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作用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心理健康已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其实,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荣格就曾经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他认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的拓展,人们对心灵的提升却停止了;人们在智力方面收获过剩,心灵方面却沦丧殆尽。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纪性”的问题,抑郁症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纪病”。精神生活的深度不安折磨着现代社会中最敏感的人尤其是青年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问题,苦闷、孤独、焦虑、冷漠……甚至精神崩溃,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从质上入手,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措施,通过课程设置、普及知识、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方式,使大学生养成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学会心理调节的基本技巧,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是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开始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了全院学生的必选课。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心理健康概论、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0个主题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课程教育体系。
2 &nbsp&nbsp 第二章 认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3 &nbsp&nbsp 第三章 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4 &nbsp&nbsp 第四章 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5 &nbsp&nbsp 第五章 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6 &nbsp&nbsp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7 &nbsp&nbsp 第七章 性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8 &nbsp&nbsp 第八章 学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9 &nbsp&nbsp 第九章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10 &nbsp&nbsp 第十章 学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11 &nbsp&nbsp 教材简介new
12 &nbsp&nbsp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学校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发展一般问题的咨询、教育与学习咨询、升学与就业咨询、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的咨询四大方面。
(一)学生心理发展一般问题的咨询
这方面的咨询内容主要包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解决心理挫折导致的心理危机问题;青春期的性心理卫生、异性交往等性心理问题;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的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及班集体的组织管理问题;家庭、社会和群体(包括班集体及其他小群体)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问题;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人格发展问题;不适应行为、不良习惯及问题行为的矫治问题;重大事件或应激源对学生的影响问题等等。
(二)教育与学习咨询
这部分的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环境对学生认知过程的影响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纠正不良学习习惯问题;各种学习障碍的治疗与预后问题;学习方法的自我检查与调整;智力发展与品德教育的关系问题;学习困难及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思想教育的方法及措施的有效性问题;特殊学生(既包括超常学生,也包括弱智学生)的教育及教学问题等等。
(三)升学与就业指导
这也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毕业后自谋职业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职业指导将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每年均有数百万初、高中毕业生升入各类职业学校和大学学习,他们都面临升学考试与专业选择问题,所以,升学与就业咨询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这方面的咨询内容主要有:学生能力(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性格与职业兴趣的测量;专业选择问题;职业选择或职业走向问题;就业前的心理适应问题;就业与升学信息咨询等。
(四)心理及行为障碍咨询
这方面的咨询内容是指对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或异常)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处理等。青春期及青年早期各种生理及心理变化为中学生提出了新的人生课题。这段时期正是各种心理冲突集中出现的阶段,他们将第一次独立面对一些心理挫折,由此带来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成为各种心理疾病的源头和病因。另外,早期(如童年期)存在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也会延续到中学阶段。这些咨询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不适应问题;各类神经症(神经衰弱、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性心理或性行为异常(如恋物、窥阴、露阴、同性恋倾向、性倒错倾向等);各类行为障碍(如口吃、刻板行为、多动、不良习惯等);人格障碍或病态人格等。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类型心理咨询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从咨询对象的数量来划分,主要有个别咨询、小组咨询;从咨询的途径来划分,主要有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宣传咨询和现场咨询等。一般说,学校心理咨询主要采取个人心理咨询和小组咨询两种方式。
(一)个人心理咨询
它是由咨询对象单独向咨询机构提出秩序要求,一般也有单个咨询人员出面解释、劝导和帮助一种方式。个人心理咨询旨在运用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原则,帮助学生全面实现他认识那些影响其正常学习、正常生活的内、外因素,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自助能力。个人心理咨询的会面次数、时间是由双方约定的。时间的长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要求而定。以上问题一旦约定,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双方应共同遵守。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而进行。但在需要的时候,心理咨询人员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加以治疗。就整个过程个人言,心理咨询人员很注重通过提高学生对其问题的认识来改变自己。个人心理咨询可以书信或电话的途径进行。它的优点是咨询对象顾虑较少,随着咨询过程的深入,咨询对象可以基本无保留的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吐内心的秘密,也有利于咨询人员耐心深入地进行帮助。个体咨询的最大优点是咨询者和求询者能有机会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求询者提供一种安全感,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袒露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个体咨询不是求询者处于完全被动和受操纵的地位,针对咨询者提出的建议,求询者完全可以参与进去。
(二)小组咨询
由咨询人员根据咨询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将他们分成课题小组进行讨论、引导、指导、解决学生共同关心的学习、生活和问题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由咨询对象自愿组成小组,根据共同的心理障碍进行咨询的形式。小组咨询的人数要求并不严格,一般以十人左右为宜。
小组咨询旨在利用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来帮助学生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小组咨询与个人咨询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小组咨询中,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是多向的。这种多向交流,有利于成员之间产生同感。成员可以观察到、了解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类似的苦恼,从而有助于自我认识和稳定情绪。问题的相似性,解决问题的迫切性也相同,从而会促使他们积极地讨论,集思广益;也会促使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小组咨询的方式对于孤僻、孤独、害羞等社会交往障碍更起着重要作用。目标问题的一致、彼此相互理解尊重而产生共同语言。小组本身就可以给咨询对象提供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通过示范、模仿、练习等方法,可以逐渐克服各种交往障碍。小组咨询也有难以弥补的缺陷,咨询对象不愿意暴露实质性又带有隐私性的东西,也有些咨询对象需要个别对待,有些咨询内容不宜在众人面前公布,这些都是小组咨询的缺陷。
研究方向健康心理学简介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现担任四川理工学院教育系系主任,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健康心理学。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教育学会理事,自贡市心理学会理事长,自贡市教育学会副理事长,自贡市女知识分子联合会会长,普通话水平测试省级测试员。一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果,使得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学效果以及咨询效果,都有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教学与教改工作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1-2学时/周,5届,967名学生。2、心理健康与咨询:公共选修课,1学时/周,3届,467名学生。3、心理学:公共课,3学时/周,2届,89名学生。4、心理学概论:专业课,4学时/周,6届,316名学生。5、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公共选修课,1学时/周,2届,367名学生。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 试讲指导:4届,48名学生。&2、毕业论文指导:共指导过62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3、心理实验:2届,79名学生。&4、个别心理咨询:232人次;团体咨询:287人。三、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论文: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浅析,《宜宾学院学报》,2005,11,独立撰写。2、论文:隐性课程的内涵界定与问题分析,《江汉论坛》,2005,11,独立撰写。3、论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江汉论坛》,2006,3,独立撰写。4、论文:模拟讲课法的操作过程与推广价值分析,《宜宾学院学报》,2006,7,独立撰写。四、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主持: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来源:四川理工学院,07、6。2、主研:综合院校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0。3、主研:全院本科公共《心理学》教材建设与考试改革研究,来源:四川理工学院,07、6。4、主研:关于在非师范类高校开设心理学公共课的研究,来源:四川理工学院,07、6。五、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获四川理工学院2006年度优秀教师称号。科研工作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主持课题: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辅导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7、10。2、主持课题:女大学生性认知偏差与改组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3、主研课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6、6。(已结题)4、主研课题: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5、主研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0。&二、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论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国教育学刊,2006,9。2、论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与疏导,教育与职业,2006,4(下)。独立撰写。3、论文:教师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与调适,教育与职业,2006,5(下)。独立撰写。4、论文: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4。独立撰写。5、论文: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视中国成人教育,2006,11。独立撰写。&6、论文: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1。独立撰写。7、论文:理工科大学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中国临床康复,2006,(42)。该论文被荷兰《医学文摘》(EM)全文收录。第一作者。8、论文:比较不同背景理工科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临床康复,)。该论文被荷兰《医学文摘》(EM)全文收录。第 二作者。9、论文:对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的质疑,宜宾学院学报,2006,9。独立撰写。10、论文:试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重构,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3。独立撰写。11、论文:大学生择业心理偏差与辅导策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独立撰写。12、论文:论大学生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乐山师范学院,2006,9。独立撰写。13、论文:浅析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中华文化论坛,2006,6。独立撰写。14、论文:论挫折教育的特征与原则,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独立撰写。15、副主编教材:《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8,编写2。5万字。16、副主编教材:《大学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8,编写2万字。17、主编教材:《教育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编写11万字。18、副主编教材:《心理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编写7万字。19、专著:《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万字。三、获奖情况:1、论文《大学生择业心理偏差与辅导策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获年四川应用心理科学学术研讨会一等奖。2、年度连续两年获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工程奖。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健康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教材建设简介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1-2学时/周,5届,839名学生。2、心理学:公共课,3学时/周,2届,89名学生。3、心理学概论:专业课,4学时/周,5届,216名学生。4、教育心理学:专业课,4学时/周,2届,74名学生。5、心理健康与咨询:公共课,1学时/周,2届,232名学生。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心理学概论实验:2届,88名学生。 2、试讲指导:4届,62名学生。3、个别心理咨询:320人次。 4、团体心理咨询:267人。三、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论文:试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7,独立撰写。2、论文: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华文化论坛》2006,6,独立撰写。3、论文:试论课堂教学境界的结构与特征,《江汉论坛》,2006,4,独立撰写。4、论文:试论教师的角色权威对创新教育的影响,《江汉论坛》2005—11,独立撰写。5、专著:《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4。6、教材:主编《心理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6。7、教材: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6。四、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全院公共课《心理学》教材建设与考试改革研究,来源:四川理工学院,07、6。五、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获四川理工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六、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主持课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6、10。2、主持课题: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2。3、主持课题: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与改组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2。4、主研课题:女大学生性认知偏差与改组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七、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论文: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把握,《教育与职业》2006,5,独立撰写。2、论文:试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6,7,独立撰写。3、论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国教育学刊》2006,9,(第二作者)。4、论文:辨证地看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3,独立撰写5、论文:比较不同背景理工科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中国临床康复》,)。该论文被荷兰《医学文摘》(EM)全文收录。第一作者。八、获奖情况:1、论文:《试论教师的角色权威对创新教育的影响》《比较不同背景理工科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获中国西部大开发应用心理学的实践与作用学术研讨会暨2005年度和2006年四川应用心理科学学术研讨会一等奖。2、、2007年度连续三年获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工程奖。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个别心理咨询实践简介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1-2学时/周,5届,998名学生。2、人格心理学:专业课,4学时/周,2届,90名学生。3、心理健康与咨询:公共课,1学时/周,3届,407名学生。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心理健康:187名学生。2、大学生心理拓展训练:67名学生。3、心理实验:52名学生。&三、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论文: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与调适,《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独立撰写。2、教材:主编《设计心理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3、教材:主编《人力资本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4、教材: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四、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主持课题:小学生被害防控体系研究;四川省教育厅,6.10(已结题)。2、主持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川省教育厅,6.10(已结题)。五、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2003年度获四川理工学院“教学十佳”称号。六、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主持课题:下岗职工心态与再就业问题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6、10(已结题)。2、主持课题:企业职工心态与生产效益之关系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5、10(已结题)。3、主持课题: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四川省教育厅,05、12(已结题)4、主持课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6、6(已结题)5、主持课题: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来源:四川省科技厅,7.10。七、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论文:罪犯在改造过程中的心理研究,《江汉论坛》,2002,4,独立撰写。2、论文:浅议年龄差异与设计心理,《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独立撰写。3、论文:中小学生恋网心理与调适《,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1,独立撰写。&4、论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学时代》,2006,5,独立撰写。八、获奖情况:1、2002年 四川省高校德育科研第八届优秀成果二等奖:犯罪心理学概论。2、2004年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设计心理学。3、2004年 获自贡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4、年度连续两年获四川理工学院人才工程奖。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个别心理咨询实践简介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1-2学时/周,5届,1725名学生。2、心理学:公共课,3学时/周,5届,540名学生。3、大学生人际关系指导:公选课,1学时/周,3届,550名学生。4、人际关系心理学:专业课,3学时/周,1届,40名学生。5、学前心理学:专业课,3学时/周,3届,125名学生。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实习指导:3届,105名学生。2、个别心理咨询:197人次,团体咨询:86人。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主持:综合院校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08.10。四、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隐性德育课程的课内实施策略初探,《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独立撰写。2、论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管理流程,《四川理工学院学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专辑2006年12月。五、近五年来获得的教学表彰&获四川理工学院2005年度优秀教师称号。六、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主研课题:贫困山区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年,市级立项,该课题2002年获泸州市政府颁发的普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主持课题:社会转型时期的人际关系研究,来源: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8.12。3、主持课题:四川省职教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2。4、主持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08.10。七、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2004年通过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新课程校本教师培训现状与内部管理机制研究,入选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论文:论学校层面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宜宾学院学报》,2004,5,第二作者。3、论文:“外生式”校本培训优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4,6,第二作者。4、论文:论女大生普通异性交往的心理障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独立撰写。5、论文:自贡市盐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程简论,《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2,独立撰写。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咨询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简介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2学时/周,3届,500名学生。2、咨询心理学:专业课,3学时/周,4届,300名学生。3、发展心理学:专业课,4学时/周,2届,100名学生。4、心理学:公共课,3学时/周,5届,600名学生。5、教育学:公共课,3学时/周,5届,600名学生。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咨询心理学实验教学:专业课,3学时/周,4届,300名学生。2、心理治疗实验教学:专业课,2学时/周,1届,40名学生。3、个别咨询:204人次;团体辅导:160人次。4、实习试讲指导:2届,25人次。5、毕业实习指导:1届,27人次。三、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论文:教育中的倾听艺术,《达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3年获自贡师专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05年获四川理工学院优秀教师。2006年获四川理工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一等奖。五、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主持研究院级课题: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辅导策略研究,06、12。2、主研课题: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7、10。3、主研课题: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4、主研课题:女大学生性认知偏差及改组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5、主研课题:女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偏差及改组策略研究,来源:四川省教育厅,8、12。六、近五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论文:儿童社交恐怖症的治疗,《中国特殊教育》,2005,12,第二作者。2、论文:师生关系的差异性研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3,第三作者。3、论文:教育中的倾听艺术,《达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独立作者。4、论文: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7,2,独立撰写。七、获奖情况:&《教育中的倾听艺术》获2003年四川省应用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二等奖。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社会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资源收集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实验室开放教学与辅导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课件制作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人格心理学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教学与教材建设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多媒体教学技术
教学队伍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桂世权男1966年1月副教授健康心理学教学与教材建设肖兴政男1964年4月教授发展心理学教学与个别心理咨询实践苟萍女1966年4月副教授发展心理学教学与个别心理咨询实践张姝女1980年3月讲师咨询心理学教学与团体心理咨询实践曾莉女1962年4月副教授社会心理学教学与教学资源收集刘广林男1978年5月讲师发展心理学实验室开放教学与辅导杨思帆男1976年3月讲师发展心理学教学与课件制作邓丽群女1978年4月讲师人格心理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刘跃军男1968年3月讲师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学历结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合理,所有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60%,大学本科:40%;职称结构:教授20%,副教授30%,讲师50%;年龄结构: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年龄均在25-45之间,其中35岁以上(含35岁):50%,35岁以下:50%,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学缘结构: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的教育管理、基础心理学、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师资配置情况: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即既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又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全体任课教师都能胜任并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1、编写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已于2006年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即将出版第二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2、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发表了10余篇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论文,发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科研论文近50篇,专著2部;3、开展案例教学的教改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4、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都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被广大师生认同;5、专题研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制作,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6、建立了心理实验室和心理咨询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7、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比赛,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好评;8、15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及其以上的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学术研讨与专题培训;9、确定了构建多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支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并将其作为院级重点教改项目来建设,现已开始实施。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从2001年起,建立了每学期青年教师公共课制度和每两年1次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比赛制度,培养了一支教学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成长较快,受到学生和学院督学专家的一致好评。教学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2、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实现了以老带新的良好风气。3、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考研、课程进修提高学历、拓展知识面。2001年至今我系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获得硕士学位。今年有4名教师考博;4、建立了科研奖励制度,把科研与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挂起钩来,建立科研团队,把青年教师引入了科研的轨道,初见成效。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