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道医补脾益肾颗粒方有效果吗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道医葛洪的贡献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道医葛洪的贡献
作者:吴明杰博士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获奖致辞。致辞中提到,她早年系统的学习中医药的知识为她从事青蒿素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在抗疟中药研发的过程中,她曾收集整理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了大量的民间方药。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
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在屠呦呦的研究团队把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后,她在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上又遭遇了瓶颈,在用传统的高温化学提取法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后,她又再次转向中医古籍寻求方法。她受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里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所启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终于成功地提取出抗疟药效显示抑制率达到100%的“青蒿素”。
那么,这个1600多年前就能用青蒿来治疗疟疾的葛洪是何许人呢?
葛洪(公元283~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晋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和炼丹术士。我国古代科学家、医学家之一。葛洪是世界上第一个纪录狂犬病的人,在他的书中,史上第一次记载了天花。而西方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医生雷撒斯,比葛洪晚了500多年。
&葛洪为人傲物轻俗,与趋炎附势的士人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对官宦鱼肉百姓深恶痛绝,自诫:“车马之迹,不经贵势之域;片字之书,不交在位之家。”
这样一来,自然引起一些士人与达官贵人们的忌恨,对他常加诋毁,而葛洪对此漠然处之。乡亲百姓对他的举动起初不甚理解,把他看作怪人。时间一久,人们渐见,这是一个真诚、
善良的“怪人”,因为只要他家中存有食粮,必定要分至一半接济穷家;乡亲们患有病痛,他都细心诊治,有时药资分文不收,周边许多穷苦百姓受到他的恩惠。所以乡亲们都称他为&“抱朴之士”,意思是抱定朴实自守之志的人。葛洪乐意接受这一称呼,而且《老子》中也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句,于是欣然自号“抱朴子”,以明安贫乐道,立一家之言的心志。
葛洪是我国科技史上一位伟大的学者,学识渊博,著称当时。他精通儒学,又是道教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术等均有极深的造诣。对屠呦呦有很大启发的《肘后备急方》是葛洪一本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是应当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今所说的急性传染病。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而葛洪却早早指出了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
葛洪另一本重要著作是《抱朴子》。《抱朴子》被认为是葛洪哲学和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葛洪曰:“《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事业臧否,属儒家。”&其中的《金丹》《仙药》《黄白》3篇,乃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著。
葛洪还进一步将炼丹术应用于外用药物的制作,如改进外用丹药的制法,这对开创后世中医丹药的炼制,具有重要意义。葛洪使用炼制后的水银作为主料配成的方药以治疗疥癣、恶疮,比西方意大利十二世纪时用水银软膏来治疗这些疾病要早800余年。国内外专家一致公认,葛洪的炼丹术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驱。
《抱朴子·内篇》中,对养生、病因、方药等医学内容也有诸多精辟阐述,虽然它只是一种杂论性的著作,非医学典籍,但后世医
家对其中长寿之道仍很推崇。葛洪把医学看作是一种“道”的追求,强调&“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病;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他把未能健康长寿的原因归于多种因素:“夫之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恶毒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他认为人的患病夭寿,个体的内在因素比外界因素更为重要,所谓&“风冷暑湿,不能伤壮实之人也;陡患体虚气少者,不能堪也,故为所中耳。”&他还十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逝之后。”&他还认识到心理、情绪、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意义:“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其养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
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这些均表明葛洪是以客观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医学。
葛洪晚年鹤发童颜,举止宛如仙人,又为民众治病,药到病除,百姓们都尊称他“葛仙翁”。突然有一天,他托学生给友人送去一信,信中说:我欲去远方寻师,即日便去,特此告别。友人览信,心知有异,急忙赶赴葛洪居处罗浮山。而葛洪已从早晨打坐至中午,象如入睡一般地逝去。只见他颜面如生,身形柔软,举尸入棺,轻如衣装,于是道教徒们奉称他是“尸解得仙”而升天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或许想不到 葛洪背后一直有一位传奇女道医!(1)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导读]自古以来道教与中医就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很多高道同时也是医生,以南朝陶弘景、唐代孙思邈等人最为著名。引人注目的是,早在两晋之际就出现了一位精通针灸的女道医——鲍姑。文/琬容自古以来道教与中医就有着不解之缘,医疗活动在早期道教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道教对长生不死的探求也推动了中医的发展。民间素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很多高道同时也是医生,以南朝陶弘景、唐代孙思邈等人最为著名。引人注目的是,早在两晋之际就出现了一位精通针灸的女道医——鲍姑。&&鲍姑像(资料图)鲍姑是中医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被后人奉为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活动时间在两晋之际。是著名道人鲍靓之女,葛洪之妻。葛洪之妻:中国女道医“鲍仙姑”鲍姑出身道教家庭,其父是当世高道鲍靓,《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记载“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也……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靓尝见仙人阴君,授道诀,百馀岁卒。”鲍靓学通经纬,并且掌握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鲍靓除了道法精深之外,还担任广东南海太守等官职,而且与当时的世家大族关系密切,上清经派的祖师许迈也曾拜鲍靓为师。&&葛洪拜鲍靓为师,学习道法专研医术(资料图)鲍靓后来收葛洪为徒,并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葛洪(283-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著名的道教人士,医学家、博物学家和炼丹术家。他在道教史、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葛洪在晋惠帝光熙年间前往罗浮山隐居,并拜鲍靓为师,学习道法专研医术。《晋书·列传第四十二》记录葛洪“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鲍靓)。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在《六朝精神史》中考证葛洪的道法传承,认为一支来自左慈、祖父葛玄、郑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丹、服食与房中众术,而还有一支脉络就是来自马明生、阴长生、鲍靓,主要学习符箓、尸解与三皇文,由于考虑到二人姻亲关系不便公开,所以仅在《抱朴子·杂应篇》一处提及鲍靓的化名张太玄。正是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鲍姑学习了道法与医术,并且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擅长以艾灸疗疾针灸是最古老的中医疗法之一,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涉及针灸及经络的医学著作。&&鲍姑所用的正是灸的一种——艾灸(资料图)针与灸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技术,针是指用针具来治疗,而灸则是指用某些易燃的材料,借助燃烧时的热量作为刺激源,来进行治疗。鲍姑所用的正是灸的一种——艾灸。所谓艾灸是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鲍姑最擅长的是以艾灸的方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下是对 []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1三丰派是指发源于武当山,主要流传于湖北、四......
2隐仙派龙虎丹法......
3歌曲:人间仙道......
4”张三丰祖师隐仙派嫡传丹道修真”养生课程......
523、太极玉液法《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
1隐仙派龙虎丹法...
2歌曲:人间仙道...
3”张三丰祖师隐仙派嫡传丹道修真”养生课程...
4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我们...你或许想不到 神仙葛洪背后其实还有一位传奇女道医!
[导读]自古以来道教与中医就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很多高道同时也是医生,以南朝陶弘景、唐代孙思邈等人最为著名。引人注目的是,早在两晋之际就出现了一位精通针灸的女道医——鲍姑。文/琬容自古以来道教与中医就有着不解之缘,医疗活动在早期道教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道教对长生不死的探求也推动了中医的发展。民间素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历史上很多高道同时也是医生,以南朝陶弘景、唐代孙思邈等人最为著名。引人注目的是,早在两晋之际就出现了一位精通针灸的女道医——鲍姑。鲍姑像(资料图)鲍姑是中医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被后人奉为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活动时间在两晋之际。是著名道人鲍靓之女,葛洪之妻。葛洪之妻:中国女道医“鲍仙姑”鲍姑出身道教家庭,其父是当世高道鲍靓,《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记载“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也……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靓尝见仙人阴君,授道诀,百馀岁卒。”鲍靓学通经纬,并且掌握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鲍靓除了道法精深之外,还担任广东南海太守等官职,而且与当时的世家大族关系密切,上清经派的祖师许迈也曾拜鲍靓为师。葛洪移居图(局部)(资料图)鲍靓后来收葛洪为徒,并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葛洪(283-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著名的道教人士,医学家、博物学家和炼丹术家。他在道教史、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葛洪在晋惠帝光熙年间前往罗浮山隐居,并拜鲍靓为师,学习道法专研医术。《晋书·列传第四十二》记录葛洪“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鲍靓)。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在《六朝精神史》中考证葛洪的道法传承,认为一支来自左慈、祖父葛玄、郑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丹、服食与房中众术,而还有一支脉络就是来自马明生、阴长生、鲍靓,主要学习符箓、尸解与三皇文,由于考虑到二人姻亲关系不便公开,所以仅在《抱朴子·杂应篇》一处提及鲍靓的化名张太玄。正是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鲍姑学习了道法与医术,并且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擅长以艾灸疗疾针灸是最古老的中医疗法之一,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涉及针灸及经络的医学著作。鲍姑所用的正是灸的一种——艾灸(资料图)针与灸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技术,针是指用针具来治疗,而灸则是指用某些易燃的材料,借助燃烧时的热量作为刺激源,来进行治疗。鲍姑所用的正是灸的一种——艾灸。所谓艾灸是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鲍姑最擅长的是以艾灸的方式治疗赘瘤和赘疣。《鲍姑祠记》描述:“太守公(鲍靓)既以仙真而官南海,姑亦早证仙班,缘契越冈。即越冈天产之艾,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无有,历年久而所惠多。”鲍姑治疗赘瘤只需要点燃艾草一柱就解决病痛,她采用越井冈(越秀山)脚下的红脚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又称她为“鲍姑艾”。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等地,对此相关县志、府志都有所记载。清代王言撰《西华仙箓》也录鲍姑采药事迹:“萍花溪相传洪崖先生炼丹地,尝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所自来,问之曰:吾鲍姑也。忽不见。”另外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鲍姑疗疾的传说: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亦无法找到男人,故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鲍姑虽然自己没有留下专书著作,但是其医方可能收录在葛洪的作品之中。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针灸医方109条,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有涉及,据推测这些医方来自鲍姑。道教经典对鲍姑的记载道教内部经典更注重鲍姑的道法修行,北宋张君房编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中有一段关于鲍姑的传记,其中记录了鲍靓、鲍姑尸解而后登仙的过程:“太玄(鲍靓)在南海,小女及笄,无病暴卒,太玄时对宾客,略无悲悼。葬于罗浮山,容色若生人,皆谓为尸解。靓还丹阳,卒,葬于石子岗,后遇苏峻乱,发棺无尸,但有大刀而已。贼欲取刀,闻冢左右兵马之声,顾之惊骇,中间其刀訇然有声,若雷震之音,众贼奔走。贼平之后,收刀别复葬之。靓与妹亦得尸解之道,姑与稚川相次登仙。”《抱朴子》(资料图)尸解是指修道之人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遗世而升天。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将仙分为天仙、地仙、尸解仙三种:“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魏晋六朝时期所记载的很多仙真都是通过尸解的方式进入仙界,其中著名的还有上清经派的祖师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魏华存。元代道士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中也收录鲍姑的仙传,并且在云笈七签的基础上增添了鲍姑传授崔炜医术的故事:“后有崔炜者,居南海。时中元日,番禺人多陈设珍异于神庙,伟往窥之,见一老妪足蹶覆人酒瓷,被当炉者欧击,炜趋解曰:酒值几钱?当炉者曰:值一贯。伟即脱衣为之代偿,老妪不谢而去。异日,复遇诸途,乃曰:昨蒙为吾解难,不敢忘也。吾善医赘瘤,今有越井冈艾少许,聊为君谢。若遇赘瘤,即可以治之。不过一灼,无不愈者。后遇一僧人,赘垂于耳,一灼立愈。僧因引至一大富室,其人有赘,一灼亦愈。由是名显,延者甚众。一日一遂成富翁,伟不敢忘,日夕在念。一日复遇一人告曰:老妪者乃鲍靓之女,葛洪真人之妻也,行此灸于南海者,积有年矣。”《太平广记·崔炜传》载崔炜是唐贞元年间人士,鲍姑仙化之后回到人间遭遇困扰,经崔炜帮助,因而赠送他越井冈艾,一灼便可治愈赘瘤,崔炜因而成为富翁,后来有人告诉他说这位老妪正是鲍姑。宋人陈葆光着《三洞群仙录》另引《太平广记》之中崔炜疗蛇获救的故事:“(炜)一夕忽堕于枯井中无计而出,旁见一白蛇蟠屈数丈,炜视其唇亦有疣,偶因野烧延火飘入井中,炜取火依鲍姑之言,以灸之其疣应手而坠,炜知龙也,遂跨其背而蛇身光烛相照,升腾行至一洞中,见一青衣童子曰:‘玉京子已送崔君来’……问玉京子何人,曰安期生,常跨斯龙朝玉京,号玉京子也。”鲍姑仙逝之后,人们为纪念鲍姑修建了鲍姑祠,后世在此基础上扩建成为三元宫,经过历代多次修葺,如今成为广州地区最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编辑:若水)(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琬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葛洪《抱朴子》道医丹道修真学(之九)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499字 数:47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8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补脾益肾颗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