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总医院总医院内没有一个凳子 :陪患者看病 手术外面好多人等待自己的亲人 都是站着

您现在的位置: >>
时间: 来源:
第一篇:吴林香? 道德讲堂第十讲
第四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事迹 孝行天下:一把锄头扛起一个家
核心提示: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人曾说“百善孝为先” ,孝顺是对一 个人道德品质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如果说,古代的孝行故事给我们的是教育和鞭 策, 那么当今我们身边的孝行事迹,更能让我们在变幻的时代中有一份触及心灵 的感动。从今天开始,凯风网将向网友朋友们介绍一系列当代孝行典范,或许当 代的孝子事迹不像古老传说中的那样有传奇色彩, 但他们的行为, 是时代的标杆, 是每个人的榜样,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正能量。13 岁坚强女孩吴林香:一个人一把锄头扛起一个家 在忠县马灌镇桂阳村 6 组,提起小林香,村民满是怜惜。岁时,她父母 “6 就离异了,外婆又长期瘫痪,外公手有残疾,去年 10 月,她的妈妈又被检查出 肺癌晚期,加上一个 5 岁的弟弟,照顾这一家,娃娃不容易??”说起小林香家 里的情况,村民晏心田一声叹息。13 岁的她,肩负起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弟弟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起 床,晚上十一点多才能睡觉。就这样,她坚持了 300 多个日日夜夜,成为这个破 碎家庭的顶梁柱。目前,她的事迹已被《重庆日报》《重庆商报》 、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 、 国之声》等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惊呼:中国女孩不 简单! “能为亲人做些事,再苦也值得! ”――吴林香 忠县马灌镇桂阳村 6 组,13 岁的小林香照顾好家人后,又背起背篓、掮着 锄头朝菜地走去。钟志兵 摄 来源:重庆文明网 6 月的骄阳似火,晒的知了都有些倦怠,偶尔发出一声嘶鸣。在自家两亩多 的菜地里,13 岁的吴林香弯着腰,锄草、施肥。9 点过,日头升高,小林香停了下来,抬起头眯着眼看向太阳,汗水则顺着 脸颊,慢慢滑落。在忠县马灌镇桂阳村 6 组,提起小林香,村民满是怜惜。岁时,她父母 “6 就离异了,外婆又长期瘫痪,外公手有残疾,去年 10 月,她的妈妈又被检查出 肺癌晚期,加上一个 5 岁的弟弟,照顾这一家,娃娃不容易??”说起小林香家 里的情况,村民晏心田一声叹息。“能为亲人做些事,再苦也值得! ”13 岁的小林香,还没能体会无忧无虑的 生活,就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种菜省钱 为妈妈治病 “我不微笑他们会更难过”将来当医生给妈妈治好病 清晨 6 点,城里的小孩还在梦乡的时候,13 岁的吴林香已经开始了一天的 生活。她背着背篓、 掮着锄头朝坡上的一块菜地急匆匆走去, 要赶在太阳升高前, 把地里的草薅了, 并把自己种的豇豆摘回家, 给全家人做饭。“平时上学的时候, 我得 4 点多起来做饭,现在放假了,可以多睡一会。”小林香说。
菜地里种着番茄、豇豆、茄子和藤藤菜,生机盎然。“这些菜都是我自己种 的。多种点菜就能为家里多节省点开支,省下钱来好为妈妈治病。”小林香说这 话时,前一句音量稍稍提高,而提到妈妈,又有些黯然。“先摘一些菜回去做饭,然后还要回地里干活。”没有想太多,小林香麻利 地摘了些菜后,向家里赶去。“我不微笑他们会更难过” 家里是土灶,但洗米、洗菜、生火,小林香做得井井有条。“刚开始做饭时 不是这样,经常手忙脚乱,有时候火生得不好,熏得灰头土脸,眼泪直流。”小 林香不好意思地说。在小林香 6 岁时,父母就离异了,外公陈治安有残疾,2010 年外婆全身瘫 痪。雪上加霜的是, 去年 10 月初, 吴林香的妈妈陈晓华查出肺癌, 并到了晚期。陈晓华右肺被切除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就连吃药打针都要人伺候。从那时 起,小林香就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家务,包括那两亩菜地。吃完早饭,小林香马不停蹄地赶往菜地,处理农活,然后 10 点左右回家, 把轮椅上的外婆推到坝子里,透透新鲜空气,讲笑话给老人听,逗他们开心。10 点半,又回到房间给妈妈喂药。在这期间,小林香总是面带微笑。“我以前其实不爱笑,后来妈妈生病了, 我看书里说,这种情况应该用笑去感染周围的人。”小林香说, “如果我不微笑, 整天愁眉苦脸,会让他们更难过。” 将来当医生给妈妈治好病 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忙完后, 没有什么时间休息, 小林香又操持起了午饭。“吃 完午饭, 要送妈妈去打针。小林香生着火, ” 汗水浸透了衣裳。在火光的映照下, 或许是有些累了,小林香的神情有些恍惚。吃过午饭, 小林香带着妈妈到村附近的高洞卫生院打针, 要走半个小时。“妈 妈的病经不起颠簸,所以还是慢慢走过去。”小林香说。陪着妈妈打完针回到家, 是小林香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也是最快乐的时 光――陪着弟弟玩耍, 陪外公外婆聊聊天, 讲讲笑话, 整个屋里都被快乐包围着。可惜快乐的时间总是太短暂,天渐渐暗了下来,吃完晚饭,给弟弟洗完澡, 再帮外婆和妈妈擦身子,夜也已经深了,一切又变得安静起来。为了省钱,小林香没有开电灯,而是点燃了一根蜡烛,拿出作业本,写作业 复习功课。“我想考大学,将来当个医生,给妈妈治好病,让全家人过上好生活。”小 林香悄悄地告诉记者,这是她心里的一个秘密。采访完的第二天, 当记者路过小林香菜地旁的土坡时,想起小林香在赶往菜 地时,曾扛着锄头稍作停留,望向天边,不知道那时的她,是否就是在憧憬这个 心里的梦。7 月 23 日上午,吴林香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爸爸打回来的,让她放暑假了,去城里耍,那里可以逛公园,可以吃肯 德基,还可以买很多漂亮的衣服, 可吴林香拒绝了。另一个电话是继父打回来的, 说要回来一趟, 放心不下家里。吴林香还是拒绝了, 她让继父放心, 家里都很好。“做梦都想出去耍。搁下电话, ” 吴林香看着外公外婆, 妈妈和年幼的弟弟,
叹了口气, “走了他们怎么办?” 13 岁的吴林香已然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菜地回来后,小林香给外婆喂水果吃。钟志兵 摄 来源:重庆文明网 姐弟“抢”肉 “好吃的留给他们补营养” 23 日中午,马灌镇桂阳村 6 组一栋三间两楼一顶的红砖瓦房飘出一阵清炖 公鸡的清香味来。一年多了,这个家庭难得这样打一次“牙祭” 。外公三块鸡肉、外婆三块鸡肉、妈妈三块鸡肉,吴林香这样一份份地盛到他 们的碗里。小林香说, 以前盛一大碗放在饭桌上, 谁都不动筷子, 都想让对方吃。“吃鸡肉??”4 岁的弟弟正要取走妈妈碗里的鸡肉,吴林香一筷子敲掉了 弟弟筷子夹着的鸡肉,弟弟哇的声哭了起来。外公走过来,一边把碗里的鸡肉让给小外孙,一边责怪小林香“当姐的不要 太狠心,小孩子嘴馋是好事。” “他们身体不好,好吃的留给他们补营养。”小林香躲到一边哭了。她说, 自己也是孩子,也想吃好耍好,可是生病的外公、外婆、妈妈更需要补身体。其 在吃饭前她就给弟弟吃了鸡肉, 一再叮嘱小家伙不要去抢吃鸡肉,没想到嘴馋的 弟弟说话不算数。其实,吴林香对弟弟并不狠心。吴林香的家距离马灌镇中心小学有 10 余公 里,她每天步行来回一次,需要花近 4 个小时的时间。从去年 9 月到今年 6 月的 两个学期的近 200 天,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她都要背着弟弟一起上学 和回家。去年的冬天,天气寒,寒风带着冷雨吹到脸上特别疼,年幼的弟弟在上学的 路哭喊着要回家。她没办法, 只好用自己矮小身体背着弟弟在风雨中艰难地前行。累了,她就停下来在路边歇息,冷了,她就让弟弟用手臂扶着自己的脸颊取暖。平时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那天她走了近三小时。小林香的外公、 外婆和妈妈究竟得了啥病,让她和弟弟竟为一块鸡肉抢了起 来呢? 破碎的家 “欢歌笑语被呻吟声替代” 吴林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5 年前,外公因在干活时摔倒以致右手残疾;2008 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 与妈妈离了婚,随后父母离异。为了照顾外公,她小林香跟妈妈一起生活。后 来,妈妈再婚,又给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弟弟。2011 年 1 月,外婆突发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后来全身瘫患。外婆不能动 弹,需要人全天护理并常年服药。在住院的日子里,吴林香的妈妈时常感觉身体 不适,先后到马灌镇中心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肺癌。“幸福的家庭一下子被病魔击倒。”吴林香脸上再没有天真无邪的笑容,曾 经,她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小林香是一个非常乖巧、开朗、懂事的孩子,现在 她沉默了。外婆瘫痪、 外公残疾、 妈妈身患癌症, 曾经的欢歌笑语被病痛的呻吟声代替。每每想到这些,年幼无助的吴林香只能躲在墙角里哭泣。“撵”走继父“安心去挣钱家里有我呢” 外婆在住院、妈妈需要手术,四个月过后,家里仅有积蓄很快被花光,家里
还借债数万元。如今,这个家已欠债 20 多万元。吴林香的继父岳良新左右为难, 家里两个病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 离不开人; 可是留在家里,这医药费哪里来,这欠债什么时候才还得清? “您就安心出去挣钱, 家里一切有我。继父的心思全让吴林香看在了眼里。” 去年 6 月,小林香主动提出照顾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让继父放心外出打工 挣钱给母亲和外婆治病。就这样, 岳良新离家外出在万州找了一份沙发加工的活,每月只能回家两三 次,吴林香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吴林香就要起床生火做饭,然后帮助外公、外婆、母亲和弟 弟逐一穿好衣服,再给他们端饭喂饭。忙完这一切,吴林香才草草吃完早饭,带 着弟弟急忙往学校赶。下午放学回家已是 6 点过, 吴林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一下外婆和母亲的 病情,然后开始熬药、做晚饭、替她们擦洗身子和洗衣服。直到晚上 10 点后, 她才有时间做作业。每天深夜,小林香还要起床好几次做去看外公、外婆、妈妈 和弟弟是否睡好,悄悄地为他们盖上被子。继父离开家时,家里还喂有一头生猪,继父打算卖掉。小林香将生猪留了下 来,她知道这是来年家“打牙祭”就靠它了。每逢周末,吴林香都要准备好一周的猪草。一次,吴林香在割猪草时,一条 蛇爬了出来, 年幼的小林香吓得面无血色, 丢下镰刀边哭边跑。小林香一直怕蛇, 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山野哭了 20 多分钟,她想回家,害怕再次碰到蛇,可是猪草 还没着落,最后她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割猪草。回到家,吴林香不敢把这一切告诉妈妈。她说,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影 响病情。救下妈妈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今年 5 月的一天,吴林香在换洗床单时,意外发现妈妈准备轻生的农药时, 她夺过了农药,无助地抱着妈妈在床上痛哭。“妈妈,千万别丢下我们。”吴林香紧紧地抱住妈妈,一刻不曾松手。“我就是个拖累。”丈夫虽然在外打工挣钱,一家 3 个病人,陈晓华是在熬 不下去了,眼睁睁地看着自乖巧懂事的女儿被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日渐憔悴, 她心里倍感煎熬,很想用死解脱自己的病痛和对家人的折磨。“妈,我已经 12 岁了,再苦再累我也能承受。如果你走了,叫我一个人怎 么办?” 听到女儿这些话后, 陈晓华肝肠寸断, 泣不成声, “去找你亲生父亲吧, 妈妈没想再抚养你了。”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吴林香反过来安慰陈晓华, “你生我、养我,照 顾我吃穿,拉扯我长大也不容易,我现在能做饭、洗衣服,还可以照顾弟弟,不 能丢下你们不管。” 看着懂事的女儿,陈晓华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陈晓华病情越来越重,行走不方便,每晚上厕所都需要小林香扶着。夜晚, 伤口只要感觉到疼痛,吴林香都要起床为母亲擦碘酒,不管春夏秋冬,近一年多 来,这个乖巧的小女孩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去年暑假开始, 吴林香就学着做饭菜。她记不清在切菜时多少次被刀划伤,
曾经一次炒菜被锅滚烫的油烫伤手臂,整整一个星期都感觉非常疼痛。今年 6 月的一天晚上,小林香扶妈妈上厕所,母女俩不慎摔倒。小林香感觉 到眼角有液体流下,用手一摸满是血。吴林香来不及多想,立即起身扶起母亲上 了床。这下, 吴林香才感觉到额头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可她硬忍着不敢叫一声, 就怕让母亲担心。后来, 吴林香只是用盐水简单地做一下消毒处理,至今她额头上的伤痕还依 稀可见。爱心如潮 四方援手帮助小林香 今年 6 月,小林香小学毕业。要上初中了,她有一个希望在马灌镇上初中, 天天可以走读,这样可以回家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年幼的弟弟。“小林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班主老师张老师称,在学校,吴林香学 习特别用心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可她很少 告诉同学和老师,只是大家感觉她皮肤越来越来黑了,身体越来越瘦了。吴林香,一个 13 岁的顶梁柱,她支撑着这个苦难的家庭,让邻居感动、让 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感动。“一个年仅 13 的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 忠孝。她是我们教育子女、反省自己的一本‘活教材’”马灌镇桂阳村党支部书 。记介绍,村里的乡亲都被吴桂香的精神所感动,大家你 50、我 100 地自发捐钱 给吴林香, 希望她能早日度过难关。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主动拿出自己都舍不得 吃的猪肉、鸡蛋等食物捐献给吴林香。马灌镇政府也给吴林香全家办理了低保,还派人送来了慰问金和轮椅。马灌 镇中心小学召开全校师生向她学习,并为她捐款 3000 余元。桂阳村党员自发为 她捐款 1000 余元。忠州镇灯树社区群众自发包车前看往吴林香,一位不愿透露 姓名的民营企业家给她捐款 2000 元。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忠县分公司为她捐款 2000 元并为她家免费安装 电视加密线路。“我们会坚强地活下去。”被爱心包围,小林香坚称,要陪妈妈一起与病魔 抗争到底。
第一篇:吴林香2013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经过六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黄凤(安徽)、吴林香(重庆市)、邵 帅(江苏)、龙花(湖南)、徐沁烨(浙江)、赵文龙(内蒙古)、路玉婷(四川)、高雨欣(黑龙江)、 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湖北)、王芹秀(福建)11 位少年荣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谢宇慧、于统 帅等 21 位少年荣获“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称号。黄凤:照顾爸爸 哪怕我只有一辆板车 10 年前,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 6 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了一个 家,10 年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一次意外的摔伤,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当时年仅 6 岁的安徽女孩黄凤独自撑起一个家,8 年 如一日照顾着瘫痪的爸爸和年迈的奶奶。为了给父亲治病, 2008 年 5 月黄凤用安了轮子的铁板床推着父亲, 与奶奶一起踏上了赴上海求医的旅程。在好心司机的帮助下,祖孙三人到达上海,黄凤推着板车在上海边 乞讨边求诊,但在吃尽苦头后未能实现治病的愿望。第二年暑假,黄凤央求同乡把他们捎带到北京,用板 车载着父亲在北京求医问诊。2010 年 4 月,黄凤再次带着父亲到北京求医,武警总医院收治其父黄志仁住 院,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如今,黄凤已经回到老家安徽五河县申集镇读初一。为了更好地照顾爸爸和奶奶,黄凤在镇政府的帮 助下在学校对面租住了两间民房,开始了带着爸爸和奶奶上学的生活。每天早晨 6 点,黄凤就起床为爸爸 和奶奶准备早饭,课间她还要回来给躺在板车上的爸爸翻身。面对生活的重担,年幼的黄凤依然保持着积 极乐观的心态,黄凤的爸爸说“黄凤平时喜欢唱歌,特别是在做饭和喂饭的时候喜欢哼唱流行歌曲”。前 几天黄凤凭借歌曲《隐形的翅膀》获得学校十佳歌手的称号。谈起未来,黄凤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爸爸能够慢慢好起来。“不管多难,我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 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黄凤说她以后想读护理专业,希望能更好地护理病 床上的爸爸,也为了报答每一个帮助她的人。1 月 9 日,黄凤将要推着爸爸乘火车再次前往北京治病。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吴林香生于 1999 年,家住重庆市忠县马灌镇桂阳村,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女孩之一,她只有 13 岁,却 勇敢地扛起一把锄头撑起全家。她的外公右手残废,外婆半身瘫痪,父母离异后妈妈又身患癌症,为养家,继父留下 4 岁的弟弟外出打工。13 岁的她,肩负起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弟弟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多才能睡觉。就这样,她经坚持了 300 多天,成为这个破碎家庭的顶梁柱…… 目前,她的事迹已被《重庆日报》、《重庆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之声》等媒体广泛 报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惊呼:中国女孩不简单! 昨日上午,吴林香接到两个电话。一个是爸爸打回来的,让她放暑假了,去城里耍,那里可以逛公园,可以吃肯德基,还可以买很多漂亮的 衣服,可吴林香拒绝了。另一个电话是继父打回来的,说要回来一趟,放心不下家里。吴林香还是拒绝了, 她让继父放心,家里都很好。“做梦都想出去耍。”搁下电话,吴林香看着外公外婆,妈妈和年幼的弟弟,叹了口气,“走了他们 怎么办?” 13 岁的吴林香已然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姐弟“抢”肉 “好吃的留给他们补营养” 昨日中午,马灌镇桂阳村 6 组一栋三间两楼一顶的红砖瓦房飘出一阵清炖公鸡的清香味来。一年多了, 这个家庭难得这样打一次“牙祭”。
外公三块鸡肉、外婆三块鸡肉、妈妈三块鸡肉,吴林香这样一份份地盛到他们的碗里。小林香说,以 前盛一大碗放在饭桌上,谁都不动筷子,都想让对方吃。“吃鸡肉??”4 岁的弟弟正要取走妈妈碗里的鸡肉,吴林香一筷子敲掉了弟弟筷子夹着的鸡肉,弟 弟哇的声哭了起来。外公走过来,一边把碗里的鸡肉让给小外孙,一边责怪小林香“当姐的不要太狠心,小孩子嘴馋是好 事。” “他们身体不好,好吃的留给他们补营养。”小林香躲到一边哭了。她说,自己也是孩子,也想吃好 耍好,可是生病的外公、外婆、妈妈更需要补身体。其在吃饭前她就给弟弟吃了鸡肉,一再叮嘱小家伙不 要去抢吃鸡肉,没想到嘴馋的弟弟说话不算数。其实,吴林香对弟弟并不狠心。吴林香的家距离马灌镇中心小学有 10 余公里,她每天步行来回一次, 需要花近 4 个小时的时间。从去年 9 月到今年 6 月的两个学期的近 200 天,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 她都要背着弟弟一起上学和回家。去年的冬天,天气寒,寒风带着冷雨吹到脸上特别疼,年幼的弟弟在上学的路哭喊着要回家。她没办 法,只好用自己矮小身体背着弟弟在风雨中艰难地前行。累了,她就停下来在路边歇息,冷了,她就让弟 弟用手臂扶着自己的脸颊取暖。平时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那天她走了近三小时。小林香的外公、外婆和妈妈究竟得了啥病,让她和弟弟竟为一块鸡肉抢了起来呢? 破碎的家 “欢歌笑语被呻吟声替代” 吴林香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5 年前,外公因在干活时摔倒以致右手残疾;2008 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与妈妈离了婚,随后父母 离异。为了照顾外公,她小林香跟妈妈一起生活。后来,妈妈再婚,又给她生下一个可爱的弟弟。去年 1 月,外婆突发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后来全身瘫患。外婆不能动弹,需要人全天护理并常年服 药。在住院的日子里,吴林香的妈妈时常感觉身体不适,先后到马灌镇中心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检查,最 后被确诊为肺癌。“幸福的家庭一下子被病魔击倒。”吴林香脸上再没有天真无邪的笑容,曾经,她在老师和同学心目 中,小林香是一个非常乖巧、开朗、懂事的孩子,现在她沉默了。外婆瘫痪、外公残疾、妈妈身患癌症,曾经的欢歌笑语被病痛的呻吟声代替。每每想到这些,年幼无 助的吴林香只能躲在墙角里哭泣。“撵”走继父 “安心去挣钱家里有我呢” 外婆在住院、妈妈需要手术,四个月过后,家里仅有积蓄很快被花光,家里还借债数万元。如今,这 个家已欠债 20 多万元。吴林香的继父岳良新左右为难,家里两个病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顾,离不开人;可是留在家里,这医药 费哪里来,这欠债什么时候才还得清? “您就安心出去挣钱,家里一切有我。”继父的心思全让吴林香看在了眼里。去年 6 月,小林香主动 提出照顾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让继父放心外出打工挣钱给母亲和外婆治病。就这样,岳良新离家外出在万州找了一份沙发加工的活,每月只能回家两三次,吴林香担起了照顾家 庭的重任。每天早上五点,吴林香就要起床生火做饭,然后帮助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逐一穿好衣服,再给他 们端饭喂饭。忙完这一切,吴林香才草草吃完早饭,带着弟弟急忙往学校赶。下午放学回家已是 6 点过,吴林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一下外婆和母亲的病情,然后开始熬药、做 晚饭、替她们擦洗身子和洗衣服。直到晚上 10 点后,她才有时间做作业。每天深夜,小林香还要起床好几 次做去看外公、外婆、妈妈和弟弟是否睡好,悄悄地为他们盖上被子。继父离开家时,家里还喂有一头生猪,继父打算卖掉。小林香将生猪留了下来,她知道这是来年家“打 牙祭”就靠它了。
每逢周末,吴林香都要准备好一周的猪草。一次,吴林香在割猪草时,一条蛇爬了出来,年幼的小林 香吓得面无血色, 丢下镰刀边哭边跑。小林香一直怕蛇, 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山野哭了 20 多分钟, 她想回家, 害怕再次碰到蛇,可是猪草还没着落,最后她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割猪草。回到家,吴林香不敢把这一切告诉妈妈。她说,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影响病情。救下妈妈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 今年 5 月的一天,吴林香在换洗床单时,意外发现妈妈准备轻生的农药时,她夺过了农药,无助地抱 着妈妈在床上痛哭。“妈妈,千万别丢下我们。”吴林香紧紧地抱住妈妈,一刻不曾松手。“我就是个拖累。”丈夫虽然在外打工挣钱,一家 3 个病人,陈晓华是在熬不下去了,眼睁睁地看着 自乖巧懂事的女儿被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日渐憔悴,她心里倍感煎熬,很想用死解脱自己的病痛和对家 人的折磨。“妈,我已经 12 岁了,再苦再累我也能承受。如果你走了,叫我一个人怎么办?”听到女儿这些话后, 陈晓华肝肠寸断,泣不成声,“去找你亲生父亲吧,妈妈没想再抚养你了。” “我们都要坚强地活下去。”吴林香反过来安慰陈晓华,“你生我、养我,照顾我吃穿,拉扯我长大 也不容易,我现在能做饭、洗衣服,还可以照顾弟弟,不能丢下你们不管。” 看着懂事的女儿,陈晓华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陈晓华病情越来越重,行走不方便,每晚上厕所都需要小林香扶着。夜晚,伤口只要感觉到疼痛,吴 林香都要起床为母亲擦碘酒,不管春夏秋冬,近一年多来,这个乖巧的小女孩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去年暑假开始,吴林香就学着做饭菜。她记不清在切菜时多少次被刀划伤,曾经一次炒菜被锅滚烫 的油烫伤手臂,整整一个星期都感觉非常疼痛。今年 6 月的一天晚上,小林香扶妈妈上厕所,母女俩不慎摔倒。小林香感觉到眼角有液体流下,用手 一摸满是血。吴林香来不及多想,立即起身扶起母亲上了床。这下,吴林香才感觉到额头上一阵阵钻心的 疼痛,可她硬忍着不敢叫一声,就怕让母亲担心。后来,吴林香只是用盐水简单地做一下消毒处理,至今她额头上的伤痕还依稀可见。爱心如潮 四方援手帮助小林香 今年 6 月,小林香小学毕业。要上初中了,她有一个希望在马灌镇上初中,天天可以走读,这样可以 回家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年幼的弟弟。“小林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班主老师张老师称,在学校,吴林香学习特别用心刻苦,成绩一 直名列前茅,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可她很少告诉同学和老师,只是大家感觉她皮肤越来越来黑 了,身体越来越瘦了。吴林香,一个 13 岁的顶梁柱,她支撑着这个苦难的家庭,让邻居感动、让学校师生和当地群众感动。“一个年仅 13 的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忠孝。她是我们教育子女、 反省自己的一本‘活教材’。”马灌镇桂阳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村里的乡亲都被吴桂香的精神所感动,大 家你 50、我 100 地自发捐钱给吴林香,希望她能早日度过难关。一些较为贫困的家庭主动拿出自己都舍不 得吃的猪肉、鸡蛋等食物捐献给吴林香。马灌镇政府也给吴林香全家办理了低保,还派人送来了慰问金和轮椅。马灌镇中心小学召开全校师生 向她学习,并为她捐款 3000 余元。桂阳村党员自发为她捐款 1000 余元。忠州镇灯树社区群众自发包车前 看往吴林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家给她捐款 2000 元。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忠县分公司为她捐款 2000 元并为她家免费安装电视加密线路。“我们会坚强地活下去。”被爱心包围,小林香坚称,要陪妈妈一起与病魔抗争到底。邵帅:少年捐髓救母 邵帅今年 16 岁,2010 年正在北京打工的妈妈邵丹突发白血病,急需进行骨髓移植,否则性命堪忧。最终 在医生的共同劝说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
12 岁本该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12 岁,还是依偎在妈妈身旁撒娇的年龄,但徐州男孩邵帅却在 12 岁的年 纪勇敢挑起了保护身患白血病的妈妈的重任,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邵帅说,“我 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我救妈妈天经地义!” 邵帅一岁时父母离异,跟随妈妈邵丹生活,2004 年,邵帅的妈妈到北京打工,7 岁的邵帅就在徐州跟 着外公外婆生活。2009 年 7 月,邵帅和其他 103 名学生一样,满怀着希望与憧憬准备踏进中学的大门,努 力学习。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去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09 年 6 月,北京一家权 威医院诊断出他的妈妈患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随后病情恶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12 岁的邵帅主动提出要给妈妈配型,并配型成功。为了挽救妈妈的生命,他毅然决定捐献出自己的骨髓,为 妈妈做骨髓移植!为此,邵帅放弃了读书,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休学去北京照顾妈妈。从 2009 年 6 月到北京看望妈妈, 邵帅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悉心照顾着。邵帅的妈妈邵丹回忆说“严 重时,我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都是帅帅照顾我,端屎端尿。别人看了都感动得掉泪,直夸他懂事。” “孩子最怕我死了,有一次我疼得在病床上打滚,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后,医生都离开了, 帅帅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给我说:妈妈,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儿了。” 说到这里,邵丹大声地哭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那眼神里透着恐惧,还有急切以及无 助。” 邵丹在无菌仓内,每天医院安排两次探视时间。每天探视前,邵帅会早早地在门外等候。护士看了也 觉得不忍心,有时就提前让他和妈妈通过视频通话。“通过视频给我说说这,说说那,探视时间结束了, 他也舍不得放下话筒。孩子现在特别依恋我,就像相依为命的感觉。” 《京华时报》的记者彭科峰曾跟踪报道过邵帅母子,说起邵帅,他满是心疼:“这个才 12 岁的孩子, 每天做好饭送到医院来,从医院回到住处,要乘 1 个多小时的公交,十几站路。每次他都是一个人来,一 个人回去。照顾妈妈让他显得很疲惫,看着他幼小的身影走上公交车,我看着觉得特别心疼。” 与孩子接触了不到 7 天,但邵帅已给彭科峰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特别执着,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有一种信念,那就是救妈妈,他不能失去妈妈。而他这种信念,特别感染人。我每一次见到他,都觉得特 别疼惜。”说起懂事的小邵帅,66 岁的外婆泣不成声“孩子在这不愿多花一毛钱,别的孩子总能吃零食, 我外孙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有时他还瞒着我不吃饭,为妈妈看病省下钱。”2010 年 2 月 24 日,北 京道培医院,骨髓移植手术顺利进行了:上午 9 点半到 11 点,12 岁的邵帅进入手术室,抽取骨髓;中午 12 点半到下午 3 点,邵帅的妈妈邵丹被送进手术室,输入儿子的骨髓。2 月 26 日上午 8 点 40 分,考虑到 邵丹今后治疗的需要,邵帅再次来到道培医院血细胞分离室,开始第二次为母亲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 月 28 日, 邵帅经观察情况稳定被批准出院。经媒体报道, 邵帅捐髓救母的故事感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北京, 知道邵帅母子故事的市民甚至企业纷纷解囊相助。而在家乡徐州,人们更是对小邵帅时时牵挂,市慈善总 工会受市委书记曹新平委托到北京看望邵帅母子、邵帅的母校矿大附小为邵帅进行了全校募捐、家乡的媒 体为小邵帅颁发了“彭城好人”的证书、一些关注邵帅母子的人自发为他们捐款?? 邵帅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在继续着,小小年纪的邵帅不仅获得了“彭城好人”的称号,还被共 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联合授予“品德优良好少年”称号,并作为徐州市代表参加了第六次全国少 代会。此外,徐州市自今年五月底开始对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争当‘四好少年’―――学 习邵帅捐髓救母事迹”主题教育活动。目前邵帅的妈妈病情已经稳定,邵帅也于 8 月 10 日入读中央美院附 中。但对于邵帅和妈妈来说,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邵帅说,每次自己感到害怕难过时,就会不停地念 这首诗,这样“我就觉得心中充满了力量”。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 湖南省凤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落潮井乡牛堰村 17 岁苗族女孩龙花本该和其他山里孩子一样,坐在教 室里读书,等将来走出大山,却因为要肩负起一个家,不得不选择辍学。
17 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 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 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为引导更多的人关心和关注、支持和帮扶那些生活困难却满怀孝心的少年,中国化妆品领军企 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启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行动。崎岖的山路,龙花挑着 40 多斤的水往家里赶。从水井到家有 100 多米的坡度,为了把家中的 水缸盛满,龙花来回要跑六七次。龙花,17 岁,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父亲因为受刺激,患上精神病,2011 年,爸爸去世, 不久妈妈又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和肝硬化晚期。家里失去了劳动力,给妈妈熬药、做饭、挑水、砍 柴、锄地,这些本该成年人干的活儿一下子都压在了小花的肩上。龙花不得不辍学,一人撑起一片 天。别人家的水都是男人们去挑,但龙花却要自己挑水。因为桶太沉,龙花只挑得动大半桶水,就 这样每桶水也有 40 多斤, 100 多米的上坡路, 龙花要走 6、 7 次才能把家里的缸填满。每次挑水到家, 龙花身上所有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上气不接下气。但休息不了一会儿,她还得急急忙忙做其他的家 务活。砍柴这种力气活,龙花也要自己来,无论春夏秋冬,龙花都要背着一个背篓,拿着一把镰刀一 人上山砍柴,每担柴火少说也有七八十斤,背太少,家里的柴火不够烧,怕妈妈冻着;挑太多,自 己够挑不动,龙花就想出了一个法子,第一次挑 50 斤,第二次挑五十几斤,慢慢往上加,现在龙花 已经能挑上 100 来斤的柴火了。每天回到家,龙花还要帮母亲煎熬草药,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 熬药成了她必修课。经过长时间熬药锻炼和摸索,龙花掌握了其中技巧。龙花带着母亲上医院,刚住了 3 天就花光了借来的 4000 多元,妈妈说什么也不肯再住回医院。每个月靠 100 多元的低保维持生计,龙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一有时间,她会带着弟妹一起 上山采草药贴补家用。龙花总想着像爸爸妈妈一样悉心照顾弟弟和妹妹,但总力不从心。弟弟经常跟她闹脾气。不过 只要一根一块钱的冰棍儿,弟弟就会破涕而笑,两个人也会和好如初。每天晚上,小花总是伴着昏 黄的灯光辅导弟弟妹妹功课,希望弟弟妹妹能考上大学,将来有出息。妈妈生病时,小花正值高中, 面对需要照顾的妈妈和弟妹,一直是学习委员的小花不得不辍学。看着弟妹们努力学习,也算是圆 自己一个上学梦。“有时候看着别人上学回来,我特别羡慕,他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上学,但是我不行,我做什 么事情都要想着妈妈,想着我的家庭,”小花说着说着开始哽咽。小花有一个秘密,一个内心深处的梦想――做一名播音主持人。小花说,当主持人可以让自己 更加有自信,不用去害怕别人。其实,小花在学校当过播音乐,还主持过晚会。小花梦想着有一天 可以站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做一名真正的主持人,那是她的梦想,也是她生活的力量。2013 年 5 月 31 日,不幸还是降临在小花的身上,她最爱的妈妈永远离开了她。但龙花并没有消 沉,她决定出外打工,供弟弟和妹妹上学。龙花说:只要她在,这个家永远都在!”
龙花的孝心和她对弟弟、妹妹的无私付出,感动了无数的人,而她的孝心故事只是本次“寻找 最美孝心少年”100 个好少年中的 1 个。由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 中央电视台携手举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独家特约合作伙伴,伽蓝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与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范 围内发起,与消费者一起 “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关注那些虽然生活困窘,却百折不挠,孝顺 父母的好少年,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实际困难,托举起他们的梦想,让他们更好的飞翔。徐沁烨:妈妈的好女儿 2011 年徐沁烨的母亲被诊断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疗,然后进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母亲得知自己的病况后想要放弃。小沁烨每天都开导母亲。徐沁烨是林城镇太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去年 12 月她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病重期间, 母亲强忍病痛坚持绣完一幅长约 2 米,宽约 1 米,名为“旭日东升”的十字绣,作为女儿的嫁妆。为治好 母亲的病,年仅 13 岁的徐沁烨决定拍卖母亲在病痛中给自己一针一线绣出的嫁妆。“卖嫁妆救母” ,长兴女 孩的举动曾让无数人感动。再次去采访徐沁烨,是我们第二次接触了,她还是很开朗活泼,见到我时马上认出了我,一边给我开门一 边说“我认得你,你是上次来我家的姐姐。” 对于“长兴榜样” 的评选,她很惊讶,说自己一点都不知情,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 怎么能和“长兴榜样”挂上钩。徐沁烨和别的同龄孩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她身上最吸引我的,就是她的懂事和坚强。徐沁烨说, 她最喜欢的课文就是《梅花魂》 ,她觉得自己也要像梅花那样,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不向生活低头,昂首 挺立。徐沁烨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在她的妈妈去年确诊得了白血病之后就更差了,但是在徐沁烨眼里, 自己的家是最幸福温暖的。“妈妈很喜欢开玩笑,有时候会在我看电视的时候故意蒙我的眼睛,偷偷拿走遥 控器换台,有时候还会挠我脚底心。有时候看到电视里那些浪漫的情节,妈妈还会埋怨爸爸从来没有对她 这么浪漫过,爸爸就很无奈。”看着小沁烨的笑脸,我想,那真的是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与金钱和女主人是 否身体不适都没有关系。从小,父母对徐沁烨的教育就很严格,这也使得她比同龄人更加懂事一些,在刚知道妈妈生病的时候, 沁烨哭得很厉害,之后,沁烨变得更加乖巧。“那天,爸爸也哭了,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爸爸哭。后来,爸 爸说,我们要是哭的话,妈妈就更伤心了,所以我们要乐观一点,要鼓励妈妈。”每次爸爸妈妈去杭州看病 的时候,整个家就都落在沁烨肩上了。早上,沁烨自己做早饭,然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先把早上的碗 洗了,然后扫地,给家里的鸡、鸭和猪喂食,整理房间,有时候还要洗被子,做完这些,去大伯家吃饭, 然后做作业。这些家事,徐沁烨做得很开心。“说不定什么时候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净一 点,他们回来看到就会很开心。” 在老师同学眼里,徐沁烨学习好,爱劳动,活泼开朗,是个好学生、好伙伴。也许是家庭的关系,徐 沁烨很会关心人,处理事情有股小大人的味道,老师都很喜欢徐沁烨帮忙管理班级,同学们有了烦心事也 喜欢找徐沁烨诉说,大家俨然都把她当成了知心姐姐,徐沁烨自己也很喜欢这个角色。“如果可以帮到老师 和同学,我也会很开心。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想,我以后也许会遇到相同的事情,这样既帮别人解 决了事情,还可以锻炼我自己。” 下半年,徐沁烨就要读六年级,很快就要上初中了,对于未来,徐沁烨有自己的打算。徐沁烨给我看 她平时的作业,几乎全部都是“优” ,老师的评语也都是夸奖的。“爸爸说到城里读书好,我觉得在哪里读 书都一样的,不一定要去城里,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在乡镇中学读书也是一样的。我现在就希望妈妈的病 能好起来, 一家人健健康康地在一起, 然后我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 让爸爸妈妈都过上好日子, 不再吃苦。” 赵文龙:十三岁的“男子汉” 赵文龙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 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6
12 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 他都在默默地沉思。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虽然只有 12 岁,赵文龙几乎会做 所有家常菜。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 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 任。来到位于少先路 31 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 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 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收拾得一尘不染。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使时间紧张, 龙龙也会收拾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 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 菜而把锅烧糊。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 700 元左右, 每个月 8000 多元。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 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 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 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李英沉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她 除了支持,什么都帮不了他。每年六一,李英都会带龙龙去八一公园玩儿,有时龙龙会说:“妈妈,咱们什 么时候才能将这里的游乐设施都玩儿一遍啊?”李英听了心里酸酸的, 龙龙就立即转换话题安慰妈妈说“等 我工作挣钱了,咱们就好好出去玩儿一趟。”对于李英和龙龙来说,这样类似的对未来的期望已经成了他们 母子俩的约定。
路玉婷:孝待亲人 笑对人生 路玉婷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她们到外地,路妈妈为了生计在外面给客户送机票,工作的艰难和家庭的 重任让路妈妈积劳成疾患了慢性肾衰竭。照顾母亲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肩上。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颜雪 肖锋 摄影 李国东)因母亲孙小燕罹患尿毒症无法工作,成都 15 岁女 孩路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维持家里开销。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路玉婷也成了小名人,如今的 路玉婷进入成都树德协进中学就读高一,学校免除学杂费、书本费,还免费提供中晚饭和校服。一家人的 生活总算安定下来。
然而就在上个月,孙小燕突然去世。路玉婷这才得知,去世前的母亲被手机短信诈骗了 9 万元,这 9 万元是家里借来和存下的所有积蓄,对 10 来块钱都会心疼半天的孙小燕自责不已,却一个字也不向女儿吐 露。去世前 3 天,孙小燕给路玉婷班主任朱君打电话:希望卖掉房子供女儿读书,还希望今后她好好照料 路玉婷......
今年 9 月,路玉婷进入成都树德协进中学就读高中。学习压力逐渐繁重,路玉婷已经不再送票。10 月 16 日早上 7 点半,班主任朱君接到了孙小燕的电话,声音断断续续,“孙小燕一直在哭,说妹妹,我发生 了一点意外,可能活不久了。”朱君以为,是孙小燕病又犯了,但接下来的话让她有些隐约的担心,“她
让我帮她想把房子卖了,供路玉婷读书。还委托我今后好好照顾路玉婷。”孙小燕让朱君千万别把这些事 告诉路玉婷,朱君很不安,她主动提出去孙小燕家里看望,孙小燕却一再拒绝。接下来两天繁忙的工作, 也让朱君抽不出空子。
18 日,朱君和张勇约好第二天(19 日)一起前往孙小燕家里看望,为了避免对方拒绝,他们想到先斩 后奏。19 日上午,朱君却接到了路玉婷的打来的电话,“路玉婷语气很平静,告诉我,她母亲孙晓燕已经 在 19 日凌晨 1 点过去世了。”
张勇、朱君一行人到达路玉婷家里时,路玉婷单独把朱君叫到一边,表示自己家里的亲戚正在赶往成 都的路上。路玉婷这才说起孙小燕此前电话所说的“意外”是什么。原来前不久,孙小燕被短信诈骗了 9 万元,这 9 万元是一家子借来和存下的所有积蓄,掉 10 块钱都会怄气半天的孙小燕着实想不通,“她对谁 都没有说,路玉婷也不知道,一个人默默承受,给我打电话的第二天(17 日)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做血液 透析。”朱君表示。
朱君这才把孙小燕打电话托付的事告诉路玉婷,“我才晓得,掉钱、托付这些事路玉婷都不晓得。”打电 话传递母亲死讯时,路玉婷语气也比较平静,此时眼泪却紧紧包在眼眶里,拼命点头。
10 月 21 日,孙小燕遗体火化仪式进行。那一天的路玉婷穿着一身黑衣,帽子的帽檐把头压得低低的, 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抱着母亲的遗像。在遗体告别仪式时,隐忍的路玉婷情绪才爆发出来,大声呼喊着“妈!妈!”在火葬场等待骨灰时,路玉婷一个人坐着,一直不停的流泪。在母亲孙小燕整个去世的过程 中,路玉婷就哭过三次。
周围人担心更多的,还是路玉婷以后的生活。孙小燕去世前,正在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还没申 请下来人就走了,现在是路玉婷以她的名义在申请。”张勇透露。
一直以来,路玉婷、孙晓燕和外婆住在成都新城市广场附近,目的是方便孙晓燕就医和路玉婷上学, 孙晓燕和丈夫共同拥有的住房出租用来补贴家用。征得各方的意见,孙小燕名下的房产并未卖掉。由路玉 婷的好朋友的母亲伍阿姨帮忙,将两套房产转移到路玉婷名下。“说的是两套,其实非常窄,加在一起才 等于一套的面积。”朱君解释道。
路玉婷的父亲在外地多年,一直没有联系过孙小燕母女。在孙小燕去世后,主动打电话给路玉婷,提 出每月打 1000 元作路玉婷生活费。基于路玉婷学业上的考虑,伍阿姨甚至提出:由姨妈抚养外婆,让路玉 婷住校,寒暑假在自己家住。
让朱君和张勇疑惑还有路玉婷的眼镜。在孙小燕去世后,路玉婷就佩戴上了一副黑框眼镜,朱君透露“和她妈妈的那一副很相像!我问过婷婷你近视吗,她告诉我说她 600 度。”让张勇疑惑的是,路玉婷膝 盖受伤时,轮椅坐最后一排,并未佩戴眼镜依然可以看清楚最远处的黑板。朱君随后问过路玉婷身边的同
学,对方表示路玉婷确实一直眼睛近视,上个月底、母亲去世后,就配了一副和孙小燕一样颜色、很是相 似的黑框眼镜。
在孙小燕去世后,路玉婷周围人告诉她,你现在也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这一条出路了。事实上, 虽然平时事情繁多,但路玉婷的成绩不差。今年中考时,成都树德协进中学分数线是 573 分,而路玉婷考 了 575 分。和刚刚进校的擦边线不同,学校前段时间的一次阶段性考试中,路玉婷考到了班上第六名,整 个 490 人的年级中在 118 名,成绩提高不少。
进入高中后,路玉婷学习压力逐渐繁重。如今的路玉婷依然重复着和过去同样的事,每天早上 6 点半, 给外婆煮鸡蛋、炖牛奶、买包子。早上 7 点过赶去学校上早自习,一直要在学校呆到晚上 8 点 30 分下晚自 习才能回家。外婆的中餐和晚餐由姨妈负责。
上个月 29 日,路玉婷整顿好家中事务,恢复正常上学,学校老师都格外关心她的情绪反应。路玉婷在 课外和同学有说有笑,偶尔情绪起伏比较大。“比起同龄人,路玉婷更显得成熟坚毅,也更沉稳内敛。她 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心事,你问她时她却也会告诉你。”朱君说道。
在此之前,路玉婷一直主动担任班里的清洁委员,“清洁委员要求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考虑到她家 里的情况,我们想过让她换一个。”张勇的提议没有得到路玉婷的支持,她认为自己得到了帮助,希望能 够做些事回馈大家。最近,路玉婷以“忙不过来”为由终于辞去了清洁委员。
谈到最近发生的事造成的影响, 路玉婷表示 “人走的每一步都是有影响的, 只是我现在不能预想未来。” 在朱君印象中,路玉婷从未透露将来想干什么,或者读什么大学。只是在一次班委会时,路玉婷说起过自 己的心愿:“我希望一家人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
记者手记:路玉婷不想再做“路玉婷”
路玉婷出名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和“奔跑女孩”,谷歌上关于她的信息 就有五万多条。
“我感觉不到荣誉感,也不想被大家关注。”现实中的路玉婷回答起来直截了当。采访时的她显得有 些“酷”,双手紧紧插在校服上衣口袋里,只是偶尔推推眼镜才拿出来,嘴却一直抿着,双脚也不是随意 的放着,而是紧紧依靠板凳,面无表情、不苟言笑。不回答问题时就低下头来。
接受媒体采访前,成都树德协进中学校长助理张勇去接她时,路玉婷有些想反悔:“一定要去吗?烦 得很。”有记者问她想过什么生活,路玉婷脱口而出:“就和其他同学一样。”对于被关注带来的压力, 路玉婷直言“反正很烦躁。”乍一看去,她跟我心中的积极向上“奔跑女孩”形象差距很大,但路玉婷班 主任朱君坦诚,生活中的路玉婷还是会和其他同学有说有笑,生活中她还有个死党,关系好到和死党的母 亲也有联络,路玉婷并不是一个孤立难相处的小孩。9
不到 10 分钟的采访结束后记者道谢,路玉婷愣了愣,轻不可闻地说了声谢谢,浅浅地对着一群记者鞠 了一躬,才迅速离开会议室。那声谢谢把路玉婷之前的冷漠都融化开了,她只是不想被“路玉婷”光环笼 罩而已。
高雨欣:卖烧烤的小女孩 高雨欣 8 岁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和姥姥一起生活,那一年,妈妈右手落下残疾,从此小雨欣变成了家 里的主要劳力,帮助妈妈照顾年迈的姥姥和幼小的妹妹。她童年不幸 8 岁时父亲离家母亲意外残疾 她学习刻苦今年小学毕业考得全县第一 她有个心愿期待全家人能在海边团圆 生活报 9 月 12 日讯 9 日 15 时许,在绥化市望奎县第三小学门前,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和妈妈,支起 了一个简易的摊床。站在摊前,小女孩的小脸被火烤得通红。她熟练地倒着各种调料,时不时地抬起头吆 喝着“烤肠、烤串、烤面筋……” 这个女孩叫高雨欣,今年 11 岁,几年前父亲离家,母亲也因意外落下残疾,家有年迈的姥姥和 3 岁的 妹妹,全家只靠低保生活。今年 4 月份起,她每天来到广场或是街上,和妈妈一起卖烤串来贴补家用。回 家后,她还要承担做饭、买菜、烧炉子等家务,在这种生活境况下,在不久前的小学毕业考试中,高雨欣 考取了全县第一名。做饭照顾母亲哄妹妹 8 岁起就顶门过日子 “我每天只有晚上 9 点以后,妹妹睡了才有自己的时间学习、写作业。” 9 日 11 时许,记者来到高雨欣家中的时候,她正在洗衣服,还不时地陪 3 岁的妹妹彤彤说几句话。记者在和高雨欣的妈妈郝敏谈话中得知,几年前,郝敏和孩子爸爸离婚了,带着 8 岁的高雨欣和仅有 5 个月大的小女儿从北安市来到望奎的母亲家。而母亲家的生活十分拮据,只靠低保生活。在搬来的几个 月后,高雨欣的舅舅精神病发作,将郝敏的头和右手打成了重伤,生命垂危。在医院的救助下,郝敏的命 保住了,舅舅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8 岁大的高雨欣担起了照顾妈妈、伺候妹妹、照顾姥姥的重任。那时,高雨欣每天 5 点半就起来做早饭,然后给妹妹穿衣服,喂妹妹吃饭。中午放学后要去市场买菜, 下午回家做好了饭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妹妹不爱喝奶粉,高雨欣就让年迈的姥姥教她蒸鸡蛋,再泡饼干喂 给妹妹。妹妹睡了,她还要给妹妹洗尿布、洗衣服。“我每天只有晚上 9 点以后,妹妹睡了才有自己的时间 学习、写作业。”高雨欣说,几个月后,郝敏伤好出院了,但头部却留下了后遗症,时常头疼,手脚变得不 灵活,右手无法伸展、抬起,不能再干重活,所有的家务压在这个 8 岁孩子的身上。记者注意到,3 岁的彤彤和姐姐特别亲,有时候雨欣抱着她,连郝敏都叫不过去。“这些年苦了我大女儿,一个 11 岁的孩子,现在做饭的水平和我差不多了。”郝敏的泪光中掺着幸福。
穿串烧烤吆喝抬起头从未忘记微笑 “我要和妈妈一起去卖串,大家是不会笑话的。” 15 时,在望奎县第三小学门前,一个小摊摆出来了:高雨欣和郝敏一起站在摊前,雨欣一面熟练地翻 面烤串,一面和妈妈一起吆喝叫卖着。虽然雨欣的小脸被炭火烤得通红,但是仍在阳光下,露出了甜美的 笑容。记者注意到,高雨欣的手洗得很干净,但是手粗糙程度已明显超过了同龄女孩,在手腕上还有一处 疤痕,雨欣只是淡淡地说:“是前几天在烧烤炉子上烫的”。郝敏说,今年春天她的身体刚恢复一些,可以摆小摊增加点收入。于是,她就去雨欣的学校门口卖起 了肉串。因为手不能伸展,串都由女儿来穿好的。每天女儿都要穿到晚上 9 点多,之后才有一些学习的时 间。因为怕女儿的同学认出来笑话,她每次去的时候都戴口罩。雨欣总是让她把口罩摘下来,因为天已经 很热了,她不希望妈妈再受苦,为此母女俩谁也不肯让步。有一天。雨欣放学回来告诉妈妈,不用再担心 同学和老师会笑话,因为老师已经在班级里说了这件事,大家都不会笑话的。“从明天起,我要和妈妈一起 去卖串。”看着懂事的女儿,郝敏感到很多话都堆在了喉前,母女抱在一起,眼泪打湿了对方的衣肩。高雨欣小学时的班主任张维老师说:“我记得,高雨欣写了一篇《刨冰》的作文,到了冬天,全家要在 院子里刨冰,从那天起我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后来我了解到,在校门前,用口罩和帽子把自己?武装?起 来的商贩就是雨欣的妈妈,她怕女儿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我在班会上和大家说了这件事,很多同 学都感动得哭了。我告诉雨欣,靠劳动而自食力没什么丢人的。养家付出学担当烤串半年自己没尝过 “串是用来贴补家用的,我要把它们都卖出去,不能吃。” 16 时许,下班的人多了起来,来买烤串的人也多了,高雨欣和郝敏显得更加忙碌。街边放着《采蘑菇 的小姑娘》的旋律:“谁不知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记者看着忙于烤串、收钱的高雨欣,突 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感觉自己烤的串是个什么滋味?”雨欣笑着摇了摇头:“我不清楚,因为虽然烤了半 年的时间,但我一串也没吃过,但是看着大家吃串的表情,我感觉应该还不错吧……” 郝敏说,今年 4 月以来,每一个肉串都是女儿穿起的,第一天去卖串的时候,她卖出去将近 100 串, 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在说:“妈,咱俩今天收入不错呀,能挣 20 多块钱呢,明天能给姥姥和小妹买吃 的了。”她想着姥姥,想着小妹,和妈妈一起做着生意,自己做着家务,但是却很少想到自己。有时候串剩 下了,她就把串给小妹吃,自己从没吃过一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串是用来挣钱的,是用来贴补家用的, 我要 心中满怀希望“期待一家人在威海团圆” 记者在望奎县政府了解到,在该县政府协调下,民政部门已将郝敏受伤欠下的医药费取消了。同时, 政府组织干部捐款,为高雨欣一家租下了一间新房,这间房的空间要比原有住房大一些,而且不漏雨、不 透寒,离学校也更近;另外,还号召了一些企业捐款,现在高雨欣一家的生活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记者看到,高雨欣虽然生活在贫困的家中,笑容却很阳光。当记者问及她有什么爱好时,高雨欣想了 半天,终于摇了摇头。最后还是班主任张维说了实情,高雨欣从小喜欢跳舞和唱歌,但是由于家里的负担
太重,她从没和家里提起过。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高雨欣站在学校门前,唱起了自己心中的歌:“红领巾 映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歌声让在场的人动容。“你感觉幸福吗?”记者试着问了一句,雨欣点点头。“因为我有妈妈,看着妈妈我就知道家还没有散, 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妹妹一天天长大了,她会叫姐姐了,她很依赖我;还有姥姥,她身体还好,政府给 我们搬了家,今年的冬天不会再冷了。还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帮助我,为我们捐款捐物,我相信,我们的 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郝敏说:“我没什么文化,不知道中国哪有海,女儿有个愿望,想带我去海边。”可是哪个城市的海景 更美呢?“是威海。”高雨欣微笑着说:“我听说,我爸爸去了威海,我想我将来挣钱了,带妈妈去威海看海, 也可以找爸爸,到时候,我们一家就可以团圆了。”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 宣恩县万寨乡大河村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俩,在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自强不息、阳 光向上、孝老敬亲,常年坚持代父母行孝,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 风雨飘摇的家。在由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全国妇联等部门共同发起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中,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被评选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9 月 6 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了林章羽、 何秀巡姐弟俩的感人事迹。孝道原心,谁说家贫无孝子? 今年秋季开学,15 岁的林章羽进入宣恩一中学习。林章羽上高中后,她的弟弟――11 岁的何秀巡悄 悄地给远在天堂的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妈妈,您知道吗?姐姐对我非常好,她上了高中,我真为 她高兴。妈妈,你放心,我会做个男子汉,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林章羽、何秀巡是宣恩县万寨乡大河村一对命运多舛的姐弟。2011 年,他们的母亲被癌症夺去了生 命。母亲病重期间,曾将林章羽叫到病床前,叮嘱她好好照顾弟弟、帮爸爸分担家庭重担。母亲去世后,姐弟俩的父亲不得不外出打零工,以挣钱养家并偿还为妻子治病欠下的债务。林章羽 便担当起照顾弟弟和家庭的重任。她领着年幼的弟弟上山割猪草,下地采茶、收玉米,还替父母无微不至 地照顾年事已高的外婆。其实,林章羽、何秀巡姐姐弟俩一直是挺懂事的孩子。在妈妈去世的前几个月,姐弟俩还用攒下的 零用钱给她买了个生日蛋糕。在妈妈生日前一个月,姐弟俩商量:以前从没给妈妈送过礼物,这次妈妈过生日,一定要送一个生 日蛋糕给她。当时,姐弟俩每人每周有 5 元零用钱,买蛋糕的 30 元钱就是他们一元、两元地攒下来的。妈 妈生日当天,姐弟俩走了十几里路,到集镇取头天就订好的生日蛋糕。当姐弟俩拿出厚厚的一沓零钱交给 蛋糕店老板时,老板被姐弟俩的孝心所感动,还退给他们两元钱。看到姐弟俩提着生日蛋糕,妈妈嘴上责 备他们乱花钱,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这是妈妈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也是她吃的最后一个蛋糕。”林章 羽说。自强不息,嫩肩撑起一个家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的父亲是上门女婿,外婆自然由父亲照顾。如今由于外婆年事已高,加上父亲 经常不在家,姐姐又在县城上学,何秀巡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但要自己做饭,还要承担喂猪、扫地等家务和 照顾外婆。去年 9 月,外婆打猪草回家途中意外跌倒后,挣扎着给放假在家的何秀巡打来电话。何秀巡闻讯赶 到,艰难地搀着外婆回家。安顿好外婆后,他又给在附近打工的父亲打电话告知情况,然后来回好几趟把 猪草背回家。由于父亲忙着打零工挣钱,姐弟俩不得不相互照顾。何秀巡除了照顾外婆外,有时还要到山上采山货、茶叶,上学时带到集镇上换成钱用来补贴家用。何秀巡每星期有 5 元零用钱,可他尽量把钱存下来。他说,外婆身体不好,有时候病了可以贴补着 给老人家买药。林章羽告诉记者,弟弟有时会用零用钱给外婆买点糖。外婆喜欢喝豆奶,弟弟有时候也会给外婆买 一些。何秀巡的孝顺,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尽管家境贫困,但父亲总是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每次父亲回家,何秀巡都会忙着端茶、倒水、搬凳子,还给父亲捶背,与父亲聊天。有一次父亲告诉儿子爸爸不能给你什么,只能尽力供你和姐姐读书,将来把家里的房子留给你们。何秀巡却对父亲说,我现在 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让您和外婆过上好日子。看到儿子如此懂事,父亲眼中噙满 了泪水。乐观积极,阳光少年正长大 在学校,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何秀巡不但是老师的好帮手,在同学中也非常受欢迎,不少同学都 得到过他的帮助。有一次,班上两个同学因为琐事打架,其他同学怎么拉都拉不开。作为安全班长的何秀巡为了分开 两个同学,硬是站到这两个同学中间,用身体当“肉盾”。拳头像雨点一样砸在何秀巡身上,但他却丝毫 没有退缩。其他同学把两人拉开时,何秀巡的脸上已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段时间,班上有个叫杨婧的女生不开心,总是独自坐在墙角默默地哭泣。何秀巡发现后,走过去 安慰她,并不时讲笑话、扮鬼脸逗她开心。杨婧终于破涕为笑。其实,在母亲刚去世的那段时间,何秀巡的情绪十分低落,成绩很快下降,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事后,林章羽开导何孝巡:“现在妈妈去世了,家里只有爸爸打零工挣钱,我们如果不认真学习,以后怎 么把这个家支撑起来?”经过几小时的谈话,何秀巡对姐姐说自己错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看着弟弟暗 自努力学习,将落下的功课逐渐补起来时,林章羽知道弟弟长大了。现在读六年级的何秀巡每次考试都在 班上名列前茅。王芹秀:爱比血缘更美丽 芹秀的家里有 80 多岁的奶奶和 50 多岁的爸爸,因为爸爸患病不能劳作,芹秀从懂事起就帮助奶奶担 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王芹秀刚出生不久便被遗弃在镇里的中学门口,是养父把她抱了回来。现在家里只有 61 岁患有 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一个 86 岁高龄且体弱多病的奶奶,一家人靠每月 180 元的低保金过活。她虽然 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从不怨天尤人,非常坚强、勤快、乐观。王芹秀自家的房子几年前倒塌了,现在住的是别人给的,是一座只有 15 平方米的破旧土木结构 房子,三面是泥墙,一面木墙。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家电。屋子很小,只有养父王炳乾住在里面, 而王芹秀和奶奶则借宿在邻居家。小芹秀从小很懂事,很有孝心。她平时每天要早早起来,煮好饭,然后跟着村里的妇女上山拾柴 火卖,以贴补家用。家里有几分地,她还要跟着大人下田打理,种些农产品以增加收入。上小学后虽 然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但王芹秀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忙家务。她一直把养父当作亲生父亲看待, 她常常对父亲说:“您养我长大,我给您送终。”父亲很心疼她,常劝她不要干重活。村民见他们家 这般困难,也常救济他们。小芹秀很感恩,每到农忙时节,她都会去帮邻居拔秧、插秧,以此来换工。她做事很麻利,村里人很喜欢她。住校期间,王芹秀从来舍不得花钱坐车,舍不得买菜,每星期会从家里带足腌菜。有时候买一瓶 2 块钱的豆腐乳或者辣酱,就当做一个星期的菜。后来,学校帮她申请了每周四天的伙食补贴。王芹秀 学习很努力,上个学期,语文和数学都得了优秀。王芹秀因尊老爱亲入选了“中国好人榜”。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寻找最美孝心少年” 栏目播出后,感动了许多人。今年 3 月份,武平县某公司决定每学期资助她 600 元生活费。面对各方 面的关爱,小芹秀感动得哭了。有人问她最想做什么时,她回答得很简单:“我最想多一点时间做作 业!”
第一篇:吴林香吴林香,女,汉族,1999 年 5 月生,重庆 市忠县马灌镇初级中学学生。面对继父外出打工、母亲身患癌症、 外公外婆双双残疾和弟弟年幼,14 岁的吴 林香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大” 家。9 岁时, 吴林香的父母离异, 她跟着妈 妈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后来,妈妈再 婚, 又给她添了一个可爱的弟弟。2012 年, 外婆突发脑溢血,从此瘫痪在床,不久, 妈妈查出患了肺癌,加之外公早年摔倒右 手一直残疾,这个家庭顿时陷入困顿,欠 下了 20 多万元的外债。妈妈病后,继父想外出打工挣点医药 费,可他又放不下家里的病人和孩子。年 幼的吴林香看出了继父的顾虑,她主动对 继父说:“你就安心出去打工,家里全交 给我,你放心。”就这样,继父走了,一 个月只能回来看一两次。从此,吴林香每天早上 5 点钟就要起 床生火做饭,然后帮助外公、外婆、母亲和弟弟逐一穿好衣服,再给他们端饭喂饭。忙完这 一切,她才草草吃完早饭,带着弟弟急忙往学校赶。学校离家有十多公里山路,来回要走近 4 个小时,每逢下雨天,弟弟上学放学就全靠她背。下午放学回家已是 6 点多, 吴林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外婆和母亲的病情, 然后开始 熬药、做晚饭、替她们擦洗身子和洗衣服。直到晚上 10 点后,她才有时间做作业。每天深 夜,她还要起床好几次做去看外公、外婆、妈妈和弟弟是否安好。到了周末,吴林香就得下 地打理庄稼,并割好一周的猪草。所有的苦和累,吴林香强忍着,她不想影响妈妈的病。一次,吴林香无意中发现妈妈床头藏着一瓶农药,她全明白了,强忍着泪水,抱着妈妈 说“妈,您走了,我们就成了没妈的孩子,千万别丢下我们呀。”看到突然间长大的女儿, 妈妈从此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小林香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班主张老师称。在学校, 吴林香学习特别用心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可她很少告 诉同学和老师,只是大家感觉她皮肤越来越来黑了,身体越来越瘦了。吴林香的事经媒体报道后,很多好心人献出了爱心,她都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等我长 大了,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去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我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这个家,为 了报答好心人”吴林香说。吴林香入选“中国好人榜”。
????????????????????
()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部队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