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褶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脓皮病的区别

相关文章热门文章12345
热门文章12345本站推荐 阅读 16,696 &34 阅读 30,532 &95 阅读 24,314 &70 阅读 14,539 &88 阅读 14,348 &83最新宠闻
随机文章 为爱宠人士打造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翻译Facebook、Twitter、Imgur、YouTube、Ins等网站与宠物有关的文章、搞笑图片、视频等,帮您获知国外最新的宠物新闻,给您一片宠物的天空!用户登录一例犬浅表性脓皮病的诊治体会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一例犬浅表性脓皮病的诊治体会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链道酶2.5万IU+10~50ml注射用水,鞘外;十三、皮肤病:发生和治愈受动物品种、季节等因素影;概述:症状:原发性损害:斑(斑点、斑),疹(丘疹;犬脓皮病:化脓菌感染;病因:原发/继发;症状:浅层常见;诊断:幼犬多发于肢内无毛区,成犬不定,脓疱疹、小;治疗:继感型须治原发病;真菌性皮肤病:即皮肤癣;病因:真菌感染皮毛爪甲;症状:患部断/掉毛或有圆形脱毛区
链道酶2.5万IU+10~50ml注射用水,鞘外一次注。必要时1d后再注)防黏连和瘢痕。低频脉冲电、感应电、红外线防肌萎。氢溴酸加兰他敏0.05~0.1mg/kg.d肌注,同时用生理盐水150~300ml行患部分点肌注。主动牵遛或混群放牧运动。针灸疗效良。手术疗:神经松解术和神经吻合术。
十三、皮肤病:发生和治愈受动物品种、季节等因素影响,临床上犬、猫多见。
概述:症状:原发性损害:斑(斑点、斑),疹(丘疹、风疹、结或结节),水水泡,大泡,脓疱,肿瘤。继发性损害:鳞屑,痂,瘢痕,糜烂,溃疡,表皮脱落,苔癣化,色素过度沉着,色素改变,低色素化,角化不全,角化过度,黑头粉刺,表皮红疹。诊断:问诊;一般检查;实验室诊断。
犬脓皮病:化脓菌感染。临床上主要是幼犬、浅层和深层三种脓皮病。
病因:原发/继发。不洁、毛囊口污物堵塞、过度摩擦及致皮脂腺机障等致病。中间型葡球为主菌,金葡、表葡、链球、脓棒、大杆、绿杆和奇异变杆等亦感。过敏、外寄生虫、代谢和内分泌性病是浅层型主因。皮表酸碱度、温湿度等改变可为诱因。
症状:浅层常见。灶多园形脱毛/红斑、黄色结痂、丘疹、脓疱、斑丘疹或结痂斑。2~9月幼犬腹或腋窝稀毛区有非毛囊炎性脓疱,破溃会出现淡黄结痂或环状皮屑,或瘙痒。深部者炎性全身症状及淋巴结炎。下颌部、受压部或指(趾)间可有疖病。
诊断:幼犬多发于肢内无毛区,成犬不定,脓疱疹、小脓疱和脓性分泌物。多继发。临诊:脓疱疹、皮肤皲裂、毛囊炎和干性脓皮病。实验室:涂片、活组织培养等。
治疗:继感型须治原发病。红霉素、林可、TMP、头孢、甲硝唑、利福平和恩诺沙星等有效。浅层者使用抗菌香波,用甲硝唑、洗必泰等洗。全身用药。5周,并防复发。少食肉,用复合VB、重组干扰素γ。注意监控体内条件性真菌致病情况。
真菌性皮肤病:即皮肤癣。常发于犬猫(尤为幼年、免疫低下者及长毛猫)。
病因:真菌感染皮毛爪甲。主菌为犬小孢子菌(猫95%以上由此菌),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发癣菌。直接接触感染,生长于失活角化组织,在活组织即停止。病程1~3个月,良性常自行消退。犬多继发,而猫多原发,可感染人。
症状:患部断/掉毛或有圆形脱毛区,皮屑多。也有表现无脱无屑而有丘疹、脓疱或脱毛区皮肤隆起、发红、结节化――脓癣。犬面、耳、肢、爪和躯干等部易菌感,患部脱毛,呈圆、椭圆或不规则形。6月内幼猫为主,圆形掉毛,并不断扩散。慢感则皮表伴鳞屑或红斑状隆起,有的结痂,痂下化脓。皮似蜂巢,充满小渗出孔。
诊断:真菌感染常用Wood’s灯(暗室照射患部毛、皮屑或皮肤缺损,出现荧光为小孢子菌感,石膏样小孢子难见荧光,须发癣菌则无荧光)、镜检和真菌培养。
治疗:轻症患部剪毛洗屑后涂克霉唑、酮/咪康唑软膏,2次/d至愈。重症或慢感需加服特比萘酚(1次/d,1周以上,避空腹给药)。用含洗必泰、酮/咪康唑香波洗后以抗真菌药浸浴,1~2次/周,4~5周以上。隔离患病,消毒用品,并防人畜互感。
马拉色菌病:美可卡、西高地、腊肠、英雪达、巴吉度和德牧羊等犬多发。
病因:厚皮症菌是一常在酵母,微存于外耳道、口/肛周和潮湿皮褶处。菌过度生长(犬遗传性过敏症、食物过敏、内分泌病、角化异常或长用皮质素,猫免疫缺陷、糖尿病或恶瘤诱发)或动物过敏时致病。犬常见,猫罕见。犬添皮肤是感染主因。
症状:毛着色、皮潮红、瘙痒和脱毛,慢性红斑和溢脂性皮炎→皮肤苔藓化、色素沉积和过度角化。趾间、颈腹、腋窝、会阴及肢折处多发,常散酸败气味。多伴葡球脓皮病。猫为黑色蜡样外耳炎、慢性下颚粉刺、脱毛、红斑和溢脂性皮炎等。
诊断:1.胶带黏取,皮肤压片,高度镜检查有无该真菌。2.见浅表血管周及间质淋巴细胞性皮炎,角质层有真菌和假菌丝,菌体较难见。3.真菌培养:厚皮症菌。
治疗:轻度:局涂2%酮康唑(犬),或2%洗必泰洗后再涂2%酮康唑, 1次/2~3d,直至病
愈(持续治疗4周)。中重度:酮康唑/伊曲康唑(5mg/kg)混食口服(注意副作用),1~2次/d至愈。为防复发,抗真菌香波浴,1~2次/周。大多数病例可愈。
湿疹:患部红斑、血疹、水泡、糜烂、结痂和鳞屑,并伴红痛痒等。春夏多发。 病因:复杂,多与过敏性体质有关。内外界理化因素,如机械压迫、磨擦、咬、抓、 蚊虫叮咬、各种药物、皮肤不洁、污垢刺激,犬舍潮湿等刺激致敏引起。营养失调、维生素缺乏症和代谢紊乱也为诱因。体内组胺、乙酰胆碱等是致病因子。
症状:急性:多始于耳、颈、肩背和腹外侧。初呈小圆疹面,1~2d后融合成掌大或更大。疹面界清,橙黄或红色,边有新鲜血疹和小水泡,外围暗红圈。疹面中有一层黄绿薄痂,分泌浆至脓性物。疼痛,剧痒。搔抓等刺激可致炎向深层及皮下蔓延。皮肿,若处理不当则易致脓疮/肿。慢性:常发于背、鼻、颊、眼眶,犬鼻梁易发。表现为毛稀,皮增厚并起皱,剧痒,病程较长。鼻镜部湿疹在一或两侧无毛、干燥、呈灰色颗粒状;腕、踵部为发痒和鳞屑形成;阴囊、包皮或阴门部有水泡及发痒;趾间者则初为水泡后有流水,疼痛、病程长。耳廓和外耳道也可发生。
诊断:由临诊特点诊断。注意急性型与接触性皮炎、慢性型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
治疗:除因:保持皮、毛清洁干燥及畜舍通风透气卫生。常使畜运动,并及时治病。脱敏:盐酸异丙嗪(肌注2~10mg/kg,口服加倍)或盐酸苯海拉明(肌注0.5~1mg/kg,口服2~ 4mg/kg)。消炎:急性无渗出时,剪去被毛,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15g、氧化锌5g,甘油5ml,加水至100ml),或麻油+石灰水等量混涂。有糜烂渗出时,涂皮质素软膏,也可生理盐水/3%硼酸冷敷。当渗液减少后,用氧化锌滑石粉(1∶1)/碘仿鞣酸粉(1∶9)/20~40%氧化锌油等。慢性者,一般选用焦油类药较好,如煤焦油软膏、5%糖馏油等。也可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软膏。
犬过敏性皮炎:分三种:遗传性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食物过敏。
病因:第一种:受遗传基因影响对外界过敏原相对敏感。Ⅰ型过敏反应。第二种:对经皮肤吸收的半抗原产生Ⅳ型过敏反应。第三种:过敏原包括牛乳、牛肉、禽产品、羊肉、鸡蛋及大豆、谷物等,为非阵发性过敏。并不常与饮食改变相伴。
症状:第一种:1~3岁犬多发,为周期性瘙痒,频繁而剧烈。部位:面、伸肌/屈肌皮表、腋窝、耳廓和腹股沟等。继发病变有脱毛、鳞屑、结痂、苔藓化等。第二种:常触地、毛少部出现瘙痒性红斑或丘疹。第三种:痒而不重,且用糖皮质素治疗无效。可致自伤和浅表性脓皮病。症状似跳蚤叮咬过敏,也有表现为外耳炎。
诊断:第一种:可用排除法诊断,可能的继发病有外/中耳炎、浅表脓皮病等。第二种:也用排除法。刺激/斑点试验、损伤组织学检查。第三种:喂用消除过敏性食物6~12周后看过敏改善进行诊断,并与喂原食物1~14d后出现症状行对比确诊。
治疗:第一种:皮内(过敏)试验的基础上行脱敏治疗。用抗组胺药和必需脂肪酸,外用止痒药,隔天口服糖皮质素,避免接触过敏原,并治疗继发病。第二种:阻止接触过敏原;口服已酮可可碱(10~20mg/kg,2~3次/d);糖皮质素;抗生素防继感。第三种:辨认和清除食物中的过敏原,使用可替代的营养物质或添加剂。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皮肤病:约7岁(尤纯种)犬多发,特征是皮肤出现异常脱毛。
病因:原发性主因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非炎性甲状腺萎缩;继发性为垂体受损,TSH分泌不足;第三类为TRH分泌不足。继发性和第三类均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症状:犬四肢和头多不掉毛,脱毛区主在颈、背、胸腹两侧。患部毛稀、短细脆而无光。脱毛由尾向前,皮厚而苔藓化,有色素沉着,皮温低、皮屑多,或有溢脂性皮炎等。因菌感发炎而现异味。如无继感多不瘙痒。沉郁,怕冷,神经肌肉机能及繁殖障碍,易死亡。猫皮、毛色暗干燥有鳞屑。耳廓掉毛最多,而躯干掉毛则少。皮肤可变热和潮湿。自损脱毛多于后躯、胸腹等部;指甲生长变快。
诊断:根据症状和血液学生化检测T3、T4,发现低于正常即可确诊。
治疗:口服甲状腺素+香波浴。3周~3月见效。先用T4,无效再用T3。病程进展兼抗菌杀螨。 治疗中出现脱屑、瘙痒等时用抗皮脂溢香波浴+短期服氢化泼尼松治疗。
库兴氏综合征:即肾上腺皮质亢进,犬比猫多发,尤以纯种犬发病率高。
病因:多系垂体肿瘤(占80%)和肾上腺皮质肿瘤。前者→ACTH↑→正常反馈功能失灵→两侧肾上腺皮质肥大;后者直接致糖皮质素↑。也有医源性致激素增高者。
症状:对称性脱毛,食多而发胖,腹膨大(因失蛋白而皮薄松脆、肌无力),多饮多尿,肢乏力,行蹒跚。重者皮表钙化、结痂,且难恢复。因毛囊堵塞而致痤疮。
诊断:以腹部超声或X光发现肿瘤或增生。肾上腺功能试验:ACTH刺激试验;小剂量(0.01mg/k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大剂量(0.1mg/kg)抑制试验。
治疗:肾上腺皮质肿瘤比较容易摘除,垂体肿瘤的摘除开展的较少。口服邻米托坦,50mg/kg,1次/d,1~2周,以ACTH刺激试验测定糖皮质素水平来调整服药量。 雄性犬、猫性激素皮肤病:未去势者中老年动物较多,去势者多为中年后犬。
症状:未去势犬颈、臀、会阴、胁腹部及躯干对称性脱毛,但头、肢少有。皮肤色素沉着,可继发溢脂性皮炎和浅层脓皮病。或并发乳腺发育、包皮下垂、前列腺炎或肥大,睾丸正常或不正常,或表现异常性欲。猫尾背部皮脂腺和顶浆腺分泌旺盛,有黑头粉刺,可继发菌感,甚至致痤疮、皮肤溃烂,并向外扩散。去势动物躯干对称性脱毛,此次被毛色浅,残毛易脱落。头和四肢不脱毛,无全身症状。
治疗:未去势者首选双睾去势术。3月后长毛。睾丸瘤或肾上腺瘤转移灶可致复发。脓皮病、前列腺炎用抗生素治。局感剪毛后涂70%酒精和抗生素软膏。猫尾粉刺行挤后再涂抗生素软膏。皮下蜂窝织炎先扩、清创和冲洗后再涂抗生素软膏,全身抗生素疗。去势者口服/注射甲基睾酮,1mg/kg,1次/2d,直至长毛(也有无效)。
雌性犬性激素皮肤病:相比雄性性激素紊乱,雌性性激素皮肤病发病率则低。
病因:未绝育犬多见于卵巢囊肿或肿瘤→雌激素↑,外源性多/久用雌激素也见。绝育犬多见于早年绝育后小便失禁,长期使用雌激素治疗而发生。
症状:除头、肢外,躯干各部有慢性对称性大片至泛发型脱毛。卵巢囊肿脱毛处肤色过重、皮增厚,继发苔藓化、溢脂性皮炎、浅层脓皮病。雌激素过多表现持续发情、性欲强,但拒配。黄体囊肿则肥胖而不发情。必要时需开腹查。
治疗:卵巢囊肿肌注LH20~50μg/HCG50~100μg。黄体囊肿肌注PG0.3~0.5mg。手术摘除卵巢根治。绝育口服普雷马林,若雌激素过高可口服甲基睾酮。
十四、蹄病
马蹄钉伤:直接伤(刺入蹄真皮)和间接伤(钉近蹄真皮穿过,持续压迫真皮)。
诊断:直接伤下钉时即现肢蹄抽动,造钉节时再现抽动。拔出则见钉尖附血,或钉孔溢血。装蹄当时即见跛,2~3d后加重。间接伤在装蹄时无异,多在3~6d后见跛。蹄部增温,指(趾)动脉亢进,有脓性蹄真皮炎征候。不治经久可从蹄冠自溃排脓。
治疗:直接伤在装蹄时取下蹄铁,向钉孔注碘酊,涂敷松馏油,再用蹄膏(等份热融松香与黄蜡混合)填塞负面缺损。脓性蹄真皮炎行扩创排脓,用3%H2O2/0.1%KMnO4洗创,再注碘酊等,涂松馏油,包扎蹄绷带。每3~5d换药一次。肌注抗生素。
马蹄冠蜂窝织炎:蹄冠皮下、真皮和蹄缘真皮及邻皮真皮化脓性或脓疽性炎。
诊断:蹄冠形成圆枕形肿,有热痛;蹄冠缘多剥离;呈重度支跛。发热沉郁。后可形成一或数个小脓肿。破溃后症状、跛行均有好转,蹄冠急炎平息。如炎重或治疗失当,则可并发韧带、腱、蹄软骨坏死、蹄关节脓性炎、转移性肺炎和脓毒血症。
治疗:防发褥创。全身抗菌及支持疗。用蹄刀切除已剥离皮肤。病初冠部用10%樟脑酒精湿绷带(岂温敷及刺激疗),并以抗菌疗。如仍病剧,可于蹄冠作许多垂直切口。包扎10%
氯化钠绷带,后行常规创伤疗。如并发蹄软骨坏死,则行蹄软骨摘除。
马白线裂:白线部角质腐败、崩解→蹄底、壁分离。前蹄侧壁或踵壁多发。
病因:广、平、弱踵蹄及白线角质脆弱为主因;白线切削/烧烙过度、蹄部不洁、卫生不良、干湿急变、钉伤、白线部踏创等为诱因。蹄铁不适、蹄钉过粗也为病因。
诊断:白线部常积粪土泥沙。装蹄马须取下蹄铁才能诊断。浅裂不跛,深裂(角质下)因诱发蹄真皮炎致跛。蹄底下沉→平/丰蹄。深延致空壁和脓性蹄真皮炎,上深蔓延可致蹄冠脓肿、远籽骨滑膜囊炎和脓性关节炎,有的还侵害至腱和腱鞘。
治疗:已裂则难愈。防裂和促白线角质新生。不过削白线;清蹄污涂松榴油;在蹄壁外扩处设侧蹄唇,壁薄者装辐广连尾蹄铁。治疗脓性蹄真皮炎,并用黄蜡等封口。
马蹄骨骨折:分蹄骨伸肌突、蹄骨翼骨、矢状/斜面、远侧缘碎片等四种骨折。
诊断:蹄骨伸肌突骨折:主发于前肢(多单肢)。可不致跛,或悬跛。经久蹄关节背可发骨增生(X线检见蹄冠肿和三角形角质增生)。蹄骨翼和矢状骨折:前肢(尤右)多发。剧跛,疼痛、蹄热、动脉亢进。关节内骨折见溢血,几天后冠部肿。有时待移位和脱钙X线检才见骨折线。翼骨折片很小时则症状轻微。外伤引起的可见伤痕和伴发感染。X线检时注意至少要从前后位、侧位和两个斜位摄片。
治疗:新发蹄骨伸肌突骨折可以手术去除折片(蹄冠直上方平行腱纤维切开总伸肌腱,需切除腱在肌突上的止点以去除折片),折片较大则用4.5mm皮质骨螺钉固定。蹄骨翼和矢状骨折可使马卧于软厩行保守疗(装石膏绷带或连尾蹄铁更好)。
马远籽骨滑膜囊炎:远籽骨与深肌腱间的滑膜囊腔炎,无败性,但常为脓性。
病因:无败性:屈腱过度紧张;挫伤。脓性:多蹄底刺伤继发;周围组织蔓延。
诊断:无败性:立时蹄尖着地;行步呈典型支跛,不平路和上坡时则加重。蹄多不热,但指动脉亢进。蹄叉敏感、疼痛。脓性:局部症状更显,或有全身症状,蹄球窝肿,压有痛感,蹄热,指动脉亢进,他动疼痛明显,穿刺流脓。刺伤即见伤痕。
治疗:无败性:休息;掌(跖)部封闭(隔日1次);全身抗菌和非激素消炎;温脚浴。脓性:手术:从蹄叉体用粗针头穿刺抽脓,注抗生素或防腐剂。无效时则切除蹄叉体,暴露坏死深屈腱和化脓滑膜囊作彻底切除。清洗;松馏油纱布;绷带。抗菌疗。
马蹄叉腐烂:真皮脓性炎,伴发角质腐败分解。多一后蹄发。马属畜特有病。
病因:系蹄叉角质不良。厩舍潮湿不洁、蹄部卫生不良、运动不足、护蹄不当为诱因。装卸蹄失宜常致本病。
症状:初可见蹄叉中、侧沟有污黑恶臭分泌物,或无机障。伤及真皮则致跛(尤走软/沙地时)。运步蹄尖着地,甚至三脚跳。蹄叉萎缩或腐败分解。检蹄器压诊疼痛。
治疗:保持厩舍干燥和蹄部卫生,合理装削蹄。按钉伤治疗,切削或腐蚀除赘生肉。 马蹄叶炎:壁真皮弥散性无败性炎,两前蹄多发,麦收季多发,骑/赛马也发。
病因:属变态反应病。多因素致病:蹄构造缺陷;躯体或负重过大;腿疾及装削蹄不当;运动不足又多给难消化料;精料过多;吸收毒素;骤遇寒冷。传胸、流感、肺炎、疝痛可并/继发。
症状:急性发热畏立。前蹄病伸前肢,后肢集于腹下,踵着地;后蹄病前肢后屈于腹下;四蹄病类同前蹄病势。强驱见步慢样紧肌震颤。蹄有热痛(尤近蹄冠处),指脉亢。亚急性症状轻。慢性常蹄轮不规(前近后宽),终致芜蹄。立时健患蹄交替负重。X线检或见蹄骨转位(骨尖压向后下方,重者可穿透蹄底)及骨质疏松。
治疗:急/亚急性治则:除因、解痛、善循、防转位。坚持早治,注意制动。方法有:给止痛、消炎剂、抗内毒素疗、扩血管、抗血栓,合理装削蹄,必要时手术。
慢性者首先应限食制动,清除蹄腐烂角质,刷蹄后行MgSO4应液浸泡。如蹄骨明显转位应在蹄踵、壁处广泛削除角质,以保蹄骨复位;芜蹄则以装蹄疗矫正。
马蹄裂:壁角质分裂成隙,重者为蹄冠或全长的纵向深层裂。前蹄与冬季多发。
病因:倾、低、窄、举踵等不良蹄形;肢势不正,蹄各部负重不均;蹄角质干脆及发育不全。饲管不良、蹄血循障碍、蹄角质缺色素及外伤、施截神术等可促发本病。
症状:新裂裂缘较平、间距较近,多沿细管方向裂开;陈裂则缝开张、缘不整,或隙交叉。表裂不痛不妨碍机能,深裂(尤全层裂)负重可致剧痛、出血和跛行。如菌感可致脓性蹄真皮炎,也可感染破伤风,病程较长者易继发角壁肿。
治疗:造沟法(浅裂或深层不全裂):缝上或两端造沟,深达缝消失。薄削法(蹄冠角质纵裂):薄削蹄冠角质至生发层,患中涂鱼肝油膏,1次/d,包扎绷带。医用高分子粘合剂粘合裂隙。金属锔子锔合(防裂缝继续和加深):单用或配合他用。
牛指(趾)间皮炎:未扩至深层组织炎,特征是呈湿疹性皮炎症状,有腐败味。
症状:初邻球部皮肿,表皮增厚和稍充血,指(趾)间隙有渗出物,呈轻跛。后在球部见角质分离(常在两后肢外侧趾),跛行明显。少数病例化脓性潜道可深达蹄匣内,重者可致蹄匣脱落,病牛被迫淘汰。本病常发展成蹄糜烂和蹄底溃疡。
治疗:保持蹄部清洁干燥;局用防腐剂和收敛剂,2次/d,3d;也可行蹄浴。
牛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肤和皮下增殖性反应,可能由遗传引起。。
症状:多发于后肢(单肢或双肢)。小病变不致跛。增大后指(趾)间前皮肤红肿、脱毛,或有破溃,以后形成舌状突起。突起增大,表面受压而坏死、破溃、感染、渗出、伴恶臭。跛行程度不一。重者致泌乳量下降和并发变形蹄。
治疗:炎期清蹄后用防腐剂包扎。小赘生物用腐蚀剂(难根除),大的则手术切除。
牛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蹄底和蹄球结合部的局限性病变,是蹄底后1/3处的非脓性坏死。常靠近轴侧缘,真皮有局限性损伤和出血,后期角质有缺损。常侵害后肢外侧趾(多双侧),而公牛常侵害前肢内侧指。
诊断:轻至重度跛行。蹄匣热,清底后见底球结合部局限性脱色,压迫示痛,指(趾)脉亢。后期角质缺损,露出真皮,或长出菜花样肉芽。缺损处可形成脓肿。
治疗:清蹄后暴病部,切除坏死和赘生物,用防腐剂和收敛剂包扎。化脓用抗生素疗和局部外科处理。患指(趾)尖钻洞金属丝固定,健指(趾)下粘木块使之减负。
牛蹄叶炎:前肢内指和后肢外趾多发。乳(多喂精料时)/肉牛和青年公牛可发。
病因:全身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综合致病因素有:娩前后到泌乳高峰喂高糖精料、不适当运动、遗传和季节因素等。组胺、G-菌内毒素和瘤胃高乳酸与之有关。也可继发于严重的乳房炎、子宫炎和酮病等。最初侵害部位是蹄真皮血管层。
症状:急性典型:立时弓背,四肢集于腹下,运步困难(尤于硬地)。前肢病见后肢收于腹下,前肢前伸、交叉或以腕节跪食。后肢病则喜卧,后肢划圈运步。初尚见出汗、肌颤、发热等,血压↓。局见肢静脉扩张,指脉亢进,蹄冠皮红增温,蹄底角质脱色发黄,或出血。1周后X线检可见蹄骨尖移位。亚急性症状轻易误诊。慢性常无全身症状。但以蹄球负重站立。经久蹄变形,呈长蹄、芜蹄及异常蹄轮等。
治疗:除因;给抗组胺剂或止痛剂;瘤胃酸高可静注小苏打液,并用胃管投给健牛瘤胃内容物;慢性者注意护蹄,维持蹄形,防止蹄底穿孔;娩后宜缓加精料。
牛腐蹄病(传染性蹄皮炎):占跛病约半。成/乳牛多发。牧牛夏舍牛冬多发。
病因:(因体质和营养因素)蹄角质疏松;蹄常被浸泡;在不良地面活动被刺伤;蹄冠与蹄角质层发生裂缝而继感坏死杆菌/脓棒/结节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等。
症状:急性突然跛行,发热。蹄局部炎变。多数见蹄底有孔洞(可以探针测深)。指(趾)间常有溃疡面,上覆恶臭坏死物。或见全身败血症症状。经久于蹄冠缘、指(趾)间或踢球处见窦道。慢性深部组织多感染形成脓灶或窦道。跛行变轻。蹄冠缘、指(趾)间或踢球处常见窦道,并延伸至蹄内。病肢粗大,皮紧变硬,并易脱毛。化脓甚至波及蹄关节,现重跛、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执业兽医复习资料――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_图文39等内容。 
 兽医外科手术学复习资料... 11页 1下载券 13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 2页 免费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4页 免费 十二、兽医外科与外科手... 10页 2...  基于执业兽医师考试的《兽医外科手术学》尝试教学法改革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基于执业兽医师考试的《兽医外科手术学》尝试教学法改革 兽医外科手术...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含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模拟试题(30%) A1 型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2012执业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考试大纲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2...兽医外科手术学题库 18页 1下载券 兽医外科手术学复习资料... 11页 1下载券...  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 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法律法规等 15...三难:复习资料杂乱或匮乏。通过率低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业兽医资 格...  执业兽医考试习题 12页 1下载券 兽医诊断习题 3页 免费 兽医习题01 37页 1下载...2010兽医外科复习资料 4页 免费 兽医外科手术学题库 18页 1下载券 兽医外科...  执业兽医考试“1+1=3”重点复习法科学依据文档 (2)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第一名:《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每科 50 分,两科占 ...  2010 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应试指南上 2010 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法律法规 和职业...  60、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和化学药品灭菌法。...2010兽医外科复习资料 4页 免费 兽医外科学 4页 免费 执业兽医师考试资料之兽...下疳样脓皮病如何诊断鉴别
下疳样脓皮病,下疳样脓皮病如何诊断鉴别,生活需时时刻刻警惕下疳样脓皮病的危害,提前预防和了解很有必要。yuyu_happy1314下面给大家介绍下疳样脓皮病如何诊断鉴别,关注健康,珍爱身体!本病为出现在儿童或成人面部或生殖器的硬下疳样损害。1934年,Hoffman首次描述本病。1957年,Frain-Bell报道了3例,他认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是病因。但其他细菌如不典型的抗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或病毒也不能除外。
下疳样脓皮病的症状
疾病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为白色葡萄球菌及副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病理生理本病发生需要存在一定的诱发条件(如皮肤局部的轻微外伤或昆虫叮咬)提供细菌接种创面;葡萄球菌是多种皮肤病的致病微生物,但甚少引起下疳样脓皮病,只有对葡萄球菌存在异常的免疫学反应的个体才有可能发生本病。也有认为本病属某种血管性疾病或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下疳样脓皮病的治疗
疖初起时可用2%碘酊涂擦局部,每日1次,保持局部清洁。痈的局部治疗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可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在急性炎症得到制、局部肿胀局限、并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而又久不溃破时,才可考虑在脓肿表面中心、皮肤变薄的区域作保守性的切开,引出脓液,切忌分离脓腔。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应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可收良好的提脓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已脓污的盐水纱布应及时更换,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过早停止湿敷,可因脓道阻塞而使病情反复加重。有时,脓栓一时难以排出,可试用镊子轻轻帮助钳出,但对未分离的脓栓或坏死组织切不可勉强牵拉,以防撕伤促使感染扩散。对面部疖伴有局部蜂窝组织炎和面痈患者应全身给抗菌药物,最好从脓头处取脓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供正确选用抗生素。疑有败血症者应反复作血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如致病菌一时未能确定,可暂时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新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族及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也可应用,联合用药效果可能更好。重症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输液或小量输血。出现中毒性休克时,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并尽快纠正循环衰竭所出现的低血压。患者昏迷或伴严重肺部并发症时,呼吸道分泌物多,咳嗽反射差,宜行气管切开术以利分泌物的抽吸及改善缺氧状态。
下疳样脓皮病的病因
疾病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为白色葡萄球菌及副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病理生理本病发生需要存在一定的诱发条件(如皮肤局部的轻微外伤或昆虫叮咬)提供细菌接种创面;葡萄球菌是多种皮肤病的致病微生物,但甚少引起下疳样脓皮病,只有对葡萄球菌存在异常的免疫学反应的个体才有可能发生本病。也有认为本病属某种血管性疾病或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下疳样脓皮病的预防
1.在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下疳样脓皮病的鉴别
下疳样脓皮病是一种发生在外生殖器等部位的感染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纽扣状浅表性溃疡为特征。根据其好发部位,表浅性溃疡,且反复检查螺旋体及梅毒血清试验均阴性等特点,可以诊断。 具体需与梅毒性下疳、脓疱疮、原发性皮肤结核、基底细胞癌及鳞癌等相鉴别。</
相关疾病百科推荐
小吜joker分享经验0
Trista恋分享经验1
abc1211117分享经验0
快快贷吧官方分享经验0
奔跑的买手分享经验3
GUNNAR促销狮子分享经验0
919大站快G6分享经验1
心系如命分享经验1
倾倒叶三分享经验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表性胃炎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