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介入封堵术怎么做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位置:
> 经导管Amplatzer自膨性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术
经导管Amplatzer自膨性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术
摘要: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堵塞术: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闭的堵塞术(图3):该类畸形临床少见,动脉导管通常表现为左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连接。因此堵塞前必须明确其解剖畸形。堵塞方法则根据动脉导管的形状及大小来选择蘑菇伞或弹簧圈、经动脉逆向方法或经静脉前向性方法。
  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0-18%,由于其有左向右分流所致心脏容量增加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PDA患者终生有得动脉内膜炎的风险,所以目前认为应予以治疗所有动脉导管的分流。自1967年Porstmann首次应用海绵塞法成功堵塞动脉导管未闭以来,有不少堵塞装置研制并有限地应用于临床,特别是Rashkind设计的双盘堵塞装置,包括其改良型,如蚌壳状关闭式(LOCK)、钮扣式双盘装置(SIDERIS)等,但其由于堵塞装置本身的诸多不足、需要较粗的递送导管,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较难适用于小婴儿及过小的或过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等,因此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动脉导管未闭的未被广泛接受。1992年,Combier等首先报道应用Gianturco弹簧圈(CookInc.,USA)堵塞小型动脉导管未闭获得成功。1996年又有Duct-Occlud弹簧圈(pfm,Germany)面世。上诲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也于1995年国内最早报告用该法堵塞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弹簧圈封堵术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递送导管细、损伤小及可用于小婴儿等优点,其疗效获一致肯定。但对于中等以上的动脉导管未闭仍无合适、简便、有效的堵塞装置。1996年Amplatzer自膨性蘑菇伞堵塞装置(AGAMedicalCorp.,MN)始用于临床堵塞动脉导管未闭,1998年,Masura等报导较大数量病例应用自膨性蘑菇伞成功堵塞装置堵塞动脉导管未闭。该法安全、简便、几乎无残余分流,可应用于中、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使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
  1.适应证
  (1)直径&2mm的单纯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适应证。
  (2)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术后有残余分流或再通者。
  禁忌症为⑴重症肺动脉高压,经规范方法(压力、阻力、肺小动脉造影及堵塞试验)评价为器质性肺高压或临界病例者;⑵伴有需胸外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2.材料
  自膨性蘑菇伞型动脉导管未闭堵塞装置(AmplatzerDuctOcluder)由0.004&镍钛合金网制成(图1),所有装置的长度均为7mm,其2mm的滞留盘保证了装置安全定位于动脉导管未闭口,最后由缝于该装置的三个聚脂片诱导的血凝来关闭异常通道。该释放系统包括释放钢丝、5,6,7F长递送鞘及扩张器、蘑菇伞装载器。由于该堵塞装置具有可回收和重新调整蘑菇伞位置并释放的特点,目前它已成为介入医生在封堵术中所需堵塞材料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价格较昂贵。
  3.方法
  经股静脉方法,将递送鞘自肺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未闭定位于降主动脉,但不要让递送鞘进入降主动脉太多,以免扩张器拆除后引起递送鞘折叠。选取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狭窄处直经大3~6mm的堵塞装置,而且其伞面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以免导致医源性主动脉狭窄。释放钢丝穿过装载器,其头端与封堵器螺纹相接。封堵装置与装载器一起浸于盐水中,然后装置被拉入装载器。装载器与递送鞘对接,装置由释放钢丝推送至降主动脉(推送过程中不能旋转)。滞留盘放出,然后拉向动脉导管未闭口,这可通过透视或可感到与主动脉搏动同步的拖拉感。递送鞘后撤,装置的圆柱形部分便安全展开于动脉导管未闭内(图2)。再行胸主动脉造影以确定装置位置正确,如不满意可将装置回收入鞘内重新定位。一旦证实装置的位置正确,可逆向旋转释放钢丝释放封堵装置。
  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堵塞术: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未闭的堵塞术(图3):该类畸形临床少见,动脉导管通常表现为左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连接。因此堵塞前必须明确其解剖畸形。堵塞方法则根据动脉导管的形状及大小来选择蘑菇伞或弹簧圈、经动脉逆向方法或经静脉前向性方法。
  4.疗效观察及随访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即刻可作胸主动脉造影,如封堵器位置合适,仅有少量造影剂从封堵器中渗过,可释放封堵器;如残余分流多,可在封堵术后15分钟再次作主动脉造影,如残余分流明显减少,也可释放封堵器。以后在封堵术后24h、第1月、3月、6月、1年进行(听诊)和彩色多普勒随访。观察有无杂音和残余分流。自膨性蘑菇伞应用于临床仅有6年,根据国内一组1480例病例研究,自膨性蘑菇伞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的临床应用显示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天完全堵塞91.4%,6月后完全封堵达98.6%,偶见溶血及异位等并发症,与国外的报道类似,因而认为本方法安全、有效、操作方便、适应症广,值得推广,但其中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5.并发症及其处理
  (1)残余分流封堵器释放后可产生残余分流,如释放后尚未脱钩前如有中等分流时需分析原因,或换一更大型号封堵器,或需再增加一个弹簧圈,如仅为极少量分流,随访观察表明大部分在短期内消失。少量病例发生溶血,多是由于较明显残余分流引起红细胞破坏所致。经短期内科对症处理及密切观察下无效,超声检查示左向右分流明显,需再次增加安置弹簧圈或作外科手术处理。
  (2)封堵器脱落常由于选择太小或操作不当引起,常向肺动脉方向至肺或堵塞周围血管,可经肺动脉插入圈套装置或异物钳将封堵器取出或是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
  (3)医源性左肺动脉和主动脉狭窄左肺动脉狭窄通常是由于释放在肺动脉内封堵器过多所致,而主动脉狭窄则是由于封堵器直径超过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或封堵器位置不当引起。此类情况多发生在多个弹簧圈堵塞过程中或所选封堵器过大。此外尚要注意蘑菇伞在释放前有被释放钢丝向后、向前上牵引,一旦释放,则蘑菇伞位置将向前下改变而突向主动脉,易引起左肺动脉和主动脉狭窄。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经过左肺动脉或胸主动脉流速超过1.5m/s时,可以认为有医源性左肺动脉和主动脉狭窄可能。并且临床研究发现有左肺动脉灌注减少。处理方法是:未脱钩前需重新调整封堵器位置或装置大小,或选用国产成角动脉导管封堵器(图4)。如脱钩后则需定期随访多普勒超声,如狭窄明显,则需手术去除封堵器。
  (4)其他如果患儿的&5Kg,并且动脉导管粗大,则在堵塞前需特别注意动脉导管是否有足够壶腹部直径及其长度来容纳蘑菇伞以及是否有足够大的股静脉来容纳递送长鞘。另外对于窗型及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开放于主动脉端上下不对称形状,可引起堵塞装置近主动脉弓端不能完全收入漏斗口内,因此尚需进一步研制与之相适合的递送长鞘和个性化堵塞装置。
  总之,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的成功与否往往与术者的技术和经验、病人的合理选择、堵塞方法及堵塞器的选择有关,随着新的个性化堵塞装置的不断发明及装置国产化,必将使这一技术更加完善,并发症减少,并使其费用下降而接近外科手术费用。
  (实习编辑:谭超堂)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疾病内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冠心病的营养治疗有哪些?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方法和步骤
 来源: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方法和步骤是内科诊疗技术常见知识,是需要了解的,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1.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及手术签字等。
  2.常规消毒铺巾。
  3.麻醉:年长儿及成人局麻,小儿静脉麻醉。
  4.穿刺右股动、静脉,分别置入6F、7F动静脉鞘;4kg以下婴幼儿最好选用4F鞘管,以防动脉损伤。全身肝素化,首剂静脉推注肝素100U/kg,如手术超过1小时,追加初始肝素剂量的半量。先行右心导管检查后再做主动脉弓降部正侧位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形态、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5.将端孔导管送入肺动脉导管未闭至降主动脉,若动脉导管未闭较细或异常而不能通过时,可从主动脉侧直接将端孔导管或用导丝通过动脉导管未闭送至肺动脉,采用动脉侧封堵法或用网套导管从肺动脉内套住通过端孔导管的交换导丝,拉出股静脉外建立输送轨道。
  6.经导管送入260cm长交换导丝至降主动脉后撤出导管。
  7.沿长交换导丝送入相适应的传送器(导管或长鞘管)至降主动脉后撤出内芯及交换导丝。
  8.弹簧圈堵塞法:选择适当的弹簧栓子装置到传送导丝顶端,并顶入端孔导管内,小心将其送出导管顶端2-3圈。回撤全套装置,使该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的主动脉一侧。端孔导管退至动脉导管的肺动脉侧,回撤导丝内芯,并旋转传送装置,使弹簧栓子在肺动脉侧形成1.5-2圈后旋转传送柄,使弹簧栓子释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动脉侧放置弹簧圈方法基本与经脉途径相同,不同是增加股动脉穿刺,经鞘管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评估封堵效果。
  9.Amplatzaer封堵法要选择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大3-6mm的Amplatzaer封堵器连接于输送导丝前端,将输送杆通过转载鞘管与伞的螺丝口旋接,将用生理盐水浸泡的封堵伞完全浸泡在盐水中回拉输送杆,使伞进入装在鞘管内。用肝素盐水冲洗传送长鞘管,保证鞘管通畅及无气体和血栓。从传送鞘管中送入封堵器至降主动脉打开封堵器前端,将封堵器缓缓回撤至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侧,嵌在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端,回撤传送鞘管,使封堵器腰部镶嵌在动脉导管内,观察5-10分钟,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造影剂反流可释放封堵器。
内科主治医师
40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动脉导管内径1mm,能做介入封堵吗
患者: 日&动脉导管内径1mm,能做介入封堵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王震:&&& 内径1mm的(PDA)虽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但可增加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心脏听诊的杂音对孩子的心理及成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故一般主张对这类患儿也应积极治疗。
&&& 对于细小的介入治疗,应首选介入治疗(也就是不用开刀根治病的微创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瘢痕,治疗后一般3-5天即可出院。
&& 介入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造影后动脉导管未闭的大小和形态选择相应的的介入治疗方法。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6:00
王震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王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震大夫提问
王震的咨询范围:
1岁及以上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问题,要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王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心血管内科好评科室
心血管内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