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怎样将小儿病毒性疱疹图片传染病拒于国门之外

生物通报道& 10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George F. Gao),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非洲处冯勇(Yong Feng)处长,联名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On the ground in Sierra Leone”(行走在塞拉利昂)的现场工作纪实文章,反映了当前埃博拉爆发的三个西非国家之一:塞拉利昂的疫情状况,并呼吁年轻科研人员的职业规划不应仅从兴趣考虑,而应该真正地去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
高福和由来自中国CDC的30名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是在9月中旬抵达弗里敦(Freetown),在那里他的研究小组每天要完成40-60个样本检测,包括诊断患者病情以及尸体检测(延伸阅读: )。
在这篇纪实文章中,作者们写道:当你抵达塞拉利昂时,一些看起来都很正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仍一如往常。在弗里敦,街道依旧繁忙,人们也仍去市场。在一些村庄,人们在做着与平常相同的事情:坐着聊天、闲逛、踢足球。但我们在这里从事的工作却一点也不正常。我们来到塞拉利昂已有一个多月,与中国的一个研究团队一起在这里主持一个移动测试实验室以及一家埃博拉病例收容中心。当你来到临床或是收容中心,你立马就可以看到埃博拉是多么具有破坏性,这里的资源是多么的匮乏。当地的公共卫生体系非常薄弱。一些人死在诊所之外。更多人是死在他们的家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10月22日为止已有9911例埃博拉病例,其中4868人死亡。包括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在内的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没有任何减退的迹象。
控制住埃博拉是全世界面对的一个问题,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病毒旅行无需签证。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马里已出现了埃博拉病例,并且埃博拉已经扩散到达了欧洲和北非。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埃博拉病毒只影响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因此被全球所忽视。我们在相关领域工作的病毒学家和疫苗学家极少极少,并且投入到相关研究中的金钱也不多。即便我们很快控制住这次疫情,我们相信只要发达国家以及他们的财政资源不去解决这些被忽视的疾病,我们以及全世界将仍然会受到未来埃博拉及其他感染疾病暴发的侵害。&&&&&&&&&&&&&&&&&&&&&&&&&&&&&&&&&&&&&&&&&&&&&&&&&&&&&&&&&&&&&&&&&&&&&&&&&&&&&&&&&&&&&&&&&&&&&&&&&&&&&&&&&&&&&&&&&&&&&&&&&&&&&&&&&&&&&&&&&&&&&&&&&&&&&&&&&&&&&&&&&&&&&&&&&&&&&&&&&&&&&&&&&&&&&&&&&&&&&&&&&&&&&&&&&&&&&&&&&&&&&&&&&&&&&&&&&&&&&&&&&&&&&&&&&&&&&&&&&&&&&&&&&&&&&&&&&&&&&&&&&&&&&&&&&&&&&&&&&&&&&&&&&&&&&&&&&&&&&&
塞拉利昂整个国家的注册医生不到100人。在一个9000人的村庄里,没有一个医生,以及任何的途经实时将病例进行分类。由于缺乏设施,疑似患者或甚至是确诊者也不能立即被隔离,只得让他们呆在社区或家中,等待开放的病床。
当前对于物质的需求极大,对于人力的需求更大、更紧迫。西非需要医生来提供治疗以及主持收容中心;需要病毒学家完成实验室诊断;需要流行病学家来详细研究影响疫情的主要因素,这将促成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此外还需要公共卫生工作者来帮助执行这些措施;需要教育工作者与公众打交道以改善沟通。只有当这一切都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施行之时,我们才有可能看到西非的传播链被切断;希望在埃博拉成为别处的大问题之前这一切都将实现。现在在每一个社区和村庄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
展望未来,我们呼吁世界在西非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第一要务是需要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来协调地区公共卫生事务。但更为必要的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年轻一代必须接受培训,专门从事非洲传染性疾病研究。其中一些人必须为西非的年轻人建立并实施培训计划。
我们敦促年轻的科学家们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考虑研究传染性疾病,尤其是高致病性的传染病,例如埃博拉和拉萨热。研究项目不应仅从科学家们的兴趣考虑,还应该考虑到寻求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迫切需要。年轻的科学家们不仅需要在发达国家的实验室中从事研究工作,还需要去到非洲现场,与当地的人们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楚,并拿出勇气加倍工作,与埃博拉一类的致命性病毒抗争到底。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On the ground in Sierra Leone
George F. Gao is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ng Feng is director of the Division of African Affair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China's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我来说两句(0)
[Ctrl+Enter]
知名企业招聘
医药/产业</
相关文章:
加载相关文章......
今日文章:
加载今日文章......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全国重大传染病防控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全国重大传染病高峰论坛现场。李莹 摄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洪建国、刘娟)全国重大传染病防控高峰论坛25日至26日在京举行。
此次论坛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全军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第302医院承办。
论坛期间,302医院组织开展了“生物盾牌—2016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批量收治演练”。来自国家卫计委、军委后勤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解放军第302医院以及驻京各军队医院的领导、专家400余人参加论坛。
此次高峰论坛以“职责与担当、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承办高峰论坛的解放军第302医院作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传染病医院,面对挑战与机遇,勇于履职和担当,先后出色完成抗击非典、防控甲流、抗击埃博拉疫情等多项重大任务。尤其是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该院独立抽组3批医疗队奔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为非洲人民战胜埃博拉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虽然西非埃博拉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并没有消除。与此同时,中东呼吸综合征、拉沙热、黄热病、寨卡病毒感染等疫情此起彼伏,当前传染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在纪念“援非抗埃”一周年之际,总结传染病预防、控制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开展应急实战演练,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和军队传染病防控救治水平。
解放军第302医院院长姬军生在论坛上致欢迎辞,国家卫计委应急办公室许树强主任、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席立锁副局长分别讲话。李兰娟院士、徐建国院士、高福院士、王福生院士以及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华感染病、病毒学专委会主委等行业学会领军学者,围绕新突发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及其他重大、常见传染病等方面进行20场专题报告,就重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诊断标准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与会专家指出,重大传染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从病原监测到应急处置再到预防控制的整体救治体系。定期开展传染病救治技能培训,对于提升医务人员应急能力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请慎言--百度百家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请慎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个卫生防疫的外行却要主管全国卫生防疫工作,主管了又不好好补课仍然缺乏卫生防疫常识,缺乏卫生防疫常识却偏要以权威的身份乱发言,这不是很可悲吗?
“山东疫苗案”引起广泛关注后,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接受了《新闻晨报》记者贺莉丹的独家专访(/scientist//content_.htm )。访谈的主旨总体是好的,但是其中暴露出高院士的知识缺陷,则令人担忧。例如,高院士是这么介绍疫苗的“偶合反应”的:
【高福:个别人打了疫苗以后会有副反应,这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个别情况下这种副反应还会出现极少极少的死亡事件,这也是很正常的;另外,个别情况下也有疫苗的偶合反应。偶合反应就是打疫苗的时候,某个人正好同时得了某种病,而这种病跟疫苗会有相互作用导致死亡或致残,这种偶合反应是有的;还有,个别人会有一些过敏反应,这也是有的。】
偶合,英语叫coincidence,指的是两件先后发生的事没有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因为几乎所有的婴幼儿都要接受疫苗接种,而婴幼儿又有一定的比例会生病乃至猝死,那么在概率上,只要样本足够大,必定会有一小部分婴幼儿碰巧在接种疫苗之后的短时间内会出现疾病甚至死亡,而其实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疫苗接种毫无关系,是别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容易让人归咎于疫苗接种。例如,根据澳大利亚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病率估算,澳大利亚每年发生1.7起婴儿在接受疫苗接种之后一天内猝死,3.5起在两天之内猝死(Pediatrics. ):e643-6.)。中国人口比澳大利亚多多了,发生这种偶合的死亡案例当然也多多了,必然会有一些父母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宝宝是打疫苗打死的,为此不断地投诉、索赔,还有媒体义愤填膺地打抱不平。实际上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接种没有关系。
高院士说的疾病跟疫苗相互作用导致死亡或致残的情况不属于偶合,而是属于疫苗接种导致严重异常反应。那么会不会是记者误记或高院士口误呢?我曾几次接受过贺莉丹的长篇专访,她碰巧是那种记录访谈很准确的记者,而且高院士在后面再次谈到“偶合反应”,表明不是口误:
【高福:但是疫苗确实会有偶合反应,就是在极低极低比率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死亡,但你从群发病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几率总会有的,就像你开个车,也可能会有车祸的发生,一样的道理。】
看来高院士的确不知道什么是偶合,他把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异常反应而死亡的低概率事件叫做偶合反应,比做开车出车祸。出车祸与开车有因果关系,但是偶合死亡与疫苗接种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巧合。2010年让王克勤暴得大名成为“良心记者”的“山西疫苗案”,2013年导致乙肝疫苗接种率直线下降的“乙肝疫苗致死案”,以及这几天在网上传来传去耸人听闻的“疫苗之殇”,此前免疫专家、科普工作者都已反复解释过它们全部或大部分是偶合事件,与疫苗接种无关,而现在高院士却以权威的身份说偶合事件与疫苗接种有关,是疫苗接种导致了病情加重、死亡,这不是让以前的科普努力毁于一旦吗?
高院士对防疫工作的陌生还不限于此。例如他是这么介绍破伤风疫苗的:
【高福:我们国家过去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在农村生个孩子可能会得破伤风,现在孩子一生下来就会给打破伤风疫苗,就再也没有出现因破伤风会死孩子的情况了。】
过去农村新生儿容易得破伤风的主要原因是不洁分娩(例如用没有消毒的剪刀剪脐带)和产后卫生条件差。破伤风疫苗可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但是新生儿对破伤风的免疫是通过对孕妇注射破伤风疫苗来实现的,而不是靠一生下来就打破伤风疫苗,打完疫苗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现抗体,哪来得及?婴儿打白百破疫苗是为了对以后起保护作用。&
有人说,高院士是学兽医、生化出身的,现在研究的是结构生物学,其实对卫生防疫是外行,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但是一个卫生防疫的外行却要主管全国卫生防疫工作,主管了又不好好补课仍然缺乏卫生防疫常识,缺乏卫生防疫常识却偏要以权威的身份乱发言,这不是很可悲吗?
阅读:633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776
热门文章HOT NEWS
你们真是一群穿着皇帝新衣,马云爸爸正需要的活雷锋!
阿尔法工场
九点半财经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作者:贺莉丹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 9:00:23
选择字号:小 中
高福院士:我国疫苗很多国际领先
晨报首席记者 贺莉丹
山东疫苗案的曝光让诸多关心此事的家长担忧不已。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称,目前大部分问题疫苗都已被使用,公安部正会同有关部门查这些疫苗流向哪些医院,哪些机构,目前查扣的2万支疫苗已封存。
日前,网上流传的一篇&带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的文章,详细整理了香港疫苗种类和价格差别、预约步骤、资料准备、交通线路以及香港8家母婴健康院地址,堪称是一篇巨细靡遗的&扫盲帖&。而最近两周,广州、深圳等地带孩子赴香港打疫苗的家长明显增多。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是,如何知道自己打过二类疫苗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接种了失效的问题疫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验?近期,这些焦灼的提问也散见于各种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新闻下方的评论中。
二类疫苗易被利益捆绑
世界卫生组织3月22日称,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但必须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晨报记者近期所采访的业内权威专家也都证实了这一科学判断。
山东疫苗案发生后,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教授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因接种疫苗而使孩子致残在人群中&绝对不是大概率事件&。管轶举例说明,比如流感疫苗在人群中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就是&很低很低的&,&一万个人中出现个把人次,已经是到顶了。&
根据我国对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监管规定,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国家免疫规划中的疫苗品种作为一类疫苗,全部由接种单位上报接种计划,国家统一免费分配发放;而需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则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疫苗经营企业向疾控机构或接种单位直接提供。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可以由市场自由定价的二类疫苗,在由生产厂家往经销商再到各个县市疾控中心乃至接种点的流通渠道上,滋生了一笔笔&生意&,巨额利润之下,像山东庞某这样的疫苗贩子也应运而生。
山东问题疫苗的焦点也是集中在存在监管漏洞的二类疫苗上。
检测抗体知疫苗是否失效
由于疫苗接种是预防性的,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防止相关疾病暴发。不少家长担心,如果孩子不慎接种了山东疫苗案所涉的二类问题疫苗,没有起到疫苗本身应该起的保护作用,这等于就是将孩子置于可能发生的严重传染病的风险当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无需过度忧虑,首先应对疫苗的分类有清醒的认识,&现在一类疫苗,就是必须要给孩子打的国家免费的那部分疫苗都没问题,请大家放心,吃个定心丸; 而二类疫苗是可供家长选择接种的疫苗,学校或医院如果要给孩子打二类疫苗,先要问家长是否同意,需要家长签过知情通知书才能给孩子打的。&
高福认为,此次山东疫苗案&从群体上来讲是个别事件,家长一定不能恐慌,比如,相关部门已经宣布北京和上海肯定不是这次山东问题疫苗的流入地,北京和上海的孩子就压根不用担心。而其他还没有宣布的省市,就要等待警方对案件的调查结果,找到问题疫苗的批次。而且因为目前并没有流行传染病的风险,所以家长不要过度担心。&
高福院士的建议是,家长要冷静下来,可以查阅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本,如果孩子确实接种过二类疫苗,家长可以一个一个比对有关部门公布的山东问题疫苗的批次、流通方向,如果孩子确实接种了问题疫苗,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若孩子没有抗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种疫苗。&就是说,如果孩子确实打了这次失效的问题疫苗,可以在当地的CDC或医院做检测,如果孩子没有抗体,可以补打,这没问题。二类疫苗也分不同情况,比如说流感疫苗就是二类疫苗,每年都要对所打疫苗进行调整的,如果发现打了上一批&无效&疫苗,现在就没有必要再补种了,每年都要换新疫苗,所以今年到季打新的就可以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对疫苗等特殊药物实行电子监管,通过在疫苗外包装盒上赋码,疫苗生产、经销、使用企业、单位各级扫描电子监管码录入流通信息,来对疫苗的流通过程进行监管。这就意味着,如果家长保留了孩子所接种的疫苗的基本信息,亦可通过拨打全国公共卫生热线12320查询。
国产疫苗质量是过关的
在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中,不少人宣扬&香港疫苗都是进口的、安全性高&,一些针对中产阶级家庭去香港打疫苗的攻略应运而生,传播甚广。但是,境外疫苗真的比国产疫苗安全吗?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高福院士告诉晨报记者,不能简单地说国产的疫苗没有境外的疫苗安全,&建国以来,我国的疫苗全靠自力更生,而且我们研发的好多疫苗是国际领先的,比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世界上公认我们的疫苗是好的,又比如我们研发的天花疫苗的天坛株,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好疫苗,而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还销往亚洲多个国家&&总的来讲,国产疫苗的质量是过关的,但是因监管不严,个别厂家疫苗的质量出现问题,也有一些不法商贩乱生产,但你不能以偏概全。现在大家怀疑国货的质量,包括怀疑国产疫苗,是因为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会让信任缺失、怀疑滋生,这就跟我们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不吃国产奶粉要去香港或海外买洋奶粉,是一样的道理。&(原标题: &不能因不法分子行为怀疑国产疫苗& 专家指出,我国疫苗很多国际领先,莫以个别疫苗事件就以偏概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6/3/27 8:09:52
提高公众信心,靠院士发声是不够的。不是曾经有院士还给茅台酒做过辩护么
<span style="color:#16/3/26 17:46:43
高大院士不仅是科学家还是政府官员,副主任,他不发声谁发声。
<span style="color:#16/3/26 13:29:39
我们研发的好多疫苗是国际领先的,比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世界上公认我们的疫苗是好的,又比如我们研发的天花疫苗的天坛株,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好疫苗,而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还销往亚洲多个国家。”
应加一句:中国是疫苗最好的试验场
<span style="color:#16/3/26 10:09:43
“我们研发的好多疫苗是国际领先的,比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世界上公认我们的疫苗是好的,又比如我们研发的天花疫苗的天坛株,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好疫苗,而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减毒活疫苗还销往亚洲多个国家。”
为什么不说说常用的脊灰炎口服糖丸,美国2000年就停用了,我们还在一直用!
我国仍是一个疫苗研发弱国!高院士的言论有粉饰太平之嫌。全球最大疫苗采购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每年为全球一半多的儿童采购疫苗。如果说我国的疫苗水平国际领先的话,请公布能进入世卫全球采购目前的国内疫苗厂商。
事实上,目前中国仅有两个疫苗获得世卫组织预认证:2015年流感疫苗和2013年乙型脑炎疫苗。但仍未获得进入联合国采购目录的批准。
<span style="color:#16/3/26 9:50:04
这个时候,发表这种言论,有为造假者辩护的嫌疑,所以科学家在这种时候最好别出声。
目前已有5条评论您现在的位置:
【字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在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相继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  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跨种传播机制与免疫学领域研究,针对病原跨种传播机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界面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免疫细胞与感染细胞(靶细胞)的相互识别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工作。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科技奖(1988),Thomson Reuters Research Fronts Awards 2008,首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基础医学奖(2012),日本日经亚洲奖(Nikkei Asia Prize)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病毒性疱疹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