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中华神经杂志科杂志和中华神经杂志医学杂志哪个更容易中

学术科研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中国科技论文_百度百科
中国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国际标准刊号ISSN, 国内标准刊号:CN10-1033/N)原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主要报道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
中国科技论文收录情况
由《中国科技论文》编辑部出版,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2006年8月创刊以来,已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论文办刊宗旨
本刊充分体现科技成果快速及时发表交流的办刊宗旨,所刊登的科技论文主要来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所承担的国家课题最新研究成果。发稿时间一般3个月,能让读者快速及时共享最新科研学术资源。[1]
中国科技论文各期内容
全年共12期,每月1期,各期刊登主要内容如下:
一月份:电子与信息 二月份:材料科学
三月份:化学与化工 四月份:电子与信息
五月份:土木建筑与水利工程 六月份:化学与化工
七月份:电子与信息 八月份:机械、动力与电气工程
九月份:化学与化工 十月份:电子与信息
十一月份:交通运输工程 十二月份:化学与化工
中国科技论文投稿简则
中国科技论文征稿对象
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内从事工程与技术科学研究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
中国科技论文投稿需知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注明:主要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学科研究方向、电话、传真和E-mail。
2、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文章内容严禁抄袭、剽窃,作者来稿文责自负。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有关部门资助,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种科技攻关及各种获奖项目等本刊优先报道。
4、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号。投稿2个月未接到本刊回执,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稿件若不录用,本刊在三个月内函告作者。
5、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6、为保证评审的客观和公正,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稿件一经发表,即赠送3本样刊。
7、期刊编辑部有权向国内外各大文献检索系统提供本刊刊出的论文;凡不同意被检索刊物摘引者,请在投稿时事先声明。否则,本刊一律认为已获作者授权认可。
8、本刊编辑部根据审稿原则有权对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作者如对发表的时间、版式等有特别要求,请在来稿时声明。
9、凡向本刊投稿的论文,录用后均会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首发论文栏目上公开发布。
中国科技论文期刊目录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解剖学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精神医学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上海精神医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杂志之家[引用日期]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社编辑部征稿按杂志社级别划分: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ISSN:CN:31-1765/R创刊时间:邮发代号:4-608周期:双月刊开本:16开影响力: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期刊级别:阅读点数:次
期刊简介联系我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本刊以交流若干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实验研究成果,推动神经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宗旨,以突出基础、兼顾临床、包容性强、读者面宽为特色。本刊编委会阵容强大,共有9名院士担纲,以确保期刊质量。现用名:神经科学通报。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订阅方式:
ISSN:,CN:31-1765/R,邮发代号:4-608,地址:上海市翔殷路800号,邮编:200433。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社相关期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社投稿信息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社编辑部征稿 幻肢和余剩幻肢研究的历史性回顾及新病例报告一氧化氮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非类固醇性抗炎药的治疗前景整体身心调节法的机理缝隙连接在癫痫中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甘丙肽调节摄食行为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NG2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ORIGINALARTICLES高首鲟背听侧核电感受神经元在电场刺激下的反应特性重组大鼠谷氨酸脱羧酶载体的构建和功能分析铁离子促进过量多巴胺引起SH-SY5Y细胞儿茶酚异喹啉物质生成和氧化损伤雷公藤内酯可减轻MPP^+诱导的大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大鼠脑外伤后自噬被激活并在早期对受损神经元起保护作用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促进猴脑中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神经肽Y通过Y1受体激活P13K通路促进RAW264.7细胞中TGF-β1的产生METHOD一种改良的精确分析酸敏感性离子通道特性的优化记录方法MINIREVIEWS一种新发现的双孔钾通道-TRESK在疼痛及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听觉信号加工的双通路模型蛋白酶体在信号转导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γ-氨基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
&&&&本站有投稿合作的均为正规杂志的编辑部,可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到相关投稿信息。本站简化审稿流程,帮助客户选择最适合的正规杂志社发表论文,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客户最满意的效果。&&&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医学:
郑重承诺:所有交易均可淘宝担保交易,发表不成功,全额退款!
按杂志社类别划分:
内科学期刊&&&&&&&&&&&&
最新论文投稿&&&&&&&&&&&&
医学期刊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神经科杂志稿约Instructions to authors&(2015年版)中华神经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神经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神经科(包括神经内、外科,康复医学,神经心理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医师为主要读者,报道神经科及相关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神经科及相关学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神经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办刊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神经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科学术交流。本刊设有述评、专论、指南、标准与讨论、论著、短篇论著、新技术、临床病理(例)讨论、病例报告、临床诊疗思维、荟萃分析、讲座、综述、学术讨论、学术评论、会议(座谈)纪要、文献速览、学术动态、启事、消息、书讯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一、投稿要求1.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字务求准确、精练、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短篇论著一般不超过2000字。2.本刊采用网上投稿,投稿网址为。作者也可从本刊网站()投稿。作者登录此网站并注册后即可在线投稿(所投稿件中请删除作者姓名及单位等相关信息),此网站同时可供作者在线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3.网上投稿后需将下述材料寄至编辑部:(1)不含作者和单位信息的稿件一份,另附纸注明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 Email、电话及稿号。(2)在投稿网站下载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逐项填写后由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未寄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的稿件,不予受理。(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需附基金证书复印件。(4)知情同意书: 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研究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伦理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5)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即是否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6)临床试验研究需提供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的注册号。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应含有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http: //www.consort-statement.org)声明列出的基本要素。邮寄地址:100710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请勿寄给个人。联系电话:58210。二、稿件处理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作者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作者,在1个月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正在本刊审阅的稿件,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务必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以最快时间发表。三、有关著作权事项1.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1个月不修回者,视作自动撤稿(如有特殊情况,请向编辑部说明)。2.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3.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四、对来稿的要求[参考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的《学术研究实施和在医学期刊报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Recommendations for Condu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 http: //www.icmje.org]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15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缩略语。中、英文题名应一致。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及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并最好注明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对学术问题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3.基金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4.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撰写时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i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6.统计学方法:尽可能详细描述。7.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参见本期第44页)。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4个及4个以内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8.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图表中的注释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相应项目的右上角用a、b、c、d……表示。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9.计量单位:执行GB 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10.数字:执行GB/T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4位数字时,每3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 329.476 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11.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献可选择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 (. 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年份、卷(期)、起止页。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发表的学术论文执行GB -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首次出现不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处用括号加注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下文再出现时只列法定计量单位。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单位使用mmHg或cmH2O,但文中首次出现时用括号加注(1 mmHg=0.133 kPa或1 cmH2O=0.098 kPa)。正文中时间的表达,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应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钟、秒。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1. 统计学符号:按照GB 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数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英文大写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2. 统计学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使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使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5.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应明确给出,如t=3.45,χ2=4.68,F=6.79等,P值亦应尽可能给出具体值(如P=0.0238)。在使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和P<0.01 3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再给出95%可信区间(95%CI)。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规范:为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弘扬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精神,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署名应遵守以下规范。一、作者署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二、通信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一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集体署名的论文应将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列为通信作者。规范的多中心或多学科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如主要责任者确实超过一位的,可酌情增加通信作者。无论包含几位作者,均需标注通信作者,并注明其Email地址。三、同等贡献作者不建议著录同等贡献作者,需确定论文的主要责任者。确需著录同等贡献作者时,可在脚注作者项后另起一行著录“前×位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英文为“×× and ××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 ”。英文摘要中如同等贡献者为第一作者且属不同单位,均需注录其单位,以*、#、Δ、※等顺序标注。同一单位同一科室作者不宜著录同等贡献。作者申请著录同等贡献时需提供全部作者的贡献声明,期刊编辑委员会进行核查,必要时可将作者贡献声明刊登在论文结尾处。四、志谢对给予实质性帮助但不符合作者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志谢人的书面同意。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做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不宜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对文稿中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要求参考文献按GB/T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应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 Index Medicus 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每年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不著录期号。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 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末。具体举例如下: [1]陈清棠, 李晓东, 吴丽娟, 等.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遗传缺陷[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265.[2]Versino M, Colnaghi S, Callieco R, et 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J]. Clin Neurophysiol, : .专著中析出文献时需列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在文献题名和专著主要责任者之间加用“//”,并列出版本项(第1版不著录)。 [3] 陈世峻. 癫痫的遗传//沈鼎烈. 临床癫痫学[M]. 2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子文献在题名后必须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引用日期以及获取和访问路径。 [4] 陈彪. 帕金森病[M/CD]//贾建平, 张新卿.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5] Foley KM, Gelband H. Improving palliative care for cancer [M/OL].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07-09]. .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