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地区生活,慢性头痛常见于什么病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高原缺氧头痛怎么办?在西藏生活了好几年了,经常出现剧烈头痛,太阳穴和后脑的位置,检查也查不出什么来,就说是缺氧,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另外长期在高原会不会因为缺氧造成脑萎缩啥的呢?我问的是高原生活适应性问题?不是初到高原的注意问题!
浪子菜刀02橺
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因而形成了以低气压.缺氧、低温、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大风、干燥等为显著特点的高原气候.从低海拔地区来高原的游客,由于气候等方面的急剧变化,超过了正常人机体自动调节的限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约60%一100%的人均发生急性缺氧反应或者疾病,其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面部轻度浮肿、口唇干裂、鼻衄等.危重时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状态.有的人出现异常兴奋如酩酊状态,多言多语,步态不稳,幻觉,失眠等.由于高原缺氧而表现出的种种症状,医学上称为高原适应不全症.有的是暂时性的,只要适应一段时间,或者离开高原环境,人体机能即恢复正常,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据研究: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下无症状,3000米为反应临界高度,这一高度时的气候特点(气压、气温、太阳辐射等)与平原低地大不相同,游人到了这一新的环境,机体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才能适应;海拔米之间可产生一系列缺氧症状,但大都无生命危险;海拔5000米为障碍临界高度";海拔米机体不能完全代偿;海拔7000米为危险临界高度;海拔7000米以上机体不能代偿,为高山死亡带.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在海拔米也难以完全适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山缺氧反应,登山运动员在7000米以上仍能负重登山.青海省约有60%的面积海拔在4000米以上,米面积占25%,海拔3000米以下面积只占15%.因此赴青海高原旅游者,作必要的医疗保健和生理卫生方面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1)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的游客,一定要作全面严格的体检.凡有严重心、肾,肺疾病患者,高血压!期以上,严重肝病,贫血患者,均不可冒险来高原旅游.如果只患一般疾病,必须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如随身携带氧气、药物等.对进入一定海拔高度地区后有抽搐、剧烈头痛或者昏迷倾向者,则不宜进入更高地段旅行.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旅游住宿点和景点,或在旅游车上,应有高原旅游保健措施,供应氧气和必备药品,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2)做好生理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游人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树立战胜高原反应的决心和信心,消除精神上不必要的恐惧感.一般情况下大约两三天,多则五至七天内即可逐步适应高原环境,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将消失,或者大有好转,有些人用吸氧来缓解高原不适症,这对暂时解除不适有作用,但停止吸氧后,不适状况又会重新出现,延缓了适应高原环境的时间.如果缺氧症状不很严重,静静休息时有所缓和或减轻,最好不要吸氧,以便早日适应高原环境,获得理想的旅游效果.(3)适应性锻炼.来高原旅游之前开展爬山、跑步、打球、负重、行军等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这对机体适应缺氧环境能起到积极作用.进入高原初期,活动不能过于激烈,如急行军、跑步、体力劳动等.高原气温低,随气温急剧变化,要及时更换衣服,作好防冻保暖工作,防止因受冻而引起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4)调节好高原旅游期间的生活.食物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糖、含多种维生素为佳,多食蔬菜、水果,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眠时枕头要垫高点,半卧姿势最佳.(5)药物预防和治疗.为了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力,减少高山病的发生,主要的药物有:复方党参片、黄芪茯苓复方剂、致适应剂、醋氮酰胺、利尿磺胺、螺旋内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抑制剂,眯基硫脲和营养剂与代谢激素类制剂.进入高原后,高原不适应症状愈来愈重,就是在静息也十分明显者,应立即吸氧,送医院就诊,以防因急性高原肺水肿而造不良后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高原反应_百度百科
高原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病理性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夜间或早晨起床时疼痛加重。肺通气增加如用口呼吸,轻度活动等可使头痛减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高原反应病因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高原反应临床表现
1.由平原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或1~3天内发病。
2.有下列表现之一或一种以上者应考虑本病:①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手足发麻等症状,经检查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评价症状的程度主要依据头痛及(或)呕吐的程度(轻、中、重度),并结合其他症状。②休息时仅表现轻度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但活动后症状特别显著者。③有下列体征者,如脉搏显著增快、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也有偏低),口唇及(或)手指发绀,眼睑或面部浮肿等。
3.经吸氧,或适应1~2周,或转入低处后上述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高原反应检查
1.接触高原的状况:是初次进入高原或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或从高原至另一更高处。
2.发病地区的海拔高度。
3.从进入高原到发病经历的时间。
4.发病有无明显的诱因,如登高速度过急、体力活动过大、寒冷或气候改变、饥饿、疲劳、失眠、晕车、情绪紧张、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
5.病后有无经吸氧或转往低处(3000m以下)病情自然好转史。
6.进入高原前或发病前有无类似症状发作。
高原反应诊断
1.急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进入海拔3千米以上时,第1~2日症状最明显,后渐减轻,大多6~7日基本消失,少数可持续存在。主要表现为头痛、记忆与思维能力减退及失眠、多梦等。呼吸深、频率增加、心动过速。部分患者有发绀、血压升高。
2.高原肺水肿
高原肺水肿平原或低地人在迅速进入高原后1~3日发病,也有晚于7~14日发病者。表现与一般肺水肿相同。有急性高原反应者如出现不断加重的干咳、头痛、呼吸困难或发绀,系本病的早期表现。少数暴发型者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或神志恍惚,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粗大湿啰音杂及哮鸣音。
3.高原脑病
高原脑病大多先有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继而出现明显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剧烈头痛、精神异常、神志恍惚、顽固恶心、呕吐,重者昏迷。脑脊液检查仅有压力增高。
高原反应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高原反应主要与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鉴别。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以及全身肌肉痛。高原反应一般不发烧,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无肌肉痛。此外,饮酒过量,剧烈运动,脱水可导致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尿少等类似高原反应的症状,应进行鉴别。
高原反应治疗
可不予处理,一般经适应1~2周症状自行消失。反应较重者酌情选用镇痛、镇静、止吐等药物对症治疗,如去痛片、地西泮、甲氧氯普胺等。头痛及呕吐还可用“氨扑苯”及“消呕宁”,后者主要作用于呕吐中枢而对其他区域无抑制作用。
可予间断或持续吸氧,不主张长时间吸氧,因有碍机体对低氧环境习服。必要时可用轻缓利尿剂如醋氮酰胺或用氨茶碱口服等治疗。
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诊断,避免发展为严重高原病。轻型患者无特殊治疗,多数人在12~36小时内获得充分适应后,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高原反应预防
进入高山前应对心理和体质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有条件者最好在低压舱内进行间断性低氧刺激与习服锻炼,以使机体能够对于由平原转到高原缺氧环境有某种程度的生理调整。目前认为除了对低氧特别易感者外,阶梯式上山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稳妥、最安全的方法。专家建议,初入高山者如需进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m处停留2~3天,然后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头两天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作重体力活动,但轻度活动可促使习服。避免寒冷,注意保温,主张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上山前使用乙酰唑胺,地塞米松,刺五加,复方党参,舒必利等药对预防和减轻急性高原病的症状可能有效。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
提供资源类型:资源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运动性偏头痛有哪些症状
本文导读:运动量练习的运动员引起的偏头痛发作,叫做运动性偏头痛。在高原地区,运动性偏头痛的症状的发生率高。常见的运动性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是专家对运动性偏头痛的介绍。
偏头痛介绍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
  运动量练习的运动员引起的发作,叫做运动性偏头痛。在高原地区,运动性偏头痛的的发生率高。常见的运动性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是专家对运动性偏头痛的介绍。
  主要的运动性偏头痛的症状如下:
  一、运动性偏头痛的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立即出现局灶性症状,接着是持续几分钟的恶心,然后开始出现严重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持续几小时后逐渐缓解,并可反复发作。
  二、在长期安静休息后进行运动,或在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内的各种运动会上,大运动量练习的运动员引起的偏头痛发作,叫做运动性偏头痛。在高原地区,此种症状的发生率更高。
  三、长期未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当参加体力消耗并不过分的表演项目时,也可发生运动性头痛,但局灶性神经症状与呕吐发生较少。个别运动员当运动量发生变化时也可发生运动性偏头痛。
  99药剂师温馨提醒:运动性偏头痛患者开始出现严重的侧搏动性头痛,持续几小时后逐渐缓解,并可反复发作。
(责任编辑:张小凤)
神经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