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麻风病史的人进什么护理医院养老护理员培训

40 麻风病人的爱情_网易新闻
40 麻风病人的爱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40 麻风病人的爱情)
——白色医院里的多彩人生
作者:爱玛胡点击查看原图
&&&&&&&&我也是偶然听说,在遥远的郊区村落中,有一所麻风病医院。说是医院,其实早已没有新入院的麻风病人,医生也都遣散了,只剩下几个护理人员。现在里面住着的,都是几十年前发病就住进去的,早已治愈,只是容貌毁损吓人,肢体畸残,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地方收留他们,才一直逗留在那里。慢慢年老体弱,那里就是个前麻风患者养老院罢了。待他们一个个终老,麻风病院也就消失了。  这事儿本来跟我们不相干,谁知道病房收了个麻风病人,所有医护人们都惶恐了。  是个56岁的农村妇女,姓韩,18岁发病,在麻风病医院住了38年,最近反复发作胸痛,考虑冠心病,麻风病医院送来做冠脉造影检查。  麻风病是接触传染,像我们年纪大了也还罢,小护士们简直是闻风丧胆。还是主任淡定,嘲笑我们:“没看过《圣经》吗?耶稣用亲吻治愈了麻风病人,你们怕什么,大不了亲亲她,病就好了。”  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早都治愈了的病,怕什么?不过心里还是发怵。  天天接触韩姓病人后,才发现麻风病没什么可怕的。她本来大字不识,在麻风病医院里待了几十年,竟学会了认字读书,还爱听歌,从几十年前的流行歌曲到时下最强音,她全会。人也乐观,整天笑呵着。  找不到护工。没有女人敢照顾她,到底长得——没有眉毛,眼睛翻着,嘴巴歪着,左手四个指头都没有,腿也有残疾。还是男护工老刘接下了这个活。他自己说:她腿脚不利落,男的劲大,照顾方便。  就这样,她住下了。每天打针吃药、抽血检查、吃喝拉撒,都是老刘,做得挺细致,再加上年龄相仿,同病房不知情的病人还都以为他们是两口子。  他俩真合得来。老刘在科室做了十几年护工,人不爱说话,也不爱笑,倒是同韩有说有笑。韩因为病的缘故,说话不太清楚,我们听不太懂,老刘就翻译。有太阳的日子,他用轮椅推她到阳台晒太阳,能听到她含糊地哼着小调。
  检查那天,麻风病医院来了负责人签字。我眼尖,瞅着老刘拽着人家谈些什么,应该是护理费吧。  后来,多话的小护士们纷纷传:老刘和韩要一起回麻风病医院去了。大家先是摇头不信,后来又暗暗希望真有好事将至。  住了十几天,韩要出院了。老刘打理了行李,推着韩,跟我们道别,他真的跟去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事儿。说是爱情吧,好像……可不是爱情,又能是什么呢?
(原标题:40 麻风病人的爱情)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记者调查失能老人养老&医养结合护理院床位受追捧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让失能老人活得有尊严(民生视线?在哪儿养老②)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新区从去年开始启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图为黄岛新区社会福利中心医疗区,黄岛中医院护士在检查生病老人输液情况。
  人民视觉
  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医院无法照顾其生活起居,养老院缺乏必需的医疗条件,如何选择令人为难。这种情况下,兼具医疗和养老双重功能的医养结合护理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老人们在这里到底生活得怎么样?各地医养结合有何发展特色?有哪些发展瓶颈?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编者
  生病时按下铃,医护人员就来床头
  悉心照料老人,减轻家庭负担
  早起做操黄昏散步,吃营养师搭配好的三餐,闲时和老伙伴们一起听听黄梅戏学学剪纸,生病时医护人员能随时来到床头……对于今年72岁的南京市民王大爷和他的老伴儿来说,这样的晚年生活,是他们此前根本没想到过的。
  王大爷夫妇唯一的女儿多年前因病去世。这么多年来他俩寄情于工作,用繁忙忘记难享天伦之乐的痛苦。可退休后,两人体力下降,很多家务开始力不从心,同时越发感到孤独。“我俩都没有亲兄弟姐妹,其他亲戚们要么年纪大了,要么隔得太远生疏了,尽管他们对我俩的现状不放心,却都无能为力。”王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年底的一天,他陪老伴儿到家门口滨湖社区医院看感冒,无意中路过了一家“泰乐城老年优养全护之家”,经过了解发现是一家医养结合的综合机构,里面管吃管住还管看病,便试着住了一段时间。
  “这里的床位分为护理型和养老型。我们现在身体还可以,就住在养老单元,包了一个房间,价格四五千元一个月。等以后身体不行了,再转到护理单元去。”王大爷说,这家养老机构不错,他已经把自己住的房子租了出去,“彻底搬,投奔到这个‘大家’来。”
  据介绍,这家养老机构能提供养老、医疗、健康护理等各方面的服务,不仅有执业医师、康复师和专业护理员,还与滨湖社区医院以及多家三甲医院实现了双向转诊,护理床位可以走医保报销渠道。从去年8月开业至今,不到一年时间,这里已经累计居住及康复出院近600位老人。他们中有附近社区的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由于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长期在这里生活;有骨折后需要康复的高龄老人,住上三五个月痊愈后便回家了;还有需要提供临终关怀的绝症晚期老人,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我爷爷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从事IT工作的南京市民张伟(化名)坦言,刚开始做出这个决定时还纠结了半天。
  张伟的爷爷85岁时,脑梗复发、瘫痪在床,他的子女也早已退休、体弱多病,第三代张伟工作非常忙。“如果老人住在医院里,日常照料是个难题;如果住在养老院或家里,又缺乏医疗支持,看病十分麻烦。”张伟说,经朋友介绍,他们将老人送到了泰乐城。
  老人的管床医生夏国礼说,护理院能提供与医院相同标准的查房、吃药挂水及24小时看护,在老人病情恶化时,还请来三甲医院医生会诊,在他弥留之际给予临终关怀,以减轻疾病带来的身体及精神痛苦。
  “无论是我们家属,还是一般的养老机构或医院,都难以同时做到这些。爷爷走得很平静,我们很欣慰。”张伟说。
  60岁以上老人中失能老人占6%
  “护理型”养老供不应求
  像泰乐城这样的医养结合护理院,目前在江苏共有近90个,其中护理型床位占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半失能老人占13%,失能老人占6%。对他们来说,医养结合护理院是一个刚需。”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孙才洋认为,医养结合对老人来说,可以从医院昂贵的费用中解脱出来,又有了专业人员护理;对于医院来说,缓解了紧张的床位等医疗资源;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让老人晚年过得有尊严、有质量的养老方式。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去年江苏省民政厅、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在国内率先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护理型机构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0%以上。
  在政策引导下,目前江苏各地都开展了建设医养结合护理院的尝试。苏州目前已有医养结合护理院50多家,卫生、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住院全程与医保政策对接;无锡重点开展公办护理院建设,政府引导有方,推进力度较快;常州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市场化程度较高。
  从全国看,医养结合发展的情况如何?
  北京市海淀区目前试点“社区养老服务托管模式”,即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就餐、康复训练、洗澡等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今年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将覆盖海淀所有社区。上海市为保障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统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院等资源,建立起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同时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青岛在全国首创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了具有青岛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此项制度的建立使老年人在医院以外的长期照护也可以得到护理保险的费用补偿,有效减轻了老年家庭的经济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介绍,目前各地都有不少符合当地特点的探索,但从总体上看,医养结合护理院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应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打通医保渠道,提高支付能力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能力,关键是相关部门能自上而下协同推进。”侯学元介绍,医养结合模式中,养老问题涉及民政部门,医疗护理涉及卫生部门,医保进入涉及人社部门,资金支持涉及财政部门,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各部门拓宽视野,主动寻找政策接口,提高政策协同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医养结合这项系统性工作急需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服务标准,逐步实现医疗护理资源覆盖所有老人、所有居家养老中心以及所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
  记者了解到,针对医养结合护理院,卫生部门2011年出台的标准所要求的门槛较高,特别是对医护人员的配比、设备设施等有严格要求,也导致了护理院前期投入较大。一些小型机构难以承受,大中型的也需多年才能收回成本。以泰乐城老年优养全护之家为例,政府给予了划拨土地无偿使用40年以及床位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但在起步阶段,亏损仍不可避免。
  “一些地方的护理院故意模糊养老和护理的概念,从而套取医保资金。而在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医保蓄水池中资金有限,再分流到养老机构,容易造成一些问题,也客观上导致一些地方并不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护理院建设。”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老年事业系主任单奕认为,医保资金是用于看病的,而不是用于养老的。套用医保资金去搞养老,是对医保体系的侵蚀,严重的话会动摇医保体系的根基。长远看,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长期照顾保险体系;现阶段,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护理类保险,给予其经营税减免,同时给予投保者保费部分免缴个人所得税待遇。
  孙才洋告诉记者,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所有居民从45周岁开始与国家共同缴纳护理保险保费。“就如同基本养老保险账户一样,在未来失能、半失能阶段,承担一部分护理费用。”孙才洋认为,这样既可以减轻医保资金分流隐忧,又能使医养结合护理院获得长期良性发展。
  目前,江苏省在《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各地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人社、卫计、民政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发挥医保基金效益,缓解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琴认为,无论国内外,医养结合护理院的定位都较为高端,所住老人一般符合两个条件:失能或半失能;有一定经济实力。因此短期内这一养老方式还无法覆盖所有老人。“在现阶段,我们还可以用别的手段对现有的养老方式做出补充,实现医养结合的效果。”她举例说,目前南京市政府采取社区医院巡回医疗的形式,对失能老人进行造册走访,并给予医院一定的补贴,以较低成本整合最佳资源;或在老年公寓配备全科医生,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 人民日报 》( 日 17 版)
(责编:刘兰、鲍聪颖)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京城要闻
图说天下|焦点视频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麻风岛:真实记录人类与麻风病的抗争史(图)
     
     
 您的位置:
湖北麻风岛:真实记录人类与麻风病的抗争史(图)
日 09:13:32
 来源:人民日报
】 【】 【】&
&&& 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总路咀镇牛车河水库中,有一座神秘的小岛。小岛是一块“活化石”,真实地记录了人类与麻风病的抗争史,也浓缩了人间的冷暖、人性的善恶――&  医务人员和麻风病人在岛上观赏油菜花。郑元昌 摄 &&&&易以波(中)为病友表演湖北大鼓。郑元昌 摄 &&&&江志国医生为烂脚病人细心换药。郑元昌 摄 &&&&医务人员和麻风病人在菜地里劳动。尹文先 摄 &&&&编者按: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染病,曾长期被视为“不治之症”,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湖北团风县麻风岛采访,如实地记录了麻风病人的生活状况,讲述了医患之间的深情故事,展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的伟大历程。&&&&初春,记者来到一座传说中的“恐怖岛”。&&&&40多年来,小岛一直笼罩在神秘之中。据说,这里先后有87名麻风病人居住,有的斜眼歪嘴,有的断手烂腿,有的流脓流血,有的眼如黑洞,其状各异,令人不寒而栗。 &&&&小岛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总路咀镇牛车河水库中,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当地百姓称为麻风岛。 &&&&岛上通往外界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茫茫的水路,一条是崎岖的山路,进也难,出也难。不过,麻风病人很少外出,外面也很少有人进来。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岛国里,他们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彼此温暖着。 &&&&麻风岛是一块“活化石”,真实地记录了人类与麻风病的抗争史,也浓缩了人间的冷暖、人性的善恶。 &&&&麻风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翻开人类历史,麻风病人被驱逐、被凌辱、被歧视、被排斥的现象,比比皆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约有50万麻风病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科学治疗,绝大多数麻风病人获得新生。至今,全国90%的县(市)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患病率降至1/100000以下。中国从此甩掉了“麻风大国”的帽子。   刚上岛时,易以波看到一片凄凉,顿觉生不如死,号啕大哭。他曾先后3次跳水轻生,都被人及时救起 &&&&麻风岛是一座绿色的小岛。在茂密的松林里,不时有松鼠跳跃其间。野花遍地,其色纷杂。两排白色的砖房,就是团风县麻风病医院。 &&&&这里现有9名医务人员,38名麻风病人。易以波算是病人中的“元老”,被大家推选为“麻风村村长”,负责管理日常生活。去年12月,他还当选为总路咀镇人大代表,7万多人参加选举,他得了4万多张票。 &&&&他是1976年上岛的,时年26岁,还没结婚。他原本在镇里担任小学语文教师,过着平静的日子。有一年,学校盖食堂,在挖一座荒坟时,他顺手拣了几个骷髅,结果右手红肿疼痛多日,不久就查出感染了麻风病。于是,他被送到麻风病医院。后来,他的左脚严重溃疡,像烂苹果一样向上蔓延,不得不两次截肢,一直锯到大腿根。同时,他的手指也变成了僵硬的鹰爪形。 &&&&刚上岛时,易以波看到一片凄凉,顿觉生不如死,号啕大哭。他曾先后3次跳水轻生,都被人及时救起。有一次,他的头栽在水底的烂泥里,身体不能动弹,眼睛和鼻子里都是泥沙,差点窒息。 &&&&后来,他开始自我反省,不再冷眼看世界。1980年,岛上来了一名姓曾的女麻风病人。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人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1983年,他们在岛上办了喜事。十多名亲戚们来到岛上,喝了喜酒。他们的两个子女现在都在深圳打工,经常来岛上看望他们。过年的时候,还要住上几天,这让他们备感温暖。“明年,我孙子就出生了。”易以波骄傲地说。 &&&&易以波有一部手机,那是麻风病医院免费配的。他每月的手机费是40多元。一个破旧的电话本,写满了人名。在寂寞的时候,他总喜欢和外界联系。大多数是亲戚,也有一些近年结识的病友。 &&&&岛上的生活是平淡的,但也有不少乐趣。医院建了一间图书室,还购置了电视、象棋、扑克、麻将、羽毛球等,以丰富病人的文化生活。病情较轻的人每天都要干点农活,如浇菜、锄草、剪枝、打药等,用他们的话说是“劳动促进血液循环”。空闲时,他们就坐在院子里聊天,有时打打麻将,消磨时光。病人们每周开一次会,议题大多是吃喝拉撒,有时也谈论电视里的新闻趣事。 &&&&当然,锅碗瓢盆,难免有磕碰。由于与世隔绝,一些病人脾气暴躁,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上一阵子。不过,经过多年磨合,他们的心态渐渐平和,越来越懂得同病相怜了。 &&&&“刚来时都舍不得家,没有不哭的。时间长了,就舍不得走了,也不想家了。这里有山有水,空气好,是神仙住的地方。”易以波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睛,牙齿也掉了很多,但笑容却很灿烂。 &&&&在外人的眼里,麻风岛是一座绝望之岛;而在病人心中,麻风岛却是一座希望之岛 &&&&在麻风岛上,记者见到年逾八旬的病人卢仁山时,他正光着身子,缩在被窝里,双臂瘦如柴棒,不能动弹,眼睛睁得很大。他的双腿蜷曲着,如同两截出土的黑褐色朽木,脚已经烂掉,臀部有碗口大一个洞。 &&&&他是最可怜的病人之一,一生未婚,无家可归。自麻风病院成立就住在这里,如今已瘫痪10多年,吃饭靠人喂,屎尿靠人擦。夏天,医务人员每天给他洗一次澡,换两次药,以防溃烂的伤口被苍蝇下蛆。像他这样的重病人,岛上共有4位,由麻风病院职工和病人共同护理。 &&&&前几年,岛上有不少严重残疾者。有的病人两只手都没了,吃饭用皮筋把勺子绑在胳膊上;有的病人两条腿都烂了,只能把一条矮木凳垫在腰下,靠双手撑地挪动。如今,他们都已离开了人间。 &&&&在我国,治疗麻风病的化疗药物是政府免费提供的。目前,麻风岛上的病人多数已经治愈,不需要再服用化疗药物了。但是,由于体质虚弱,他们很容易出现机会性感染,需要大量的普通药物。 &&&&政府给岛上麻风病人的医药费是每人每月60元。事实上,每个病人每月消耗的纱布、药水等就达上百元。病人付不起钱,全靠麻风病医院补贴。 &&&&麻风病人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前些年,政府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费180元,今年又提高到了260元。每年元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是“国际麻风节”,政府部门和社会慈善机构都会来看望病人,捐款捐物。但是,这些资助还远远不够病人的开支。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麻风病医院职工带领大家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如今,岛上不仅有芝麻、花生、红薯、苦荆茶和蔬菜,还有板栗、柑桔、苹果、红枣等果树。吃不了的农产品,就拿到集市上卖掉。去年,剩余的水果、蔬菜卖了3000多元。 &&&&岛上还种植了各种花卉,以弥补经费不足。1989年,麻风病医院派人到浙江金华学习花艺,并带回了优质种苗。自此,岛上有了茶花、梅花、桂花、君子兰、栀子花、铁树、榕树等,品种达三四十个。仅此一项,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纯收入。 &&&&在外人的眼里,麻风岛是一座绝望之岛。而在病人心中,麻风岛却是一座希望之岛。经过治疗,先后有21人回归社会,走向新生。 &&&&唐氏三兄弟都曾是麻风病患者,老大、老二没有治疗,相继去世。1987年,老三也发病了,村里人害怕传染,垒起了一圈石头墙,把他家围了起来,不让他出门。麻风病医院知道后,把他接到了岛上,进行了精心治疗。1989年,他的病治愈了,医护人员把他送回家中,并告诉乡亲们:麻风病并不可怕,治好就不传染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如今,唐老三靠跑运输赚钱,家里盖了楼房,两个女儿也都上了大学,日子过得很幸福。 &&&&36岁的徐女士是一名纺织女工。1999年,她的身上到处起红斑,在县医院被诊断为红斑狼疮,久治不愈。无奈,她又到黄冈市医院求治,被诊断为神经性皮炎。医药费花了数千元,病情却越来越重。2002年,她在县麻风病医院被诊断为麻风病。后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属于多菌型麻风病。于是,她来到岛上住院治疗。自此,丈夫弃她而去,也丢下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面对如此沉重打击,她整日以泪洗面。幸运的是,去年夏天,在中国福利彩票基金会的资助下,她到武汉接受了免费眼睛矫正手术,原本上翻的“兔眼”重现美丽。如今,她的病情逐渐好转,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麻风病在全球至少已有两千年的流行史。面对这一可怕疾病,古人只能发出“亡之,命矣夫!”的叹息。到20世纪80年代,麻风病治疗获得重大进展 &&&&麻风病在全球至少已有两千年的流行史。春秋后期,孔子弟子冉耕患“恶疾”,“先儒以为癞”,系我国最早记载的麻风病例。《内经》称麻风病为大风,并论述其病因及症状。面对这一可怕疾病,古人只能发出“亡之,命矣夫!”的叹息。 &&&&1874年,麻风杆菌的发现,标志着一个科学时代的到来。现代医学认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斜眼、歪嘴、断手、烂腿”,是晚期病人的真实写照。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飞沫,或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可导致直接传染;而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接触含菌的物体如土壤、器具等时,可能导致间接传染。一般在麻风病高流行地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很普遍,但由于有抵抗力,绝大多数人不会发病。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读图时代
24小时新闻热点麻风病在医院查都是查什么项目可以确诊?
麻风病在医院查都是查什么项目可以确诊?
基本信息:女&&24岁
发病时间:最近一年
病情描述及疑问:麻风病在医院查都是查什么项目可以确诊?身上没有起东西的时候可以查出麻风病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皮肤性病科
擅长:擅长痤疮、皮炎、湿疹、银屑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怡康医院&&&皮肤性病科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一般会做一系列检查来确诊。指导意见:一般会做麻风杆菌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等。
如果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身上没有起任何东西,这样能做麻风杆菌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吗?需要多久能够知道检查结果?
一般前者两天出结果,后者一周出结果可以确诊。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别名:麻风)(别名:麻风)  麻风病Leorsy ,Lepra)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  麻风病Leorsy ,Lepra)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约有一半的麻风病人大概是同麻风病感染者密切接触而传染。麻风杆菌感染大概也能来自土壤,同犰狳接触,以及甚至同臭虫和蚊虫接触而受染。就诊科室:传染科 皮肤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少年,青年,儿童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皮肤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风病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