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红花酒过敏怎么办

丹参活血化瘀,止痛,凉血清心,安神,消痈
别名:山参、紫丹参、赤丹参、红根、赤参、血参根、大红袍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心、肝经。
适用体质:血瘀体质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可调经、凉血、消痈、清心、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疼痛、症瘕积聚、胸腹刺痛、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症。
丹参可使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坏改善,愈合时间缩短,因此能够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防止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缺血。
丹参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中的丹参素还能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丹参有助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自由基,防止细胞遭受氧化破坏,能够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丹参制剂中含有的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髙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还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降压、抗血栓、抗肝纤维化、抗胃溃疡作用;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
临床上选方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小儿急性感染中毒性心肌炎、早期缺血性脑中风、慢性功能不全等。
可治妇女月经失调、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疮痈肿痛、失眠等。常用于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失眠、原发性闭经、硬皮病、瘢痕、烧伤感染等。
丹参反藜芦,故两者不可一起食用。
有出血症的人亦要慎用。
丹参活血,但也会引起大出血。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心脏病人,如同时服用丹参,小心引起严重出血。
丹参日常用法
饮食养生剂量:5~12g;水煎服。
1、丹参泡酒饮用或煮粥食用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活血的效果都很好。
将丹参30克洗净,切片,放入纱布袋内,扎口,放酒罐中,倒入500克白酒, 盖好盖,浸泡15天成丹参酒后饮用,对淤血型月经不调有较好效果。
三七100克,丹参15克。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20克,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10克,加糖适量,泡茶饮。可活血化淤,并降血脂。
丹参、玉竹、山楂各12克。煎水饮。可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
1.慢性肝炎
黄芪、丹参各15~30g,当归、白芍、郁金、党参、黄精、泽泻、生地黄、山药、山楂、神曲、茵陈各9~15g,秦艽6~9g,板蓝根9~12g,甘草2~6g。水煎服,或为蜜丸服。韩经寰等用治慢性肝炎体虚肝郁型,症见腰酸胁痛,食欲缺乏,便溏,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能获佳效。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白花丹参适量,晒干,研为细末,加入55度白酒浸泡15日,即配成5%~10%白花丹参酒。用时,每次服20~30ml,每日3次。如病情较为严重、疼痛剧烈,且又会饮酒者,每次可服50ml,每日2~3次,或顿服药酒至醉为度。共治疗34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7例。罹患肝炎、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和肾炎等忌用。大多数患者服后无不良反应。
&3.痔疮复方
丹参注射液2ml,在双上肢尺泽与太渊穴的连线上,用拇指交替按压,力量均匀,发现有变色(白色或暗红色),或者轻度凹陷的点,即为所取痔疮穴。取5ml注射器,5号麻醉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常规消毒,针刺痔疮穴达肌层,略加捻转,待有酸麻胀感向上传导,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1ml,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20例患者,治愈100例,无效20例。
&4.百日咳脑病
丹参注射液1~2支(每支2ml,含丹参2g),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疗程为1周左右。并可适当选用补气类药物,如黄芪、党参煎服,以加强活血化瘀的作用。凡有脑水肿者应做相应处理,并应注意矫正水与电解质的失衡,加强营养及护理。共治疗28例患者,痊愈27例,遗留有失语1例。无1例死亡。
经治患者分两组进行,均治疗2个疗程。第一组(常规治疗组)共治疗61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14例,死亡35例。第二组(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共治疗31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12例,无效7例。
(1)第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脱水药、止血药及对症支持疗法。
(2)第二组为常规治疗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常规应用脱水药及对症支持疗法;并用丹参注射液(上海新同制药厂,每2ml相当于生药丹参3g)24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间隔3~5日进行第二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用任何止血药)。
&6.小儿支气管哮喘
丹参片(每片含生药lg)每次2~3片,口服,每日早、中、晚各1次。6个月为1个疗程,每月随访1~2次。许德金等共治疗40例患儿,治愈2例,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
&7.神经性耳聋
丹参注射液20~3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相隔3日。胡元香等共治疗100例患者,痊愈28例,好转45例,无效27例。
&8.精液不液化性不育症
丹参40g,川芎6g,赤芍10g,川牛膝10g,虎杖30g,川黄柏10g等。久病重用丹参,根据辨证加1~2味药,水煎服。洪善贻等共治疗72例患者,痊愈44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例。
丹参注射液(每支2ml,相当于原生药4g)8~16ml,右旋糖酐40或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0~20日为1个疗程,连续或间歇应用。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等共治疗16例硬皮病患者,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5例。
&10.小儿肺炎
丹参注射液(每支2ml,含丹参、降香各2g,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0.25~0.5ml/kg,5%葡萄糖注射液50~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药3~5日。均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治疗60例患者,治愈59例,好转1例。
&11.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组46例患儿,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日为为1个疗程。治疗原发病,予以复温、补充热量及对症疗法。治疗46例患儿,治愈36例,好转8例,死亡2例。
&12.脑梗死
丹参注射液(2ml/支,每毫升含生药5g。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16~18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相隔5日。治疗42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21例,好转6例,无效2例。
&13.阳痿复方
丹参注射液4ml,穴位注射,每穴1ml,隔日1次。第一组穴位,归来(刺至肌层)、三阴交(均双);第二组穴位次髎、足三里(均双);第三组穴位,长强(注药2ml)、肾俞(双)。3组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忌房事、饮酒及精神紧张。张玉河共治疗768例患者,治愈633例,好转127例,无效8例。
&14.糖尿病性脑神经麻痹
取活络正容汤(以丹参30g为主),每日1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并控制血糖,糖尿病饮食。刘玉霞共治疗31例患者,经用药1~2个疗程,痊愈25例,有效4例,无效2例。
&15.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前2周开始,丹参注射液8ml,20%当归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牵引时患者仰卧,脚部抬高10~15cm,将腋下牵引带固定于床头,骨盆牵引带系住腰部,对抗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3。每次1~2小时,每日2~3次,3周为1个疗程。刘小云共治疗22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1例。
&16.梅尼埃病复方
丹参注射液10~30ml,&七叶皂苷注射液0.1~0.4mg/kg,曲克芦丁(维脑路通)0.4g,均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6日为1个疗程。症状甚者,异丙嗉注射液25~50mg,肌内注射1牧。尹明共治疗40例患者,痊愈37例,好转3例。
&17.寻常痤疮
治疗组162例患者,取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穴(均双侧);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支2ml,含丹参、降香各2g)每穴注射2~3ml,每日1次;并用王不留行子压神门、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等耳穴。对照组146例患者,甲硝唑片200mg,维生素Bs片20mg,每日3次,口服。均10日为1个疗程。两组分别治愈104例、47例,显效各19例,有效31例、34例,无效8例、46例。
&18.晚期癌性疼痛
丹参注射液20~4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3~6小时滴完,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15例患者,其中剧烈疼痛或绞痛13例,隐痛或胀痛2例。结果疼痛消失12例,减轻2例,无效1例。
&19.急性腹泻
治疗组91例患者,其中感染性腹泻67例,急性细菌性痢疾24例,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加丹参注射液(每支2ml,相当于丹参生药3g)16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92例患者,其中感染性腹泻63例,急性细菌性痢疾29例,口服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0.2~0.3g,每日4次,并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庆大霉素24万U(如肾功能差或髙龄患者改用氨苄西林5~6g或氯霉素l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腹痛较为剧烈者,均加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肌内注射,并根据脱水情况适当补液。1个疗程均为3日。以发热、腹痛、腹泻消失,大便常规检验正常,痊愈出院者视为显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6例,总有效率达92.31%;对照组则为72例和90.22%。发热和腹痛消退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止泻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
&20.慢性肾衰竭
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1.5)16~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以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素氮、肌酐比原来数值下降50%以上视为显效。共治疗48例患者,轻度肾衰竭者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达80%;中度损害者显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62.5%;重度损害者显效率为12.5%,总有效率达65.6%。丹参除改善肾功能,降低氮质血症外,在消肿、增加尿量、降低血压和改善消化道症状等方面的作用也较为明显。
&21.糖尿病肾病治疗
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5.7~8.8mmol/L的基础上,取复方丹参注射液10~16ml(每毫升含丹参、降香各2g),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间歇2日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利尿药、降压药、血制品,不输血。共治疗23例患者,全部有持续性蛋白尿,其中伴有高血压16例,肾衰竭9例,贫血11例。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肌酐、血尿素氮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16例高血压者血压由治疗前的163土5/103土5mmHg降为144土9/87土5mmHg。9例肾衰竭者血尿素氮由治疗前的10.1土2.3mmol/L降为8.70土1.5mmol/L;血肌酐由治疗前的253.4土113.1&mol/L降为160土104.9&mol/L。11例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76.7土13.lg/L升为87.2土13.2g/L。
&22.脑血栓形成复方
丹参注射液(每2ml含丹参、降香各2g)16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个疗程。以瘫痪肢体的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Ⅲ级以上视为显效。共治疗128例患者,显效55例,有效41例,无效32例。
&23.蛛网膜下隙出血
丹参注射液8~10支(每支含生药2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0日为1个疗程,并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和50%葡萄糖注射液100ml,每日3?4次,交替静脉注射3~5日;对症处理给予降血压及软化血管药物。以神志清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视为痊愈。治疗24例患者,痊愈16例,显效5例,有效2例,死亡1例。
&24.神经衰弱
丹参30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00例患者,对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而对失眠的疗效最为明显,痊愈及显效率高达75%,但对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及耳鸣等症状,则疗效较差。
&25.红斑性肢痛症
丹参注射液与川芎注射液各2ml,上下午各肌内注射1次,5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8例患者,皆为女性,红斑均在双足足尖、足底、跖趾关节,其中1例累及双膝关节,但比足部轻。疼痛呈刀割样、针刺样或灼热样,夜难入睡,每次发作短则十几分钟,长则2小时,辗转持续性阵痛。除1例血沉略快外,其余指标皆正常。症状消失最快1.5日,最迟5日,其中1例5日后仍觉足底部有麻木感,又连用2日而消失。
& 26.瘙痒性皮肤病
丹参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20mg)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15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6例患者,其中湿疹样皮炎8例,神经性皮炎5例,湿疹4例,皮肤划痕症、慢性荨麻疹、瘙痒症、皮肤淀粉样变各2例,色素紫瘢性苔藓样皮炎1例。以皮疹及瘙痒全部消失视为基本痊愈,基本痊愈5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有效病例见效最快3?4日,最慢15日。
& 27.酒渣性及囊虫性痤疮
丹参酮片(每片0.25g)每次3~5片,每日3次,口服,连用10~180日,平均用药32日。共治疗23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2例。
&28.阻塞性输卵管炎复方
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月经期停用。共治疗30例患者,其中伴月经不调18例,宫颈糜烂、白带增多15例,慢性盆腔炎13例,盆腔两侧可触及条索状输卵管18例,可扪及包块12例,双侧输卵管积水12例,一侧积水对侧粘连8例。以腹痛消失,月经正常,B超检查输卵管积水完全消失,子宫输卵管通畅试验证实畅通或妊娠视为治愈。治愈10例(其中3例妊娠),有效13例,无效7例。除3例妊娠者服药3?4个月经周期外,其余病例均连续服药6个月经周期。
&29.小儿迁延性肺炎
13例患儿为用过多种抗生素、丙种球蛋白、输过血浆或新鲜血液,部分加用过理疗及糖皮质激素,病程超过1个月,但均未收到明显疗效者。在原治法不变的情况下,加用丹参素(从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单体)静脉滴注,用量为每次40~60mg,每日2次,疗程5~9日。以呼吸道症状及肺部啰音消失,胸部X线复查炎症吸收视为痊愈。结果痊愈7例,好转6例。
&30.小儿急性感染中毒性心肌炎
治疗组36例患儿中24例确诊后即单纯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另12例患儿经西药治疗5~16日后因疗效不佳加用丹参治疗。剂量:婴儿每日4ml(每ml含丹参生药1.5g),l岁以上每日每千克0.3~0.4ml,最大剂量&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14例患儿给予相应的抗生素等常规治疗,部分给予吸氧、强心、利尿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以症状消失,心电图、心脏X线检查、心肌酶测定正常视为痊愈。结果治疗组全部获愈;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4例,好转2例,死亡2例。治疗组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
&3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复方
丹参注射液18~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日;同时给予地巴唑等常规治疗。共治疗30例患者,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
&32.变应性鼻炎复方
丹参液(每1ml含丹参、降香生药各lg)注射于双侧下鼻甲黏膜下,每侧各1ml,每周2次,6?8次为1个疗程;第一个疗程后疗效不满意者,隔1周后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药量每侧增至1.5ml。注射后用1%麻黄碱棉片压迫注射部位以防出血。以2周内临床症状消失,功能障碍恢复,鼻腔检查正常或好转,3?6个月鼻腔分泌物涂片阴性,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或偶有发作但症状明显减轻视为显效。共治疗50例患者,显效3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
丹参、黄精各10克,绿茶5克。共研成粗末,用开水冲泡,加盖闷10 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
34.冶血瘀型月经不调
丹参30克,白酒500毫升。丹参洗净切片,放入纱布袋, 扎口,放酒罐中,倒入白酒,盖好盖,浸泡15天后服用。
丹参药用部位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丹参选购保存
以根条均匀、颜色紫红或暗棕、没有短碎、味味苦涩的较好。应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保存,以防霉、防蛀。
关注微信:乡间郎中随时随地咨询老中医
同功效中草药
:可降血压,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养血祛风,祛瘀止痛;用于痛经,...
:孕妇与血虚无瘀者忌服。阴虚血少者忌服。充蔚子不宜多服,过量可...
:可补血,养血,化瘀,补肾,利尿,活血,平喘,降血糖,消肿败毒...
:可活血散瘀,解毒消肿,消积杀虫,利水通便;用于水肿,臌胀,便...
:孕妇忌服,溃疡患者不可服用。
相关中药方剂
:涤痰熄风。
:本方中竹沥善于清热化痰,镇惊宣窍,“治痰迷大热,风痉癫狂”。...
:疏肝活血,化瘀消斑。
:方中柴胡、薄荷可疏肝湿气;栀子、归尾、丹参可活血化瘀。本方可...
: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方中当归、赤芍、生地、五灵脂、莪术可理气活血化瘀;地龙可软坚...
Copyright (C)2016版权所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
各论&&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以活血调经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妇科经产瘀滞证的药物,称为活血调经药。
  本类药具有活血祛瘀之功,又善调妇女经血,以影响月经的周期、经量及色质等,并具有行血而不峻猛,通月经而不伤正的特点。适宜于妇人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产后瘀阻腹痛等经产疾患。亦可用于血瘀所致胸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痛等。
  活血调经药各有特点,如有的兼能凉血,有的兼能养血,有的兼能补肝肾,有的兼能止痛等,各有所宜。在应
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若血瘀而兼肝郁者,当配疏肝理气之品;女子多瘀复多虚,若兼气虚血亏者,当选用能和血养血之品,并配
伍补气养血之品;若瘀热互结者,应选用寒性活血调经药,并与清热凉血之品配用;寒凝血滞者,应以辛散温通之活血调经药配以温经散寒药。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多为栽培。主产于江苏、安徽、四川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经。
【药性说明】&&&
丹参色赤入心,专行血分,苦降开泄以散瘀,性凉清热以凉血,功善凉血活血,祛瘀生新,瘀血散则月经调,郁热除则神自安。凡血分瘀热所致诸证,本品均为要药。
【功效】 活血祛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妇人大全良方》丹参散;亦常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药用,如宁坤至宝丹(《卫生鸿宝》)。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血滞者。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如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用,如丹参饮(《医学金针》);治癥瘕积聚,可配伍三棱、莪术、鳖甲等药用;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药用。
3.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如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入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养血定志,通理关节,治冷热劳,骨节烦痛,四肢不遂;排胀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病犯闷。”
2.《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3.《本草便读》:“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丹参新酮、丹参醇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丹参酚、丹参醛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
2.药理作用: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红细胞膜。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促进骨折和皮肤切口的愈合。能保护胃粘膜、抗胃溃疡。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某些癣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丹参舒心片(每片含丹参提取物0.2g),治疗冠心病323例,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9%,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为57.3%(心血管疾病,):5)。复方丹参注射液4ml(含丹参、降香各4g)加入2.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40ml缓慢注入瘫痪肢体对侧颈动脉内,隔日1次,共治疗5次。共治疗脑溢血10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例。结果总有效率96.7%(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26)。以丹参注射液(每ml含生药1.5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5~20ml,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04例,痊愈85例,总有效率97%(陕西中医,1980,(6):15)。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入0.9%
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20天,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325例,结果使其症状明显改善,疗效81.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2):504)。此外,丹参在临床上还广泛地用于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脉管炎、硬皮病、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精神分裂症、肺炎、血管性头痛、鼻炎等。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
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
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
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功效鉴别】
丹参、益母草鉴别:
     ┌共同点:活血化瘀:血滞瘀阻(尤宜妇女经、产血瘀证)
     │
  丹参 │
     │   ┌丹参──活血之功胜。兼能凉血消痈:血热瘀滞。又能安神:热病烦躁昏迷。
     │   │
  益母草│   │
     │   │ 
     └不同点│
         │
         └益母草──兼能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丹参就是一个活血药。可以用于多种瘀血证,应用非常广泛。丹参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只不过它的止痛作用相对于前面的一组药来说,不是那么很突出。在临床上它的主治证很多也是瘀血疼痛证,包括痛经,行经腹痛,或者现在的胸痹、头痛,瘀血的头痛,跌打损伤等等,都是有疼痛的,实际上也用到了止痛的效果。
另外丹参也有消症的作用,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说丹参是破症除瘕,就是治疗腹内的症瘕积聚,现在话说就是肝脾肿大、肝硬化,或者子宫肌瘤,子宫外孕,或者一些肿瘤,腹腔的,都常用丹参。这个就相当于活血消症的作用,所以认为它是活血消症药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骨伤科裡,丹参能够促进骨折以后骨痂的形成,而且能够增强骨痂的抗折的能力,是比较理想的一个治疗筋骨损伤的一个活血疗伤的药,所以在跌打损伤当中,它也是在用。
所以在本章四节中它都可以使用,能收到多方面的效果,它可以止痛、可以调经、可以疗伤、可以消症,多方面的效果。
同时丹参是偏寒的,它没有川芎的温燥,而且丹参在活血化瘀药当中,不容易耗伤阴血,而且有利于营血的新生,它有养血的作用。相对于川芎这样的一些温性的药,它最适合的还是瘀热互结的,既有瘀又有热的。
比如说在温热病当中,像清营汤这一类的方裡,或治一些疮痈,这种情况可能都属于既用它来清热,也用它来活血化瘀,比起其他温性的药,它更加好一些。
从《神农本草经》一直到唐代,或者金元,本来丹参用得多的就是作为活血消症和活血止痛这两方面,宋代提出了“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至此丹参主要就用于活血调经。这一句话它给了我们两个方面的资讯。第一个方面,它类似于四物汤。四物汤主要是用于调经的;第二个,四物汤是一个补而不滞、行而不伤的一个血分的方剂,它在补阴血的同时加了川芎这一类的活血化瘀药,是补而兼行、补而兼通,也就是补而不滞。
但是丹参在这一点上不能和四物汤能够划等号,四物汤是以补虚为主兼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而丹参是主要在于活血化瘀,它是通过活血化瘀,有利于营血的新生,它不是一个补血的药。“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主要就是强调了调经,不强调它补血。
现在,丹参对于妇科病的瘀血证的应用,相对来说,已经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了。当代的丹参,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了它应用最广泛的了。很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以複方丹参片、丹参滴丸,这样的一些方为主的,大量的使用丹参,能够对冠心病的心绞痛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有效的血流量,对心脏还有其他广泛的药理作用。另外,现在脑血管,比如说中风,缺血性的中风,就是脑血栓,包括脑血栓的后遗症,一些其他的脑血管疾病,血管性的痴呆、血管性的头痛、神经血管性的疼痛等等。所以现在丹参用得最广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不管寒热虚实都在使用。
丹参的消痈。丹参是一个偏寒的活血化瘀药,能够凉血也能清心,它本身就归心经,凉血消痈、凉血清心,其实没有很明显的不同。在温热病,热入营血,一方面凉血,一方面祛瘀。疮痈肿痛,除了热毒炽盛,本身也就有血分有热,也有瘀滞。丹参对于一些疮痈肿痛,一方面凉血,二方面活血化瘀止痛。疮痈本质上是热毒炽盛,必须要以清热解毒消痈的药物为最主要的组成,丹参也是要和清热解毒药配伍在一起,应用比较广。比如说像张锡纯这样的医家还强调它治疗乳痈,当然乳痈可以用,其他的疮痈同样都是能用的。不管内痈、外痈,丹参可以普遍的使用,但是一般都要配伍清热解毒的药。
除烦安神,也可以就是安神两个字。
除烦,它一方面通过凉血清心,热不扰心,烦是心烦,瘀血阻滞,心失充养,也会有心烦。《神农本草经》就提出了丹参可以除烦满。除烦一个是因为热,一个是因为瘀,丹参都可以使用。因为热、因为瘀的那个烦躁,清营汤《温病学》上,刚才也讲这个很有名的方,其实已经用了它来清心除烦,有利于心神的安定。它作为一般的宁心安神药,或者安神药,就是对以失眠为主,包括心烦、心悸这样一些症状、健忘的治疗作用,统称为叫安神。所以丹参它可以用于很多原因引起的心神不宁的那种治疗方当中,作配伍使用。
比如说在养心安神的方当中,比如天王补心丹力它和滋养心血、滋养心阴的药配伍在一起;
如果是热邪扰心,就配伍清心的药物,达到清心安神;
如果瘀血阻滞而出现了烦躁、失眠,也可以和其他的活血化瘀药同用。
除了温热病热入营血的心烦不眠,它能够清心安神以外,其他的更强调的是心失所养,心血虚,在学习以后的方剂当中,我们会联繫上天王补心丹这类的方。
丹参的主要的功效就这么三个方面,活血、凉血、安神。丹参和前面我们学的活血止痛药比较,它没有行气作用,它不是血中气药。
=============================================
红花《新修本草》来源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花。主产于河南、浙江、四川等地。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生用。
& 【药性】辛,温。归心、肝经。红花辛温行散,主入血分,散瘀行滞,活血调经,凡血分瘀滞所致诸证,均为常用。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1.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治痛经,单用奏效,如《金匮要略》红蓝花酒,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活法机要》)。
2.癥瘕积聚。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消徵,可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3.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本品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若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药用;治瘀滞腹痛,常与桃仁、川芎、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4.跌打损伤,瘀滞肿痛。本品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5.瘀滞斑疹色暗。本品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用,如当归红花饮(《麻科活人书》)。
此外,红花还可用于回乳、瘀阻头痛、眩晕、中风偏瘫、喉痹、目赤肿痛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3.《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和黄色素。另含红花油,油中包括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等。
2.药理作用: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红黄色素分离物能对抗心律失常;煎剂、水提液、红花黄色素等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注射液、醇提物、红花苷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血乏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煎剂对子宫和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红花黄色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此外,红花醇提物和水提物有抗炎作用;红花黄色素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以50%红花注射液15ml(含生药75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137例脑血栓,总有效率94.7%(山西医药杂志,):297)。以红花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半月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62例冠心病。结果心绞痛有效率为76.7%,心电图有效率为65%,血粘度也有显著改善(中医药研究,1990,(5):33)。红花临床上还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精神分裂症、胃溃疡、骨质增生、静脉炎、神经性皮炎、突发性耳聋等疾病。
4.不良反应:临床红花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附药 番红花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花柱头。又名“藏红花”、“西红花”。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以往多由印度、伊朗经西藏输入。现我国已有栽培。常于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功效与红花相似,临床应用也基本相同,但力量较强,又兼有凉血解毒功效,尤宜于斑疹火热,疹色不红活,及温病入营血之证。因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1.5~3g。孕妇忌用。
【功效鉴别】桃仁、红花鉴别:
    ┌共同点:活血祛瘀:瘀血阻滞(为经、产、跌损瘀证常用)
    │
  桃仁│
    │   ┌桃仁──性平质润,兼能润肠、排脓、止咳:便秘、内痈、咳喘。
  红花│   │
    └不同点│
        └红花──辛散温通,优于祛瘀止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
红花,四川是一个比较主要的产地,称为川红花。
红花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长于通月经,也就是调经和止痛,在临床上,红花主要用于瘀血疼痛证。
从张仲景开始,把它作为一个调经的药单用,对于很多原因引起的妇科瘀血证,都使用。现在就是不管虚实,如果是瘀血,配伍活血化瘀的药,而且红花的用量比较重一点,是血虚的,也用红花,在一些补血调经的方,比如说四物汤这一类裡面也加红花,比如说桃红四物汤。对于妇科的瘀血证,用来调经的时候,它虚实都用。
《本草衍义补遗》说红花“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多用的时候,活血作用比较强,主要用于瘀血证,可能会达到活血化瘀,或者甚至于破血的效果,应该说它破血宜多用。如果作为养血的方当中,加少量的红花,补而兼通,就是“养血少用”。
红花基本的就是在通经和止痛方面,但是传统的记载当中,有一个特殊的应用,就是用于斑疹紫暗,加在凉血消斑,或者清热解毒的方当中,红花通过它活血化瘀,对于紫暗的斑疹有辅助的治疗作用,但是它离不开凉血解毒的药,单用这个作用也是不明显的。红花不是针对血热的,也不是针对热毒的,主要是针对瘀滞的。
=========================================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蔷薇科小乔木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 P. davidiana (Carr.)
Franch. 的成熟种子。前者全国各地均产,多为栽培;后者主产于辽宁、河北等地,野生。6~7
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收集果核,取出种子,潬后去皮,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
&&&&&&&&&&&&
本品苦泄散瘀,入肝经血分,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适于血分瘀滞较重者,此外,兼有润肠、止咳之功。
【功效】 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1.瘀血阻滞病证。本品味苦,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治瘀血蓄积之癥瘕痞块,常配桂枝、丹皮、赤芍等药用,如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须破血逐瘀,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药用,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药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2.肺痈、肠痈。取本品活血祛瘀以消痈,配清热解毒药,常用治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配大黄、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3.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故可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脾胃论》)。
4.咳嗽气喘。本品味苦,能降肺气,有与杏仁相似的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宜捣碎入煎。生品活血祛瘀力较强,潬后易去皮,除去非药用部分,有效物质易于煎出。炒桃仁偏于润燥和血,活血力缓和,多用于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分解成氢氰酸,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大量服用易引起中毒,故临床应用不可过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苦杏仁甙、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氨基酸、蛋白质、甲基甙及糖类等。桃仁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犬股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冠脉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桃仁提取物对动物肝脏表面局部微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使小鼠出血时间显著延长,山桃仁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延长;桃仁中45%的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桃仁中苦杏仁甙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此外,桃仁及苦杏仁甙有抗炎作用,桃仁水煎剂及提取物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炎、镇痛、抗过敏、保肝、利胆、抗肿瘤、兴奋子宫等作用。
  2.在炮制与药效方面。目前对桃仁去皮与不去皮,生用与炒用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桃仁与杏仁用途不同,桃仁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因此苦杏仁甙不应视为有效成分,而应视为毒性成分。生用由于保存了苦杏仁酶的活性,可使苦杏仁甙在水煎过程中或粉碎后水解成氢氰酸而挥发掉,从而降低其毒性;而桃仁皮虽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影响,但捣碎即可解决。动物实验也支持桃仁宜净制后捣碎生用的看法。
【功效鉴别】桃仁、红花鉴别:
共同点:活血祛瘀:瘀血阻滞(为经、产、跌损瘀证常用)
不同点:桃仁──性平质润,兼能润肠、排脓、止咳:便秘、内痈、咳喘。
红花──辛散温通,优于祛瘀止痛:癥瘕积聚,心腹瘀痛。
桃仁在活血化瘀药裡面是一个平性的药,不偏寒热,所以它对瘀血证在寒热的方面完全没有选择性,同时它每一个方面都有一定作用,虽然都不是很强。
在古方当中,桃仁在活血化瘀药当中,使用的频率是最高,有的人讲,桃仁在活血化瘀的方当中是“十处打锣七处在”,就是百分之七十的古方,都有这个药物使用。当然在现代方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丹参,因为心脑血管的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很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很严重的一类病,在心脑血管方面当代丹参有优势,所以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
==========================================益母草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的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通常在5~6月间花期采收。割取全草,切段,晒干。生用、酒拌蒸(或酒炙)后用或熬膏用。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清热,入心肝,行血分,活血调经,作用和缓,女科多用,故名益母草。
【功效】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
  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本品辛散苦泄,制后其性温通,主入血分,最善活血祛瘀而调经,为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名。可单用熬膏服,亦可与活血止痛、养血调经之品配伍;气血虚者,常与益气养血药同用。跌打损伤、胸痹疼痛等瘀血证,亦可选用本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消肿之功。临床既可单用,又可与利水渗湿之品同用。近代用治急性肾炎有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等多种生物碱,洋芹素、槲皮素等黄酮类,并含二萜类、挥发油、脂肪酸等。益母草煎
剂、乙醇浸膏及所含益母草碱对多种动物的子宫呈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紧张
度增加;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的冠脉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防治作用,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各阶段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血压;对犬实验性急性肾功衰有显著治疗作
用,对麻醉兔有利尿作用;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茺蔚子为益母草的果实。性味甘、辛,凉。归肝经。功能活血调经,疏风清热。常用于肝热目赤肿痛,或生翳膜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瘀血作痛。煎服,6~9g。或入丸、散。
【功效鉴别】丹参、益母草鉴别:
     ┌共同点:活血化瘀:血滞瘀阻(尤宜妇女经、产血瘀证)
     │
  丹参 │
     │   ┌丹参──活血之功胜。兼能凉血消痈:血热瘀滞。又能安神:热病烦躁昏迷。
     │   │
  益母草│   │
     │   │ 
     └不同点│
         │
         └益母草──兼能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益母草在妇科病很主要,尤其是在产后,帮助子宫的复旧这方面。就是有出血的它也能用,实际上是一个化瘀来达到了止血的效果。
另外,它能够利尿消肿,治疗水肿,不管肾性的、心性的,益母草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认为尤其是肾炎,急性肾炎引起的水肿,认为它效果更加可靠一些,这个是供参考。有的书上还说益母草能够解毒,或者治疗疮痈和皮肤瘙痒,其实它对湿热也有一定作用,但是不强,一般很少用。
益母草的药性是偏寒的,但是讲它用于瘀血证的时候,没有像丹参和郁金一样就说它比较适合于瘀热互结,这是因为益母草作为活血化瘀药使用时一般是要求炮製的,炮製往往是用酒制,加酒来炒,炒了以后,益母草的微寒的性质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只要是用的炮製品,可以完全不考虑它的药性,它是平性或者微微偏温的,它不是寒性的。只有生用的时候,把它作为利水消肿,或者有的时候作为疮痈肿痛的治疗药的时候,益母草好像才是偏于微寒的。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花和丹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