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颈夹脊穴位有什么危险

主题:针刺 | 医源世界
主题:针刺
≡ 收起全部文章
&&&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状态指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状态,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造成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协调异常。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痉挛状态常见过高的肌张力。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针灸治疗在缓解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查找相关文献归纳如下。
&&& 单纯针刺治疗
1不同针刺理论
1.1醒脑开窍法段美志等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补肾祛瘀法焦杨等 观察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临床疗效,结果提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 通督调神法杨娟 通过对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肢体痉挛,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1.4调和阴阳法王世娟查阅文献资料,探讨调和阴阳针刺法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的应用,得出调和阴阳针刺法虽然形式多样,操作各有异同,但都是运用腧穴的配伍组合及相应的针刺手法,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复归于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
1.5平衡针刺法付怀成为探讨平衡针刺华佗夹脊穴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肌张力、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提示:平衡针刺华佗夹脊穴可降低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胡双力通过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参芪复瘫胶囊单用以及两者联用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优选治疗方案。结果提示:张力平衡针法、参芪复瘫胶囊单用及两者联用均能降低中风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肌张力,并能改善其临床症状。
1.6益肝止痉针刺法刘耀彭等为探索益肝止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益肝止痉针刺法对该病患者痉挛状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和分值改善均显示有差异,初步说明益肝止痉针刺法优于传统针刺法。郭耀光为探讨益肝止痉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在结合相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比较益肝止痉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差异,结果提示:&益肝止痉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程度,且疗效优于传统取穴法。
2不同针刺手法
2.1& 透刺法张文立等在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运用研究探讨中指出采用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经长期临床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经过针刺治疗,不同级别肌痉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阐述了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2.2巨刺法林志诚通过对&巨刺&针法相关文献的梳理,就&巨刺&这种针刺法进行探讨研究,得出巨刺主要适用于痛症及中风后遗症,并且现代学者主要运用于缺血中风(脑梗死),而出血中风(脑出血)的疗效并无专门、针对性的研究。
3不同针刺取穴&&&&
3.1夹脊穴取穴金泽观察针刺颈、腰部夹脊穴治疗中风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腰部夹脊穴针刺法结合常规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4星期。结果表明: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3.2锥体交叉区取穴曹辰虹等观察针刺锥体交叉区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将醒脑开窍针刺组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玉枕至天柱的连线区域,即锥体交叉区预防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并与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提示:针刺锥体交叉区可明显预防或延缓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出现。
&3.3拮抗肌取穴& 王顺等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疗较好。张巍巍近年来采取针刺拮抗肌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观察显示:针刺拮抗肌肌腹部穴位可明显抑制患者痉挛的发生,改善痉挛状态,疗程结束后痉挛明显减轻。
3.4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取穴海英等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结果提示:平衡阴阳配穴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痉挛的疗效。
3.5经筋穴陈振虎等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将60例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5d为1个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结果提示:经筋刺法可以改善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3.6足三阳经穴& 刘保庚等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结果提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3.7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觯书山在康复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针刺与传统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肌痉挛,临床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中风后肌痉挛患者的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针刺疗法,能明显减轻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1针刺结合康复
&&& 杜宏斌等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早期中风偏瘫的疗效。将治疗组46例,头针取穴运动区、感觉区以病变对侧区域为主,体针取肩、曲池、外关等穴,并配合功能锻炼;对照45例仅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提示:针刺可提高高级中枢对随意运动的指挥力、控制力;而运动疗法可提高肌力,恢复期防止肌力过度痉挛。陈新等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结果提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任亚锋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的影响。结果提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四肢肌群及髋内收肌张力。邵中君等[22]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中风患者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结果提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肌张力的增高有显著的康复作用。
2针刺配合艾灸
&&& 陈波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隔姜灸配合针刺治
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并与常规针刺做对照,结果
显示治疗组可以更明显地降低患者痉挛分级,缓解肌紧张及
肌痉挛,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3针刺配合点穴疗法
&&& 苏敏芝采用点穴疗法配合针刺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状态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提示:点穴疗法配合针刺对于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能较快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肢体的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4针刺配合电针
&&& 何坚观察用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肌痉挛治疗效果,为临床上使用电针治疗的频率提供依据,结果提示:不同频率电针对于降低痉挛肌群过高的肌张力,缓解肌痉挛,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都有一定作用,其中低频组疗效高于对照组,高频组疗效优于低频组。
5针刺结合中药
&&& 邢越等选用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中药对照组,3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提示: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取得良好疗效。胡汉力观察了张力平衡针法、参芪复瘫胶囊单用以及两者联用对脑梗塞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影响。结果提示:张力平衡针法、参芪复瘫胶囊单用及两者联用均能降低cI恢复期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肌张力、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二者联用对患者有协同效应,优于二者单用,并且无临床不良反应。
&&&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制约了患者运动功能的锻炼,限制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偏瘫康复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文献和临床报道来看,虽然针灸治疗偏瘫痉挛状态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而且针灸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受针灸时机、针灸工具、选穴配伍、针灸手法、针灸与其他疗法的并用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观察的结论不一,影响了可信度。不同针灸方法的疗效差异及优先等等都是以后研究应注意的因素。这样才能使针灸对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更加规范,针对性更强。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本实验过以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制造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并采取穴位电针刺激方法,观察电针刺激对大鼠摄食量、体质量的影响,并检测血液中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等摄食和能量代谢相关激素的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健康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38只,体质量65-80 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试剂与仪器Leptin放免试剂盒,购于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PY放免试剂盒,购于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G805电针治疗仪,福建医疗器械厂生产。
1-3分组与造模&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只,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30只,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60%、猪油12%、蔗糖5%、奶粉5%、花生5%、鸡蛋10%、麻油1%、食盐2%)Ⅲ。动物居住环境温度控制在25~30℃.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明暗周期12 h,所有大鼠在造模期间自由摄食和饮水,每日晨暮各更换1次食水。每日记录摄食量、饮水量,每周定时测量体质量。14周后。若高脂组大鼠体质量超过空白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且其体质量连续2周内周增幅&10 g认为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有15只大鼠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7只,针刺组8只。
1.4针刺方法针刺时间固定在每日下午3:00-5:00,由专人操作。将实验组大鼠放入自制的固定器中固定,用75%酒精消毒后,用36号美容针直刺双侧后三里5 mm,直刺双侧内关穴1 mm,接通G805电针治疗仪,采用频率为15 Hz,强度为1.5 V的连续波,每穴刺激时间为15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采取同样的方式每日固定15 min。在为期4周的针刺过程中,控制环境温度在25-30℃,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大鼠用普通饲料喂养,所有大鼠在造模期间自由摄食和饮水,每日晨暮各更换1次食水。每日记录摄食量、饮水量,每周定时测量体质量。
1.5标本采集与检测& 实验结束后,将大鼠禁食过夜,次日早晨断头处死,同时留取血样。(1)Leptin测定:取全血2mL.37℃放置30min后,3000 r/min,4℃离心5min,分离血清,采用非平衡法,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放射免疫计数器计数,由高年资专业放射免疫技师操作。(2)NPY测定:取全血3 mL,注入含10%EDTA Na230 IxL和抑肽酶40 IxL的试管中,4℃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为排除蛋白质的干扰,采取酸性乙醇提取法,具体步骤如下:取血浆0.5 txL加1uL酸性无水乙醇(100 mL无水乙醇+冰醋酸1.2 mL),放震荡器上震荡l min,4℃离心15 min,将上清倒入青霉素瓶内.在45&c& 水浴锅上蒸干(24 h即可完全干燥)封口,一20℃保存。测定前每瓶加入pH7.4 PBS 0.5uL溶解,混匀,倒人试管,-20℃4 h以.上完全冻结,然后放置4℃溶解,取上清200 p,L测定用,测定采用非平衡法,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用放射免疫计数器计数,由专业高年资放射免疫工作者操作。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2.0统计软件。以(x5)表示.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非参数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和针刺组大鼠各死亡1只。对照组大鼠活泼好动,皮毛清洁有光泽:肥胖组大鼠行动迟缓,皮毛油腻污秽,对外界反应迟钝:针刺组大鼠反应稍迟缓,皮毛色泽暗,但比模型组有光泽。&&&&
2.2穴位电针刺激对大鼠体质量和摄食的影响& 在针刺开始前,针刺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平均摄食量都为25 g/d,针刺1周后针刺组大鼠的平均摄食量为16g/d并持续此水平直至实验结束,但模型组大鼠的摄食量却并没有明显变化(见图1)。如表1所示,在为期4周的针刺过程中,对照组和肥胖组大鼠体质量缓慢上涨.而针刺组大鼠体质量在逐渐减少。针刺第1周后即可发现针刺组大鼠和肥胖组大鼠的体质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
2.3穴位电针刺激对大鼠血中NPY和Leptin水平的影响& 见表2。经过四周的体表穴位电针刺激后,针刺组大鼠血中Leptin和NPY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虽然针刺组NPY和Leptin水平依旧高于对照组大鼠.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肥胖症是一个以脂肪过多储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代谢紊乱、代谢调节和神经及内分泌的异常。Leptin是一种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是肥胖基因(OB基因)的编码产物。其不但存在于胃主细胞和壁细胞,也存在胃底的内分泌细胞中。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eptin也可以算一种胃肠肽类激素。Leptin由脂肪组织分泌后,进入血液循环。其通过与下丘脑相关的反馈环实现抑制摄食作用。研究表明Leptin水平的高低与体内脂肪组织蓄积成直接比例关系。NPY是1982年首次从猪脑中提取的一种含36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属胰多肽家族。现在认为NPY参与摄食的启动与维持,是下丘脑中最重要的食欲促进因子,在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本实验采取孙志等推荐的高脂饲料配方,用刚断乳的SD雄性大鼠(约1月龄)造模,由于这些大鼠未曾接受过普通饲料喂养,故对高脂饲料较为适应。由于遗传、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影响,14周后,30只大鼠中只有15只制作单纯性肥胖模型成功,造模成功率为50%。本实验观察到,经过1周持续规律的电针穴位电针刺激后,单纯性肥胖大鼠的体质量以及摄食量即可明显下降,而持续四周的穴位电针刺激可以使单纯性肥胖大鼠的体质量持续下降,但摄食量却无明显变化。另外,本实验检测到单纯性肥胖大鼠血清Leptin和NPY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体表后三里和内关穴位电针刺后针刺治疗后针刺组肥胖大鼠血Leptin和NPY表达下降。实验显示针刺可以影响单纯性肥胖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同时伴随有血液中NPY和Leptin水平的改变,并且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应激的影响& ,提示电针刺激可能通过调整肥胖大鼠能量代谢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NPY水平,发挥减轻体质量和抑制食欲作用,而肥胖大鼠体质量下降的同时.可能是因为反馈调节,Leptin水平随之下降。
&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针刺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目前治疗中风偏瘫的趋势是针刺和现代康复手段结合,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现将近年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文献综述如下。
1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
1.1& 阳经取穴结合康复训练孟祥慧等&& 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穴,调和气血运行、疏通经脉通路。康复训练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法,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7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6.2%。冯岩等 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60例,结果总有效率86.7%。
1.2分期取穴结合康复训练& 马玉琴等 根据Brunn-strom运动恢复六阶段理论把中风的恢复过程分为软瘫期(I、Ⅱ期)以上肢阴经、下肢阳经腧穴为主,痉挛期(Ⅲ、Ⅳ期)以上肢阳经、下肢阴经穴为主.恢复期(V、Ⅵ期)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观察分期循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优于针刺组、运动组。贺青涛等 观察分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疗效,康复训练以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等内容相结合,结果从治疗后FMA、FAC等量表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1.3& 醒脑开窍法结合康复训练& 王小清等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康复训练以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等内容相结合,观察治疗急性脑梗死早期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赵令才&& 采用醒
脑开窍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康复训练以促通技术为主综合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
1.4& 平衡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 李树伟等 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以先刺痉挛优势侧,行较重提插手法,后刺痉挛劣势侧,行轻柔捻转手法,康复训练以易化技术为主,观察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刘兆平等& 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康复训练予以足下垂康复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1.5靳三针结合康复训练& 周昭辉等 根据偏瘫的状态和程度,有选择性地使用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以及上下肢挛三针配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ND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庄礼兴等&&& 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简化Fug-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Brunnstrom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1.6&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 周立志等观察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Fugl-Meyer及Lindmark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李万浪&&& 观察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且治疗组ADL能力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
1.7&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 李小军采用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6例.结果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Bobath疗法。疗效优于先头针后进行Bobath疗法。郑盛惠等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并检测血浆血栓素B:(TXB2)、6一酮前列腺素F1a(6一Keto-PGFla)的水平,结果治疗组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1.8综合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 钟玲&&& 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电针、PT、OT康复训练,观察中风偏瘫中西医结合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匡桂梅&&& 采用针灸、常规康复、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手法康复等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6例,结果综合组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9其他针法结合康复训练& 张宁霞等&& 观察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7.5%。石敦康等&& 观察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结果此法的即时镇痛效果和疗效维持时间均优于单独康复疗法。刘鑫等&& 采用针刺刺激点结合康复治疗脑出血偏瘫患者102例,结果此法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并能有效防止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2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临床研究的对照方法
2.1针刺结合康复与单一针灸对照& 刘裕民_加&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30例,与单纯针刺治疗对比观察,结果针刺配合运动疗法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付春爱等&&&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对比观察,结果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2.2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一康复的对照& 肖建等 观察针刺结合Bobath治疗脑卒中偏瘫4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FMA和Barthel数治疗后评分优于单纯Bobath组。牟欣等 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70例,并与单纯康复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针刺结合康复与单一针灸、单一康复的对照& 张虎等 观察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康复结合体针组的FMA、BI得分均显著高于单纯康复组和单纯体针组。林琳等&& 观察研究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并与针灸组、促通组对比观察.结果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
2.4针刺结合康复与常规药物对照& 燕醒狮& 观察早期康复及针刺配合西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康复及针刺治疗,与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付乐芝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均优于对照组。
2.5& 针刺结合康复与多种治疗方法对照& 郑文凯等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瘫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针刺组、康复组、常规用药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及常规用药组。裘亚龙&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并与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联合康复组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优于其他2种治疗方案。
& 综上所述.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各种临床研究层出不穷,疗效也已得到肯定。怎样能更好、更有效地结合运用针灸与康复训练,今后,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探讨治疗过程中针灸与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研究找出一种能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2)现阶段可进一步加强针刺与康复相结合改善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靶点;(3)应从整体康复考虑,既要躯体康复,又要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
&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是指由于颅内小血管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腔隙状态)和血管狭窄或脑部血液低灌注状态(脑白质疏松、Binswanger病)而导致的,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或痴呆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SIVD是造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重要原因,包括了从轻微的认知功能下降至明显痴呆的各种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其中具有较大均质性的一个亚型,因而成为VCI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对象 。本病属于中医学&呆痴&范畴。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显示,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确切。现笔者将近年来针刺治疗该病的相关研究及结果进行概括,综述如下。
&&& 临床研究
&&& 头针是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内经》中就有头针治疗各种疾病的记载。目前头针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认知功能损害、眩晕等症状疗效确切。谢冬玲等& 研究发现,头皮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认知功能的干预有积极作用。赖新生等& 针刺百会发现可使患者定向、瞬时记忆、长时记忆、动物名、划销和计算、分类与类同等方面评分有明显提高。周晓平等&& 用百会、神庭、本神、风府等穴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观察疗效患者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Revised simple mentalstate scale,MMSE-R),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的CLOXl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针刺诸穴能明显改善患者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的认知功能。李岩等& 通过局部针刺疗法发现,针刺可能通过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改善皮层抑缺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特别在改善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刘翼程等& 将108例脑梗死后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取头针治疗和西药治疗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 mentalstatus examination,MMSE)、Blesse痴呆量表(Blesse dementiascale,BDS)、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
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0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的变化。结果证明头针能改善脑梗死所致VD患者的智能状况。刘智斌等& 研究发现,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也具有确切疗效。王敏等& 观察&头三神&一神庭、本神、四神聪为主综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结果发现针刺可改善患者的智能水平、康复ADL能力。牛文民等& 运用神庭、头临泣(双)、本神(双)、头维(双)、率谷(双)、曲鬓(双)、四神聪、百会、玉枕(双)等穴,采取头针久留针法,治疗有效率高于口服都可喜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楚佳梅等& 。研究发现,采用头皮针久留针的治法还能够改善V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波幅,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也有研究表明& ,针刺百会、大椎可降低脑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使一氧化氮含量减少,从而起到清除脑组织中的自由基的作用。而针刺百会、水沟等穴,能提高额叶、颞叶、豆状核区、丘脑等部位葡萄糖的代谢水平,从而提高记忆学习能力 。
&&& 体针是针刺治疗中最常见、最多应用的。通过针刺经络腧穴,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激发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黄凡等& 选用百会、人中、神门为主穴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显示针刺疗效确切。于晓刚等&& 以百会、神庭、风府、印堂、大椎、曲差、风池等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显示针刺对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具有良好调节作用。周洪艳等& 采用俞原配穴对VD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发现俞原配穴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且近期疗效显著。陈俊琦等& 采用百会、人中及双侧神门&通督调神&针刺疗法治疗VD 25例,发现针刺诸穴能促进患者智力水平较为全面的改善。曹金梅等& 采用&醒脑化痰&针法,取主穴:四神聪、印堂、人中、中脘,辨证加减肾俞、膈俞、太溪、丰隆、足三里、关元等穴,60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MMSE-R、日常生活能力修订量表(Revised ac.tivity 0f Daily Living Scale,ADL-R)积分情况。结果显示:患者认知记忆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前改善,且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赵惠等& 以原络配穴为主,取神门、太溪、丰隆、太冲、百会、风池、大椎、关元等穴,按祛瘀通经,补虚泻实操作,同时对关元、太溪、太白3穴施以雀啄灸法,对大椎或丰隆穴采用三棱针刺络放血,结果提示针刺能够提高和改善患者MMSE、长谷川痴呆修订量表(Revised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的评分以及ADL评分。于涛等& 选用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发现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 电针疗法将毫针针刺作用与电刺激的生理效应有效地结合起来,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相对于普通针刺来说,可明显提高一些疾病的临床疗效。江钢辉等& 采用电针智三针和四神聪治疗VD,发现患者HDS、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主要症状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口服尼莫通对照组。赵宏等& 取太阳(双)、百会、风府电针加风池、合谷、太冲、上印堂等穴治疗重度VD 1个月,患者MMSE、ADL、中医证候积分表积分较前明显好转(P&O.01),随访6个月发现,患者MMSE、ADL积分较治疗前仍有明显改善,体现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彭唯娜等&& 选取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太冲、上印堂等穴,运用电针治疗重度VD,发现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王惠明& 采用电针治疗VD,与尼达尔、喜得镇药物组对照治疗3个月,发现电针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总体认知功能。彭晓虹等& 选取四神聪、百会、神庭及双侧风池穴,将穴位分为神庭、百会和左、右神聪及前、后神聪和双侧风池2组,每日电针1组,2组交替使用,l周电针5次,共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MMSE、ADL-R评分均较治疗前大幅提高。
&&& 除上述的头针、体针、电针外,还有很多其他针法在临床治疗研究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独到的作用。李志&副予双侧的上焦区、肾区、脾区眼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均有改善。王恩龙&& 通过眼针治疗也取得一定疗效。选取双眼肝区、肾区,用0.5寸毫针沿眼眶内侧斜刺,不使用提插、捻转等手法,结果发现眼针治疗组效果优于脑复康药物对照组。江红等& 也研究发现,运用眼针治疗VD能改善患者的近期症状、提高智能。徐世芬等& 以多中心随机对照来研究靳三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取穴: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2寸处为第1针,第l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针),迟缓瘫取足三针(伏兔、足三里、阳陵泉),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痉挛瘫取上肢挛三针(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鼠蹊、阴陵泉、三阴交),发现靳三针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陈琪等& 于耳穴神门、脑、肾等处压贴王不留行籽治疗,每日揉按5次,每次5min,两耳交替,结果疗效与口服尼莫地平相当。王玲& 研究显示,针刺血管性痴呆患者颈3~7夹脊穴配风池、完骨、天柱穴,中等刺激强度,1次/d,10次为1个疗程,效果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静滴胞二磷胆碱0.5g,1次/d,14次为1个疗程)。刘智斌等& 运用嗅三针治疗VD,取双侧迎香穴进针透刺至上迎香穴,第3针从两侧阳白穴连线中点进针向印堂穴透刺至鼻根,待患者有流泪和鼻腔酸楚等得气感后留针1h,每日上午治疗1次,连续治疗5d,休息2d,共10个疗程,结果显示有效率为80.00%。李滋平&&以舌针为主治疗VD,选用心穴(位于舌尖部)、脾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寸,旁开O.4寸)、肾穴(沿舌面前后正中线向后1.6寸,旁开0.4寸)。常规消毒后用28号1~1.5寸毫针快速进针1~2分,顺时针大弧度捻转12次后出针,刺激强度以出现舌体抽动为佳。结果发现患者MMSE、HD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林树芬& 采用生物全息穴之心、肾穴、头穴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结果发现生物全息穴注射NGF治疗,早期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残程度。金肖青等& 观察头穴电针加穴位注射对VaD的疗效,结果患者HDS-R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并发现治疗后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5针刺综合治疗
&&& 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药物各有所长,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
辅佐,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卢中莲等& 采用复智汤结合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可显著提高MMSE量表评分,降低BDS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尼莫同注射液。张敏等& 设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口服银杏叶片,与口服银杏叶片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王重新& 将60例VD患者,在脑蛋白水解物静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内关、人中、百会、上星、神庭、神门、足三里、丰隆、太溪、三阴交穴,发现针刺加药物疗效优于单纯用药物治疗。王广&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针刺取穴:百会、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结果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同时治疗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增高,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内皮素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养血清脑颗粒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陈少仁等& 在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维生素E胶丸、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VD的基础上,加用百会、内关(双)作为针刺治组,结果发现针刺组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所有人选有效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王谨敏等& 对针灸结合康欣胶囊、康欣胶囊、西药双氢麦角碱(喜得镇)3组VD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针刺取四神聪、风池、百会等穴,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在改善智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与其余2组疗效相似,不过对调节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的活性,改善血液凝、黏、聚的病理状态有重要意义。
&&& 实验研究
&&& 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较快,涉及到针刺对模型动物行为学、自由基、神经递质水平以及细胞凋亡、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卢雨微等& 针刺耳穴脑、肾并采用Stanes三等臂y一型迷官箱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发现大鼠海马区B淀粉样前体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减少,平均光密度值增高,测试结果显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鼠的记忆功能。李刃等&& 通过电针百会、大椎,观察脑缺血大鼠血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可使脑缺血后血清低GSH含量及低GSH.Px 活性均增高。表明电针对脑缺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对脑功能损伤可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生长抑素系统(Somatostatin,SS)与中枢胆碱能系统密切相关,ss系统阳性神经突触和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的大型神经细胞之间形成丰富的神经突触,ss系统接受胆碱能系统的传入,参与中枢胆碱能系统对学习记忆的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破坏后,脑内ss含量明显减少,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退。黄春元等& 运用头针针刺大鼠发现,大鼠己酰胆碱酯酶活性及ss含量均上升。张会珍等& 选用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穴电针治疗VD模型大鼠,发现电针能拮抗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受损神经细胞修复。内皮素(Endothelin,ET)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维持缺血低氧脑组织的灌注压,而血浆ET含量增高,血管持续性收缩,就会加重脑缺血,同时其作用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钙超载,产生自由基,进一步加重脑损害。邵瑛等& 观察电针对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ET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性缩短,血浆ET含量显著性降低,提示电针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调节血浆ET含量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体外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体内可诱导血管生成,在脑缺血后促血管形成中起主要作用。黄晓琳等&& 发现,电针结合磁刺激可以上调梗死灶周围VEGF的表达,并以脉冲电针刺激百会、水沟,结合磁刺激干预急性脑缺血模型,结果显示单纯电针或磁刺激均可使VEGF表达增强。
&&& 问题与展望
&&& 综上所述,SIVD以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是造成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疗效确切& 。但目前对于本病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①由于辨证分型、穴位选取、针刺方法多样化,缺少客观的现代技术手段以及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使科研设计和临床研究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②SIVD认知功能损害最重要的表现是执行功能障碍& ,目前仍缺乏对SIVD的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标准工具,各种量表都有其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局限性,针刺对于本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针对性不强。③对于已经形成SIVD的病例治疗研究较少。
&&& 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治法的同时,还需借助现代科技,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不断探索和研究针刺在该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治疗,使治疗水平和远期疗效进一步提高。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近年来,针灸治疗冠心病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 魏瑞仙等用子母补泻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冠心病,分组分别取双侧神门(本经子穴)或太白(子经子穴)针刺,每隔10rain用捻转泻法行针1次,30min后起针。孙国胜等& 用郄门穴配合额旁1线治疗心绞痛,取双侧郄门直刺1~1.2寸,针感达到胸部时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运针。取双侧额旁1线,与头皮呈30。角快速将针刺人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刺入1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rain,中间每隔5rain行针1次。痰盛者加丰隆,急躁易怒者加太冲,气虚血瘀者加血海、足三里。临床总有效率87.5%。刘丽莉& 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主穴取百会、膻中,肝气郁结型选太冲、期门,气郁化火型选行间、内庭,忧郁伤神型选内关、通里,心脾两虚型选足三里、三阴交,阴虚火旺型选太溪、三阴交,针刺。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3.3%。
2针刺配合艾灸
& 刘建荣等&& 用针刺联合灸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向脊柱方向采用无痛针法斜刺心俞、厥阴俞,缓慢进针0.5~0.8寸,行提插、捻转轻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min。膻中沿皮向下斜刺,内关向上斜刺或垂直刺(以有酸胀与沉重感、针感放射至中指为佳)。取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即留针,每5min运针1次,留针15~20min。艾灸取穴内关、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用艾条自上而下行雀啄灸,以局部皮肤灼热而不灼痛为度,每个穴位灸5~10min。临床总有效率91.4%。林芳等& 用温和灸加浅针治疗心肌缺血。点燃两条艾条,温和灸膻中、气海,然后侧卧位灸双侧膈俞,每穴10&15rain,至皮肤潮红为度。艾灸完毕后用传统的浅针(缇针)在膻中上搔刮,行平补平泻手法,达81次。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3.3%。吴长岩等& 以温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主穴取心俞、厥阴俞、膻中、内关,心血瘀阻证加膈俞、血海、地机,痰浊壅塞证加丰隆、阴陵泉,气阴两虚证加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心肾阴虚证加肾俞、巨阙、关元、太溪。患者先取俯卧位,毫针向脊柱方向采用无痛针法斜刺心俞、厥阴俞,缓慢进针0.5&0.8寸,行提插捻转轻手法,得气后留针。在两穴上施温针灸,剪取4段长2cm左右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共施3壮,留针30min。启针后,患者再取仰卧位,向下斜刺膻中0.3~0.5寸,直刺内关穴0.3~0.5寸,行针得气后,在两穴上施温针灸,取用lcm左右艾条,共施3壮;配穴毫针常规操作,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 毛爱民& 用背俞穴挑治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取双侧心俞、厥阴俞,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自制挑治针刺入穴位后,由浅入深挑断白色纤维,期间针刺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心胆虚怯加胆俞,心阳虚加膻中、列缺,心阴虚加三阴交、太溪,心阳虚加大椎、关元,心血瘀阻加膈俞、膻中。在每个穴位快速以泻法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临床总有效率93.3%。
4针刺配合拔罐
&&& 尹伦辉等& 用针罐结合治疗中老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取穴膻中、巨阙、背部压痛点及双侧内关、心俞、膈俞,针刺,出针后以3cm口径玻璃罐用闪罐法在心俞、膈俞、膻中、巨阙及背部压痛点拔罐,致局部温热后,留罐10min。临床总有效率97.5%。
&&& 李建媛& 针刺背部反应点治疗冠心病。先在背部沿督脉按压棘突找出压痛点,然后沿棘突两侧膀胱经循按找出压痛点,在按压压痛点时注意有无疼痛向心前区放射。取穴棘突下压痛点、棘突旁压痛点针刺,使有酸麻胀感,并使针感向心前区发散。针刺后接G6805&1脉冲治疗仪,用连续波,强度以能够耐受为度。临床有效率80.0%。王欣等 叫针刺大陵、曲泽治疗冠心病。大陵穴组取两侧大陵,毫针垂直刺入7.5~12.5mm,均匀地提插捻转,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觉后,接G6805电针仪连续刺激30min。大陵连接电针的负极,以医用胶布把一2mm&2mm对折后的锌片固定在心包经上距大陵上1寸处,把电针的正极连接在锌片上,同侧的正负极必须是出自同一输出电钮,用疏密波和固定频率,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曲泽穴组用毫针直刺20~25mm,曲泽连接电针的负极,以医用胶布把一2ram&2mm对折后的锌片固定在心包经上距曲泽上1寸处,把电针的正极连接在锌片上,余同大陵穴组。程斌等&-用电针治疗冠心病。取双侧神门和少海,垂直刺入10mm,出现酸麻胀等得气感觉后,行平补平泻手法,接电针仪连续刺激30min。将电针的负极接于神门(或少海)上即有效电极,正极以导电贴片连接在心经循行路线神门(或少海)上3寸处即无效电极,电针波型为疏密波,其疏波为4Hz、密波为20Hz,刺激强度以引起局部肌肉微颤且能耐受为度,另一侧穴位操作相同。
&&& 虞金龙等&& 取足三里穴,用lO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直刺穴位,得气后回抽,若无回血即由深至浅、分层注射黄芪注射液。临床总有效率82.6%。张慧& 取至阳、双侧内关,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川芎嗪注射液2mL、麝香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O.5mg,双内关每穴注射1.5mL,至阳注射2mL。临床总有效率90.0%。韩勇等&& 用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第1组取内关(双)、丰隆(双)、阳陵泉(双),第2组取心俞(双)、通里(双)、太冲(双),第3组取膈俞(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根据病情3组穴位交替加减使用。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穴位注射,用一次性2mL或5mL注射针管抽取复方香丹注射液2~4mL,每次选择2~4个穴位,严格消毒后针刺,针刺深度以产生针感为度,回抽无血时将药物注入O.5~lm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9.3%。
&&& 陈可劲等& 以激光血管外及穴位照射治疗冠心病。将心脑血管三高激光治疗仪戴在患者左手腕上,使靶血管定位器对准腕部桡骨茎突凹陷处,4个激光输出口对准桡动脉,中间一个激光输出口对准内关穴,输出功率为25MW,照射时间为每次30min;临床总有效率91.8%。
&&& 罗陆一等& 用超声波刺激虚里穴(左乳下心尖搏动之处),采用超声治疗仪,在超声探头均匀地搽上耦合剂,然后将探头紧贴于患者皮肤,治疗时间自动定时为20min。心绞痛总有效率85.O%,心电图总有效率72.5%。
9针灸结合中草药
&&& 巴艳&&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刺取双侧内关、神门、心俞、膈俞、阴陵泉、膻中,配以人参15g,丹参15g,川芎lOg,三七粉3g(冲服),薤白lOg,瓜蒌15g,枳壳lOg,地龙lOg。临床总有效率81.0%,心电图总有效率68.4%。王珍萍等&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穴内关、神门、间使、通里、大陵和曲泽,用平补平泻手法。另用黄芪、丹参各30g,党参、赤芍、桃仁、延胡索各lOg,川芎15g,葛根lOg,三七粉6g(冲服)。临床总有效率93.3%。吴宝庆等& 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和温针灸治疗胸痹。取大椎、肺俞、心俞、厥阴俞为一组,膻中、中脘、关元、中府为另一组。先取前组四穴行补泻手法2~3min后,穴上针柄置1~2cm艾条,温针灸10~15min,再以同法取后组四穴。临床总有效率88.5%。曹建萍等& 用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主穴中第1组为心俞、巨阙、心平(经验穴,即少海穴下3寸),第2组为厥阴俞、膻中、内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血瘀型加膈俞、血海,痰浊型加丰隆、肺俞,阴虚型加太溪、三阴交,阳虚型加大椎、关元,气虚型加气海、足三里。另用党参、黄芪、丹参、降香、苏木、川芎、红花、香附、郁金、延胡索。吕金阳-z--用针药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仰卧位,取内关、膻中、丰隆,得气后留针15min,起针后俯卧位,取心俞、厥阴俞、至阳针刺,得气后留针15min,诸穴每5min行针1次。另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I临床总有效率90.3%。
10针灸联合中成药
&&& 刘震& 用麝香保心丸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刺心俞、肝俞、肾俞,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临床总有效率90.0%,心电图总有效率72.2%。林婉娟等&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主穴选膻中、内关、合谷、心俞、至阳,心血瘀阻证加膈俞、血海、地机,痰浊壅塞证加丰隆,气阴两虚证加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心肾阴虚证加。肾俞、厥阴俞、关元、太溪,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属气虚证则气海加灸,留针20min,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临& 床有效率90.0%。马玉娟等& 用步长稳心颗粒配合针刺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主穴取心俞、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阳虚者加膻中、列缺,心阴虚者加三阴交、太冲,心阳虚者加大椎、关元,心血瘀阻者加膈俞、膻中,心脾两虚者加脾俞,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每穴快速以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溪或昆仑),留针30min。临床有效率93.3%。蒋莉娅等& 用血栓心脉宁片结合针灸刺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针刺用泻法取郄门、内关、神门、太冲、膻中、大椎、心俞、命门及肾俞,并视患者体质选择大椎、膻中及心俞,用梅花针叩刺3~5下,将真空罐覆盖其上抽气减压,每穴放出3~9mL血液。临床总有效率91.4%。11针灸结合西药
&&& 于月罡& 取膈俞,膻中,心俞,内关。膈俞、心俞斜刺向脊椎方向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反复捻转;膻中平刺0.5~1寸,得气即可,留针30min。取针后用艾炷每穴灸3壮。另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临床总有效率65.0%。张琳等& 针刺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郄门、心俞、至阳、膻中,施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行针1min,每1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另服阿司匹林、盐酸氯吡格雷、单硝异山梨酯缓释片、倍他乐克缓释片、培哚普利、辛伐他汀,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4%,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5.7%。李景君等& 主穴取膻中、巨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心血瘀阻配膈俞,气阴不足配太溪,心阳不振配命门,痰浊壅盛配丰隆,进针O.8寸,得气后留针20min,其间每隔lOmin捻转行针1次,膻中、巨阙、内关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另服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静脉注射冠心宁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林连枝等& 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取双侧内关用指针治疗。另服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心绞痛发作时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90.0%,心电图总有效率87.5%。
12针灸结合中药及西药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丁乾德& 用硝酸甘油O.3mg或二硝酸异山梨醇5mg舌下含化,伴高血压加服硝苯地平lOmg。另针刺内关(双侧)、膻中、心俞或膈俞,留针15~30min(必要时用温针、悬针)。或用杜冷丁25mg加注射用水lmL,在双侧内关及膻中分别注入0.5mL。另服冠心定痛汤,冠心苏合香丸或速效救心丸。临床总有效率96.7%。姚学旺等取穴心俞、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阳虚者加膻中、列缺,心阴虚者加三阴交、太冲,心阳虚者加大椎、关元,心脾两虚者加脾俞,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用快速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溪或昆仑),留针30min。另服肠溶阿司匹林,并用极化液静脉滴注,口服祛痰化瘀汤。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76.7%,静息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3.3%。金志泽等& 主穴取内关,心血瘀阻配膈俞,气阴不足配太溪,心阳不振配命门,痰浊壅盛配丰隆。另服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静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临床总有效率95.9%,心电图总有效率71.4%。陈洪利& 取双侧内关,快插慢提并施以快速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留针20min,并根据病情酌情应用溶栓、抗凝、营养心肌西药、内服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总有效率100%。
&&& 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晋库根等& 选胸腔区、血管舒缩区,用头针以KWD一8081脉冲针灸治疗仪,选疏密波频率刺激20min,留针10min,配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消心痛、倍他乐克、辛伐他汀,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给予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临床总有效率94.1%。杨睦富等& 针刺取穴内关、神门、间使、通里、大陵、曲泽,用平补平泻手法,另用硝酸酯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降血压或降血脂治疗,服益心化瘀汤。临床总有效率93.3%。戴伟杰& 取穴心俞、肝俞、膈俞、三阴交、外关、膻中、巨阙、内关,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1min,每分钟运针1次,留针30rain。悬灸法取双侧内关、双侧心俞、膻中、至阳,依次用艾条施温和灸各5min。另服硝酸酯类药、B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极化液静滴、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并用参麦注射液20一40mL、红花注射液20mL分别静滴,服温。肾疏肝中药。临床总有效率89.6%,心电图总有效率77.1%。
& 研究证明,针灸不单能增强体质,也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配合中、西药,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升生活质量。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上胸部及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其发病率为70%~87% 。中医称痤疮为&粉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素体湿热内蕴,加之感受风邪。
& 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中医疗法,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记载日:&凡用针者&&宛陈则除之。&《素问&血气形志》日:&凡治病
&&&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田楠(硕士研究生)、陶晓雁、周宇(硕士研究生)、谢朝霞(硕士研究生)、]
& 作者简介:田楠(1988一),女,2006级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临床。E-mail:mybox.com
& 通讯作者:陶晓雁(1959一),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针灸教学、临床、科研。E-mail:taoxyl028@126.com必先去其血&&。&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拨罐时,由于血液的排出和局部的温热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有利于炎症消散。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现将近5年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单纯刺络拔罐
&&& 临床文献报道单纯应用刺络拔罐治疗痤疮,选穴以大椎、背俞穴和膈俞为多。大椎为督脉腧穴,位于后项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是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刺激此穴可疏调阳气、泄热除湿。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具有调节脏腑气机,提高机体功能的作用,肺主皮毛,其华在面,点刺肺俞可以宣发肺气、清泻肺热。膈俞穴为&血会&,《针灸逢源》记载&治诸血证及胸胁痛&,刺之以调血理气、平衡阴阳。
&&& 吴芳芳等&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30例青春期痤疮患者行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根据症状每次于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中选取两穴,三棱针点刺后留罐10一15分钟,5~7天一次,治疗6次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王艳梅& 用一次性41/2针头点刺大椎、肺俞、膈俞4~8针,令每处出血2~5 ml,3日一次,治疗10次后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王斌& 治疗42例门诊痤疮患者,每次于大椎、肺俞、脾俞、后背阳性反应点中选3&5穴刺络拔罐,放血量约3&5 ml,隔日1次,8周后总有效率为95.2%。卢国清等&& 亦报道对30例女性痤疮患者行大椎、双侧委中刺络拔罐,每周一次,连续治疗4&6次后痤疮显著改善。
2刺络拔罐配合针刺
&&& 不少医者在刺络拔罐的同时,根据经络、脏腑辨证,配合针刺调理机体气血运行,选用曲池、合谷、三阴交、足三里、丰隆等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大肠与肺相表里,针之通腑清热,使邪有出路。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大肠经&人下齿中,环出挟口&,循行于面部口周,四总穴歌有&面口合谷收&,针刺可起到疏散风热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足三阴经交会穴,并且手足太阴经同名经经气相通,针刺可以培补气血生化之源,养血调血。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颊中,旁纳太阳之脉&&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循发际&,为循行于面部的主要经脉,针刺足三里、丰隆以行气健脾利湿。宣守松 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针刺合谷、曲池、风门、足三里、阿是穴,并分型加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叩刺穴位拔罐,主穴大椎,肺经风热型配肺俞,脾胃湿热型配胃俞,热毒内蕴型配灵台,气滞血瘀型配膈俞,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1.11%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显著(P&O.05)。莫太敏&& 对42例痤疮患者行三棱针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刺络拔罐轮替选用大椎、肺俞(每次一侧),配合曲池提插泻法、三阴交捻转补法,罐内出血量达2 ml时即取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痤疮显著改善。
&&& 现代研究表明白介素-6;参与痤疮的病理生理过程,对痤疮皮损的炎症形成和增加T细胞在表皮内的聚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雷波等&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聚合性痤疮20例,治疗组曲池、合谷、血海、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常规针刺,配合大椎、肺俞穴梅花针扣刺拔罐,以出血l一2 ml为度,对照组口服美满霉素胶囊,2个疗程后,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 值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下降的差值亦有显著差异(P&O.05),虽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由于美满霉素存在一定不良反应,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因而认为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痤疮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 在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同时,亦有少数医者对远期疗效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进行观察。黄桂兴等& 采用电针脐周穴位配合大椎、肺俞交替刺络拔罐治疗痤疮32例并进行6个月后随访,发现3个疗程后痤疮消失,并6月内未出现新痤疮者有7例,占21.9%,痤疮基本消失,过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遇月经周期生理变化时问歇出现数个痤疮,但易自愈者有17例,占53.1%,痤疮明显减少,但仍有散在生长者有7例,占21.9%,治疗前后痤疮无变化者有1例,占3.1%。刘衍
&& 应用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35例,治疗组针刺大椎、肺俞、胃俞、膈俞、足三里、合谷、曲池、内庭,配合大椎、肺俞、胃俞刺络拔罐,西药组局部外用维胺酷维E乳膏,中药组用五味消毒饮合茵陈蒿汤加减,8周后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O.05)。
3刺络拔罐配合耳针
&&&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五阅五使》:&耳者,肾之官也。&《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难经四十难》:&肺主声,令耳闻声。&可见耳廓虽小,但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为诸经通过、终止、会合之所。通过刺激耳穴,调节全身经脉脏腑,以使经脉调和,气血通畅,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侯广云等& 将87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取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刺络拔罐,取耳穴神门、内生殖器、内分泌、肾上腺,用埋针法治疗,对照组仅取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刺络拔罐,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5.7%(P&O.05)。王瑾& 取大椎、肺俞、后背反应点3~5个刺络拔罐,并取耳穴肺,有脓疱者加心,皮脂溢出较重加脾,大便秘结加大肠,痛经加肝,均用毫针刺法,3个疗程后,33.3%的患者痤疮全部消退,52.8%的患者痤疮基本消退,5.6%的患者痤疮明显减少,但仍有散在生长。焦红权等&& 取大椎、肺俞、胃俞刺络拔罐,并取耳穴内分泌、肺、胃、面颊、大肠、便秘点、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5.7%。
&&& 耳尖穴位于耳轮的顶端,《厘正按摩要术》日:&耳上轮属心。&《素闻&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运行气血,于耳尖穴放血,可以疏风泄热活血,疏通经络气血。临症时尚有医家单用耳尖穴放血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熊涛等& 取双侧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于大椎穴刺络拔罐,3周后总有效率为93.3%。周莹等& ]采用双侧耳尖放血,结合大椎、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85例患者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76%。有内服、外敷、药浴、熏蒸等多种,在中药性味选择方面多依据辨证取材。黄萌等& 将129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熏蒸组用中药痤疮方(自拟)熏蒸,熏蒸加刺络拨罐组用痤疮方熏蒸加夹脊穴刺络拔罐,对照组外用药水(自拟)冲洗,3组均口服自制清血合剂,6天后熏蒸加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5.56%,疗效最佳(P&O.05),并报道熏蒸组及熏蒸加刺络拔罐组各有4例皮肤出现轻度干燥的不良反应,外用润肤剂后干燥消失,对照组有8例出现脱屑的不良反应,7例出现干燥,外用润肤剂后明显缓解。眭道顺等& 将66例难治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内服自拟中药,对照组单纯自拟中药内服,治疗后皮损减少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76.67%疗效明显(P&O.05),炎症改善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22%,较对照组46.66%疗效明显(P&O.05)。黄瑾等&&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取大椎、心俞、肺俞、脾俞、灵台,刺络拔罐,配合口服痤疮合剂(自拟),外用痤疮膏,对照组口服痤疮合剂,治疗组总有效率97.4%,较对照组88%疗效显著(P&O.05)。
4刺络拔罐配合局部火针
&&& 《理瀹骈文》日:&热证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能引热。使热外出也,即从治之法也。&火针疗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进而排除脓毒、消肿散结。另一方面火针又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以热引热&,使火热毒邪外散,从而达到活血行气、祛邪解毒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火针局部刺激可使兔耳廓皮肤表面复层鳞状上皮增厚明显减轻,改善毛囊扩张、毛囊内过度角化、间质充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皮脂腺增生& 。郑雪梅&&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轻、中、重度患者分治疗组、单纯体针组、西药组,治疗组采用局部火针加背俞穴刺络拔罐,单纯体针组以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为主穴,西药组口服美他环素,外涂盐酸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2个月后,治疗组、单纯体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5%、91.6%(P&O.05)。任幼红等& 采用局部火针配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58例痤疮患者,亦取得显著疗效。
5刺络拔罐配合中药
&&& 在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方面,中药给药方式
&&& 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临床中有医家在刺络拔罐的同时综合应用针刺、耳针、火针、药物。如孙慧丽&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综合应用耳针、刺络拔罐、内服汤药疗法,对照组仅口服中药汤剂,40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P&O.05)。陈海林& 对52例患者行针刺、刺络拔罐、外敷中药面膜治疗,针刺选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四白、颧髂、下关、颊车、病变局部四周穴,胃热加内庭、足三里,便秘加天枢、支沟,大椎刺络拔罐,外敷中药面膜,2个疗程后疗效满意。李秀& 治疗34例女性痤疮患者疗效明显,额头部较重者,选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两颊较重者,取颧谬透四白、下关透听宫;口唇边及下颏较重者,取地仓透颊车,及迎香、承浆、听宫、听会,便秘者,取大横、天枢,行经时选关元、气海、水道、水分,结合大椎、肺俞、督俞、膈俞、肝俞、脾俞刺络拔罐,辅以手法推拿颜面部胆经、胃经、督脉腧穴,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1%。张燕梅& 对32例患者行针灸治疗,痤疮结节及囊肿局部用火针点刺,结节、瘢痕处悬灸,背部走罐,肺俞、膈俞、脾俞刺络拔罐,周永琴心&&对35例患者采用经络环皮部挑治法,并在背部膀胱经与督脉放血拔罐、背部反应点挑刺、耳尖放血治疗,疗程结束后,均使痤疮显著改善。
&&& 痤疮的日常调理及生活指导日渐受到重视,多数文献有提及&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高糖高脂食物,并注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应用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有效率多在85%以上,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大椎、背俞穴和膈俞;放血针具有三棱针、采血针和梅花针。刺络放血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体液系统,调整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力;拔罐法可通过负压作用产生组胺或类组胺物质,达到活络、祛风除湿的目的,排除体内毒素,改善局部皮肤营养状态&& ;刺络拔罐可改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逐步改善症状。配合针刺、耳针、电针、火针、中药等方法,使痤疮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疗效更显著。体针针刺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耳穴治疗有针刺、放血、耳豆贴压等多种方法,火针多局部病灶点刺,配合中药有内服、外敷、药浴等多种给药方式。
&&& 目前,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研究中,多数是临床疗效观察型研究,虽然多数文章提及运用随机对照方法,设有对照组,但笔者认为仍有需要改进或探讨的地方:第一,临床研究中痤疮的证型分类标准不统一,文献中少有提及受试者的证型分布情况,并且在结果讨论中少见对刺络拔罐法应用于不同证型痤疮的疗效差异分析。第二,在治疗方面,对于放血量、留罐时间、疗程长短,尚未见统一明确的标准,使研究结果的横向比较困难。第三,少见对远期疗效的观察,难以说明刺络拔罐对痤疮预后的作用及影响。第四,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疗效显著,结合针刺、耳针、电针等不同方法疗效更加显著,但不同方法间疗效比较研究少见,对症状的改善情况因疗效标准不统一而难以评价。针对以上问题,期待学者们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解决,使对痤疮治疗的研究日益完善、全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岭上、天满、颠上等,其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谓:&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百会属督脉,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厥阴肝经又皆与督脉会于百会穴,为百脉百骸朝会之所。百会者,既言其经脉交会之最,又言其治病范围之广。故《资生经》谓:&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现将百会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脑窍神志病证&
&&& 赵红等针刺百会穴与口服安拿芬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改善,但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郭春嫒& 针刺百会、四神聪、印堂、风池等治疗失眠有较好疗效。杨改琴等& 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手法,取百会、四神聪、印堂等穴治疗抑郁症效果满意。白晓英等&。采用电针刺激百会、印堂,随证配人中、涌泉、内关、膻中等穴,并用安定等治疗癔症也起到了疏肝解郁、健脾养心、开窍宁神作用。侯静等& 介绍程为平教授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焦虑症临床经验,将30例焦虑症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治疗组为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对照组为针刺百会、神门穴治疗,7天为一疗程。结果加强扬刺百会穴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姬锋养等& 针灸百会、内关穴治疗老年性痴呆,总有效率89.3%。黄梓平等& 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效果。王海波& 针刺百会穴加配穴治疗不寐症78例,结果疗效明显优于体针、耳针结合组。李滋平& 选百会、神庭穴为主针刺治疗失眠110例,总有效率91.81%。杨丽霞& 悬灸百会穴治疗失眠症40例,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口服安眠药的对照组。任宗曲& 针刺百会、四神聪为主,治疗因用药欠佳的梦语8例,取得满意疗效。李成永等&& 针刺百会穴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袁彩凤& 针刺百会穴治疗恶劣心境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
2气虚下陷病证
&&& 杨泉鱼等&& 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治愈41例,显效39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O%。贾琳& 针灸百会穴治疗久泻36例,以百会穴为主穴针刺加艾灸,配脾俞、章门、足三里、关元穴。治愈22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李欣欣等& 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68例,采用针灸百会穴加针刺夜尿点(掌面小指远端及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各1穴),取得较满意效果。
3风邪上扰病证
&&& 何颖婉等& 在百会穴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45例。把艾绒(约麦粒大小)置于百会穴上点燃,有局部灼热感时,将艾火压灭并停留片刻,使温热感向头内传导。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张策平& 化脓灸百会穴配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89例。治愈58例(65.2%),显效21例(23.6%),好转10例(11.2%)。王涵等& 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在百会穴施灸时,位置在原有取穴基础上选两顶骨结节中间、颅骨明显凹陷处,有显著疗效。柏荣华& 腹针加重灸百会穴治疗梅尼埃病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侧)、气穴(双侧),留针30min后艾灸百会。总有效率100%。张润民& 针刺百会穴治疗风疹。百会穴常规消毒后,快速平刺,行中强刺激捻转泻法,39例均治愈。朱福平等& 压灸百会穴配合电针针刺椎体夹脊穴、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并与单纯电针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凤霞& 针刺百会、五脏原穴为主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有较好疗效。
&&& 王贺元& 针刺百会穴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1例。取百会穴,针尖向后缓慢进针,针刺与头皮成15。夹角,针感放射到腰骶部为佳,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控制31例(60.8%),有效18例(35.3%),无效2例(3.9%)。.王贺元、于晓东& 针刺百会穴配合督脉拔罐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总有效率为91.43%。
&&& 傅秋彤& 取百会穴放血治疗高血压45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5例。徐俊& 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治疗新生儿鼻塞15例,灸1天痊愈5例,2天痊愈8例,3天痊愈2例。李海刚等& 用巴豆去壳取籽压饼置于百会穴治疗口腔溃疡50例,治愈40例,有效10例,有效率100%。
&&& 百会穴治疗范围广泛,其主治特点可谓&能上能下,能开能合,能补能泻&。上能升阳举陷,下能平肝潜阳;开能醒脑开窍,合能温阳固脱;灸其多补,刺其多泻& 。因此,百会穴的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对于针灸治疗中“气至而有效”中的“气至”一词含义的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在综合历代医家对“气至”一词种种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气至”并非单纯的针刺治疗中某一阶段性的表现或感受,它贯穿了针刺治疗的全过程,在针刺治疗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关键词】& 气至; 针刺; 治疗; 得气
  《灵枢&九针十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古人在论及&气至&之重要性时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候之不至,必死无疑矣&。可见气至是针刺获得疗效的关键,那么气至到底是怎样的呢?它是像最普遍的解释那样是单纯的一种针感还是另有其他含义?在借鉴了近几年来众多研究者的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气至&并非单纯的针刺治疗中某一阶段性的表现或感受,它贯穿了针刺治疗的全过程,在针刺治疗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1 &气至&的由来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如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这关于气至的最直接的记载,同时也阐明了气至的最基本的一层意义即在针刺治疗中气至是有效的前提,后世论及气至之重要性时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候之不至,必死无疑矣&可见气至之于针刺的疗效的取得何其关键!
  2 关于气至含义及判断标准的不同论断
  2.1 &气至&即为&气至针下& 窦汉卿的《标幽赋》,&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轻慢滑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强调施针者针下的一种感觉即施针者的针感。
  2.2 &气至&应为&气至病所& &气至病所&一词出于《针经指南》。下针得气后,医者通过一定手法可使得气感应达到病变部位,叫做气至病所,简称&气至&。《针灸问对》中的记载:&得气,便卧倒针,候气前行,催气运至于病所。&气至病所是针刺治疗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气至病所能提高疗效也已被古今针灸临床工作者的实践所证实,因此,气至病所自然成为&气至&的一层含义[1]。
  2.3 &气至&等同于&得气&包括医生自觉感受与患者感觉 此类观点可以说是在第一类观点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综合和发展,根据《素问&宝命全形论》&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适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这一段正是形容施针者的感受,而更为直接生动的描述则首推元代窦汉卿的《标幽赋》:&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素问&针解篇》中:&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满则泻之者,针下寒也&的记载所描述的显然就是受针者的感受。
  2.4 &气至&实为针刺治疗前,押手在针刺部位的手下感应 《难经&八十难》云:&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气至&发生在进针之前,而非前述的进针后得到的患者或医者的感觉;第二,&气至&是通过押手感应到的,而非刺手(右手)或患者,当&如动脉之状&,而非前述的患者与医者的感觉。因此,所谓的&气至&,当指押手感应到的如动脉之状的搏动感[2]。而内经中&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的说法也从另一方说明了押手在针刺操作中的重要性。
  2.5 &气至&=&有效& 此种观点将&气至&理解为针刺治疗后取得疗效的标志。《灵枢&终始》中&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故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病必衰去。& 文中对&气至&一词解释得十分清楚.那就是判断&气至&与否的标准是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如果通过泻法,脉象虽然与原来同样大小,但变得不像原来那样硬;或者通过补法,脉象虽然也与原来同样大小,但变得比原来坚实有力了,这就是&气至而有效&的标志,也就是说&气至&是针刺治疗取效的标志。
  3 结论
  正是基于以上诸多关于&气至&含义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气至&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动态过程:它包括了针刺前的揣穴、针刺进针之后的针感(这种针感包括施针者的针下感觉和受针者的感受两方面)、行针过程的指导指标(追求&气至病所&)和出针后即针刺结束的疗效评估(以脉象好转为主的针刺见效的指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对&气至而有效&中&气至&的把握应该作为一个动态指标贯穿和指导针刺治疗的全过程,并直接为最终的&有效&服务,而不是将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时期和阶段。对&气至&这一取效标志的追求应当更加全面和深入,从时间和空间层次上进行体会与综合。
【参考文献】
&   1 张盛之. 气至而有效浅识.中医药研究,):1-2.
  2 张瑞峰, 谢元华.关于“气至”与“得气”的管见.上海针灸杂志,):41-42.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90 页,当前第 2 页
&2&&&&&&&&&&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夹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