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伤疤痕4.5平方厘米的软组织脱落属于什么伤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与伤痛跌打丸相关的词条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摘要:伤痛跌打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伤痛跌打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规格每10丸重1.5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2次。禁忌孕妇、经期、哺乳期及出血过多者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服本药同时不宜服用人参及其制剂。3.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不宜长期服用。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理作用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最后修订于 23:52:15 426字 ]
相关词条:拼音:shāngtòngdiēdǎwán伤痛跌打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伤痛跌打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血瘀肿痛。规格:每10丸重1.5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2次。禁忌:孕妇、经期、哺乳期及出血过多者禁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服本药同时不宜服用人参及其制剂。3.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拼音:kèshāngtòngqìwùjì克伤痛气雾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克伤痛气雾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软组织扭挫伤。规格:40克(内含药液38毫升)用法用量:外用。取下帽,将瓶体上下振摇均匀后,揿压揿纽,距创面20厘米喷射于患处,一日2-3次。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本品为外用药,忌入口、眼及皮肤破损处拼音:fēngshīshāngtònggāo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FengshiShangtongGao标准编号:WS3-B-0714-91处方:风湿伤痛流浸17g颠茄流浸膏40g樟脑40g膏薄荷油60g冰片20g薄荷脑30g水杨酸甲酯30g制法:以上七味,风湿伤痛流浸膏系红茴香、虎杖、南五味子根、白瑞香(或了哥王)各100g,白芷、干姜、山柰60g,积雪草、骨碎补各40g,生草乌30g,粉碎成粗拼音:kèshāngtòngchájì英文:克伤痛搽剂药典标准:品名:克伤痛搽剂KeshangtongChaji处方:当归、川芎、红花、丁香、生姜、樟脑、松节油制法:以上七味,生姜切片,用70%乙醇浸渍48小时,滤过,滤液备用;红花、当归、川芎、丁香粉碎成粗粉,加入上述药渣,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拼音:shāngtòngshū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angTongShu标准编号:WS3-B-2878-98处方:生川乌生草乌枫茄花马钱子红花丹皮甘松官桂兜茶白芷丁香川芎木香降香干姜南细辛苏木高良姜薄荷脑冰片苯甲醇樟脑冬青油二甲基亚砜桂皮醛性状:本品为淡棕色的片状橡胶膏剂,气芳香。检查:含膏量照橡胶膏剂含膏量测定法(附录ⅠQ)测定,用氯仿作溶剂,每100cm2应不少于1.7g。其他应符合橡胶膏拼音:shāngtòngdǐng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angtongDing标准编号:WS3-B-1326-93处方:芙蓉叶50g徐长卿20g两面针20g朱砂根20g雪上一枝蒿20g薄荷脑15g樟脑25g肉桂油10g制法:以上八味,芙蓉叶、徐长卿、两面针、朱砂根、雪上一枝蒿等五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400g,静置拼音:diēdǎwán英文:DiedaWan跌打丸药典标准:品名:跌打丸DiedaWan处方:三七64g、当归32g、白芍48g、赤芍64g、桃仁32g、红花48g、血竭48g、北刘寄奴32g、烫骨碎补32g、续断320g、苏木48g、牡丹皮32g、乳香(制)48g、没药(制)48g、姜黄24g、醋三棱48g、防风32g、甜瓜子32g、枳实(炒)32g、桔梗32g、甘草48g、木通32g、煅自然拼音:jun1zhōngdiēdǎwán别名:跌打丸处方:当归1两,土鳖虫1两,川芎1两,血竭1两,没药1两,麻黄8钱,自然铜8钱,乳香8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1钱。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攻心。用法用量:跌打丸(《中医伤科学讲义》)。注意:忌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定(附录2页)。功能与主治: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十至十五岁一次半丸,十岁以下酌减。注意:孕妇及外出血过多者忌服。规格:每丸重7g贮藏:密封。治伤跌打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治伤跌打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规格:每丸重7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十至十五岁拼音:huóxuèdiēdǎwán活血跌打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活血跌打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规格:每5丸重1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禁忌:孕妇、经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高血压、心脏病拼音:zhōnghuádiēdǎwán英文:中华跌打丸药典标准:品名:中华跌打丸ZhonghuaDiedaWan处方:牛白藤76.8g、假蒟76.8g、地耳草76.8g、牛尾菜76.8g、鹅不食草76.8g、牛膝76.8g、乌药76.8g、红杜仲76.8g、鬼画符76.8g、山桔叶76.8g、羊耳菊76.8g、刘寄奴76.8g、过岗龙76.8g、山香76.8g、穿破石76.8g、毛两面针76.8拼音:guīhóng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uihongDiedaWan标准编号:WS3-B-0244-90处方:当归175g防风175g红花175g制天南星175g白芷120g三七50g黄瓜子100g制法: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红褐色的大蜜丸;味苦。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2页)。功能与拼音:hónghuā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HonghuaDiedaWan标准编号:WS3-B-2700-97处方:红花12g大黄21g枳实12g当归尾21g香附(醋制)21g青皮12g骨碎补(酒制)6g郁金18g陈皮12g白及12g莪术(制)12g蒲黄12g牡丹皮12g防风12g乌药12g三棱(制)12g续断12g川乌(制)12g五灵脂9g威灵仙9g砂仁6g木香6g赤芍12g田七6拼音:shāngkē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angkeDiedaWan标准编号:WS3-B-0540-91处方:大黄(酒炒)280g白芍(酒炒)140g地黄210g当归140g制川乌?40g香附(醋制)140g浦黄140g三棱(醋制)140g防风140g红花140g莪术(醋制)140g续断140g郁金140g五灵脂(醋制)140g乌药105g牡丹皮140g柴胡105g三七140g拼音:tiánqī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TianqiDiedaWan标准编号:WS3-B-2497-97处方:三七100g血竭50g赤芍100g大黄150g土鳖虫50g地黄100g当归(酒制)100g红花50g桃仁50g乳香(制)50g没药(制)75g泽兰75g苏木50g枳壳50g泽泻50g制法: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20g制成大蜜丸,即拼音:shénzhōu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ShenzhouDidaWan标准编号:WS3-B-2760-97处方:红茴香200g大血藤50g山{缰}根60g蛇葡萄50g刘寄奴30g紫金牛15g络石藤15g制川乌5g制草乌5g地耳草25g一支黄花5g半边莲25g南藤20g牛尾菜10g藜芦5g山药25g制法: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粉末加炼蜜160~170g制成小拼音:gǔlóushāndiēdǎwá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GuloushanDiedaWan标准编号:WS3-B-1300-93处方:南刘寄奴24g延胡索20g桂枝36g乳香12g骨碎补24g琥珀12g白芷24g高良姜24g续断24g牛膝24g香附24g补骨脂24g当归尾12g桃仁36g郁金20g自然铜(醋制)20g没药12g沉香12g莪术24g川芎24g泽兰24g红花24g木瓜24g杜仲24拼音:dúlìwán处方:栗不拘多少(取肉,焙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腰脚沉重,劳伤痛,脚气。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5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拼音:hēidòushénsǎn处方:黑豆半升(炒,取皮),川芎、当归、芍药、生地、姜、桂、甘草、蒲黄。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闪扑伤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童便和酒下。摘录:《病机沙篆》卷下拼音:pīdúdān《理瀹》:方名:劈毒丹组成:雄黄、盆消、冰片、麝香。功效:消肿定痛。主治:白蛇缠及蜈蚣、疯犬等伤痛。用法用量:点眼大眦。1茶时即消肿定痛,3日愈。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拼音:jīngmǐtáorénzhōu《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粳米桃仁粥:处方:粳米70克桃仁3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功能主治: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用法用量:上二味煮粥,空腹食用。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圣惠》卷九十六:方名:粳米桃仁粥组成:粳米2合,桃仁1两(去皮尖双仁,研)。主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用法用量: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水飞二钱,硫黄三钱,各研极细。先将硫黄化开,次入麝香、劈砂二味,离火拌匀,在光石上摊作薄片。治病时将药安患处,以灯火点着,等到火灭,连灰罨在肉上。又法加樟脑钱半,如前法制成硫朱锭备用。用治风寒湿痹、伤痛、脘腹寒痛等症。近代有以制硫黄六钱、朱砂细粉五钱制成灸锭。安于穴位上,每月一粒,年老体弱及儿童用半粒。《本草纲目拾遗》丹药火条:“真麝香一钱,劈砂水飞二钱,好硫黄三钱,各研极细。先将硫黄化开,次入麝状:根肉质,呈块状;支根圆柱形或略带圆锥形。不易干燥,干后质较疏松,暗褐色,表面不平坦,呈剥裂状。化学成份:根含生物碱、鞣质、淀粉、熊果酚甙。功能主治:止血,消肿,定痛。治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筋骨伤痛。①《南京民间药草》:治吐血。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止血镇痛。止吐血,因伤咯血,衄血,肺病喀血,镇咳。外用止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捣敷。附方:治筋骨伤痛:鲜土三七根四、五条。洗去泥沙名。是指以眼部受钝器撞伤后,胞睑肿胀,瘀血内停,色呈青紫,疼痛难睁为主要表现的眼病。病因病机:《证治准绳·杂病》:“偶被物撞打而血停滞于睑睥之间,以致胀痛也,缓而失治,则胀入珠内瘀血灌睛。”症状:症见胞睑青紫肿胀疼痛,甚而肿如覆杯,睑重难睁,重者瘀血可渗入另侧胞睑内,使呈青紫色。治疗:初伤宜冷敷以止痛止血,血止后可改热敷以活血消瘀,内服外敷七厘散或内服桃红四物汤。外敷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等。触按有骨声。断端有移位者,麻醉下手法整复,或持续牵引复位;若有碎骨,宜双手按摩碎骨,推拿复位,并给予固定。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托法复位,并绷带固定。《伤科补要》:“其骱名曲瞅,自肘至腕,有正辅二根,其在下而形体长大连肘尖者为臂骨,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转骨,叠并相倚,下接于腕骨。其骱若出,一手捏住骱头,一手拿其脉窝,先令直拔下,骱内有声响,将手曲转,搭着肩头,肘骨合缝,其骱上矣。”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跌打丸,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服补筋丸,并用五加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外敷宜用栀乳散。若肿消痛减后则可选服补筋丸。》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宜用手托法复位,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并可配合针灸治疗。忌咬硬物及大张口。》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宜用手托法复位,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并可配合针灸治疗。忌咬硬物及大张口。t曲?骱出为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肘关节脱臼。又名手臂出臼、肘骨出臼、臂骱落出。出《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因跌仆、扭撞所致。可分为前、后脱臼,以后脱臼为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及弹性固定。前脱臼多并发肱骨髁部骨折、肘关节呈过伸位;后脱臼肘关节呈半伸屈位。治宜牵推或手翻托法复位,并绷带固定。内服复元活血汤,或七厘散、跌打丸,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服补筋丸,并用五加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宜用手托法复位,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并可配合针灸治疗。忌咬硬物及大张口。颊车蹉、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下巴脱落等。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脱,前者下颌歪向健侧,后者下颌向前下脱垂,影响闭口、言语及咀嚼,并常流涎。宜用手托法复位,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肝肾气血虚损者可服十全大补汤,或六味地黄汤;外伤者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跌打丸等。并可配合针灸治疗。忌咬硬物及大张口。拼音:shǒuwàngǔtuō英文:dis手腕骨脱为病名。即腕骨脱位。见《疡医准绳》卷六。又名腕骱骨脱出。因跌仆、扭坠所伤,易发生于月骨,局部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重者拇、食、中指感觉异常。宜手法整复,给予固定。内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或跌打丸,用栀乳散外敷,海桐皮汤外洗,配合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自动或被动之腕关节功能锻炼是重要的。拼音:zhǐbōtuīná英文:Finger-splashingmassage指拨推拿是在穴位上进行手指平推和扣拨法以治疗伤痛病症的一种推拿方法。指拨推拿的特点:指拨推拿的基本特点是“以痛为腧,不痛用力”。指拨推拿的操作:施术时,先让病人指明痛点的所在部位,医者一手用手指指腹按住痛点,另一手握住病人的肢体作拔伸、旋转等活动,或嘱病人作弯腰、抬腿、踏步等动作。直至痛处由疼痛转变为按压不痛或稍党疼痛时在特定的季节里多发或病症恶化的疾病称为季节病。产生气象病的天气和气候因素主要有气压、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激烈变化,雨、雪、雷电、冰雹等天气现象,以及季节转换等,这些因素引起人体调节机能紊乱,产生种种身心不调而导致疾病。除此之外,灰尘和硫氧化物等大气污染也会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较典型的气象病有伤痛、风湿病、神经病、心肌梗塞、血栓、支气管哮喘、急性阑尾炎、胆结石、感冒、脑溢血、肺癌等。nang剂型:胶囊剂:每粒装0.45g。通迪胶囊的主要成份:三七、紫金莲、大青木香、七叶莲、鸡屎藤、细辛。通迪胶囊的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散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经络阻滞所致的癌症疼痛,术后疼痛,跌打伤痛,肩颈痹痛以及胃脘疼痛,头痛,痛经等。通迪胶囊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剧痛时可加服1粒。注意事项:1.肾功能不全者慎用。2.孕妇忌用。3.其他:通迪胶囊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定期复查肾功:香砂灸即硫朱灸。硫朱灸为灸法的一种。又称香砂灸。见《本草纲目拾遗·卷二》。其法用麝香一钱、劈砂水飞二钱,硫黄三钱,各研极细。先将硫黄化开,次入麝香、劈砂二味,离火拌匀,在光石上摊作薄片。治病时将药安患处,以灯火点着,等到火灭,连灰罨在肉上。又法加樟脑钱半,如前法制成硫朱锭备用。用治风寒湿痹、伤痛、脘腹寒痛等症。近代有以制硫黄六钱、朱砂细粉五钱制成灸锭。安于穴位上,每月一粒,年老体弱及儿童用半粒。(片仔癀)。片仔癀为明末京都太医秘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组成: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剂型:丸剂,每丸3g;胶囊剂,每粒0.3g。用法用量:一至八岁每服0.15~0.3g,八岁以上每服0.6g,一日2~3次。外用,冷开水调化,涂敷患处(创口上忌涂)。功能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耳炎,眼炎,牙龈肿痛,咽喉肿痛,乳蛾,烫伤烧伤,金疮伤痛,挫伤扭伤,蜂蛇咬伤,疔疮,无名肿毒等。党参15g,白芍15g,生地9g,淮山15g,黄耆9g,酸枣仁9g,三七3g,醋元胡6g,制乳香4.5g,制没药4.5g,朱茯神9g,远志6g,甘草3g,双钩藤9g。功能主治宁心安神,益气镇痛。主重伤痛极,夜寐不安。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本方用琥珀、远志、酸枣仁、茯神安神宁心;双钩藤平肝止痉;“心藏神”,心主血脉,神赖气血濡养,党参、黄耆、淮山、生地、白芍、甘草补气补血;莲子养心补肾,益十二经脉粗硬毛,边缘有3-5浅裂。花1-2朵腋生或成下垂的总状,长达25cm,花大,直径约7cm,紫蓝色,渐变白色;小苞片2,佛焰苞状。蒴果卵球形,先端急骤收成一长喙,成熟时由喙部开裂,形似老鸦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低山、平坝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性味:味甘;辛;性平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初起;跌打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摘录:《中华本草》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绢丝状毛,有时几无毛;叶柄长5~8毫米,稍有丝状毛。伞形花序腋生,有花4~6朵;花小,淡黄色;花被6裂;花梗长4~8毫米,有2腺体。浆果卵状球形,长约1厘米,熟后红色,花被管漏斗状,宿存。花期秋季。生境分布:野生于灌丛中。性味:性热,味辛涩。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络,止血。治风湿痹症,跌打伤痛,刀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摘录:《*辞典》、皮肤等,望形是观察身体的外形,以测知肌肉、骨骼、皮肤状况的诊断方法;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望态是观察身体的动态,如体位姿势及活动能力等的诊断方法。从望形态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阴阳邪正的消长,以及病势的顺逆和邪气之所在。因为人体是内外统一的整体,可以通过体表了解内脏的变化。从望形态不但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五脏的虚实、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otòngtiē药品说明书:组成:含独一味、水柏枝、莪达夏、水牛角等。功效: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应症: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用法用量:将药垫塑料薄膜揭除,将小管溶液均匀涂在中间药垫表面,敷于患处。每贴敷24小时,急性期一贴一疗程,慢性期5帖1疗程。注意事项:过敏型体质患者可能有胶布过敏或药物接触性瘙痒反应。遇此,贴用被短柔毛,边缘具整齐的小锯齿;基出3脉,侧脉3-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成腋生聚伞花序;萼裂片5;雄蕊5;于房无毛,1室,柱头2,被毛。核果近球形或卵状球形,长2.5-3mm;果柄被柔毛。花期4-7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山谷或灌本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功能主治:止血;止痛。主外伤出血;跌扑伤痛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摘录:《中华本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雪见草的根。4~6月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荔枝草条。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凉,味苦辛,无毒。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消肿。治吐血,衄血,崩漏,跌打伤痛,腰痛,肿毒,流火。《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活血凉血,消痈肿,止吐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7钱,外用:捣敷。附方:①治吐血:雪见草根四、五钱至一两,猪瘦肉二至四两。同煮汤,口服。②治崩漏:雪见草拼音:chéngyúnpéng程云鹏(1585-约1670年)明末清初医生。字凤雏,号香梦书生。歙县(今属安徽)人,寄籍江夏(今湖北武昌)。少攻举子业,因母亲及妻女相继病死,伤痛之余,乃发家藏医书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夜诵读,遂通医术而悬壶业医。行医二十余年,著述甚富,有《灵素微言》、《脉覆》、《伤寒答问》、《医贯别裁》、《医人传》、《慈幼筏》、《种嗣玄机》等七种。唯《慈幼筏》得门人成聘梓行于清康熙拼音:jiǎngxīcéng蒋希曾清代医家。字啸渔。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初习儒,咸丰三年(1853年)弃儒从戎。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行医三十余年,有感于时医或以伤寒之法治温热病,又江、浙、闽、广医家积习喜凉畏热,或一遇吐血则谓之痨病而滥用滋阴等等,深恶其非。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花蕊石饮片:炮制:花蕊石:洗净,干燥,砸成碎块。煅花蕊石:取净花蕊石,照明煅法(附录ⅡD)煅至红透。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经。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用法与用量: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贮藏:置千燥处。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铜4两(研细),蜜陀僧4两(研细),白矾12两,麒麟竭1两(细研),没药1两(细研),乳香1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主治:骨折,跌打损伤,疼痛,牙疼。用法用量:凡伤折用1丸,入少油火上化开,涂伤痛处,以油单护之。其甚者,以木板夹之,更取1丸,分作小丸,热葱酒送下,痛即止。如药力尽,再觉痛,更1服,痛止即已。骨折者两上便安。牙疼甚者贴之即止。制备方法:新鼎中先熔脂,次下蜡,出鼎于冷处,下蜜陀僧芷24g,赤芍24g,连翘24g,白及24g,白蔹24g,木鳖子24g,乌药24g,肉桂24g,五灵脂24g,穿山甲24g,两头尖24g,羌活24g,透骨草24g,槐枝12厘米,桃枝12厘米,桑枝12厘米,柳枝12厘米,香油1240g,炒黄丹620g,乳香30g,没药30g,麝香0.5g,苏合香油6g。制法:制成膏药。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气血凝滞,筋骨伤痛。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中医外伤科学》(或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患者在长期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下,表现为情绪抑郁,对所遭遇到的精神因素,虽时过境迁,仍有触景伤情的体验。在沉痛体验的影响下,情绪表现低沉、抑郁,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对遭受的不幸,常不断涌现在患者的脑海中,甚至在梦境中亦反映出来,可有明显的自卑、自责或自罪妄想,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患者虽然愁眉苦脸、悲伤痛绝,而言语和动作并未减少,常反复倾诉内心的痛苦,坐卧不安。(或持续性)反应性精神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患者在长期的精神因素的作用下,表现为情绪抑郁,对所遭遇到的精神因素,虽时过境迁,仍有触景伤情的体验。在沉痛体验的影响下,情绪表现低沉、抑郁,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对遭受的不幸,常不断涌现在患者的脑海中,甚至在梦境中亦反映出来,可有明显的自卑、自责或自罪妄想,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患者虽然愁眉苦脸、悲伤痛绝,而言语和动作并未减少,常反复倾诉内心的痛苦,坐卧不安。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中药;方剂;血管新生;综述血管新生(血管生成)是指在原有的血管上萌芽毛细血管(芽生)或在原有的血管中纵向分隔(非芽生)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的血管生成见于月经期中的子宫内膜、排卵后黄体以及创伤愈合等过程中;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出现在慢性炎症与纤维化、肿瘤生长与转移等过程中。通过基础研究,血管生成的机制已被逐渐揭示:缺血、缺氧、炎症及物理化学刺激等条件的存在是激活血管新生的必要条件,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生长因子在血管新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中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生长因子是VEGF。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VEGF的两种受体,VEGFR1(Flt-1)与VEGFR2(Flk-1),而在血管生成中最重要的信号转导是由VEGF与VEGFR2(Flk-1)相互作用介导的。通过系列的作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抗凋亡和存活。新生血管仅由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很高缺乏稳定性。Ang中的Ang1能与内皮细胞膜的受体Tie 2相互作用,转导血管成熟的信号,募集平滑肌细胞和外周细胞,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使新生血管逐渐成熟。此外,如整合素(intergrin)、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等细胞粘附分子也参与了新血管的形成与稳定。正是对以上血管新生机理的认识,肿瘤、缺血性心肌病和外伤等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展现出了诱人的前景。与此同时,对这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尚未完成,但血管新生机制揭示无疑为我们研究防治肿瘤、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提供了一条研究思路。笔者将有关中医药与血管新生研究的文献做一综述。  1 中药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1.1 人参 人参皂苷Rg3是从中药中提取的一个单体成分。倪氏等[1]采用细胞培养和药物干预方法探讨中药20(R)-人参皂苷Rg3(Rg3)对肺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Rg3对A549细胞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1×104 mol/L的Rg3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CM诱导的内皮细胞,Rg3对其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Rg3浓度为3×106 mol/L,持续作用120 h后,A549细胞凋亡明显。Rg3对A549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提示其可能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发挥作用的。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到Rg3可使CM诱导的内皮细胞核膜缺损,染色质分散成若干小块,核仁萎缩,细胞间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Rg3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可能是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之一。人参皂苷Rg3在体内、外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细胞生长的机制是多方面的,除了影响细胞的增生、凋亡等因素外,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培养生长环境以及机体内神经、体液的调节等都与其有密切关系。陈氏等[2]为了研究人参皂苷20(R)-Rg3对肿瘤血管生长调控因子(VEGF,bFGF,MMP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进行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304细胞株培养、10-6 mol/L Rg3药物干预72 h,采用免疫组化、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上述因子蛋白表达阳性率和灰度变化以及A549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Rg3干预后,A549细胞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VEGF、Flt、KDT以及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内皮细胞VEGF、Flt和KDT蛋白阳性表达的灰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基因芯片差异性表达显示其中14个基因下调,10个基因上调。并得出结论:Rg3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长调控因子蛋白表达,通过不同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辛氏等[3]通过黑色素瘤实体瘤模型、MTT法观察Rg3对B16黑色素瘤的生长作用,采用新生血管计数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Rg3对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Rg3各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Rg3肿瘤组周围的血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体外实验中,MTT法见Rg3抑制B16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其IC50为(7.76±0.46)mg/L,并且Rg3可阻滞B16黑色素瘤细胞于G0/G1和S期,使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Rg3抑制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及阻滞肿瘤细胞进入分裂期来发挥作用的。  1.2 葛根素 茅氏等[4]探讨了葛根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鸡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AGEs均可明显促进CAM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大、中剂量葛根素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得出结论认为,葛根素对AGEs诱导的CAM新生血管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3 灯盏细辛 灯盏细辛被广泛用于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治疗。周氏等[5]从抗癌的角度研究灯盏细辛的抗癌变效果并动态观察其对癌血管生成的影响。用αSalley法诱导金黄地鼠颊囊白斑癌变,以灯盏细辛干预,采用墨汁灌注图像分析、微血管树脂铸形、a-SMA免疫组化染色及组织病理对照等多种方法联合动态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灯盏细辛组较模型组白斑癌变率下降1倍,正常细胞率是模型组的近4倍。a-SMA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血管面积与血管密度比值两组间相比,P&0.05,但树脂微血管铸形显示形态和空间构筑近似于空白对照组。并得出结论,灯盏细辛有确切的防止白斑癌变的功效。该药对白斑癌变过程中的血管增生和扩张无明显影响,但对血管构形、空间配置和血管壁的完整性有保护作用,可能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发挥抗癌功效的“良性血管生成”基础。  1.4 红景天 有学者研究中药红景天对血管新生过程中的关键受体Flt-1和Tie-2影响做了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实验研究,并观察到,红景天组大鼠心肌的Flt-1和Tie-2表达明显增加,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有学者用红景天与绛香做实验研究,红景天能降低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提示红景天和绛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平衡,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不但促进促血管新生的因子表达,而且降低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表达,从而使血管生长各因子的平衡向促进血管新生的方向发展[7]。  2 方剂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2.1 参麦注射液 尹氏等[8]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其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与SMMC277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能抑制牛内皮细胞迁移,并可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并得出结论认为,参麦注射液能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其抗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同时也说明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2.2 麝香保心丸   有学者对麝香保心丸促血管新生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鸡胚CAM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EGF、bFGF并表达其mRNA。在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中进一步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对整体动物的血管新生作用[9]。  2.3 当归注射液   杨氏等[10]探讨当归注射液对鸡胚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当归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促进鸡胚CAM血管生成的作用,但药效低于EGF对照组。  3 中医治法与血管新生  3.1 祛风通络法 双龙丸是由蜈蚣、全蝎、地龙3种中药按比例组成的复方,具有搜风通络、破瘀散结等功效。杨氏等[11]应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AMI)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AMI大鼠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量以及缺血心肌VEGF和bFGF的表达,RT-PCR法检测缺血心肌VEGFmRNA和bFGFmRNA的表达来探讨双龙丸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和分子学机制。结果双龙丸大、小剂量组各期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数均比AMI对照组增多。表明双龙丸具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6.72 g/kg)应用对VEGF、bVEGF及其mRNA均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也反映了中药作用位点的多样性。  3.2 益气活血法 根据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气虚血瘀贯穿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因此,益气活血法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治法。韩氏等[12]观察了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局部新生微血管数微血管密度,以较特异和敏感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标记微血管,用新生血管数(MVC)、微血管面密度(MVD)来反映血管新生强度。实验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能促进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CD34的蛋白表达,其MVC、MVD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这表明益气活血方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部的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冠脉侧支循环,这为本方临床防治心梗后心室重塑提供了依据。实验还发现中药组存在量效关系,大剂量组促血管新生作用十分明显;而小剂量组有一定的作用倾向,其MVC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小剂量组MVD虽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雷氏等[13]通过制备鸡胚CAM模型,探讨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CAM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黄芪与当归按5∶1配伍后,在血管生成表现以及血管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其它配比组,具有较好的促进CAM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表明当归补血汤原方配比为最佳组合。
相关内容:
【关键词】妇科彩超检查 女性盆腔内生殖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卵巢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上述4支血管除卵巢动脉外,其余均来自骼内动脉的前干。各部位的静脉均与同名动脉相伴,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相互吻合。女性内生殖器的供血主要来自子宫与卵巢动脉。 一、子宫血管血流特征 正常子宫动脉管径较细,约0.42±0.06cm,二维图像上难以显示。彩色多普勒:在子宫颈旁做纵或斜行扫查时,显示子宫动脉升支呈红色,降支呈蓝色。弓形动脉彩色血流在桨膜面显示更为清楚。弓形动脉在孕7周后检出率为100%,呈舒张期中速血流,其血流速度及RI均低于子宫动脉。螺旋动脉孕5周检出率为82%,孕6周为84%,孕7周为100%,妊娠早期位于子宫内膜基底面,为低阻、高舒张期血流特征,RI低于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动脉随心动周期发生颜色的闪动,静脉不随心动周期发生颜色的变化。妊娠期子宫动脉分支增多,着床部位彩色血流束明显增加。脉冲多普勒:子宫动脉在非妊娠期和早孕期,呈现为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持续低速的高阻力低舒张成分频谱,增值期RI0.80,黄体期RI0.84±0.06随孕周增长子宫动脉的RI指数逐渐下降。早孕期RI0.85~0.87,中晚孕期RI0.64~0.66。 二、卵巢动脉血流特征 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从卵巢门进入卵巢的血管,并可见卵巢内彩色血流呈星状或放射状分布,经阴道超声检出的卵巢血流明显高于经腹部扫查。卵巢动脉血流随月经周期中促卵饱素、促黄体素、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亦发生周期性改变。月经期卵巢内动脉频谱呈现高阻抗低舒张期或无舒张期成众卵泡期频谱出现舒张期成分,RI约在0.50左右;黄体期频谱呈中振幅低阻抗型,RI在0.44±0.09左右。妊娠期黄体血流非常丰富,彩色多普勒显示彩色血流束明显增粗,并有融合;频谱显示振幅加大,舒张期血流更加丰富,阻力指数变小。这种妊娠黄体血流可持续10周,以分泌足够的黄体酮,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如果黄体血流缺乏,妊娠将难以进行。10周后,黄体功能逐步由胎盘代替。 三、滋养层周围血流 滋养层周围血流实质为腔隙性血液循环,即孕卵着床处,叶状绒毛侵蚀底蜕膜形成绒毛间隙,间隙内充满由扩张的螺旋动脉向此供应的流动血液。母体动脉血在进入滋养层绒毛间隙后,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明显降低,以保证绒毛充分从血池中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物质交换。这种受精卵着床局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形成了具有特异性的滋养层周围血流,它是早孕成功的有力证据,对过期流产、异位妊娠、妊娠滋养细胞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亦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妊娠时,在妊娠囊外原始胎盘基底部可探及滋养血流,表现为暗带内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显示低阻动脉血流频谱,峰值0.22±0.06m/s,RI0.40±0.02静脉血流频谱平均流速0.02~0.05m/s。 四、胎儿的血流 (1)胎儿头颅血管:在标准双顶径测量平面,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胎儿大脑前、中、后动脉,显示整个Willis环。孕9周后全部胎儿均可侧到脑动脉血流,孕12周时极少数脑动脉出现舒张期血流。随胎龄增长S/D比值递减,脑血管阻力下降。在妊娠毒血症及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S/D比值及Pi均见明显降低。
相关内容:
作者:韩宇, 洪流, 吴开春, 乔泰东, 陈峥, 樊代明 【关键词】 GNSNPKS;,胃癌;,结肠癌;,免疫组化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管特异结合短肽GNSNPKS受体(GNSNPKSR)在胃癌和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NSNPKSR在胃癌和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化程度。结果: GNSNPKSR在高、 中、 低度分化胃癌的血管中表达率依次为12/18 (67%)、 17/23 (74%)、 22/24 (92%); 在高、 中、 低度分化结肠癌的血管中的表达率依次为3/16(19%)、 5/21(24%)和7/23(30%)。GNSNPKS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 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结论: GNSNPKS与胃癌的血管特异结合, 可作为肿瘤血管抑制治疗的靶向载体。  [关键词]GNSNPKS; 胃癌; 结肠癌; 免疫组化  自从Folkman等[1, 2]认识到新生血管的重要作用, 提出“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观点后, 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即肿瘤血管抑制治疗应运而生。肿瘤血管抑制治疗具有协调的优点: 首先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 血管内皮细胞是药物经静脉途径首先到达的部位, 血管内皮细胞全部暴露在血液中, 药物不需渗透就能直接发挥作用, 无需进入癌细胞内部或通过血脑屏障即可到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达到药物量小而高效[3]; 其次不易产生耐药性: 由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仍属于正常的体细胞, 基因稳定, 异质性小, 不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4]; 更为重要的是, 在不同的组织和肿瘤中,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同。特别是肿瘤血管表达着的特定表面分子为肿瘤治疗提供了特异靶点[5-7]。环行七肽GNSNPKS 为本实验室通过建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人胃癌肾包膜下移植瘤模型, 体内筛选噬菌体环行七肽库得到的与胃癌血管特异结合短肽[8]。已证实, GNSNPKS多肽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能力较其他对照细胞LoVo、 Eca109、 HepG2明显增强[8]。但目前为止, GNSNPKS受体(GNSNPKSR)在胃癌及其他肿瘤中的表达分布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对GNSNPKSR在胃癌和结肠癌血管的表达进行了初步检测, 旨在探讨GNSNPKSR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65例胃腺癌, 60例结肠癌和12例正常胃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取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 手术日期年, 术前患者未经放疗或化疗, 且已明确病理诊断。标本中男105例, 女32例, 年龄在23~84岁。  1.2 主要试剂 噬菌体呈现GNSNPKS、 HRP标记抗M13单克隆抗体(mAb)、 鼠抗人CD31 mAb、 SP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Santa Cruz公司。  1.3 免疫组化染色 实验采用常规SP法(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9]。每次染色设置CD31阳性对照, 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判定: GNSNPKS, CD31以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和胞浆呈棕色染色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 检验, 不同肿瘤分期的MVD值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AVOVA)。  2 结果   GNSNPKS特异结合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GNSNPKSR在51/65例(78%)胃癌组织中表达, 包括12例(67%)高分化胃癌组织, 17例(74%)中分化胃癌组织(图 1A)和22例(92%)低分化胃癌组织(图1B)。15/60(25%)例结肠癌组织可见GNSNPKS阳性染色, 包括3例(19%)高分化结肠癌组织, 5例(24%)中分化结肠癌组织(图1C)和7例(30%)低分化结肠癌组织(图1D)。鼠抗人CD31 mAb被用作阳性对照(图1E)。GNSNPKSR在12例正常胃组织中皆为阴性表达(图1F)。如表1所示, GNSNPKS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P005), 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
相关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血管; 出血; 止血方法   论文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大血管损伤后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方法:41例患者不同类型的大血管出血,在不同部位分别采用外控法,内控法和内外控制法进行止血。结果:1例枪伤病人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颈总动脉损伤者第19天再次大出血死亡;2例腘动脉损伤病人截肢;其余37例病人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这些方法灵活处理大血管出血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Abstract] AIM: To increase the remedy rate and decrease the disability rate after great vessels injury. METHODS: Different types of great vessels hemorrhage in 4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xterior, interior, exterior and interior control method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espectively. RESULTS: 1 gunshot wound patient died from renal failure. 1 commom carotid artery injury patient died from rebleeding after 19 days. Two patients whose popliteal arteries were injuried were amputated. And other 37 patients obtained satisfied treatment effects.CONCLUSION: Smartly adoptting these methods to treat the great vessels hemorrhage might obtain favourable clinical effects.  [Keywords] hemostasis method 临床上因外伤,刀伤,枪伤,手术中误伤大血管造成大出血并不少见,损伤后病人情况较紧急,医生止血的方法可各有不同,治疗后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自1983年6月至2004年12月遇到大出血41例,经抢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在手术处理血管损伤大出血病人所采用的止血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男31例,女10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年龄35岁;  1.2损伤血管及受伤原因:颈总动脉裂伤1例(刀伤);颈内静脉裂伤2例(刀伤);锁骨下静脉裂伤1例(医源性);腋动、静脉断裂伤2例(刀伤);腹主动脉裂伤1例(刀伤);肾静脉断裂1例(医源性);髂内动脉裂伤2例(刀伤1例、医源性伤1例);髂内静脉裂伤2例(刀伤1例、医源性1例);髂内动、静脉断裂伤1例(枪伤)髂腰静脉裂伤1例(医源性)臀上动、静脉断裂4例(刀伤);髂外动脉裂伤1例(刀伤);髂外静脉裂伤4例(刀伤2例,医源性2例);股动脉裂伤2例(刀伤);股静脉裂伤4例(刀伤3例,医源性1例);股动、静脉断裂伤1例(刀伤);股深动脉第一穿动脉断裂1例(医源);股深动脉第二穿动脉断裂伤2例(医源性);腘静脉断裂伤6例(车祸4例,石块砸伤1例,枪伤1例);腘动脉断裂伤2例(砸伤1例,车祸1例);  1.3修复的类型:血管结扎8例;直接缝合修复21例;补片修复1例;端-端缝合3例;血管桥接8例;  2 控制出血的方法:  2.1外控制法:多用于四肢。①一带法:多用于动脉出血,于出血部或肢体的近侧用止血带环扎阻断血运,再在出血部位处理出血点,安全,视野清楚,便于操作。②双带法:多用于静脉损伤出血或动、静脉同时损伤出血,如果只用一根止血带,出血点以远的血液还会不时的流到伤口内造成视野不清楚,如在伤口远近侧各捆扎一止血带,可以方便的处理破裂的伤口。  2.2内控制法;该方法使用于腹腔内血管损伤的处理。①、压迫法;用于腹腔动脉或静脉损伤的出血,在肠系膜血管较多不便于用橡皮片控制出血的情况下,可以先用纱布巾压迫出血局部,再在出血的上、下端用无菌绷带横向压迫(垂直于血管),在逐渐去除压迫出血点部的纱布巾,出血可停止或减少,此时可用血管钳或无损伤的腔静脉钳两把夹住出血点,试行松开出血点两侧压迫的绷带,观察钳夹是否有效,如有效可以完全松开,恢复血供,以免心脏供血不足,此后可松开但不离开下方的腔静脉钳,观察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可重新夹上,再用第三把腔静脉钳从第二把的下方夹住,松开第一把腔静脉钳,缝合破裂口时可松开第二把腔静脉钳,待破口缝合完毕后,试松第三把钳,如无出血可取出,如有出血可再次夹紧,加针缝合,到完全不出血为止。②、橡皮条双环阻断法:较适用于髂总动、静脉到腹股沟韧带以上的范围出血,可在出血点压迫止血后,于出血点的上下解剖出动、静脉血管,用橡皮引流片两次环行绕过,阻断血流后钳夹橡皮条防止回缩,两阻断间如无侧枝血管,出血可完全停止,如有侧支出血可明显减少,如能看到出血点可直接钳夹结扎即可,如果难以看到分支,手术者可用一手捏住出血口,压扁血管,在助手的帮助下分离出侧支并予以结扎或阻断即可从容的处理出血伤口部位。③橡皮条环扎+压迫阻断法:该方法适应于髂总至股动、静脉部位的大血管出血,在压迫出血部位的同时,先解剖出出血侧的髂内和髂外血管,用橡皮条穿过两圈阻断血运,近侧的大血管用未打开的无菌绷带卷与血管垂直压迫下腔或髂总血管,即可放松出血点处处理出血部位。
相关内容:
关键词: 妇科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我院妇产科于年收治3例外阴的软组织肿瘤,其中2例行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手术切除标本常规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μm连续切片,除HE染色外,又进行了数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其中1例取少量新鲜瘤组织迅速放入2.5%缓冲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3例均取得随访结果。3例女性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主要临床特点如表1。  病理检查:其中2例行冷冻切片检查,3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例取少量新鲜瘤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肿物表面光滑,有一层菲薄的纤维性包膜。肿物剖面粉红,隐约可见微细血管,质地韧。镜下观察:呈疏松网状或不规则裂隙状,细胞成分较稀少,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故首例冷冻报告为“软组织肿瘤,倾向良性”。石蜡切片光镜观察,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是小到中等大小的薄壁血管散布于肿瘤之中,血管腔扩张,内含血液。另一种为血管周围散在分布的短梭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间质细胞。间质细胞有的围绕血管密集排列,有些则疏松散布于血管之间,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胞质粉染丰富,有些区域胞质界限不清(图1),基质有不同程度水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内短梭形或卵圆形间质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部分细胞可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肌特异性肌动蛋白,但较弱,而肿瘤内小血管壁却呈强阳性表达。3例肿瘤内间质细胞均未表达结蛋白和S-100蛋白。电镜见间质细胞核膜较薄,核有不规则凹陷,染色质均匀分布,偶可见小核仁。胞质中散在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以及少量成束的肌微丝,细胞外基质中散在胶原纤维,提示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且为良性肿瘤细胞(图2)。  病理诊断:3例均诊断为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术后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  讨论:女性外阴软组织肿瘤少见,而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 aMF)则更为少见。1992年,Fletch-er等〔1〕首次报道了这种发生于女性外阴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软组织肿瘤。此后,文献已陆续报道约60余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发病比较隐匿,常常是患者无意中发现外阴肿物,病程数月至数年,一般无疼痛。肿物大多位于大阴唇和外阴区,临床常诊断为前庭大腺囊肿、外阴囊肿或外阴肿物,也偶见该肿瘤发生于男性腹股沟阴囊部的报道〔2〕。本病很少能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肿物局部切除可治愈,一般不复发。但最近有1例报道术后两年复发,并出现粘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成分,诊断为血管肌纤维肉瘤(angiomyofibrosarcoma)〔3〕。该肿瘤在大体、冷冻切片镜检及常规切片下均较有特征。肿物剖面为粉红实性,无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取材时有如切割橡皮或海绵。冷冻切片下,组织结构稀疏、其间散在少量短梭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如不结合大体所见,与粘液瘤、脂肪源性肿瘤或神经鞘膜源性肿瘤较难鉴别。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发生在外阴的较为部位特异性软组织肿瘤,实际工作中需要与另一种外阴特异性肿瘤“侵袭性血管粘液瘤”进行鉴别。侵袭性血管粘液瘤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外阴,肿物往往比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大,一般直径大于5 cm,肿物与周围组织之间无明显包膜,呈侵袭性生长方式,肿瘤的构成成分除可见散在的厚壁小血管外,间质主要为大量粘液样物质,其中散在较多短梭形和星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临床上较难完全切除干净,约有30%病例在初次手术切除后2年内复发,但不发生转移。表1 3例女性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主要特点病例年龄   (岁)月经周期病程发生部位肿物最长径   (cm)临床诊断手术方式随访时间   (月)152闭经2年2个月大阴唇3.5囊肿肿物局切18       加扩大切除253正常2个月大阴唇2肿物肿物局切17345正常1年大阴唇4皮脂腺囊肿肿物局切6
相关内容: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得脑血管病时的预防,即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一级预防的对象是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而尚无症状的患者。主要是防发病。个体只存在一种或几种危险因素而没有脑血管病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危险因素不可干预外,对可治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血液高凝状态等进行干预和治疗。在一级预防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1高血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因为,大约5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高血压引起颅内微动脉和小动脉闭塞所致。大宗临床双盲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率密切相关,抗高血压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性。 控制血压时应避免降压过度。在年轻的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早期诊断及血压控制在130/90mmHg水平,可以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危险,特别是,控制血压对患者产生的有利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重要。在老年患者中,治疗收缩期与舒张期联合性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都显示,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一个有数万例患者的大型抗高血压药物试验结果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总的和致命性的脑卒中相对危险都显著下降。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显示,不含噻嗪类利尿药的治疗方案与含噻嗪类利尿药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了。高血压最佳治疗随机试验对近两万例患者,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非洛地平及其他四种药物以使舒张压达到目标值,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与基础值比显著下降,血压低于142/80mmHg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的危险最小。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更加积极地控制收缩压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另外,通过临床研究,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27%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要归咎于血压未能得到控制。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的情况已经表明,可以降低中老年人脑卒中的危险性。例如,应用噻嗪类利尿药、阿替洛尔25mg或利血平0.05mg,治疗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将其收缩压降低20mmHg达到160mmHg以下,就明显降低了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欧洲有一项以长作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的试验,证实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当然,在治疗老年患者时必须警惕:舒张压降到低于65mmHg时反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舒张压升高脑卒中危险也增加,而血压在140/80mmHg时,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危险最低。 2糖尿病 临床和病理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可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它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不仅是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还可以影响其预后,脑卒中时,高血糖对缺血区神经元是有害的,故患者一旦发生脑缺血,严格地控制血糖可以减低梗死的严重程度。现已公认糖尿病对缺血性脑血管有肯定影响。糖尿病病人脑梗塞发生率约是同年龄组人群的2倍以上。及早发现和合理治疗糖尿病,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都将是有益的。 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很好的控制血压,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有作用,即雷米普利10mg可以减少脑卒中危险33%。这是通过为期4.5年,对3577例55岁以上、除糖尿病外至少还有另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者的试验而获得的。 雷米普利对患有血管疾病或患有糖尿病伴有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但无心排出量降低的患者可降低脑卒中危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培哚普利也显示,可预防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的复发。这种效益是在对血压无显著影响下达到的。研究中发现,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脑卒中,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不比与利尿剂合用更优越。 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很好控制血糖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第一步是饮食控制和锻炼,第二步是口服降糖药物,第三步是用胰岛素治疗。 3心脏病 各种心脏病患者均易伴发中风,以风心病和冠心病更为突出。对前者主要是防治风湿热和风湿性心内膜炎,后者主要是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和心血管突发事件密切相关,是中风的高危因素。心脏病合并房颤者发生血管突发事件的机率较不合并房颤者增加约4~8倍,其年发生率可达45%。 无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人群,其中风危险性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后者更加明显。所以高龄患者的房颤是独立的中风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原因主要是左房及左心耳血栓形成后脱落。关于房颤时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时间,以往认为至少在房颤发生2d后才能形成。现通过经管超声研究发现,栓子在房颤初期就可形成,并需大约14d才能固定或自溶。超声检查时发现左房内烟雾状回声,即所谓自发性超声显影可认为是房颤时反复发生左房血栓的先兆,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抗凝治疗。既往研究曾提示,复发性、慢性房颤脑栓塞率分别低于初发性、阵发性房颤,但目前研究表明,各种类型房颤的脑栓塞率之间并无明显区别。而所谓孤立性房颤(不伴其他任何心脏异常),由于对其定义和选择患者的年龄范畴不同,其中风的危险性是否低于其他类型房颤尚无定论,但至少其危险性较正常人群为高。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伤疤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