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时定量订货法,少量多餐

说得容易!真的知道那些东西对身体不好不是容易的事!
得了糖尿病并不等于和零食“绝缘”了。事实上,聪明地吃零食,即在正餐以外合理加餐,非但不会加重病情,还能起到平稳血糖的功效,糖尿病人吃零食应掌握以下原则:
  1.计算每天总的能量摄入,在此基础上保证平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2.不超过全天总热量的情况下,从正餐中匀出一部分作为加餐。加餐时间为:上午9时—10时、下午3时—4时和晚上睡前1小时。
  3.睡前加餐可选择半杯牛奶、1个鸡蛋或2块豆腐干等高蛋白食品,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对防治夜间低血糖有利。
  4.选择零食建议从“膳食宝塔”的最底层——谷物开始。零食种类不同,加餐量也不同。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类零食无需限量;水果类,杨桃、猕猴桃、火龙果和柚子等对血糖影响不大,可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适当吃,少吃香蕉、桂圆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一个苹果可以一天分2—3次吃;米面类,如饼干,每次不超过半两;坚果类,每天进食不应超过1两(带壳的重量);油炸类,如薯片等,不建议吃。
  5.如有特殊情况,如远距离乘车、加班、参加庆典仪式或引起情绪较大波动的活动等,应随身准备一些零食,如饼干、水果糖、巧克力等,以备活动量大而不能及时进餐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马上补充。
  6.监测进食后2小时血糖及餐前血糖,以观察零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非但不会加重病情,还能起到平稳血糖的功效,”---我觉得有道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糖尿病人是因为本身的胰岛细胞异常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的,跟糖吃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得了糖尿病就真的是不能吃糖了,这是真的,呵呵...
不管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其病理方面都有胰腺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缺失或衰弱。体内血液中的糖类代谢需要胰岛素的分解。少吃多餐可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少吃还可以让血液中...
 糖尿病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友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糖尿病病友不能吃什么呢?
 糖尿病治疗中心介绍II型糖尿...
一般指葡萄糖尿。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糖含量0.7~0.52 mmo1(31-93 mg),定性试验阴性。每日尿糖超过0.83 IIUnol门 p)时用定性试...
大家还关注糖尿病防治误区(7)—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但是,这个领域的误区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下面的饮食误区,是根据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营养科陈杰医生及其团队提供的原始素材改写而成的,其中涉及的很多内容,值得患者以及医护人员高度关注。
1、得了糖尿病,成了苦行僧
得了糖尿病以后,很多朋友郁闷而苦痛,认为自己从此要远离美味佳肴,需要过苦行僧样的生活。
其实,糖尿病患者正确的饮食治疗是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地控制摄入的热量。并不是限制哪种食物不可以吃。在平衡膳食的理念中,几乎任何一种食物都不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绝对禁忌的,只是要适当限制某些食物的量而已。比如土豆,大家都知道它的淀粉含量高,所以,有些患者怕血糖升高,就不吃这个食物。不过,土豆的含糖量虽然较其他的蔬菜高,但我们可以把它的量和主食的量搭配在一起,这样可以适当地食用,从而保证生活的质量。
2、饮食总量控制,生活万事大吉
糖尿病患者饮食定量很重要,但要注意&保质&,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像洋葱、苦瓜这样的蔬菜,以及南瓜籽、苦荞麦等食品就可以适量多吃。
3、用过度节食方法治疗糖尿病
合理的饮食疗法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之得到恢复的机会,有利于控制血糖。轻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需饮食治疗就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不过,饮食疗法是因人而异调整饮食食量,长期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决非饥饿或禁吃等强制性措施。否则,会使大家的生活质量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因为饮食量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营养不良性疾病。所以,患者应避免使用 &饮食控制&一类的说法,因为这容易使大家误解为饮食疗法就是严格地限制食物的摄入量,甚至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吃得越少越好。
严格控制饮食,开始时因热量摄入减少,使血糖、尿糖暂时下降,但随后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人体活动的能量只能由身体的脂肪分解而供给,其中的产物为酮体,故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且主食不足,易出现低血糖,此法不可取。
另外,过度节食会导致我们对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不足,这对咱们的身体极其不利。和糖尿病良好控制血糖关系密切的锌、铬、铜、硒等主要在绿色蔬菜、谷类、动物内脏、蛋类等含量较多。因此,大家可在平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摄取这些食品来满足身体对微量元素的需要。特别是不要绝对摒弃蛋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因此,正确合理的饮食疗法应该是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根据病友自身的年龄、胖瘦程度、所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等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以提高饮食质量为核心,适当控制饮食数量,平衡膳食结构,吃饱吃好。
4、多吃点没关系,加大药量便可
不少朋友认为,只要用上降糖药(或胰岛素)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愿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不必再严格控制饮食了。还有一些糖友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他们觉得,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
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对的。首先,暴饮暴食会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使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即使注射胰岛素,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另外,药物过量应用,会增加其对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毒副作用,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吃饭多吃药的做法并不可取。
事实上,不论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也不管病人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合理调整,因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在调整过饮食的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降糖效果。否则,即便药物再好,疗效也要大打折扣。
5、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很多人认为,细粮含糖高,粗粮含糖低,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粗、细粮的含糖量差不多,面粉是75%、大米是74%、小米是74%、玉米是76%。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而植物纤维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有些朋友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利,因此,就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及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都在74%~76%之间。但小米和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的。如进食100克玉米,其80%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成为血糖;而食用同量的面粉,则有90%变成了血糖,这就是所谓的&血糖指数&不同造成的。此外,粗加工的面粉含糖量低(约为60%),其血糖指数也低。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细粮是可取的。
但是,不论粗粮细粮,都应当根据糖尿病的饮食处方而定。很多时候,粗粮也不能多吃。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无论吃什么,都应该适度、平衡,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一般要求粗粮占全部主食的1/3即可,对于老年朋友还要再适当减少。
6、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米和面中的碳水化合物可被分解成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葡萄糖来源缺乏,一方面可能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体内功能时动用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所以,主食并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根据病情结合体重、年龄、活动量等计算出来。
7、只要是甜的东西就不能吃
很多糖友认为,糖尿病是吃糖或&甜&食过量所致,因此,不敢吃&甜&食。
其实,&甜&食不完全等同于&糖类&。自然界中的甜味剂,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外,还有糖精、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草苷、甜叶菊苷、阿斯巴糖、蛋白糖等非糖甜味剂。这些非糖甜味剂虽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不会增加食品的热量,市售的糖尿病&代糖&食品,就是用它们来添加&甜&味的。所以,这种甜味剂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选择任何&代糖食品&时,都应考虑饮食和营养量的需要,大家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许多&代糖食品&本身仍由含有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如果不控制总量,肆意食用,仍会导致血糖升高。
8、不吃淀粉、甜食,就能控制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糖友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而且严格限制了米面和甜食,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其实,不要以为吃得很少,或不吃米面甜食,血糖就能自动降下来,因为人的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就会启动其他升糖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如此血糖也不会降低。相反,饥饿之后的暴饮暴食还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给身体带来更大危害。
正确的做法是要均衡糖尿病饮食,&固定时间吃,吃固定的量&。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质&,更能事半功倍,如摄取蛋白质时,从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选起,接着可以选择鱼类、鸡肉。如果吃一般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则要注意选择油脂少的部分。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制加工的食物,宜选择全麦类等富含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及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9、米饭、馒头等不甜的食物可以多吃,&无糖&食品更不用限制
一些糖友在饮食治疗中,只限制含糖量高的甜食,例如蛋糕、糖果、水果、巧克力等,而对米饭、馒头、饼干等不甜的食物不加限制,甚至认为不甜的食品可以多吃。
其实,米饭、馒头、饼干等多糖类食物,虽然没有甜味,但经过人体的消化之后会分解成葡萄糖,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甜味的食糖而已,本身仍由含有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如果不加节制大量食用,仍会导致血糖升高而不易控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真正的&无糖&食品。
因此,对于&无糖食品&,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理智地加以选择。不应一味地选择所谓的&无糖食品&,而应选择低血糖指数、低热量的食品。
10、降糖食品可放心食用
社会上,一些人打着&降糖食品&的幌子,以达赚钱获利之目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降糖饼干&、&降糖面条&、&降糖月饼&琳琅满目。其实,这些食品只不过是不含蔗糖或含较多植物纤维及果胶的食品,如魔芋、荞麦等。这些食品提供的热量较低,且可延缓胃的排空速度,使餐后血糖无明显升高,但这并不代表它们能治愈糖尿病,或降低血糖,大量食用这些食品,同样可以影响血糖水平。另外,单纯依靠食品降糖作用是很微弱的,而且,&降糖食品&这种提法本身就不妥当,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食品可以降糖。
11、南瓜能治糖尿病
在我们身边,一直流传南瓜降血糖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没有科学根据。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南瓜能防治糖尿病的说法起源于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调查中,科学家们发现日本北海道夕张村没有糖尿病患者,于是就认为这与当地居民常吃的一种嫩南瓜有关,由此在日本就兴起了&南瓜热&。然而,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的南瓜与日本南瓜是不同的品种,不能等同。
实际上,南瓜是一种含糖量较高的蔬菜(含糖量为8.8%),因此,多吃南瓜或南瓜制品肯定会升高血糖。所以,吃南瓜能治糖尿病的说法必须纠正。
12、绝对不能吃水果
水果色、香、味俱全,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是我们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可惜,很多朋友提起水果如谈虎色变,自患糖尿病之后就不敢问津。这大可不必。
水果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是果糖。果糖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的辅助,果胶还被验证具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水果是可以吃的,只是不宜多吃而已。
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对于空腹血糖<8mmol/L或餐后血糖<l0mmol/L的病友来说,适当进食一些西瓜等含糖量较低的水果是允许的,但进食水果后须扣除相应的主食量,比如200克橘子或苹果相当于25克主食。
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水果中糖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绝不能以口感来臆测。我们推荐您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这些水果包括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李子、杏、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大家需要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这些水果包括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的能量。建议大家不要食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高于20克的水果,这些水果包括香蕉、荔枝、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
吃水果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可作为加餐用,也就是说在两次正餐之间或睡前吃比较好,这样可以避免增加一次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胰岛的负担。最好由糖友自己摸索规律,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和吃水果后2小时各测一下血糖,对于了解自己能不能吃这种水果、吃的是否过量会很有帮助的。
当然,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请暂时不要进食水果。可将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当水果吃,等病情平稳后再作选择。不过,黄瓜和西红柿等物质也会产生热量,不加限制的食用,同样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13、用水果替代主食&&
夏天水果较多,加上天气炎热易使食欲减退,一些糖友每天只吃水果而不进食主食,这种做法不能提倡。虽然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但病情不稳定、血糖还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应禁食水果。一次进食水果较多时,可以适当减少主食,但不能完全用水果替代主食,要保证碳水化合物提供每日总热量的50%~60%,即每日的主食量不宜少于150-200克,每餐不少于50克。
14、山楂等流传的降糖食疗方法都可以降糖,无须限制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所有饮食都要控制在总热量范围内。山楂有软化血管、抗凝的作用,但含有较高量的果糖,多吃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食疗偏方中的食品如果热量过高或脂肪量过高,也会影响血糖。因此,应慎重选用。
15、副食不含糖,可以多吃些
有的朋友认为副食不含糖,不用控制。其实,糖尿病饮食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要控制主食,而且也要控制副食,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就随意多吃。
肉、蛋、鱼等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二者都可提供热量。1克蛋白质和1克糖所提供的热量相同,都是4千卡;而1克脂肪可提供9千卡的热量,比相同质量糖提供热量的2倍还要多。而且,由于糖异生作用,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还可转变成葡萄糖,这种过程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尤为活跃。因此,对于副食而言,大家也不能多吃,或不加控制随意乱吃,否则,肯定会造成总热量过高,引起血糖上升。
16、血糖生成指数越低的食物越好
许多糖友以血糖生成指数(GI)值作为食物选择的唯一&金标尺&,认为凡是GI值低的,就是好的,尽可以放心食用;凡是GI值高的,就是不好的,绝对不能吃,甚至以低GI来代替平衡膳食原则。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实不可取,应加以纠正。比如,稀饭的GI很低,但却可以显著升高餐后血糖。
所以,GI概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数值仅仅反映了食物的本身特性,并没有考虑一日总热量的控制和各类食物的搭配。事实上,食物中各种成分的配方(是否含有谷物或纤维、酸度等)、食物加工技术(包括加工的温度、时间、水分含量及冷却程度等)等都可影响GI数值。而且,不同食物混合进食后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而GI表所列的数据不能体现各种搭配的结果。
此外,不同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可比性,不能说血糖生成指数为18的大豆比血糖生成指数为40.8的老年奶粉要好。还是应该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按比例选择含GI值低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含膳食纤维较多的低GI值蔬菜、水果,控制每日总热卡。如果特别喜欢食用某些高GI指数食物,就要搭配食用低GI指数食物,这样既可以使食物多样化,又能有效控制血糖。
17、饥饿难忍,随便加餐
有些糖友经常感到饥饿难忍,那么,是不是只要饥饿就可以随便加餐呢?又该吃些什么才合适呢?
首先,我们应该对饥饿有个正确的认识。饥饿的原因有很多种,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饥饿是糖尿病的自身表现之一,此时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不能把所吃的食物转化成能量来利用,因此,越吃越饿;其次,在治疗初期,有些朋友虽然血糖控制良好,但还是因为控制饮食后进食量明显减少,胃肠道一时不适应而引起了饥饿,严重时会伴有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反应&(不同于&低血糖症&)。这两种原因导致的饥饿都会随着血糖的控制而逐渐消失,无需补充热卡。
因此,解决饥饿的正确做法是:(1)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包括西红柿、黄瓜、大白菜、油菜等;(2)适当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这样可有更强的饱腹感;(3).将口味变清淡,也会减少食欲。而真正需要加餐、增加热卡摄入的,只有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可能是热卡摄入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当所致,以后者更为多见。但要切记,这时的加餐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心所欲。加餐不等于增加全天的总热量,只是在一日的总热量中分出一定的比例,用于两餐之间或是临睡前补充,如可将正餐的主食匀出1/4的量作为加餐用。
18、绝对不能吃稀饭
煮熟煮烂的食物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容易被吸收,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因此,就有人认为绝对不能喝稀饭,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对于消化吸收特别好的朋友确实要少喝稀饭,但对于胃肠功能较差者喝一碗稀饭是有助于营养素吸收的。另外,我们也可通过其他方法来延缓稀饭的消化吸收,比如,加入一些绿色蔬菜和少量肉类都能到达到上述目的。
19、豆制品多多益善
豆制品(豆汁、豆腐等)营养丰富,适量进食的确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绝不是多多益善。豆制品不含糖,并不等于它不会转化为糖,只是转化得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而已。所以,多吃会导致血糖升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和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若不注意,大量食用植物蛋白,会造成体内含氮代谢产物过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促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我们建议,合并有蛋白尿者,最好少食用豆制品,尽量食用鱼、禽等优质动物蛋白。
值得注意的是,荤素搭配的时候,有些糖友用豆腐等豆制品来替换蔬菜,和肉一起吃,这可是大错特错了。吃了豆制品,就应当减少鱼肉类,却完全不能减少蔬菜&&因为豆腐和蔬菜虽然都属于素食,其中的营养成分却大相径庭!
不仅如此,当出现糖尿病肾病之后,需要严格限制总蛋白的摄入,患者不能进食或者尽量减少进食豆制品,以降低植物蛋白的摄入量,保证精蛋白的供给。
20、只要不用荤油,素油多吃无妨
无论是荤油还是素油都是提供脂肪的,随意的使用素油会增加脂肪的摄入量,会导致血脂升高和体重的增加,对控制血糖不利。
大家都知道,多吃动物油是有害的,却不知道植物油的不足。除了增加热量外,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在体内易氧化,产生过氧化物质和自由基。自由基会损伤细胞膜,加重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因此,正常人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应在25克以下,糖尿病患者及患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应限制在20克以下。
21、不能喝牛奶
有人误传,牛奶中含有乳糖,糖友喝了会升高血糖,所以,必须把牛奶中的乳糖去掉才能喝!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100g牛奶中含有5g左右的糖。乳糖的血糖指数是46,牛奶的血糖指数是27.6,全脂奶和脱脂奶的血糖指数为27~32。与此相比,苹果是36,白米饭是83,白馒头是88。可见,如果白米饭和白馒头都敢吃,为什么就不敢喝牛奶呢?
另外,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钙,对维持人体的钙平衡非常有益。因此,大家可每天喝250g-500g牛奶。
从营养价值分析,酸奶与牛奶相比,两者差异并不明显。不过,与牛奶比较,酸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使得它的营养素利用率有所提高。这主要是牛奶含有乳糖,而酸奶含有半乳糖的缘故。喝牛奶和酸奶对血糖的影响差别不大,故糖尿病患者每天喝250g-500g酸奶或鲜奶并没有什么区别。
22、瓜子、花生等食品不含糖,可随便吃
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所以,成为大家的消遣食品,随时随地拿来替代主食。然而,这些坚果类食物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油脂,比如,30粒花生米等于一匙油,一个人1天吃3匙油,其脂肪的摄入量就差不多了。而1g脂肪产热量9千卡,大大高于淀粉与蛋白质1克产4千卡的热量。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食入,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吃花生、瓜子要计算量,以便尽量减少油脂的摄人。
23、吃素不吃荤
糖尿病饮食的关键是平衡膳食,荤素合理搭配,而不是只吃素食,不沾荤菜。如果肉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就容易产生饥饿感,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当然,多吃荤少吃素也不科学。吃荤多, 势必造成蛋白质和动物脂肪摄入增加。肉类食品和脂肪过多正是西方饮食的弊病。
24、只吃稀饭, 不吃干粮
有的朋友觉得,稀饭含主食很少,可以饱腹而不明显升高血糖。于是,他们就通过这种方法限制主食。
然而,煮熟、煮烂的食物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如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而米饭或玉米饼消化慢,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也慢,所以,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因此,主食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稀饭。
另一个极端是,有人认为,喝稀饭如同喝糖水,绝对不能碰,这是夸张之词。但是,喝稀饭,尤其是喝煮得时间长的稠稀饭,确实要比吃干饭后的血糖上升得快。所以,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25、为了减少排尿, 口渴尽量不饮水&
糖尿病的典型的表型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所以,很多糖友为了减轻多饮多尿就刻意限制喝水。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过高所致。避免多饮多尿关键是控制高血糖。少饮水会导致血液浓缩,易出现高渗综合症等急性并发症。因此,糖友应该多饮水。
26、冷饮最解渴
气炎热,出汗较多,许多人喜欢喝冷饮解渴。其实,天气炎热时,血管舒张,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急剧收缩,易造成胃肠道损伤。糖友更应减少进食冷饮,因为冷饮往往含有较多的糖分,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饮用。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进食冷饮后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大家在口渴时,应该多喝温开水,并且要及时补充盐和钾。
27、为求限食,不吃早餐
这违背了糖尿病饮食管理当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任意&减少餐次、饥饱不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果不吃早餐,很容易使血糖偏低或者引起低血糖,如此以来,我们中餐的进食量势必增加,从而使餐后血糖明显升高,造成一日内血糖大起大落,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所以,大家三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必要时,还需在三餐之外加餐。当然,加餐不等于增加全天的总热量,只是在全天的总热量中分出一定的比例(例如,可把正餐的主食匀出1 / 4 的量作为加餐用),用于两餐之间(上午9 时、下午3 时)或是晚上临睡前的加餐,睡前的加餐可以选用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因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的速度较慢,有利于防止夜间低血糖。
28、土豆、藕、胡萝卜是蔬菜可以当菜随便吃
土豆、藕、胡萝卜等虽然是蔬菜,但是其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淀粉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100克土豆含糖量17.2克,100克藕含糖16.4克,100克胡萝卜含糖8克左右,而100g青菜含糖约2-5克。
所以,我们在选择土豆、藕或胡萝卜等蔬菜时要把它的量计算到主食里,并不是像对待绿叶菜一样大量的食用。
29、炒菜、烧鱼都不可以放糖
糖友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限制人造糖的摄入。但是,只要食物总热量不超过,用白糖代替一部分多糖并不影响血糖水平,因此,炒菜、烧鱼过程中,稍微放糖并非禁忌。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多吃白糖,吃得多了,有一部分也会转化为脂肪,对血糖控制十分不利。
30、炒菜用代糖品可以不加限制
代糖品包括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他们的甜度可以是蔗糖的许多倍,但对血糖无影响,供极少热量或无热量。但是,这里糖也有不足之处,如果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31、炒菜不放糖,但放盐不受限制
炒菜不是不能放糖,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加盐。因为食盐的摄入量和高血压的发生成正比,我们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酱油10ml含盐2克),过多吃腌制等含盐量高的食物会引起高血压,增加肾脏负担。尤其是有水肿的糖友一定要限制食盐及酱油的摄入。
32、酒中无糖,多喝无妨
酒精能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可产热量7千卡,但产生的热量很难被人体利用(利用率小于50%)。即使如此,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另一方面,饮酒也会使血糖发生波动,当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容易被感知或发现,甚至构成生命危险。
33、吃药或打胰岛素了,饮食可以不用控制
暴饮暴食会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使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甚至于完全失效,最终即使注射胰岛素,血糖依旧控制不好,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接踵而至;再说,药物过量应用,会导致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或者对肝肾等重要脏器产生毒副作用,严重的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多吃饭多吃药(或打针)的做法并不可取。
34、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多吃
无糖饼干之类的食品中的&无糖&主要是说该食物不含蔗糖,但是饼干的原料是面粉,面粉的含糖量在74%左右,吃到肚子里一样会转换为葡萄糖,所以,无糖食品不会帮助大家降低血糖,吃多了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35、少吃一顿饭,就省一顿药
有些朋友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少吃一次饭,就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
另外,人体具有强大的调整功能,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量增大,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36、有些食物可以降糖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降糖的食品,只是有些食物相对于另外一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较慢,幅度比较小而已,这跟他的血糖含量和升高指数有关系。但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食物,比如,100克南瓜含糖量约5.3,但其血糖升高指数在78%,所以,我们选择食物时要综合考虑。
37、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部分糖友的三餐血糖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也破坏了膳食平衡。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38、控制饮食就是要按食谱称重做饭
我们建议大家拥有调整饮食的概念,而不是一味控制。因为很多食品是不需要加以限制的。
有些糖友认为,控制饮食就是要按食谱称重做饭,其实不然,我们主张因人而异的调整膳食结构,适当减少某些食物的摄入量(比如油、盐等)即可,而不要过分严格,甚至影响生活规律和习惯。
39、可以用营养师给其他糖尿病患者配制的食谱
营养师配制的食谱是具有个体化的,不同的个体,因为身体情况不同而接受的配制食谱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按部就班地挪用或效仿别人的食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请营养师合理出具饮食处方。
40、含糖量低的食物血糖升高指数就低
血糖升高指数是指食用食物后血糖的升高情况。一般来说,,含糖量高的食物生糖指数高,含糖量低的食物生糖指数低,但是南瓜,含糖量5.3%,生糖指数75%,西瓜含糖量5.8%,血糖升高指高达72%。所以,我们选择食物要综合看含糖量和血糖升高指数。
41、不能外出就餐
毋容置疑,糖友应该尽量地减少外出就餐的几率,因为在外就餐所有食物的油盐量都比较高,而且,有些人喝酒以后会增加脂肪类和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这样很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但不是绝对禁止外出就餐。外出就餐需要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假如饮酒以后,则需要适当进食碳水化合物,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42、孕妇患有糖尿病,不能控制饮食
任何一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适当控制和调整饮食,对妊娠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孕妇而言,饮食治疗更加重要,因为很大一部分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即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不需要任何降糖药物。
但是,孕妇营养素的摄入都需要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患有糖尿病的准妈妈一方面不可以通过减肥控制血糖,另一方面也不能严格限制饮食而影响胎儿营养,而是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胎儿正常发育和血糖的良好控制。
43、体重减轻了需要增加食量而增肥
很多糖友都有肥胖病史,至少具有腰围增大的历史。患了糖尿病之后,体重因为血糖控制欠佳而减轻。这时,很多人就会考虑增加食量而企图增肥,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因为不有效控制血糖,体重降低就不会得到遏制。糖友坚守的目标应该是将自己的体重维持在理想范围。其措施首先是控制血糖,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调整体重。
44、低血糖时可以随意进食
低血糖时应该选择可以迅速升高血糖的食物,如白糖水、水果糖、米饭等。而其他一些脂肪类和蛋白质类的食物升血糖速度没有单纯的糖来得快。所以,我们在发生低血糖时应正确的选择食物进行急救。另外,低血糖的时候进食量也有要求,一般摄入25-30克碳水化合物为宜。
45、只要不节食,减肥就难以成功
节食是可以减肥,但不是科学的方式,因为节食会使机体发生自身消耗导致营养不良,最终得不偿失。正确的减肥方式是少吃多运动,少吃是指根据自身的情况摄入适当的能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能量低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另外,增加合理的运动量以消耗多余的能量,才能减轻体重至理想状态。
46、低血糖没事,忍忍就过去了
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展开急救措施,因为连续的长时间的低血糖会导致中枢神经的损伤,甚至昏迷。在有低血糖征兆时,我们就应立即注射葡萄糖或者进食一些含糖的食物,避免低血糖带来的危害。
47、主食含糖量高,蔬菜充饥更合理
无疑,蔬菜的含糖量比主食少,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饮食的不平衡,会引起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缺乏。所以,蔬菜不能替代主食,也不能替代蛋白质和脂肪。
48、南瓜、土豆等薯类食品含糖量较粮食低,可以用其代替主食
南瓜、土豆和粮食相比虽然含糖量低,但不能代替主食。因为粮食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如果长期吃南瓜、土豆,就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50、加餐只选择黄瓜或西红柿
个误区实在太大,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甚至医护人员也有如此观点。
其实,黄瓜、西红柿并非最合理的加餐品种。上午和下午的加餐可以随便一些,饼干,面包或豆腐干等都可以,晚间的加餐则应品种丰富一些,除少量主食外,最好配备一些动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虾等,因为这些蛋白质转变成葡萄糖的速度较其他食物缓慢而持久,这样就能避免在清晨时出现低血糖。
51、不吃或少吃早餐可以避免上午血糖增高
不吃早餐,对使用药物的糖友非常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低糖反应,低血糖反应之后又可能会在吃午餐后发生高血糖反应,而且,会影响人一天的胰岛素调节,甚至使血糖完全失控。因此,建议大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绝对不可以通过少吃一顿,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52、加餐等于多吃,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是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糖友在正餐以外合理加餐,非但不会加重病情,还能起到平稳血糖的功效。大家通过合理加餐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要计算每天总的能量摄入,在此基础上保证平衡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在不超过全天总热量的情况下,从正餐中匀出一部分作为加餐值得提倡。
53、白酒限量,红酒最好,不能喝啤酒
不论是白酒还是啤酒、红酒,1克酒精都能产生7千卡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大部分都是人体不能吸收利用的。一般而言,糖友每天可以喝啤酒400毫升或葡萄酒200毫升或白酒(35度)80毫升,要尽量避免选用高度酒,最好不要醉酒。
54、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蛋黄除了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以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糖友胆固醇不高,可以一天食用一个鸡蛋。如果胆固醇升高,建议每两天一个蛋黄。
本章撰写: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营养医师 陈杰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时定量pc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