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怎么治总是感到肚子饿又不是饿怎么办现在整个人

[内科]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人,互相督促、治愈它![已扎口]
啊啊啊,终于.....想吃却吃不多,人也瘦多了
好久没上来了,你们怎么都胃痛啊,一定要克制自己的嘴啊。我更倒霉的是,我现在还检查出个小三阳来。胃病已经不是我的心头事了!好歹你们只有这一种,我现在就是一老病号了,我现在关心的就是肝炎了,我才26岁,不是62岁,我的后半生就悔了。要是62岁我也没啥盼头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可我现在什么都还没开始,我连婚还没结啊!--------------------------------------------------楼主你现在胃有长进没???怎么调理的?
我妈妈也是半年前查出的浅表性胃炎,一直断断续续地疼到现在。她也说是说不上来的难受,就是不舒服。主要是人特别脆弱,很怕冷,如果被风吹到,或者感觉有点冷的话,胃立刻就发难,疼的厉害。特别不经冷(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点都不冷的温度对我妈妈来说就是很冷)。各位胃友,你们也是这样吗????
我妈妈也是半年前查出的浅表性胃炎,一直断断续续地疼到现在。她也说是说不上来的难受,就是不舒服。主要是人特别脆弱,很怕冷,如果被风吹到,或者感觉有点冷的话,胃立刻就发难,疼的厉害。特别不经冷(可能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点都不冷的温度对我妈妈来说就是很冷)。各位胃友,你们也是这样吗????
不好意思,天涯抽风发2遍。
胃炎久治不好可以考虑胃肠神经症。胃和心里关系密切,我就是吃什么胃药都不行,后来吃了百忧解就慢慢变好了 。森田疗法对治疗神经性胃肠症也很有用:记日本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冈本常男先生 阅读 365 次文章搜索 近期热门文章 累计热门文章 摆脱心理困境邂逅生命之光 ——记日本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理事长冈本常男先生 冈本常男先生是日本商界知名人士。他虽然多次来华,但不是谈生意,而是为的能在中国推广森田心理疗法。他为了开展这项造福于人类的事业,曾出资在北京出版了森田心理疗法书籍,并接受中国医师去日本学习。此外,又邀请中国心理卫生界专家去日本考察,邀请日本学者来华讲学。1993年冈本先生又慷慨解囊援助支持协助北京医科大学建立森田疗法病房。为感谢冈本先生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援助,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两次接见了他。 冈本常男先生1924年生于日本广岛,1958年开设冈本商店,1963年参加日本尼齐伊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建,历作该公司的董事长兼营业部长、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等职。冈本先生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企业家,由于长年置身于强烈的竞争漩涡之中,致使他的心身过度疲劳而陷入了精神危机,整天受&神经症&的折磨,苦不堪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森田疗法&,使他有幸获得生命之光,病体奇迹般地康复了。1988年,为赞助神经症的研究和推广森田疗法,他毅然拿出40亿日元,在大版建立了日本精神卫生冈本纪念财团,并任财团理事长。后来,他用切身体会撰写了一部《克制自我的生活态度》这一颇有影响的著作。 初次见到冈本先生是在1989年初春,他满面红光、神采奕奕、身体健壮,一点没有久病刚愈的样子。和他一起进餐时,他什么都吃,北京的烤鸭、日本的生鱼片……还可以喝上几怀啤酒,看不出他有什么胃肠疾病。冈本先生感慨地对我们说:&如果不与森田疗法邂逅相遇,我早就一命鸣呼了!& 冈本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我们叙述了他的坎坷生活经历。 1945年,不满18岁的冈本,被送到高寒的西伯利亚,过着意想不到的俘虏生活。那时,粮食奇缺,吃得又不好,得了慢性痢疾,每天泻肚子,大便里全是混着的粘液。为了不拉肚子,他开始节食,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两餐,好不容易才熬过了四年。 在回到日本后的15年中,因为胃肠不好,他一直是以面包、面条为主食,不敢吃米饭。即使是节食,稍微多吃一点,或吃点油腻的食品,也会拉肚子。 从1985年试办托拉斯,他食欲减退,一天只吃一顿饭。到了1986年,这一天吃一顿饭也成了难事。吃的东西只有西红柿半个、鸡蛋半个、菜汤一碗。体重日减百克,从45公斤掉到36公斤,体力衰弱到了极点,连走家门的小坡也要靠妻子推一把方能迈步。 性格倔强的冈本先生,生怕自己体弱多病,力不从心给公司事业带来麻烦,只好暂时辞职就医。冈本先生先后去过4家大医院做了全面、详细地检查,结论是:虽然营养失调,但无明显异常。他面对自己没有食欲和体重减轻这一事实,使他无法接受医生的诊断。于是,西药、中药、保健食品等等,只要听说有效的方法都去试用,结果全然无效。因&病因不明&,他心情越发的黯然。在百般无奈的时候,他拜访了老朋友大西辉生先生,并向他述说出自己的病情。大西先生说,如果肠胃没问题,会不会得了神经症?并讲述了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把森田疗法的书和录音带送给了他。他回家后,如饥似渴地读,反复地听,终于领悟了自己患的不是肠胃疾病,而是神经症。冈本先生是属于神经质症性格的人,作为神经质性格特征的不安,自卑、执拗、内省、强烈的生的欲望等,全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冈本先生毫不掩饰地说,他从小时起就常常为未来的担心,甚至想到不能忍耐的程度。20岁左右就担心自己身材瘦小能不能活到35岁。成人以后又担心女人能不能嫁给他…… 正因为这种性格,自己的身体稍有不适,便会担心是不是重大疾病的前兆。由于体弱瘦小,记忆力差,常把别人的容貌忘掉,为此常在潜意识中自找烦恼;为了不使别人看出自己的弱点而虚张声势;因为好胜,在没有达到自己计划的目的时,常常焦躁不安、生气,与人交往非常困难。为此,在和人打交道时格外的留心;在工作上稍有失误,就对自己责难不休。 在饮食方面,冈本先生承认自己有疑病的倾向,一天到晚总是担心自己的胃肠情况怎样。每当吃饭时总是想&饭是否太硬了?&&吃了油炸的东西是不是不好消化?&甚至为节食养病问题绞尽了脑汁。其实,这就是焦虑的表现,使感觉敏锐,注意力绝对集中,随着焦虑的扩大、固定,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冈本先生说,从前,对所有的事,都抱着求全主义的态度。现在不能否认的是,在为公司尽力干好的背后,有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在起作用,希望能听到&冈本不愧为创业者,干得真不错&等表扬的话,更希望同事和部下特别尊敬自己。正国为这种内心冲突,同时担心胃肠功能不好以及与精神交互作用纠缠在一起,造成了心身平衡失调,表现出食欲急速减退。他说,从前喝咖啡会胃痛,吃了油炸的东西就会拉肚子。自从神经质症治好了以后,每天吃什么都没关系,连自己也感到这很奇怪。 冈本先生进一步说,自从学习森田疗法,特别是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自己不得不承认,根本问题不在胃肠,而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症。当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就开始考虑一天进三餐了。吃早饭已是40年没有过的事了,一开始好不容易照设想的那样吃完了一碗汤、三分之一片面包,立刻就觉得饱了,到公司时间不长又吃中午饭了,其实肚子一点也不觉得饿。这时,一边想自己的胃肠功能很好,只不过是有神经症而已。于是,喝下了三分之一碗汤,吃了些煮鱼。晚上也同样,总之完成了一天三餐的饮食计划,而且就这样坚持下来了。虽说并不饿,可是吃了饭也没有不好的感觉,更没出现泻肚的情况。这样,体力也渐渐地恢复起来,一个月后体重增加了2公斤。以后,每月增重了2公斤,半年后达到了最高峰50公斤。这对于身高1.56米的人来说,已经是最佳的体重了。直到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元气。 冈本先生再三强调,托森田疗法的福,不但胃肠完全好了,而且性格也变得爽朗了。虽说对某事某物仍然担心,但不会再固执于此了。对别人的看法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了,心也宽多了。这是森田疗法使自己免于一命鸣呼!作为死里逃生的一名患者,愿意将自己怎样获得了新生的体验,奉献给广大需要救助的朋友。那就是要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就能克服神经质症。 通过与冈本先生的交谈,我体会到他所说的森田疗法的核心是&顺应自然&。然而,&顺应自然&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倡道的,也就是《道理经》中所说的:&道常无为而我不为&。所谓&无为&,并不是消极的颓废思想,不思进取。而是用积极的态度,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无为地去改变客观。因为只有无为,才能无所不为。这正是冈本先生说的:&森田疗法的故乡是在中国。&
浅表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学特点作一综述,希望可以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缩短其慢性病程提供帮助。1•慢性胃炎的概念及由来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胃粘膜层可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1970年代初,临床使用纤维胃镜检查之后而被广泛诊断。纤维胃镜的应用使得我国慢性胃炎患者约占门诊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故有“胃镜所到处处有炎症”的风趣之说。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Update Sydney system)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non-atro-phic)、萎缩性(atrophic)和特殊类型(specialforms)三大类〔1〕。2•慢性胃炎应该属于那一种疾病范畴〔2~7〕?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虽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但目前已被消化科医生所认识,较多的诊断与治疗接近于精神科的躯体形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型)。且已被广泛报道并证实了它们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且具有焦虑、抑郁障碍的心理特征,并与其个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已广泛采用了抗焦虑与抗抑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慢性胃炎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 1980年代医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是指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心身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日益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李运红等人在心理因素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一文中对易激综合征与慢性胃炎进行了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比较,结果表明了两组存在同样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消化科李尚志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倡议消化科医生要转变陈旧的观念,不可将慢性胃炎单纯看作为是胃部局限性的炎性改变。自1983年Waarre和Marsh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实它是胃炎致病的最主要原因以后,一度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认为胃炎是一种可治愈、不再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胃部不适症状长期存在而反复就诊于消化科门诊,在心理科临床通常也将这类患者归于躯体形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型)。3•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病因与发病机制〔6~11〕慢性胃炎因高患病率、慢性迁延性病程及疾病的久治不愈而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国外资料显示慢性胃炎占普通人群的40%左右,目前国内虽缺乏慢性胃炎大规模人群的调查资料,但有资料显示,在普通人群中50岁以上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50%左右,老年疾病中位居前十位,病程慢性迁延。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发病的主要原因, 1983年Waarre和Marshll证明了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致病的最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人口平均患病率约占50%,我国人群患病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从那以后,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认为胃炎是一种可治愈、不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临床上仍然存在相当多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虽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也给予了正规三联或四联等治疗,但胃部不适的症状依然存在,故为了弄清这一原因,有学者在正常人(无胃部症状)中进行了流调,结果发现,正常人群中约有50%~62•42%的人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这个数据接近于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群。宝福凯等人认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不一定致病,是否致病与局部环境的易感性有关,韦北海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下出现的攻击与防护因子失调所致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张尚志在精神性胃肠病(包括了慢性胃炎)诊治问题探讨中指出慢性胃炎病不在周围而在中枢,更深的根源可能存在基因中。4•慢性胃炎目前临床及研究现状〔2~3,7〕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到根治并未结束慢性胃炎漫长的病程。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虽早已明确它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但目前对其研究仍然更多的集中于幽门螺杆菌。心理科临床诊断的躯体形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型),通常为长期反复在消化科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不再运用胃药,而是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胃部不适症状很快得到改善,从而结束了漫长的消化科治疗历程。然而消化科的慢性胃炎与精神医学中所谓的躯体形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型)是否属于同一类疾病呢?如果不属于同一类疾病,临床应该如何区别胃部不适症状是属于慢性胃炎还是躯体形式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型)呢?目前精神科医生及消化科医生正从各自的医学领域中在相互渗透与融合。5•慢性胃炎与躯体形式障碍诊断之间的共同点与区别〔8~12〕(1)症状方面:两种疾病在临床症状上有着相似的表现,均可表现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上腹部痛、饱胀、嗳气、厌食、烧心、恶心、反酸、呕吐等。(2)心理因素、情绪及个性特征上:慢性胃炎属于心身疾病,许多学者在两者的个性特点、抑郁、焦虑量表评分上均显示了患者可出现同样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张志雄等在精神因素和应激对功能性胃肠疾病内脏感觉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更多的心理障碍存在于胃肠疾病患者中。而躯体形式障碍中50%的患者主要存在潜在的情绪障碍,且归于神经症一类,也进一步表明了其具有焦虑、抑郁、多疑等神经质性个性特征。(3)病理学:胃镜炎性表现、幽门螺杆菌两者均可出现,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0%~70%,但在精神科临床上,对躯体化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虽要求检查的结果为阴性,但对临床症状与实验室结果不相符合时,也要考虑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大多数患者经胃镜检查存在慢性胃炎,但对其是否可以存在幽门螺杆菌无法定论。因此,在临床上目前无论从临床症状、心理因素,还是病理学上均无法将慢性胃炎与躯体形式障碍区分开来。6•慢性胃炎的治疗〔6,11〕因临床对两者判断有困难,也无法证实两者是否为同一种疾病,因此造成了治疗上的紊乱。消化科医生往往从消化科的角度出发,针对胃的局部炎症治疗,如对幽门螺杆菌的根治,胃动力药促进胃的排空等,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为此目前众多的学者着手于这方面的研究,发现联合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韦北海报告可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整交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慢性胃炎(CGS)诊治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尚未能取得完全共识,探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FD与CGS两者之间关系究竟如何。CGS可分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胃炎,FD范畴应该包括哪些CGS,FD与CGS两者诊治关系又如何加以区别,此为本文旨在阐述的内容。1 消化不良分类消化不良(dyspepsia)从病因上分类可分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引起器质性消化不良的消化系统疾病有食管炎、食管癌、糜烂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炎、肝硬化、肝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他系统疾病主要有胃术后胃轻瘫、Roux-Y潴留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减、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4周;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疾病。FD的1999年罗马Ⅱ标准:在先前一年内至少12周(不必连续)持续性或反复性症状(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器质性疾病依据(包括上消化道内镜)用于解释存在的症状;消化不良非排便所能缓解或其发作与大便次数、性状改变无关(不是IBS)。并且,根据不同典型症状分三个亚型:溃疡样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2 FD发病机理至今不甚清楚,可能涉及多种因素。2•1 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由于各国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诊断标准不一,我国一组90例FD患者内镜检查100%有慢性胃炎,22•2%伴十二指肠球炎,真所谓胃镜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炎症,内镜活检病理结果“有检必炎”;欧洲一组3667例FD患者,经内镜检查诊断炎症仅20•9%;日本学者对胃粘膜轻度充血水肿认为是正常胃黏膜。FD症状的轻重并不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相平行,慢性浅表性胃炎乃是内镜或病理学诊断,并不能反映临床症状。2.1 与胃酸关系 柯美云等监测FD患者24小时胃内pH变化并与健康组对照,FD患者pH&1所占时间百分比与健康组无显著性差异,而夜间pH&3时间百分比较健康组明显增加,故FD患者胃酸分泌并不增多,而是对酸负荷敏感性增加。亦有报导FD患者动力障碍,使胃十二指肠黏膜与酸接触时间增加。2.2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无充足证据表明Hp可引起消化不良。Hp在FD检出率并不明显高于人群对照组,有相当一部分FD患者临床症状很明显,而无Hp感染。即使Hp感染的FD患者,经根治Hp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变有好转或消退,但其症状改善并不尽人意。2.3 胃肠动力障碍 用核素法、超声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有1/3~1/2FD患者有胃排空障碍,1/2FD患者存在胃肌电异常,异常的肌电活动与胃排空异常有关。虽然有60%~90%FD患者经促动力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改善,但并不与动力改进相匹配,因此胃肠动力障碍虽是FD主要原因,但亦存在多方面综合因素。2.4 精神状态(焦虑或抑郁)及应激 精神因素对FD的发病有一定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内脏神经密切相关,CNS可影响胃肠功能,Tally报道FD患者较健康人更具有神经质。焦虑和抑郁的FD患者存在迷走神经低张,在应激、精神紧张时胃运动减弱。3 消化不良诊治流程3•1 选择辅助检查 选择内镜、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后进行治疗。3•2 选择经验治疗 基于FD预后良好,患者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需要多次就诊检查,增加了费用负担,又不能及时接受治疗;鉴于FD患者选择检查后进行治疗和一开始就选择经验治疗两组结果差别不大,故选择经验治疗。但选择经验治疗必须无“报警症状”,即近期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或便血、吞咽困难、发热、黄疸、腹痛或腹部肿块者。国际消化不良诊治流程:2000年亚太地区消化年会上Talley提出如无报警症状,年龄在45~50岁以下,可进行经验治疗,溃疡样消化不良可用抑酸剂治疗,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可用促动力剂治疗,若上述处理无效可互换进行治疗。我国消化不良诊治流程:如无报警症状,无肿瘤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下,可选择经验治疗,注重进餐和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空腹时上腹不适,上腹疼痛或发胀,进餐后减轻,为酸相关消化不良,用抗酸剂或抑酸剂治疗;空腹时无症状,或空腹也有症状,餐后加重,为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消化不良,用促动力剂治疗。作者认为若酸相关FD经抗酸或抑酸治疗,动力障碍相关FD经促动力药物治疗2周无效,可互换进行治疗,若仍无效可抑酸剂加促动力药或加用镇静剂、抗焦虑药,若Hp阳性可加抗Hp治疗,若再无效,提防器质性消化不良漏诊,必须进一步检查。4 慢性胃炎诊断根据2000年5月在江西井冈山慢性胃炎研讨会的共识意见,慢性胃炎内镜下诊断分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又可分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和特殊慢性胃炎。对Hp相关胃炎诊断,只要证实有Hp现症感染依据(组织学、尿素酶、细菌培养、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任一项阳性),即可确立诊断。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慢性活动性胃炎,不应包括FD范畴之内,但慢性活动性胃炎其病理特征是在慢性炎症背景上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此多半与Hp感染有关。如前所述,Hp与FD关系至今尚不明确,若慢性活动性胃炎要排除于FD范畴之外,是否有Hp感染的FD伴有慢性活动性胃炎亦应除外。亦有学者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亦不属于FD范畴。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为自身免疫性,容易取得共识,而B型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大多由Hp感染、饮食等因素引起,且其胃酸一般不降低,是否还是应该包含于FD范畴之内值得探讨。慢性胃炎包含了慢性活动性胃炎,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对慢性胃炎治疗,主要也是解除其消化不良症状。在欧洲不少国家,将慢性胃炎视为FD。5 FD与CGS药物治疗程序表1 FD与CGS药物治疗程序FD CGS(1)促动力剂(1)根除Hp(2)抑酸或抗酸剂(2)抑酸或抗酸剂、针对胆汁反流等相应治疗(3)根除Hp (3)胃粘膜保护剂(4)胃粘膜保护剂(4)促动力剂(5)抗抑郁药(5)抗抑郁药(6)中药辩证施治可与西药联合应用(6)中药辩证施治可与西药联合应用由表1可见FD与CGS总体治疗方案相似,且都强调个体化治疗,只是在治疗程序上略有差别。由于FD包括了大部分CGS,且
抑郁、焦虑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漏诊、误诊分析抑郁、焦虑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复杂,与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难以鉴别,且时常与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并存,容易漏诊和误诊。笔者在10年中共收治本病368例,其中50例(13.600)院内外漏诊、误诊时间达半个月至5年。现就漏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漏诊、误诊50例中,男18例,女3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16岁,平均45岁。初诊为慢性胃炎20例、反流性食管炎10例、慢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肠炎6例、乙型肝炎4例、腹型癫痛2例;其中漏诊45例占90.000,误诊5例占10. 0%;伴有急性焦虑发作者18例、严重抑郁有自杀倾向者15例。1. 2临床表现腹胀22例(44.0%),食欲减退、腹痛各20例(各占40. 0% ),厌食8例(16.000)&恶心16例(32.000)}腹泻11例(22.000),便秘17例(34.000)01. 3临床诊断见表to表1
50例初步诊断与最后诊断对照初步诊断例数补充诊断修正诊断焦虑症抑郁症焦虑症抑郁症慢性胃炎20
0反流性食管炎10
1慢性胆囊炎8
0乙型肝炎4
1慢性结肠炎6
0腹型瘫痛2
12病例介绍例1女,45岁。主诉:“上腹部疼痛、纳差、乏力2年”。曾在当地多家医院反复就诊,多次查胃镜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多种西药及中药护胃、抗炎、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症状未能级解。追溯病史,患者起病前因丧偶而遭到重大精神创伤,整天闷闷不乐、眠差、早醒。经“自我评定焦虑量表、抑郁自评表”测定,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诊断为抑郁症。停服原有胃药,经心理疏导及博乐欣口服正规治疗后,症状缓解己达8个月。例2男,25岁。主诉:“发作性腹痛、呕吐5年余”。经外院多次就诊,诊断为“腹型癫痛”,经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后在我院住院治疗,发作时多次查脑电图均为正常,排除腹型瘫痛。经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于20岁时曾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发生鼻出血,量多,极度惊恐。从此后出现发作性腹痛及呕吐,经“自我评定焦虑量表、抑郁自评表”测定,存在严重焦虑情绪,确诊为焦虑症。经心理疏导及抗焦虑药使用后症状缓解已达1年之久。3讨论抑郁症及焦虑症常见躯体症状如食欲减退、厌食、恶心、腹胀、腹部隐痛和大便不正常等,且反复出现,而这些症状又是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幻。长期抑郁和焦虑如果不及时控制,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成为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时常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所以早期明确诊断非常重要,但具有一定的难度。究其漏诊及误诊原因有以下几方面〔2)}1}对本病认识不足。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还未开设精神科,缺乏专职医生。门诊工.作量大,医生接诊时接触病人时间太短,不能详细询间病史。}2)由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病人多合并躯体症状,因重视躯体症状而只想到躯体疾病而忽视了精神疾病。(3)过分相信辅助检查结果,而忽视综合分析病情,导致漏诊。本组初诊为慢性胃炎的20例病人中,多次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一直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病人的症状多且复杂,很难单用慢性浅表性胃炎来解释。况且经正规治疗仍不能缓解,未能想到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可能。(4)病人因担心被戴止.“精神病”的帽子不愿去专科医院就诊,而到综合医院就诊,增加漏诊、误诊的发生率。4结论本病的治疗简单有效,若漏诊、误诊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不但会造成长期误治,使病人象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加重病人心理负担。故提高诊断水平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当患者发病有一定心理因素;症状持久且常反复,有阶段性,并与情绪因家关系密切;有自主神经功能繁乱症状;有虚弱及生理症状(如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对症及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检查结果未能发现能完全解释病情的器质性改变;患者对医生检查、诊断以及治疗常不信任,反复就诊,不断找不同的医生和医院就医,应考虑有本病的可能。特别是病人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时,应进行心理测定并请专科医生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正规治疗。
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 对24例正常人和24例F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FD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 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FD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但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FD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FD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关键词】 抗抑郁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精神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ts treatment PAN Xiaoping, LI Yuyuan, SHA Wei-hong, et al. First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51018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ndeffect of antidepressant drugs on FD.Methods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24 FD patients and 24healthy people using Hamilton Depression (HAMD), Hamilton Anxiety (HAMA) and SCL-90 scales. An-tidepressants were used to treat FD patients for 8 weeks, 11 cases with prozac, 13 cases received seroxat. Psy-chological analysis was d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scores in HAMA and SCL-90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01). The scores ofFD patien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P&0.001).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factorsplay a role in FD. The patients depression or anxiety commonly occurred in these patients, and antidepressants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D for improving both somatic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Key words】 Antidepressants  Functional dyspepsia  Psychological factors功能性消化不良症(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国外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国内报道缺少,本文通过对比FD患者和正常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探讨两者关系,并用抗抑郁药中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ve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类型的帕罗西汀(赛乐特)和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FD,观察疗效。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正常人24例作对照组,从本院体检中随机抽样,年龄为18~57(33.45±16.76)岁,女10例,男14例;FD组24例均为以消化不良为主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为16~76(47.75±15.02)岁,女14例,男10例,均已作胃镜检查,其中18例有轻度慢性胃炎,6例未见明显病变。均经胃肠动力药、解痉药、调整胃肠菌丛药和抑胃酸药等结合饮食调理,调整生活习惯等疗法6个月~6年无效的症状顽固者。入组标准:参照“罗马标准”[1],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不适,超过7个月,可包括下列症状的一项或数项:(1)餐后饱胀;(2)腹部胀气;(3)嗳气;(4)早饱(进正常食量未完即饱而弃食);(5)厌食;(6)恶心;(7)呕吐;(8)烧心;(90胸骨后痛;(10)反胃。二、精神心理量表测定采用晤谈、观察和自填量表评分等形式对两组人员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各量表均由两位经过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联合检查,独立评分,一致性&90%。三、用药和心理治疗方法用帕罗西汀(中美史克公司)13例,氟西汀(美国礼来药厂)11例,剂量均20mg/d,疗程8周,部分腹胀明显者开始时加用促胃肠动力药。伴睡眠障碍
者加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安定)。心理治疗在于指导患者改变认识,“顺其自然,为之当为。”让患者把注意力指向外部世界,不要集中指向自身内部感觉,面对症状与症状和平共处,引导患者亲身体验愈关注消化道症状,感觉症状愈明显,这就是心身相互作用。不让患者每天体验病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鼓励患者带着症状去工作、学习和生活,不把自己当成病人角色,通过各种行为活动打破心身交互的恶性循环,使症状减轻,甚至消除。四、观察追踪方法治疗前后作量表测定和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每周随诊1次,记录症状、精神情况及可能的药物副反应。结  果一、正常人和FD治疗前对比表1,2显示,两组相比,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日夜变化,绝望感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CL-90症状自评分,除精神病理外,其余各项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FD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焦虑较抑郁更突出。二、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效果表3,4显示,24例FD组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上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症状改善较焦虑、抑郁等精神情绪方面的症状为早。表1 F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AMA,HAMD评分比较正常人FD患者P值HAMA躯体0.333±0.068 14.71±3.002 &0.001精神1.333±0.24 18.333±3.38 &0.001HAMD焦虑1.04±0.21 11.41±2.33 &0.001体重0.042±0.±0.187 &0.001认知障碍0.292±0.±1.004 &0.001日夜变化0 0.208±0.043 &0.05迟缓0.5±0.1 6.54±1.34 &0.001睡眠障碍0.292±0.1 6±1.22 &0.001绝望感0.208±0.043 0 &0.05表2 F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SC-90症状自评分比较正常人FD患者P值躯体化1..118 2.05±0.566 &0.01强迫1.175±0.211 2.025±0.579 &0.001人际关系1..167 1. &0.001抑郁1..224 2..528 &0.01焦虑1..172 2..695 &0.001敌对1..123 1..528 &0.01惊恐1..148 2..736 &0.05偏执1..143 1..409 &0.001精神病理1..155 1..517 &0.5其他1..358 2..589 &0.001表3 FD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P值HAMA躯体14.71±3.002 2.458±0.957 &0.001精神18.333±3.58 3.541±1.322 &0.001HAMD焦虑11.42±2.33 3±0.913 &0.001体重0.917±0.187 0..认知障碍4.92±1.004 0.708±0.676 &0.001日夜变化0.208±0.043 0..迟缓6.54±1.34 1.208±1.04 &0.001睡眠障碍6±1.22 0.625±0.564 &0.001绝望感0 0 &0.05表4 FD患者治疗前后SCL-90症状自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P值躯体化2.05±0.566 1.379±0.283 &0.001强迫2.025±0.579 1.425±0.347 &0.05人际关系1. 1..325 &0.001抑郁2..528 1..272 &0.001焦虑2..695 1.417±0.295 &0.001敌对1..528 1.271±0.241 &0.001惊恐2..736 1.225±0.237 &0.01偏执1..409 1..245 &0.001精神病理1..517 1.342±0.391 &0.001其他2..589 1.727±0.531 &0.001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惊恐、偏执、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等躯体和精神症状均得到非常显著改善,说明抗抑郁药疗效确切。三、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变化。仅见2个患者出现视朦、恶心、头胀、便秘等,未见其他特殊副作用。—163—中华消化杂志1999年6月第19卷第3期 Chin J Dig, June 1999, Vol.19, No.3讨  论精神、心理失衡,在器质性胃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地位早已确定。近年国外研究显示,这类失衡与FD同样相关[3]。并提出用生理-心理-社会的发病模式,三因素既独立又相互促进[3,4],Tally等[5]对76例确诊FD患者用抑郁、焦虑、人格改变等8种精神心理测量表进行分析,发现各项精神心理症状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aug等[6]对100例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的各类消化不良连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人格异常、躯体症状等12项精神心理量表分析,发现消化不良组多项指数显著高于非消化不良组。本文研究与此相符,说明精神、心理异常和社会压力在F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Walker等[7]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和精神症状的关系,发现54%~100%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其中焦虑、抑郁、癔病多见。作者提出三个指标评估精神症状是原发还是继发于胃肠疾病:①精神和胃肠症状那种先出现;②精神症状是否引致胃肠症状加重;③精神、心理治疗是否有效。按此指标,分析本组顽固性FD患者,全部属原发性精神心理异常,消化系统症状仅为一个突出表现,促使患者就诊。在精神心理异常与FD相关得以认可后,各国学者对抗抑郁药及精神心理治疗的作用和适应症等未获共识,至今系统研究尚不多。Tanum等[8]报道,用四环类抗抑郁药米安舍林(mianserin)治疗,症状超过12个月的顽固性各类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显著。另外,Talley[9]报道,用抗抑郁药治疗FD疗效不佳,可能与患者选择、疗程过短、剂量不足有关。本文采用心理咨询加抗抑郁药(SSRI)治疗FD,取得了显著疗效,副作用少,尤其是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FD。因抗抑郁药起效较慢,常需2~3周才起效,在治疗初期可酌情联合使用起效快的胃肠动力药和镇静药等以暂时缓解症状,增强患者信心。参考文献
多虑平治疗慢性胃炎80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6)12-1119-01慢性胃炎指的是胃粘膜慢性炎症,多数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部分患者可在后期出现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以浅表性及萎缩性最常见。引起慢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为Hp感染,其余则与长期摄食粗糙或刺激性食物、药物、十二指肠液返流等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烧心、返酸、钝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可伴有便血或呕血,治疗上常规多以抑酸、抗Hp、促胃动力剂及保护胃粘膜等。近年来发现抗抑郁药对缓解病人症状、病情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均为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22~62岁,平均25.2±54.3岁。均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经B超X线及实验检查排除肝胆疾病、结缔组织病及糖尿病、心脏病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烧心、返酸、钝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其中浅表性胃炎62例,萎缩性胃炎1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多虑平+常规药物治疗(依病人症状及胃镜分别给予抑酸、抗Hp或不抗Hp、促胃动力剂及保护胃粘膜治疗)连用4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同上)连用4周。全部病例坚持完成治疗疗程。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判断疗效。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治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2 结 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为36例,仅有轻微腹胀、症状无明显改善者4例,治愈率90%。对照组20例症状完全消失,余2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治愈率50%,见表1。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表1 两种方法疗效对比组别治疗前(n)治疗后症状消失(n)治愈率(%)治疗组40 36(4例只有轻微腹胀) 90*对照组40 20 5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3 讨 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的影响,慢性胃炎发病率越来越高,而5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1],并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其原因为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功能主要受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这两个系统的中枢以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处于同一解剖位置,故易受内外环境及情绪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提出抗抑郁药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而抗抑郁药常选用三环类中的多虑平(阿米替林)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百忧解)治疗。多虑平不仅用于慢性胃炎,而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及IBS(肠易激综合症)更有明显的疗效,而阿米替林—安定方案[2,3]对于焦虑较重患者效果更佳。通过本组治疗观察,证实多虑平对慢性胃炎患者症状缓解有明显作用,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因此提示临床医师,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可加用多虑平。多虑平治疗初期部分病人有嗜睡、口干、轻度头晕等副作用,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不影响治疗。该药价格低廉,病人易接受[4]。氟西汀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价格相对较贵。参考文献1 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175-177•2 张尚志•精神性胃肠病诊治问题探讨———附521例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40-144•3 张尚志•临床资料对功能性胃肠病若干问题的启迪[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407-408•4 林峰•多虑平在内科的临床应用[J]•新医学,1996,27
慢性胃肠病伴抑郁焦虑症的常见症状辨析上海市中医医院(200071)李段平余翁芳【关扭询】没性胃肠病抑郁焦虑症疚状并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强,使抑郁焦虑症的发生率较前增加,从而逐渐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抑郁焦虑症既可单独出现,又可与许多慢性疾病并存。不少慢性胃肠病患者由于对自身的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看到“葵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名称就紧张,久治不愈则焦虑不安;有的则因长期息慢性胃肠病,食欲减退,多食不适,腹痛腹泻,无法随意饮食,感到生活缺乏乐趣而抑郁苦闷。由于这2种疾病的相互影响,造成了一些胃肠病治疗上的棘手,更由于抑郁焦虑症的躯体症状的不典型性,往往被临床医师所疏忽、遗漏,未予认识。我院消化内科余莉芳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近2年对胃肠病伴抑郁焦虑症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现将慢性胃肠病伴抑郁焦虑症的常见症状辨析如下:1咽部异物感
诊见咽部似有痰或有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影响进食。喂科医生诊断常为慢性叨炎.咽部神经功能紊乱。中医则称之为梅核气。该症常与情绪波动有关,紧张、不愉快或注愈力集中时,咽部梗阻明显加重,思想分散或愉快时症状就减轻。如果运用一般心理硫导及中药理气化痰利咽或按慢性咽炎治疗疗效不佳。症状顽固不除时,则应考虑有抑郁焦虑症的存在。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后,症状可以解除。2吸气绷绷这类病人常吸气颇叔,持续不断,吸声响亮,趁是集中精力,越是吸气连连,同时伴有上腹部痞摘不适。对给予一般治胃西药或中药降逆和胃药疗效均不理想者,应考虑焦虑症的存在。3恶心、干呕,反胃病人常在清晨剧牙、进吸或.后不久即发生恶心,大多干呕不吐,少数反胃,呕吐数口,t不多,吐后仍能进食,食t不减,一般状况良好。该症在情绪不佳时加重。在运用吗丁琳、西沙比利或中药降逆止呕治疗症状仍不能解除者.则应考虑抑郁焦虑症的存在。4嗳气频频特点是院腹肤痛常无固定位t,呈走窜不适感,常伴肠鸣碗沈,矢气不杨。有的胀痛与胃镜、肠镜检查明显不符。如检查结果仅为住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或结肠无异常,但患者却诉院腹胀痛严重,持续不除,运用各种治疗胃肠病的药物效果不佳,或表现为顽固性的固定性背痛,检查又无明显阳性结果,此时应考虑有无抑郁焦虑症的存在。5大便异常多数病人表现为大便不畅、随解或大便如菜状,常被诊为习惯性便秘.病人每天常为大便难解焦虑不安,一定要等大便后才如释重负。少数病人则表现为大便或湿或干.受凉、紧张或情绪不愉快时常易发生腹痛腹泻。对于本症久治不愈者,亦应考虑合并抑郁焦虑症。6睡眠不佳病人常表现为早限,醒后、难以人睡,或睡眠做恶梦,或特别嗜睡,服用安定等镇静安眠药也难以改善,若给予抗抑郁焦虑症药可望好转。7食欲减退患者往往不明原因地不思饮食,对平时喜欢吃的东西也失去兴趣,青年女性居多。由于少食而致体重减轻,月经t少甚至闭经。8疲乏无力患者持续乏力,没有特殊原因可以解释,各项理化检查均可正常。病人诉两下肢如滋铅般沉重,尤其清晨更徽于起床,症状有昼重夜轻的特点。9精神抑郁焦虑病人常表现为双眉紧镇,愁眉苦脸,无笑容,唉声叹气,情绪低落,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兴趣。无愉快感,连电视也不想着。常易自责内疚,甚至认为生活空虚、毫无意义而出现死的念头或有自杀的行为。10舌胎黄腻或白腻病人常诉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舌苔呈现黄腻或白腻,顽固难化,即使服用芳香化湿、清利湿热等中药效果亦不佳,应考虑有无合并抑郁焦虑症。总之,临床上慢性胃肠病伴抑郁焦虑症者为数不少。只要我们详细询问病情,掌握好上述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是不难作出正确判断的。一且诊断明确,在治疗慢性胃肠病的同时,及时应用扰抑郁焦虑药,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使更多的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抑郁焦虑症在祖国医学中属郁证范礴,是由于悄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丹澳心法·六郁》中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请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不悦,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痰浊内趁,或郁而化热,痰热上蒙。故余主任临床治疗常采用黄连沮胆汤合柴胡琉肝散加减,不但可以增强疗效,还可以减少抗抑郁焦虑药物的副反应。值得指出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对病人进行心理硫导,解释病情,指出循要注意的问题,鼓励他们增加治疗信心,认真接受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沙必利合用百忧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汪晓佳我们观察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 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为西沙必利,另一组为西沙必利合用白-忧解,观察两组疗效,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入选指征符合fd的诊断标准:1、有慢性上腹胀痛、早饱、恶心等症状,持续4周以上;2、近12个月内镜检查未发现有食管炎,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浅表性胃炎除外);3、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疾病和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4、无精神病史;;5斑娠或哺乳期妇女除外。符合上述入选指征fd患者共65例,女性36例,男性28例;年龄20- 58岁,平均年龄45士13岁;病程1一5年,平均18个月;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幽门螺杆菌均阴性。二、方法 将6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西沙必利组(1组)32例,西沙必利合用百忧解32例(B组),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西沙必利治疗方法均为5mg,
1日3次,饭前15- 30分钟曰服,连服4周为一疗程。百忧解剂量为20mg,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二、疗效判断标准及评估参见文献一’一。四、结果所有病人每2周随访1次。2周后症状改善有效率1组为50% ,
B组为60% ;
4周后有效率1组为87. 5%, B组为100%。两组比较p& 0. O5( u= 2. 05),有显著性差异。五、副作用1组3例病人出现腹泻、腹痛,但未ying响治疗;B组2例出现轻度腹泻,2例出现头晕,百忧解改用睡前服用,头晕消失。讨论有调查表明fd患者比健康人更有神经质,焦虑和忧郁。而白忧解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5- ht再摄取抑制剂,单用抗抑郁剂治疗fd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西沙必利合用百忧解总有效率达100%,与单用西沙必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故遇到西沙必利治疗fd疗效不佳的病人可加用抗抑郁剂治疗,不仅能改善其症状,并且能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参考文献1胡伏莲,土化虹,各守七,等.酉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34- 3C.2沙卫红,李瑜兀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卜」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新药学,) : 431- 432.
参考文献1胡伏莲,土化虹,各守七,等.酉沙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34- 3C.2沙卫红,李瑜兀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卜」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新药学,) : 431- 432.
谁知道这个药,潘妥洛克-泮托拉唑肠溶片,德国产的,谁知道效果怎么样?谢谢~~~~~~
今天老爸来电话,告诉我妈妈得了贲门炎浅表性胃炎,真不知如何是好啊?不知得了这个病要注意哪些,吃什么药才好啊!
queenyuan,你好,我建议你首先应该治疗饮食问题,再治胃病
快救救我啊,我是在大二的时候得上慢性充血渗出性胃窦炎的,现在我毕业了,已经快三年了,工作了,感觉一切都好吃力,我的胃每天都不舒服,早上5点多就感觉很饿很饿的那种饿疼,然后醒了,感觉想上大厕,肚子疼,作气,大便也不通畅,蹲10几分钟才能出来,好不容易拉一点出来之后,感觉肚子全部空了,整个人腰也疼背也疼,都快虚脱了,肚子没有那么胀了,但是人已经没有力气了,吃了点东西之后,没有那么饿,但是感觉吃进去的东西老是在胃里面翻滚,很不舒服,而且还嗳气,有的时候很想吐,吃了早餐之后又开始胀了,还老感觉有便意,但是有时候真正去拉,有只拉一点出来,大便一看就是没有消化好的,像小孩子消化不良拉的大便,有时候一上午拉2-3次,每次都不多,但是拉了每人好虚,不拉又胀,我真的被折磨的快不行了,请有各位好心人帮帮我!跪求了,我才22岁,我真的好渴望一个健康的身体啊,我身体自从得了胃病瘦了10几斤,本来我以前体质就不怎么好!求大家救救我...胡小晶
我也是 深受胃病折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查出来慢性浅表性胃炎。一年内瘦了十几斤,后来基本上算是恢复了 。至少不吃糖话梅冷饮之类的东西,胃部不会难受。可是工作第一年由于压力过大太过劳累,又复发了。于是 在做胃镜就是慢性萎缩行胃炎 。这次厉害了,一晃就是一年半,没有好转,每天也是睡不好,天天难受 ,消化不良,胀气,有的时候人都没有力气。今天也是,早上6点就饿醒了,这还算是好的 。有的时候半夜胀气醒过来,痛苦死了 ,只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以前我不懂,以为饿了,吃东西,所以难受死了 。所以现在我 经常会练瑜珈,练了就舒服点,而且每天一杯酸奶。目前稍微缓解,可是还是很痛苦啊 。我吃过西药中药,今年五月开始,停止一切药物,觉得人生没希望了,也不打算吃药了 。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