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应该做科研吗怎么做科研 临床科研在实践中前行

[转载]临床医生有时间做科研吗?
已有 991 次阅读
|系统分类:|文章来源:转载
  焦点一 有没有时间   武警总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张庆江博士已经工作近10个年头,但手头的时间却并未因此而有所宽裕:“我们医院是一个以临床为主,只承担少量教学任务的医院,科研主要靠自觉,忙起来真有点顾不上。现在每天从早8点到下午5点都泡在病房,通常只能利用值班补休、正常休息日、上班时间中相对空闲的下午。”此外,张庆江博士还表示,不仅做科研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完成科研课题申请的层层审批,也需要自己亲历亲为,这同样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说实话有点难度,临床的确很忙。到一定年资后,手下有人帮忙会好一点,如果天天看病人是没有那么多精力来搞科研的。我最近半年主要忙病房的工作,科研也几乎没有时间碰。”已经是教授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医师杜斌,显然并没有因自己的年资而享有更多的科研时间。   周一、周四下午各出一次门诊; 每周有三次查房,每次都在半天以上; 每周有一次全国进修医师讲课,同时还承担着北医本科生儿科学的授课工作,以及10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本科生毕业后教育、中级职称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也时常请他授课……   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杜军保教授每周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责任重大的教学工作,使他的科研时间显得弥足珍贵。“大块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晚上、周末,或者没有临床任务的休息时段。”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决者,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住院医,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他们每天所能掌控的都是相同的24个小时,繁重的临床工作成为一线医生不可避免要面临的压力,惟一有所不同的只是应对繁忙的方式。   “忙是借口,借口背后是医生的懒惰,懒字当道,借口成天。忙是自我欺骗,掩盖职称评定的失落感,人往往是越忙越有时间,越闲越没有时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人处于应激状态,反而效率高,反之则是厌倦,无趣。科研就是要见缝插针,带着问题去工作,而不是为了应付工作耗竭精力和时间,疲于奔命。”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全楚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某些表面忙乱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根源。   焦点二 时间怎么用   是否有时间搞科研,是否愿意挤出时间来搞科研,实际上折射出一线医生在看待临床与科研二者关系时所持有的立场。将二者对立起来,势必在时间分配上有所冲突。化解冲突的关键还在于明晰科研与临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对立,唯此才能真正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拿出时间搞科研。   “我是一个临床大夫,但科研帮了我很大的忙。从3个病例中总结出规律,可以用到30个病人身上。”王全楚表示,科研是临床医生专业成长与技术提高的内在要求,通过科研,可以培养自身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和主动学习的精神。而现有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客观需求则是临床医生搞科研的外在推动力,一方面现有的职称评定体系对个人的科研成果有具体要求,“我们院里有一位护士长,工作很敬业,整天泡在病房,就是不搞科研,每到评职称的关键时刻就很痛苦”。另一方面,临床诊疗中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感悟,如果不进行及时总结,就无法传递给他人,达不到薪火相传的目的。对于希望能成为名医的部分医师而言,也必须依靠科研,拿出具有代表性的成绩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杜军保教授则表示,作为一名医生,单纯看病是不够的,更需要对疾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探讨和不断积累。目前很多疾病都还没有确定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才有可能攻克更多的疾病,救治更多的病人。“看病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也是在研究。临床医生可以每天留心每个病人疾病的特点,把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内容记录下来做成小卡片。我已经积攒了好几抽屉这样的卡片,从中收获不小。”   “我们科资深前辈唐福林教授早就提出‘教学为根本,临床是基础,科研是龙头’,科研需要从临床中进行,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副教授这样说道。承担着8项科研基金的张烜曾对建院到1997年的1200多份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当时花了一年时间,每天晚上6~12点基本都是在研究病例。”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总结,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红斑狼疮的死亡率较以前下降,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要使临床医生真正能意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无疑具有极强的推动力。“协和医院各级领导对科研都很支持也很重视,由一名行政副主任专门负责科研,在职称评定上也有具体要求,比如晋升教授只有临床是不行的,必须医教研三者并重。年轻医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能够积极开展科研,我们科里基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张烜表示,自己所在科里的10余名博士,有4名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警总医院的张庆江博士也表示:“我们医院对科研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在职称评定、年终奖励上都有所倾斜,所以大家还是挺努力的。”      焦点三 如何挤时间   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但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临床医生能更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科研之路就显得更为迫切而具体。   “搞科研,首先要有追求,树立目标。仅仅满足于看病,对于整个医学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人体内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是长期以来尚未解开的医学难题,现已探明的NO、CO两种气体都是由国外科学家发现的,“为什么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能有所突破呢?”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杜军保教授围绕气体信号分子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开展深入研究,开创性地发现硫化氢为心血管调节的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成为世界上第三位发现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的学者。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全世界仍具有领先地位。   根据自身兴趣、特点选择科研方向是一个良好开端,而选择一个好选题则可以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杜军保教授表示好选题来自临床,要关注与实际工作有密切联系,对于发病机理、诊断、治疗、预防有一定意义的选题;课题具有可行性,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课题所运用的技术、方法是自己所能掌握的。大型医院的医生在深入、纵向的研究上具有一定优势,基层医院的医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研究。如社区医院可以开展符合社区特点,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乡镇医院可以就疾病谱在农村的发病趋势、差异、变化展开研究,为预防医学提供依据。偏远地区的地区性疾病、遗传代谢病、营养不良、婴儿死亡率调查等课题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杜教授特别指出,科研有可能无法得出预想的结果,但这个过程绝不是浪费时间,这是从反面证明了科研预设的立论是否科学。   “临床医生要分清自己的优劣势,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不要看问题不起眼就不去做,往往很多小问题也是我们无法回答的。”协和医院杜斌教授指出,国内临床医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值得深挖。比如测中心静脉压时往往要求病人采取“0”角度的完全平卧位,如果在病人保持15°、30°体位时测得血压并无差异时,这种完全平卧就增加了劳动量,那为什么临床中还采取这种方式呢?又比如临床发现中心静脉压受呼吸机条件影响,但如何影响,在何种条件下影响并没有人作出全面的解释。   王全楚医师也认同临床医生不要怕写小文章的观点。他认为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可以从个案报道起步,逐渐发展到从数十例病例中总结心得体会,进而在总结基础上有所创新。病案室、图书室、实验室是临床医生进行科研的重要阵地。病案室的丰富病例记载是多年来各位医生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财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山。“我在医院的病案室翻阅了几百份资料,分七个专题写了七篇文章,发表了5篇。”临床医生要带着问题去图书室,在资料查阅中积累经验,解决问题。现在中小医院也有小型实验室,设备虽然简陋,但是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课题。   文章不论大小都是科研成果的最终呈现,但仅局限于为评定职称而写作的论文,则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可能达到较高水准,写作这样的论文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杜军保教授表示,论文的发表是伴随着科研进展的自然结果,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是做研究过程中的连带产物,而不是盲目的“为论文而论文”。   针对年轻医生临床事务性工作较多,独立判断课题欠缺经验的问题,杜斌指出,年轻医生首先要熟悉临床工作,2~3年多数住院医都有能力掌握临床工作,这时就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研。此时来自上级的指导尤为重要。“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住院医不定科,部分上级医生会有‘我凭什么指导你’的想法。”   “我现在每周都要上网查询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的进展、新的发现,同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科研方法。”张烜认为,从专业杂志、网上文章中获取新知识,是提高科研质量的一条捷径。
& & & & & 摘自日《健康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树松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图文】临床医生如何进行临床科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临床医生如何进行临床科研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69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临床医生怎样搞科研.ppt3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临床医生怎样搞科研.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临床工作中怎样搞科研写论文 广州军区总医院
ICU 几种思想障碍 太神秘 “写论文搞科研是资深的老医生、科主任或研究生的事,轮不到我们”,觉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不敢触及。
写论文搞科研的重要性
1、??? 是总结经验、交流技艺、取长补短,吸取教训、减少隐患、杜绝事故、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 是衡量评估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晋升级别和职称的重要条件。
三、? 怎样认识 1、? 一个好医生应该是既有高超的医术,能救死扶伤,创造医学奇迹,又善于总结经验,把经验体会理性化或者上升到理论水平,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具有指导意义。只会做不会说或不善于表达总结,只算个不健全的或者说有明显缺陷的医生。 实际情况 论文国内核心期刊刊登率偏低,国际期刊刊登率更是微乎其微,论文数量不多,高水平有影响的论著更少。自己同自己比,可能年年有进步,但横向一比较,距离显而易见。发展不平衡,忙闲不均,有的科室或个人论文和成果较多,有的长年处“三无”(无论文、无基金、无成果)状态。 怎样运作
(一)写论文 1、??? 选好题:题目要新颖、醒目,有特点、有亮点,独具一格、与众不同,能引人注目,不要太大众化、通俗化。 2、???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层次分明,缺一不可,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主题要鲜明,废话少说,语言要精炼,多一字累赘,少一字不通。
①???可“打擦边球”,即虽为护理内容但涉及到专业知识,也可投专业性杂志,如神经科、妇产科、骨科、老年病医学杂志等,这些杂志有的开设护理园地。 ②?“搭顺风车”,即与他院他科联手撰写,利用人家的病例数或者知名度送自己一程,但是第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医生该不该做科研?”是个愚蠢的问题
不做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
王辰教授表示,临床上经过摸爬滚打获取的临床经验往往模糊、肤浅和有限,难于科学验证,这种临床经验是狭隘的。而大部分医生其实忽略了,临床研究也是一种直接经验,医生应该着眼于这种更高层次的临床经验。
王辰把医生分为三类,首先是临床行医者(医匠,Clinician),其次是科学行医者(医师,Scientific physician),最高的层次则是医学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tist),这种医生可以称得上是医帅。
他指出,只有从事临床研究,才能把握和主宰医学的发展;只有从事临床研究工作,才能创造和掌握先进的医学技术;只有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医院,才能称其为先进的医院。研究是改善临床实践的主要手段,“粗浅的经验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临床实践。”他说。如何成就“大医”?也只有通过临床研究,产生新的知识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才能成为医学的引领者和先驱。而“单纯的医学技术只能是载体和手段之一,强大的人文内涵在所谓的大医素养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很多中国医生错误的把从医和做研究割裂,”王辰认为,“行医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临床是研究的源泉,研究指导临床工作,二者高度统一。无论医院大小,不做研究,无以造就好医生。不同的医院级别和医院科室的特色,决定了研究内容的不同。”而研究不等同于论文,研究可以用论文的形式来表达,很多论文不是真正的研究。
“国外的科学已经形成规模化的正规军作战方式,而中国还在讨论医生该不该做科研这一愚蠢的话题。”王辰说。
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观念最落后
在医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王辰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仍在处于追赶过程中,预防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正在“填平补齐”,而资源最丰富的临床医学研究领域,我们是“涉猎最粗浅、观念最落后、能力最欠缺、产出最有限。”但是,这一领域“成果最实用,需求罪急迫,机遇最宝贵。”
虽然中国人口多,病例多,较集中于大医院和医学中心,相对易于组织,研究成本也较低,但中国的科研目前还多是回顾性病例总结,严格随机病例研究多为药物试验,缺乏前瞻性设计研究。王辰指出,“我们缺乏以创新的思维去发现临床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临床问题的设计者和领导者。”
中国的临床研究“散种零收、良莠不齐”
中国临床医生的观念总体上落后,认为研究制药在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对现代专业化的临床研究缺乏概念,临床研究已成为转化医学的擎肘环节。王辰直言不讳,“中国能够出最好的研究主要在临床研究方面。另一方面,临床研究是诊疗工作密切结合、不可或缺,是改变临床实践的最根本的手段。”
中国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医生普遍不善于提出临床研究问题,也没有掌握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方法。中国的医学研究人员还是“兼职、作坊和游击队式的工作方式”。产出则是“散种零收、良莠不齐,难符合规范、与所占有的临床资源不平行。”总之,“中国的临床科研就是在类似北大荒的土地上,在类似靠天吃饭的农业耕作方法。”王辰说。
我们应当做怎样的临床研究,王辰指出,优秀的临床研究是可以改善临床实践的,应当针对临床实际问题,探求创新路经,能够解释疾病规律,创造新技术、方法和方案,直接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对于中国的临床科研,要考虑人种情况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不可沿袭西方人群的结论,最后形成科学适宜的防治模式。
路在何方?
王辰的答案是,中国应该打造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平台,建立科学规范并成规模的临床基地,包括有专业化的数据信息、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平台和专业的后勤支持平台,以及现代临床生物标本库,也许要第三方支持(如CRO和CRA)。也要在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组建专业化、成建制的队伍,要系统地临床科研培训。建立院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包括核心网络(可进行多中心RCT)和协作网络(可进行注册登记研究和规范推广等工作),也要建立院内某领域多学科交融的立体学科构架。
加强中国的临床研究也需要顶层设计,王辰认为,转化临床研究或转化研究基金的导向性是最重要的问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医生该不该做科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