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主治什么病可以加黄精吗

基于“从脾胃论治失眠”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基于“从脾胃论治失眠”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摘要】:背景
失眠目前尚未有特效疗法,镇静安眠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中医对失眠有深厚的认识,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从脾胃论治失眠”是中医治疗失眠的经典治则,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痞结致胃气不和证型的经典方剂。本课题组前期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痞结于中焦的胃气不和型失眠收到良好疗效,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该治法进行规范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该疗法提供可靠科学数据,以更好指导临床诊疗。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寒热痞结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盲法临床研究设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合格受试者72例,按照1:1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4周,对照组予甜梦胶囊治疗4周。以睡眠质量评定、中医证候评分、中医健康状况量表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分析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年龄、病程、性别构成、失眠类型及其严重程度等基线条件无显著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从门诊160例患者中筛选合格研究对象72例,剔除1例怀孕患者;研究病例依从性较好,最后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病例有60例(总体脱落率15.5%,11/71),治疗组31例(脱落率13.89%,5/36),对照组29例(脱落率17.14%,6/35)。
(3)在治疗失眠总体临床疗效方面,ITT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90%(32/36)显著高于对照组68.60%(24/35,P0.05);PP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0.30%(28/31)具有高于对照组72.40%(21/29)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ITT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10.51±2.83)显著优于对照组(7.86±2.0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31/36)有高于对照组74.29%(26/35)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未有显著性意义,P0.05);PP分析结果同样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9.67±2.39)显著优于对照组(7.06±2.28),(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30%(28/31)具有高于对照组75.90%(22/29)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未有显著性意义,P0.05)。
(4)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由ITT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8.53±2.14)显著优于对照组(5.86±2.26),(P0.05),治疗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86.11%(3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24/35,P0.05);由PP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疗效(10.51±2.83)显著优于对照组(7.86±2.06),(P0.05),治疗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87.10%(27/31)具有高于对照组68.97%(20/29)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运用中医健康状况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自我评价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健康评价这两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治疗前后差值发现,治疗组患者在精力、疼痛、睡眠及健康评价等四个方面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6)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例发生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5.56%,2/36),1例退出研究,另1例患者经处理症状消失,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上火、纳差等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1例退出研究,经处理后另外2例患者症状消失,两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结果表明,加味半夏泻心汤膏方治疗寒热痞结型失眠具有明显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并优于甜梦胶囊的趋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256.23【目录】:
中文摘要3-5Abstract5-8目录8-10引言10-12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4 第一节 西医对失眠的认识12-15
一、失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2-13
二、失眠的诊断13
三、失眠的常用治疗方法13-15 第二节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15-19
一、失眠的病因病机15-16
二、治则治法16-19 第三节 从脾胃论治失眠19-21
一、实证19-20
二、虚证20-21
三、虚实夹杂21 第四节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21-24
一、半夏泻心汤的方解及临证21-22
二、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22-24第二章 临床研究24-40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与研究方法24-27
一、本研究目的24
二、病例选择及来源24
三、诊断标准24-25
四、纳入标准25
五、排除标准25
六、病例剔除、脱落标准25-26
七、临床研究设计原则与方法26
八、分组治疗及疗程26-27
九、数据统计分析方法27 第二节 观察指标27-29
一、安全性观察27-28
二、依从性分析28
三、疗效性指标观察28-29
四、疗效评定标准29 第三节 研究结果29-40
一、研究流程图29-31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用数据集定义31
三、纳入研究病人的基线情况分析31-32
四、两组病例总体临床疗效比较32-34
五、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比较34-36
六、两组病例睡眠质量比较36-38
七、中医健康状况量表评价38
八、安全性评价38-40第三章 讨论40-43结语43-44参考文献44-47附录47-57 附录一、失眠的中医证候评分47-48 附录二、匹兹堡睡觉质量指数(PSQI)48-51 附录三、中医健康状况量表51-56 附录四、本论文涉及的计算公式56-57致谢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玉英;[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李春杰;;[J];按摩与导引;2008年12期
孙建平;[J];光明中医;2004年04期
李建辉;[J];甘肃中医;2000年02期
杨方尧;[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林谦平,吴江;[J];河北中医;1999年05期
薛静燕;;[J];河北中医;2006年11期
方埼逍逍;涂晋文;;[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李艳蓉;;[J];河南中医;2006年08期
陆伟珍;[J];江苏中医药;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健;王玲;;[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张云;吴红彦;马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8期
黄永刚;柳文;;[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杨文明;李静;;[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王莹;黄莉莉;李廷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贝迎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陆俊峰;;[J];安徽医药;2008年10期
周运峰;[J];按摩与导引;2003年01期
朱鼎成;[J];按摩与导引;2004年05期
曾祥英;;[J];北方药学;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希言;陈岩;陈新旺;吕海江;任珊;马巧琳;;[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赵俐黎;王庆波;;[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张欣;刘明军;卓越;;[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孙学兰;;[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许维娜;骆宏;;[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郭宏昌;;[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孙玉娥;孙军华;翟晓燕;;[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杨红军;彭凯润;刘雁;;[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樑;;[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君梅;;[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光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树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窦学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罗海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吴冠儒;[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黄春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粟胜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邱婉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许世峯;[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英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郑伟锋;[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李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付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席艳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莹;[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姚金慧;[D];泰山医学院;2010年
王雪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贾行磊;[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慧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建新;;[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郝保华,张喜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赵学军;熊天琴;李卓明;黄鸣清;马淑雯;黄桂英;;[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柳霞,王建萍,索金花;[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徐归燕,计惠民;[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年03期
张远惠,袁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年03期
吕春梅;高山;;[J];黑龙江中医药;2006年04期
介世杰;;[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沈佳;[J];江苏中医药;2002年05期
王建;瞿燕;吴晖晖;田徽;鲍荟竹;;[J];江苏中医药;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松林,顾美好;[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3期
吕靖中;;[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2年06期
姜富春;[J];陕西中医;1993年12期
秦志民;;[J];天津中医药;1993年04期
梁民里道;;[J];福建中医药;1983年01期
温庆华;袁泉英;;[J];江西中医药;2009年08期
杨克勤;;[J];中医杂志;2004年06期
王小平;朱瑞华;;[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9期
王培东;;[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0期
李贤仁;[J];四川中医;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奚锦要;;[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许继宗;;[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天宋;[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金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李健;[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王文明;[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刘菁;[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夏泻心汤方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