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项圈对狗有用吗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用吗?

杨永信的“电击疗法”究竟是什么鬼? 这可能是关于网瘾治疗
全网发布: 13:20:03
发表者:何日辉
(访问人次:2856)
 前几天,我在日辉心理(微信号:RHXL5191)推送了题为《杨永信,为什么你还没被治疗?》的文章后,不少读者朋友纷纷前来咨询有关网瘾治疗相关问题,今天我就其中较多人提出的几大问题,作一个统一的回复。  到底存不存在“网瘾”这种疾病?  我认为,存在。  不仅我,很多医学界的研究人员也初步认为,“网瘾”的确存在。  没错,关于“网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以及其诊断标准,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主要分成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根本不存在“网瘾”这种精神疾病,所谓的“网瘾”青少年只是迫于现实太多的压力,逃到网络中寻求安慰,简单来说只是行为问题。  · 另一派则认为,的确存在这种精神疾病。因为从精神科的诊断标准来看,部分“网瘾”青少年的确达到了精神科相关症状的诊断标准。我个人就比较倾向于这一派。  那诊断标准到底是什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上网搜索陶然教授的学术论文。如果说得简单一点,要诊断为网络成瘾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当事人的上网行为须出于非学习工作目的,而且这种行为令其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能力受损,其对上网充满渴求和冲动感(有心理依赖),并且在强制不能进行该行为的时候有明显的戒断反应(焦躁、烦躁、发脾气,想尽办法上网)。  一直以来,国内外都有很多关于网络成瘾机制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发现,真正患有网瘾的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功能区发生的改变跟赌博成瘾的患者的非常相似。这些研究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网瘾是存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表明,网瘾可引起大脑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据《长江日报》)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网络成瘾类似于赌博成瘾,属于行为成瘾的范畴。目前国内外业界早就形成共识,行为成瘾也是成瘾疾病的一大类型,包括赌博,网络,购物,性方面的行为成瘾等等。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实网络成瘾是潜意识层面存在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患者一心烦、无聊就想到上网,想到上网就有开心、兴奋的感觉,并产生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如果家长阻止,容易引发双方的激烈冲突。患者其实清楚这样的行为是有害的,会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社交,但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  需要特别说明,我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但绝不是精神病。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医学上,精神疾病的所指范畴非常广,包括吸烟上瘾,还包括,失眠症,焦虑症,多动症等。但精神病的所指范畴很狭隘,很多人把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他们所理解的精神病往往指的只是重度精神分裂症 。  网瘾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有很多科学、综合性的手段,但肯定不应该是杨永信那样的。 像上面说的,网瘾患者明知上网导致自己的社会功能受损,但无法自控。这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比较自卑,缺乏自信,继而不断到网络世界里逃避,形成恶行循环,这种心理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而从根源来看,网络成瘾的根源是家庭。以我多年在青少年成瘾治疗的临床经验和实践来看,有行为问题和网瘾问题的青少年都源于不正常的家庭关系,主要是其父母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偏差。  最常见的比如:· 溺爱型,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一味的满足,不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  · 忽视型,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意,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造成亲子关系淡漠。  · 控制型,只要孩子不听话,就采取非常手段,包括打骂等,迫使孩子听话,导致孩子更加叛逆。  这些教育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的僵化。如果更深一层,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一方面来源于父母各自的原生家庭,他们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观点,会不自主地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父母双方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也会因为观念不同出现冲突,令孩子无所适从,所以有的家庭还同时存在溺爱型、控制型等问题,这样孩子的心理障碍问题更多。如果不纠正,这种问题会一代传一代。 所以,正确的治疗方法也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干预。  2006年,陶然教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要是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基地通过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甚至包括将虚拟游戏在现实中进行模拟等一系列系统的方法。  对于一些严重的个案,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因为重症网瘾有可能会引发或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比如、,甚至是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需服用相关药物,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科学治疗。所以,并不是一吃药就是不科学的治疗手段、更不是精神疾病不需要吃药。  我本身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治疗。我创办的日辉心理(微信号:RHXL5191)主要是针对各位成瘾、和学习障碍的高效干预,在行为成瘾方面干预的对象往往是更严重的复合型成瘾行为,比如网瘾与赌博成瘾共病,治疗方式与陶然教授的方式有相似之处。不过,我们更侧重于心理干预和家庭干预的力度更大更高效,在药物使用方面更慎重。  总的来说,要从脑科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维度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问题,进行深度的,系统化、人性化、高效化的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这是医学界的共识。  只要帮青少年治好戒除网瘾就可以了吗?  远远不是,还要帮他们重建家庭关系,重回学习轨道。重建家庭关系主要通过家庭治疗,上面已经提过了,不再赘叙。 网瘾青少年往往是学生,他们主业是学习,戒除网瘾是为了重回学习轨道,健康地回归社会。这就涉及到学习障碍的治疗,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目标是让这些孩子回到课堂时,能处于一种积极的、专注的精神状态,快乐高效学习,快速赶上学习进度。甚至不排除,让他们学习“上瘾”,从一个问题少年变成一个优秀少年。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心理干预技术已经成熟,而且还在不断迭代,曾经用了不到30小时的心理干预,治愈了一个“网瘾+恋物成瘾+学习障碍++社交恐惧症”的归国高中生。(详情请点击《优秀的父母为何却养出“问题”儿子》上、《优秀的父母为何却养出“问题”儿子》下。  在医学上到底存不存在“电击疗法”?  是存在的,可基本被淘汰了。  我看到大部分报道和评论文章把杨永信的办法称为“电击疗法”,而另一些则称其为“电疗法”。这两种疗法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不能混淆。 先说后者。在现在,“电疗法”发展为无抽搐电治疗(MECT),主要针对重度精神障碍(往往包括重度,重度精神分裂症,有暴力倾向的双向情感障碍等)进行治疗。在药物和心理咨询对患者无效的情况下,在麻醉状态下,对患者全身通电流,患者基本感觉不到痛苦,其体细胞的细胞膜迅速恢复零电位,对其病情往往会有明显改善。但这个办法只能针对临时性问题,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且有效率大概在70%~80%,对有些患者是无效的。即使是对其有效的患者,后续也还要利用药物和心理治疗进行根治。所以,电疗法在临床上有所应用,主要针对重度患者,是比较人性化疗法。  电击疗法是另一种疗法,一般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给其身体通电流,目的是让他痛苦。说得专业点,是为了建立厌恶性的条件发射。很久以前,有人曾经用来治疗所谓的“同性恋患者”(目前同性恋已经不是精神疾病,这是另一话题了)。电击疗法还曾经应用在治疗上,简单来说,就是将电击的痛苦感觉和某种行为进行连接,让患者一想到这种行为就痛苦,从而减少这种行为。青少年被强行电击到痛哭流涕  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给病人很大的痛苦和伤害,而且治标不治本,所以目前这种疗法基本被淘汰。如果杨永信用的的确是这种方法,那实际上是借电击疗法之名行酷刑之实。从报道上可以看出,他不是将电击的痛苦和上网行为进行连接,而是让电击的痛苦和孩子所有的不听话进行连接,迫使孩子“听话”地向家长道歉,或谎称愿意留下治疗等等。这不是治疗,这是暴力威胁。  所以,家长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因为电击疗法曾经属于医学疗法,就盲目崇拜接受,要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痛苦电击会让孩子们带来什么心理障碍?  最可能的,最常见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通常指人遭受重大挫折、打击或者重大自然灾难后的心理障碍。从已有报道看,对青少年来说,杨永信的疗法是他们人生的重大打击,他们日后想起这段经历仍会害怕、恐惧,出现回避性的行为,甚至会患上失眠症,等。  而且,这个方法没有真正解决网瘾青少年或问题青少年背后的家庭问题,往往会恶化亲子关系,家庭冲突更加剧烈,甚至家庭破碎。根源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很容易反复。  为什么那些家长会心甘情愿把孩子交给杨永信?  是痛苦和无奈。  据报道,不少家长明知道孩子在承受身心的折磨,仍要求孩子留在临沂网戒中心“治疗”。我很多朋友都说,这些家长是脑子进水了吗? 其实,我非常能够理解这部分家长。很多问题青少年并不一定是网瘾,只是有行为问题,比如逃学逃课、打架斗殴。这些问题来源于家庭,也就是亲子关系已经非常僵化,家长束手无策,学校也没有好办法。这部分家长很痛苦,如何帮他们走出痛苦就催生了庞大的戒瘾市场。 临沂网戒中心及类似机构就是狠狠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孩子叛逆,家长就把他们送到这些机构里,让孩子听话,哪怕用的是痛苦的电击疗法。所以,他们的行为看似愚蠢,但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我最后想说的。  不单是网瘾,青少年成瘾和行为问题都需要深度的,系统化、人性化的高效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可是,在国内具备这些条件的机构非常少,仍需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去努力,让深陷痛苦的家长和孩子有一个出路。  批评杨永信并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大众了解到这些问题,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本质和科学治疗方法。  各种报道和评论,是为了让更多家庭学会自我反省和提升,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孩子。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在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时,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让孩子在得到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走极端。  父母要学会成长。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 & & & & & & && & & &未经作者允许,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 & & & & & & & & & & & & & & & & & &&如需转载联系电话:400-832-8859本文系何日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 13:20:03
何日辉大夫的信息
副主任医师
以创立的“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又称“何式脱瘾法”)对各种成瘾行为进行高效化人...
1998年,何日辉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临床麻醉。2001年,开始攻读复旦大学上海医...
何日辉的咨询范围:精神分裂,电击疗法好吗?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精神分裂,电击疗法好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男27岁|科室:精神心理科
华蓥市溪口镇卫生院
精神分裂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疾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精神分裂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
你好,精神分裂症必须系统药物治疗,只要能坚持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好
你好,你说的这两种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这个有一定的临床治愈率的,...
问题分析:
如果你是有精神分裂症的话,你说的方法好像是不能够彻底的治愈你的疾病的。...
意见建议: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电击疗法的真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击疗法的真相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电击疗法的真相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电击疗法可以消除痛苦的记忆
本文导读:现在科学家宣称冲击疗法或可能成为消除不必要的记忆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它作为一种修复创伤后遗症(PTSD)和抑郁症所带来的创伤的手段。
  强迫失忆法成为无数的小说作品中焦点&&过去这种方法我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并且无迹可寻。现在科学家宣称冲击疗法或可能成为消除不必要的记忆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它作为一种修复创伤后遗症(PTSD)和抑郁症所带来的创伤的手段。
  目前关于记忆形成的理论认为,人们实际上形成的记忆和稍后存储供回忆用得记忆之间有一层薄薄时间的窗口。科学家认为,采用电休克疗法(ECT)或冲击疗法,可以在这一时间的窗口内干扰记忆的重新整合过程,例如植入一些新的记忆或完全消除原有的记忆。鉴于病人生活里终日充满精神上的痛苦,此种有争议的方法可能有着显著的益处。
  一项发表在《自然科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42名研究参与者均对这种法有反应。这让人回忆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情节,对恋人有目的想要删除关于彼此的记忆。为了测试他们的理论,研究小组用幻灯片向参与者展示了两则令人不安的故事。之后,他们让一些受试者回忆的所看过的故事。然后对他们施行电冲击。一天后,当参与者被要求回忆同一幻灯片的内容时,他们就没有印象了。
  这表示用于巩固记忆的时间窗口确实存在。接下来,在幻灯片放映结束90分钟后,进行再次的多项选择测试中,两组参与者都做得都很好。不是通过即时记忆,而是等信息储存后再回忆,参与者会丢失一些关于细节的部分的记忆。电冲击疗法并不是要让记忆丧失,而只是阻止了长期记忆的形成。
  &这提供了非常强大而令人信服的证据,人类的大脑会进行记忆的重新整合,并且存在遗忘痛苦回忆的一个机会之窗。&纽约西奈山的专门研究记忆巩固的神经学家丹妮拉&席勒在一次发布会上说道。
  由荷兰奈梅亨大学的神经学家马丽晶&克罗斯领导的科研团队进行的这项研究,对如何治疗重性精神患者可能有很深的影响。虽然电冲击疗法被嘲笑为是一种残酷的治疗方法,或至少是一种有争议的疗法,现代研究者认为是对病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最后的手段。学教授兼医学伦理专家简-奥特&
奥特森博士在《精神科时报》上指出,电冲击疗法确实是有争议的,但它也符合医学伦理的三大原则:有好处、无害处、尊重个人自主性和正义。
  &许多随机试验将电击疗法的影响具体化。其所具有的是无与伦比的,&奥特森博士写道:&这种方法对抑郁症,特别是精神抑郁和恶性紧张有着显著的疗法。电休克疗法还可以缓解严重的躁狂和某些形式的精神分裂症。在接受点击疗法后自杀等风险降低了。在这些案例中,电击疗法都符合:&有益处&的原则。&
  克罗斯和他的同事们承认,电击疗法不应该做为抗抑郁和治疗创伤后遗症首选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它只应该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都失败了之后才使用。&我只是想说明:电击疗法在实际的心理治疗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克罗斯告诉《国家地理》杂志道。他还说电击疗法应该只用再处于&疾病状态&的病人身上。&很多基础科学实验,往往是很难转化为现实应用的。&
  诚然,这一转化过程是是困难的,因为记忆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因为大脑的树突棘的转变,神经细胞就会改变其结构。大脑树突棘是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结构的电化学信号的小型球状体。最终,这一过程可能发生由于一种叫做肌动蛋白的蛋白质。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研究中,科学家阻断老鼠体内动肌蛋白聚合过程,能消除特定的记忆。
  &我们的记忆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有些记忆会让生活变得非常艰难,&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助理教授考特尼&米勒,在一份声明中说:&不像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描述的那样,我们正在寻找策略,选择性地消除有关过去的经历的记忆,如药物滥用或创伤性事件。我们的研究显示,目前我们只能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在不损害其他记忆的情况下,消除与毒品有关的根深蒂固的记忆。&
  所以现在,克罗斯解释说,
这一过程的实现仍需花上几年的时间。但重要的收获是每次连续和成功的研究,都是通向新途径的诞生的一小步。&能够永久改变某些类型的记忆,可以得道新奇的、更好的治疗方法。&他说道。(实习编译:叶秀金
审校:邱天华)(责任编辑:邱天华)
新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瘾少年被电击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