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登山后今天登山徒步后大腿肌肉疼疼痛,有什么加快缓

1月13日,小白龙和公司的小伙伴来了一次长途徒步,清凉峰大环线,10个小时的长距离徒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精疲力尽,而且最难受的是,结束的时候感觉腿根本抬不起来,我们都是挣扎的回到了加。

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根本起不来,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酸痛,连最基础的穿裤子都要慢之又慢的进行。

这种感觉,真的不想再体验第二次了。我想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一天的行程结束,如果缺乏锻炼或者强度过大,会引起我们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的成因是:乳酸堆积和肌纤维结缔组织损伤。

无氧运动时葡萄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就形成了乳酸堆积。过多的乳酸刺激了肌肉增加渗透压,而使肌肉组织吸收较多的水分,产生了局部的肿胀,这就会使肌肉产生酸痛的感觉。

当有经验的行者进行高强度的拉练时,会使肌肉造成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甚至造成部分肌纤的痉挛,造成了肌肉酸痛的感觉。

那么该如何缓解肌肉酸痛呢?

我们认为,缓解酸痛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运动前、运动时、运动后。

第一阶段:运动前的准备

在徒步,尤其负重徒步的时候,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压在我们腿上的,每跨出一步,站立的那条腿的膝盖都要承受整具身体的重量,如果长时间走下去,大腿不酸才怪,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装备:

手持登山杖平路行走,在下肢活动的同时,使上肢和肩、背、腰也同时得到锻炼,同样的速度,热量可多消耗20—46%,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

在登山时,有了两支手杖的支撑,实现了手脚并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担了下肢的运动负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负荷。

(手指登山杖渡过结冰路面)

而更重要的是,减轻了膝关节和腰椎的压力,保护了膝关节和腰椎,解决了登山健身对膝关节磨损过大的难题,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锻炼价值。

使用两只越野行走手杖,即使背负较重的行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还可以借助手臂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行,以节省体力。

很多人觉得护膝作用不大,所以选择不带,但是对于新手或者需要长距离徒步时,强烈建议佩戴运动护膝。红军在长征时,就是人人靠绑腿才能走下去,护膝就是绑腿的现代版本。

护膝如何使用?平路或上坡路时:绑小腿,要绑紧绑结实 下坡路时:绑膝盖,能有效减震,减少对膝盖的磨损。

很多人会认为跑步、打篮球等剧烈运动才需要做热身准备,徒步是不用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徒步同样属于高强度长时段的无氧运动,如果不提前热身,第一,身体可能会容易吃不消, 第二,让身体进入到运动状态,减少后期的肌肉酸痛的症状。

第二阶段:运动中的补充

户外徒步爬升的时候,会消耗掉人体很多的水份,水能维持血液循环,合理的补水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身体的营养吸收和肌肉有氧量。加快肌肉的恢复,减轻身体的疲劳。

量力而行,当感到身体无法前行时,果断停下来休息,让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再继续赶路。

第三阶段:运动后的恢复

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徒步之行时,千万别急躺下。因为很有可能躺下去了,第二天想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我们建议你趁身体还有点体力,原地做一组拉伸,当然动作不要太大,一来你也完成不了,二来也不利于恢复。你可以做正压腿和侧压腿,一组以10-20个为宜。

无论是出于卫生需求还是身体放松需求,这个时候来一次热水澡都是很有必要的,热水澡可以有效放松你的肌肉,当然也有人会因为过度放松,在洗完澡感到乏力,不过不用担心,睡一觉情况就会大大的改善。

有时候我们可能是在外面露营,想要洗澡可不容易,那么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大腿来一次全面的按摩。由大腿向下揉捏,直至脚底板,那种酥软绵柔的感觉,真的会让你彻底的放松。

缓解肌肉酸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欢迎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分享给我们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今天的朋友圈全在晒徒步

明天的朋友圈全在喊脚痛?

徒步活动指定合作医疗机构

专家提醒,经过了长时间的50公里徒步,特别是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或者长时间中断了体育活动又重新参加锻炼的,徒步后往往都会感到明显的肌肉酸痛。

有些很快就能感到的肌肉酸痛,一般可以很快地自行消失。有些则是运动后8~24小时才产生的肌肉酸痛,多持续二三天,甚至更长时间。

徒步后肌肉酸痛如何可以快速缓解?专家为您支招!

受访专家:佛山健翔医院院长龙翔宇

长距离徒步完后,一般会出现下肢和躯干部肌肉紧张,针对前后肌群的不同,建议采用静态牵拉,牵拉的重点放在几个大肌群:大腿(前、后、内、外)、小腿(前、后)、臀部(前、后)、躯干(上背、下背、胸、腹)、肩、颈,每个伸展动作最好维持20-30秒,最少做2个循环。

抖动、拍打四肢也能起到放松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作用。

还可以在睡前靠墙抬高双腿10~15分钟(不一定要抬到90度,以双腿不紧绷为宜)。

抬高腿部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舒缓腿部压力。但需注意,抬腿过程中,如果腿部有酸麻感应立即放下双脚,避免受伤。

由于长时间徒步后肌肉微细结构破坏,热水浴会加速受伤肌肉的血液循环,从而使肌肉微细机构的破坏加重,同时会增加人的疲劳感甚至会降低血糖。

而冰敷或冷水浴可以收缩受损处肌肉的毛细血管,同时冷敷亦有阵痛作用。

因此建议徒步当天先冷敷缓解疼痛,一两天后再热敷以进一步消除疼痛,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活动,如散步和伸展运动等。

徒步后第三、四天可以进行热水浴、桑拿、中药热敷或粗盐热敷等,严重者建议到医院推拿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恢复肌肉筋膜韧带的功能。

24~72小时可进行药包烫、泥疗的疗法,通过热敷及手法按摩相结合加速血液流动,把富含营养和氧气的新鲜血液带到肌肉,为超量运动后的肌肉恢复提供更多养料,通过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代谢产物-乳酸等物质。

徒步后可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包括糖分、蛋白质,例如鸡蛋、豆浆、牛肉等。

喝水足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而喝运动饮料则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其次长时间徒步后,不要等太久才进食。

有研究表明,肌肉在运动结束后30分钟内最容易修复肝糖,也就是该时间内应多吃些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等,以保持体内酸碱度的基本平衡,尽快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可以将肌肉硬化或者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

跑步后按摩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除疲劳方法。可选在徒步结束后20分钟或运动当晚睡前进行。由下往上按摩,即从脚底、脚踝、小腿到大腿,从轻按开始,逐渐过渡到推拿、揉捏、按压和扣打,再配以局部抖动。

肌肉伸拉运动后10分钟的伸拉肌肉活动,可以让肌肉的紧张状态得以消除。

承山穴:推揉可缓解疲劳

长距离的徒步后会出现的症状包括:酸、胀、抽筋、肿、痛。其中,酸、胀、抽筋是由于乳酸沉积引起的的反应,只要不出现水肿和疼痛都不需要太紧张,一般3-5天就能缓解。

对于酸痛的部位,用扶他林、芬必得局部轻微按揉酸疼的地方,每个部位10分钟为宜。如果有肿胀合并疼痛切忌按摩和热敷!

注意:如果徒步后超过3天,仍有水肿和疼痛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是否为拉伤或者扭伤。

对足部水泡、血泡的处理

若水泡过大影响行走,可对皮肤消毒后,用针刺、消毒棉签彻底挤出水泡中的水,再次消毒后用创可贴将创面包扎。

如创面过大,应用纱布包扎。休息时尽可能脱下鞋袜使创面通风,要注意预防感染。

如果是血泡颜色呈暗紫色说明出血较多,准备好消毒用具。剪一个小口缓慢放水,如有持续出血要立即止血,然后将血泡里的水挤压干净,等血止住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涂上碘伏即可。(建议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以免感染伤口!)

很多市民在行进中或50KM走完后,足弓的骨头有一种类似骨折的剧烈疼痛感。这种症状多发于弓足高的市民(平足市民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由于足弓长时间弯曲运动造成的疲劳性损伤。

足弓涂抹少量红花油,并轻柔地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持续一周。

长时间走路可能引起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关节炎症、扭伤、内外侧副韧带拉伤等,徒步过程中,踝关节是负重最多的关节,也容易引起软骨、韧带损伤。

注意:如果膝、踝徒步后酸痛明显,应减少行走,或佩戴合适护踝、护膝适当保护关节,睡觉时应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如果仍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缓解不适症状的办法有很多

但如果超过3天疼痛、酸胀等不适症状还未消退

则建议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5个基本要领:身体、足部、节奏、呼吸、背部

身体:行走是全身运动而决不只是脚部运动,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态,,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脚掌触地。

足部:全脚掌触地,先是脚跟,然后到脚尖。

节奏:最好的速度是边走边聊而不喘,注意脉搏不要超过90-120/分钟。

呼吸:调匀呼吸,避免岔气,一定要深呼吸。

背部:沉肩,保持背部挺直,用腹部深呼吸。

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8大基本原则:速度控制原则等

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在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有过于大强度的体力支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一般每走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才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使用。

多吃多喝的定义并不是暴饮暴食,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

尤其是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

不要先去炫耀,不然只能证明不够成熟,如果你实在想爬得爽点,就选在上山的时候表现速度吧,顺便别忘了帮大家背着水。

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建议出发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

7 | 腿部肌肉训练原则
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加强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尽量避免错误姿势导致受伤,要是在锻炼的时候损伤真是太不值了。

女孩儿别用过大的重量,可以结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压腿,不用担心锻炼腿部力量大腿会变粗,以大众的强度锻炼,会加快脂肪代谢促进减脂,即使是想变粗都很难。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最早出毛病在膝盖上。很多因为不够重视膝盖的保护而疼痛倍受折磨,玩户外的年头越长,越觉得膝盖宝贵的不得了,膝盖是人体最薄弱的关节,连接的却是最长的骨头和最强的肌肉。

膝伤也可能突然而至,但恢复可就真是病去如抽丝了~为了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膝盖的保养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山徒步后大腿肌肉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