mTc-MIBI2.5mci及TCO4- 10mci。204(三)正常影像: 甲状旁腺功能正常时不显影,故MIBI 影像减去TCO4-影像无影像。 (四)异常影像: MIBI影像减去TCO4-影像仍有影像, 则为异常的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或甲状旁腺瘤。205八. 肾上腺 206(一)适应症: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灶的定 位及定性(增生或腺瘤)诊断。 2 .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 3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207(二)检查方法:1.肾上腺皮质显像: 1)原理:肾上腺左右各一,皮质由外向内分为球 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分别合成和分泌盐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雄激素,胆固醇是皮质合成皮质激素的 原料,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固醇能被肾上腺皮质细 胞摄取而参与激素的合成。 2)药物:131I-6-碘胆固醇,2―3mci 3)步骤:静脉缓慢注射131I-6-碘胆固醇,2― 3mci,分别于3、5、7、9天行肾上腺皮质显像。2082.肾上腺髓质显像: (1)原理:MIBG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类似 物,用131I标记的MIBG可通过再摄取的机制 进入肾上腺髓质及富含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组织 的细胞浆并储存于囊泡中。 (2)药物:131I-MIBG,1―3mci, (3)步骤:静脉缓慢注射后分别于24h、 48h、72h显像。病人仰卧位,检查前排空膀 胱,在肾上腺部位行前及后位采集,必要时行 全身显像。 209(三)正常影像: 1.肾上腺皮质显像: 双侧肾上腺常于注药5―9天较清晰 显影,右侧位置稍高、放射性分布稍浓于 左侧。 2.肾上腺髓质显像: 大多数不显影,少数可在注射4872小时隐约显影。 210(四)异常影像:1.肾上腺皮质显像: (1)双侧显影增强――增大、增浓,提前(第3-5天)显影, 见于增生性病变。 (2)一侧明显强于对侧,且地塞米松抑制实验(DST)后, 增高的一侧不受影响,而较低的一侧更加减少,甚至不显影, 则提示增高的一侧为肾上腺皮脂腺瘤。 (3)单侧显影:见于a显影侧为肾上腺皮脂腺瘤,对侧抑制; b不显影侧为缺如或功能损伤或皮质癌,显影侧为正常或代偿 性增大。 (4)双侧不显影:见于a少数正常人;b双侧皮质癌 (5)异位显影---异位肾上腺2112122.肾上腺髓质显像: (1)双侧肾上腺清晰显影:提前(24h时)清晰显 影或48-72h显影明显增强,提示双侧肾上腺髓质增 生。 (2)单侧肾上腺清晰显影:提前(24h时)清晰 显影或48h-72h显影明显增强,提示双侧嗜铬细胞瘤, 不显影侧为正常。 (3)肾上腺以外异常影像:临床有相应症状,肾 上腺区无影像则考虑异位嗜铬细胞瘤;若一侧肾上腺 区也见明显显影,则肾上腺以外异常影像要考虑为恶 性嗜铬细胞瘤的转移灶;小儿患者,如腹壁或骨骼外 有异常浓聚影,应高度怀疑神经母细胞瘤。 213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嗜铬细胞瘤可根据临床症状、测定血、尿中的儿茶芬胺 的浓度而确诊,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方法.临床医师要解决的是肿 瘤的定位问题. 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显示,MR、CT及131IMIBG显像的灵敏度均可达到85%-95%,但CT的特异性较 差,而131I-MIBG显像在95%以上。对异位嗜铬细胞瘤,MR 及CT的检出率均较低,而异位嗜铬细胞瘤是不少见得,成人约 13%,儿童约30%.异位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腹主动脉旁,也可 见于肾门、膀胱处。而131I-MIBG显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检 出灵敏得多。因此,无论是肾上腺内的或异位的嗜铬细胞瘤, 131I-MIBG显像是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2143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小 儿恶性肿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 节细胞。60%的原发瘤位于腹膜后,来 源于肾上腺或交感神经节,25%位于后 纵隔。131I-MIBG显像的诊断灵敏度为 90%,特异性为100%。215九.唾液腺216(一)适应症 1 .唾液腺形态,大小,位置及功能的 判定。 2 .干燥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二)检查方法:动态显像、静态显像 (三)药物:TCO4-5~15mci217(四)正常1.图象: 静态显像见两侧腺体位置、大小、形态、 血流灌注速度对称,轮廓完整,放射性分布均匀;动 态显像见两侧腺体血流灌注速度对称,唾液腺内放射 性迅速增加并在口腔内积聚。唾液腺与甲状腺摄取速 率相近,可相互参照。 To约10min,Tp为20-30min,Top为40min。酸 性物(VitC500mg)刺激引起放射性明显分泌。To -口腔放射性出现时间; Tp-腮腺放射性高峰时间; Top-口腔放射性大于腮腺放射性时间. 2. 时间―放射性活度曲线:2182192202212221.双侧腺体摄取亢进---病毒或细菌感染、酒精中毒及 放疗所致炎症; 2.摄取低下---常见于干燥综合征; 3.腺体内冷区,边缘光滑清晰多为良性----混合瘤、囊 肿、脓肿; 4.腺体内冷区,边缘模糊不整多为恶性肿瘤; 5.腺体内热区----常见于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6.温区----混合瘤、单纯腺瘤 7.酸性物(VitC500mg)刺激不能引起放射性明显 分泌----导管排泄不畅或阻塞。(五)异常223十. 乳腺癌的诊断(一)原理:人类癌细胞能特异地摄取99m Tc-MIBI, 与良性细胞相比,摄取块且排泄相对缓慢.肿瘤有较高 的增殖代谢水平,生长块,局部血供丰富,肿瘤细胞 中线粒体内膜负电位都促使99m Tc-MIBI吸收增多。 (二)药物:99m Tc-MIBI,20~30mci (三)方法:病人俯卧位。乳腺进入特制装置的乳袋 中。显像剂从病变对侧肘静脉注射,10分钟后显像。 计算病变与对侧乳腺的放射性比值,大于或等于1.4 倍的为阳性,反之为阴性。224(四)价值研究:99mTc-MIBI显像发现乳腺恶性肿瘤的 灵敏度为92.28%,特异性为87.7%,准确 性为89.32%,假阴性为7.71%,假阳性为 12.93%。而钼靶摄影和穿刺活检的灵敏性、 准确性分别为71.8%、94.9%和72.2%、 96.3%。该法无创伤、简单易行、无痛苦、 不受年龄及乳腺结构的限制。在多中心癌及术 后肿瘤残留的诊断上有明显优越性。225(五)正常图象:可见甲状腺、心脏、肝肾、肠道显影,纵隔、乳腺及软组织可见少许 放射性均匀分布,有时可见乳头浓聚影。(六)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肿瘤部位有明显放射性浓聚,早期及延迟显像均可见放 射性滞留,病变与对侧乳腺的放射性比值,大 于或等于1.4倍。而良性病变区无放射性浓聚 或早期显像中有轻度放射性浓聚,至延迟显像 中变淡或消失。 226十一. 胃肠道出血的诊断及定位(一)原理: TC-RBC能较长时间存留在血循环内,进入机 体后,血管床丰富的器官(肝脾肾)显影,而胃 肠壁血量较少,一般不显影。当肠壁破损出血 时,显像剂随血液循环在出血部位不断渗出进 入肠道而出现异常浓聚灶。从而判断出血的部 位及范围。此显像诊断胃肠道出血的灵敏度达 85~90%以上。但特异性差,不能作出病因 诊断。 2271.病人准备:注射显像剂前1h口服KCIO4 以减少胃黏膜摄取和分泌99mTCO4-,注射显 像剂前注射胰高血糖素以降低小肠张力,减少 出血部位聚集的血液的流动性,有助于出血灶 的定位. 2.病人仰卧位,静脉注射显像剂后每分钟1 帧连续显像0.5~1h.若为阴性,要在24h获取 延迟显像. 228(二)药物: 99mTC-RBC,15―20mci (三)方法:(四)正常图象:肝胆肾膀胱及腹部大血管显像,腹部其 他部位可见少量放射性本底.胃、十二指 肠、空、回肠及结肠基本不显影。 (五)异常诊断: 胃、十二指肠、空、 回肠及结肠内出现放射性浓聚灶,即可诊 断出血。 229十二 淋巴1. 观察恶性肿瘤有无转移及转移范围。 2. 了解淋巴瘤的病变范围及疗效评价。 3. 诊断淋巴阻塞性疾病。230十三 骨髓1.了解各种造血系统疾病的骨髓活性, 为骨髓细胞学检查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2. 某些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 效观察。 3.骨髓栓塞的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辅 助诊断。231?十四. 肺脉高压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大动脉炎 综合征累及肺血管的诊断。 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诊 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及COPD肺血 管受损程度与治疗效果判断。 3 .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232? 1 .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疗效观察,肺动233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扫描有浓聚是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