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单为啥 医生 都让 输液备注 早 是什么意思

医生:输液确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
多位药房医师、门诊医生、药企负责人告知,输液确实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
这两天气温忽热忽冷,包括省儿保在内的很多医院输液室又变成了&吊瓶森林&。而最近一篇《输液=自杀》的传言在朋友圈疯传,传言称,&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本期健康求真相,钱报记者请教了多位药房医师、门诊医生、药企负责人后得知,输液确实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但是&输液等于慢性自杀&是妖魔化说法。  输液里有玻璃及橡胶微粒?  微粒真的有但有严格限制  原文: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微米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微米,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甚至有传言,&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上会有很多玻璃渣&。  钱报记者调查发现,输液中有大量颗粒是真的,不同药品生产厂家的工艺不同,颗粒大小也不一样。不过颗粒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要求,大容量注射剂每毫升大于10微米的微粒数不得超过25个,大于25微米的微粒数不得超过3个。  一般在输液管距离针头20厘米的地方都设有滤膜。一次性输液器滤网孔径一般为20微米,能够可靠滤去80%以上的微粒,因此不可能会有&玻璃渣&、&塑料渣&残留。传言所说的&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上会有很多玻璃渣&的说法是夸大其词的。  而未能被过滤掉的杂质如果通过输液进入人体,较大的微粒不仅会阻塞血管或刺激凝血机制形成血栓,还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微粒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绕开了人体的防御和滤过机制,又难以被免疫系统清除,的确会在人体内长期存留。&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吕良忠博士介绍说。  这些年输液外包装从玻璃瓶到塑料瓶,再到现在的软袋,不仅仅是为了减轻重量、抗摔碎,减少污染和微粒也是目的。  玻璃瓶输液的原理是形成空气回路药液才能滴出,这样空气中少量的微粒、细菌会通过回路进入药液,造成污染。而且,以前玻璃瓶的天然胶塞都有穿刺口残渣掉落的问题。而软袋输液可以依靠自身张力压迫药液滴出,不用形成空气回路,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  但相比较玻璃瓶,塑料制品化学稳定性较差,有可能会与药品产生反应。&只能说是两权其害取其轻。&浙江某药企负责人解释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药师吴晓荷和赵梦丹对此做过专门研究,结论认为,输液中添加的药品种类越多,微粒污染越严重。而且,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比聚氯乙烯输液袋更易产生微粒。  输液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是静脉炎  原文:输液次数过多过快易引起急性心衰,加重心脏、肾脏负担;伴随抗生素滥用,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关于输液的危害,吕良忠说,&不可否认,输液是风险最大的用药方式。&  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过度输液会加重肝肾的负担,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对肝脏、血液系统会导致严重损害。  输液的药物中几乎都含有抗生素,输液的过程也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所以输液往往产生抗生素过量使用。以呼吸道感染为例,临床经验认为,一半以上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这时候打点滴,对病毒性感冒就起不到作用。单纯的感冒更提倡非药物疗法:休息,多喝水,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  &我们常见的感冒咳嗽,一般治疗7~10天见好。即使39℃以上的高烧,只要排除肺炎,也不需要输液。我的孩子现在读高中,16岁前只输过一次液。& 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执行院长徐翔说。  静脉炎,即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二是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三是可能因为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不过该炎症通常可以自行消除。  此外,输液还有一些隐形的风险。比如,输液前如果要用到青霉素,一般都会做皮试,目的是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其实人体的机理很复杂,杭州某县级医院就曾经发生一起意外,患者输液前做了皮试没问题,可在输液后还是发生了严重过敏性休克,并导致死亡。  早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就包括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  浙江多家医院主动&门诊不输液&  原文: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长久以来,中国人认为输液比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好而且快,病人和病人家属在就诊时会主动提出输液。而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对输液风险认识不足,也导致过度输液。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小诊所出于经济利益驱使,对输液不够谨慎。  但是,&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的说法肯定不对,浙江一些大型医院对输液采取严格监管措施,有的执行&门诊不输液&已经多年。  邵逸夫医院从建院初期就取消了门诊输液室,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挑战传统医疗的革命性举措。  在浙医二院,仅仅&门诊不输液&,每年节省医疗成本达600多万。&同时我们医院会定期对门诊急诊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的要处罚,我们有个医生一次被罚了13000元。& 浙医二院药剂科副主任周权说。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少输液也被列入医院考核工作中。&浙江已经取消了以药养医,零差价,也就不可能会有不开输液医生无法立足的说法。&吕良忠说。  但是,在面对危重病、吃不下东西的病、中重度脱水、必须用静脉注射药物的病等,输液不仅非常需要,而且要非常及时。  比如,邵逸夫医院对确实需要门诊输液的,都有详细记录。钱报记者在一张《输液记录单》上看到,输液的理由被明确限定为&1、严重脱水,但不能经口服途径补液;2、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途径补液;3、严重感染性疾病需要静脉途径给抗生素;4、需要用药物仅能经静脉途径给予者。&  吕良忠则认为,是否输液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病情、环境、病人要求等等,既不能一味地盲从输液,也不能一味地拒绝输液。&说到底,我们还是应该多一点医学常识,知道医学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治疗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国企功能界定分类目前取得积极进展。记者获悉,国企功能界定分类基本完成,定量复核后即可公布,与之相配套的分类考核方案也已经制定。这意味着,分类...
经济参考报
徐绍史表示,预计全年GDP增速可以在6.7%左右。预计中国2016年经济总量会突破70万亿人民币,增量大约是5万亿,这个增量与五年前年增长10%的增量基本相当...
每日经济新闻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预计2016年全社会R&D支出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为2.1%,企业占比78%以上;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科技进...
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6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
国家统计局
《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吸金”能力急速提升的同时,由于资金链断裂和监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莫让“7块5医生”形单影只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在路上,群众看到了病有所医的希望。而要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也需要医者的道德良心。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1到 联通发DBXWC至 电信发DBXWB至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毛开云
  只开了7块5角钱的药,就把慢性结肠炎治好了大半!在重庆奉节县兴隆山区,医生杨勇的故事广为流传。其精湛的医术以及良好的医德,让大家竖起大拇指。杨勇被群众称为&7块5医生&。(4月3日《重庆日报》)
  都说医者仁心,然而当下,一些医院、少数医生见利忘义、见钱眼开,相比&7块5医生&,轻重自知、美丑自现。如果医生钻到钱眼里去了,如何救死扶伤,如何配得上身上穿的白大褂?&7块5医生&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一个感冒要花多少钱才能治好?日晚,在央视主持人董倩主持的&医患面对面&节目中,医生赵立众感叹:&让医生看病,我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是病不起!&这话出自百姓之口,涉嫌傲慢和偏见;这话出自医生之口,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个感冒,本来几元钱就可以治好的,但进了医院,花上几十元能把病治好的很少,动辄几百上千的不知道有多少。而&7块5医生&说,治病的药不在于贵,而在对症;村民生活本就不富裕,开大处方是渎职。这话说到了患方的心上,却说到了医方的痛处。
  过度医疗广受诟病,但医方往往乐此不疲,何哉?利益作祟。越过度医疗,医方获利越多。难怪有医生也看不惯了,四川绵阳&走廊医生&兰越峰横刀立马、挺身而出。这不,日人民网报道,中国人均8瓶输液量成输液大国。输液的好处显而易见,但&输液依赖&同样像癞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偏偏你一进医院,医生总是一再二、再而三地让你输液、输液、再输液!为何一再输液呢?还是利益作怪,因为医院、医生、医药代表、制药单位等,早已构成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链。
  &7块5医生&却不同。为让村民看病花更少的钱,他坚持医院不进贵药,尤其是单价超过10元的抗生素,取而代之的是0.22元一支的庆大霉素,以及2元多一支的头孢噻肟钠&&正如&7块5医生&所言,医生是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是崇高的事业。当下的医生,养家糊口绝没问题,很多已经提前小康,只需要在&崇高&上下功夫。患者甚至在想,医生可以不&崇高&,但千万别&坑人&:患者死了医院还在收费,男患者有乳腺检查费、女患者有睾丸检查费&&这类的事情一再出现,怎么令患者黯然神伤?怎不让医生形象大损?
  人民需要&7块5医生&,时代呼唤&7块5医生&,莫让&7块5医生&形单影只。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在路上,群众看到了病有所医的希望。而要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需要制度的保驾护航,也需要医者的道德良心。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
【】【】【】【】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 14-04-0308:10
·&& 14-03-3109:08
·&& 14-03-2910:49
·&& 14-03-2809:28
·&& 14-03-2709:26
明星拍戏日久生情
女星家境差距大
越老越帅的男星
明星翻脸因为什么
盘点影视金牌配角
女星的男装造型
明星情侣合体封面
不要跟范冰冰合影
频道热线 024-31  投稿信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1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4|
上传日期: 18:25:0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1
官方公共微信病人自己带特效药来我院输液,有外地医生的治疗单,本院医生没开医嘱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病人自己带特效药来我院输液,有外地医生的治疗单,本院医生没开医嘱,护士可以执行吗?若因药的原因出现问题是谁的责任
我父亲是心肌梗病人,住院6天里病情不见好转,医生却没有告诉我和家人可以做支架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结果病情加重去世了。我后来才知道支架和搭桥都是治疗心肌梗塞的好方法,现在心里很后悔。请问医院有责任吗? 医院是 湖北省潜江市人民医院(医院等级 三级甲等)
宋律师你好,我想请问下。如果病人按照医生规定治疗,结果非但没有缓解而且越来越严重,医生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我是一名宠物医生,一顾客的狗得重症来我院治疗,治疗了三天死亡,我顾客要求赔狗,我无奈之下赔了他一条狗,请问他构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我是一名宠物医生,一顾客的狗得重症来我院治疗,治疗了三天死亡我,顾客要求赔狗我赔了请问顾客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可不可以告他
我是一名宠物医生顾客一狗得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经我院治疗三天后不治身亡,顾客敲诈我赔她一狗,请问我可不可以告他敲诈勒索罪
我妈妈是很严重的车祸病人、但是经过治疗医生说能出院了!但是出院前是否要做一个全身检查!
请问农村医生给病人输液就牙痛,没输一会儿会儿
请问农村医生给病人输液就牙痛,没输一会儿病人就全身发黑了,死亡了,医生需要赔偿吗?
外地精神病人在本地精神病医院治疗康复吗
一位心肌梗死的病人,生前病人和医生讲自己胸闷有两年了并记录在病历上了,就因这“两年〃保险公司拒绝理赔,他入的是康宁终身,该不该赔?怎么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诊医生常用输液处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