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时消毒面积为不规范的原因

门诊病人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2001年
门诊病人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正门诊病人在抽血室采集静脉血,是门诊各项检查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险查方法和检查手段,我们通过62800例门诊病人静脉采血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对此所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1 门诊静脉采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原因
1.1 血肿 采血后病人按压方法不当所致
1.2 前臂背面出现大面积淤血 静脉穿刺过程中误伤及动脉血管,多见于较肥胖病人和有血管差异动脉较表浅的病人。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2【正文快照】:
门诊炳人在抽血主采集静脉血,是门诊各项检查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险查方法和检查手段,我们通过628op例门诊病人静脉采血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对此所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l 门诊静脉采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原因1.l 血肿 采血后病人按压方法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宝萍;赵长存;;[J];中国伤残医学;2008年06期
余白玉;;[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年02期
周爱春;;[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年01期
程久琪;张帆;;[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温映红;肖志巧;;[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09期
蒋海洪;;[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周萍;顾红;;[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罗立新,张英芝;[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2期
吴雅华;程红霞;;[J];海南医学;2008年S2期
朱美华;王素琪;崔文;石静华;;[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立新;;[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赵淑英;陈燕;;[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何彩娣;;[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余婉芬;贺亚娟;陆素梅;;[A];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陈炎惜;;[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徐彤;;[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张春萍;;[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汪敏;;[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程汉华;朱燕玲;吴淑萍;肖迎红;;[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向明芳;卢松;王芳玉;田仁娣;;[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艺;[N];中国医药报;2003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李春盛;[N];健康报;2002年
王粮;[N];健康报;2001年
刘道安;[N];健康报;2006年
任欣欣;[N];科技日报;2006年
孙清廉;[N];民族医药报;2007年
王滨;[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朱旭东;[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惠敏;[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吕怀娟;[D];石河子大学;2007年
罗羽;[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刘红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白艳玲;[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宋萍伟;[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廖建梅;[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俞美红;[D];浙江大学;2004年
孟令惠;[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朱立炜;[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朱燕,马莉,蒋玲&&&&作者单位:215002 江苏苏州,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普外科护理组
目的分析本院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找寻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按拒收原因,分项分类统计例数并分析。结果血凝固和血量不足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 结论针对标本采集前、中、后的护理工作,提出八项规范化措施,加强护理管理。
【关键词】& 不合格标本;分析与对策;护理管理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先进的检验手段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障。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要护理人员、患者、检验人员及运送护工等多方面的努力配合才能完成。标本从采集到运输再到实验室环节诸多,只有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1]。为了解本院送检标本的现状,分析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本院2009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标本均在病房护理过程中采集并运送。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检查。将收集的不合格标本按照拒收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检验项目中各类不合格标本的例数,分析产生的原因,以护理科会的形式组织讨论,寻找对策。
  对检验科退回的标本进行筛选,选取273例血液检测标本,按照检查项目和不合格标准分为三项五类,并统计例数,如表1。表1不合格标本拒收原因及项目分布
  3.1原因分析 按照采集前、中、后分析在护理工作中不合格样本的产生原因,现总结如下。
  3.1.1采集前(1)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检验标本与所选真空管不符未能及时发现,送检者送标本时放错位置,导致条码不符。(2)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
  3.1.2采集中(1)真空采血管内呈负压,负压过高或不够,致使标本采集量过多或过少,造成血液浪费或不足。真空管内加入的抗凝剂或促凝剂都应与采集的血液量呈恰当的比例,血液标本过多或过少都会发生抗凝管中血液凝固或促凝管中血液不凝的现象。 (2)临床上多项采集标本时,凝血项监测以第一管为佳。有研究表明第2、3管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与第1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采血时止血带使用时间或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被激活有关。(3)护士抽完血后未按要求充分摇匀试管,操作标准是180度左右摇晃3次,使血液与试管内抗凝剂充分混合。
  3.1.3采集后由于护工责任心不强,没有执行查对制度就将无标本的化验单或标本送往检验科。
  3.2解决方法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提出八项改良及规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中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采集标本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了解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核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申请项目等情况,防止差错。(2)规范标本采集方法,以国际规范穿刺程序[2]为蓝本进行规范化培训,对接受到的监测申请进行准备-核对患者身份-对需要的监测项目需要核定是否空腹-准备器械-安慰患者-患者采取正确的采血姿势-进行必要的文字记录,选择正确的采血真空管类型-选择静脉穿刺点-对穿刺点消毒-使用止血带不超过1min-检查针头和其他器材-进行静脉穿刺-正确的采血次序-释放并解除止血带-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拔出针头-压迫穿刺点-记录采血时间-冷藏标本(如果必要的话)-将正确标注的标本送之相应的实验室。(3)采用正确抽血次序的目的在于避免不同采血管内所含添加剂对其他管测定结果产生影响。按照NCCLS要求,蝶翼针为无菌管&血培养;黄色管&血清分离胶管,和红色管&促凝剂管;浅蓝管&凝血管;绿管&肝素管和血浆分离胶管;紫管&血常规;灰管&抗凝剂+氯化钠管;黑色管&3.8%枸橼酸钠管。(4)正确使用止血带,在穿刺点以上约7.5~10cm的位置扎止血带,对于二次采集,CLSI推荐再次使用前应保证至少间隔2min,再使用止血带1min内进行穿刺,一旦血流入采血管就应该撤去止血带,试验证实,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可使纤溶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3]。但使用止血带时,患者不要进行松紧拳头的动作。(5)选择正确的采血时间及体位, 一般选择清晨空腹时卧位采血。对于急诊患者和运动后的患者应在其休息15min后采血。文献报道有28项生化指标坐位均值都大于卧位[4],可见体位对生化结果影响很大。门诊一般采取坐位,病房内通常为卧位。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同一患者,每次采血最好采取相同的体位,这样前后的检测结果才更有可比性。(6)防止溶血,待静脉穿刺处干燥,再进行穿刺,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穿刺,标本会发生溶血[3];避免不合格的抽血器具;不用过细的针头;抽吸不要用力过猛过快;不要从血肿处采血;不要搅动标本,若有抗凝剂要轻轻充分摇匀[5]。(7)严格掌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高或低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5]。血细胞凝集测定,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血沉为4:1,测血常规时常取1ml,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结果。(8)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减少标本中某些成分的降解,影响检验结果。并强调护工在收取标本时也需要执行检查制度,把握病房最后一关。
【参考文献】
&  1雄立凡,李数仁.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NCCLS.Procedures for the collection of diagnostic blood specimens by benipunelure,approved standard-fourth edition..
  3陈宜镇,陈宏.检验医学在临床中应用,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8.
  4李素珍,林福禧,沈波,等.人体位改变时32项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中化检验医学杂志,):107-108.
  5傅瑜,李东升,刘江虹,等.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7.
  (本文编辑:海涛)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请选择栏目:
当前位置: &&&&&& > 正文
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
特色通关班
精品无忧班
实验无忧班
名师直播提高班
650元/人 
1100元/人 
400元/套 
750元/人 
1300元/人 
500元/套 
850元/人 
1600元/人 
500元/套 
40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
 |  |  | 您的位置: &
新护士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采血技术规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