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胸腺瘤能活多少年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严重吗

  胸腺瘤的分类进展
 时间:05-27 & 作者:宋楠 & 人气:5718
&&&&&&&&& 胸腺瘤的分类进展
&&&&胸腺瘤多发于前纵隔,约占成人纵隔肿瘤的20%,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调查显示,胸腺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O.15/10万,男女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胸腺瘤因其具有潜在侵袭性而被认为属于恶性肿瘤,并且常合并重症肌无力、红细胞发育不良、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副瘤综合征,因此被广泛关注,争论之一就是胸腺瘤的分类标准。胸腺瘤特殊的形态学特征使它的分类标准一直未统一。早在1961年,Bernatz就提出胸腺瘤最初的分类方法,他根据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及上皮细胞形状将胸腺瘤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等4种类型。Bernatz分类被称为胸腺瘤传统分类。Levine和Rosai于1978年提出一个更具临床意义的分类方法,他们将胸腺瘤分为两大类:有胞膜的称为良性胸腺瘤;所有具有侵袭性的被称为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再进一步按恶性程度分类为I型和Ⅱ型。1985年,两种新的命名方法被提出:Marino和Mulle-Hermelink按照细胞来源把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混合型以及后来加入的皮质为主型和分化良好的胸腺癌;Verley和Hollmann将胸腺瘤分为梭形细胞型、淋巴细胞为主型、分化好的上皮细胞型和低分化上皮细胞型4型。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为规范胸腺瘤的分类,提出一套新的组织学分类方法:他们把胸腺瘤分为A、B、C&3型,B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型。该命名方法在2004年被修订。同年,Suster和Moran提出另一种简化的分类方法,分为胸腺瘤、非典型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现就目前影响较广泛的几种胸腺瘤分类方法进行综述。
1&&现行的分类方法和评价
&&&&1.1&Muller-Hermelink分类方法
&&&&Marino和Mulller-Hermelink通过光学显微镜下上皮细胞的特点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胸腺瘤的上皮细胞与正常皮质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相似,肿瘤中含有淋巴细胞;髓质型胸腺瘤以上皮细胞为主,很少有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组织学特征。当混合型胸腺瘤组织中超过75%的部分呈现为单纯皮质型或者单纯髓质型的组织学特征时,被称为混合型胸腺瘤带有皮质优势或者髓质优势。1989年Kirchner等对该分类进行了修订,皮质优势的混合型胸腺瘤被命名为皮质为主型胸腺瘤,同时增加分化良好胸腺癌型。Marino在对58例胸腺瘤和13例胸腺癌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皮质型胸腺瘤的侵袭性高,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可能性大;相反,髓质型和混合型的胸腺瘤侵袭性低,预后良好。Dawson等请3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用Muller-Hermelink分类法分别对74例胸腺瘤患者的肿瘤标本进行分类,其中仅26例(35%)标本的分类可以在3位病理医师间达成共识,可见Muller-Hermelink分类法临床可重复性较低。同时也有学者认为Muller-Hermelink分类不能精确体现胸腺瘤组织学特点。例如,混合型胸腺瘤不是真正意义的胸腺皮质和髓质分化细胞的混合,因为该型中存在的梭形细胞不能与髓质细胞或髓质分化细胞等同;皮质为主型胸腺瘤应看做是混合型的一个亚型,因为按照分类,混合型是惟一兼有皮质和髓质特点的胸腺瘤类型;另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髓质型胸腺瘤,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胸腺瘤组织跟正常胸腺髓质组织完全相似。Muller-Hermelink自己在提出分类法时也说过:“胸腺肿瘤上皮细胞的免疫组化表现型与正常胸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表现型不能严格对应,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不能鉴别特殊免疫类型的胸腺瘤”。
&&&&&1.2&WHO分类方法&&胸腺瘤的WHO分类方法由Juan&Rosai等于1999年提出,他们以Muller-Hermelink分类为基础,根据胸腺瘤上皮细胞形态及组织中淋巴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类:A型由梭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组成,缺乏核异型性,不含典型或肿瘤淋巴细胞;B型由圆形上皮样细胞组成;AB型为二者的混合表现,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B型又按照淋巴细胞比例的增加情况进一步分为B1、B2和B3型;C型表达明显恶性肿瘤细胞学特征,C型又根据各自的组织分化类型进一步命名,如拟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淋巴上皮癌、肉瘤样癌、透明细胞癌、类基底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乳头状癌和未分化癌等。Rosai等着重指出:WHO分类结合Masaoka分期可以判断胸腺瘤的预后。2004年WHO对该分类方法进行修订,明确将C型胸腺瘤称为胸腺癌,并引入一些少见的胸腺瘤类型,如:B细胞增生性小结节胸腺瘤,化生性胸腺瘤等以往不能被归类的特殊类型。作者指出,A型和AB型为良性肿瘤,B1型为低度恶性,B2型为中度恶性,B3型与胸腺癌均为高度恶性,侵袭性强。各型分类中A型和AB型预后最好,C型最差,资料显示A、AB、B1、B2型10年生存率接近100%,B3型为80%左右,而C型则仅有30%左右。自从WH0分类方法被提出后,众多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首先,有临床医生认为:字母数字组合的分类方法没有文字叙述方法形象,不能将它和各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简单联系起来;其次,在WH0分类的各种亚型之间,存在分类尺度的重叠,给胸腺瘤的精确分类造成困难,并且使用该分类时主观性仍较强。Chalabreysse等指出,AB型胸腺瘤中主要包括圆形上皮细胞,但在AB型的淋巴细胞丰富区却可以找到梭形上皮细胞,而梭形上皮细胞应该为A型胸腺瘤上皮细胞的主要表现形式。WHO分类同样临床可重复性较差,Rieker等为了验证WHO分类的可重复性,曾组织多中心大规模回顾性研究,通过K检验发现。不同中心对于同1例胸腺瘤的WHO分类结果相差很大(P=0.490),尤其是B型胸腺瘤进一步再细分为Bl型、B2型和B3型时,各中心之间差异更大。但不可否认WHO分类为胸腺瘤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该分类方法提出后,胸腺瘤杂乱的分类得到了目前最广泛的统一。
&&&&1.3&Suster和Moran分类&&在颁布WHO胸腺瘤分类方法的同一年,Suster和和Moran提出了另一种分类法。他们认为胸腺瘤可以按照从组织分化良好到中分化再到低分化这个连续的过程分类,依据是,他们发现复发的胸腺瘤存在从低度恶性向高度恶性转化的趋势。按照胸腺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细胞的非典型性来划分:肿瘤细胞显示正常分化上皮细胞特点,没有细胞非典型性的被称为胸腺瘤;肿瘤细胞保存部分正常分化上皮细胞特点,显示中度细胞非典型性的为非典型性胸腺瘤;缺少正常分化上皮细胞特点,表达明显恶性肿瘤细胞特征的称为胸腺癌。该分类简单,可重复性强,不需要特殊的染色和检查手段,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常规染色即可做出判断。但目前该分类方法在临床上未引起广泛影响,其评价性文献甚少。Rieker等通过研究认为:Suster和Moran分类不但简单易行,且各型胸腺上皮肿瘤间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胸腺瘤分类方法对临床指导意义的进展
&&&&2.1&分类方法对胸腺瘤良恶性判断的影响临床医生可根据胸腺瘤组织学分型进行肿瘤良恶性判断。Levine和Rosai按照肿瘤是否有包膜把胸腺瘤分为良性胸腺瘤和恶性胸腺瘤两大类。Muller-Hermelink分类中髓质型和混合型为良性,皮质型和分化良好胸腺癌型易浸润为恶性。WH0分类中A型和AB型为良性,B1型为低度恶性,B2型为中度恶性,B3型和C型为高度恶性。Rea等曾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WHO分型是评价胸腺瘤良恶性的惟一敏感因素。同时有学者认为所有类型胸腺瘤都有潜在恶性,故分类方法是否反映胸腺瘤良恶性还存在争议。Muller―Hermelink分类法和WH0分类法都把胸腺瘤分为6型,复杂的分类使得各型之间的良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ster等通过回顾性分析23年来胸腺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得出结论:只讨论组织学特点时,分化良好的胸腺癌与其他类型相比,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Masaoka分期后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由此Suster等认为胸腺瘤组织学分类方法与肿瘤良恶性关系不大,过于详细的次级分类(如WHO分类中的B1、B2和B3型)没有必要。Quintanilla―Martinez等将Muller-Hermelink分类简化为混合型、皮质型和分化良好胸腺癌3种类型,他们发现只有分化良好胸腺癌与其余类型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eker等把WHO分类进行简化,A型、AB型、B1型和B2型归为一类,B3型单独一类,C型单独一类。他们发现3种类型胸腺瘤间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型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nobe等通过对100例胸腺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将A型、AB型、Bl型和B2型分为一组,该组患者1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3型组,所以他们认为有必要把B3型从A―B2型中划分出来。同时,基因学研究指出,B3型胸腺瘤和C型有相同的基因变异,B3型在侵袭性、肿瘤复发率以及肿瘤相关死亡率等反映恶性程度指标方面与A―B2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型相似。由此可见,复杂的组织学分类对鉴别胸腺瘤良恶性的意义有限,Suster等提出的分类法按照细胞分化良好、中分化和低分化把胸腺E皮肿瘤分为胸腺瘤、非典型性胸腺瘤和胸腺癌3型,正好对应肿瘤低度恶性、过渡类型、高度恶性3类,这样既可简化复杂的分类系统,又可较好地反映胸腺瘤的临床特点。Rieker等的研究证实该分类法各型间肿瘤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分类方法与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相关性&&&1981年,Masaoka根据包膜是否浸润和是否有转移为胸腺瘤制定临床分期。该临床分期于1994年修订以来,被多数临床医生接受。期肿瘤局限在胸腺内,肉眼及镜下均无胞膜浸润。期:Ⅱa期镜下浸润;Ⅱb期肉眼可见浸润周围脂肪组织。但局限于纵隔胸膜内。Ⅲ期侵犯周围器官:Ⅲa期不侵犯大血管;Ⅲb期侵犯大血管。Ⅳ期:Ⅳa期浸润胸膜或心包;Ⅳb期有淋巴或血行远位转移。研究表明Masaoka临床分期是影响胸腺瘤的独立预后因素。Nakagawa等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临床分期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WH0分类中的A型(髓质型)和AB型(混合型)因为较少发生局部浸润而与Masaoka&I期和期对应;B型胸腺瘤(皮质型)因常发生浸润和转移而多处于MasaokaⅢ期和Ⅳ期,胸腺瘤组织学分类和Masaoka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Park等的研究也表明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两者均是胸腺瘤独立的预后因素。Str6bel等认为,WHO分类与Masaoka分期以及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有很好的相关性,80%的A型,AB型,B1型患者处在Masaoka&I期或Ⅱ期,并且可以通过根治性肿瘤切除术治愈,术后很少复发,三者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胸腺瘤的预后。
&&&&&2.3分类方法对治疗手段的影响&&&胸腺瘤因具有潜在恶性,故一经诊断应及早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参照Masaoka临床分期选择,I期、Ⅱ期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或胸腺切除术;Ⅲ期以上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合并受累脏器切除术或肿瘤部分切除术,同时术后行放疗、化疗。组织学分类法对判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辅助放化疗有一定的影响。Wright等认为,处于I期、Ⅱ期的B3型胸腺瘤术后结合放化疗很少复发。Horinouchi等通过回顾性研究证明,B3型和C型胸腺瘤不论处于临床何期,都应行包括手术和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没有文献报道术后放化疗是否影响Ⅲ期和Ⅳ期的A型或AB型患者术后生存率。因胸腺瘤组织学分类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所以分类方法对术前是否选取辅助放化疗影响不大。总体来说,目前该领域相关文献较少,胸腺瘤分类方法对治疗手段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2.4分类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疾病的不同类型反映不同的预后,胸腺瘤组织学分类是否可以有效地反映疾病的预后,是评价分类方法合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组织学分类是否是反映胸腺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各学者意见不一。多数学者认为,肿瘤分期是影响胸腺瘤预后的独立因素。0kumura等通过对273例胸腺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得出,WH0分类是胸腺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A型胸腺瘤预后好,低度恶性;B型复发率高,预后差。Horinouchi等通过对131例
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5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按照WHO分型分别为:A型、AB型100%、100%、100%;Bl型100%、100%、75%;B2型92.6%、86.4%、86.4%;B3型95.5%、95.5%、81.8%;C型57.1%、42.9%、O%,C型患者生存率最差,并且与其他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a等对132例胸腺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WHO分类和Masaoka分期是反映胸腺瘤长期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Lucchi认为,尽管B3型和C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WHO分类并未被证实是影响预后的因素。Zisis等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MasaokaⅡ期和期,高龄和WHO分类B2,B3型是胸腺瘤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Park等对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AB、B2、B3、C型患者较A型和B1型患者更易发生转移和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分期和WHO分型是预后的独立因素。Chen等雎副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Masaoka分期为显著预后因素,只有在I期和Ⅱ期时,WHO分类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最近有多因素分析指出,WHO分类、Masaoka分期和手术切除范围是3项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由此可见,分析胸腺瘤的预后,还不能将诸多因素分开考虑,应综合分析胸腺瘤分类、肿瘤分期和手术切除范围这3项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否可以综合多种预后因素,将胸腺瘤重新分类,将会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3胸腺瘤分类方法的发展方向
&&&&虽然胸腺瘤的Muller-Hermelink分类和WH0分类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也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尤其是2004年修订以后的WHO分类,标准尺度更加明确,分类更加完善,是目前为止最为合理的胸腺瘤分类系统。但不可否认,本文提到的相关问题仍然存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胸腺瘤分类方法的发展方向是:应该在简化的同时增加分类的严密性和临床的可重复性,尽可能综合更多的预后独立因素,以期有效地指导胸腺瘤的临床治疗。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Suster和Moran分类为代表的3型分类方法逐渐体现出其合理性。随着实验方法和诊断方法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特异性高、对临床指导意义大的观察指标会相继出现,胸腺瘤的分类方法也会因此不断完善。
页面功能: 【字体:&&】
【】 【】 【】
 |  |  |  |  |  |  |  |  |  |  | 
行风建设: 服务态度: 医疗质量: 护理质量: 医疗收费:
Copyright @
西安高新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陕卫网审[2010]第0081号 陕ICP备:号 ICP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XA10860S;XA10857S
地址:西安市团结南路16号 咨询急救电话:029-96999
管理员信箱:
技术支持:网是科技
 西公网安备59号 房子比工作更难找,但他们依然选择来这奋斗打拼。
这一天几乎全村的老百姓都到他们家里道喜祝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一种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
  胸腺瘤会压迫无名静脉或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节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的可能。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
  恶性胸腺瘤即使肉眼所见已经切除干净者,其瘤床仍需要放疗,手术时已清楚有残余瘤组织未切净或未能切除者,需增大剂量。而针对良性胸腺瘤也有少数复发,对良性胸腺瘤也应予以预防性照射。质子治疗是当前疗效最好、副作用最少的粒子治疗方法。
  胸腺瘤治疗成功病例:
  患者 女 50岁
  主诉:胸腺瘤术后放疗后7年余,发现左后侧膈肌旁胸膜转移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日体检发现胸部占位,当时患者自感疼痛,无其他不适。日在南方某医院行胸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纵膈、胸膜恶性胸腺瘤(混合型),术后局部放疗,DT56.6Gy。2002年起患者出现反复眼睑下垂及视物重影,劳累后加重,考虑重症肌无力,予溴吡斯的明和美卓乐治疗后症状缓解。2003年12月患者触及左侧胸壁靠近腋窝处出现肿块,再次手术,并行放疗DT61Gy。此后每于疲劳、感冒时反复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试。2004年至2006年间,患者因肺部感染,出现两次肌无力危象,给予ICU气切呼吸机支持,血浆置换,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措施治理后病情好转,日常生活可自理,2008年7月复查胸腺CT示:左侧后胸膜、侧胸膜及左膈肌旁胸膜团块,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后复查两次稍有增大,日于长时间看电视后再次出现右睑下垂,视物重影,于9月11日穿刺活检示:符合B3型胸腺瘤
  全球肿瘤医生网根据患者病情,请多学科专家会诊,为患者提供质子治疗方案,详情咨询400-666-7998
  质子治疗前图像:胸膜及膈肌旁巨大转移病灶
  质子治疗剂量分布:对胃肠道及脊髓等正常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质子治疗后六年随访,病灶无复发迹象,无明显并发症,生活质量良好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全球肿瘤医生致力于推广癌症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治疗的专业机构...
1302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癌症不是绝症,真的是可以治愈的!
癌症不是绝症,真的是可以治愈的!
说来说去还是把人往中医中药上引。不知道又有多少病人和家属要受误导了?
我能平和地接受质疑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一般应该来自二种声音:一是西医学的保守思想人士;二是现代中国的'国学盲'。
那您的意思是癌症还是应该遵循中医理疗吗?其实癌症的治愈个体差异相当大,同一味药在不同的病患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和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放化疗都在看中医但生存周期还是不尽相同的缘由所在。在攻克癌症上作为病患家属真的很难抉择相信西医还是中医,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胆。
@胶质瘤家属2014:老实地说,你弟目前还未到所谓5年“治愈”期。如果楼主没有说谎,她家已经有十年的经验,是很有发言权的,楼主的话很有价值。你很敬重的探锁老师也对中医非常重视的,探锁老师的帖子从开始我就跟,可能我比你读得更仔细,探锁老师说过:“西医到了一定高度,必定要走中医理念”。
@胶质瘤家属2014 还算有明白人出来批判楼主的错误了。但她心是好的,
@胶质瘤家属
2014 时间: 06:50:00说来说去还是把人往中医中药上引。不知道又有多少病人和家属要受误导了?---------------------------------------@玟彦 我能平和地接受质疑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一般应该来自二种声音:一是西医学的保守思想人士;二是现代中国的'国学盲'。 ---------------------------------------@烟锁秦楼2015 那您的意思是癌症还是应该遵循中医理疗吗?其实癌症的治愈个体差异相当大,同一味药在不同的病患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疗效和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放化疗都在看中医但生存周期还是不尽相同的缘由所在。在攻克癌症上作为病患家属真的很难抉择相信西医还是中医,每走一步都是提心吊胆。 ---------------------------------------癌症中医治疗的个体差别很大,我目前没有看到哪个中医专家,在这方面做盖棺定论的分析。但是我想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我个人认为,癌症在中医治疗方面,不同个体,结果差异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同个体他们娘胎出生后根治于内的思想不同,后天修为的知识基础不同造成的。通俗地说,原因就是,1 父母家里形成的性格,2长大后自己对自己不良性格能否看出来并自我控制。这两个原因造成治疗结果不同。这些我都想在后面慢慢具体写到。因为前面想大概地快点概述清楚。让能看到的人,尽早介入。以免像我这样一个粗通中医的人,还走了很多冤枉路,不要说,对医学不了解的人,花了很多钱,还伤害了身体。性格大大咧咧,认为脑袋掉了就是碗大一个疤的人,就比抑郁寡欢、心胸狭小的人容易治愈;性格傻吃傻睡的人就比殚精竭虑的容易治愈,甚至不治而愈。这样的性情,其实是娘胎里就继承,并后天逐渐被强化的。但是,中医在对待这样不良性情的情况也有办法,就是《道德经》和《皇帝内经》等经书中都有介绍。其实我上面楼,建议那个胸腺瘤复发的朋友首先读这两本书,用意就是让他先从思想上调整自己。因为他复发了,所以关键还是要调整思想,进而改变不良情绪(情绪长期异常会致癌)
这里有个感悟,唠叨一点。就比如一个思想比较狭隘的人,他经常会认为,别人都喜欢欺负他,遇到不如意,就心里认为人家在欺负自己;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有教养的、有靠山的,对方还是看不起自己欺负自己如何如何。。。这个人到底如何,我们旁人是能看清的,其实不是旁人总是欺负他。是他确实不够行,不够好,还要硬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德不配位)。他披了虎皮,就是老虎么??他利用任何手段美化自己,就成了贵族么??
不能!举个例子,一个真正的贵族和一个假贵族言谈举止能装出来么?那种遗传而来的言行举止,那种娘胎里带出,并后天成长的环境,根本装不出来。一个真正的贵族家里,和一个假贵族家里不一样。看哪里?树小墙新画不古那家,就是假贵族,外行人看不出来,内行人都明白。。从心里学角度看,那些心胸狭隘,郁郁寡欢的人,思想其实是比较偏的。他总是那么片面的想问题,就会影响情绪。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睡眠、气血循环、食欲等等。但是人的思想影响他的言行,长期的一种言行就能形成性格。负面的情绪长期波动,10年20年,终成癌症。那种得了癌症用中医的方法治愈的人,或者用自己土方的方法就能治愈的病人,一般都是性情比较好,思想比较乐观的人。他们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等等致癌的,所以一旦得到恰当的治疗和教导,就会慢慢康复。很多医生都说,癌症不是一早一夕就得上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我开文提到多次【多管齐下,内外结合两手抓】很重要,我开文提到多次【多管齐下,内外结合两手抓】很重要,我开文提到多次【多管齐下,内外结合两手抓】很重要,我觉得人的生命,不是一个游戏,在癌症治疗的闯关中,容不得悔棋、没有复活。要万无一失去对待。就要认认真真地多管齐下,内外结合治疗。我读了很多资料,不论是哪一种疗法,【中药疗法】国瓷大师曾维范通过中药调理,治愈晚期肝癌。【音乐疗法】缅甸昂山素季十年监狱中,靠钢琴排遣郁闷和孤寂,直至健康出狱。【气功疗法】郭林练习气功治愈癌症,这个功被称为郭林气功。【国学疗法】韩国朴槿惠,用多年研读《中国哲学史》,极其严重的皮肤怪病得以康复。【自然疗法】国外有些病人患病后辞职去度假疗养,最后得以康复,并出书.比如《生命的重建》、《穿越死亡》的作者。【身心灵疗法】国外和台湾比较盛行。【秧歌京剧疗法】就是我小时候看那种真人纪录片,一集又一集天天播。很多康复案例病人,都是业余时间投入到扭秧歌、唱京戏的行列中(80年代初的东北广场舞的雏形)。那些康复的应该不是偶然案例,而是共性。扭秧歌广场舞,是“运动与音乐”的结合,唱歌是宣泄心中的郁闷。其实都起到治疗作用的。以上哪种疗法,单独都有治愈的案例,但是我们不要康复的概率,我们不希望有丝毫闪失,我们不仅要活下来,还要长寿。所以我就是建议【多管齐下,内外结合】。
忍不住再顶一下。楼主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语气淡然,这就是我们在发现肿瘤后应有的态度啊。楼主老公真幸运。
质疑中医的人,其实是因为他实在是不了解这门学问。我从小喜欢古代历史文学,古代诗词歌赋,读了很多很多很多,曾经狂言比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还喜欢历史。当我遇到中医的学说后,能够贯通和领悟。就这样,仍然对中医学说的科学性相当的敬仰。
中国有句古话,叫“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年时读水浒,就总想学着造反等等。老年时才开始读三国,会经常后悔当年没有早读到。中国的古话都有很深的命理原因的。“少年读论语,中年读道德经,老年读佛经”,这句古话就是告诉我们,《论语》是一本教授建功立业的书,《道德经》不仅仅是道教的书,他也是一本教授长生术之书。
@希望妈妈平安
06:28:41.557 胃癌呢?您知道哪个中西医术后治疗的好。 --------------------------------------最近没有时间继续写,因为要思考,要认真。接下来,我想稍微带一下王振国医院治疗经历。 胃癌和食道癌,我知道的不多。记得当年我和先生去北京振国肿瘤康复医院治疗时,远在通化的妈妈也多方打听治疗我先生疾病的办法。她听说我在找老乡引荐王振国时,她打听到,在老家的人,普遍认为,王振国医院的药,对胃癌和食道癌,效果更好。。。
另外:推荐肿瘤医院候诊期间遇到一个吉林老乡的胃癌偏方。他说自己胃癌手术后4年了,当时也是来北京复查,我问他回家后吃啥药了没有?他说他是农民,没吃啥药,就是用核桃皮泡水喝,当地的偏方。坚持4年了,年年来复查。今天我查了一下,吉林通化那周边地区的淘宝店家,有卖青核桃皮的。仅仅作为大家参考!
楼主慢慢更新,不用急!往后,还会有更多的质疑,甚至出口伤人。楼主要有心理准备!
对楼主家病例治疗的分析评价一、楼主家病例治疗的基本过程1、疾病发现。“2005年8月例行公司年度体检时,拍摄的胸片结果,显示有点可疑。”2、疾病确诊。“几个知名大医院的胸外科专家的诊断胸腺瘤”,“而且几个专家怀疑可能会是恶性,因为胸腺瘤有恶性也有良性。建议尽快手术切除。”“没有任何疼痛症状,身体非常棒,而且片子显示怀疑物比较小,就是早期。”3、第一次手术。2005年实施手术。“手术很顺利,实际切下来有鹅蛋那么大。医生说,有扩散(不是腺体那样扩散,是蜘蛛脚那样扩散),所以往大了切了。”4、术后放疗。“进行放疗,前后用了30次放疗。放疗结束之初,并发了“重症肌无力”。5、术后复发。“2008年的9月,整整三年后主治医生诊断认为复发。手术位置附近发现一个大米一般大的白色点,翻出以前多张复查的CT片子观察,这个白点,最初只有小米那么大,1年来,有所变大。”“建议再次赶紧手术。”6、第二次手术。“在腋下,进行侧切。”“手术同样顺利。”7、第二次复发。“2009年-2010年,具体时间忘记了,需要查看病历,主治医生再次诊断他复发,建议进行人生的第三次手术。”8、进入长时间的中医保守治疗。名中医建议“继续保守治疗,观察。不建议继续做手术。”二、楼主爱人胸腺瘤究竟良性还是恶性?我认为楼主爱人的胸腺瘤偏良性。只有恶性肿瘤才能叫癌症,故能不能称为癌症都是个问题。从疾病发现来说,“没有任何症状”,“且病人身体强壮”,不去体检,是不会发现有得病的。从这些病人疾病发现前状态的描述中,可以得出,有鹅蛋大小的胸腺瘤没有带给病人任何不适,其良性的可能性更大。设想一个如此规模的恶性实体瘤,会有这么好的状态吗?从疾病诊断来说,几个专家只是怀疑恶性,并无病理分析,也无免疫组化指标。从手术切除瘤子情况来看,“实际切下来有鹅蛋那么大。医生说,有扩散(不是腺体那样扩散,是蜘蛛脚那样扩散),所以往大了切了。”这个瘤子其实并无远端扩散,“蜘蛛脚那样的扩散”其实并非真正的扩散,而是瘤子的一部分,不规则的一部分。从两次术后复发情况来看,均是原位复发,从没有远端扩散。而且两次复发实体瘤规模均不大,推断为肿瘤代谢低、侵袭性低、扩散性弱。从无病理、无免疫组化指标、无扩散、无侵袭等诊断、手术、复发情况来看,该瘤子良性的可能性更大。我的判断是良性肿瘤。三、从抗肿瘤免疫情况来看楼主爱人的胸腺瘤偏良性,没有远端扩散、转移,更没有形成癌症的症状和危害,说明该瘤子免疫原性很好,被免疫很好的包裹和控制,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也不会有危害,甚至会自愈。这种免疫状态下,该瘤子没有带来症状,因而不能叫癌症。即使两次复发,但因瘤子本身的免疫原性强,免疫包裹、控制很好,没有远端扩散,也不会引发癌症的诸多症状,如连续性疼痛、连续性发烧、萎靡乏力。四、结论1、楼主爱人的瘤子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也不会有害。2、即使两次复发,不做所谓的中医长期保守治疗,也不会有害。3、楼主爱人的胸腺瘤只能叫瘤,不能叫癌症。楼主的标题错误,结论错误。
你要是好好看看天涯探锁的心的帖子 就会知道你家病人啥也不做也没事。别让中医再祸害人了,中医思路没错,但是传承的半桶水太多了。当然西医也不靠谱 只能期待医学的发展 能系统看待癌症 因为癌症不是一种简单吃药就能治愈的病
@生死学速 如吃药能医好癌症,此病不早就攻克了?西医目前最靠谱的理论还是探论
上接36楼,继续正题这几天也没有跟我先生讲在写这个帖子,只是曾经说过要写个10年的纪念回顾,他是同意的。所以当时的情况的详细部分,都是凭借当时的记忆。我先生第一次手术(2005.9)后,出院时,医院给开了很多药,当年的清单已经找不到了,记得有生脉饮,有很多盒。出院后,就联系了一个朋友推荐的放疗专家,我们看了这个专家的简介,从业经验时间还真是当之无愧。然后放心地遵从这个放疗专家的治疗方案执行。在放疗开始之初,我同时在网上和图书大厦内查了很多胸腺瘤方面的资料,得到的结论是,化疗对胸腺瘤效果不明显。放疗对胸腺瘤效果的数据还是有点作用的,虽然作用不是特别关键,但是比化疗后的效果稍微好点。既然放疗是我们主治大夫和相关资料都建议的,而且也做了开刀手术,手术取下的肉的组织经过化验结果是恶性。那术后就必须走放疗这步。一般如果开始不进行手术,使用保守治疗,我们也不会选择放疗。但是现在手术了,是恶性的,一旦开刀,动了坏蛋的老巢,就有漏网的坏蛋逃跑转移的风险,就得放疗。放疗专家(我不提名字了,没意义),在先生的胸口附近画了几个区域,告诉我们,如果是严重的肿瘤,这个放疗区域会画得再大点。我们是早期,他尽量结合资料,使放疗区域尽可能小,但是同时还得是杀死癌细胞的安全区域尽量被覆盖。放疗的天数给我先生定了30天,他说,一般的恶性肿瘤是40-45天。我当时只是朦胧知道,放疗和化疗对身体很伤害,但是直到几年后,才明白这个伤害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判。
我先生在手术结束后,医生多次问过,有没有肌无力迹象,我们都是没有。当时很庆幸,胸腺瘤的并发症,我先生没有出现。在放疗的30次治疗时间将要结束时,他出现了眼皮下耷拉,没力气的症状。我俩都明白,肌无力出现了。于是坚持将余下的3次治疗完成。就退掉短租的房子,离开这里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室一厅。然后完成了重者肌无力的确诊过程,开始了为期2年的从西医治疗转向然后中医治疗的过程,先是我俩慎重考虑逐渐停掉激素药药片(一次一片一日2次),每过一个月逐渐将药量减少一丁点,慢慢的直至停药,时间大约经历了5个月减完的。(激素这个药,我个人认为不能骤减)。这个中医治疗的过程就是去陆广莘那里治疗开始的。因为陆广莘的病人就有癌症患者和重症肌无力患者(很多是被抬着去看病的,更多的是推着和架着去的),我先生是在我领着去的,他不是很严重,是刚刚早期,我们也没有任何的错误治疗,也没有走弯路,所以,不至于被架着去。目前我唯一认为的弯路就是最初不是先采用保守治疗,而是直接去手术。治疗肌无力的话题,就不扯了,这里带一下,以下专写癌症方面。有一次在放疗回住处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发广告的,我一看就笑了,这个医院,这个人我从小就听说过啊,怎么北京也有了。这个医院就是下面要讲的,【王振国】:我俩在网上找到医院的地址,坐着长途公交车就赶去了。那时没有买车,没有买房,打的那么贵,就选择公交去的。医院所在地在亦庄,坐公交的路程啊,怎么那么远,当年路的两侧都是没有开发的荒地。周围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荒地,孤孤零零地坐落着这个医院。在医院不远处,还有一个做伴的建筑,那是同仁医院的住院部。到医院后,楼上楼下、门诊部、住院处走了走。也没挂号,也没看医生,就是看看宣传资料,医院内外转转,去附近同仁医院那看看,就拿着资料坐公交车回家了。回家后就是开始分析资料内容,给老家亲人打电话等等不说了。再次来到振国肿瘤康复医院,是已经联系了医院的周姐,并且是王振国回国后,在北京短暂停留3天的时间。下午在门诊处,王振国给出了治疗建议,晚上吃了医院周姐给打的饭后,就参加了王振国给住院病人的一个讲座。人很多,座位坐不下,就后面站着听。听完讲座,我们俩的心情也是颇多感悟。也是从那天开始,先生心里负担才逐渐的放下,才逐渐有了一点点信心。因为之前的西医,都是找病--开刀割掉--观察;中医是全身调理,啥病也能治。先生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科出来的人,思想不会感性思维,更看重现实依据,所以术后他出现了极度悲观的思想情绪(才30岁,事业刚刚步入上升空间,却被死亡点了名)。无论我怎么讲,这个癌症能治愈,小时我看到很多案例,有很多方法等等,他都不相信,还总是跟我吵架,嫌我不心疼他。。。。现在在这个医院内,他看到北京还有这样一家专门为癌症康复而设的医院,这个医院只面向癌症患者,目的是帮助康复,这个医院据说在美国还设有癌症研究实验室等等。去振国医院,对先生他的作用,更多的是树立信心,增强主动求生内动力。而不是负面的等待复查,等待死亡判决,被动等死。从06年到07年,去过振国医院住院3次,每次10天左右,住院内容就是输液,他们医院专门研制的中药液等等。我先生每次输液都会有轻度的过敏,我也很担心中药液输液目前国内推广小,副作用还不清楚,实在是不放心继续中药液输液治疗。此时妈妈经过当地多方打听,听说振国医院的药适合胃癌和食道癌。我们就没有继续治疗下去。而是转而找到了沈绍功大夫(癌症患者圈里很有名),开始跟随沈大夫治疗。后来由于沈大夫是祖传名医,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但是挂号费特别便宜,每次挂号都因为插队等吵架。我但心自己会生病,就转而投入到沈老的徒弟之一韩学杰那里号脉开药。当时是随到随看,谁成想几年后北京的癌症病人太多,韩老师上了几次养生堂后,越来越难挂到号了,现在更是一号难求。
这里说明一下,从2005年手术放疗后,到2008年再次复发,我们选择中医治疗、振国医院治疗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长期坚持。他每天要坚持上班,回家就是很虚弱,不做家务,也不怎么锻炼。基本就是修养。
选择中医注意事项:对于常见病急性发作,比如被大雨淋了,刚刚发高烧,这样的急症表症,找到恰当的中医大夫,一般是一副药见效,两幅药全好。如果是急症表征,吃了几服药也不见效果,我估计应该是医生下药方向没摸对路。对于慢性病,病程几年了,已经向内走了,看中医,要选对医生长期跟随,不要一周一换人。因为一个每天看很多病人的医生,不会短时间记住每个人的情况。所以要摸到这个人的身体特质,辩证治疗,需要几周时间。所以既然要医生能摸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要能让自己多年形成的慢性病慢慢好转,要坚持在一个医生那看病。总是换医生,是浪费钱和时间。但是跟随一个医生治疗三个月也不见起效,就要考虑换医生了。
@玟彦 因不知道病理和免疫组化指标等详细的数据,故做了良性肿瘤的判断。这个是我武断了。即使病理切片为恶性,但这个瘤子的代谢率应该比较低,如Ki67指标小于30%,估计实际数字在20%左右(请查一下有没有保留病理化验单,看看其中的免疫组化指标)。肿瘤代谢率低,意味着肿瘤的免疫原性强,免疫很好的起控制作用,不过度治疗是正确的。即使不治疗,问题也不大。
我不知道你弟弟的性格和你是否一样,你给人的感觉是钻进牛角尖还咄咄逼人。我想你还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最好的谣是心药,不是西药也不是中药。但是要明白这个道理何其艰难。你也不用来质疑我,我也是患者马上两周年了,我早就决定两周年的时候发帖总结我的经验給大家参考。
【4 内部治疗--健身】外部的中西医治疗简单概述的差不多了,现在讲讲我们在内部治疗的思路和过程。话说2005年9月,第一次手术后,中医是断断续续的治疗。没怎么重视。唯独重视的就是每3个月必须去肿瘤医院进行全身CT复查,复查一周后拿着结果去主治医生那看结果,知道CT有微量辐射,也雷打不动去复查。我先生在即将复查到来的前几天,就会出现一种焦虑、内恐状况。他嘴上不说,我能察觉出来。每次都这样。我多次要求他,干脆别复查了,或者隔6个月再去。他理工科的大脑指挥他嘴巴告诉我那是不行的。经过1年复查,效果还行,没有任何复发;我俩跟大夫商量可否转成6个月一复查。因为不是大夫说出来的话,他是不会转弯的。大夫同意后,就开始了6个月一复查.再经过大约2年后,我们跟大夫申请,什么时候转为一年一复查,我们希望能一年一复查。主治大夫不置可否。结果在6个月后再次去看结果,希望能再次提出转为1年一复查时,大夫告诉我们,又有转移,是大米粒那么大的白点,比6个月前涨了(小米那么大)要立即手术。我现在不想把人心想得太阴暗,但是当时是一个怀疑念头闪过,还是准照医生方案做了第二是手术。第一次手术刀口在前胸横切(14cm左右长),第二次刀口开着腋窝下,也是那么长的刀口。术后出院,我俩都没有再次进行放疗,真的是怕了。宁愿再复发再手术,也不愿意放疗了。这次手术是2008年的9月。先生面对死神的点名,正值英年患此重病。他在给医生红包和复查期间礼品上面是毫不手软的(具体数字我就不说了)。这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慢慢向好,慢慢康复,在提出要求从6个月一复查转为1年一复查的时点上,医生提出复发需要手术时,我立即有了一种怀疑的念头在头脑闪过的原因。
你该把病理报告,免疫组化的报告贴出来,
2008.9,手术后,先生的思想,就受到巨大震动。我以前唠叨他(多管齐下),反对他的(复查),他不会呲之以鼻。我曾经老是说多管齐下,多管齐下,他此时才开始从新审视这期间发生的种种,开始重视我的观点。首先是锻炼健身,项目很多,扭秧歌,他不喜欢,说都是大妈多,年轻人和男人少,他不参加。太极拳太复杂,估计他那么懒,不会去学。于是我买了郭林气功的书和光盘给他,让他跟随学习郭林气功,吸吸呼、吸吸呼,左右左,右左右,很简单。郭林气功师以郭林名字命名的,郭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得了癌症,经过练习气功得以康复。然后她积极义务在北京公园教授气功,帮助很多癌症,绝症,疑难杂病的患者康复了,大家推广这个气功就叫郭林气功(具体内容如有关心的患者,我可以翻箱底,后面详细谈谈这个气功)。郭林在七十年代得了恶性癌症后,练习气功,又活了35年。去世的病是脑溢血,而不是癌症复发。其实很多癌症的病人死亡是过度医疗、病人内部心理恐惧、外部宣传的恐吓,造成其他身体病症发作而去世,惊吓抑郁而死亡的,然后把死亡的原因都扣在癌症上了。先生这次是真的害怕了,再懒也不敢怠慢了。每天早上5点,他自动起床,抹黑去公园锻炼,7点回来开车去上班(公司提供免费早餐),周末邀请抗癌乐园协会成员,一位住在附近的阿姨来教功。阿姨象征性地收我们200元教功费用。先生觉得太少,前后要两个月学习,每次学习1-2个小时。200元,是儿子两小时兴趣班的费用,想多给阿姨一点,阿姨也不要。给阿姨带点礼品,她就把家里的其它的保健品回送给我们。经过学习和自学,先生学会郭林气功后,每天早上抹黑出去,晚上吃过晚饭再次抹黑去公园。就这样每天坚持锻炼。同时他不敢再对中药保持怀疑了,跟随大夫先是一周一去号脉开药,身体机能稳定后,一个月一去。不论什么时候,坚持服药。那么苦的药啊,他坚持了5年没敢停药啊。我都但心是药三分毒,建议他后期间断地服药,他都不敢停药。大家看到这里明白了吗,每天早晚摸黑出去锻炼气功各两小时,每天早晚各服一晚苦药,一坚持就是5年,你们能想象到这是什么样的毅力么!!!这是强烈求生的信念在支撑,没有信心和信念,啥神仙也治不好啊。当服中药,锻炼气功成为生活定式后,我们还经常在周末去卡拉OK联系唱歌,经常去,就我俩,在万达的大歌星办个卡,包个小间开唱。平常出差活动,也会联系同事开唱。缝上假期,带上家里老小游山玩水去。渐渐的,他走路健步如飞,我要小跑才能跟上;渐渐的他脸色由发青绿色转为红褐色(他皮肤以前就黑);他说话声音越来越洪亮,中气太足,我都嫌弃他太闹耳朵,一次再一次提醒他说话声音要压低,我耳朵才会舒服。。。。即使不学功了,他还是跟那个教功的阿姨经常电话联系,阿姨也很关心我先生。一次 北京抗癌乐园 组织报告会,阿姨给我们两张票。我俩去了。那是康复的癌症患者逐个谈自己的康复路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那位女士。她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在25岁时得了恶性肿瘤,后来她通过自学康复治疗和练习气功,到做报告时,已经康复40年了。回到家里,我跟先生说,你现在快35岁了,医学水平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你只要坚持锻炼和保养,再活40年是轻松的事(没有其他疾病的情况)。那时,你就是75岁了,即使去世也活过本了,你爸爸是70去世的。如果能活到90岁,就是为了陪伴多活。那以后,我俩都坚定信心了,坚定我俩都会一路作伴走下去的。但是,就在我们刚刚看见康复路上的曙光时,我俩决定隔1年再复查,不听医生的,不那么勤地去复查。在2009年秋冬的一次复查结束看结果时,主治医生再次告诉我们,他观察的某个位置,又发现了转移物。建议手术!是的,建议手术!第三次手术,前后4年。
曾经在脑子里一闪而过的那个怀疑念头,再次来到我的脑子里,这次来得稍微大了。我没说啥,建议先跟先生回家商量一下,就先离开诊室去外边站着了,我不想继续听了。在医院的电梯间,我俩吵了起来。大吵。“说过你多少次,不要来复查了,你不听。我就怀疑他是为了揽收。哪有医生不关心康复周期,不关心自己病人存活时间长度。每次就关心手术,每次就是在找可疑点,只要他想找,最后他总能找到复发点。我是不会跟你一起去跟大夫探讨任何事情的,要去你自己进去,我回家。”他跑回诊室跟大夫交代了一下,就很不情愿地跟着我回家了,那脸色都快哭的颜色。于是我就上网,我就找医院,挂号,看看其他医生怎么说,希望找到一位能建议观察,建议不手术的医生。这样他就会略微放下手术的心事。去了该院的其他专家那里,去了协和那里,都建议听从主治医生的,因为他最了解。我不甘心,就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选择了一位评价很好的大夫杨主任(好大夫在线)。找号贩子那买了一个号,那天就带着先生和资料去了。在排队候诊的时候,遇到一个吉林老乡,记得他说他得的是胃癌,在杨主任这做的手术。术后4年了,也没吃啥中药,就是用当地的青核桃皮泡水喝(按照几比几的比例忘记了)。那天在杨主任处,我得到了想要的---不建议手术。一是复发处非常小(小米那么大小),二是已经3年2次手术,再次手术,对身体伤害太大。人的身体不是拉锁,这里开一条,那里开一条。杨主任建议观察,如果那个点不长,就是最好,保持继续观察。如果在观察期迅速扩大,再手术也不迟。。这一观察,就观察了6年。是的,现在想起来,就是陆广莘的观点是非常科学的,非常以人为本的,非常契合延年的。
在这里再次提一边,就是“带瘤生存,带瘤延年”。我先生带着那个小小的瘤,到现在6年了,在多管齐下的治疗中,它没有长大。先生说公司每年体检一次,他就不参加了。这个复查就当体检的一部分了。所以复查维持每年一次。现在先生吃中药的量保持在一个季度去号脉一次。连续吃半个月,就停药。就是每隔一个季度,吃15天或者7天的药。 中间停药。偶尔出差,就把看医生的时间放在出差前,在路上服药预防。回京就停药了。现在他练功基本不练了。就是早晚公园步行4公里左右。假期去度假。生活作息基本正常了。完全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全家属他体质最好。
哦对了,先生的思想问题也是在这几年得到改变的。如果不是思想改变了,他是不会这么顺利康复的。后面我会讲,如何改变他的顽固致病思想的。
补充,上面那个教功的热心阿姨,就是以为乳腺癌患者,她手术切除乳房后,癌细胞转移到腹腔,再次手术后,癌细胞有转移到子宫,于是又切除了子宫。她撩开过肚子上的衣服,让我看那刀口。 吓人。她告诉我们,从第一次手术,到那时,是过了14年了。那时她是76岁。练习郭林气功康复治疗。她当时练功走路,步履稳健、声音洪亮、笑意绵绵,是我俩印象最深。
说到这个医院名字,很可能是软文,要是不是很大或有名的诊所,真的可能还大,大的民营医院很大可能是弄钱的,因为压力大。
@玟彦 “首先,胸腺瘤是个介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按照我们的看法就是有很高的免疫原性(抗原多且强)。所以这个肿瘤术后预后非常好(高达80%以上的5年存活率)。你说的这个病例属于术后3年免疫衰竭后转移灶出现。由于转移灶供血好,不坏死,所以不诱发恶液质,但同时也不提供抗原。所以二次免疫识别不容易启动,甚至出现了二次扩散灶。但是这个扩散灶的出现不是免疫耐受的结果,而是启动过晚的结果。当肿瘤杀伤治疗(伽马刀)开始后,造成了大量的肿瘤死亡和抗原释放,再次激活了以前衰竭的抗肿瘤免疫,扫清了小的扩散灶,形成了免疫与剩余肿瘤的平衡(即带瘤生存)。这种二次启动的机会一般在恶性癌症很难发生,但也不是没有(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案例)。”——引自“探琐的心”《谈癌的症治疗问题与新思路》,#ty_vip_look[%E6%8E%A2%E9%94%81%E7%9A%84%E5%BF%83]
时间: 06:43:11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良性胸腺瘤 放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