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纲辨证诊断歌诀对断经的辨治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茂生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血液病中医诊疗
过敏性紫癜中医辨治经验
过敏性紫癜是以全身性弥漫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伴有IgA为主的免疫沉积。临床以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炎为主要表现,其中儿童肾脏受累发生率为20%~60%【1】。过敏性紫癜所引起肾实质的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其预后相对较差,且易于复发、较难治愈,部分病程迁延,可发展至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血尿伴蛋白尿型最多[2],因其易于反复,故其治疗也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近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效,兹就过敏性紫癜中医辨治经验总结如下:一、急性发作期本病初起多成急性发作。多由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异种蛋白(鱼虾蟹等海鲜、牛羊肉、鸡蛋、花粉、动物皮毛)等诱发。儿童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疼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急性发作期紫癜性肾炎多与皮肤型、腹型、关节型紫癜伴发而出现,临床可见到两种伴发或数种共同出现的混合性紫癜,但也可见到以紫癜性肾炎的血尿、蛋白尿为首发表现者。1、病因病机过敏性紫癜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紫癜风”、“紫斑”“葡萄疫”等范畴,是以血液溢出肌肤之间,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高于皮肤,扶之碍手,多伴瘙痒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外因或感受六淫之邪,或饮食不节,或药毒损伤;内因多为禀赋不足所致。初起如风热或风热夹湿袭表,损伤皮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紫癜,湿流关节则关节疼痛;如饮食不节或药毒损伤致湿热内生中伤脾胃脉络,可见腹痛、便血;湿热下损肾与膀胱血络或热盛伤阴、阴虚火旺则尿血;严重者肾虚失其统摄,水谷精微流失而出现蛋白尿,此期血尿多严重于蛋白尿。2、辨证施治& 《景岳全书·血证》载: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本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在本期治疗中,要注重疏风清热、清利湿热、养阴透邪、凉血止血等相互兼顾,辨证施治,使驱邪而不伤正。风热或实热者多遵吴鞠通《温病条辨》“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之训,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代替犀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使火平热降,毒解血宁;以甘苦寒之生地黄,凉血滋阴生津;赤芍与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金银花、连翘、薄荷辛凉清解上焦风热;蝉蜕散风热、透疹;紫草、茜草、白茅根、小蓟草等凉血止血;芦根清热生津,生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成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加减:伴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腹痛明显者加当归、白芍、白芷;夹湿关节肿痛者加生石膏、防己、生薏仁;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板蓝根、牛蒡子;尿血者加小蓟草、白茅根。湿热蕴结者,需兼顾利湿与清热。多选用苦杏仁、白蔻仁、生苡仁宣上、畅中、渗下以祛湿邪;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通草、石苇、滑石导湿热从小便而解;茜草、紫草凉血止血;木香行气化湿;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生甘草调和诸药。加减:便血加三七粉、阿胶珠;尿血加小蓟草、白茅根;脘胀腹痛重者加白芍、白芷;关节痛者加桑枝、防己、忍冬藤。阴虚火旺者方选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方中知母、黄柏为君药,坚肾阴清虚热;生地黄、女贞子、天门冬滋阴清热凉血;辅以地骨皮、青蒿清肾经虚热;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散血;蝉蜕散热透疹;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加减:皮肤紫癜明显者加白鲜皮、地肤子、仙鹤草;尿血者加石苇、小蓟草、白茅根、三七粉;蛋白尿者加山萸肉、芡实。二、慢性期1、病因病机本病慢性期患者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紫癜时出时隐,多于劳累、受寒或再次接触过敏原后加重或反复,肾脏在此期最易受累,常表现为尿液潜血持续阳性,尚可见尿蛋白持续难消,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病机主要为久病致脾肾亏虚,气不摄血或肾失固摄则精微外泄。或疾病过程中离经之血成为瘀血,《血证论》云“离经之血虽清血,清血亦是瘀血”,瘀血阻络,血行不畅,可诱发或加重出血,故脾肾亏虚、瘀血阻络常为过敏性紫癜反复不愈的病机之一。 2、辨证论治 气不摄血者方选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加减,但必重用黄芪大补中气以固摄;党参、茯苓、白术、莲子、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柴胡升举阳气;陈皮调理中气以防滋腻;仙鹤草、海螵蛸收敛止血。共奏补气摄血之效。气虚重者重用黄芪,改党参为人参;便溏者加山药、扁豆;尿血者加白茅根炭、小蓟草;蛋白尿者重用黄芪,加芡实。脾肾两虚者验方双蛸汤加减,方中以桑螵蛸、海螵蛸补肾固摄,以防精微物质外泄;杜仲、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配山萸肉以阴中求阳;黄芪、白术补脾益气摄血;白茅根炭、益母草、小蓟清利下焦而止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脾肾得固,精微不泄。加减:尿血重者加蒲黄炭、侧柏炭;蛋白尿重者加芡实、金樱子;浮肿者加茯苓、泽泻、大腹皮等。三、临证选药1、血尿& 血尿为过敏性紫癜比较顽固难愈的症状之一,其病机为多为热蓄下焦,灼伤阴络所致。急性发作者以湿热、热毒居多,治疗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清利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小蓟、石苇、白茅根等。其中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本经》认为其具有“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之功效,既可以补虚,又可以清热,利小便,除瘀血而止血。石苇药性苦甘凉,具有利水通淋作用,对淋痛、尿血有效,为尿血对症治疗要药。白花蛇舌草、小蓟清热凉血止血。后期出血多由气虚不摄或阴虚火旺,气虚可致推动无力瘀血形成,阴虚火旺可以造成血液凝滞,即久病成瘀,对于反复紫癜需在辨证基础上治以补气行血或滋阴凉血活血,通常气虚者多用活血止血药物如蒲黄炭、血余炭、三七粉等止血不留瘀且无寒凉之弊的药物,对于阴虚火旺者可与赤芍、丹皮等凉血活血药物。2、蛋白尿& 过敏性紫癜肾型常见症状除尿血外,尚可见尿蛋白持续难消,如尿中含有大量蛋白可致尿中有泡沫、尿液浑浊,故可以“尿浊”表述。其病因病机多因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本虚为肾气亏虚,肾气不固,不能藏精,精气宜藏不宜泄,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脾主统摄升清,精微物质的生成输布、吸收、转化都与脾肾两脏密切相关;若肾藏失职,或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而布运全身,及与湿毒混杂,从小便而泄,精微外泄故致尿浊;标实为热毒、瘀血、湿浊等。故应标本兼治,在补肾固摄的基础上,兼顾解毒化瘀祛湿。临床常应用大剂量黄芪大补中气而健脾以固肾气,同时给以补肾药物如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山萸肉等以脾肾双补,并加以固摄药物如海螵蛸、桑螵蛸等。少佐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益母草活血止血,玉米须利水渗湿消肿,共同消除蛋白尿。3、重用黄芪&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在我国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黄芪作为中药补气药中的代表药物,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体内、外试验均证实,黄芪能显著纠正过敏性紫癜病人Th1/Th2亚群失衡[3],并且能够明显改善IgA肾病模型大鼠Th1/Th2亚群失衡,同时使肾组织Th2型细胞因子(TGF-B1、IL-5)表达面积明显减少[4]。黄芪注射液作为黄芪的提取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紫癜性肾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应用大剂量黄芪治疗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未见任何毒副作用,为治疗难治性紫癜肾开辟一条新思路[5]。医案:患者王某某,男,64岁,汉族,河北省廊坊市人,主因间断皮肤紫癜伴血尿、蛋白尿5个月于2013年2月25日8:00门诊就诊。患者5月前感冒后出现双下肢及臀部皮肤对称性紫斑,色暗紫,大小不一,高出皮肤,无瘙痒,患者无其他不适,故未予诊治。一月后患者出现腹痛、黑便,就诊于廊坊市某医院,并住院治疗,查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具体不详),诊断为“1、过敏性紫癜2、紫癜肾炎”,予强的松(具体用量不详)治疗,3个月后患者病情好转,但尿中仍有隐血及蛋白,患者出院。出院后患者曾间断口服强的松、雷公藤多甙及中药治疗,效果均不显著。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达180/110mmHg,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20mg qd,血压控制尚可。一诊:患者面色恍白,乏力,手足心潮热,口干,无口苦,自汗,皮肤未见瘀斑瘀点,双下肢无水肿,无腹痛,无关节肿痛,无头痛、头晕,无盗汗,偶可闻及咳嗽,无痰。纳可,大便可,小便无肉眼血尿,色黄,未见泡沫。舌质淡暗,苔薄黄少津,脉沉滑无力。相关检查:外周血象:WBC 7.68×109/L& RBC:4.42×1012/L& HGB 138g/L& PLT 169×109/L。尿常规:隐血:3+;蛋白质:2+。心电图:窦性心率,心电图正常范围。腹部B超:胆囊多发结石,右肾结石,余未见显著异常。中医诊断:紫癜风& 脾肾两虚西医诊断:1、过敏性紫癜(混合型)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辩证分析:患者老年男性,年老体弱,正气虚损,外邪侵入后,酿成热毒,热迫血行,外溢肌肤而发紫癜;病程日久,热毒灼伤津液,阴津耗伤而成阴虚火旺,加之应用激素等治疗,使阴虚火旺更甚,损伤脾肾之气。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水火之宅,藏元阴、元阳,主封藏。外邪伤肾,热毒内侵,病程日久,肾阴阳受损,肾失封藏,肾精失固,精微泄下而见蛋白尿,精血失固,流失日久,则肾阴亏虚,肾中元阴不足,可致虚火炽盛,热伤血脉,尿血缠绵不愈;阴虚火旺则口干、手足心潮热;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固摄,助肾封藏,脾气虚则乏力,失于升清、固摄,则精微从小便泻去。纵观舌脉症,舌质淡暗,苔薄黄少津,脉沉滑无力,证属脾肾两虚型。治则:滋阴补肾 凉血止血 益气健脾摄精处方:自拟滋阴补肾,凉血止血,益气健脾摄精之中药加减黄芪30g&&& 破故纸15g&& 肉苁蓉15g&& 熟地黄15g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枸杞子10g&& 菟丝子15g&&&&&&&&&&&&& 杜仲炭15g &&侧柏炭15g& &荆芥炭15g& &仙鹤草25g金樱子10g&& 芡实10g&&& 五味子15g&&& 金钱草20g甘草10 g十四付,水煎服,日一剂。方中重用黄芪,张景岳云:“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故取其益气健脾,助肾固摄之功;配伍熟地黄、破故纸、肉苁蓉,李杲云:“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本经逢原》曰:“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本草经疏》云:“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肉苁蓉可治疗肝肾不足,三药合用,以滋阴补肾,体现滋肾为本;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滋肾阴,清虚热;杜仲炭、侧柏炭、荆芥炭均炒炭,取其清热凉血之功,既可避免寒凉凝血之弊,又加强了止血的功效,同时加用仙鹤草以凉血止血;金樱子、芡实、五味子健脾摄精;萆薢、金钱草清下焦湿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凉血止血,益气健脾摄精之功。2013年03月11日二诊:患者诉口干明显减轻,仍稍乏力,手足心潮热、自汗均较前好转,皮肤未见瘀斑瘀点,双下肢无水肿,无腹痛,无关节肿痛,无头痛、头晕,无盗汗,无咳嗽,无痰。纳可,大便可,小便仍色黄,未见泡沫。舌质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沉滑,较前有力。相关检查:尿常规:隐血:2+;蛋白质:1+。分析:患者脾肾之功渐复,肾阴虚症状渐去,但仍有蛋白尿、血尿,故原方黄芪加量至30g,加用萹蓄20g、黄柏10g、知母10g。再进14剂。方中萹蓄清下焦湿热,知母、黄柏两者相须为用,重在滋阴降火,清肾经虚热,以防肾阴耗散。2013年03月24日三诊:患者诉手足心潮热、自汗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口干,无乏力,皮肤未见瘀斑瘀点,双下肢无水肿,无腹痛,无关节肿痛,无头痛、头晕,无盗汗,无咳嗽,无痰。纳可,大小便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滑。相关检查:尿常规:隐血:-;蛋白质:1+。分析:患者诸症明显好转,但仍有蛋白尿,故原方加用桑螵蛸、海螵蛸各10g。再进14剂。《本草衍义》言桑螵蛸:“治小便白浊”。两药合用以固肾摄精。14剂后患者诸症消失,尿常规:隐血:-;蛋白质:(+~-)。守方继服病愈,反复复查尿常规正常。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02-507[2]范俊英,王彩丽,刘丽萍等. 62例成人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J].北京医学,):264-266[3]陈永兴,张秋业,王娟等.过敏性紫癜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与黄芪干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55-60[4]彭晓杰,吴小川,张国珍等.黄芪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55-60[5]赵小民,杨淑莲,侯伟等.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以蛋白尿为主难治性紫癜肾8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826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1:20
王茂生大夫的信息
王茂生大夫电话咨询
王茂生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王茂生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茂生大夫提问
王茂生的咨询范围:
中医内科, 血液科疾病,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王茂生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血液科好评科室吕承全辨治内伤发热的经验(中医临床)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视神经炎的中医辨治体会
2012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结合患者自身的临床症状,阐述了视神经炎的诊断要点。附典型案例2例,以资说明。中国论文网 /6/view-3626182.htm  关键词:视神经炎;中医辨证  从视乳头到外侧膝状体之间的视路发炎统称视神经炎。起病缓者,即“青盲”症外观别无症候,为视力逐渐下降或丧失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偏头痛、前额痛、眼球周围、深部痛,是常见的或有症。外感病、周围病、代谢病以及中毒均可成为引发本病的病因。由于发病原因很多,本病病机常需结合原发病进行综合分析。虚证多责之肝肾精血亏虚,亦有脾胃不足、气虚血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心营亏损、神气虚耗等因;实证每由郁火蕴毒,上犯清窍,或气郁血瘀,毒害清明;后期多属局部痰瘀交阻,影响视神经的新陈代谢。因此,不能拘于“五轮学说”,而概视为肾水之虚。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将视神经炎辩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交杂证,对证进行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视力状况,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诊断要点  1.1 外形  目外观正常,而视力逐渐下降或丧失。  1.2 视野检查  有中心暗点,视野缩小,以红绿色为甚,视交叉珠膜炎者,视野向心性缩小,侧偏盲,或同向偏盲,或视野缺损不规则。  1.3 眼底检查  初期见有视神经乳头充血并轻微隆起,生理凹陷消失或不清,边界模糊以及视网膜静脉弯曲、扩张、或视神经乳头周围网膜有出血斑及白色渗出物,视神经乳头前面的玻璃体浑浊等症状者,为视神经乳头炎;后期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或颞侧脱色成苍白色,血管变细,两旁并有白鞘,称为继发型视神经萎缩。  2 辨证论治  张景岳说“但辨以虚实二字,尽之矣”,而虚实之判断,当以症状为凭,不能预设瞳神属肾,肾水常虚之成见,应在检查眼底后,结合局部症状和整体情况参合分析为佳。  2.1 虚证  视力逐渐下降,入暮尤甚,眼干涩易疲劳,不耐久视,眼底检查无明显的炎症表现,或病已处后期,视神经已有退行性变化。兼有腰酸耳鸣、发脱齿摇、阳痿或停经,脉细微等症状,辨证为肝肾精血亏虚证,可用复明丸治疗。方药组成: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枸杞子15g、巴戟天10g、川牛膝10个、肉苁蓉10g、猪肾1对、青盐为引。同时配合服用明目地黄丸,以增加疗效。兼见动则气喘、嗜睡懒言、纳少便溏,舌胖、脉濡等症状,是脾胃气虚证,可选用升阳益胃汤。方药组成:黄芪30g、人参10g、半夏10g、炙甘草6g、白芍20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陈皮10g、黄连6g。同时可配合服用补中益气丸,以升清阳,降浊阴。兼见眩晕心烦、怔忡、健忘、多梦、脉虚弱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养荣汤配合天王补心丹治疗。  2.2 实证  视力下降迅速,并无干涩不耐久视等不适,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充血明显,并有边界模糊。静脉曲张及渗出等炎症性变化。兼见头目胀痛、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弦数等症状,辨证为肝火上炎证,可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方药组成:龙胆草20g、柴胡15g、黄苓10g、栀子(炒)6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盐炒)10g、当归(酒炒)20g、生地黄10g、炙甘草6g。此方原用于湿热下诸症但对肝火郁热所致之视神经炎,实有釜底抽薪、直着其上炎之火的作用,唯龙胆草大苦大寒,若多用久服,有伤胃损阳之弊,应予以注意。亦可选用泻请丸:龙胆草10g、栀子10g、大黄10g、川芎10g、当归20g、羌活6g、防风6g、竹叶6g。本方活血化瘀作用胜于龙胆泻肝丸,若视网膜静脉曲张较明显,或有出血斑及便秘者,宜用本方。若视神经乳头水肿较严重,则宜用龙胆泻肝丸。兼伴有胸胁胀闷、口干、纳少、月经不调、舌质暗红等症状,而眼底炎症较轻,是肝经郁热、气滞血瘀,可用丹栀逍遥散化裁治之。方药组成:牡丹皮10g、栀子10个、柴胡15g、当归10g、白芍20g、茯苓15g、白术10g、薄荷6g、生姜6片。以清宣散瘀。  2.3 虚实夹杂证  对发病原因不明,且整体又无证可辨者,可用一面培补,一面宣散的虚实并治法,宜选用镇肝明目羊肝丸。方药组成:羊肝50g、白术20g、官桂6g、柏子仁15g、枸杞子15g、菊花10g、羌活6g、细辛3g、川黄连3g、五味子6g。本方立意是以羊肝、白术等培补五脏之虚,以羌活、菊花散风宣郁,黄连清热泻火,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局部的症状,分析指导加减用药。眼底炎症变化明显,可总“目不因火则不病”之说,加用夏枯草6g、石决明30个、决明子10g、茺蔚子10g等活血。无明显炎症变化,而眼球转动疼痛者,加用柴胡15g、陈皮10g、香附子15g等理气药。视神经乳头水肿较甚,可加用车前子10g、泻泽10g、茯苓20g等利水药品。渗出物久不吸收,可加用桃仁15g、杏仁10g、桔梗10g、等行瘀化痰药。病至后期,眼底已呈退行性变化,可宗“医者不理辟为即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之说,加用黄芪15g、人参10g、熟地黄15g等益气养血药。  3 典型病例1  杨锦花,女,63岁,农民,于日初诊。自述5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后反复出现胁胀脘痛,口苦纳呆,腹胀便秘,两眼视力模糊,四处对症治疗无效。遂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视神经炎。眼底镜检查示:视神经乳头周围有渗出物,玻璃体浑浊,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扩张。刻见:烦躁,潮热,口苦便秘,双目视物昏花不清,目外观如常,体查无明显阳性体征,BP120/80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视神经炎。中医辨证为肝火上炎证。治以清肝泻火、养肝明目。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0g、大黄10g、川芎10g、当归20g、羌活6g、防风6g、竹叶6g、车前子10g、决明子10g。5剂后复诊,心情郁闷,二便如常,视力无明显变化,改为丹栀逍遥散加味。方药组成:牡丹皮10g、栀子10个、柴胡15g、当归10g、白芍20g、茯苓15g、白术10g、薄荷6g、竹叶6g、车前子10g、决明子10g。10剂,配合心理开导。再诊视力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又投服10剂,自述能看清东西,视力如常。眼科复查:视野清晰,眼底视神经乳头无充血、水肿,生理凹陷清楚,视网膜静脉无曲张及渗出,使用B12、B1针剂善后调理,注其多吃动物肝脏。随访1年,无复发。  典型病例2  赵喜江,男,57岁,退休干部,于日初诊。自述1年前行“胃大切除术”后逐渐出现视力下降,入暮尤甚,眼干涩易疲劳,不耐久视,眼底检查无明显的炎症表现,兼有腰酸耳鸣、发脱齿摇、阳痿,舌淡苔白,脉细微,辨证为肝肾精血亏虚证,可用复明丸治疗,方药组成:桑葚3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枸杞子15g、巴戟天10g、川牛膝30g、肉苁蓉30g、猪肾1对、青盐为引。同时配合服用明目地黄丸,以增加疗效。兼见动则气喘、嗜睡懒言、纳少便溏,舌胖、脉濡等症状,是脾胃气虚证,加用升阳益胃汤。方药组成:黄芪30g、白术12g、茯苓20g、人参10g、半夏10g、炙甘草6g、白芍20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陈皮10g、黄连6g;同时可配合服用补中益气丸,以升清阳,降浊阴;兼见眩晕心烦、怔忡、健忘、多梦、脉虚弱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养荣汤配合天王补心丹治疗,10剂,再诊视力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又投服10剂,自述视力如常。随访1年,亦无复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月经忽断忽行是怎么回事,如何辨证治疗?_思考中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1贴子:
月经忽断忽行是怎么回事,如何辨证治疗?
----来自百度--- 妇女行经,忽断忽行,迁延数日可自尽者,称为“”。本病当与“漏下”相区别,后者为持续出血,量少不断,迤逦不能自止。  经来忽断忽行,时有时无,既不同于月经骤止,又有异于崩中漏下,究其病因,多以气机不利或阻滞为患。  ⑴气滞血瘀:情怀不舒,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瘀滞胞宫,使血行不利而忽断忽行。  ⑵气虚不运:素体脾气不足,中气虚弱,经行脾气益虚,运血无力,故经行排泄不畅,忽断忽行。  本病辨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伴随出现的症状加以分析,以明辨病之虚实。治疗则分别针对不同的病机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酌情参入理气通经之品,以助经血顺利而下。  ⑴气滞血瘀:经来忽断忽行,经量或多或少,血块多,经色黯,或绞痛。胸胁胀满,,频作。舌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调经。首选方药为。、各12克,、、赤芍、各10克,、各6克,、甘草各3克。腹痛重者加元胡15克,12克,以理气止痛。伴有者加丹皮15克,、知母各10克,以凉血清热;伴有寒凝者加、各10克,以温煦冲任。  ⑵气虚不运:经来忽断忽行,经量时多时少,经色淡而质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腹满纳差,大便溏稀。胖,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宜补气助运调经。首选方药为八珍益母汤。24克,、白药、党参各12克,、茯苓各10克,、甘草各6克,2 0克。大便溏稀者加山药、各15克,以健脾祛湿;出血量多者加、炒地榆各15克,以止血;冲任虚寒者加、各12克,以温暖冲任;者加12克,10克,以行气止痛。  参考方药  芪术调经汤(《辨证录》)。  、各9克,、、各15克,18克(适用于而兼气滞者)。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治疗闭经的中医辨证验方
  闭经(amenorrhea)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分哪几种
  凡年满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多由先天性异常,包括卵巢或苗勒氏组织的发育异常所引起。
  月经周期建立后,又连续6个月以上无月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多由继发性疾病引起。
  真性闭经,是指因某种原因所造成的无月经状态,如精神因素、营养不良、贫血、结核、刮宫过度、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假性(或隐性)闭经,是指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引起下生殖道粘连闭锁致月经不能排出者。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痤疮中医辨证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