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从生完孩子就容易过敏,是不过敏体质是免疫力低吗的缘故

为什么当今我国的孩子,容易生病?--百度百家
为什么当今我国的孩子,容易生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科学育儿,快乐育儿!
与宝宝亲密“有”间(三):为什么当今我国的孩子,容易生病?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经的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后,二胎妈妈一起育儿!——这是同一个人……)
我想,去过医院的妈妈们都该知道,儿科永远是一个医院最忙碌的地方。孩子们非常容易生病,小则发烧感冒拉肚子出疹子,大则哮喘、肺炎、败血症,局部 感染也很常见。折腾一次尚可,往往孩子还会经常去医院打针!去医院可是件麻烦事情,让照料者们操碎了心,憔悴的哭闹不休的孩子,也让人心疼不已。照料者们 很疑惑,以前的孩子,都是这么带过来的。如今生活好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反而这么容易生病?该不是都是环境污染的缘故吧?
我国有个文化软肋,遇到任何事情,经常从他人和外界那儿找原因,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反省。环境污染固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及多方走访观察,绝大多数还是因为照顾者照料不周的缘故。且听我细细道来。
①母乳喂养率空前低下。 在如今医学知识相对普及、传播效率较高的今日,反而母乳喂养率持续走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实施30余年,一根独苗苗的喂养焦虑和养育恐慌感 渗透进千家万户——我们要给他好的贵的,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将来成功成才,养活自己并过上富裕的生活,光宗耀祖的重任只能靠他了。各种因素导致剖宫产 率空前高涨,术后难于哺乳,家人保姆的过分干预,早期使用奶瓶、吸奶器等器械致使婴儿乳头混淆、母亲乳腺炎的几率增加,加上不恰当哺乳和医疗知识的广泛传 播,“没奶吃”、“奶没营养”等诅咒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疯狂地蚕食着新妈妈的意志。
归根结底,是因为——奶粉太好买!有了这么个唾手可得 的替代品,母乳的唯一性、必要性、重要性受到了比较和挑战。我国数十年前,奶粉还是奢侈品,没奶吃的孩子就得吃米糊糊、牛羊鲜奶甚至猪油等玩意,很难喂 养,存活率也较低。因此,每个家庭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妈妈有奶,母乳喂养率还是相当高的。一个孩子在过去接受了抠眼睛、挑马牙、被生病的人亲吻拥抱等陋习, 受到严重感染的几率会比如今受到同样待遇的孩子低。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前也经历了这么个母乳喂养率显著下降的阶段。之前奶粉也是奢侈品,只有王公 贵族才能享有,后来人民富裕了,人人都买得起奶粉,反而母乳喂养率下降了。只是今日西方母乳宣传模式趋于完善,母乳喂养率才逐渐增加,一些国家已然有超过 80%的全母乳喂养率,而我国的知识渠道仍然相对繁杂闭塞。
另 一方面,奶粉喂养的成就感很容易凸显,因为奶粉宝宝相比母乳宝宝白白胖胖,又高又壮,发育快,这是因为奶粉中营养超标,且可能含有激素、生长因子等促进生 长发育的成分的缘故。而母乳最大的优点是免疫功能相对完善,宝宝更开心和聪明,这种优势是比较潜在的,难以直观证明的。奶粉较高的价格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 传,使它显得比没有标价的母乳高端。事实上对宝宝而言,母乳是无价之宝,却经常受到种类繁多的、莫须有的质疑。
妈妈的乳房,可以说是宝宝出生后跟妈妈密切联系的第二脐带。乳汁将抗体等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宝宝;跟妈妈的密切接触,宝宝接受了各类正常菌群的定殖,且更少焦虑、低落的情绪,这些都有助于完善他的免疫力。奶粉是无法提供这类需求的,目前的制作工艺是不可能达到的,一加热抗体就都破坏了。而未加工的动物鲜奶是非常强的致敏原,也携带很多的致病菌,携带的抗体抵御的细菌谱也跟母乳不同,营养成分也有欠缺,因此也是很少采用的。
而 我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硬生生地把这个“脐带”给剪断了。失去了这层免疫防护伞,婴儿就得直面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细菌的直接挑衅,一点点发育健全 自身的免疫力——就像人失去了房子的庇护,就得经受风吹雨淋、野兽威胁一样,虽然也能存活,但有了更多的风险,也需要更多的历练来增加自己的生存技能。
此外,奶粉也属于异种蛋白,对不同的孩子也是不同程度的致敏原,让宝宝的身体处于轻微的免疫亢进状态,甚至直接发生过敏反应,而症状非常不典型,难于识别。不同程度过敏的脏器容易出现轻微的水肿,跟外界的第一层免疫防护作用减弱,微生物容易驻扎停留,尤其是肺部。我们知道哮喘的人容易继发肺部感染,容易过敏的孩子也更容易生病,道理是类似的。
因 此,人工喂养宝宝缺乏母乳携带的抗体保护,也容易过敏,因而发生各种各样感染的几率要比母乳宝宝高出许多。也许你会说,我认识的某人,带的宝宝一口奶都没 吃,现在不也挺好,我想说的是,喂养的细节内情你未必知晓,每个人的遗传也具有多样性,奶粉宝宝更易生病,这是一个总的概率。你还是不信?我们去儿科病房 看看可能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掏出奶瓶喂宝宝,极少见到妈妈撩起衣服哺乳的。即使在病房呆上个把两个月,见到母乳妈妈个数都不够数 满十个指头的,而且也很少是纯母乳。即使是这样凤毛翎角、屈指可数的母乳妈妈,在孩子生病以后通常也会对自己的乳房产生怀疑,自责内疚,从而给宝宝喂上了 奶瓶……哎,真是悲哀。
②照料不当。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也积攒了大量的文化糟粕。长久的愚民政策,使得古时百姓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负有直接养育责任的女性受教育程度更低。文革更是 让文化进一步出现断层。我国向来不够重视女性权益,育儿事宜貌似消耗资源,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经济收益,我国文化有一定急功近利的倾向,因此传统上对于育儿 问题的重视程度向来是不高的。即使是获得最多教育和养育资源的皇室宗亲、王公贵族,抚养陪伴幼子的任务多交给太监宫女、奶妈、女佣等完成,可见一斑。这些 人怎么可能生产出像样的育儿知识!反而,象征着过来人经验,煞有介事、林林总总的育儿谣言大肆横行,而且带着迷信和恐吓的神秘色彩——如果不这样做,会如 何如何!(如果不好好坐月子,就会落下月子病;如果不挤婴儿乳头,将来她就喂不了奶……)如今,我们却对古老传统文化却有着自豪感和信赖感。医疗和育儿实 践的割裂,医务人员传播的陈旧知识乃至谣言,对当今的育儿现状更是雪上加霜。在科技高速发展、新闻传播迅速的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竟然相信老人口中传播的 “坐月子”、“胎毒”、“奶有毒”、“挤乳头”、“拔猪毛风”……相信医生口中所有问题都要用添加奶粉来解决,而在全社会信任缺失的前提下,难于否定传统 糟粕,不相信真正的现代医学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并努力自行寻求真相!看着这些育儿谣言穿越千年,在敲着电脑、划着iphone,探测器飞过冥王星的新 时代,仍然祸害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笔者由衷感到焦心和悲哀。
除了上述那些在宝宝脸上扣扣捏捏的鲜活实例和林林总总的育儿谣言,笔者仍然拿肺部感染举例。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却经常被忽略的照料因素就是——误吸!看 看孩子是如何被喂养的就能理解了:宝宝出生不久,只要一哭闹,就飞快地往他嘴里塞上奶瓶试图阻止他哭,而吃奶粉的孩子,腹胀、反流发生吐奶的几率更高,误 吸率也更高,吸入的奶水相比母乳而言也是更强烈的致敏原和刺激异物,引发身体较为强烈的排异反应以及免疫反应。大一些的宝宝在家中或街上满地跑,照料者拿 着瓢在身后追,边唱边跳,宝宝一转移注意力,冷不丁塞上一口饭菜。宝宝笑或哭了嘴巴张大,趁机塞上一口饭菜,宝宝不想吃,就想办法逗乐宝宝让他笑着张嘴。 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想着给宝宝吃点儿什么以示好,干果、水果、零食等等,直接就往宝宝嘴里塞,不管宝宝是三四个月还是五六岁,看到宝宝尝试咀嚼或吞下就 一阵欢呼,还在宝宝吃东西时经常逗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宝宝哭、笑、跑跳、说话、吸气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下,非常容易呛到,甚至将异物误吸入较深的气 道。宝宝吃饱了,照料者仍然大塞特塞,宝宝吃完就睡,一些孩子将过多的食物迷迷糊糊地吐出来,又不小心迷迷糊糊地吸到肺里,曾有新闻报道,一个四岁孩子, 因为中午喂了太多糯米丸子,睡觉时吸入自己吐出的食物,悄无声息的窒息死去了。另一方面,为了吉利和美观,很可能给宝宝戴上各种饰品,有些是在宝宝满月、 百天、周岁等特殊日子买的,有些是其他人赠送的。常见带吊坠的项圈、手环。购买的带项绳、小吊坠的衣服,老人家亲手缝制的带扣子的衣服也有风险,照料者穿 着缝了很多亮片、扣绳的衣服抱宝宝,宝宝更是好奇地用手抠,用嘴尝。我们已知的明确的误吸事故屡见不鲜,三甲医院里一天要做二三十台类似的手术,而即使新 闻上经常报道,很多人也不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
看看这些手术怎么做的:地方医院没有设备和人才,难于处理,往往会送入三甲医院手 术室。如果宝宝憋气太久,意识和呼吸已经较差,甚至没办法打麻醉,否则有可能加速孩子死亡!麻醉师拿一个喷枪往宝宝气道里喷氧气,以期望宝宝能吸入一些氧 气不至于憋坏(气道受阻传统给氧方式效果较差),耳鼻喉科医师将一个直的、硬质管道深入宝宝气管,拿一个钳子将异物钳出来,一次不成功,把管子拔出来,加 压给氧气,再伸进气道多钳几次尝试,反复多次,直到异物取出为止。不幸的孩子需要做很长时间的手术,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往往非常紧张,因为这个手术很凶 险!异物占据宝宝生命气道,麻醉也很棘手,稍不注意就能致命!能钳出来的多半是瓜子、花生、橘子核等数量少、硬度较高、形状较明确的异物,如果异物很深, 或很软很脆,治疗起来就相当棘手了。笔者见过一个8个月的孩子,整个气道都是他奶奶喂进去的核桃碎末,手术室几个医生换着钳了很久也差强人意,这些异物, 将永远地留在宝宝肺里了。
但, 这仅仅是我们知道的,原因很明确的那部分!这些误吸物较大,堵住主气道,危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治疗,我们也更为关注,易于理解。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我 们是很难知晓和检查到真正的病因的。较小的孩子,因为咽部各项反射发育尚未完善,吸入异物后的呛咳反应有时很弱,曾见过一个孩子吸入橘子核也不怎么咳嗽, 照料者没有察觉,两年后,宝宝已经四岁,一直当哮喘治疗,反反复复同一位置发生肺炎,接诊医生很有经验,当即考虑误吸的可能,后来手术掏出了这个橘子核才 确诊!一些孩子误吸的东西是液体或者糊样的固体,量也不大,比如配方奶、米糊、果冻、坚果碎末、饼干渣等,这些东西难于通过检查发现,却容易进入支气管深 部引发各种症状,即使考虑到存在误吸的可能,这些东西也很难取出。许多照料者并没意识到误吸的危害性,因此发生各种情况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或惧怕家人 指责向医务人员故意隐瞒真实情形,这些都对医生诊治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
现在还有些孩子,在游乐场决明子沙池玩,有时会揉脸,把沙子揉进鼻 子吸进去。还有些孩子喜欢“尝一尝”一些细小的物什,大一点的孩子有可能会恶作剧,把一些小颗粒比如花生粒、小球、做手工用的吸管碎段塞进自己鼻孔或其他 身体的孔洞中,有可能噎住或者误吸。而笔者观察即使这些孩子已经五六岁,表达很清楚,他们也很少会把这些情况告诉大人,需要我们密切监护和观察。
你 很可能会问,你讲的这个误吸,跟肺部感染有什么关系?看上去明明是两码事嘛。异物留在宝宝肺部,反反复复刺激气道痉挛,气道水肿、狭窄并产生大量分泌物, 听听肺非常像哮喘。“不通则痛”,阻塞、水肿的气道,非常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我们观察到,五六岁以下的幼儿哮喘并发感染的几率非常高,除了过敏因素,很可 能就是我们无从知晓的少量误吸因素导致。
也就是说,很多反反复复咳喘、肺部感染的孩子,真实的原因是照顾不当造成的误吸,但我们却很少考虑,无从知晓,难于诊断和治疗。
③喂养不当。作 为家中一个独苗苗,寄托了全家人的希望,自然不希望他输在起跑线上!宝宝初生伊始就参与了跟邻居、亲友宝宝的各项竞争,比赛身高体重,比赛发育速度,比赛 谁聪明,谁力气大会抢东西……这些技能的基础,落脚点都是——吃!宝宝不仅被早早地塞了大量的奶粉,还早早地塞了各种辅食,特别是鱼肉蛋奶类荤食,生怕他 缺营养,不够胖,不够聪明,力气不够大……唯独不怕不够健康,因为很多人潜意识里,婴儿白白胖胖、发育超前才是健康的评定标准。
而过早添加奶粉辅食,非但对宝宝健康没有多大获益,反而有很大伤害!
我 们吃进去的食物,身体会主动筛选跟我们组织类似、有益的那部分,其他身体不认识的那部分或有害的部分,往往会有各种机制排斥。这是怎样做到的呢?胃肠道粘 膜就是第一道筛子,筛选入血食物分子仍有不恰当的成分,身体就会产生排斥反应,就是过敏。让身体停止过敏反应的最佳办法,就是停止这种过敏原摄入,否则过 敏表现将难以治愈。
宝 宝肠道黏膜第一道免疫防线IgA等,要等7~8个月才能建立趋于完善,胃肠的消化、蠕动功能,也大概是这些时候逐渐发育成熟,有些还要更晚。在此之前,宝 宝胃肠通透性较高,也就是食物中的精华、糟粕未经过胃肠的筛选和充分消化,统统轻易地进入宝宝体内,因此成为身体的异物,引发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鱼 肉蛋奶等荤食含有更多的异种高分子蛋白和脂肪,是更为常见的致敏原。而婴儿过敏的症状,有时相当不典型,甚至难于引起照料者的注意!奶制品是最常见致敏 原,而它是宝宝每天都吃的赖以生存的口粮,很多照料者对它难以产生怀疑(发现可疑过敏反应,需要及时更换不同程度水解蛋白奶甚至氨基酸奶粉,大分子蛋白不 同程度分解后分子量变小,类似身体成分从而不受排斥,因此过敏性排异反应会减少)!直到宝宝体重不增,或好几岁了出现瘊喘咳嗽等较明显的过敏症状了才来就 诊。辅食中尤其是鸡蛋黄,认为营养全面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次添加辅食的推荐食物出现在我国儿科课本中,建议4个月的孩子就要早早的喂蛋黄。这也变成老百姓 们最常见的做法,一些心急的照料者甚至在宝宝1~3月就早早的添加了蛋黄甚至整蛋。然而,蛋黄是非常常见的过敏原!鸡蛋白更是分子较小,直接透过肠壁成为 致敏原,通常1岁以上添加才比较安全。其他鱼虾类、牛羊肉类,以及对智力有帮助的坚果类,都是照料者喜欢给宝宝早早添加的辅食,以期宝宝长高长壮长聪明, 而它们都是较为常见的致敏原。
越 小的孩子,过敏症状越复杂和隐蔽,难于判断。成人过敏多见气道反应和皮肤反应,就是我们常见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和瘙痒性皮疹,而婴儿过敏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比如肠绞痛、腹胀、腹泻、便秘、呕吐,常见对C形或O形肛周溃疡,也见过裂舌头、拒奶、非常顽固的慢性湿疹、体重不增、低烧,呼吸 道症状不明显,但一些孩子容易感冒和肺炎,有的孩子仅仅是哭闹增加,夜间睡眠变差……这些症状太不特异了,缺乏相关知识的照顾者还很少考虑到这一点,于是 天天喂致过敏的食物!后果可想而知了。
笔者认为辅食添加顺序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先添加不容易过敏的食物,然后根据宝宝胃肠发育规律,逐步添加相对过敏几率高的食物并密切观察。尽 管目前一些网络资料和香港等地区的研究认为让婴儿早些接触各类食物反而降低过敏几率,笔者仔细对比研究各项材料,认为这些实验设计和统计人群是存在欠缺 的,而且老百姓难于判断婴儿过敏的表现,婴儿自身有其特殊的发育发展规律,还是顺其自然,谨慎行事为好。然而笔者悲哀的发现,多数照料者争先恐后揠苗助 长,早早地添加各种辅食,即使婴儿出现过敏反应也难于察觉,或知道可能婴儿吃了不舒服,也认为不能中断营养继续喂!尤其是人工喂养儿,往往过敏表现更多、 更严重,且更容易继发较为严重的感染。
你很可能会问,这过敏跟感染有什么关系呢?过敏反应能让身体处于不同程度免疫亢进的状态,容易对其他 物质包括其他食物、环境中的灰尘和尘螨等、致病菌也产生排斥反应,身体的各大脏器,也会在过敏性炎症的作用下,更容易轻微充血、水肿,特别是肺部,就是我 们常见的过敏性哮喘。水肿的脏器,尤其是肺部,很容易继发感染,有些感染病原体又成为致敏原,他们互为因果,甚至产生恶性循环,有时能出现较重的症状,或 疾病迁延不愈。很多哮喘的患者发作的时候往往并发肺部感染,不仅需要平喘治疗,还需要抗炎治疗,他们水肿的肺部还经常驻扎一些不常见的,或较为难治的病 菌,比如支衣原体等。我们常见某个人工喂养宝宝,对多种食物、药物、尘螨等过敏,成为药罐子,经常感冒发烧甚至肺炎,成为各大医院“座上宾”,焦急的家人 众星捧月般地一遍遍送孩子来医院打针,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还有的孩子反反复复呼吸道感染,频繁地抗感染治疗,找不到病因,实际上他是过敏性哮喘继发引起 感染表现,这些孩子过敏和哮喘表现并不典型,通常被误诊为单纯的支衣原体感染,而同时增加抗过敏治疗效果很理想。这也是许多孩子易于生病的真实原因。
另 有一些过敏表现仅仅表现为长期反复低烧,会让照料者认为宝宝“又感冒了”。一位照料者每一两个星期抱着孩子去诊所打针,一打就退烧,不打又烧起来,操碎了 心。一看诊所开的药名竟然是地塞米松(长效激素,可抑制过敏反应和退热,但有抑制免疫加重感染等副作用,因此宝宝一不打针就又烧起来),问问孩子仅仅10 个月,一天母乳没吃,早早添加蛋黄和虾皮,现在浑身长满湿疹,屁股有肛周溃疡,经常哭闹睡眠不安,一家人轮换照料,每个照料者都瘦十几斤……答案我想你应 该很明了了。
④过度保护,很少锻炼身体,又经常突然“扎人堆儿”。我 们对家中唯一一个独苗苗,实在是保护得太离谱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这不,给他吃上名贵的进口奶粉和最高级的食物,时不时来点儿补品和增强 免疫的药,宝宝竟还是总生病,一家人累的死去活来!这么娇弱的小苗苗,更要加紧防护力度了。每天给他赶好的吃,赶好的穿。衣服层层包裹,动弹不得,要么就 精确地调整衣服的件数,热2度脱一件,太阳地里脱一件,到家里店里脱一件,跑跑跳跳脱得只剩内衣,出门加一件,有风了加一件,到阴影地里加一件,坐推车不 动弹多加几件裹起来……不敢抱出门,外面有汽车尾气、雾霾、人群口中呼出气有很多传染病,还有人贩子,咱就在楼下逛逛,家里玩玩好了。小区里还有“城市小 霸王”摩托乱窜,也有可能来人贩子偷小孩,小孩跑快了可不得了,撞着了;跑慢了也不得了,看不着丢了;在一个地方跑跑跳跳也不得了,本来身子骨就弱,这不 出汗得着凉了,大姑娘家的,也不像个样子。吃饱了仍然往死里塞,小孩懂什么,怎么知道自己吃东西?太撑了躺不下,那就全家换着抱。买好多好多的玩具陪着 玩。二胎?别想了,这种保护力度,一个都把全家人累死,老生病,总花钱,咱就卯足劲精养这一个就好了!
于 是,笔者看见小区里的小孩,有两类比较特殊,但很常见,要么太疯闹,要么太文静。疯闹的孩子属于“散养派”,啥也不管的那种,也不关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影 响到他人。文静的孩子往往属于家教很严的那种,不跑不跳,不爬不走,老老实实呆在照料者身边,衣服干干净净,往往穿的比较多,一看就是比较文弱爱生病的孩 子。他们玩着手里精致名贵的玩具,神情略微有点儿木讷。后一种孩子很少出门玩耍,幼儿园也经常因病缺席,更别提锻炼身体了。
小树苗需要日晒 雨淋才能茁壮成长,温室的花朵才需要精细的肥料、精确控制的温度、杀虫剂、催产剂来保障他的生命。是的,也许过度保护,也能给宝宝形成这样一个温室,他也 可能美丽绽放,而这是全家人花费巨大精力、金钱架构的,他也会适应这个环境,离开这个温室,来到风吹雨淋的天地,他很难拥有适应外界自然的健康体魄茁壮成 长。
因此,人跟动植物一样,需要跟自然密切互动来相互适应,保障自己的健康。人从来不是一种穴居和独居生物。五百万年前,远古人类在野地里 奔跑,身形像猎豹一样强健流畅。宝宝小时候就在野地里爬行,跟着族群中的女人们采浆果,跟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大一些就跟着父辈们一起狩猎。阳光、野地的空 气、变化的温度、跟他人的互动,让他们健康强壮,并有着健全的免疫力。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到今天,免疫系统的健全,也一样需要户外的阳光、温度、空气…… 跟健康人群的互动也很重要,在跟各种各样的细菌少量多次的交锋中,身体逐渐记住这些接触过的细菌并产生抗体,将来很少生病。
而 如今,许许多多人工喂养的独苗苗,本来就体弱容易过敏和感染,然后家人变本加厉的保护。商品房制度和独生子女制度,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经常 缺乏同龄人的陪伴;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贩子,让孩子无法自由自在地奔跑和探索自然;铺天盖地的雾霾,甚至让孩子们无法出门晒太阳和玩耍……过度保护的他 们,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也没有经历过健康人群携带的细菌的洗礼,很少锻炼身体,如今连经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都是这么奢侈,而娇弱、孤独的孩子们却经 常突然“扎人堆儿”——过年,坐拥挤的公共交通,去室内的儿童游乐场,上幼儿园……娇弱的易过敏的身体,遇见密集的不认识的致病菌,反反复复感染难以治愈 就不足为怪了。孩子的感冒、肺炎、拉肚子等等,通常不单单是着凉了,绝大多数都是被其他人传染上的(一些孩子在家里受凉感冒,也是着凉以后抵抗力下降,身 体携带的致病菌活动所致)。
因 此,即使是人工喂养宝宝,也需要穿上合适的衣服,温度变化不剧烈不要在一天内经常穿脱(多一件少一件并不打紧,变化的温度能增加身体的适应程度和耐受力, 反复穿脱,出汗的身体受凉更容易感冒,如果接触可能感冒的孩子,可以稍微多穿一点,经常穿脱衣服更容易被传染),经常到户外晒太阳(增加维生素D,有助于 免疫系统健全),呼吸新鲜空气,跑跑跳跳,跟许许多多健康的同龄人一起玩耍。当然,在当今也许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情况尽力而行。了解 这其中的原理,尽量给孩子创造健全免疫力的良好条件,也是好的。
但如果已知他人有活动性感染的征象,比如感冒咳嗽发烧、皮肤脓包、口周疱疹或溃疡等,还是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更不要亲吻宝宝。
⑤消毒用品过度使用。我 们自幼便对舒肤佳广告上,小手上的细菌抹得所剩无几印象极其深刻。一些人的身体、物品消毒概念深深烙刻在心里,经常帮宝宝洗手洗脸,不让孩子乱摸乱爬,当 然也有希望宝宝干净体面这方面的要求。洗衣机也经常用消毒剂清洗,甚至宝宝的衣物每次都要使用专门的衣物消毒剂洗涤。宝宝的锅碗瓢盆,全部都要高温杀菌后 使用(如果宝宝跟其他身体状况不知道的人比如保姆、老人等一起生活,宝宝用品单独消毒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特殊疾病,保姆公司提供的健 康证也只是很初步的检查,很多细菌、病毒不会常规检测,有些也是无法检测的。我们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无菌观念,会不会碰宝宝的餐具。如果只是跟父母一起生 活,不用刻意消毒,宝宝的餐具大人不要使用,也不要混放就好)。
然而,笔者想说的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消毒也是把双刃剑,消毒用品通通 杀掉了好的坏的细菌,却无法帮助孩子自然建立免疫力,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皮肤、鼻咽部、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保护组织、抑制有害 菌有一定帮助)!有些消毒剂渗透性较强,甚至可以进入宝宝身体,杀灭前来消灭病菌、建立免疫的士兵——免疫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因此,经常使用消毒剂的孩 子,一旦接触有害菌和致敏物质,反而容易感染和过敏。
还 有一些消毒用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身体有害。比如医务人员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要比普通人高出许多,特别是 在手术室和跟放化疗药物经常接触的人员。很可能是因为手术室人员经常使用碘伏给患者消毒,碘伏刺激性小,基本无害,但具有一定的挥发性,长期吸入含碘物有 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放化疗药物有些也有挥发性,会对正常组织,尤其是主管代谢的甲状腺腺体组织产生影响。很多药物的副作用,我们暂时是不太清楚的。
因 此,尽量给宝宝一个低量的、有害程度较低的有菌环境,不要过分使用消毒剂,会对他的免疫力建设更有帮助。比如让宝宝接触没有呼吸道症状或发热等疾病的人 群,特别是需要跟一群健康的孩子一起玩耍,但尽量不要跟大人有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比如亲吻、抠摸、嚼食等等。宝宝爬爬走走、跑跑跳跳、玩沙玩水可以被允 许,小手小脸和衣服可以脏兮兮,实在无法忍受,就穿上一个罩衣(但要注意观察儿童,不要让宝宝揉或抠自己五官,沙子、水等尽量不要进入眼睛、鼻子、耳朵, 有可能引发感染)。同时你也会发现,宝宝很开心,也很少与你对抗,你会轻松许多。
⑥医疗进步,人们生活要求增加了。大 自然有其特殊的规律,限定某个物种的过分生长,通常是微生物、有限的资源以及天敌、意外伤害等。远古时代,尽管古人类吃着纯天然食物,喝着无污染的水,但 是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左右,绝大多数死于感染性疾病和意外。在旧社会,即使是在王宫贵族,母婴死亡率也是相当高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感染。我们父母 辈,他们中许多人也有夭折的兄弟姐妹,但死因经常弄不明白,推测仍然是感染性疾病居多。因为这些事情稀松平常,人们对医疗的期待普遍也不高,民间还有“生 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朴素的生命哲学,并相信生命轮回,存在精神寄托。因此,当时人们对疾病和死亡的接受程度比今天高出许多。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展,多 数感染性疾病可以攻克,也就是影响人类寿命的第一位要素被遏制了。自然我们会感觉到生病的人基数增加了,人们的治愈期待值也相应增加了。
⑦抗生素滥用。我 国医生和患者,对于治疗流程都较为急躁;医患关系持续恶劣,医生治疗趋于谨慎保守、试图早期控制、速战速决,各种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导致抗生素滥用。在这种 前提下,我们身边常见的细菌经常被杀死,近十余年抗菌谱出现质的变迁,留下的多为变种耐药的、顽强的、甚至较为少见的感染菌种。不会说话的宝宝被这些病菌 感染后,诊断和治疗将会变得很棘手。一些难于杀灭、容易迁延不愈的病菌,比如支衣原体、分枝杆菌、军团属菌、绿脓杆菌等,往往经验性治疗效果较差,取证找 到病原体有些困难,在这期间,他们很有可能还会更多地使用经验抗生素,而疾病却不容易治愈。
⑧环境污染。这 个放在最后一位写,不代表它不重要。相反,它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只是,相比上述几条,目前而言污染不是单个普通百姓的可控制因素,需要全民多年的 不懈努力来扭转现状。我国面临着许多危机,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土地污染、日常用品及化工产品污染……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癌症发病率几 乎呈指数上升(当然医疗发展,人均寿命延长也占部分因素)。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毒害身体,也会通过过敏等方式间接伤害身体,尤其是对脏器娇弱、免疫力更不 健全的小婴儿伤害更大。雾霾让孩子们的呼吸道疾病井喷,可能就是刺激气道,引起过敏和感染的结果。大自然用有限的资源制衡人类数目和质量,而我们过去却未 能认识到这一点,欠缺危机感,反而认为人定胜天,地大物博资源无穷无尽,不仅不珍惜,还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大肆地浪费和污染!其实百余年前英国伦敦是出 名的雾都,数十年前美国洛杉矶也被雾霾笼罩,而我国并未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大肆浪费资源进行大跃进式地飞速经济发展,并欠缺对大众的环保知识普及教 育,如今必然受到大自然疯狂的报复!不知道亡羊补牢,为时晚不晚……没有了健康,所有的努力和经济大跃进都是徒然;没有了资源,所有的繁荣都是昙花一现。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珍惜越发珍贵的资源,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089
热门文章HOT NEWS
将有望提前出狱?
数娱梦工厂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敏性鼻炎 免疫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