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重疾产品(一):儿童重大疾病发病率率和存活率总结

一次弄明白重疾险五大误区
投资与理财
每个消费者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千万不要以为买了重大疾病险,就以为什么病都可以理赔。 文熙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也逐年升温,但对重疾险购买和理赔的误解仍普遍存在。中德安联的专家皮嘉佳介绍说:“从与客户的接触来看,咨询和购买重疾险的客户比例非常大,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不少消费者都意识到了购买重疾险来转嫁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对重疾险的认识仍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往往是普遍性的。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强烈,但对重疾险了解粗浅,盲目购买的结果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保障,也是不少理赔纠纷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且看中德安联的保险专家皮嘉佳怎么说?让我们一次性把这些误区都搞明白。误区一买了重大疾病险,所有的大病都可以保“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对重疾险的误区。”皮嘉佳说。每个消费者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种类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在该《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一般都达到30种以上。这些重大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大,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比如,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可见,重大疾病险的本质作用是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误区二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越多越好如果单纯看重大疾病的保障种类,目前市场上有的产品保障30种、40种重大疾病,有些甚至保障50种重大疾病。那么,是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性价比也越高呢?《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了25种重大疾病,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此为保障核心的。可以说,这些重大疾病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筛选出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种类。在此基础之上,有些重疾险增加一些疾病种类,扩大了保障范围,相应的保费也自然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时,要多关注增加的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肯定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的。皮嘉佳建议,消费者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比如,中德安联有些重疾产品就包括了轻症重疾的保障,有重大疾病“二次赔付”或“三次赔付”等功能,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些高附加值、更实用的保险选择。误区三现在不差钱,保费一次全交完“这也的确是很多‘不差钱’的客户在买长期重疾险时的第一反应。虽然这类产品是允许一次性趸交的,但我通常不建议他们这么做。”皮嘉佳表示。交费年限需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交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交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交费压力小。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交费期内,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收入实力增长等因素,用期交形式更经济。同时,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开始生效,如果在交费期间内不幸罹患重疾,则交费可以停止,同样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这时,相应付出的总保费也会比一次交清要少。“所以,长期交费对购买者来说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我不建议消费者趸交。因为重疾险的本质就是罹患重疾时能够四两拨千斤,转移重大的经济风险;不发生重疾,即相当于本金零存整取的积累过程。”误区四重疾保额10万元不够,30万元又太贵“这是不少年轻人面对重疾险的纠结心态。有保险意识,但是收入有限,不知重疾险保额该怎么买。”皮嘉佳说。重疾险的种类很多,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每种类型的价格肯定是有区别的。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风险高低、收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保险保障不是一朝买了就一劳永逸,而是要伴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做出调整的。皮嘉佳对一个客户印象深刻:这位男士月收入4500元/月,每月还有汽车贷款1200元。“他收入并不高,但想拥有一份高额的重疾保障。我就给他做了一个分阶段购买的组合产品:在35岁以前,以消费型重疾险为主,每年保费不足2000元,即可拥有30万元的重疾保障;从36岁开始,收入增加,事业稳步提升,我推荐返还保费的重疾险产品,每年交费约8000元,保障到85岁。如果保障期内没有发生理赔,则会返还所有保费,还有一定分红,可以用于。误区五:买重疾,给孩子先买“这其实不是购买重疾险的误区,而是很多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的一大误区。”皮嘉佳说。家长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给予子女,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而对自己反而舍不得买。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道理很简单。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交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皮嘉佳强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lilyqi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图文】重大疾病保险说明三三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重大疾病保险说明三三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9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保险代理人常用的一句话,到底是真是假.可有官方原文出处?在网上查了半天,就是没有出处.最早出现这句话是09年,如果患病率真有那么高,那6年过去了,现在是不是该更高的?===========================各年龄段上,重大疾病发病率、重大疾病致死占总死亡人数比例,参考数据:和讯:
转载请私信获得授权。谢谢!有帮助请点赞。和讯:是采用的上述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根据本文方法计算概率后画的图。========================================自己计算了一下,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令P(i)=第i岁这一年不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1-重疾在第i岁的发病率 (即保监会数据表中的ix),计算方式为:第0~j岁整个区间都不罹患25种重大疾病的累积概率 = P(0)*P(1)*P(2)*...*P(j).结果如下图:结论:男性风险比女性高;以全国2010年预期寿命男72岁、女78岁(数据来源:官方《2013年卫生统计年鉴》)来计算,此图中对应的数据,男在0~72岁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4.32%,女性在0~78岁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为46.81%; 部分医疗条件较好的省市,由于预期寿命超过80岁,那么在一生期间“至少罹患1种重疾”的概率比上述数值大多了。如果活的足够长,得重大疾病的概率越来越接近100%.===========================updated
12:441. 因为特定群体发病率的数据是从种群角度统计出来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虽然与个人在各年龄的概率理论上并不完全一致,但这是我能想到的根据已有数据估算的最好方式了吧。之所以我把计算方法明确写出来,其实也是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计算思路、或者相关数据,欢迎共同探讨。 2. 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多少,从这张积累概率图上来看,关键是横坐标寿命取多少。对应72.18%的数字,那么就是Y取100%-72.18%=27.82%, 其对应的年龄大约为:女性88岁(图中曲线上88岁女性的实际概率71.89%),男性为83岁(图中实际数值为72.89%) ==============================================updated
16:13关于发生多次独立重疾的概率如何计算的一些思考:定义:独立重疾,即相互之间无直接关联的、相互独立的重大疾病(指25种标准定义的重疾)。后续如未特别说明,多次重疾均简指为“多次独立重疾”。为了简化计算,需要先做一个假设:发生一次重疾之后,此重疾被临床治愈且不影响预期寿命(实践中,覆盖多次重疾的重疾险甚至是可能要求二次重疾要发生在5年以后),后续再发生其他独立重疾的概率仍然适用标准发生率。实际上这个假设未必合理,除开遗传因素,重疾很多是由于后天的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如:饮食不合理、过度劳累、肥胖、缺乏锻炼、抽烟、酗酒、电离辐射/污染/致癌的化学物质暴露、药物滥用、HBV/HPV/HIV等病毒及细菌/真菌感染、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及其他不良习惯),那么发生一次重疾往往说明这些方面存在问题,那么理论上其他即使无关的重疾的发生率也应该比标准发生率为高。如果假定多次独立重疾的发生概率符合独立同分布,则可以利用类似二项式展开的方式来计算,计算比较复杂。比如2次重大疾病:组合种类非常多,假定预期寿命80岁,则发生模式有C(81,2)+81=81!/79!/2!+81=3240+81 = 3321(如果第1次和第2次不在同一年,则组合有C(81,2)种可能,而如果2次发生在同一年则有81种可能,因此为C(81,2)+81种。其中C(m,n)表示:) 即从m个不同元素中取出n(n≤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 C(m,n)=m!/n!/(m-n)!)种组合模式。0~80岁区间发生2次重疾的总积累概率 = [f(0,0) + f(0,1) + ... + f(0,80)] + [f(1,1) + f(1,3) + ... + f(1,80)] + ... + [f(78,78) + f(78,79) + f(78,80)] + [f(79,79) + f(79,80)] + [f(80,80)]
(共3321项), 其中f(m,n)表示a)第m岁发生重疾,且b)此重疾没有致死,且c)在第n岁再次发生其他与此无关的其他重疾(m&=n)的概率(重疾在(0,n)这个年龄区间内发生且仅发生了2次), f(m,n)=P(0)*P(1)*...*P(m-1) * (1-P(m)) * (1-kx(m))* P(m+1) * ... * P(n-1) * (1-P(n)) * P(n+1) * ... * P(80).
注意看f(m,n)的计算公式右侧的加了下划线的3项,分别对应了前述的a),b),c) 3个条件。尤其是1-kx(m), 其中kx(m)表示在m岁时发生重疾后的致死率,通过保监会数据可查得。==============================================把前述的函数推广一下,假定在年龄[0,t)岁 的时间段内没有发生过重疾(这是“在现在年龄t岁能够投保重疾险”的必要条件),那么作如下定义: 将“从现在(年龄=t岁)来预估,在年龄[t,x)岁时,发生k次独立重疾的累积概率”,记作 Q(t, x, k).则:本答案中的曲线图,表示的就是Q(0, 80, 0).前面计算的3321项的结果,就表示:在出生时(t=0)预估,在0~80岁区间内发生且只发生2次重疾的总积累概率 = Q(0, 80, 2).如果要计算发生且仅发生1次重疾,即Q(0, 80, 1). 在k=1时求和的每项也就80种可能,这个计算量还不是大到不可接受,还可以计算出来。后续有空了计算一下。至于是否有必要买覆盖2次独立重疾的保险(3次及以上的话那也太点背了吧,想想都觉得概率实在是太低,但是后面我也会给出3次及3次以上的总概率的计算方法),则需要在关心以下数据。假如当前年龄=30岁,期望寿命为80岁,则记:R0(x) = Q(30,x,0),
// 表示当前30岁且30岁前未患病,那么在30~x岁(30&x&80)这个区间时,发生0次重疾的累积概率;以下类似。R1(x) = Q(30,x,1),
// 在30~x岁区间内,只发生1次重疾的累积概率。R2(x) = Q(30,x,2),
// 在30~x岁区间内,只发生2次相互独立的重疾的累积概率。Rn(x) = SR(x) - R0(x) - R1(x) - R2(x).
// 在30~x岁区间内,满足a)存活到x岁,且b)在30~x岁区间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相互独立的重疾的累积概率。其中SR(x)为根据死亡率数据计算出的在年龄=x的生存概率, 注意SR(x) & 1. 在x远离预期寿命80岁时候,可以先用1来近似估算。画出坐标图,横轴是年龄x, 纵轴是发生的积累概率。其中 30 & x & 80.在坐标图上画出R1(x), R2(x), Rn(x)的曲线,看它们在各年龄(即横坐标x)上的差异究竟有多大。是否值得为这个差异的概率,去支付 多出来的差额保费。=============================================由于致死率问题,对二次及二次以上的重疾累计概率的计算问题修正:由于重疾的致死率非常高,参见图:(来源:和讯:,其实就是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中的kx)因此,在计算多次重疾时候,修改了前述计算f(m,n)部分,已加入了此项作为修正,即再乘以因此,在计算多次重疾时候,修改了前述计算f(m,n)部分,已加入了此项作为修正,即再乘以(1-kx(m)),意义是“第m岁发生重疾且没有致死的概率”。=============================================Q(t, x, k)的计算非常麻烦,过于繁琐我还没有算出具体数值。有哪位大神可以算一下,或者能有计算一下累计发生两次的概率的简单方式?不过,k=1时也就80种可能, Q(0, 80, 1),还可以计算出来。打算有空时计算一下R0, R1, SR(x) -R0-R1(发生2次及2次以上独立重疾的累积概率),有兴趣的也可以私信我索要我的Excel文件自行计算。
&p&“人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这句话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五重考究。但是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在专栏文章&a href=&/p/?refer=baohu& class=&internal&&《“数字化”健康风险》&/a&中,我曾对人一辈子可能发生重疾的概率进行过测算,某种程度上,下面的结果比笼统的“72%”更具参考价值。&/p&&p&&br&&img src=&/v2-bcc72d15de71a7a67ea8f3_b.jpg& data-rawwidth=&1814&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4& data-original=&/v2-bcc72d15de71a7a67ea8f3_r.jpg&&&img src=&/v2-91fac0cf838ea_b.jpg& data-rawwidth=&1814&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4& data-original=&/v2-91fac0cf838ea_r.jpg&&▲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非养老金生命表以及《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并由我按照精算模型进行推算。&/p&&br&&p&&b&其实很多人对这个数值的不理解,不仅仅是在于怎么测算出来这个层面上,还有更重要的是,究竟这个值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观察我周边的人(甚至包含死去的人)都没有见到这么高的发病率的,这个值靠谱吗?&/b&&/p&&br&&p&下面我会围绕着:答疑、如何测算和终身患重疾概率的统计学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楼主的问题,希望能发挥自己精算专业的同时,这个答案也能让普通读者更容易理解。&/p&&br&&b&一、误区解答&/b&&br&&br&这里我根据那篇文章发表后在评论区的一些意见,总结了以下3个关于”终身患重疾概率”最容易出现的理解误区,下面将一一为你解答。&br&&br&&b&1. 从出生到死,每年得重疾的概率都是百分之六七十吗?&/b&&p&答:不是!再次重申,这是累计值,是一辈子可能患重疾概率的累计值!下文我会给出具体的计算逻辑和计算结果,和大家一起烧脑。另外,如果每年发病概率都是这么高,保险公司难道愿意去承保这样的高风险事件吗?&/p&&br&&p&&b&2. 如果我健康活到老,那么最后一年的患重疾概率还有60%-70%吗?&/b&&/p&&p&答:105岁是生命表的极限年龄,所以患重疾的概率最长也只能预测到105岁。假设一个男性能健康活到104岁,在当年患重疾概率的预测值只有18.98%,并不是所有年龄都一样高!&/p&&br&&p&&b&3. 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会患重疾吗?但根据我的观察,即使是死去的老人,好多都没有得重疾。&/b&&/p&&p&答:不是说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会患重疾,你也不能用国家卫生局统计的数据去校验这个预测结果。因为,统计数据和我们的预测结果的统计口径是完全不同的。国家统计局是从单个时间点、按照全人群(不分年龄)的发病情况去统计。而这个概率对同年龄的一群人在未来可能患重疾概率的预测。如果要验算它的合理性,我们必须首先找到足够多的人,并按年龄进行分组,通过足够长的时间去观察并统计他们的重疾患病情况。&/p&&br&&b&二、“终身患重疾概率”是怎么算的?&/b&&br&&br&&p&&i&友情提示:下面的公式比较复杂,如果实在看不下去,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累计发病率,但是不是每个年龄患重疾概率的简单加总,需要随年龄的递进,剔除之前发生死亡和确诊重疾的的可能性。&/i&&/p&&br&&p&如果极端一点,把首次患重疾作为人生分水岭,那么,人一辈子无非三种状态:&/p&&p&A. 未患重疾,健康活着&/p&&p&B. 首次患重疾,活着&/p&&p&C. 死亡&/p&&br&&p&于是,会有以下3种状态转换的情形:&/p&&p&1. 从健康活着到首次患重疾(A→B)&/p&&p&2. 从首次患重疾到死亡(B→C)&/p&&p&3. 从健康活着到死亡(A→C)&/p&&br&&p&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首次重疾并不能百分之百痊愈,死了更不能复生。所以,以上3种转换情形都是不可逆向的。&/p&&br&&p&这里,我以20岁男性在未来患重疾的概率为例,给大家展示这个预测过程。&/p&&blockquote&&b&计算原理&/b&&/blockquote&计算结果 = 20岁的人在今后的每一年都健康活着,并且在当年首次患重疾概率的总和。&br&&br&&blockquote&&b&计算公式&/b&&/blockquote&&img src=&/v2-14aeec61aa9a9bfd9fe0499_b.jpg& data-rawwidth=&1814&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4& data-original=&/v2-14aeec61aa9a9bfd9fe0499_r.jpg&&&br&整个预测过程基于以下三个重要假设:&br&&br&&b&假设1:&/b&由于目前寿险生命表的极限年龄是105岁,所以我想说在座所有人在精算理论中最多只能活到105岁,所谓一辈子患重疾概率,最长也只能预测到105岁。&p&其次,想要在20岁及以后患重疾(我知道你们都不想,但剧情需要)——&/p&&p&&b&假设2:&/b&20岁的时候必须是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在20岁或之前就已经患过重疾。&/p&&p&&b&假设3:&/b&20岁以后每年都必须健康地活着才能患重疾,如果患过的都不能再患。&/p&&br&&p&最后,我给大家完整展示下计算20岁男性一辈子患重疾概率的完整数据:&br&&/p&&br&&img src=&/v2-b3a401f72d44afb073fb16f9ce80cf31_b.jpg& data-rawwidth=&1312& data-rawheight=&1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2& data-original=&/v2-b3a401f72d44afb073fb16f9ce80cf31_r.jpg&&&img src=&/v2-6bb0bd155a70d6a6e1816c0afd561ab0_b.jpg& data-rawwidth=&1312& data-rawheight=&15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2& data-original=&/v2-6bb0bd155a70d6a6e1816c0afd561ab0_r.jpg&&&img src=&/v2-61f9beb64aa1ff094df13b_b.jpg& data-rawwidth=&1312& data-rawheight=&1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2& data-original=&/v2-61f9beb64aa1ff094df13b_r.jpg&&&p&▲重疾发生率使用的是《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中25种重大疾病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使用的是《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非养老生命表。&b&计算过程中死亡发生率经过调整,实际使用的是上图的数据,因为首次患重疾可能死亡,死亡率扣减发生重疾后死亡的可能性,否则会重复计算。&/b&&/p&&br&&p&&b&按照这个计算过程并将最后一列数值加总起来,得到的20岁男性一辈子患重疾的概率为74.16%。&/b&&/p&&br&&p&上面的计算模型,其实是一个条件概率模型,它是对生命表定义非常关键,也是整个精算学的基础。在这个模型下,大家可以尝试去推算,可以得出文章一开始两张图表的结果。&/p&&br&&p&综上,不同年龄的人一辈子患重疾的概率需要按照严格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推演预测,不能都简单地理解为72%。&/p&&br&&b&三、这个概率的统计学意义&/b&&br&&br&有留言说“每个人患重疾的概率只有0和100%的区别”,其实我是同意的,那这些预测的概率到底有什么用呢?这里我用赌大小的例子来做简单类比。 &br&&br&当你只押一把小,的确只能靠运气,也只有赢跟输的区别。但如果要连续押1000把小,并且赌注足够大,你可能会认真考虑,如果没有可以参考的输赢概率,你能准确判断是否值得就这样押注1000把小吗?&br&&br&&p&这时候,统计学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分析过去所有参与过同样赌局的人(分析样本数量是巨大的),用他们押小的平均输赢概率告诉你,你是否值得做同样的决定。&br&&/p&&br&&p&判断人一生会不会患重疾,其实并不是像赌桌上押大小那么简单,去窥探它背后的规律,其实是关联着海量的统计数据和分析逻辑。&br&&br&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符合当代人生活工作习惯、享受现代医疗水平,精算师通过观察他们患重疾和死亡的统计经验,结合生命表计算逻辑,去预测人类在未来“患重疾”的可能性。&/p&&br&&p&挖掘看似无序的数据背后的隐藏规律,这也是为什么精算师被称之为&b&“&u&持牌风水师&/u&&/b&”的一个重要原因。&img src=&/v2-c8c977c8aeab9f4f3babc3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c8c977c8aeab9f4f3babc34_r.jpg&&&br&&/p&&p&这个预测的准确性,必须建立在海量的基础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保监会在过去15年公布的两张最重要的发生率表。&/p&&br&&p&关于这两张表的制作过程,简单来讲,保监会组织了一大帮精算师,并使用了庞大的数据(累计采集数据超1.5亿条)和严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这两张表较好反映了在当今生活工作方式和现代医疗水平下,投保人群的死亡和患重大疾病的经验值。这也是目前我们能获取的、最全面的、也最合理的统计经验了。&/p&&br&&p&&b&当然,即使用现在的经验去预测未来,也是存在问题的。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它必须持续更新,去更好地反映人类生活水平、工作环境以及医疗技术发展的影响。所以,发生率表的制作,从来都是“持牌风水师”的一项持续工作。&/b&&/p&&br&&p&所以,从06年开始使用的《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经验生命表()》即将要被替换,全新的一张生命表已经制作完毕了。而我们正在使用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表,估计在未来3-5年内也会被更新。到时候,终身患重疾概率也将会发生变化,提供更准确的预测结果。&/p&&br&&p&&b&所以楼主提到的“过去6年了,这个数值是否会变得更高”。这个问题等到新的生命表出来以后,如果死亡发生概率有所下降,依旧使用《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表的话,终身患重疾概率我预计是会小幅提高的。因为人的存活概率在提高,我们可能遭遇疾病的机会就会上升,也是符合一般逻辑的。&/b&&/p&&br&&b&四、小结&/b&&br&&br&作为精算师,基于现实数据预测未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运用合理的统计数据以及生命表函数,对“人一辈子发生重疾的概率”进行预测,从统计学的角度给大家一个探索重大疾病风险的机会。&br&&br&&p&文中复杂的计算过程可能并不好理解,但希望大家至少能收获:&/p&&p&1、终身患病概率是一个各年龄的累计值,每个年龄的患病概率都不一样。但终身患病概率并不是每个年龄患病概率的简单相加,需要随年龄的递进,剔除之前发生死亡和确诊重疾的的可能性。&/p&&br&&p&2、根据预测结果,不同年龄的男女性,他们的终身患重疾概率都有差异,例如35岁男性终身患重疾概率是74.53%,35岁女性是68.66%。如果能健康活到80岁,男性在剩余寿命里患重疾的概率会下降到59.81%,女性则下降到54.36%。下降的原因也很简单,按照第1点“这个概率是各年龄的累计值”,当健康活过多年后,在剩余寿命里的累计患病概率一定会降低的。这些结果,相比72%这个来源无从考究的数据,应该是更具参考性。&/p&&br&&p&3、整个测算过程是基于现代人的患重疾情况去对未来的预测,所以这些结果本身会随着医学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br&&br&&/p&&br&&p&&i&&b&笔者背景:一名曾经在内地保险公司工作过的北美精算师。目前是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ID:baohunotes)的作者,知乎专栏地址:&a href=&/baohu& class=&internal&&保乎笔记 - 知乎专栏&/a&,欢迎向我的值乎提问:&a href=&/zhi/mp/people/808512& class=&internal&&值乎专栏&/a&。我主讲的一场保险Live:&a href=&/lives/493120?utm_campaign=zhihulive&utm_source=zhihucolumn&utm_medium=Livecolumn& class=&internal&&往期Live&/a&!&/b&&/i&&/p&
“人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这句话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五重考究。但是为了验证这个说法,在专栏文章中,我曾对人一辈子可能发生重疾的概率进行过测算,某种程度上,下面的结果比笼统的“72%”更具参考价值。 ▲ 数据来源:中国…
不得不说,重大疾病的发作率数据确实缺乏,不过,72%的说法言之无据。&br&
证据如下:&br&
1、统计数据:&br&&img src=&/c80a693ec413c61a7dcabc313c9640a0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c80a693ec413c61a7dcabc313c9640a0_r.jpg&&&br&
可以看到,肿瘤的死亡率2013年在千分之二略高的水平,尚未达到千分之三。假设肿瘤患者中存活率为50%,则肿瘤发作率为千分之四以上。&br&&br&
2、相关文献:2012中国肿瘤年报部分内容摘要(转载) &br&&p&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是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发病情况登记年报,数据来源于全国24个省的72个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9年肿瘤发病死亡资料,涵盖全国24个省(市、区)的8547万人口,占2009年年末全国人口总数的6.40%。&/p&&b&全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b&,发病率无论男女,城市均高于农村。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估计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我国居民一生罹患癌症的概率为22%。从年龄段上看,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城市和农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全国35岁~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为87.07/10万,40岁~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 &br&  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估计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人~8人中会有1人因癌症死亡。 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68:1。50岁以前肿瘤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但男性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死亡率有较大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癌症死亡约占全部癌症死亡的63%以上,死亡率达1%。 &br&&p&
从病种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6.39%。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27%。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为肺癌。男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其他主要死因癌症包括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br&&/p&&p&
根据德国科隆再保险公司文献《重大疾病保险2007》(转引自泰康保险官网:&a href=&///?target=http%3A///tab1214/info20339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重大疾病保险如何理赔?&i class=&icon-external&&&/i&&/a&)中数据,恶性肿瘤理赔占了全部&br&&/p&&p&重疾理赔的84.4%。&/p&&p&
倒推一般重疾发作率:22%/84.4%=26%。&/p&
不得不说,重大疾病的发作率数据确实缺乏,不过,72%的说法言之无据。 证据如下: 1、统计数据: 可以看到,肿瘤的死亡率2013年在千分之二略高的水平,尚未达到千分之三。假设肿瘤患者中存活率为50%,则肿瘤发作率为千分之四以上。
2、相关文献:2012中国…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路漫漫且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重大疾病发病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