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颗牙齿晒太阳主题曲讲刘备

后知后觉说周瑜——诸葛丞相和岳飞附体的苦命周都督_新版三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223贴子:
后知后觉说周瑜——诸葛丞相和岳飞附体的苦命周都督收藏
标题的意思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加精忠报国主却不容
乐都游戏好评不断,三国策略页游&三国新传&,2017盛夏火热开服,等你来当三国霸主!亿万三国玩家推荐的&三国新传&,好评不断!无需下载,登陆即刻感受三国新传!
现在再来说周都督,有点后知后觉了,想当初新三国如火如荼的时候咱家在隔岸观火,现在火烧完了烟都被吹得没影儿了,咱家才和它乍然相逢,“哎呀”一拍大腿,来迟了呀,这么对口味的男人戏,都是被名字连累了呀。 这年头以“新”开头的剧多半悲催,啥新红楼,新西游,新上海滩新还珠格格新乱七八糟,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咱家loli的时候被“滚滚长江东逝水”浸泡过,对新~~~~三国演义本能排斥,以致贻误战机,和这样一部咱家最心水的男人戏失之交臂。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当初宣传得甚火的吕布与貂婵之间真爱无敌,也让咱家望而却步了,哪怕现在咱家对新三国很是推崇,依然觉得这段夹在里面就象小米袋里乍现红豆一颗,所以男人戏里就不能胡乱加美人的戏,这一段和后面小乔上蹿下跳瞎掺和一样,怎么看怎么碍眼,当然后者更甚。
三国正史,咱家只是略懂,三国演义原版,咱家看过但没看完过,对魏蜀吴还真没有太多倾向性,浪花淘尽英雄也淘尽小人,乱世之中,大多数人都集英雄和小人于一身,啥叫英雄啥叫枭雄这玩艺真不好下个准确的定义,所以对于新三国里面曹刘孙仲谋人人藏奸个个腹黑的设定,咱家一点儿意见也没有,而且咱家最喜欢的一点是大家都不怎么装了,话剧腔舞台范儿基本没有,一下子觉得天涯咫尺了,有血有肉了,似乎也可以亲近一下了。 所以咱家心水者不止周都督,连喜感曹阿瞒和严肃认真的刘皇叔咱都觉得很有意思,为啥单挑周都督来说,一者正史上的周都督有点子白璧无瑕的意思,loli时代奉为本命,其二是这里把周都督虐得太狠了,三国里横死冤死含恨而死的同志成箩筐计算,但活生生被虐死的,无人超都督其右,激发了咱家无限同情,无法不因怜生爱。 上述废话,乃是前言。
大嘟嘟。。。
白活前还有几句废话,三国志吴书咱家绝对没有详读过,浏览都没,最多就是百度过与周郎相关的章节,所以周郎在正史中啥样是略懂,别人是彻底不懂,但还是晓得所谓三气周瑜纯属子虚乌有,赤壁之战里诸葛同志担任的是一部分军需官的工作,不过严格说起来,“东风”也属于军需的一部分? 但在这里说周瑜,那就单说这里的周瑜,史实是咋样,罗贯中先生又编成咋样,咱家一律不管。
周都督在此处,完全是一个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人物有很多,包括他的天敌诸葛同志,他的挚友鲁肃同志,他的主公孙权同志,他的老婆小乔美人,他主公的老娘和妹妹也适时掣肘,总之除了死了的孙策和无悔跟班吕蒙没有参与外,以上众人齐心协力彼此配合前仆后继明枪暗箭里应外合不遗余力,终于逼得周都督身残心死花落人亡,孙权尚且盖棺定论曰:公瑾他自己个儿把自己个儿给逼死了,抛却推卸责任的实质不谈,倒也是实情,逼他最甚者,确实莫过于他自己,但怎么就混到这么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地的,还是得话说重头。 诸葛丞相出场较晚,咱们按出场先后顺序,先从孙权说起,并且先从被曹操捏脸摸下巴的正太小孙权说起。
小孙权比起父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浓墨重彩描画,有点三岁,不是,九岁看老前途不可限量的意思,并且与曹冲那种纯属神童的高智商绝不相同,他展现的作为领袖所应具备的几乎全部素质。第一笔,小孙权出场,一鸣惊人,先是一语道破董卓欲拢络孙坚的用心,然后又提议假意答应攻其不备,虽然有点马后炮收不回来了,但结合他小小年纪,难怪连有曹冲这种绝世神童儿子的曹操也会感叹:生子当如孙小权。更应注意的是,孙坚老王卖瓜夸赞儿子,只用了“多智”两个字,他不仅仅是多智,更是知变通,孙坚英雄气概但耿直轻信,孙策是家兄酷似老父亲,肠子里面弯弯绕不多,孙权基因突变,小小年纪不拘小节很是腹黑,更适合在乱世生存。
咦,刚刚发的咋显示不出来呢
第二笔,孙坚得玉玺,英雄也喜得抓耳挠腮乱了方寸,孙策照旧,家兄酷似老父亲,一直乐的是八颗牙齿晒太阳,此时此地孙小权非常扫兴地说了一番福兮祸兮的大道理,也没能扑灭父兄天上掉馅饼的喜悦之情。面对天大诱惑仍保持头脑清醒,对危险有敏锐的嗅觉,能和老奸巨滑的曹操想到一处去,孙小权确实有让阿瞒激赏的理由。 但孙小权能够如此淡定清醒地面对象征九五之尊掌控天下的玉玺,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孙小权对于开疆辟土成就霸业的心气,并没有父兄这么高。诸侯云散后,曹操独与刘邦孙坚告辞,是只认他们两个是英雄和敌手,为毛呢,要说心怀逐鹿中原的鬼胎,大家谁也不要谦让,都有,但一眼望去,英雄还是能从庸才里把英雄挑出来的,刘皇叔在这里神色不惊,以一付人人欠我八百吊的表情不变应万变,孙坚一派自信自强的英雄气概,总之都是不屑于猪狗为伍,于是曹操非常瞧得上眼,虽然大家走的路线不同。夺取天下的路子不止有一条,象刘邦是韬光养晦蚕食型,项羽是攻城掠地霸道型,但甭管是什么型,大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孙坚和孙策心里有这个雄心,性格又欠沉稳,走的是项羽的路子,所以见了玉玺把持不住,孙小权与父兄不但性格是冗异的,志向也比较务实,那就是先保住命要紧,天下不天下的,咱不是非得不可,所以孙小权见了玉玺的第一反应,绝不是这东西是不是预示着俺要得到天下,而是这东西会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明哲保身永远放在首位,这是孙小权根深蒂固的想法,也是孙大权掌控江东后以固我孙氏守土即可的方针大略,九岁看老,咱家觉得,周都督的悲剧从这时就奠定了不可逆转的基础。
第三笔,孙小权在父亲惨死之后,当头棒喝住被悲愤冲昏了头一门心思要找死的大哥,一声“主公”唤回了孙策的心智。这一节上首要展现的是两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其次是孙坚临死前的教诲深深地刻在了他虽然幼小但早熟透了的心灵里。 孙策孙权,一则以勇一则以忍,孙策奉行的是行走江湖第一重要的是一个勇字,万夫莫当是他的style,霸气十足血染疆场,家兄酷似老父亲,弱点当然也显而易见,和他老爹一样十分轻信,并且热血一涌上胸膛就拼命,大局什么的先往边上凉快去,而孙小权则十分的顾大局识大体,深知什么时候绝不应该意气用事,下一节他告诉我们,他也知道什么时候绝对要押上身家性命赌上一把,比之孙策,的确更有成大事的素质,问题依然在于,他成大事的心却远远比不上孙策。孙坚临死时对他这小小爱子是何等舍不得,谁有这样小人精似的孩子不得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他对孙权的最后嘱托是辅佐哥哥,当然是因为孙权再人精也是个娃娃,尚不能交托大业,但这个定位显然不是临死前现想的,而是坚持一贯的,不会象曹操一样因为曹冲聪明,就对他钟爱偏心到诸子嫉妒的地步。知子莫若父,他老爹不会不知道两个孩子的长短,以孙权之沉稳多智弯弯绕,弥补孙策的冲动斗狠直肠子,是非常合适的,但两个孩子里,和他有一样的理想雄霸天下的那一位,其实是孙策,而懂得在乱世中求生存夹缝中求保身的,是孙权。 第二,孙小权长大的多疑绝不是凭空来的,父亲因为轻信于人而惨死在他面前,临死前痛陈人心恶毒,他要是还记不住,也太辜负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美称,这决定了周都督不咽下最后一口气,孙小权始终半信半疑。
好吧咋又被吞帖了呢?
最后一笔,当然是孙小权独闯荆州城感动刘表要回老爹的遗体。窍以为这段其实有点过了,小小的孩儿这么有勇有谋有理有力更有节的,但凡有点见识的大人,也容不得他长大,他要是长大了,哪里还有别人的活路。 题外话,刘表这厮当真是又要当什么又要立什么,经受不住捡便宜的诱惑阴了孙家,又没有阴了之后心安理得的心理素质,还被人称为仁厚。那咱家是不是可以这么定义,在三国那个年代,干了坏事心安理得的是小人,干了坏事仍然自责的是君子,所以曹操是真小人,而刘备一窝子占了荆州就是不还就是不还但经常长篇大论自责一下的,得算君子。 刻画孙小权,其实到这里是有点过犹不及了,用力过猛,有点欺负观众智商,但意思还是懂的,就是以孙小权的智勇还对比孙策的刚勇,前者当然显得更加智慧更加有人主风范甚至更加有担当。这个还是重要的,否则你就不能解释为啥一向沉稳谨慎的孙小权,到了和狮子王曹操对峙的时刻,最后还能孤注一掷押上整个老本甚至身家性命。孙小权从小就懂得什么叫置之于死地而后生,一旦面临绝境,他会迸发出超人的勇气,当然也是为了求生,会作一把showhand的豪赌,让周都督深感得遇一位同心同德的明主,但这明主一旦脱离了险境,就又恢复了常态,周都督如果感叹君心难测,是因为没有读过儿童心理学。 孙小权讲了这么多,是因为孙大权在逼迫周都督的队伍里始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诸葛孔明最多让周都督伤身,孙大权一出手,都督必然伤心。咱家对孙小权怨念不多,是因为这实在是性格问题难说对错。争天下的未必对,偏安的未必错,反之亦然,君臣在这原则问题上倘若离心离德,就不可能期待幸福美满。 同理再重申一次,这里讲的孙小权、孙大权乃至各色人等,皆仅限于这里,史上如何,原著如何,不在所论。
刘表是个糊涂蛋,所以没想到那九岁小孩儿实质上是大祸害。写的不错,期待后文
1.76三国精品特色模式,1.76三国精品散人天堂,1.76三国精品装备靠打.1.76三国精品,1.76三国精品无特戒,1.76三国精品一切装备靠打.
蹲LZ的坑里了:)
哇塞,楼主分析的很好啊,期待后文
写得不错,期待后文。
石榴楼。。。期待下文
周瑜也曾经幸福过,并且他所得到的是作为一个臣子的最大幸福。
这当然要重点说一说孙策。 孙策有没有问鼎中原的潜质,尤其比起曹刘来,咱家觉得,不如。倒不是因为前面因为要着力刻画孙小权的政治童星形象而对孙策近似脸谱化的有勇无谋描写,事实上孙大公子再一出场,脸上就写着成长两个字,不光是因为长了胡子,而是神情作派明显多了忍,多了狠,还多了威,所谓天将降大任于孙郎,必先折辱他,由一方诸侯公子沦落到庸主家将,孙策明显比当年沉稳坚忍多了。 孙策与曹刘相比,咱家主要觉得他太勇,就注定不会成大事。咱可以举两个例子,比起刘邦来,项羽很勇,力拔山兮气盖世,结果惨败。再说三国单挑第一,经常被拿来当靶子的人中吕布,勇到了家,死的很早。项羽身边有范增,吕布旁边站着陈宫,都是一等一的谋士,都给他们陪了葬。为啥这样,因为自己太勇,难免就太刚,既是刚烈的刚,也是刚愎自用的刚,太信赖于武力,觉得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打就是了,自己说了就算,旁人不顺耳的话只当是聒噪,这样的人开始原始积累争地盘可能会很有市场,但喜欢意气用事,最终难免一败,反倒是曹刘这种本身单挑能力极低,刘邦这种不怎么孔武的人,最终能把英雄拉下马。 明主不能太英雄了,太英雄了让别的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象曹刘手下名将那叫一个多,可孙策手下单挑能力强的似乎举不出谁来,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强的一个。话说老是冲锋在前的统帅也很危险,统帅就该在后面掠阵,有个闪失全军没了主心骨那还了得,这一点上也得批评周郎,你说你一个大都督冲的那么靠前,活脱脱一个万众瞩目的靶子,挨了一枝毒箭算少吧。所以英雄,后世可以敬仰一下,但往往下场不好。
但不管咋说,孙策还是从起跑线上开始重振家声并发扬光大,最终奠定下了江东的基业。此剧的刘备有一段话,意思是说,各诸侯都有所长,他一无所长,唯有树起“仁义”大旗笼络人心,那曹操树起的大概就是“无耻”大旗,乱世之中,其实无耻比仁义更有市场,因为无耻才不惧巧取豪夺,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刘皇叔那边人脉一直不广,虽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忠大勇之士,直到诸葛先生出山形势才有改观,咱家觉得隆中对三分天下的大饼还在其次,由此后刘皇叔取荆州,比起他前面扭扭捏捏取徐州的作为看,诸葛先生对他帮助最大的,还在于厚黑学的传授和实战。 孙策肯定也有大旗,第一,其实还是一个勇字,在争地盘的阶段,跟着一个勇不可当的英雄还是觉得心里有些底气,何况这个英雄被磨练了一番之后,更加有人主风范了,对待自己的叔伯辈,也相当有不怒自威当家作主的范儿,这时节小人精孙小权据说在云游四方到处交朋友,显然和他哥走的是不同的路线,乱世之中抢人才是何等重要,三国通篇都在讲,所以他的确看的长远,但在一无所有的阶段,显然靠云游不大能够争来地盘,靠孙策的勇,才是卓有成效的。第二,感情牌,这张牌由孙坚到孙策到孙权,经久不衰,一直用它,似乎可称江东传统。江东子弟向来重情重义,项羽倘若不自刎,哪怕他归来时空空的行囊,据说江东仍然欢迎他,本乡本土观念相当地重,咱家比较质疑这种地域性是否同时也说明它的局限性,譬如会不会排外,但所幸的是江东子弟比较争气,东吴前后几任大都督都是人精。这种地域性决定了大家同宗同源同气连枝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起聚集在“利益”或者是“仁义”的大旗下更加牢固。孙策为什么能够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拉走父亲的旧部,打的就是感情牌,因为咱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是我的叔伯,但你们不能把我当子侄,只能把我当主公。所以,孙策靠一个勇字,打下了江东的基业,又用感情牌,为孙权留下一批打从心眼里认同孙氏,肯为他永固江东的臣子,死在他最灿烂的年华,开启了周郎憋屈的生涯。
刘备和关张,是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的兄弟,譬如说诸葛亮和诸葛谨倒各为其主,也没人指责他们兄弟不和,关羽要是真降了曹操,现今的黑道肯定不拜关二爷了。关张与刘备这么铁,但刘备不觉得得到他们是如鱼得水,因为显然关张和他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有着极大的差距,刘备要得的是天下,关张要跟的是大哥,虽说有生死之盟,但说到底,还是小弟追随大哥的那种,类似于李逵之于宋江,直到他遇到诸葛,才终于摆脱了缺氧的感觉,觉得自己如鱼得水了。这段君臣关系为后世称道推崇至极,咱家觉得,其实孙策与周瑜,比之更加圆满。 为啥传诵的没那么广,一是惜之太短,二是名头没那么响,三,孙策与周瑜,提起来给人的第一印象与其说是君臣关系,倒不如说是朋友关系,一对挚友。孙策得到周瑜,不是如鱼得水,而是如水遇水,汇成一股了。 是否总角之交此剧没有交待,但两个异常熟络十分友爱是一眼可知的,关张再见刘备也是热烈拥抱,但绝不会先把青龙偃月刀甩过去,诸葛亮草堂摆谱那是故意的,一旦确定了宾主关系咱时候都把自己摆在臣下的位置,象周瑜这样一把剑甩过去,两人先是特别爷们地拳来脚往作为见面礼,再开几句玩笑,最后哈哈大笑热烈拥抱,是一种极其平等特别亲密的朋友关系,说是君臣还真特别不象。 题外话是周郎你一见孙郎就说啥生当人杰死为鬼雄的,穿越到了李清照那儿去了不说,不么类比同是江东人氏最后抹了脖子的项王,也忒不吉利,最后一语成那啥了吧。
这两人投契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大的方面。孙策饶是寄人篱下也要保存那玉玺,其实是意在天下之心不死,而周瑜一见面就来了一句“与你纵横天下共创大业”,可见这两人在政治抱负上同心同德,一方诸侯只是第一步,两人最终目标是天下。周瑜看重荆州,是意在天下,还未破曹军,方略里已经有北上中原,仍是天下,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象朵永不凋零的花,并没有随着孙策入土为安。 性格上,两人都属于那种很热血的,但还是有所区别,比较起来,孙策更加豪迈也更加冲,比较而言周瑜要想的多些,性格内敛些,也更知有舍有得的道理,所以可以互补。譬如他劝孙策用玉玺换自由,就是务实的表现。这观点与孙小权虽然不谋百合,但出发点还是不同的,孙小权是觉得玉玺会招至杀身之祸,不如不要,而周瑜却是觉得用玉玺来换创业的机会十分值得,一为保身,一为进取,事实上还是与孙策更加贴近,所以孙策同意了,因为有了周瑜的钱粮,有了周瑜这个人,创业是时候了。 以周瑜之傲,肯以全部家财连同他自己在内追随孙策,而以孙策之狂,得了周瑜就离开袁术另起炉灶,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看得起,这是一种不二的选择。
给予对方无条件的信任,是孙策大气的方面,也是因为两人的朋友关系纯属志趣相投,既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也不是利益纽带紧密结合,纯粹因为世上懂我者你也,世上挺我者你也,反之,亦然,所以什么事交托给你是放心的,有好东西,咱哥俩也一起分享,譬如说大小乔,一人一个,连求亲也不忘了对方,这的确不象是君臣,甚至超越兄弟。孙策是不是明主放在一旁,单对周瑜而言,他不可能找到再好的主公,正如他不可能找到再好的朋友一样。 但他们到底还是君臣,作为君臣,孙策更加有霸气,更象王者,而周瑜很知进退,所以两人共同创业打下东吴基业,却并没有应了那句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箴言,两人关系依然很铁。到了竹林一节,其实看得出这个周瑜跟那个见了面没二话一把剑甩过去的周瑜,已经不同了,孙策还是透着和他亲厚,周瑜亲厚之外更加守礼,主公两个字是挂在嘴上的,态度也没有当初那么轻佻,和主公开开玩笑是可以的,私下里伯符两个字也是可以喊的,但是进谏的时候主公说这事不要提了,他也没死犟着非坚持不可,更是完全没有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认识你,你起兵的钱都是我家的,我跟你谁跟谁,咱俩依然勾肩搭背的意思。 两人初一见面拳打脚踢热烈拥抱,没看出谁是主谁是臣来,但到了听曲娶亲那一节,宾主关系已经相当清晰,周瑜进退是有据的,态度是端正的,有些事情再熟也不行,什么叫做犯忌,周瑜不懂吗,他是极懂的。 极懂的周瑜此后在孙小权面前气场逼人,多次有“不臣”之举,难怪孙小权气不过,难道就因为我不是我哥,你就做出这付张狂的样子?直到咽气的一刻,周都督才解释了一番,孙小权尽管当场泪下,咱家觉得,懂了与接受了两层意思,孙小权懂了周都督的苦心,也未必真的认同。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啊,对了,貌似生当豪杰死亦鬼雄是屈原原创。后面还有吗?我要不要坐等?
孙策和周瑜分析的很不错啊
孔明前脚出山,孙郎后脚入土。 三分之一强了孔明刚刚出山,卧龙卧的时间确实不短,作为三国之一的偌大东吴也被边缘化,连打酱油的机会都少的可怜,果然是试看天下谁敌手,曹刘,虽然在这阶段刘皇叔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不是曹阿瞒的对手,搞得茕茕白兔东走西顾无比凄惶,但人家存在感极强,反观孙氏江东是咋挣下来的,只好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明湖畔的江东领主孙策偶尔一闪而过的出场,一是想自己到许昌去帅一把未果,一是被曹操拒封后大怒翻几,并且做出了那个埋下祸根的杀人决定。侧面说明的也是两点,其一孙策认为自己羽翼已丰,五百年终于轮到我上场了,其二这人爆脾气,做事比较绝又不懂得掩饰,我想发火就发火,想杀人就杀人,如前所述,大凡太勇的人多半有这毛病,自己未必不知道,但坚决改不了。此处又与之前周瑜劝他放过袁术某门客之处相呼应,说明他这做事绝的毛病由来已久,而且绝不是听人劝吃饱饭的脾气,由此埋下祸根。 枭雄做事多半狠绝,但事前有铺陈,事后有退路,象曹操,要不就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譬如对吕家,要不就借刀杀人自己如丧妣考,譬如对许攸,防范措施更是严密,睡觉都不带让人近身的,孙权更懂杀人要耍阴的,捧人才在明处,吕蒙被阴死了,谁敢说跟主公有半毛钱关系。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孙策遇刺一节还是诸多不懂,誓要追到兔子获得重赏,以致追的落单的主公和为数不少的刺客殊死搏斗,人影也不见一个的侍从们是因为不敢和主公争兔子躲的要多远有多远,还是对主公份外放心于是全去保护夫人了呢。 一箭穿颊而过是残忍的,让一个两边脸都被刺透的人讲大段台词不仅仅是残忍的,如果台词必须要讲,又何必要一箭穿颊,给孙郎留个体面点的死法给大乔留个念想不成吗。周瑜深憾没有见到孙策最后一面,咱家是觉得,真是不见也罢。
马上要接掌江东但是自己不知道的孙权大白天闲的要命地在听张昭讲春秋战国啥的,可见他爹临死前让他辅佐哥哥的远景至今还没变成现实,显然他还是一个被安排好好上课的学生,九岁起他就非常地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十八岁还在听陈腔滥调,面目表情比较木。孙策当然知道孙权是个人才,但也许跟在娘的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一样,觉得权弟特可人疼应该被保护还没到历练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辅佐这件事没人比周公瑾更称职了,也许的也许孙策就根本没想让孙权太有出息,毕竟这江东顺理成章地,是要传给他自己的儿子的。 甭管以上哪个或温暖或腹黑的也许成立,总之,孙权闲着。孙策还没忘记权弟九岁看老的光辉事迹,但江东众人眼里除了主公,第二号人物绝不是孙权,而是周瑜,不晓得权弟心里是咋想的,但由以后吴侯的种种作为来看,他走的不是宠辱不惊的庄周一派。 所以在这里,对孙权的刻画又一次过犹不及了。虽然孙坚死时,比起悲怆莫名哭天抢地的家兄来,孙小权可谓十分冷静顾全大局,这样延承下来孙大权听到家兄负伤冷静处理并没有不对,但是冷静的过了头,难免会让人起疑。江东倒是无人起疑,观众指点猜测成一片。 突逢大祸,一惊总是难免的,一惊之后才是一静,你这惊得太不动声色,静的又太让人心寒,冷静里要是没一点含悲,忒有点超乎常人了,与之相较,周瑜的默默无语的一行泪是绝对在情理之中的。但要说孙大权果真觉得家兄死了很趁意,也不合情理,抛却兄弟感情打小一直很好这点不说,就算孙大权觉得自己被雪藏很憋屈,觉得比起家兄来自己更有当人主的料,毕竟他现在也还嫩着呢,没人会因为你九岁的时候特别出色而无条件拥护,就算要阴谋夺位,也得有一番拉拢培植自己势力的过程不是。现在而今眼幕下,在内他还压不住场子,一旦兵变还没能力弹压,对外各路诸侯还没人把他孙权当回事,听说孙策死了,人人都把江东当大肥肉对着流口水,所以刻画孙权冷静,表现的还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倒也不是没有先例,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特别冷静地布置自己的势力掌控皇宫皇城,眼看大局已定,这才大放悲声哭我的儿啊。这悲一定是真的,但大局未定之前,还不是悲的时候,连丧子之痛都可以先撂一撂。以此作为参考,就可以明白孙权一路走来沉着冷静头脑清晰果敢干脆地安排诸事,走进屋瞧见家兄的粽子妆才大放悲声的原因。咱家倒觉得,这一哭绝不是做戏,谁当此生离死别之际心里都难受,何况对着外面的臣子可以摆一摆我是多么坚强多么经得住事的POSE,可屋里除了掉眼泪的老娘就是还剩最后一口气的老哥,生离死别就在眼前,未来吉凶不可预知,哭一哭当真不是罪。 由孙策孙权哥俩最后的一番对话,咱家觉得这哥俩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特别自己知道的长短斤两,孙策那一番打仗你不行,打牌我不行的论点是很准确的,虽然有给孙权壮胆让他觉得自己真行的意思,也是他打心眼里觉得孙权确实行。孙权也没觉得自己不行,他怕的,是除了他自己以外,别人都觉得他不行。于是孙策又告诉了孙权两条御臣之道,和两个可以信赖的人。 两条御臣之道,第一条,你是主,他们是臣。第二条,你要对他们好。所以说江东感情牌是维系君臣之间关系的重中之重。咱家觉得,单挑出孙权和周瑜这一对君臣关系来,第一条,周瑜做的不够好,第二条,孙权做的不够好,而勿庸置疑的是第一条是第二条的基础,你得恪守第一条,我才能做到第二条,此为两人之间的死结,并且确实至死方休。 两个人,张昭和周瑜,不贵多而贵精,孙策说自己识人用人不如孙权,但对这两个人,他还是十分门清特别有把握的。为何要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就是要以主公的利益为根本,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张昭作为文臣之首,和孙权的老师,会坚定不移地从孙权的利益出发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从周瑜与孙权失和,吕蒙最后被阴死的重要场合,都能看到这位白胡子但绝不慈祥的老爷爷的脸。而外事,是要以江东的利益为根本,这一点,和孙策一样把江东视为生命的周瑜是不二人选,他的眼中江东大业胜于一切,在处理任何对外关系上都会以此为出发点,绝不会做出有损江东利益的选择。 这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那就是,外事不决绝不能问张昭,他是一个投降派,内事不决也绝不能问周瑜,因为他一赌气就不干。
接了兵符的孙权并没有觉得踏实,可是一出门又是一付我特别坚强冷静的模样,让咱家比较汗的是张昭那一声主公也喊得太快了,孙策不是尸骨未寒,而是根本还没有咽气呢,不过这倒也间接印证了“内事不决问张昭”是明智的,一面对内事,他“决”的相当地快并且相当地正确。 反观武将,明显比文臣少了一根筋,他们秉承多年以来的习惯,觉得第一号人物挂了,应该向第二号人物靠拢,程普建议让周瑜回来主持大局并没有错,其实加不加“为少主公”这几个字都是这个意思,绝没有怂恿周瑜趁机上位的企图,张昭以孙权利益为根本替孙权那一瞪反而强化了他的语病。孙权不爽是正常的,刚刚宣布兵符归我,主公是我,你有事不问我让我请周瑜回来主持大局,但比不爽更要紧的是随之而来的担忧,不搞定这第二号人物,兵符是虚的,主公也是虚的。 孙权只信他自己的判断,孙策深深信任而留给他襄助的两个人,张昭他是了解的,但是周瑜,权弟跟他不熟,威胁又是天大,有这样的臣在,没有一个君能够安枕。 周瑜无罪,功高其罪,孙权疑心担心各种提防之心,远早于赤壁之前。
大乔加戏,有了存在感,咱家倒不介意,虽然觉得死有遗命活有婆婆的境地下大乔没那么重要的政治地位,需要孙策死前以情动之,张昭其后以理劝之地硬逼着人家孤儿寡母远走他乡,但这种不给自己男人添麻烦明白啥叫江东大业的女人,是可敬的,反观小乔各种捣乱添麻烦,怎么一家子都姓乔,差距就这么大呢。
写的真心好。孙策噩耗传来,孙大权那么一两个表情,观众立刻议论纷纷:莫不是小权儿策划的杀兄事件???编导不可能狗血至此哈 = = 这里稍微用力过猛了
听闻孙策死讯的下一秒钟就流下一行泪来的周公瑾,单人匹马披麻戴孝前来吊丧,是怀着十分悲痛和十分真诚的心意的。 孙策与他亦君亦友,情同兄弟,他与孙策一样是个性情中人,自然而然地,把孙策的娘当成了自己的娘,把孙策的小弟当成了自己的小弟,把孙策的小妹当然了自己的小妹,把孙策的夫人……那是他的大姨子,对于孙大权无比紧张地等待着他的到来,并且预先排练好了一场好戏,他全无心理准备。 单人匹马前来吊丧,未必是为了安孙权之心,而应该是做给江东群臣众将看的,他知道孙权还嫩,知道他才是马首是瞻的那个人,那么他一个人不带一兵一卒地进城,就代表他是拥护孙权没打算造反的,倘若他拥护孙权,那么那些犹豫观望之心也都会跟着安定了。谁想到,此举首先是使孙权的心稍安了,也仅仅是稍安而已,不演戏不足以试探周将军的心意,于是孙权开始落力表演。 由于初学乍练,的确有点小儿科,周瑜当然没有被他唬到,却当真被他伤到了。
周瑜一溜小跑进来,面向灵位倒头便拜,无视就跪在他旁边那位新任主公和正牌弟弟,口口声声哭着兄长而非主公,孙权也选择无视他真诚的悲哀,稍一酝酿就把腹稿打了几千遍的台词讲了出来: “请将军接下兵符提领江东。” 周瑜正哭得投入,乍听此言,一脸“纳尼?!……”的表情,再见孙权表情要多诚恳有多诚恳,言辞要多真诚有多真诚地要他为了江东大业接下兵符,周公瑾当场一个趔趄,意识到自己的苦逼生涯就此开始,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孙权的杀伤力确实是居于首位的,给大都督兵符,能伤得他一个趔趄,后面要收他的兵符,又伤得他两个趔趄。 心里暗骂“我靠,居然跟我玩这套,把我周瑜当成什么人”的周公瑾一下子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显然,你把人家当弟弟,人家并没把你当哥哥,由心里寒到脸上,周将军的神情就很不善了,虽然没有当面揭穿,但他言语中的冷嘲热讽,足以表达此刻的愤怒、失望和伤心。第一个问题是,我提领江东了,你干嘛去呢,第二个问题是,这是你哥的意思吗?然后他再看着孙权同志面对这两个犀利的问题继续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当面扯谎,周将军没法相信他的鬼话,走神地瞟了一眼孙策的灵位,他明白君臣相谐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也劝说自己看在孙策的面子上不要当场发作,于是他当然拒绝之后冷冷拜别扬长而去,这有点不臣的气场似乎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伤的狠了,就爱谁谁了。这场戏虽然是独角戏,但被迫和孙权对戏的周将军从始至终泪没干过,只怕心里淌得更加厉害,孙权仍然禀呈着大事未毕无暇悲伤的原则,不阴不阳若有所思。一这回合下来,看似孙大权演技拙劣,但其实输的是周将军。周将军的苦难才刚刚开始,跟孙大权那里还能使使性子,但对视如亲娘的太夫人只好忍气吞声,看着太夫人更加策略地推心置腹地语重心长地转达对他的不信任,孙权是在示弱,而太夫人告诉他的是,我儿不弱,只是你太强,你明白,了吗?周瑜回答,我一切都明白了。再次含泪而去的周将军,明白了自己是一个外人,明白了这一对母子需要他一个什么样的表态,当然更明白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当周瑜浩浩荡荡带着一行人走进灵堂,孙权未必十分有把握他要干什么,需知“人心恶毒”这四个字是他九岁就用血的教训听来的,直到听到那四个字四个字又不是成语的誓言,“同心同德,扶助少主,生死无悔,永固江东。”前两句是对他继位事实的肯定,后两句是稳定三军保驾护航的承诺,这才把心放在肚子里,十分真诚地热泪盈眶了。 孙权当然是有真情的,但真情一定是放在大事之后的,君臣相对立誓这场景的确十分感人,如果忽略掉周将军的伤心。 最有威望掌控兵权的大将被刚刚上位根基不稳的少年君主猜忌,这原本是极其正常的事儿,倘若不是周将军和孙策的君臣关系起点太高,也不至于丁点儿心理防备都没有,一家伙摔下来伤的这么惨。饶是如此,周将军处理的不可谓不好,他并没有一个人在少主和太夫人面前拼命磕头玩命起誓表忠心,而是拉上一群老将一同向先主公孙策起誓,以孙策之遗威余情,以众将之彼此监督,以当众板上钉钉的承诺,才能够证明他确实绝无替代之心,唯有辅佐之意,这才是孙权和太夫人最想要的一种表态。 但这一场景,从另一方面说,无疑地又现场展现了一下周将军的确名不虚传的军中威望和令人生畏的号召力。他面对孙权虽然也行臣礼,那真个是霸气十足,面对孙策,他绝对不是这么个气势如虹外挂全开的气场。和孙策在一起的周瑜笑容温暖十分风雅,但从说出生死无悔永固江东的那一刻,周将军冷傲逼人威慑四方, 一付江东柱石就是我的睥睨神情,与当年小霸王不遑多让,还更阴些,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是江东第一号人物还是第二号人物,也让当场流下热泪的孙权越来越不知道应该感谢他还是恨他了。 周都督是聪明人,当然知道主公忌你太强,如要明哲保身,你就应该示弱,应该万分恭敬十分小心,但至其死,咱家也没从他字典里翻出“明哲保身”这四个字来。
咱家以为,尽管孙大权对周将军的一番虚情假意地试探,但内心深处,对于周瑜不反的把握还是大些,只是基于周瑜声望的巨大威胁,才不得不逼着周瑜表态,周瑜表了态,那些原本不服孙大权,甚至想怂恿周将军造反的人才会消停。 此举固然伤了周将军的心,但周将军就在三天之后做了一个决定,咱家一度认为这是一个让他后悔莫及的决定,但到他临死之前,才明白这是一个长远打算的决定:把鲁肃,举荐给孙权。 但凡周瑜动过一点篡逆的心思,也绝不会向主公推荐一个十分忠义特别厚道才华上他又十分看得起的人才,除非是想挑战造反的难度。这样做其实是很明智的,一则孙权初登大位,需要有人跟他同心同德,为他出谋划策,那人原本该是他周瑜,可显然,孙大权对他是十分提防特别不放心,鲁肃,是一个十分忠厚又十分有才的人,有他辅佐孙权,孙权可以放心,周瑜也可以放心。二则,周瑜长年在外,多半也有避嫌的意思,如果只有张昭夹在孙权与周瑜中间,只会时刻提点孙权周瑜的威胁,让他对周瑜更有戒心,可这人换成了做人公正做事公允的鲁肃,反而有利于拉近和修弥这两人之间的距离。
孙权得鲁肃,又是食同席寝同榻,不是特别明白为什么三国里的主公们表示求才若渴终于得手的喜悦总是要食同席寝同榻,意思是说一见如故聊得兴起,坐谈之后又卧谈谈个没完的意思吗。总之,和周瑜没什么话说的孙权,和鲁肃十分投缘,一般而论,把自己的好友推荐给领导,结果好友比自己更加受宠,心里难免有点打翻五味瓶。周都督不吃味,是否就能够证明他其实不是量小之人还言之过早,也可以解释为他异常自傲所以自信心爆棚,根本连争宠的心都不屑有,因为谁跟主公最铁都无所谓,反正江东柱石舍他其谁。 但他的确没意识到,鲁肃跟孙权投缘,两人之间必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却是与他异同点,那就是在政治目标和战略方针上,鲁肃和孙权是心有灵犀极其契合的,但与周瑜却是背道而驰的,赤壁之战时可以求大同存小异,但战后却日渐尖锐不可收拾。 孙权和鲁肃是真的要永固江东,天下不在所想,所以荆州可以缓图,刘备可以坐大,孙刘联盟互不侵犯才是重中之重,但周瑜志在天下,所以荆州绝不能失,养肥刘备这只老虎绝不能忍,孙刘联盟更是不要也罢。 你未必对,我未必错,可政见不一相杀程度更甚于外敌,周瑜和鲁肃相互敬重彼此交心,却不妨碍两人不断较量各不退让,由于鲁肃和孙权真正的同心同德,周都督只好醒着数伤痕,可悲的是他可以痛骂孔明,可对这一挚友一主公,万般捣乱千般掣肘,却只有憋到内伤。 孔明是周都督命中注定的克星不假,但伤周都督之心至深者,孔明绝对排不到前三位。
曹操觉得刘备已不足虑,磨刀霍霍向东吴,小看了一个人。 一,不是刘备的智多星诸葛亮,多次吃亏之后,曹操对他已经有了正确的评价,譬如说,有了刘琦的钱粮,诸葛亮登时就可以给你变出十万大军来,咱家觉得,十万只是修辞手法,表示对诸葛亮才华的肯定。 二,不是周瑜,曹操的评语为,周瑜的水师天下无敌,为此修建战船训练水师洞庭湖里窝了几个月,最后由鄱阳湖进了长江……丞相这是为何? 他小看的,是孙权。弄三千份战表顺江漂下,是为了吓破孙权的胆,就算唬不住他,也能让东吴那边乱成一团,看准的是他年纪轻轻压不住场子,所谓小小孙权,不足为虑。那咱家其实觉得,由诸葛亮过江东,周瑜星夜赶回,两人第一场较智开始,二虎相争就极其夺人眼球,但在最初是战是降这个原则性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表现极其完美,隔着江都能让曹操后脖梗子冒冷风的人物,是孙权。 为什么属下献谋献计出工出力,最后功劳全归了领导,那是因为领导是最后拍板的人,出谋划策不容易,临危决断更加难,事关生死存亡,属下意见不一乱成一团谁都有一番道理听起来还真都是不无道理的情况下,孙权一剑断案,才是孙刘得以联盟,赤壁得以开战,瑜亮得以竞智,三国得以鼎立的关键,也是孙权与周瑜这一对君臣最和谐最同心最彼此依赖的一段时期。 孙权立意抗曹,不是自一剑断案的那一刻才开始的,否则鲁肃不会渡江主动联系刘备,按理来说此时刘备应该很上赶子地去求孙权,能够以大局为重放下架子主动联系弱势一方的盟友,足见孙权的政治智慧。其实不用鲁肃把他比喻成笼中鸟,不用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甚至不用周瑜的破敌之策,孙权都会坚定不移地选择不降,此刻我们应该回忆起他九岁时面临险境迸发出的血性和智勇,如何置之于死地而后生,虽然他的政治抱负非常务实,但绝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懦夫。 所以孙权会派鲁肃过江,会不急召周瑜,因为他早想好了孙刘要联盟抗曹,也清楚周瑜会坚决主张抗曹,他不需要一个人来坚定他是降是战的决心,他只需要关注两件事:其一,拍板的时机。其二,战,如何必胜。其三,主战和主降的群臣,如何同心。
其一的部分,是在周瑜堂上侃侃而谈一番必胜的理由之后,这个时机很重要,之前他早就心中有数,却一直忍耐不动声色,让主战和主降的都觉得自己有戏,表示他很重视双方的意见,周瑜话音刚落,孙权立刻拍板,是借周瑜之威。一言九鼎的周瑜说必胜,主公采信了是顺理成章,不是说明主公不重视文臣的意见,只能说周瑜太威,所以拍板前他还要落实一句“天授公瑾予我”,坐实自己是听了周瑜的话。这里咱家感慨一下,从“天授公瑾予我”到有点希望天把公瑾收回去,此一时彼一时啊。 其二的部分,诸葛亮和周瑜所见略同十分接近的分析给了他信心,当然诸葛亮作为急于联盟的那一边,忽悠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而周瑜作为自己这边的人几乎说出和诸葛亮同样的话,让他更加确信,而周瑜当众的演说,爆棚的信心给了包括他在内的满朝文武的信心。 其二的部分,是只有领导才会操心,也只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才能摆平的。挥剑断案的孙权随即将剑给了周瑜,无疑给武将们提了气,让文臣一边象斗败了的公鸡,但他立刻无比诚恳体贴地安抚文臣,又将与剑地位平等的印给了张昭,让文臣们的里子面子都很挂得住,登时上下一心群情振奋。咱家觉得,孙权配不配做这江东之主,有没有成大事立大业的素质,周瑜此刻尽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了。
主是明主,臣是忠臣,只落得默默无语两眼泪,只因为出了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无疑要占大幅篇章,在说他之前,先把小乔说了,从此之后,小乔再没机会出现在周瑜面前,咱家也再不用就如哽在喉了。
都督回府,先忙正事,后见小乔。 初见小乔,咱家对她的印象很好。小乔不倾国这个问题不大,周郎也未见得有好美,关键是她的一曲琴音能够让周瑜静心,一大早为夫君梳头理冠什么的很是贤惠,显然周瑜也很享受,两人镜里相望,在这决定江东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日,周瑜还能跟夫人说啥有你死而无憾,说明极其知情知趣,夫妻感情也特别让人羡慕。 小乔对周瑜的嘱托别出心裁,她说,夫君啊,今天大庭广众之下,你可别发怒啊,后来要跟着周瑜出征,理由也是你一发怒我就弹琴,你听着听着气就消了啊。怎么就让咱家觉得周都督没事总会大喝一声“嘿,我这爆脾气!”周瑜没反对,显然也是默认自己脾气不好,咱家怎么不觉得孙策在时他有这毛病,不晓得是不是“永固江东”之誓一立,任重责大之心一起,就开始走霸道的路子为江东立个权威也立个靶子,威惯了脾气也就跟着大了。 周都督前脚出门,后脚小乔特别善解人意地吩咐下人收拾他的行装,幽幽地说别看他昨天刚回来,今天又要走了,对夫君是了解的,心里是舍不得的,但知道拦不住是很贤惠的,是识大体顾大局不做牵袍子扯后腿状的。 如果小乔的戏份就到此为止,到都督临终再出现打打酱油,让都督再说一句死而无憾啥的,该有多好。
从小乔坚持要当随军家属,到都督一轰再轰把她轰跑,决裂到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地步,到处都是憋屈,憋屈也就罢了,关键这戏加的是场场逻辑崩坏毫无道理可言,吕布貂婵可以看下去,孙小妹COS紫霞仙子可以看下去,小乔在军营里上蹿下跳硌得跟眼里的沙子似的,是在于其戏加的莫名其妙。 其一,俺如何也想不通周都督为啥会应允带上小乔,危险简陋的理由还在其次,大敌当前,生死之战,军中主帅带上爱妾每日家尽享温柔乡,闲来听个曲儿和个箫什么的,让三军将士干靠,周郎就是这样服众的。其二,小乔到了军中,要不你就安生待着,要不就做点后勤服务,劳军下厨缝制军衣照顾伤员什么的,虽然狗血了点,也总算体现了主帅夫人的价值,可小乔觉得她的主要任务除了给周郎弹曲儿,就是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有了小乔对周瑜的那一劝,劝的内容是不要杀诸葛亮,咱能不掺乎军国大事吗。小乔的理由是这样的,就是夫君你什么都好,就一点儿不好,受不了别人比你强,你杀诸葛亮我看不是因为什么江东大业,就是因为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咱家觉得,劝人的时候这么说话,周瑜就算不是爆脾气的人也得被气爆一回,何况这用心是要把自己的夫君塑造成完人,所以为他修正唯一不完美之处吗。 当然咱家理解,这是借小乔之口为观众直指周瑜的内心之处,因为最了解他的妻子都说他是因为嫉妒孔明才必杀之,所以他口口声声的为了江东大业不是唯一仅有的理由,但小乔你不觉得江东大业只要是理由之一就已经足够了吗。你姐姐大乔是何等看重江东大业,咋你就觉得自己夫君无瑕的品格最重要,江东大业什么的,不是杀人的理由呢。 此事直接导致小乔还没把地方站热乎,周瑜就把她轰走了,此一轰还比较克制,留下日后相见的余地,但小乔号称一见周郎出战立刻寸步难行于是轰之不走又回来了,两夫妻深情相拥时间这一刻停留,咱家却有种不祥的预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颗牙齿晒太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